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云胡不喜_分节阅读_第90节
小说作者:茂林修竹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64 KB   上传时间:2015-01-17 23:11:21

雁 卿觉着月娘的想法其实没有错,只不过没弄明白乡间的状况,才说出类似“何不食肉糜”的话来罢了——虽说自坊间有了雕版书后,书得来渐渐容易了,可价格依旧 不是寻常人家承担得起的。七八百钱买一本书,若换成粮食,够四口之家吃小两个月了。在乡间,书是比识字更稀罕的东西。

可既然月娘 开口了,她也不能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识字怎么可能无用?譬如日后你们若嫁得远,不能回乡省亲时,便可以托人捎信回来。再譬如赶集买的东西多了,也能 把帐算清楚,免得多花了银子。再譬如去年朝廷颁下来的皇历——你们就看不懂对不对?可若你们识字呢?”

钦天监颁布下来指导天时的年历,乡间素来奉若神明——这东西对四时耕种极为紧要。若不是雕版的出现,乡间也无法实实在在的拿到手里。因此皇历虽是个新鲜东西,却人人都信奉,家家都向能看懂皇历的人请教。会看皇历也是地位。

小 姑娘们渐渐就被她说得有些动心了。雁卿便接着说,“而且也确实可以读书啊——我和月娘旁的东西也许拿不出来,唯有书是不缺的,你们想读时只管找我们来借 ——我手上正有一本书,记着造酱、酿醋、种桑、养蚕、染布……许多技艺,你们学了,日后多一技傍身也是好的。若喜欢吟诗呢,那样的书就更多了。”

小姑娘们沉默着,片刻后终于有一个叫铃兰的姑娘开口道,“我跟你们学……可我拿不出束修来,也不要紧吗?”

雁卿便也抿唇道,“不要紧。你带我们四处玩,我们教你识字,咱们这叫互相帮忙。”

虽终于成功的“招”到了学生,可月娘却不大高兴——她心里读书也是极清高的事,可雁卿说的记账、看皇历、学手艺……简直就和卜祝术士商贾一流似的。偏偏小姑娘们似乎真的对此更感兴趣些。

也不是说她就觉着记账、写信、学手艺不重要……可士农工商,士居首位,她们却把读书当工商的臣佐,就是有读书的损格调啊。

月娘觉着自己需要被开导了。

是夜月明气清,初蝉鸣柳。是个适合乘凉、谈心,姊妹对撕的好夏夜。

雁卿因新招到了学生,正在琢磨教材——只是写信记账罢了,粗通文墨即可,要的是速成识字法。最好能将常用字编成歌谣,方便记诵——不妨仿着《急就篇》的格式,将其中的生僻字剔除了,换上更简单常用的。

然后是算术,最简单的九九歌是必背的,再从《九章算术》里取简单的加减法教一教也就差不多了……皇历也是必教的。

月娘比她更会写诗,编歌谣的任务显然要教给月娘,她自己就编写算术的教材。

——于是月娘原本想要找她阿姐谈心的,一转眼却被她阿姐给抓了壮丁。

幼时明明是雁卿口舌笨拙她灵慧善辩,可如今根本就是她被牵着鼻子走,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着——意识到自己居然真的满怀使命感的编写起面向读书识字只是为了记账看皇历的女学生的全新“急就篇”,月娘就很想撞撞墙让自己清醒清醒。

这完全就不是她所设想的高大上的开书院梦想啊!

停下笔来,月娘见雁卿在灯下凝眉思索之后奋笔疾书,已是全身心都投入进去了,便愣了片刻——雁卿想要开书院的梦想,如今其实已经变成她们二人的了。她不是个打下手的,所以也是能和雁卿商量的吧。

月娘到底还是问出来了,就是拐得弯儿有些大,“为什么我一说读书,她们就都露出那种神色来呀。”

雁卿正在冥思苦想,闻言抬起头望向月娘——她是同月娘一起长大的,对月娘的价值观心知肚明。看她欲语还休的模样,略愣了一下,也就隐约意识到她在在意些什么。

书院可以慢慢的开,学生也可以慢慢的教,可姊妹间的矛盾却不能拖着慢慢的解决。雁卿也就搁下笔来,做好了同月娘长谈的准备。她就先解答了月娘的疑问——关于书的价格,百姓一个月的口粮。

月娘听得有些发懵——她不知道很正常,毕竟是养在深闺,被好好供养、保护着的大家闺秀。可,“阿姊是怎么知道的?”

“问 的啊。”雁卿便说,“小时候不懂事,有一回吃乳酪,因为实在受不了那味道,便偷偷的倒掉了……正被一个丫鬟撞见,她当即便红了眼圈儿。后来我才知道,她家 里遭了饥荒,她阿爹把她卖给人贩子换了三张面饼。可三张面饼还不值一碗乳酪的钱……那之后我便开始在意起来。长大后跟着阿娘管家,外面的事也渐渐就知道得 更多了。”

月娘瞠目结舌,好一会儿都没说出话来。她虽不知人间疾苦,却很心软,此刻记起自己平日的锦衣玉食,便倍觉惭愧罪恶,“外头也不是家家如此吧,咱们现在住的这个庄子就……”

“嗯。”雁卿道,“这几年世道确实好多了,等和陈国的仗打完了,天下一统之后,世道当会更好吧。可对百姓来说,读书依旧不容易——我知道你的想法,可你也不妨先听听我是怎么想的吧。”

月娘便乖巧的点头了。

雁 卿便道,“我最初想开的书院,同你想的也没大区别。就是教人研修经义,以上达天道,中继圣人之学,下则修身养性。可有一回我同楼姑姑说起来,楼姑姑说了一 句话——只要天子还用六经选官,经义、圣人之学就永远也不会断绝,我开个书院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最多日后许多朝官都出自我的门下罢了。那时我就想,其实朝 廷永远都能选拔出得用的朝官来,我开这么个书院不多,不开也不少。”

雁卿就停顿了片刻,“那么,我开书院这个究竟是为了什么。”

月娘便听住了——就如雁卿了解她,她也同样了解雁卿。

雁 卿便说,“我开书院,其实是想做些有用的事。就像那时楼姑姑一样。”她就顿了一顿,“阿爹曾说过,因为她家改了铸铁法,穷人也能买得起又便宜又好用的铁 犁。开深井的法子也是她们家从蜀地买出来的,这些年京畿小旱却未成饥,就仰赖于此……后来她又用雕版印书,皇历才能颁发下来。这些俱都是泽被万民的大善 举。你大概不知道,在民间,百姓都说楼姑姑是菩萨下凡。”她脸上便红了一红,“我不是想让人说我好,只是记得幼时读《诗》,读到《伐檀》、《硕鼠》两 篇……”

月娘一愣,喃喃道,“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雁卿便也接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姊妹两人各读了一节,俱都有片刻的沉默。

雁 卿便道,“那个时候我就想,这说的岂不就是我吗?不稼不穑,不狩不猎,可生来便锦衣玉食,坐享其成。而身旁的丫鬟不知有多少曾因为家贫被用三张面饼卖掉 了,那些庄稼人更是一年到头辛劳,却可能连饭都吃不饱。他们奉养了我十几年,我却无动于衷,不曾对他们有半分德惠。我岂不就是他们所说的硕鼠般的‘君 子’?我可不想当一只硕鼠啊。”

月娘只觉得全身气血都涌上来,“我们是国公之女,今日的富贵都是祖辈血战挣来。咱们阿爹也是朝乾夕惕的一代贤臣,辅佐陛下治理国家,开创盛世,并非尸位素餐的无能无德之辈。天子奖掖有功之臣,荫庇于后辈,我们才有这样的日子。也都是光明正大得来,何谓硕鼠?”

雁卿只默不作声的看着她,月娘的底气便越来越低。后来便满脸红的不说话了——是啊,就算她们父祖有功,她们又有什么功劳?不过就是运气好,投胎到富贵人家罢了。

雁 卿便道,“我就是觉着,自己享受了这样的富贵和清闲,就应该做些事。不然日子过得不心安。”随即她便又道,“后来墨竹告诉我,她家曾经和人打官司,因为不 识字吃了状师的亏,所以他阿爹发誓饿死也要养出个读书人来,她家中弟弟才得以读书。我才终于想到,书院也是可以这么开的。”

“你 大概觉着读书应该更高贵些,非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浩然正气不可,再不济也该如五柳先生那般,诗以言志。用来写状子、算账、看皇历就俗气了,可这 很有用。似杜十三那样的读书人,永远也不愁找不到人教,也不愁生计出路。最迫切的需要教书先生的,反而正是这些不会写状子、算账、算皇历的。他们可能因为 不识字吃大亏,甚至错过耕种的时令。”她便又动之以情,“我记着当初读前朝贾太守的《齐民要术》,读时便想贾公为民兴利之心何其谆谆,自稼穑以至酿造无不 细细道来,可偏偏能看懂的人大都如我们这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真正需要读的人压根就不识字。贾公何尝不是在为生民立命?可惜生民不识字,多令人叹惋 啊。”她觉着说得差不多了,就看向月娘,“你觉着呢?”

月娘反驳不了,她其实已是被雁卿说服了。过了一会儿终于认可了,又略有些破灭的道,“所以以后我们开的书院,就是专门教这些人怎么写信、算账,看黄历吗?”

雁卿道,“当然不全是,可肯定有这么专门的一个班。”

月娘觉着这同她想象的带着小少年在阳春暖风中,朗朗诵读《诗经》的情形相差太远了。但她觉着就算自己不喜欢,也是应该为此出一份力的,便略沮丧道,“哦。那我们还收束修吗?”

雁卿道,“恐怕不能——不但不能,只怕为了教他们习字,还要亲自到乡间追着教呢?”

“为什么啊!”月娘真心受了惊吓——不收束修就罢了,反过来追着学生教也太没尊严了!

“因 为他们很忙。”雁卿认认真真的解释,“春耕、夏收时且不必说,到了农闲时候还要去做劳役修城墙一类。京畿一代赋税低,还能吃得饱饭。有些更穷苦的地方还要 额外去打短工长工甚至讨饭,才能养活自己。因此就算我们分文不取,可一听要拿出时日来学,很多人就望而止步了——有些人家供不起子弟读书,不单是为了束 修,也因家里少了劳力会挨饿。”

见月娘委屈的快要哭出来了,雁卿不由噗的就笑出声来,“不会真让你追着学生教啦!到时候我们在乡间开课,愿意学的自然来学,不愿意学难不成我们还求着他们学?”

月娘这才勉强点了点头,片刻后又道,“真的不能教《诗经》了?”

“当 然要啊!”雁卿便笑着安慰她,“我们可以把书院分成三个部分,其中之一就如我之前说的,农闲时到乡间去授课。不收束修,只需使人粗通文墨,会简单的算数、 会看黄历,读得懂农书即可。另一部分就教授六经,请来咱们师父那样的名师坐馆讲学——日后真有名士贤臣出自我们书院,书院才能发扬光大,有以为继不是?这 些学生想入书院读书,自然要依礼行束修,好好的尊敬师长,八九岁时就要乖乖的跟着你背《诗经》。”

月娘感到了安慰,心里复又美滋滋起来,“……不是三个部分吗?”

“最 后一个我还没想好。”雁卿便想了想,过了一会儿她说,“我想收女学生。还想请专门的师父来教授不同的技艺,谁想学一技之长都可以来。还要请人编修专门的农 书、算书、木匠书、医书……”她就一抿唇,“很浩繁呢,而我现在见识还不足,毫无章法。得得慢慢的学、慢慢的想,慢慢的建起来。”

月娘从旁看着她,见她目似晨星,整个人都充满了一种如日新升的朝气,心中不觉艳羡起来。

早些时候总觉着雁卿说要开书院,只是说说罢了,可今日一番彻谈,她却隐约生出些信心来。竟觉着,也许有那么一天,雁卿的书院真的能建起来。

雁卿又看了她一会儿,笑问,“可还有旁的疑问?”

月娘就轻轻的摇了摇头。

雁卿便笑着努了努嘴,“喏,那就快些编歌谣吧,明日还要教她们识字呢。”

姊妹二人便又各自伏案,月娘心中总不能平静,偷眼斜看向雁卿。

到底还是又说出口来,“其实还有一个问题……”见雁卿又抬头看过来,月娘便又一顿,方道,“是太子的事,他留下那样的狠话,姐姐便不担忧自己的姻缘吗?”

雁卿便略一愣,随即垂下头去,掩饰住自己的表情。

好 一会儿之后她才说,“那日的事我已付出代价了,再多想也无益。若总是自怨自艾,担惊受怕,反而令阿爹阿娘、谢三哥他们对我放心不下。岂不更拖累人?”她眼 中便有些模糊,灯火迷离。然而到底还是摇了摇头,目光越发明亮倔强起来。她专注的去看纸上字迹,“求我所欲,尽力而为,得之我幸,不得亦无悔。人活一世有 许多欢喜,不必非要在一件事上纠结至死。”

可雁卿不能骗自己,她一时尚还走不出来——甚至觉着一世都无法走出来了。

她喜欢谢景言,想同他一辈子在一起。总觉着没了他的陪伴,一世都不能再欢喜了似的。

若向太子道歉认错,便能换他收回成命,她会去的——哪怕她明知自己就是没有说错,错的是太子。因为世上就是有这么一种权力你反抗不了,只能妥协。

可她知道太子不会。事情已然至此,无可挽回了。

太子欺她,她唯有忍下。可她心中同样有这样的准备——至忍无可忍之时,她会不惜一切去反抗。

☆、131第八十章 上

五月里,捷报再度从边疆传来,高顺德军在蔚州同突厥军激战,大破突厥,突厥主帅重伤败逃。随即赵文渊军也在灵州北大败突厥军,突厥可汗败逃。未几又传来消息,突厥可汗已被其部下斩杀,可汗的弟弟萨博路率部归降。

六月里,赵文渊命林刚率兵三千前往接应萨博路一行,谢景言、赵子远为副将随行。

鹤 哥儿在五月底随押送粮草辎重的军队赶到前线,已编入赵文渊军中。他是受父亲之命前来保护谢景言的,同谢景言几乎焦孟不离。但并没有将缘由告诉谢景言——实 在是不知怎么开口。一则这种事不能轻易论断,一旦开口就同策动谢景言谋反没大区别。二则此事因雁卿而起,只要谢景言不娶雁卿,大约也就不会再受太子敌视 ——万一谢景言因此没挺住要悔婚,鹤哥儿先就要揍他。

且前线艰苦,事务繁多,人的神经时刻紧绷着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战争,也无暇细说。

所幸这一次大战之后,突厥人全线溃逃,鹤哥儿估计前往接应萨博路的路上,应该不会再有骑兵侵扰。待同萨博路接头之后,讨伐突厥的大战也将告一段路。随后势必要将萨博路引去长安觐见皇帝,若赵文渊不亲自回去,接引入京的差事势必还会落在他们头上。

鹤哥儿打算回长安的路上,再寻找时机提醒谢景言。

两人跟随林将军一道,很快便在长城北同萨博路接头。

萨博路所上降表中已提及部族人数,但自王庭一路逃来,路上不断接纳因战乱而流亡时散的游民,人数扩展了将近一半,已有三万人之众。这三万人携带辎重、牵家带口蠕蠕前行,绵延至天际而不绝。

谢景言同鹤哥儿在长城之上大致看了一会儿,俱都微微皱眉。

时近傍晚,一行人便在长城脚下驻扎。正是一年中草木最茂盛的时候,长城依苍翠青山而绵延起复,晚风吹林木,飒飒如海浪涌动。山下萨博路的部众已就地驻扎,此刻也引火做饭,炊烟就在这青天苍山与草甸之间袅袅升起。

接连一个月的行军、作战之后,终于到了能略作放松的时候,谢景言和鹤哥儿也难得能放马南坡,在青石上闲坐着吃一顿晚饭。虽说是“闲”,实则二人都怀抱着长刀,随时都能提起来翻身上马。

吃过饭,鹤哥儿便问谢景言,“你看这一行顺利吗?”

谢景言眉头未展,道,“难说。”他就望着山下突厥人的行营,道,“但愿今夜能顺利吧。”

“你担心突厥人有异动?”

谢景言便道,“是。突厥可汗被杀也是因为族内出了叛徒,萨博路若能压制住叛徒,此刻已是新的突厥可汗——他来投诚,足见叛军势大。虽是叛军,可毕竟系属一族。此刻追随他的人里究竟有多少真心愿意跟着他投敌?”

他抬眼看鹤哥儿,鹤哥儿便也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他便也望向突厥人的行营,“至少看这扎营法儿,也不是人人都想向萨博路寻求保护。”

谢景言喝了一口水,目光追远,片刻后叹道,“这么好的景色,真不想杀人啊。”

若在先前,鹤哥儿必定笑他矫情,此刻却已能理解他的想法——不过与此同时,他也见识了谢景言的杀性。说俗气点,那真是砍瓜切菜一般,所过之处收割性命无数。每每染血归来,修罗一般冷酷无情。听他这么说,终还是没忍住,问道,“这一战,三军之中,你斩获最多吧?”

谢景言沉默不语。

鹤哥儿也略觉着自己问得没意思,便转而道,“两军阵前,有什么可心软的。好了,天色晚了,快回营去吧。”

他起身去拉马缰时,谢景言忽又问道,“……雁卿可还好?”

鹤哥儿就一愣——他突然就来到前线,要说谢景言毫无揣测,显然也不可能。拖到现在才问,已是他性子沉静,稳得住了。

鹤哥儿回过头去,就见谢景言正望着他,目光里分明也有些懊恼。可既然问出来了,也就刻意将懊恼、不安和期待压制下去,做出坦然以对的模样。鹤哥儿不由就觉着好笑,到底还是心情复杂的说道,“好好儿的,也并没有托我带什么信。”

重任在身,确实不是谈论这些的时候。谢景言也就一笑,不再追问了。

昧旦之时,山下传来骚乱声。

谢景言同鹤哥儿俱都枕戈待旦,甲胄不脱,闻声便已起身,令手下士兵整肃待令。

主将林刚也已察觉到异动醒来,只见萨博路营中烟尘四起,骑兵流窜,百姓奔逃。他生性老成保守,因不明局势,并不敢轻举妄动。

谢景言同鹤哥儿等不到命令,心中焦急。鹤哥儿待要去闯林刚的营帐时,谢景言已翻身上马,道,“事不宜迟,我先过去。若将军问起,就说我去突厥营中探问消息去了。”

鹤哥儿:……

两个副将自然不能都玩先斩后奏这一套,鹤哥儿纵然懊恼得垂首顿足,也只能匆匆往林刚营帐中去请命。

林刚却不许,“只是一点小骚乱罢了,萨博路压制的住!没有命令,谁都不许擅动。谢参军呢?”

他也有自己的想法——目下还只是小规模的骚乱,万一他们插手,惊动了突厥人,扩大了事态怎么办?突厥人有四万之众,一旦奋起,区区三千人被卷进去,根本就是自取灭亡。此刻还是做好守备、自保为上。

鹤哥儿哪里看不出他心中畏惧?不由恼火——就是怕失态扩大,才要快刀斩乱麻的将异议之人诛杀。萨博路若能压制的住,也就不用千里投敌了。久拖生变,万一被叛乱之人掌握局面,轻则受降不成白跑一趟;重则被突厥人反扑,损兵折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2页  当前第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0/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云胡不喜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