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珍馐传(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3节
小说作者:寒烈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32 KB   上传时间:2013-11-04 13:55:36

  第三章桥头初遇

  一行人来到凉亭前,收了伞,先后拾阶而上,进了半闲亭。自有伶俐的小厮上前去,替公子们将凉亭内的木椅抹干净了,道:“公子请坐。”

  亦珍见这一行人数不少,便学着汤伯的样子,取了茶碗出来,先一一舀了桂花蜜倒在碗里备用。

  果然没一会儿,便有个圆脸细眼小厮从凉亭里出来,跑到茶摊跟前,笑呵呵递上一角碎银子,“汤老伯,来四碗酸梅汤,查公子要多加一勺桂花蜜,方公子的酸梅汤要浓些,谢公子前些日子染了风寒,才方好了,今日的酸梅汤且不要凉的,我们公子桂花蜜要略少些,另配六色茶果,再来四碗凉茶……”

  凉亭里一个冗长脸肤色略深的公子摇着一把鸡翅木扇骨京元纸扇面绘着松友图,挂着玉扇坠的折扇,坐在亭内扬声对亭下的小厮道:“秋河,就你话多。”

  小厮想来素日里就不惧他家公子惯了的,是以“嘿嘿”一笑,“公子您这可是冤枉小的了,小的这不是想把诸位公子都伺候得妥帖了,好多得几个赏钱,存着以后……”

  小厮那后半截话在瞥见大眼生生的亦珍后,咽了回去,一双细眼笑得只剩一线缝大,“烦请小娘子东西上得快些。”

  说罢返身回到凉亭。

  半闲亭内,白白胖胖的查公子汗津津地大力摇着玉骨鸦青纸洒金折扇,整个人靠在凉亭的栏杆上,“这天气,真真热得吃不消。”

  说罢自袖笼里取了汗巾出来,囫不囵统地在脸面上擦了一把,又塞回袖笼里去,大是羡慕地朝坐在他斜对面,轻摇折扇,意态悠闲的年轻公子道:“还是方贤弟适意,如此天气,仍清凉无汗。”

  一旁斯文瘦弱的谢公子以折扇遮着口鼻,轻轻咳嗽两声,“仲直有所不知,方贤弟身上佩着一块采自南蛮干昔山的寒玉,其质冰冷清澈,在夏季尤其清凉宜人。”

  方公子轻笑,“哪有谢兄说得如此神奇,不过是块玉璧罢了,戴得久了,一样是暖的。”

  那冗长脸的公子合拢折扇,对查公子道:“方贤弟好东西见得多,自是不像我等觉得新鲜。”

  正说着话,汤伯在前端着茶盘,亦珍随后端着茶果,送进凉亭里来。

  汤伯将四盏酸梅汤一一放在凉亭中间的木桌上,亦珍则将梅花茶果盘摆在木桌正中,另将一只青花瓷阴阳碟儿放在兀自以折扇遮口,偶尔咳嗽一声的谢公子跟前。

  等东西都摆后了,汤伯道一声“公子请慢用”,便叫了亦珍一道退出凉亭。

  瘦弱的谢公子看了看自己眼前阴阳碟儿里的一样盐金橘,一样甘草橄榄,不由得格外多看了亦珍一眼。

  他前些时候贪凉,夜间吩咐丫头将薄丝棉锦被换成了夏日里才用的金丝锦被,哪料夜里便着了寒凉,次日一早就发了热。气得祖母将那晚他屋里值夜的丫鬟婆子统统打了板子,送到乡下庄子上去,另调了仔细谨慎的大丫鬟同婆子照料他的起居。又延了县里最好的大夫来,服了数帖药,这才好了些,只是咳嗽未止。

  老大夫叮嘱他,口中无味,可以吃一枚甘草橄榄,盐金橘亦可,皆有清肺利咽生津之功,止咳化痰健胃之效。是以家中总备着甘草橄榄与盐金橘,供他随时取食。

  适才霍公子提出今日由他做东,请几位同窗吃酸梅汤,他自是不提自己这些日子应少食甜腻之物,不料这茶摊的小娘子竟如此乖觉,只听霍家的小厮说他风寒才好,便另配了甘草橄榄同盐金橘与他。

  这边谢公子多看了亦珍一眼,那边厢查公子便停下手中频频摇动的折扇,往亭外在茶摊里忙着给过路的行商盛酸梅汤的亦珍身上望去。

  只见她不过十二、三岁年纪,梳丱发,穿水绿色素紬窄袖褙子,身量还未长开,面目生得十分普通,站在正午的太阳底下,阳光自顶而踵,将伊拢在其中,似在她周身裹了一层金边儿一般。

  有那行商,身后跟着脚夫,急匆匆赶路,走得又累又渴,来到茶摊前头,掼下十数枚铜钱,高声吆喝:“来一碗酸梅汤,并几碗凉茶。”

  她便清脆地应一声:“哎,这就好。”

  然后手脚麻利地为汤老伯递碗送盏。

  那行商接过茶碗,也不坐,只管站在茶摊前,当街鲸吞海饮,“咕嘟咕嘟”将整碗沁凉的酸梅汤喝下肚去,然后一抹嘴,叹一声:“舒服啊!”

  只把查公子看得目瞪口呆。

  那行商待脚夫吃罢凉茶,一声吆喝,便又大步流星赶路去了。

  谢公子笑着对瞠目结舌的查公子道:“他们自有他们的快意,我们自有我们的逍遥。”

  查公子拿扇子一拍掌心,“谢贤弟说得是。”

  霍公子一边吃酸梅汤,一旁小厮秋河替他将榧实剥出来,放在帕子上。

  “五月十五,西林禅寺的月望诗会,诸位可打算去?”谢公子喝一口温凉的酸梅汤,拈起一颗盐金橘来,咬了一口含在嘴里,问在座的三人。

  霍公子颌首,“自是要去的,我已经收到诗会的帖子。”

  方公子懒洋洋摇了摇折扇,“做诗,我是不如诸位的。”

  谁要跑到一群老和尚鼻子底下吟诗作赋?方公子腹诽,他倒宁愿走马看花,章台赏月。

  “方贤弟,同我们一道去嘛,人多热闹。松江府的才子到时都会到场,”查公子当空拱一拱手,“听说督学大人亦会出席,正是我等表现一番的机会。”

  谢公子闻言,蹙眉轻叹:“不知祖母肯不肯让我出门。”

  众人不由得一阵默然。

  谢公子是谢家三代独孙,兼之谢老爷前几年因病瘫在床上,谢夫人为此愁肠百结一病不起,不多时便撒手人寰,整个谢家倒要靠老夫人一手支撑,主持中馈。因此谢老夫人视唯一的孙子为命根一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惟恐一个不留神,宝贝孙子会出了差池。除开到庆云山庄师从东海翁学字,谢老夫人几乎完全将他拘在家中,极少允他外出的。

  方公子见谢公子情绪低落,“啪”一声合拢折扇,在手心轻轻一拍,一反稍早懒散模样,“停云想去?”

  谢公子点点头,一年一度由西林禅寺法王扁主持发起的月望诗会,乃是松江府文人举子以诗会友的盛会,甚至有学子从江浙远道而来,只为一睹诗会的盛况。

  他作为松江府本地秀才,自然希望能躬逢其盛。

  方公子粲然一笑,“既然停云想去,也不是没有法子的。”

  他本就生得唇红齿白,这样一笑,简直灿若星辰,亭中诸人一时竟看得呆了,好半晌查公子才出声问:“稚桐有何法子?”

  方稚桐以扇点唇,卖关子,“山人自有妙计。”

  听得查公子抓了两颗长生果掷了过去,“吁!”

  四人在半闲亭内笑闹片刻,吃罢酸梅汤,身上汗意略收,便一道出了凉亭,相互作揖道别。

  亦珍手脚利落地步入亭内,收拾茶碗果盘,水绿色的身影仿佛一抹清净的凉风,不疾不徐,教人心旷神怡。

  查公子在亭外同霍公子谢公子道别,带着小厮与方稚桐并肩前行,玩笑道:“这茶摊中的小娘子,手艺倒比你家里的大丫鬟强,只可惜姿色略逊几分,否则放在屋里,也不失为美事一桩。”

  方稚桐听他此语,不由得回首,瞥了一眼正从亭中端着茶盘出来的亦珍。

  大抵他们离凉亭不远,查公子的嗓门又响,说的话悉数被小娘子听了去的缘故,伊瞪圆了眼睛,鼓着腮帮子,一副怒从中来的模样。

  方稚桐是个皮厚的,索性迎上那小娘子的目光,岂料伊却倏忽垂下眼帘,自去做事了。

  方稚桐的眼神蓦然落空,一时十分错愕。

  就如同他看见一扇明窗,才想一窥究竟,那扇窗却突然落了帘,教人无从看见里头的风景,不免令人惆怅。

  查公子却已经抛开这一茬儿,絮叨起月望诗会的事来。

  “……旧年是以风为题,不晓得今年会以何为题?需得回去先酝酿推敲好了……”

  方稚桐转回头来,一笑,“我便去也只凑个热闹,小弟预祝查兄到时能拔得头筹。”

  查公子老实不客气地拱手,“借你吉言。”

  两人有说有笑,带着书僮去得远了,亦珍这才撩起眼皮来,狠狠瞪了矮胖查公子的背影一眼,心里暗道:你才姿色略逊几分!你全家都姿色略逊几分!

  作者有话要说:雪停雨止,太阳露出一角颜色来~本壮早起就把衣服洗了~有亲在文下问我是否生活在松江,答案是否定的。但我去松江玩过~古镇上依稀仿佛能看见旧日里的繁华悠闲,值得一游。今年三月,又有新的樱花节了,想必到时一定会很美很美罢?又,感谢豆精和E桑E小姐扔的地雷,本壮被炸得老嗨皮的~

  ☆、5

  第四章一番心思(1)

  方稚桐一路悠然而行,回到位于庆云桥双清坊的芷园,门上听见书僮奉墨叫门,赶紧开了门点头哈腰将方稚桐迎进门:“二少爷,您可算回来了,老夫人已差人经催问过好几回了,吩咐小的见了您,请您立刻往老夫人屋里走一趟。”

  方稚桐闻言,取出折扇来,有些烦躁地展开,扇了扇。

  奉墨赶紧趋上前去,压低了声音问:“双庆叔,可知何事,催得这样紧?”

  门上左右看了看,这才凑到奉墨跟前,小声说:“姨太太带着表小姐从扬州来了,如今只怕正在老夫人屋里呢。”

  奉墨自怀里摸出几文钱来,塞到门上手里:“谢谢双庆叔,您拿去喝酒。”

  方稚桐微微蹙眉,大步穿过门厅,由曲廊经过花木扶疏,假山高低错落,流水宛转的花园,径自往二门而去。

  待到得垂花门跟前,奉墨将自己提着的书囊双手奉上,“少爷,那小的先行告退。”

  方稚桐接过书囊,“去罢。”

  随后他踏上台阶,叫门:“开门!”

  垂花门内的婆子听了,赶紧过来开了门,一张老脸笑得见牙不见眼。

  “二少爷回来了!老夫人都着人来问过好几回了……”

  “你先去回了祖母,我这就过去。”方稚桐说着,人却往他住的西院而去。

  二门上的婆子不得不小跑两步跟上他,谄笑着问:“二少爷,老夫人那里——”

  方稚桐一甩袍袖:“你自去回了祖母,就说我方从外头回来,尘满袍,一身汗,这样去见祖母和姨母,实在失礼,先回去焚香洗漱更衣,片刻就到。”

  “少爷说得在理。”那婆子连连点头称是。

  方稚桐回到自己的栖梧院,屋里的大丫鬟奉砚见他回来,忙上前接过他手里的书囊,转身放在一旁的檀木竹节小桌上,随后上前,替他摘下头上的骔巾,款去道袍。

  不一歇,他屋里另一个大丫鬟奉池端着刻花黄铜面盆走进屋来,将面盆放在面盆架上,绞了汗巾双手递给他。

  方稚桐接过带着若有似无的荷香的汗巾,擦了脸,奉砚已寻了顶好的青色细葛道袍,为他更衣,又取了盈沙巾冠上,并小声劝他:

  “老夫人、夫人、姨夫人俱在正堂叙话,少爷换了衣服,便赶紧去罢。”

  奉池蹲下.身来,一边为他换上素履,一边细声细气地说:“夫人身边的赵妈妈已来过两回了,只说叫少爷下了学,即刻到老夫人屋里去。要是去得晚了,她回头要剥了我与奉砚姐姐的皮。”

  方稚桐打鼻孔里哼了一声。

  奉砚转到他身侧,瞪了矮身在他脚边的奉池一眼,“说这些个做什么?赵妈妈又哪里真要剥了婢子们的皮?不过是等得急了罢了。”

  “那老货,理她作甚?!”方稚桐动一动脚,将鞋踩紧实了,这才往外走。

  “少爷,扇子!”奉砚追上来,将一把玳瑁骨、蜜结迦南坠子的折扇递到他手里,“快去罢!”

  方稚桐接过扇子,顺手一挑奉砚的下巴,见她似嗔似恼地跺脚,这才笑呵呵地去了。

  方稚桐进了祖母方老夫人的院子,立刻有候在门前的婆子往里通禀:“二少爷来了!”

  待他走到明间跟前,便有穿豆绿色右衽上襦,素白六幅细褶裙的丫鬟打起珠帘,垂眉浅笑,“二少爷来了。”

  方稚桐进了屋,先向坐在正中挖脚束腰弥勒榻上,灰白头发慈眉善目的方老夫人深深一揖,“孙儿见过祖母。”

  又微微转过身,朝陪坐上首的两位美妇作揖,“孩儿见过母亲,见过姨母。”

  最后才向坐在姨母身侧,以大漆骨绢纱绘空谷幽兰团扇半遮面的小娘子道:“见过表妹。”

  那少女轻轻柔柔地起身还礼:“见过表哥。”

  方老夫人待他见过礼,连忙拍拍自己身下的弥勒榻,“桐哥儿,到祖母此地来。”

  方稚桐规规矩矩走到弥勒榻前,坐在老夫人手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页  当前第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珍馐传(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