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斗铠_分节阅读_第257节
小说作者:老猪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48 MB   上传时间:2013-08-19 10:18:01

  “没事。这里就我俩兄弟,你就随便说说吧。”

  王北星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老大,选择立场,这是我们东平军上下的生死大事。我可不敢随便乱说啊!现在,我只知道南朝给你封了一个兵部侍郎兼征北将军的衔头,其他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这可怎么说呢?南朝那边,除了一份任官的诏书以外,他还给了主公您承诺了什么吗?他答应了我们多少军饷、多少装备?我们现在养了十几个旅五万多兵马,占了北疆六镇和八个州郡,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多的兵马,将来南朝统一了天下之后,他们能不能容下我们,会不会削藩?”

  王北星喝了不少酒。但他的眼睛很亮,浑然不像个喝醉的人:“主公,你可不能太死心眼了。虽说大家都是汉人,同根同种,但南朝也不能把我们白白利用了。我们现在拼死拼活帮南朝厮杀。万一天下一统时候他们就把我们一脚踢开,落个鸟尽弓藏的下场就没意思了。主公,你是个老实人,斗心眼的话。你未必玩得过那帮南蛮子。所以,我觉得有些事你最好现在就跟他们说清楚。要南朝保证咱们的地盘和兵马不动,主公你世代镇守北方。世袭罔替,得是他们的皇帝明发诏书确认了才行。”

  孟聚蹙起了眉,想了一阵,他说:“北星,粮饷装备的事,我们现在跟南朝也不接壤,他们就算答应给也送不过来啊?所以,这件事,提了也是白提。倒是你说让南朝发份诏书,保证咱们的地盘和兵马,这还有点意思……不过朝廷的事情,历来是复杂的,大魏和南唐都一样。皇帝的话,未必就是金口玉言变不了的。就算南朝皇帝李功伟真的颁发了诏书保证咱们的地盘和兵马,那又怎样?将来他们想反悔收拾我们的话,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将来我们跟朝廷的关系如何,这还是要看那时大家的实力来定的。”

  “老大,话虽如此,不过有份诏书总比空口白话来得好些吧?南朝就是将来想翻脸也要顾及一点脸面吧?老大,南朝现在还要求着我们帮打天下呢,如果连一份诏书都不肯给的话,那他们的诚意就有问题了。我们怎么能相信,他们将来得天下以后还会善待我们呢?如果南朝真那么没诚意的话,那我们还不如干脆……”

  孟聚打断了王北星,他肃然道:“北星,南朝李唐北伐,这不但是南朝一家一国的事情,也是我们北方汉人期盼了三百年的义举,事关汉统复兴的大业。我们被国人欺压了三百年,多少人赴汤蹈火,牺牲流血,终于才盼来了这一天,这是大义所在,势不可挡。我们倘若为一己私利阻挠北伐甚至助纣为虐的话,那百年后,我们会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的。”

  孟聚说得严肃,王北星愣了下,然后,他苦笑:“老大,你也忒小看我了,我不是说要给慕容家助战——我王北星再没出息,好马不吃回头草的道理,我还是懂的,我们已经跟鲜卑人闹翻了,大魏那边,我们肯定是回不去了。

  我的意思是,咱们先前帮大魏打魔族,接着又帮慕容家打拓跋雄,现在又要帮南朝打慕容家——帮这个帮那个,流血出汗的都是咱们,怎么就没想到为自己打仗呢?

  咱们强兵在手,又有叶家帮忙——南朝那边如果有诚意还好说,如果他们没诚意的话,那我们就来个两不相帮好了,等他们拼个精疲力竭之后,咱们联合叶家,挥师南下,把洛京给抢了过来,让老大你也过一把皇帝的瘾,咱们几个做兄弟的也混个开国元勋,想来那时候老大你也不会亏待咱们这些老兄弟吧?”

  王北星盯着孟聚,目光炯炯,目光中充满了诱惑的味道。

  孟聚愣了下,随即哈哈大笑:“北星,你喝多了,都开始说胡话了。不说这个了,来,我们喝酒!”

  “没错,我喝多了。来,老大,干一杯!”

  “要朝廷给你明发诏书,明确保证东平蕃的地盘和权力?”

  易先生盯着孟聚,像是在看着什么古怪的东西一样。

  孟聚耐心地重复道:“没错,易先生,东平军愿意举军反正加入大唐,但大唐是否也该给我们一个身份或者承诺?我们的要求不高,请陛下发一份诏书,保证将来天下一统之后,大唐不会动我们的地盘,保证我们兵马的粮饷补给,而东平军愿为朝廷北疆屏藩,令圣君无北顾之忧。”

  “孟征北,你是咱大唐的从二品官员了,你的官比我这个小鹰侯大多了,道理不需我说你也该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有臣子跟圣上提条件的吗?”

  孟聚撇撇嘴,他最烦的就是听这些屁话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本事你跑去跟慕容破说这句话看?

  “易先生,我是大唐的官员没错,但我手下的武将文官可不是大唐的官员啊。就算我想举义反正,这么大的事,他们不支持的话,我一个人怎么办得成?”

  “哼,孟征北,想要挟朝廷?”

  孟聚按捺住怒火:“末将不敢,只是麾下军将皆有顾虑,恳求朝廷明示!”

  易先生抿了抿嘴,只觉得此事棘手无比。

  在心里,他其实也承认,孟聚的要求其实是很合理的,大唐朝廷既然想招揽东平军反正,总得拿出点诚意来,保证人家地盘这是很起码的条件了,不然人家干嘛要为大唐卖命?

  现在,大唐正是用人之际,倘若孟聚只是小州小郡的军阀,只要他肯举义反正,朝廷说不定都肯捏着鼻子承认他的地盘了,反正天下一统后,这点地盘的小军阀也翻不了天去。

  但问题是,孟聚不是一般的小军阀,他拥有的地盘实在太大了,北疆六镇加八个北方州郡,那疆土都占了北魏的四分之一了。大唐志在恢复刘汉疆域一统天下的,但放着这么大一片领土被镇藩割据,这件事,不要说自己无权答应,即使是北府的断事官萧大人也没权力答应的。

  “孟征北,你的要求,倒也不是不合理,但你所求之事,我这边是没办法答应你的,只有圣上和朝廷才能办到。陛下说过,希望你能在方便的时候返京,他很希望能见上你一面。我看,最近你是不是能抽出时间去江都走一趟,也好觐见陛下?有什么请求,你当面向陛下说,如何?”

  去江都?一时间,孟聚还真有点怦然心动了,想着那传说中的江南风光十里红软,那美女如云万丈红尘,自己走一趟,好像也不错?

  但想了一阵,他还是摇头叹道:“易先生,我是很想去江都觐圣的,但现在的情况,来回一趟起码要半年,我哪里走得开?”

  “怎么会走不开呢?上次你离开北疆南下帮慕容家打仗,不也是走了大半年吗?”

  “易先生,这次跟上次已经不同了。”

  孟聚解释道:上次,自己敢于放心南下,是因为自己地盘小,只有区区北疆三镇,部下都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了,人心齐又忠诚,自己才敢放心南下。

  但现在,自己的地盘已经扩展到了整个北疆兼八个州郡了,地盘大事情繁琐不说,手下的兵马也开始龙蛇混杂起来了。不说别的,光是济州的这几万边军新降人马,他们纯粹就是畏惧自己的武勇而降服的,这帮边军武官心思狡黠,性情桀骜,哪个是好相处的?如果自己不在了,谁还压得住他们?自己回江都觐见是好事,但搞不好回来时,东平军都不姓孟了,那就麻烦了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三百二十六 整军(下)

  听孟聚说完,易先生默然,然后他叹道:“这样的话,你只能起草一份奏章,让我带回去转呈朝廷了。不过孟侍郎啊,趁着这番空闲,你确实也得把内部好好整肃一番了。欲谋大事者,根基不稳乃是大忌啊。”

  孟聚大点其头,深以为然。

  其实,不需易先生提醒,早在南下之前,孟聚就一直有整顿麾下兵马的想法了,那时,他想整编的对象是易小刀、关山河、白御边等几个边军将领,但还没来得及实行呢,南下战役就迫在眉睫了,他不得不中断了此事,带着部下们匆匆南下。

  现在,东平军各路兵马云集济州,南唐跟慕容家又是打得不亦乐乎,没人来招惹他,这是整编兵马的最好时机了,孟聚当然不会客气,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现在,东平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客强主弱,作为孟聚嫡系的东平老兵只有一万出头,即使王北星和易小刀赶来了,也不到两万之数,仅仅五个旅。而新加入的边军人马就超过了三万人之多,超过九旅之众。所以,孟聚整编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把那批来投边军将领手上的兵权给削弱,减少他们的统带兵马。

  当然,这种用心,孟聚肯定是不能宣诸于口的。对着众人,孟聚找了一堆的借口,说是为了提高战斗力啊、兵马正规化便于调遣和管理啊、有利后勤补给啊之类。

  他惴惴不安,担心这么烂的借口。边军将领们会不会接受,他们会不会群起造反呢,结果被文先生嗤之以鼻:“主公过虑了。此次整编定能顺利进行的。”

  “啊?何以见得呢?”

  “主公所担心,无非是新近来投的边军将军统掌兵员过多,导致主轻客重。但主公。需知几位将军能在平叛战事中保全兵马幸存,又能及时弃暗投明来投奔主公,他们不但善战,其心思机敏和灵活机变也是远超常人的。主公您能看到的事,他们肯定也能看到的。为消主公之疑,也为了能君臣相安长久相处,只要他们够聪明的话,他们肯定会主动配合的。”

  文先生的预言非常准确。孟聚整编兵马的风声刚刚放出去,雷霆旅旅帅史文庭就主动上门叩见了,他递上呈文,自称麾下兵马太多,委实超出了他的统御能力。因自己才具不足,现在,史文庭愿向本部交出两营八百战兵和铠斗士四十名。请大帅另委能干将领统带。

  孟聚客气了一番,但史文庭态度甚是坚决,最后,孟聚只能“无奈”地收下了这批兵马。

  史文庭主动减兵的消息放出去后,边军将领们纷迭而至。黄旻、赵狂、洛小成、熊罡等边军将领纷纷跑来孟聚这边递上呈文。都说自己才具不足无力统带麾下兵马,自请裁减麾下兵员,减员兵马从数百到一千不等——孟聚也不知他们是否事先商量过的,减员之后,每个人剩下的统兵额都只剩两千左右了。

  既然边军旅帅们知情识趣,孟聚也不客气了,统统收下。几天功夫下来,旅帅们总共交出了八千战兵和四百斗铠。

  接着,孟聚又用这八千边军士兵组建了三个旅,新任命了三名旅帅,分别是曹林、胡双印、陆旗。

  三名新任命旅帅中,曹林本是王虎旅的旅司马,而胡双印则是齐鹏旅的营官,还有一个叫陆旗的军官则是孟聚麾下的侍卫队长。这三人当年都曾跟随孟聚南下为慕容家助战,历次战斗中奋勇争先,表现卓越,令孟聚印象深刻,趁着这次的机会就把他们给提了上来。

  眼看着孟太保组建了三个新编旅,部下们兴致很高,纷纷跑来出主意帮起名——这也是从边军时代起就有的老传统了,每个旅新成立时候,都要根据旅帅的名字取上一个勇号,比如易小刀的“横刀”旅啊、史文庭的“雷霆”旅啊、赵狂的“狂狮”旅啊,勇号越威武越吓人就越好。

  但这次,孟聚又一次让大家出乎意料了。他当场就给这三旅兵马定了号:曹林统带东平七十一旅、胡双印统率东平七十二旅、陆旗统率东平七十三旅。

  看到孟太保随便拿了几个数字来当“勇号”众将无不膛目结舌。新上任的三个旅帅满脸通红,尴尬万分,但他们资历太浅,也不敢出声抗议。

  王北星跟孟聚还熟一些,出声劝解道:“太保,拿这个来当勇号了,这样好像儿戏了点?我们取上个威武的名字,让敌人一听便闻风丧胆,振奋人心,我军将士杀敌时也能添上几分勇力,又不耗费什么,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北星,兵马的威名是将士们奋战打出来的,我还没听过哪路兵马是靠勇号就能打胜仗了。要打胜仗,靠的是将帅指挥若定、军士悍勇无惧,不是靠一个好名字吧?”

  孟聚环视众将:“不单是这三个新编旅,我军所有的兵马都要重新定番号,新番号统统定为数字,你们各旅想要什么样的数字的赶紧自己到文先生那边报名去。两天之内不报的,我就随便给你安一个数字当番号了。”

  众将顿时轰然,王虎叫道:“主公,这是为什么啊?”

  “这是为了你们大家好。”

  对着众将,孟聚耐心地教导道:“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大家都该听过的。诸位,我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你们用兵时都有一些固有的习惯。

  比如当两军对垒时,王虎喜欢主动进攻,尤其喜欢全面强攻,直冲猛打,先声夺人;易帅则擅长守备,以静待动,后发制人;齐帅则喜欢正面佯攻,以偏师攻打敌人侧翼;北星则是喜欢以精锐兵马猛攻敌人一点。迫其全线崩溃。

  这些都是你们各自习惯的用兵手法,由诸位将军性情决定的,风格鲜明。与敌对阵时。如果敌人看到我军的战旗和勇号,那他们就知晓了我军的统兵将军身份,接着很容易就能猜出我军的策略和动向。可以想好对策设下圈套。

  所以,我军以数字代替勇号,以后与敌对阵时,敌人再也搞不清我军将领的身份,也没办法揣测我军接下来的行动和步调,使得我军胜算大增。另外,我军以数字代替勇号,也有利于隐藏我军的总体兵力。使得敌人对我军高深莫测,不敢妄动。”

  孟聚一番话听起来似是而非,好像有些道理,将领们都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把勇号改成数字,虽然叫起来没有以前那么响亮罢了,但这对将军们的实际利益并没什么实际损害,既然大都督有着这样的考虑。大家也犯不着为这点小事硬顶得罪大都督不是?

  当下,还是边军投来的史文庭旅帅第一个躬身道:“大都督深谋远虑,思虑周全,末将敬服。雷霆旅愿听从大都督指示,把勇号更改为番号。”

  当下。诸将都是纷纷表态,既然大都督是为了有利作战,那大家都愿意从命更改番号。王虎更是当场就嚷出来了:“主公,我虎旅愿意去掉勇号,我旅愿意改名为东平第一旅,请主公赐此番号给我旅。”

  没等孟聚答话,齐鹏已经嚷起来:“虎子,你可真够好意思的啊!第一旅的番号,那该是我们旅才对!我们旅可是主公亲手组建的旅……”

  “瞎扯,我虎旅才是主公最早亲带的兵马,当年我们就是东陵卫的镇标旅……”

  王虎和齐鹏都是孟聚身边的亲信将领,两位旅帅自恃得宠也不顾忌什么,当着众将的脸就吵起来了。最后,还是王北星看不下去了,喝止了他们:“你们两个,在这吵嚷什么呢?第一旅的番号给谁,主公自有定夺!要按我说,第一旅的番号,那是你们两个配用的吗?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那该是主公亲卫兵马的番号来着!”

  王北星是镇帅,无论资历、级别都要高于两名旅帅,被他喝叱,王虎和齐鹏都不敢回嘴,讪讪地退下了。王虎嘀咕着:“就算第一旅的番号是主公自用了,那第二旅的番号总该轮到咱了吧?老齐,这个你可不许跟我抢了,不然我真跟你翻脸了啊,顶多第三旅的番号留给你就是了。”

  至此,事情也就告一段落,旅帅们纷纷告辞,回去跟部属们商议去了。孟聚也回自己住处,他唤来文先生:“先生,这两天有个事情要麻烦你的。”

  事情并不复杂,孟聚两句话就讲清楚了:“这两天,旅帅们来你那边申请番号的,麻烦先生登记下来,完结后制成册子呈给我,今后,我军各部一律以数字序列来称呼,原先的勇号统统作废。”

  文先生点头道:“学生遵命。主公,如果有两个旅帅都取了同一个数字当番号呢?”

  “这个,就要看他们谁先登记的,先申请的先得。后申请的那个,你就让他另选一个序列数吧——哦,差点忘了,东平第一旅的序列番号,你就不要许出去了,这个我自己有用。今后,我军各部的兵马,就要以序列来命名了,职方、后勤、军饷、给养各部的造册,也要按新的序列来造册,这个工作不少,要辛苦先生了,你抓紧办理吧。”

  “学生明白。”

  文先生笑道:“学生定会尽快办好,绝不会耽误主公的大事。”

  “大事?”

  “主公,您想要收权,从这里下手,确实是一步好棋。”

  孟聚笑着摇头:“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先生你啊!”

  文先生能猜出自己举动的用意,孟聚并不感到意外。

  一直以来,按照北疆边军的传统,各旅都是以将领的名字来命名代号的,这隐隐给人感觉,好像这旅兵马就是旅帅的私兵一样,造成了边军中经常会出现将领桀骜、不听调遣、以下犯上等诸多毛病。

  就像以前孟聚的对头长孙寿任东平都督时,麾下有五旅兵马,但眼看他被东陵卫围攻致死,竟无一旅兵马前来救援,事后也无人为他复仇,由此可见,旅帅这一级将领拥有的自主权实在太大了,连一省都督竟然都拿不出什么办法来制衡他们。

  现在,东平军初建,正是朝气蓬勃之时,因为孟聚本身武力强悍,威望崇高,边军中的那些不听调度、桀骜犯上的陋习现在还没在东平军中出现,但孟聚还是提前防微杜渐,先从制度上约束他们,以防这帮丘八将来故态复萌又犯了老毛病。

  将各旅的番号从将领绰号改成数字序列,这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其中用意却甚为深远。这消除了各旅兵马身上明显的将领私人烙印,而是强调了“东平军”的整体概念。

  更改番号以后,各部士兵和军官都会潜移默化地得出一个印象:自己服役的这旅兵马不是某个将领的私兵,而是东平军的一部分,大家效忠的对象该是东平军的首脑孟大帅,而不是某个旅帅——这就是孟聚举动的用意所在了。这是种很微妙的心理暗示手法,对旅帅们的利益也触动不大,果然没受到多少抵触就顺利推行了。

  “其实诸位将军都是聪明人,未必就没有人猜得出主公意图了,只是他们不好说破而已。主公,更换兵马番号以后,您的下一步打算如何行事呢?”

  “下一步,我打算把各旅的队官、营官打乱,重新调换整编,然后才让旅帅们轮换任职,同时形成制度,旅帅级别的将领三年一换岗,不让其久掌一军,以免日久生弊。同时,我打算给各旅派驻隶属东陵卫的军法官,专门负责执掌军法刑律,监视军中异动;同时任命旅司马负责军饷发放、后勤补给和军功记录;而旅帅只需专心负责作战事务就好——各官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又互相制衡,文先生觉得如何呢?”

  文先生默然无语,像是象品味着孟聚的步骤,然后,他由衷地叹道:“主公,此计大妙。学生本来还有意献策的,但学生所想比起主公之策来,高下相差何止道里。

  主公所行,乃是阳谋,步步为营稳妥推进,又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令人无从抗拒。主公行事,已有堂堂的王者大气了……眼看月末了,这周的任务猪又完成了~~大家看是不是来点月票啊打赏什么的奖励下猪啊?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三百二十七 晋升(上)

  天佑二年,九月三日。(.)中原还是酷暑难当的夏日,入了九月,北疆的风中已有了微微的寒意。

  自打进了北疆境内,史文庭旅帅就有一种嘘唏感慨的感觉。

  当年,边军全体汇集武川阅兵,拓跋元帅指挥,全军歃血誓师南下,千军万马齐聚,将如山兵如海,斗铠如林旗如云,那是如此壮观,气势雄壮。回想起那一幕,史文庭旅帅仍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他真的不相信,世间有任何力量能击败这样的雄师劲旅。

  那时候,倘若有人跟自己说,经历了无数苦战,牺牲了无数袍泽之后,自己终究还是要黯然回到北疆,那自己准会哈哈大笑,把他当做无稽之谈?

  望着庭前那一排茂密的树木,史文庭叹了口气,心头泛起了苦涩。

  他站在那等了一阵,庭院中有人推开门迎了出来,那是一员相貌朴实的中年军官。他快步走过来,冲着史文庭行礼道:“这位想必就是东平第十五旅的旅帅史将军了?在下吕六楼,有劳将军久等了。”

  镇帅吕六楼居然亲自出迎?史文庭先是心头一喜,继而又凛然:一直听说吕六楼镇帅行事低调作风平实,这下自己算是亲身见识了。身为堂堂的北疆留守大帅,东平第二镇镇帅,东平军孟大帅最信任的重将,隐隐然的东平军第二人,他的身份地位与自己这个刚加入的降将相去何至万里,但自己的拜帖刚递了进去,他就亲自出迎,可见他的平易近人了。

  “镇帅大人,末将史文庭参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3页  当前第2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7/2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斗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