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案侦办组(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35节
小说作者:姜晨竹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229 KB   上传时间:2024-03-01 13:00:33

  之后,郑少勇提出不允许媒体采访,不希望被报道。他说,两个儿子能有今天的生活不容易,希望不要影响他们的前途。

  他的记忆力很好,并且看过媒体上刊登的“8?05”案件介绍,所以按照每起案件的代号,把时间、地点、细节、被害人的体貌特征等说得十分详细。

  郑少勇说,他从手机上看到公安部重启侦查的消息后,心里感觉很不好。他曾多次劝老婆和他一起到成都投奔儿子,离开这里。这么多年,白金曾发动过几次大规模的排查行动,主要是采集指纹,但他都因为不是白金的常住人口而成功躲过了。他后来去漠北、青海等地打过工,有的案子是在打工期间回家休假时作的。

  他确实有一双鞋,只有作案的时候才会穿,穿完后拿回家洗干净了收起来。

  他出去作案,有时乘坐长途车,有时骑自行车。有时他坐到一半就下车,然后走路。他说,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警犬追踪。他看过《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里面写的警犬非常厉害。他每次作案都会穿黑色或蓝色的衣服,这样身上有血也不是太明显。至于他拿的受害人的相册和切割的人体器官,都被扔到了回家途中的河里。他说当时也没有想什么,就是想这么做,但是这些东西不能带回家,所以就找个没人的地方“欣赏”后扔掉了。

  据他交代,基本上都是下了长途车后,在附近的市场里物色人选。被他选中的人,从身材到相貌都是比较出众的。他先是尾随她们,等她们掏钥匙开门的瞬间,就直接推进屋里,然后用刀控制住她们。她们一般都不怎么反抗,因为他说他是来“借钱”的。但他是一头外表憨厚的狼,她们以为他拿了钱就会走,所以比较配合。

  郑少勇全交代了,总队长付明华兴奋地给关鹤鸣打了个电话。

  关鹤鸣嘱咐他,一定要做好后续的审讯和看押工作,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随后,铺天盖地的新闻席卷而来。“据接近警方的内部人士透露”成了高频句子,很多人都为这起惊天案件的破获津津乐道。

  受到纪律的约束,罗牧青只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破案的消息。然后,她接到通知,由于案情重大,需待案件进入诉讼程序,才可以进行深入报道。

  人们想要知道真相,想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才破案、为什么这么多年还能破案。

  一些媒体记者为了博人眼球,获取点击量,将犯罪嫌疑人妻儿的名字、履历和照片全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甚至有的人认为郑少勇罪大恶极,光处罚他一个人实在不解恨。面对媒体的声讨,他的两个儿子相继被迫辞职,把母亲从白金接走,离开了陇原省。

  朱会磊愤怒地发微信给她:“这就是现在的记者招人烦的原因。”

  罗牧青感到委屈,却无法辩解。

  她给程风发微信,问他在哪儿。

  过了一会儿,程风回复说还在国外。

  她问他,看到关于郑少勇的报道没有,程风没有回复。

  这是第一次,他没有回复她。

  她很沮丧。他应该能够感受到她此刻的心情吧,可是连一句安慰或劝解的话都没有。

  她不知道在没有见面的这段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尽管程风每天还会在早上和晚上问安,但不像以前那样随时随地分享见识了。

  接连两天,罗牧青都没有接到程风的微信。她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吗?”

  依然没有回复。

  她拨打语音电话,没有人接听。

  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是程风不愿告诉她的。可她对程风的家人、朋友一概不知。程风是个自由创作人,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

  罗牧青无计可施,感到很恐慌。

  9月1日,邱实通知罗牧青第二天出发去安平。

  晚上,罗牧青看着手机上程风的头像,最终还是决定再发一条信息试试。

  她告诉程风,自己要出差。

  这回,她居然收到了回复:“不能在你身边,要照顾好自己。”

  她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回复:“有点儿事情,以后告诉你。”

  她又问:“有空儿吗?能不能语音聊一会儿?”

  他回复:“好的。”

  他仍是温柔地对她,她放心了。他问她最想去世界的哪个地方,最爱的是哪个地方。她说:“最想去地球的两极,最爱的是你最爱的地方。”

  程风默默地哭了,挂断了语音通话,给她发了微信:“早点儿睡吧,明天还要赶路。”

  如果有如果,他会安静地顺从一切,等她到来。

  二、圈定安平嫌犯

  再一次到安平的案发现场,整个石灰厂更加破败不堪。

  不知道是谁在胡永发的住房面向机耕路的那面墙上,用红油漆写了四个大字——欠债还钱。

  被害人吴楠所住的房屋屋顶上的破洞,越发大了,整个房子都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房子里用砖头砌成的水池倒塌了,简直是衰败至极。

  关鹤鸣对大家说:“一般破积案,靠的是新情况的出现,或者是指纹、DNA、足迹库里有了比中。但是,咱们这个案子比较特殊。现在什么都没有,怎么办?这时候才最考验能力、水平,才需要意志力、耐力。”

  到了石灰厂,他和安平县公安局副局长赵长征走在前面。

  关鹤鸣一边走,一边说:“小朱回北京这段时间,拿着碗边上的DNA,向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专家请教了,意见有分歧。小朱,你说说情况。”

  朱会磊说:“现场提取的三千余份生物检材和五千三百余份重点人员的生物检材,结果是可靠的。所有检材都没有指向稳定的个体。碗上的DNA,是一个微量的、不完整的、没有重复的DNA分型,是一个受限制的可使用结果,在有其他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赵长征皱着眉头说:“实际上就是说,这个数据不能用?”

  朱会磊点了点头说:“既不能用来认定,也不能用来排除。”

  关鹤鸣说:“现场物证保全非常好,非常不容易。DNA检验什么时候能做完?”

  江南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侦查处DNA室主任朱宏伟说:“得要个把月时间。”

  关鹤鸣说:“要留一部分检材。如果我们这代人再努力干也不行,就留一些给后来者,他们会比我们更强。足迹这块还要研究,这么长的时间,什么都说明白了也不合理。”

  朱会磊对所有被害人的成伤机制和现场提取的生物检材进行了分析,并把报告交给了关鹤鸣。

  根据他的分析,吴楠是第一个被害人确定无疑,死因是头面部锐器损伤,大面积失血,合并颈部切开后造成的吸入性窒息。身上的伤,大多是砍切形成的,没有刺创,集中在头部、颈部。犯罪嫌疑人拿着匕首,在他头上来回划。如果是一般的刀,一定能留下刺痕,但这里没有。在吴楠的衣服上有削、挑状痕迹,这是在挥动过程中形成的。骨头上有很多损伤,但颅骨未受伤。作案工具倾向于是三十厘米长的薄片刀,刃口较长,一个角是尖的,很轻,可能是某种工具刀。

  关鹤鸣在石灰厂里走来走去。

  他的脑子里,在回放着一件件物品的原始位置,并结合案卷、法医分析报告和现场,尝试着复原案发当天的场景和每个人的状态。

  案发当天的午饭后,胡辉和吴楠两个人穿上连体雨衣到河塘里捞鱼,之后两个人脱下连体雨衣,挂在吴楠居住的房内。傍晚6时许,八名死者及胡辉一起吃晚饭。6点15分左右,胡辉离开石灰厂到省城去了。随后,吴楠骑摩托车带着他的儿子到岳父家送鱼。大约6点50分,他又骑摩托车带着其子返回了石灰厂。7点16分,胡辉到达省城后,打家里的座机向母亲陈雪华报了平安。

  犯罪嫌疑人在吴楠回来之前到达,胡永发拿了一听果啤给他喝。他没喝,之后吴楠回来了。吴楠去胡永发房里跟他打招呼,他把果啤给吴楠喝。由于他戴着手套,所以没有留下指纹。吴楠喝了果啤,罐口处留下了吴楠的DNA。犯罪嫌疑人跟胡永发谈着谈着发生了口角,吴楠把他拉到自己屋里劝他。得知他还没吃饭,吴楠就盛了剩饭给他吃。他吃的时候越来越生气,又回到胡永发的房里理论。吴楠跟着过去,结果可能发生了争执,还可能动起手来。吴楠要把他劝走,并表示要骑摩托车送他。当时下着雨,气温很低,吴楠穿着拖鞋,没来得及换鞋就骑摩托车带着他走了,可见当时情况紧急。两个人在机耕路上骑行了二十多米。在上坡路段,7点28分,有人看到了吴楠的摩托车,但发现他的车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到达应到的地点。这说明犯罪嫌疑人和吴楠在上坡路段发生了拉扯,吴楠紧急刹车,两个人打了起来。从吴楠头部和颈部的划伤看,刀口是由后向前的,说明犯罪嫌疑人有可能坐在车后座上时就掏出刀攻击吴楠了。随后,两个人厮打起来,在路边的杉树林里搏斗,犯罪嫌疑人身上也可能有伤。吴楠被追杀,一路滴血,想要沿小路跑回石灰厂。但是,他不敌对手,在丧失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犯罪嫌疑人切颈致死。犯罪嫌疑人返回机耕路上,把摩托车推走了。他把吴楠的手机卡、电池和手机分离,扔在了杉树林里。

  犯罪嫌疑人怒气冲冲,发现手里的刀用于杀人并不称手,于是便来到石灰窑的平台上,这里住着齐士飞和汪士军两名工人。他摸到了门锁,锁上留下了血手套印。他在平台上,从一堆杉木棒中找到一根约两米长的棒子,用手把它折断,取下约六十厘米长的一段,用刀削掉了棒子上面的分杈。然后,他从平台下到了胡永发的房子。此时,所有人都按照日常习惯在胡永发房里看电视。因为之前的矛盾基础,敲门是进不去了,所以他抬起左腿用力踹门。为什么在犯罪嫌疑人杀胡永发的时候,其他人全没跑?因为他们跟犯罪嫌疑人是熟人关系,觉得“他们有矛盾跟我们没有关系”。

  犯罪嫌疑人胆大心细,把所有人杀死后,一一补刀加固。这个地方要注意,孩子吴小海不是棒击致死,而是用菜刀砍死的。然后,他开始大面积翻找,表现出急需用钱的特征,连冰箱都看了,细到不能再细。有可能翻了一些以前的票据,翻口袋、翻屋子都是翻的有钱人的,那几个没钱的人根本没碰,可见他对石灰厂的人员知根知底。

  关鹤鸣愈发确定,这个人就在安平。并且,这个人与汪家、吴楠及其他人相当熟悉,应该是石灰厂的常客。还可以断定,他与石灰厂有经济往来。围绕这层关系进行排查,这个人浮出水面应该并不难。

  关鹤鸣对赵长征说:

  “通过看民警的走访笔记,可以认定石灰厂是挣钱的,每天有三千元至五千元的流水。因某种关系,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家里有经济往来。按照足迹推断,这个人身高一米六八,作案时年龄在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我知道你们前期排过,这次再排,就围绕年龄、身高和与石灰厂的经济关系排,一定不能漏。安平就这么大,人就这么多,一定排仔细。特别是对案发后搬走的人员,要重点排查走访。必须打破原来的框框,重新研究。”

  赵长征说:“我们再排一遍。从房子顶棚里找到的单据,还有一部分没核完,希望有新的发现。”

  关鹤鸣道:“再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看看能不能检出DNA。实在不行,只能有什么就用什么了。春平,足迹这方面,研究得怎么样?”

  孟春平是江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的痕迹检验专家。他说:“现场提取到四十五枚血足迹,其中较清晰的有十九枚,可以反映出个体特征,身高在一米六五至一米七一之间,年龄三十至四十岁。当时我们划定的圈内人涉及四个乡镇,共分为七大串,一共是两万多人。重点人五千多名,都采集了足迹,但无一比中。”

  关鹤鸣说:“现场照片上五次出现椭圆形印痕,这到底是什么?你组织足迹专家研究一下。你们把库里的足迹重新比对一次。如果DNA这边没有收获,下一步就只能用足迹了。”

  安平这起案件,是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全国刑侦专家已经研究过几回了,但是由于现场证据太单薄,都无功而返。

  经过研判,关鹤鸣认为这起案件还是有希望破获的。

  在他看来,侦破这个案件的主要问题是错过了最佳排查时间。犯罪嫌疑人的生活范围,就在案发地周边十公里以内的区域内。只要把胡永发和吴楠的关系人排查清楚,就一定能把真凶挖出来。

  三、艰难抉择

  从安平出发,九案侦办组抓紧时间赶到海阳市,开始对“9?30”案件进行深入研究。这起案件错综复杂、情节离奇,有很多地方不能合理解释。

  在与当地专案组开展研判时,邱实说:

  “在前期工作中,由于现场分析意见不统一,没有形成合力,走了一段弯路。近一段时间,经过从省厅到市局对案件的疏理,围绕现场逐渐把工作做深、做透、做细,民警坚持不懈,打基础,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取得了突破。先请朱会磊代表物证组介绍一下案件检材方面的情况。”

  朱会磊开始汇报生物检材的鉴定情况:

  “经过近期工作,物证方面有所丰富。到目前为止,我们从现场提取到九枚指纹,位于五个位置。但是,关联度最高的是镜片上的血指纹,甄别价值最高。其余的关联度较低,暂不研究。现场足迹现有四枚,皮鞋印,不完整,价值低。现场血迹交叉多,椅子上有外来人的血,已做出一个男性DNA。现场提取到四十八根毛发,其中四十三根与被害人不同,做出了线粒体分型,但是这个不能用于排查。从男式棉拖鞋上检出—个男性DNA分型,与椅子上的血液DNA不同一。矿泉水瓶的瓶身上检出了混合DNA,瓶口检出了男女混合DNA样本。对菜刀、剪刀上的血迹和刀柄擦拭物进行了检验,但由于泡在水池里的时间较长,没有提取到有价值的数据。”

  邱实说:“请大家根据近期的调查走访情况,谈谈对案件的新认识。”

  海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杜金国说:“这个案子,我们一开始按报复杀人搞过一段,但排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头绪。并且,从作案工具上看,有准备不足的迹象,只带了一根十几米长的细白线绳,菜刀、剪刀等都是就地取材,而且杀人都在深夜,像是迫不得已才杀人灭口。现场的水池内泡着剪碎的银行卡和密码纸。起初我们认为,如果是劫财的话,不应该在现场停留十二个小时以上,也不应该杀这么多人,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你们来了以后,帮我们重新梳理了思路。我们现在认定,是侵财性犯罪。现场足迹可信,犯罪嫌疑人年龄不大,与被害七人中有的人有限熟悉。我们围绕七名被害者的关系人共七千多人再次进行了摸排,目前工作还没有进行完。”

  海阳市公安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杨文贵说:“案发的时候,是我带人出的现场。现场很惨,对人的感官刺激很大。当时投入了精兵强将,对案件性质的认定存在分歧。当时认为是重大因果关系,在现场周围进行了摸排走访。但因为快过节了,找人调查很困难。最先排查的都是有前科的人。如果说当时排查工作做得不细,问题应该就出现在这里。那时候金融业不发达,不联网,犯罪嫌疑人长时间逗留,可能是取钱环节出现了问题。”

  在此次攻坚行动之前,海阳市公安局多次组织攻坚,花了很大力气,一直没有取得明显进展。目前,案件的侦破进入了胶着状态,民警的情绪难免急躁。

  关鹤鸣说:“沉住气,越是疑案难案,就越不能心浮气躁,乱了阵脚。种种迹象表明,牵头人年纪大些,其余较年轻。从作案过程看,多余动作较多,有作案经验或准备,但准备不充分,决断能力差,可能是由小孩死亡引发的犯罪升级。入室方式为和平进入,有可能与这家的某人存在某种关联,但有限熟悉。可能有一人年纪略大些,其余案犯较年轻。由于这起案件发生时案犯较年轻,生活变化空间大,所以我们不要急于破案,还是要做好基础工作。这个案子,拿起来就不能放下。指纹和DNA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比对着,久久为功,这是我们这一代警察的责任。”

  如果确实如推测的那样,这群犯罪嫌疑人中有多名未成年的话,那么他们基本上应该都没有案底。如果不再犯案,也未到身份证更换时限,那么他们的DNA、指纹信息就很难被采集到。

  眼见九起目标案件中的多起已经成功告破,海阳专案组民警摩拳擦掌,求胜心切。

  支队长杜金国说:“椅子上血量很小,这么多年也是反复做检验。我有个想法,能不能请专家来,把这个血再检一次,做出DNA细分数据,这个能大幅度提高比中率。”

  关鹤鸣想了一下,说:“小朱,说说你的意见。”

  朱会磊显得有点儿犹豫,略想了一下,说:“检材是留在扶手椅上的一滴血,本身量不大。现在检材剩余量很小,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做出DNA细分数据。从我个人的意愿来说,我是很希望做的,或者可以拿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去做。”

  邱实和朱会磊热切地注视着关鹤鸣。

  关鹤鸣表情严肃,没有表态。

  做还是不做?

  如果有了DNA细分数据,使用家系排查法,无疑将推动案件的侦破工作向前发展一大步。即便暂时不破,这个案子也算取得了新证据,对参战民警来说,也是一种慰藉。

  如果不做,在排查上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只有更加严谨地判断推理,才能逐渐缩小范围。

  空气凝固了。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关鹤鸣,等待他作出最后的决断。

  终于,关鹤鸣经过慎重考量之后,作出了决定:

  “现在检材剩余量很少,如果我们做出了DNA细分数据,会提高比中几率。但如果失败了,我们将没法儿对逝去的人及他们的家属交代。我们必须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相信未来的科技,我们还有可能获得新的证据,能够解决我们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

  作出这个决定,对关鹤鸣来说无疑是异常艰难。

  为了这个案件,海阳公安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看透了人生,名利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但是成功破案,对身为警察的他们来说是最高的荣耀。然而,他此刻的决定让他们失望了。

  当然,关鹤鸣不会放弃。时间,最终会给出答案。

  工作告一段落,罗牧青坐在回北京的高铁上,茫然地望着窗外。

  程风再一次跟她失去了联系。

  她觉得程风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麻烦。尽管她竭力掩饰,但是情绪变化还是相当明显,就像一只被吹得鼓鼓的笑脸气球,突然亏了气,变成了哭脸,整个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回北京后,朱会磊的心情也不太好。

  有句话说,拼命干活儿是治愈苦恼的良药。他每天泡在实验室里,拿着现场提取的物品左看右看,琢磨到底哪些地方最有可能被犯罪嫌疑人接触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页  当前第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案侦办组(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