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用闲书成圣人_分节阅读_第1034节
小说作者:出走八万里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3-05-21 17:17:07

  真假孙悟空事件出现后,第一个寻找辨认的神仙就是观世音,观世音可以看不出来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但是自己的宝物净瓶杨柳化作的三根救命毫毛总能认出来吧?

  但是观世音说认不出来。

  最后,如来佛亲自赐下的紧箍圈!

  唐僧念起紧箍咒,真假美猴王都说头疼,但是如来作为生产厂家,没道理辨认不出自己制作的限制级宝物啊。

  但是直到最后,如来对于这三件只有孙悟空才有的宝物提都没提,只是说穿了假悟空的来历,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换一个角度,代入如来的身份,会怎么看待这次事件呢?

  事情的缘起很简单,就是唐玄奘驱逐孙悟空,主动破坏了取经队伍的稳定;但是孙悟空为什么会引来唐玄奘的驱逐?是因为打死了几名草寇。

  这里面就要抓一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了。

  主要矛盾,是唐僧要取经和没了孙悟空就不能取经的矛盾。

  次要矛盾,才是唐僧心中的佛理与孙悟空杀人行为的矛盾。

  孙悟空做错了吗?当然做错了。但是唐玄奘的处理就将这个小矛盾提升到了大矛盾的范畴了。

  这么上升的一个动作,瞬间就有理变没理了。

  所以,在这件事上,如来的处理方式,必须站在孙悟空这一边。

  而孙悟空呢?相比白骨精事件第一次被驱逐时的凄凄惨惨戚戚,这一次走的是“恼恼闷闷”,更直呼“这和尚负了我……”

  为什么?

  因为白骨精那阵子,孙悟空还是属于刑满释放人员,对自己的未来还充满了担忧,担心有朝一日又有一座山从天而降,落在了自己身上。

  所以一路上对妖精那是言辞无比犀利,下手无比温柔,但凡有后台的,能饶一命就饶一命。

  比如奎木狼。

  那可是孙悟空大战天宫时被吓破胆子,逃亡凡间的天将,孙悟空在见识对方的手段后,第一反应就是上天庭找人查花名册。

  没办法,孙悟空明白,他不动手,就可以追究对方的责任;他一旦动手,没有自卫,只算互殴,甚至反告他防卫过当都有可能。

  当陈浩南在九龙开起冰室,谁又记得当年他可是铜锣湾的话事人呢?

  唉,飞沙风中转,古惑仔也会老嘛!

  及至后来,孙悟空好几次遇险,这位奎木狼倒也算一马当先,出手帮助孙悟空。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扯远了,说回真假美猴王的剧情。

  这一次唐玄奘再次驱逐孙悟空,情况和当初就不一样了。

  经过了七八年的跋涉,孙悟空也认识到自己在这支取经队伍中的重要性,以及白龙马、猪八戒和沙和尚各自的能力与职责。

  取经队伍的组成,不是唐玄奘决定的,同样,取经队伍的解散,也不是唐玄奘能决定的。

  所以,孙悟空去找了直管领导——观世音。

  孙悟空见了观世音,三两句后就说出了自己的冤屈。那观音自然先是站在唐僧的角度,说是孙悟空的错,不该打死草寇。孙悟空一听就更恼了,直接亮出了自己的底牌: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万望菩萨舍大慈悲,将《松箍儿咒》念念,褪下金箍,交还与你,放我仍往水帘洞逃生去罢!

  意思很简单:这经,老子不取了。

  观世音的回复也很有意思:《紧箍儿咒》,本是如来传我的。当年差我上东土寻取经人,赐我三件宝贝,乃是锦襕袈裟、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箍儿,秘授与咒语三篇,却无甚么《松箍儿咒》。

  观世音菩萨的第一反应不是如同上次一般,劝阻或者安抚孙悟空,让他打消了这个想法,而是直接踢了一脚皮球,言下之意是:不是我不愿意放你,是这咒语我也不会,你要找,就找如来去!

  这句话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你去找如来说吧”;另一层就是“你敢去找如来说吗?”

  觉得委屈?去找领导投诉啊,这事我很难办。

  接下来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

  行者道:“既如此,我告辞菩萨去也。”

  菩萨道:“你辞我往那里去?”

  行者道:“我上西天,拜告如来,求念《松箍儿咒》去也。”

  菩萨道:“你且住,我与你看看祥晦如何。”

  这几句话,意思就翻转了好几遍。

  孙悟空说:难办啊?难办那别办了,我找能办的人去。

  菩萨问:你去哪?你真要去找如来说这事?

  孙悟空说:对啊,去就去,谁怕谁?

  菩萨说:冷静一点,我再给你想想办法。

  随后,就是:好菩萨,端坐莲台,运心三界,慧眼遥观,遍周宇宙,霎时间开口道:“悟空,你那师父顷刻之际,就有伤身之难,不久便来寻你。你只在此处,待我与唐僧说,教他还同你去取经,了成正果。”

  意思很简单,这点小事,就不要麻烦如来了。过段时间,唐僧遭难,自然就会知道你的重要性,我到时候再说句公道话,这个事情就这么抹过去了。

  随后,就发生了六耳猕猴打晕唐三藏,抢走包袱文牒的事情。

  真假美猴王的剧情也就此展开。

  ……

  陈洛拿着笔,脑中仔细过了一遍《西游记》的原著。

  其实如果刨除阴谋论的假设,原著中的说明很清晰,那就是所谓的六耳猕猴,无非是孙悟空生出的“二心”。

  五十八回的题目说的很清楚: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而在原著中,二猴前往灵山时,也写到“看那两个行者,飞云奔雾,打上西天。有诗为证: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而如来见到二猴前来,更是直接对周围的菩萨说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那这个二心,是什么时候分化出来的呢?

  乍一看,好像是突兀之间就冒出来,但是如果细细理一下时间线,当孙悟空找观音诉苦,观音查看唐僧祥晦的时候,说道“顷刻有难”,应当那个时候就发现了假悟空的痕迹。

  也就是说,假悟空是出现在孙悟空前往珞珈山之前。

  再看原文: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这里的用词,叫做“省悟”!

  就是这么一个念头生出,应当就是二心彻底分化,六耳猕猴出现的瞬间。

  再结合上面的猜测,陈洛定下了自己书写这一章的基本思路。

  首先,在这个世界的《西游记》中,六耳猕猴确实是孙悟空的恶念分身;

  其次,孙悟空并没有有意去策划这一出行动,而是被动应战,保全了书中的师徒之意。

  毕竟用阴谋论来看的话,就少了几分师徒情谊。

  重要的是,淡化了猿族与人族的关系。

  这可不行!

  书中还有前往地府寻找地藏王菩萨的桥段,这一处目前写不出来啊。

  那稍稍改一下吧!

  找道门吧!

  道门嫌麻烦,就没管这事。

  不过这么一写,六耳猕猴血脉应该是没有了!

  至于混世四猴的那剩下俩猴,也就是佛祖这么随口一提,本来就不会出现天道血脉。

  想想还是有点可惜!

  不过算了,之前妖族就再猜女儿国国王的身份呢,要是再给猿族送出大好处,那自己的风评就扭转不过来了。

  要警惕啊!

  ……

  陈洛下笔如飞,很快就写到故事的结尾——

  如来道:“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罢。”

  大圣叩头谢道:“上告如来得知,那师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却不又劳一番神思!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

  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只是陈洛写到“汝亦坐莲台”这五个大字的时候,突然间脸色一变。

  他只感觉到自己那条万里佛门大道一阵震荡,在万里道的尽头,有一朵莲台缓缓浮现。

  “卧槽,这是怎么回事?”陈洛一愣。

  这走向,莫不是斗战胜佛要问世了?

  ……

  幽冥。

  “唉……”

  地藏如来的每一天,都是从一声叹息中开始。

  他望着面前猴里猴气的陈洛化身,只见对方头顶浮现了一道莲台虚影。

  “你急什么?”

  “才凝实九千里,现在就演化出如来莲台……”

  “唉……”

  “有一个好的本尊了不起啊……”

  “唉……”

  “当着我的面赶我,好悲伤……”

  “唉……”

  “罢了罢了,到时候你当如来,我退回去当菩萨……”

  “唉……”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07页  当前第10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34/14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用闲书成圣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