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续弦王妃_分节阅读_第63节
小说作者:顾慕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30 KB   上传时间:2014-12-05 14:56:32

  她心中难过得厉害,却只得稳了稳心神,扬头对贵妃道:“连圣上也还未下定结论,贵妃娘娘这就给世子定罪了么?臣妾不信世子投敌,相信圣上会给世子一个公道的。”

  贵妃哂笑一声,道:“世子夫人这般肯定,倒更加让人疑惑,莫非阮将军跟世子夫人通了信儿不成?”

  她们二人一对一答,殿里其余人都不说话了,静悄悄了,让人心悸。

  皇后就在这个时候进来,她面色如常,众人都给皇后见礼,皇后并不叫起,而是居高临下的对贵妃道:“温贵妃难道不知后宫不可妄议政事么?当着众位内外命妇的面,就敢插手国事,先辈定下的规矩在温贵妃眼里如同虚设,温贵妃知罪么?”

  贵妃一脸错愕,她不过是随口说几句罢了,就被皇后拿住了不依不饶!心中不禁冷笑,还不是皇后心虚么,她戳到皇后的痛脚了,就要拿她作伐。

  她不服气,扬头道:“皇后娘娘要罚臣妾也要讲道理呀!臣妾所言是事实,况且宫中人人在说,怎么就臣妾有罪呢?”

  皇后笑了一下,问:“温贵妃说宫中人人在说,请问温贵妃是何处听到的?”

  贵妃身边伺候的几个宫人简直想一头撞死,再说下去,只怕她们要跟着贵妃一齐死了!

  贵妃指不出个人来。

  皇后就吩咐人道:“温贵妃宫中宫人口舌不谨,赐杖责。温贵妃妄议国事,去贵妃尊位,降为庶人,送进静思殿,余下再等圣上裁夺。”

  贵妃简直回不过神来,直到几个太监上来拉扯她,她才放开嗓子哭嚎,口口声声要见皇上。

  一个太监利落的扯来一块帕子,塞进她嘴里,拖下去了。

  ☆、第120章 温据

  贵妃呜呜咽咽说不出话来,她力气倒大,宫掖内的太监们平时无非捆绑个把妃嫔宫人嬷嬷,像贵妃这般挣扎不休的倒也少见。毕竟是喜庆日子,为首的殿上太监怕动静太大,跟边上几人都使了眼色,众人手上立时就重了起来,贵妃再挣不过,沿着煌煌檐廊转个弯儿就不见了踪影。

  这一场变故来得太突然,前一刻还是高高在上的贵妃,一霎眼就成庶人了。

  这种消息传播的最快,想捂也捂不住,一场大宴,几处谈资,众人倒不寂寞,冷眼瞧着事态如何发展。

  朝乾殿内,几位阁老重臣通宵达旦商讨对策,萧宥细看了那封密信,竟确然是戎羝王的字迹,他与戎羝王渊源颇深,若是仿制,他断不会看不出来。

  圣上沉着脸,底下几人自然惴惴然,互相对视,都垂手而立。冯阁老是最先接到密信之人,他便上前一步,恭声道:“此事突然,臣认为此事定有蹊跷。”暂不说其他,靖海侯在京中本就势大,且根基颇深,又是皇后娘娘的母家,如今骤然出了这样的事,要落井下石的人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只怕也少得可怜。如今朝□□有五位阁臣,有三位且包括他自己都曾在户部任职,靖海侯于他们不说提携,至少也有知遇之恩。况且皇后有德,是圣上元配嫡妻,更在肃亲王府苦守六年,颇得众人敬重,说话行事都令人信服,其弟阮将军更于朝廷有功,在军中多年,从未出过岔子,如今若只凭一封密封就定罪其投敌,也委实太可笑了些。

  不过,身为臣子,他亦是再清楚不过,为上位者所最为讳忌的是什么,无非不忠而已。况且阮将军在军中数载,威势极重,恐怕圣上会有所疑虑也说不定?

  他微抬头觑圣上一眼,圣上蹙着眉,面色凝重,看不出是何心思。

  殿中寂静的令人心慌。

  另一侧卫明华突然稽首,声音不急不徐,字字端稳,道:“臣有奏言,臣愿为圣上效犬马,细查此密信从何而来。只是如今西北乱象已出,西北军中定有内贼,臣担心阮将军身处危局当中,还请圣上当机立断,调拨大军往西北而去,以解阮将军危难!”

  声音中无丝毫波澜,但言语之间恳切之意却显而易见。

  殿中其余几人都不由自主将目光落在他身上,身为岳丈在此时不说避讳一二,反而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除了当真问心无愧,只怕还是爱子之心更切,虽然只是半子。

  冯阁老也忙跪下来道:“卫大人说得极是,臣也认为如今西北危急,阮将军乃朝中股肱,当日成亲仅三日就前往西北护国保家。圣上断不能因为一封所谓的密信而误断寒了人心。”

  作为臣下来说,这话有些重了,但是殿中另有几人也随着他跪了下来。

  萧宥望着大殿内众人,如今只有范阁老与李右丞在柱下立着。朝中近来隐有分党别派之势,历代君王没有不忌讳结党的。他往地上跪着的诸人身上看了一眼,与前朝不同,自大周建国以来,就没出过平民皇后,皇后皆出身世家门第,他的皇后亦是如此。

  他希望与皇后琴瑟和鸣,他爱重她是一方面,但他亦是君王,万事当以社稷为先,皇后娘家需要显贵,但不能过分势大,外戚干政岂是好玩儿的?其中分寸不好掌握,取中庸之道才是上策。

  但是……他看了范阁老一眼,不禁苦笑,皇后的娘家,真正的外戚尚未如何,她却要在朝中谋划自己的势力范围了。

  是他小瞧了她,他一直就觉得她与众人都不同,只是没想到,她一个女子,眼界却是极宽,原来后宫并不是她的争夺之地,她还要在朝堂之上分一杯羹。

  她有本事,竟利用之前温太傅的关系联络了曾经的党臣,范阁老要支持她,那么她是许了范阁老什么益处?范阁老是五位阁老中最没有根基的一个,他是寒士,妻族也只是农门,他才完完全全是靠的自己爬上这高位的。范阁老从来谨慎,如今他却选择了站在她一方,为的什么?

  他撑着额头细想,蓦地哂笑一声,是为了将来的拥戴之功么?如今看来,她有孕果然不是一件小事,他的臣下都是耳听六路眼观八方,若是她诞下龙子,便是皇长子,且从他对她的宽任来看,在众臣眼里自然便是圣宠了,若站对了行伍,拥立她的皇长子也不是没有一争之力。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心思与算计,而算计的目标,无非是他身后的皇位罢了。

  殿中众人哪里想到这一瞬的功夫,他们的圣上想了这许多,正惶惶不安时,听他开口问范阁老:“依你之见呢?”

  范阁老显然是早有准备,跪地稽首道:“臣不敢妄言,只是阮将军此前光明正大前往戎羝境中,至今尚未回还,臣抖胆猜测,或许有变。”

  萧宥手中握着一枚铜钱,是新铸出来的,刻着永明通宝四个篆书,他拿着铜钱轻扣在大案上,声音淡漠,听不出起伏,问范阁老身旁的李右丞道:“你也是这般看么?”

  李右丞连忙应是,末了又添了一句,“阮将军在西北颇得军心,甚至有流言道西北军只知有阮将军,而不知有圣上。”

  这话简直就是直指阮年叛乱了,殿中众人闻言无不是一震。

  前朝末世时期的贾皇后没人不知,大约就是此时这样一种情形,贾皇后不受帝宠,其兄掌一方军士,石相在皇帝面前进谗言,当时说的就是这一句话:“当今天下只知贾将军,而不知有圣上。”皇帝大怒,废皇后,诛良将,而明贵妃彻底得势。

  他们是想复前朝此路么?只是前朝末世皇帝乃不折不扣之昏君,在本朝想要如此,谈何容易。

  萧宥不作声,过了半晌才笑了一笑,道:“朕不是前朝哀帝。”

  西北距京路途遥远,快马加鞭也要四五日行程。大帐之中,温据捏着朝中旨意,笑道:“圣上果然不信。”

  立在一侧的参军忙上前道:“右将军当如何?”

  温据依然挂着笑意,他与濯盈虽是亲族,但其实在血缘上隔得甚远,可是偏偏他们二人看着却极相像,温温的笑容,万事成竹在胸一般。

  他笑道:“如今圣上认为军中有内贼,命我细查,同时却又从甘肃调来三万兵马,另由人指派,明显便是不信任于我。”

  那名参军急道:“从甘肃过来,即便是大将行程慢,只怕三五日也到了,到时再不能动手脚,此行便功亏一篑。”

  温据笑道:“阿姐让我不要急躁,我原也想一步一步来,可她不在西北,如何知道此处情形,这军中上下有几人听令于我?表面应承,背后不都骂我是胭脂将军么?况且现在甘肃兵马要来,若再等下去,阮年就能翻身了。”他负手在帐中踱步,“那便按照先前的计划来施行罢,阮年再留不得了!戎羝王早想杀阮年,如今我为戎羝王提供了机会,我想他应该不会放过。”说着又嘲讽一笑,“阮年不是重义气么?是我将先锋军带到那处山谷去的,那里山陡路狭,又在戎羝境内,他非要去施救,我倒要看看他能有多少能耐?能带着一千人马在戎羝王手里活着回来!”

  那名参军却忧心不已,压低着声音道:“杀了他不难,但是京中要如何交待?咱们先前与戎羝王联络,只怕戎羝王不能轻轻揭过,若是反被戎羝王讹上,咱们只怕几条命也都没了。”

  他所虑确实有理,戎羝王野心不小,不说攻至中原,但整个西陲确是在他的谋划范围之内,若戎羝王以此事为要挟威逼于他,他也实在不好脱身。但是此时没法顾及太多,先杀了阮年再说。人死了,再有戎羝王做证实,栽他一个反叛的名号,先将清水搅浑再说。

  他阿姐那里也时日无多,总不能任由皇长子生在宫外,对于将来夺大位名声上也不好听。他知道自己不能急躁,但此时已是骑虎难下,先发难或许还有胜算。

  这两日等的心焦,甘肃那里已经递了消息过来,大军再有两日便可抵达。

  上半晌还是晴天,到了午时便开始下雪,漫天泼泼洒洒的雪沫子落了满地,今年冬天极冷,冻死的人马牲畜都不在少数。冷到极致,泼出一盆水去,转眼就结成了冰棱子。

  温据坐于帐中,骤然听闻帐外呼喊之声响彻天际,参军跑进来,顾不得槛阶,被绊倒了也依然喜上眉梢,忙对他道:“右将军,成事了!戎羝王手黑,那一千人马,无一人突围!”

  ☆、第121章 事发

  阮年率领的一千人马,加上之前温据调谴过去的一支八百人先锋军,一共一千八百人的尸首皆被戎羝拖到了周戎两军对垒的边境之上。许多尸首都是血肉模糊,胳膊腿儿找不见的比比皆是,尸体被垒在一起,堆得小山一般高。

  戎羝如此明晃晃的挑衅,西北军又刚失了将帅,众兵士个个眼睛通红,列队于双方疆界的高岗之上,悲歌浑浑郁郁盘旋至天穹日久弥散。

  左将军主战,右将军主和,军中意见不统一,且又无大将军发号施令,便只能等京中决策。

  消息传回京中,险些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大周万国来朝,繁华盛景百十年,如今竟遭戎族如此羞辱挑衅,举朝愤怒!

  朝乾殿外的阶陛之上,文武官员皆以头叩地,跪成一片,四色锦绶逶迤,浑圆的乌纱郁郁委地,无论官阶几品在此刻都没有用武之地。

  方才在殿中议事,慕王竟前来与圣上大吵一架,朝中诸臣无不惶惶然,大雪荒天也得跪着。

  朝乾殿正门大开,寒风自帘底兜灌进来,殿内的青砖地上冷如冰捶。

  两侧诸臣皆不敢言,萧慕扬首冷笑一声,道:“怎么圣上不想听一听臣查明的实情么?怕听了无法接受还是根本就不想听?无妨!即便是圣上不想听,今日臣也依然要说!”他眼中寒光毕现,冷冷道:“臣查明温氏次女与先帝时逆党暗中勾结,陷国家社稷于不顾,心中生异,此等祸乱朝政之人不除,圣上留着她覆国么?”

  萧慕毫不停顿,嘲讽之言一句接着一句,“圣上亲封的右将军,温氏嗣子温据与戎羝串通,谋害朝之栋梁,不诛不足以熄民怨,不杀不足以慰忠灵!臣已经派人去西北将温据捉拿回京。还有那位范阁老,圣上猜一猜,臣抄范阁老家时查出了什么?他有胆量,竟还想着复辟前朝!身为当朝阁臣竟藏匿前叛贼齐王幼子于家中,且与逆党联络,又勾结温氏次女以作交易,谋反之心昭然若揭!此共三条罪状,每一条都足以诛九族,足以施极刑!”

  他发狠一般的继续道:“臣还查出来温氏次女,先贵妃之庶妹未成亲而有孕,此女德行败坏,万死难赎其罪!”他哂笑一声,换了称呼道:“皇兄若不肯,我这就去温府赏她一根麻绳,也是一样!”

  他气极了,将手中所执血书素帛狠狠掼在地上,“皇兄看看,那些屈死将士家人所写的血书!”说着又对外高喝:“带上来!”

  立刻有几名禁卫带了一个小女孩上来,大约六七岁的模样,梳着总角,怯生生的,却并不哭。

  萧慕稳一稳心绪,强抑着怒气,温声对她道:“把今早我在路边遇见你时,你正在唱的那首歌再唱一遍,给在场众人听,可好?”

  她点一点头,刚要张口,眼泪却先蓦地流了下来,她呜咽两声,饮泣道:“孤儿生,命独苦,父母早去,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不如早去,尚能团圆。”①

  稚气童声,却悲怆无限,在场之人无不动容。

  萧宥坐在宝座之上,垂手抓着髹金漆的龙纹扶手,他站起身,也不知怎么,身体突然晃了晃,四肢似有千斤重,头脑中恍恍惚惚的,向前迈了一步,一阵眩晕猛地袭来,突然就昏厥了过去。

  天将入夜时,濯盈方由丫鬟扶着回房,她到了孕吐最严重的时期,几乎吃什么都会吐得一干二净,搜肠刮肚一般。最近事情又多,她们筹备多时,到了见胜负的时刻,西北这两日就应该有消息递回来了。

  大丫鬟茗荷给她端来一盏阿胶炖的燕窝粥,她亏血亏得厉害,阿胶从不敢断,保胎药也是日日按着时辰吃。

  她拿勺子一圈圈搅着,迟迟不肯入口,茗荷就笑道:“二姑娘还是多进补些才好,虽说不爱吃,但是为着腹中孩儿能长得壮实,不就几口稀溜溜的粥么,闭着眼睛就咽下去了。”

  濯盈温温笑着道:“我也知道,只是吃进去不到一刻钟就又要吐出来,肝肠都卷在一起似的,酸涩难言,那滋味实在难受。”她垂首抚着小腹,轻声道:“也不知道这个小祖宗倒底是个什么脾气,折腾得我一刻不得安生,将来也定然是个难伺候的。”

  茗荷忙笑道:“凤子龙孙么,生来就比咱们尊贵,脾气大些也是应当!等日后二姑娘入了宫,大造化且等着呢,不是奴婢说嘴,单瞧着圣上对二姑娘的情谊,奴婢或许还能叫二姑娘一声皇后娘娘呢!二姑娘现在委屈一些,今后福气不小,能与圣上比肩的,也就只有二姑娘您了。”

  濯盈让她不要乱说,濯盈也是审慎的人,成事之后说什么都不要紧,但是现在大局未定,结果将会如何她也没有把握,便道:“祸从口出,无论什么时候,谨言当为第一要紧事,这种话日后不准再说了。”

  茗荷也是一时说起来没收住,忙揖礼道:“奴婢再不敢了,奴婢日后一定谨言慎行,不给二姑娘惹祸。”

  濯盈掩嘴笑道:“我不过白说一句罢了,你既知道了也就是了,倒瞧你紧张的模样,快起来吧。只是这粥粘稠得紧,实在难以下口,你去小厨房命人做一碟清脆的酸黄瓜来。”

  茗荷应了声是,就掀帘子出去了。

  濯盈手抚在肚子上,转头望着窗外,大雪扬扬而落,白茫茫像个杳杳的梦。按时间来算,三日前就该有消息传来了,可是到今日竟都还没有一丝一毫的动静,她已经隐隐觉得事情与以往不同,最坏的结果便是东窗事发了。

  幸好她有这个孩子,这是她的护身符。更何况这也是他的第一个孩子,无论如何,都能护她不死。

  等了茗荷许久都没见她回来,濯盈便张头唤碧儿,让她去小厨房瞧瞧,话音才落,就见一名内相带着一列侍卫进来。

  那名内相戴乌纱描金帽,着团纹曳撒,她认得,是常来温府宣旨递东西的裘公公。

  裘公公在御前伺候,虽比不上高良,但也算贴身内侍。她的身份裘公公再清楚不过,且裘公公待她向来十分恭敬。

  濯盈就先笑道:“裘公公来了,外头天寒,又是大雪漫天,圣上有什么事情要说,晚一日也可。如今竟劳动裘公公天寒地冻里走一回,先用盏茶温温手罢。”说着就转头唤碧儿倒茶。

  裘公公笑道:“不敢劳烦温二姑娘,奴婢此番前来是带了宫中的旨意,特地送温二姑娘一程。底下大道宽阔,二姑娘且慢行。”他抱着拂尘一扬,立刻有一名侍卫托着一个打磨光滑的银盘子过来,那个银盘子上一丝花纹也无,白锃锃的能映出人影儿来,裘公公从上头拿下来一支指肚大小的瓷瓶子,对濯盈道:“温二姑娘还怀着身子,受不得苦,这是太医院专门为二姑娘制的,去的也容易些,奴婢就这伺候二姑娘服下罢。”

  濯盈心中万分骇然,去的容易?这是要送她去送死么?怎么可能!她将手掩在袖拢里,垂在膝上,死死攥住马面裙上的膝襕,才能稳住声音,她知道自己此刻定然是面白如纸,但她仍努力的笑了笑,道:“裘公公这是何意?我听不懂。还望裘公公明言。”

  裘公公也笑了回子,道:“温二姑娘是聪明人,何必非要听那透彻话呢,人在这世间走一遭,活得太明白了,也不见得就是好事。二姑娘说呢?”

  濯盈咬唇一笑,道:“裘公公说的是,只是还请裘公公明言,是宫中出了什么事情么,硬要栽到我的头上?先前裘公公说这是宫中的旨意?”她哂笑一声,道:“皇后娘娘的懿旨可管不了我。”

  裘公公也是经过些风浪的,在后宫中与女人打交道,女人们的心思他倒也能摸个九分清,若是不打击她一个透心凉,只怕她也不能服诛。便笑道:“温二姑娘误会了,皇后娘娘掌六宫事,平日里宫中各位娘娘的事务还忙不过来,哪里有功夫来给二姑娘下懿旨?这道旨意是万岁爷下的。”说着就假模假式的瞧外头天色,道:“哟!都这时辰了,奴婢还有别的差使要办,还请二姑娘不要有意拖延,这就上路罢!”

  他将那个瓷瓶开盖,大有要硬灌她的姿态。

  濯盈脸色骤变,怎么会这样?她想不明白,但她也知道,温据那里定然是出岔子了!她在温府,平时递个消息没人拦着,想来此时已被人控制了,她竟连外头一丁点儿的消息也得不着!现在情况如何她不知道,如果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她怎能甘心!

  她蓦地站起身,双手搭在隆起的小腹上,厉声道:“还请裘公公睁大眼睛瞧瞧,我肚子里怀的可是龙种!你敢杀我?若惹恼了圣上,你有几颗脑袋担待!”说着就要往外走,连声道:“我要见圣上,谁敢拦我!”

  门口把守的侍卫只岿然不动,裘公公上前劝道:“奴婢虽在宫中也没几年,但也伺候过几位主子了,送谁上路,谁心中都不情愿,也都是二姑娘这副形容,定要闹上一通,以为干闹一闹就能令圣上收回旨意的似的。奴婢劝二姑娘省省力气,到了下边道儿长,这会子脱了力,到了下边走起来也费力不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页  当前第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续弦王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