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之烽烟不弃_分节阅读_第120节
小说作者:未栖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23 KB   上传时间:2014-03-24 20:37:19

“……”我默然,未曾料到刘备会如此设制陷阱等待我跳,愤懑得许久说不出话来,但,转念一想,若是一切真的如刘备所言的那般简单,他又怎么会白白放过伤害他思慕之人的人呢?因而,我忍俊不禁,不以为意地反问:“能有多难就只有主公你自己知晓,但,婉贞思虑主公此番不过是想要吓吓婉贞罢了。”

“吓吓?”他扬眉,弯唇,“婉贞,你何时也学会了自我欺瞒?”

我瞠目,徒然败下阵来。但,仍是不死心,“如此,敢问主公为何还要同婉贞做此交易?”

“十年太长了。”长到他更希望可以有一条捷径通向迫使孔明死忠的那条道路,还有,“我也不是很想蒹葭死得这般快。”

蒹葭与他,亦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可,即便如此,即便我没有拒绝的理由,刘备又是哪里来的自信,确定我的决定可以规划诸葛氏的一生?

“只怕是主公高估了婉贞。”

“高不高估,还需光阴来验证,婉贞只要遵循好一、四便好,其他的可慢慢坐观。”

我语塞,“……”

他却春风得意,意味深长,“小女娃,永远不要以为在这个世上你会是独一无二的。”

纵然,穿越而来,知晓未来,我也不过只是一个凡尘俗人,有洋洋得意威胁他人的一日,就也会有烦忧不堪地为他人威胁的时候,总归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等着,等着看刘备所谓的光阴的验证。

……

最后的结局,刘备处死了孙姬院落厨室中的所有人,以其有嫌在孙夫人的药食中下莪术为由。

而蒹葭一经放出便被送至我处,终是得尝所愿的以侍婢的身份留在我身边,至于到底是当牛做马的弥补以往的过错还是虚情假意的谋划继续害,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无论如何,这将是我给予蒹葭的最后一个机会。往后,若是她再被我发现做出什么有损于我的事情,我决不会放过她,不管她有多么的聪慧,也不管她与我之间那点单薄的情意,更不会管她的故乡何处,家人有谁。

所以,在她侵入我的生活之前,我与她约法三章:一,不得以任何理由接近孔明;二,不能让不弃受到任何伤害;三,往后我所做的无数事不可告知任何人。

她自是没有异议,也不会有异议,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

也是因此,在未来的至少三年里,我不用担忧她会做出什么逾矩的事情,要知晓,渴求信任的饿狼总会在扑食之前完完全全地伪装好自己。

蒹葭是狼,有着一颗许些世族女子无可比拟的狼心,但是,这颗狼心的用处到底是好还是坏,就要看她不会不会做某个故事里的某种动物了。

我想,找个机会定要好好地言说农夫与蛇这个故事给蒹葭听。

“还有,我不希望为我做事的人好奇心太重,什么都要过问……”抬眸,我俯瞰向那个屈身在我面前的小小少女,阴冷道:“所以,蒹葭,问好你该问的,避而不谈你不该问的,才是获取我的信任的最好法子。其他的,不论是虚与委蛇的关怀还是聪慧过人的出谋划策,你都最好不要做。”

这些我不愿看到也怕自己看到。

闻言,她福身,眉眼内敛,极为冷静认真地回答:“诺。”

“那么,第一件我需要你去做的便是……”自袖中取出一张书满墨字的布帛递交到她手中,我有所避及地言:“拿着这张纸去弄到这上面提到的物什,然后按照布帛上言说的法子熬合,每日一次的送到我面前。”

随之,她缓缓地展开了那张布帛,一目十行。

在她一目十行的时候,我能瞧见她眸中的疑惑与不解,但,佳好的是她只消一瞬便将其全都隐匿了起来,转换为泰然自若的恭敬,又是脆生生的一句:“诺。”

东风不与周郎便

天下初定,曹操在邺城建成铜雀台,刘备丧子转志江山,而孙权,那个未过而立继位的年轻君主,应允了周瑜攻取西蜀,徐图北方的谋划,命他速回江陵整军待发。

然,恰是此番谋划,江东周郎一去再不复返,病亡于巴丘。

江东周郎,本名周瑜,字公瑾,庐江人士,年幼起事助江东二主孙策平江东,结生死之交,而后数年委顿。及其年二十四,复归江东投于孙策帐下,任健威中郎将。因其长壮有姿貌,既同音律又擅兵法,吴郡皆称之为周郎。未及,周瑜与孙策各娶江东二乔,安家立业。孙策死后,周瑜更是力排众议地守在孙权身边,不以宗法为限而求明主。其后,他为江东立下汗马功劳,最为著名的还当属那场赤壁之战,火败曹操,定三分之势。若说此事离不开孔明的游说周旋,那么将此事由朝堂上的纸上谈兵变为现实的人就是周瑜。

关于周瑜,其实还有这样一个典故,说作:曲有误,周郎顾。传闻,周郎风雅,好作曲奏琴,纵使醉若烂泥,亦可清晰地听闻出乐者曲中的错处,顾望以示。

文武双全,姿容高雅,又是宽善之人,周瑜可谓是三国史上完美第一人,就算是与孔明对比,也绝不逊色分毫。只可惜,天妒英才,未能给予他足够的生命经天纬地。

周瑜死时,年仅三十六。

当报信的兵士站到孔明面前,告知他此事时,他勾连着的笔墨停顿了片刻,而后才是悠然自若地抬首,莞尔一笑道:“知晓了。”

那时,我正跪坐于他身侧,陪伴重伤初愈的他处理政务。我看到了他的停顿,也窥探到了他笑容之下的慨然长叹。

其实,周瑜与孔明的交情到底有多好,我并不知晓,但,就只是猜想也可以体味到那种惺惺相惜着实令人向往。所谓惺惺相惜,并不仅仅是指周瑜经天纬地,可与孔明一较高下,还是指他们同好风雅,擅鸣琴长啸。

我想,这种知音之情,是往后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给予孔明的,不论是日后江东的新起之秀陆逊,还是如今渐趋强大的司马懿。

相同的,周瑜亦然。

待兵士退下,我悄无声息地搁置下手中的事务,望着他平静无波的面容,缓缓说道:“出使江东时,周瑜猜出了我的身份,托我转告你,若是他死了,没能同你一决高下,乃是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说着,我靠近覆上他修长的手,认真询问:“孔明,你是不是很难过?”

那种失去好友的难过,堪比于失去亲人。可是,他却笑得深了,左手不紧不慢地将毛笔在笔架上置放好,右手反转,轻轻回握我的,笑言:“妻女兄嫂弟妹皆好,士元也还没死,我难过什么?”

“我与周公瑾可没有那么深厚的交情。”他解释,唇角上扬到恰好的角度,语调轻快,“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便犹如知己,倒也还不至于为他的离世而难过。”

“此事,我有的不过是叹惋,惋惜江东损失一员猛将,也惋惜他那样的人而立死去实在可怜。”接连着,孔明用三句话同我言明他的感受。

他很淡然,面对周瑜的死很平静,没有我想的那么悲伤,也没有表面上的那么欢心愉悦。他以一种全然看开的姿态看待身边所有除却家人外的人的生与死,起与落,偶有叹息,却绝不因此影响心态。

这般堪称绝情的姿态让我感受到了他曾经经受过的苦难,无数次的渴望,无数次的破灭,无数次的死亡,无数次的心伤。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无情之人未必真的无情,而是学会了在横流的七情六欲中寻找最为安好的出路。

同时,我也希望自己会有成为孔明那么的一日。

“不过,前往江东吊唁的心绪还是要有的。”深意一笑,他缓缓地温暖着我的手心,说道:“久为男子的你似乎还要再忍受几日,随我去趟江东。”

我点头,想笑却笑不出来,便低声说着可以让自己愉悦起来的事情,“或许,还可以遇上士元,同他好好相聚一番。”

据我记忆,历史上护送周瑜遗体归吴郡的乃是身为功曹的庞统。

然而,事实上,这件事愉悦的是孔明而非我,只听他低笑出一声,“周公瑾既死,士元便再无理由留在江东,恐怕无处能去的他可没有心思同你我相聚,又或许待你我去到江东,他已是为着投主奔波离开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1页  当前第1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0/20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之烽烟不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