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珍馐传(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寒烈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32 KB   上传时间:2013-11-04 13:55:36

  汤妈妈便压低了声音,把汤伯所说的,一五一十,悉数讲给曹氏听了。

  曹氏半躺半靠在床上,静静听汤妈妈将事情前后经过讲了一遍,微微蹙眉问:“汤伯可瞧真了?”

  “说是没有十成把握,可是也瞧出七、八分来了。”汤妈妈不敢大意。

  曹氏沉吟不语。

  吾家有女初长成呵。

  她的珍姐儿,温朗体贴,知书达理,是个再好没有的,是她的心头肉,眼中宝,许给哪家她都舍不得。然而她万万没有留女儿在身边一辈子的道理。

  曹氏望着自己搭在被子上的双手。

  她一直打算着,等女儿及笄以后,给她说一个好婆家,不必大富大贵,只消人员简单,翁姑慈善,邻里和睦,珍姐儿嫁过去不用受叔伯姑嫂所辖,小日子能和美顺遂。

  然则这样的人家,说起来简单,却哪里那么容易寻到?

  这会儿汤家的悄悄告诉她,县里方员外家的嫡次子,约是看上了她家的珍姐儿,曹氏的心里七上八下,打起鼓来。

  思来想去,曹氏向汤妈妈招了招手。

  “此事我自有打算,你不必慌张,珍姐儿那里,更不消教她晓得。”闪念之间,曹氏已做出决断。

  “是,夫人。”汤妈妈一见曹氏脸上露出轻浅却坚定的笑容,便忽然有了主心骨似的,“一切听夫人的。”

  次日招娣随了汤伯去支茶摊,亦珍留在家中,跟着曹氏学做新的糕点。

  汤妈妈将竹躺椅搬到后院厨房里,上头铺了薄薄的蚕丝褥子,然后扶着曹氏从正房里出来,慢慢走到后院。

  亦珍已换上了素色干净的旧衣,头上包着细葛布巾子,又仔仔细细地洗了手,将面粉,酥油,霜糖,砧板,擀面杖等一一都准备得了。

  见汤妈妈搀着母亲进了厨房,遂迎上来,搀了曹氏另一只手,“娘,您坐。”

  曹氏见女儿这样郑重其事,不由得微笑。别看平素女儿是个活泼的,可是一进到这厨内,仿似变了个人般,眉眼里都带着郑重。

  曹氏坐进铺了蚕丝褥子的竹躺椅里,亦珍恭恭敬敬说一声:“母亲,女儿都准备好了。”

  “那便开始罢。”曹氏声音不高。

  汤妈妈自觉地退出厨房,守在后院门口,坐在小杌子上头,专心纳起鞋底来。

  厨房里,曹氏指点亦珍:“……取麦粉五十钱,猪油十五钱,霜糖十二钱,凉开水一盏……”

  “是。”亦珍按曹氏说的分量,用小小的戥秤一一取了原料,分别盛在粗瓷碟里。

  曹氏等亦珍取好了原料,这才继续慢慢道:“先取一半的麦粉,连同一半猪油,均匀揉在一处,制得酥面备用……再取剩下的麦粉与猪油,拿手一点点地搓开,并倒入冷水和成硬面团儿,来回反复摔得柔软了,擀成薄薄的面皮儿待用……”

  亦珍一便依母亲教的方法揉面团子,一边问:“娘,这样可对?”

  曹氏细细地纠正,“光靠手上的力气是揉不开的,要用腕子上的力气……对,就是这样,要使巧劲,而不是蛮力。”

  亦珍嘟嘴,“女儿才没有使蛮力呢。”

  曹氏听见女儿嘟囔,不由得微笑起来。

  “酥面儿与面皮儿可都做得了?”

  亦珍遂将自己揉好的酥面儿与面皮儿一一呈给母亲看,曹氏点点头,“这便行了。接下去,将酥面团搓成细长条儿,揪成十个大小相当的剂子,面皮儿也切成十份儿。”

  这一步亦珍做得极顺手,不消一会儿便完成了。

  “珍儿真厉害。”曹氏称赞道。

  “我是娘的女儿嘛!”亦珍笑言。

  “接下来这一步至关紧要。”曹氏叮嘱女儿,“将酥面剂子包入面皮儿中,逐个用擀面杖擀成一尺来长,一掌来宽的薄面片儿……擀得愈薄愈好……最后拿刀将面片顺长剖成两半,面上均匀抹上油,盘卷成圆形,便可讲露出酥面儿的一端翻出,下温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来撒上霜糖……”

  只这一步,亦珍做得有些手忙脚乱,灶膛里的柴火不是太旺,将酥饼炸得焦了,便是灶门堵得太严,炉火熄了,油温不够,未能将千层酥炸起来,仍是一团面疙瘩。

  “是不是觉得,同蒸松糕相比,这千层酥更难?”曹氏轻声问女儿。

  亦珍点点头,抬手用袖笼擦了擦额角的汗。

  “娘当年跟你太外祖母学做千层酥,足足学了一旬之久,才做得了让她老人家认可的千层酥饼来。”曹氏安慰亦珍,“你这次刚学,能做得这样,已实属不易。”

  当年她的外祖母对她说,这千层酥乃是从域外传来的点心,讲究得是酥脆香甜张弛有道,正如同做人,原本貌不惊人的一团酥面儿,最后竟能成为令人惊艳的美食。

  她希望她的珍姐儿,也能悟得其中的道理。

  曹氏看了看天色,“今儿就学到这里罢。”

  “是,母亲。”亦珍并不逞强。她晓得以母亲的身体,能撑着陪她在厨房这么久,已是不易。

  下午招娣与汤伯收了茶摊回来,亦珍在自己院子里的藤萝花架下头,沏了一壶枣子茶,捧出上午做的千层酥,叫招娣陪她一道试吃。

  亦珍上午拢共做了十个酥饼剂子,最后炸出来,只四只千层酥卖相还过得去。

  “招娣,来,尝尝看。”亦珍给自己和招娣各倒了一杯杞菊红枣茶,招呼招娣坐下。

  招娣略一犹豫,这才在下首坐了,小心翼翼地拈起一块看起来油亮松脆的酥饼来,咬了一小口。撒在上头的霜糖顿时在舌尖融化开来,一层层的酥饼如同一层层来不及细述的低喃,转眼便被咽下肚去,欲语无声。

  “好吃么?”亦珍问。

  招娣形容不上来自己的感觉,只大力点头,“好吃!”

  亦珍便微笑起来,刚要说话,忽而从天而将一颗熟透了的枇杷,穿过郁郁葱葱的藤萝枝叶,“咚”一声落进她喝杞菊红枣茶的细白瓷杯子里,溅出一片水花来。

  招娣被唬得跳起来,站到亦珍身后,伸出双手,护住了她。

  亦珍也被吓了一跳,随后自藤萝花架下头望上去,只看见胖胖的杨登科攀在墙头,手里正拿着几个枇杷,正打算再望下头扔。

  见亦珍望向他,宝哥儿圆圆胖胖的脸上露出讨好的笑意来:“珍姐儿……”

  亦珍却不想与宝哥儿多言,遂轻轻对护着她的招娣道:“收拾收拾,我们进屋去。”

  “诶!”招娣听话地收拾了茶壶茶盅,打算端了托盘进屋去。

  宝哥儿见此架势,心中一急,脱口道:“珍姐儿,月望诗会我得了十佳呢。”

  亦珍闻言,忍不住抬头,又望了宝哥儿一眼,这小胖子对她说这个做什么?想一想,还是说了声“恭喜”。

  宝哥儿大喜过望。

  果然珍姐儿是喜欢有学问的人啊!

  宝哥儿仿佛吃了定心丸一般,一双眼笑得眯成了一条线。也多亏得他最近这几天下了学就回得家里,将丫鬟小厮都支使出去,只说自己要认真用功,然后从书房的后窗溜出来,攀到自家院子里的梧桐树上头,只为了能远远见珍姐儿一面。总算今儿让他碰见了。

  宝哥儿从怀里摸出一个牛皮纸包来,“珍姐儿,这是上次督学大人奖我的澄心堂蜡生金花罗文宣,送给你……”

  说着将牛皮纸包往亦珍院子里抛了过来。

  他以前偷偷攀在院墙上,曾经看见珍姐儿拿着小树棍,在藤萝花架下的泥地上写写划划,知道珍姐儿是会写字的。想来一定是她家舍不得给她买纸,所以只好在泥地上写字。他得了这一叠上好的澄心堂宣纸,心里就一直想着,要送给珍姐儿,让她能随心所欲地写字画画儿。

  亦珍哪晓得宝哥儿的念头,不及阻止,只能眼睁睁看着牛皮纸包从宝哥儿手里抛向藤萝花架,砸得花叶纷飞,随后“嘭”的一声,落在了花架下头的条椅上。

  宝哥儿一吐舌头,缩了缩脖子,“我得回去温书去了,免得我娘在书房找不着我,拿小竺出气。你等我,我一定考取功名,然后教我娘到你家提亲!”

  说着话人已经从树上爬了下去,身手前所未有的敏捷。

  亦珍目瞪口呆。

  功名?提亲?

  考谁的功名?提谁的亲?

  亦珍望向招娣,招娣愣愣地看向亦珍。

  好一会儿,亦珍才头疼地捡起条椅上的牛皮纸包。

  纸包包得齐齐整整的,拿细纸绳捆着。亦珍有心扔回隔壁院子去,又怕恰巧让多事的人拣了去,到时候真是有理说不清,有嘴也难辩。

  “此事万不可让夫人知道!”亦珍再三叮嘱招娣。

  招娣抿紧了嘴唇,做个“打死我也不说”的表情。

  亦珍在心里说,下次见了宝哥儿,要不假辞色,设法将这一包宣纸还与他,然后扭头就走。

  殊不知宝哥儿心里却已是认准了她。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作者有话要说:妹纸们~节日快乐!今天节日福利,小宇宙大爆发~4300+哦~祝每个妹纸都嗨森~mua~~~~~

  ☆、21

  第二十章一种心思(1)

  亦珍埋头在家,认真学习如何做千层酥饼,一连数日都未曾出过二门一步。这日下晌,亦珍才做出一盘得到母亲曹氏的点头认可的千层酥。

  “色香味形意俱有了。”曹氏向亦珍招手,“来,娘有话同你说。”

  亦珍摘下染满油烟味儿的围裙头巾,放在一旁,走到母亲跟前。

  “这千层酥与松糕,你已经都学会了,这便够了。家里的茶摊不过是一爿小生意,有一两样别致的点心,能教人觉得新鲜即可。切勿太过招摇,教有心人记恨咱们……”

  亦珍点点头,“娘,女儿明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曹氏微笑着点了点头。果然老祖宗说得对,养在内宅的女儿家,也是该多看些书,多通晓些前人的智慧才是。无才便是德不过是那起子小家败气胸襟全无的无能之辈自己骗自己,也骗得世间女子只能对他们低三下四的说辞罢了。

  “你若有心想学,娘以后慢慢地教你。只是不必如此辛苦,日日把全副心思都扑在这上头……”

  这时候守在二门上的粗使丫鬟进来,对汤妈妈道:“妈妈,隔壁顾小姐身边的软罗来了,求见小姐。”

  “快快请进来。”汤妈妈着粗使丫鬟请软罗到偏厅小坐,随后进了厨房,笑着对曹氏与亦珍道,“夫人,小姐,顾娘子家的英姐遣了丫鬟过来,求见小姐。”

  曹氏一笑,对亦珍道:“去罢,先去换身衣服。”

  亦珍垂睫看一眼自己身上的素色旧衣,吐吐舌头,忙微微拎起一点裙角,翩跹而去。

  曹氏见了,微微摇了摇头,向汤妈妈伸出手,“说是大了,还是一派孩子气。”

  汤妈妈搀住她的手,将她自竹躺椅里扶起来,一边陪着她回房,一边劝慰:“小姐正是青春年华,岂不正该如此?要是小小年纪便老气沉沉,夫人您恐怕反倒要担心了。”

  曹氏闻言,微笑。

  她如何不知道,以珍姐儿的年纪,正该是活泼爽快的性子?她只怕自己时日无多,来不及言传身教女儿如何孝敬翁姑,相夫教子。将来珍姐儿嫁做人妇,她怕女儿会在上头吃苦。

  汤妈妈自是知道夫人心中所忧,只能尽力岔开话头,“奴婢听兜卖渔获的王船娘说,新任闽浙总兵鲁大人的家眷,如今暂住在方员外家中。原本是要随鲁大人一起到任上去的。只是听说闽浙沿海一带,倭寇猖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6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珍馐传(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