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虫洞_分节阅读_第54节
小说作者:幻弦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01 MB   上传时间:2015-09-28 20:28:02

  李浩笑道:“这个不用担心,我已经有了全盘的安排。我制作出一种通讯的耳机,到时所有军官都人手一个,可以实现便捷的通话。就连最底层的班长、副班长都装备一个。这样无论我们的人走得多散,都可以联系上。当然了,一个班是最小的行动团体,不能再拆散了,单个士兵很容易被偷袭。”

  这种通讯耳机已经生产出一大批,戴上这耳机之后,可以向上级请示,也可以向下级下达命令。而且分出不同的群体,比方说一营营长下达的命令,只有一营下属的连长能听到,二营的连长是听不到,不会互相干扰。

  ☆、第九十章 战前动员

  一个多月后,农历八月初。

  汴河畔的一间酒楼的二楼,李浩和莫诗筠坐在临窗座位上。

  从这里看出去,可以看到汴河水面上的点点白帆。汴河是东西横贯京城的主要河流之一,江浙一带的粮食,东南方的货物,都从汴河运入京城。汴河是京城的交通命脉,货船如梭,日夜不停,常年一片火热繁忙。

  张择端流传后世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其中就有描绘汴河的情景。

  窗外可以看到一条宽阔的石桥横跨汴河,桥上行人络绎不绝,这是汴京著名的州桥,站在桥头可以南望朱雀门,北望皇宫宣德楼,中间是御道,又名天街。

  《水浒传》里杨志卖刀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还好,汴京没有城管,否则杨志别说卖刀,估计沿街吆喝两声就被城管围殴打残了。

  李浩看着窗外的风景,莫诗筠却竖起耳朵听着邻桌四个书生的议论,因为议论中谈到了她哥哥莫凡。

  “听说这莫凡只是二十多岁,二十多岁啊,和我们也差不多,竟然写出《中庸新注》。刚看这书时,我还以为他是南方的一代大儒呢。”

  “是啊,我也难以置信,能够发前人未发的观点,真是难得。有些观点具有颠覆性,乍看似乎有些荒诞,但细想之下又合乎天理,顺乎人情。年纪轻轻有这种见解,真是世所罕见。”

  “听说朝中有些大学士看了那书之后,也赞口不绝。”

  “按莫凡的说法,上面很多都是李浩的观点,他只是整理加工而已。所以填写作者名字时,他将李浩排在前面了。”

  “那个献红薯和玉米的也叫李浩。你们说这是同一个人吗?”

  “不会吧,估计是同名同姓而已。献红薯和玉米的是泉州一个商家,一介商人,还能懂四书不成?咦?莫凡也是泉州的啊,难道真的是那个李公子?”

  “兄台,你的消息太闭塞了。这当然是同一个人,你到东南打听一下,谁不知道东海商号的大名?谁没听说过李浩李公子?你总见过别人的相片吧,就算没见过。总听说过东海茶庄和酒坊吧。这些都是李公子的产业。还有东海奇珍异宝阁,卖的东西都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一见的。”

  “对对对,我有一位杭州来的朋友,也说起过李公子。这是一代异人,据说天上星宿下凡,命格精奇。自幼就出海访得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得到仙人传授,习得一身仙术,并带回很多仙家的用具。奇珍异宝阁里的就是了,其中红薯和玉米也是从蓬莱仙岛带回来的仙种。”

  “荒唐,这么荒唐的事你也信?”

  “什么荒唐?红薯和玉米不是实实在在的?大半年的试种,谁不知道红薯的产量之高,实在远超当世的物种,这若不是仙种。哪有这么高产的?李公子单是献出这仙种,饥荒期间就能活人无数,这是功德无量的事。”

  “我没说红薯和玉米是假的,也没说李公子功劳不大,我承认这确实是功在千秋成代的事。我只是说神仙传什么都是糊弄人的,子不语怪力乱神。”

  “是啊,子不语怪力乱神。圣人只是不谈论而已,并没说一定不存在。*之内存而不论,这才是圣人的态度,说到底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你这是曲解圣人之意。”

  书生们正在争论,楼梯口又有一个书生走了过来。这一桌子上的四人连忙站了起来。

  “张兄,你总算来了!我们正正等着你行酒令呢。你来迟了,先自罚一杯。”

  来人急道:“你们还有闲情逸致行酒令?我得到消息,金兵南下了,分两路进攻大宋国境。”

  “什么?!真的吗?”

  “千真万确。昨日朝堂之上,群臣都在商议这件事。”

  邻桌的几人听到这惊人的消息,也纷纷过来询问。

  看来这两三天之内,金兵南下的消息就会传遍汴京。历史上金兵还要迟三年多才南下,而不是现在,但金兵南下的消息同样令朝廷慌乱起来。

  主世界历史上的宋徽宗在得知金兵南下之后。就吓软了,不敢继续当皇帝领导抵抗,慌忙传位给太子赵桓,自己南逃避难。吓得连皇位都不敢坐了,历史上的昏君虽然多,但如此胆小懦弱的,还真很难再找出一个。

  赵桓哭哭啼啼地他被老爹架上皇位,成为历史上的宋钦宗。据说真的是哭昏了,在昏迷状态下被扶上皇位的,这在历史上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真是“犬父无虎子”,父子俩都是一路货色,。

  李浩对莫诗筠道:“我们走吧,我送你回泉州,这两天汴梁会很乱的。”

  “嗯,你……一切要小心保重。”莫诗筠能猜到很多东西,因为李浩很多事并不对她隐瞒,她知道这几天李家军可能就会有大行动,

  “你放心,小事一宗,很快就摆平的。不用忙太久的,迟些有空,我和你去埃及看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那是什么来的。”

  李浩笑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到时你就清楚了。”

  两人出了汴梁城,回到曲武的庄园,乘飞车回到泉州。回到青瀮湾之后,李浩马上开始了代号为“天变”的军事行动。四辆货运飞车往返穿梭,将李家军一千多名士兵全部运到之前选定的山谷里。

  各种后勤物资也先后运送到开封,有些卸在山谷里,也有些卸在情报处曲武的庄园里。

  士兵们在那个偏僻的山谷安营扎寨,按规划搭起一个个大帐篷。柴米油盐运过来后,炊事兵开始煮饭。

  当晚,营级军官召集了手下的连长和排长,详细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士兵们早就知道有“大行动”,并且进行多次有针对性的演习。

  士兵们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得知这次行动是“政变”,“造反”,还是相当吃惊的。不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对长官命令会无条件地服从,这已经几乎是本能的反应了。

  震惊过后,士兵们也渐渐能接受下来,甚至不少士兵一颗心反而热切起来。不就是造反吗?凭借手中的突击步枪,哪支军队是李家军的对手?何况李公子是什么人?能带大家飞天的人,从泉州飞到开封不过一顿饭时间,这是活神仙啊,他又怎么会失败?

  李公子一向慷慨,帮他抢得了皇位,他能不重赏吗?没准在这一战中能立下大功,封个将军什么的,那就这辈子就风光无限了。

  最不济,立功了,军衔也能提升一些吧。中士以上的军衔,每月都有军人补贴;少尉以上的军衔,可领取丰厚的养老金,全家一辈子也衣食无忧。军衔的提升,能得到最实在的好处。

  士兵们早就渴望打一仗了,不靠打仗立功,军衔很难升上去的,光靠平时训练的积分,军衔很难晋升,不知多久才能升一级。

  当天晚上,帐篷兵营外松内紧,李浩让铁皮开启了扫描,如果有士兵逃出兵营范围,铁皮一定能在第一时间知晓。

  一夜无事,即使知道要造反,也没有一个逃兵,这除了平时向士兵们灌输了忠诚之外,还很大程度因为严格的军规。这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

  第二天一早,士兵们完成晨练,吃过早餐之后,全体集合。

  一千三百多人站成几个整整齐齐的方队,士兵们精神抖擞,站着标准的军姿,一个个含胸收腹,腰杆挺得笔直。

  “向右看齐,向前看,立正,稍息,立正。”姜五郎整理了一下队列,小跑到李浩身前,敬了个军礼,“报告团长,全体集合完毕,应到一千三百六十六人,实到一千三百六十六人,无请假,无缺席。”

  李浩回了个军礼,拿着扩音器来到队伍正前方,开了扩音器,高声道:“稍息!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帮我打下这片花花江山,我李某不会待薄众位兄弟。这一战结束后,每人先派发五贯现钱,然后再论功行赏。

  “在战斗中受伤的,按军中标准发放抚恤金;在战斗中牺牲的,亲属由东海商团的基金抚养终生。

  “凡完成任务的队伍,军衔全部上升一级,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按功劳的大小破格提拔,通报全军及家属进行表扬,发放忠勇勋章。立下三等功的,赏钱五十贯;立下二等功的,赏钱两百贯,并赏良田十亩;立下一等功的,赏钱一千贯,并赏良田三十亩。少尉以上的军衔,给予官身,相当于朝廷的九品武将。军衔升级,官阶也会相应作出一些调整。

  “我期待你们的表现。干得好,有朝一日你们可以登台拜将,号令三军;可以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大丈夫平生之志,就在今朝!

  “就这样,解散!”这些士兵不是刘中庭这类读书明理的人,没必要说什么理想和信念,踏实地说一下士兵们的切身利益,方能激起他们的士气。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士兵们,军官们都激动异常。

  士兵们心中想着那一等功,一千贯钱和三十亩地,如果立了个一等功,这一辈都不用愁了。

  军官们想着军衔可以赐予官身,可以成为朝廷堂堂正正的官员,也许真的能够封个将军。由草根流民出身,若真能走到那一步,此生何求?

  ☆、第九十一章 “变天”军事行动

  “天变”行动时间定在第二天晚上,这一整天部队没有进行激烈的训练,只是由军官们详细解说行动计划,并进行了一些适应性的演习。

  第二天,吃完午晚之后,部队就开始正式发放行动装备。

  每人携带平时使用的突击步枪,这是必不可少的,然后每人一件军用防刺背心、一套迷彩服,一双作战鞋再加上一顶头盔,此外每人一只手表,一支军用手电筒,一个小小的急救包。另外每人携带5+1个弹匣共计180发子弹,另外每人零弹袋里至少要装上60发子弹,总共携带子弹240发。

  以上是每个士兵必须携带的装备,如果部分士兵愿意背更多的子弹,这肯定是允许的,只要你体力够好,负重更大也不影响战斗就行。

  如果哪个分队缺子弹了,可以报上报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会派出货运飞车,将子弹运送过去。相对于飞车的速度,这汴京城是很小的,无论在城内哪个地方的战斗,都可以很快地进行弹药的补给。

  军官的头盔添加上通讯耳机,用于战时通讯,而且连级以上的军官每人分配一个夜视仪。

  下午让士兵们休息,晚上士兵们睡觉,天变行动要在凌晨两点半钟才正式开始。

  四辆大型货运飞车早已停泊在兵营旁边,四个机器人已坐在驾驶座上等待命令,随时可以将士兵们运送到指定地点。

  ※※※※※

  晚上九点正,一辆马车停在殿前都指挥使夏跃府外。

  宽敞的车厢里坐了六个人和三个慰藉机器人。李浩和三营的营长孙宏两人为首,另外还四个身手最好的士兵。

  孙宏和这些士兵都练过武的,孙宏是家传武艺,一身硬功,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等闲三十人都不能近身。

  正因为这身武艺,当初才被李浩看中,招到青瀮湾李府做护院。后来才加入李家军,在训练和演习中逐渐升到三营营长的位置。

  而这三个机器人早已潜伏在三衙主官身边,对他们的外貌、声音、习惯动作和脾气都了如指掌,如果伪装成他们。三头两天之内连他们的夫人也未必能识穿。

  机器人已变换成三衙都指挥使的外形,就等一会取代了他们,成为三衙的最高指挥官,直接掌控汴京的禁军。

  这时街上基本没有什么行人了。只是偶尔才有人经过。宋人大部分是习惯早睡早起的,当然了,夜市区域例外。宋朝夜市三更都还有人。汴京是不实行宵禁的。晚上也会有人出门。

  李浩看了看时间,道:“行动!”

  六人下了马车,伪装成殿前都指挥官夏跃的慰藉机器人也跟在后面,剩余的两个机器人则留在了车上。

  四名士兵之中有两人带了突击步枪,另两人带了弩箭,孙宏带了十多柄飞刀,和一只行走江湖时使用的百宝囊。里面装了飞爪之类攀爬工具。

  李浩除了带上钢针和能量合金刀片之外,还带上外星警察使用的强效昏迷枪。

  几人来到了夏跃府中的后门,孙宏推了推门,道:“门拴上了,我翻墙进去开门。”

  李浩摇了摇头,左手轻轻一抹,原力一引,里面的门栓滑开,他推门走了进去。孙宏挠了挠头,门明明是拴上了的,怎么会这样的?李公子确实神通广大。

  最后面的慰藉机器人跟了进去,轻轻关上了门。

  府里静悄悄的,李浩星元一扫,发觉夏跃正在书房里伏案写字,府内有几个家丁提着灯笼在巡逻。

  “跟我来!”李浩带着大家避开巡逻的家丁,往书房而去。半路上,李浩取出一根十多厘米长的钢针,挥手间钢针射出去,原力催动之下,钢针越飞越快,发出“咻咻”的轻微破空之声。

  现在李浩的原力足以驱动八斤重的物品,原力催动下,飞针顷刻之间就达到极高的速度,沿着墙角转了一个弯,飞针射向一条体型巨大的狼狗。

  速度太快了,那条狼狗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钢针贯脑而过。一缕鲜血飞溅而出,那条狼狗悲呜一声,即时倒地死亡。

  士兵们转过墙角,看到这条倒毙的狼狗,他们齐齐震惊地看着团长。孙宏更是钦佩,他本身也是暗器高手,见识自是不凡。针型的暗器是最难飞远的,中途更是无法变向。团长用的似乎不是暗器手法,而是一种法术了。

  孙宏本身是武功高手,自然知道李浩的手段已脱离了武功的范畴。

  但他也没过于惊讶,对于这位能在一顿饭时间之内,将自己从泉州城带到开封府的人物,就算展现出更加神奇的本领,也不会令人过于惊奇了。

  很快这几人就来到夏府的书房外,孙宏舔湿了窗纸,用手指挖了个小孔,眼睛凑到小孔看进去。

  书房里有两个人,一个身材高大中年人正在书案前写字,一个婢女在旁边磨墨。

  孙宏向士兵们打了几个手势,这些简单的手语,也是士兵们学习过的。

  四名士兵点了点头,其中一个猛地冲出,肩膀撞在书房大门上。“砰”大门被撞开,孙宏和士兵们一个箭步冲了进去。

  “唔”,那婢女看到有陌生人突然冲了进来,吓得要惊呼,却被一名士兵捂住了嘴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7页  当前第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2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虫洞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