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煞星夫妻励志实录_分节阅读_第12节
小说作者:久知子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42 KB   上传时间:2015-04-03 14:46:38

  豆芽咧着嘴连连点头,“想要!姥姥说娘生了弟弟,家里才能有了根,爹爹就不会被人看不起了。而且豆芽以后就能做姐姐了,要像阿福哥哥那样保护小弟弟。”

  “豆芽真乖,豆芽一定是个好姐姐,咱们现在就好好照顾小□□,等弟弟出生了就有鸡蛋可以吃了。”

  “嗯嗯~”

  璧容下午和秀莲一块做绣活的时候说起了这事,说着说着便想起自己小时候,爹也因为只有她这个女儿而被别人绝户,后来娘亲去了以后,还总有一些共事的先生要给父亲介绍姑娘做填房,生了儿子继承香火。

  也许正想秀莲说的那样,只有刘氏生了男娃,家里的这个坎才能过去。

  “对了,大嫂,豆芽大名叫啥?”冷不禁的,璧容想起了这么件事。

  “啥大名,就叫豆芽啊,咋的啦?”

  璧容愣了一愣,默念着“郑豆芽”三个字,怎么念怎么想笑,便又问:“那福哥儿大名唤啥?”

  “俺们都不认识字,村里的娃娃们都是等大了叫里正或是族长按着家谱再给取。”正说着,秀莲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抬头看向璧容,呀的一声,惊道:“俺家姐儿不就认的字吗,不如你给俺们福哥儿取个吧,回头我问问二弟,也跟豆芽取个,呀呀,我咋的才想来,真是的!”

  “我,我咋能干得了这事啊,大嫂你且勿抬举我了吧。”璧容连连推辞,这名字可是关乎人一辈子的事,况且这种风头自己还是不惹的好。

  “不碍的,咱们村里哪那么多事儿,你尽管起就是了!你瞅东边家的小子王二狗,还有周家的大串,二串,村里人名字竟是贱着起呢,姐儿跟俺们起的肯定比他们好听。”

  璧容仔细琢磨了半天,也觉得秀莲说的对,若是以后福哥儿跟着读书,总不好没有大名的,想豆芽这样的女娃又不能入家谱,连字辈都没有,怕是到了出嫁了也就是叫豆芽儿。当下想起刘氏期盼的小子,便想着给豆芽取名“招娣”,刘氏以后叫了,也能觉着喜气对豆芽好点。

  “豆芽儿就叫招娣如何?招财的招,女子边的娣。”

  “诶,这名好,听着就吉祥,老二媳妇这胎准能生个大胖小子!”秀莲连连点头,直道着要跟郑母说去,又哀着璧容也给福哥儿取个名。”

  “咱家家谱里福哥这辈是什么字?”

  “好像是弘字……”

  “那就……郑弘毅如何?取自《论语》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之意。”

  秀莲连连点着头,虽然听不懂是何寓意,不过想着书里的话定是好的,忙冲着屋里喊道:“孩儿他爹,你过来,快点着,你听咱姐儿给福哥儿取的名可好?”

  郑天洪撂下砍柴的家伙过来,听了以后也说好,他原本就不好意思去麻烦里正给起,自己这种外来户又没有宗氏祠堂,就想着叫郑弘福也挺好的,反正村子里没人会嫌名字不好听,如今有了这个文雅的名字,自是乐意之至。

  郑母和郑天旺倒是极喜欢招娣这个名字,郑天旺抱着豆芽连声叫了好几遍招娣招娣,郑母想着孩子的嘴灵,有神明庇佑,忙叫郑天旺扶刘氏出来,又揽过豆芽大声问道:“招娣,你娘肚子里怀的是弟弟还是妹妹啊?”

  “弟弟!”豆芽响亮地回答道。

  众人连胜道着大吉大利,喜得贵子,刘氏也和悦地亲着豆芽说道:“我家招娣来年要给娘招个八斤小子。”

  

  ☆、第17章 沈记布庄

  

  临近九月初,一场秋雨袭来,天高云淡,碧空如洗,不日前的暑气渐渐褪去,余下满地摇落的淡黄色小瓣桂花,夹杂着阵阵花香韵漾。真可谓: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一点香,吹得满山开。

  适逢秋收未将至,除却地里的萝卜、香瓜、豆角等蔬果成熟待收,倒也算是农闲之时。村子的妇人婆子们挑着洗衣担子在河边你一言我一语地唠着,不知哪家妇人提起了惠安镇大户员外潘家招入赘女婿的事。

  话说这潘家,却道是惠安镇的第一大户不假。祖上经营脂米分铺子,待到潘家老爷这辈已经传至四代,怎奈命中无子,娶了一妻两妾,不惑之年才得一嫡女,闺名长欢,奉为掌中明珠。

  且说这潘老爷早年看上了铺上一个无父无母的小学徒,心下打了算盘悉心培养,如今正是铺子里的年轻掌柜,今逢独女长欢十五及笄之时,招作为了女婿,改名潘姓,承继祖宗家业。

  几个婆子掩嘴偷笑,满脸不屑,骂这男子入赘女家折了脊梁,为点银钱连祖宗姓氏都可胡乱作改,不过也有旁人艳羡道这男子命好,捡了媳妇还承了家产,这李氏就是之一。

  那最为藐视的罗姓婆子嗤笑道:“赵家媳妇,不妨也携了你家大胖上镇上寻摸寻摸,看哪家要招个童养女婿,这若是打小了就跟着人家,指不定比那潘家女婿过得还好呢!”

  李氏听了这刺话,竟是没动怒,只瞥了个白眼,反言道:“俺家里外不是绝户,不似那旁的,没个带把的继承香火,又不像人潘家那样有本事招个女婿,待得哪天时候一到,两抔黄土,啧啧,哪里还有人记得你哟!”

  这罗姓两口是个倔姓,因着十来年前生了一个闺女后就没了动静,村里村外几家得过罗老汉骂的便常在背后管他家叫绝户。罗氏婆子此时被骂了短,火气只往心口窜,斥道:“赵家的,你指桑骂槐地说谁呢!俺家就是没儿子也比不得你家养了个败家子,哪天你家赵荣生撇了你娶了小的,看你还能这般咋呼不!”

  “呀!你个黑心的老糙婆子,咋这么阴损哇!自己下不出蛋来,就来诅咒我家的儿子,小心后背梁长了疮骨哟……”李氏哇哇地乱嚷嚷了一通,旁人倒也不怎的劝他们,只道是这两人谁也不会嘴上吃了亏,一边拿棍子打着衣服,一边竖着耳朵听笑着解闷。

  璧容自是不愿意听这些泼妇吵架,紧着手洗好了媳妇,就去拉了秀莲回去,秀莲本正看着李氏败了下风心中窃喜,见璧容来拉她,这才意犹未尽地挑了担子回去。

  晌午饭后,卖货郎霍老二来了西坪村,正在外面嚷嚷着兜生意,今天本不是他来收绣活的日子,好多妇人手懒,还没及得上做出些什么,看着别人换到了好些枚桐子儿,眼红的骂骂咧咧嘭的关上了门。

  秀莲也只没事时打了些结子,璧容平时看着天业描红的时候,倒是做了几多绢花,但布料只是一般红色米分色的素绢角料,原本是想给豆芽戴着玩的。

  霍老二倒是乐呵呵给了五文钱,只说道:“我这手里有些新的花样子,因跟你家是老主顾才特别跑了这趟,你们且趁着农闲绣些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收。”

  秀莲拿过一看,竟是些鸳鸯、并蒂莲花之类的图样,还有些喜字边角的布料,到不同往日拿来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心下略一琢磨,便接机打听道:“哟,这是哪个大户家要办喜事啊?”

  “有镇上的,有县里的,也不是什么大户,真要是那大户也不会便宜给了我不是!”霍老二呵呵地打着马虎眼,秀莲暗自撇撇嘴,心道这老家伙嘴倒是真言。

  像霍老二这般走街串巷的货商,除了那些个妓院之外,倒是也有着不少别的主顾,赶上婚丧嫁娶便会从他这置办些穿戴用的,比之铺子里自是能省下不少银钱。当然有事赶上急活,像是布庄这样的大商铺也会私下经由他们这些卖货郎来让村里的一些巧妇帮着赶工。

  从霍老二拿了几个还算简易的花样子,取了做绣帕和枕套用的缎布料子,秀莲另有旁的打算,便又花了些银钱,买了几块较好的料子。

  霍老二还道:“怎的才拿了这么点的活,这可卖不了多少钱,且我十日后才来拿的!”

  秀莲直道:“俺家妯娌有了身子,家里活可不少呢,再说这玉米没多少日子也该收了,趁眼下跟俺家姐儿想歇歇呢!”

  霍老二歪着嘴说他们不会赚钱,眼下这么好的事儿都不懂把握,白白浪费了他的好心,闷闷地走了。

  待关上门,璧容才问秀莲:“怎的不拿些复杂的花样子,那样不是卖的贵些吗?”

  秀莲闪着眼神,眼睛溜溜地转着,一脸兴劲地说道:“贵又能贵了个几钱,咱们且取些简单的快些绣了,过几日跟着天旺去镇里赶集,到沈记布庄打听打听,我刚琢磨了半天,觉着这回霍老二弄的准是给潘家的,这些日子除了他们家可没那个大户在有喜了!再瞅这些花样子,除了那沈记布庄,还能有哪家做得出来,咱们若是能直接把东西卖给了沈记布庄,赚的可比这个要多上好些倍呢!”

  璧容听了连连点头,科可心下尚有疑问,便道:“这沈记布庄这么大,难道没有绣娘吗?”

  “有是有,不过他家是以染布织布为主的,成衣倒是不怎么好卖,绣娘自然也没有几个。”

  璧容细一琢磨,想到做衣服这种事情平民小户自是都会做的,至于大户家里也都是自买了布料请了裁缝上门来量体裁衣。对于秀莲的想法她也是极为赞成的,省了霍老二在中间占的大头,他们自是能赚的多些,只是这沈记布庄未必肯看得上他们这些小溜的买卖,还得要做些旁人做不出的好东西来才好。

  一连几日,璧容都没闲着,只每日必盯着天业背书描红外,余下时间全用来做女红。因着从霍老二那接的活计少,两人仅三日便大致做完。秀莲说后天镇里有集,已和郑天旺说好了。

  于是璧容和秀莲紧着手,捡着几块红色的长布料,做了两个桌旗,秀莲负责裁剪、绷边,璧容只专心绣图样。一块用金线绣了团花喜字居中,并蒂芙蓉作纹,这是较为普通的绣样,毫差仅是针脚的细密。另一块则是用了苏绣中最负盛名的“画绣”,只这一块就足足一天并一个下午未曾眨眼。金线绣了飞凤牡丹,银线绣了藤纹作边,末了一侧又拿金线绣了两行字:琴瑟和鸣鸳鸯配,绵绵瓜瓞步云梯。又给两块拴上了永结同心的结子,便大功告成。

  璧容只可惜自己的画功未能得父亲真传,但在秀莲等人眼中,却是被这一幅璀璨夺目的凤穿牡丹惊了眼。

  待到赶集那日,却说一清早宋金武便牵着牛车来敲了门,璧容没成想他也跟着,惊讶之余不免有些尴尬难言,郑天旺此前已从秀莲那里知道了宋金武的心思,因此也是一味地想要攒和两人,日前听了宋金武说也去镇上,便和他商量了一起同去。

  惠安镇不甚大,又逢赶集日,两三丈宽的街市上两旁各有商贩无数,除却当铺、米铺等一干铺子,又有茶摊、面摊、农家卖粮食蔬菜铺摆的地毯……沿街叫卖各色步番令人眼花缭乱,身边偶尔经过几个卖糖葫芦的小贩走街串巷,好不热闹。

  宋金武把车赶到沈记布庄停下,待璧容三人下了车,宋金武跟郑天旺约好了一会见面的时间地点,径自赶了车去南街的福轩酒楼卖打猎来的一头野猪和几只兔子。

  郑天旺不免又说了好些宋金武能干的话,诸如幼时8岁就敢独自上山,12岁就猎得了一只山狸云云,璧容无奈地晃晃头,只道是家里人都开始学上了说媒。

  沈记布庄到不愧是惠安镇最大的商铺,门室大而阔亮,门楣上悬着一块写着“沈记布庄”的烫金牌匾,往来人口络绎不绝。

  一进去,就有伙计迎来上来,见了他们三人这一身农家打扮也没有露出嫌弃的神情来,倒不是个店大欺客的铺子,让璧容对这掌柜很是佩服。

  那伙计倒是认得郑天旺,秀莲跟璧容说,刘氏织布手艺好,会织些个提花布,和布庄里织的不相上下,郑天旺常常趁着给镇上最木匠活的时候拿过来卖,一来二往,这些伙计倒也都认识了。

  秀莲跟伙计道:“我们这次来只是来卖些自己织的素绢,我家妯娌有了身子,那提花布倒是暂且织不了了。”

  伙计一边恭喜,一边笑道:“不碍的,郑家哥儿是熟客了,素绢咱们也收,请先去了后堂,待会我叫织布的妈妈过来看看。”

  秀莲又道:“可否和小哥打听些事情?”

  伙计连忙道:“嫂子尽管说就是。”

  秀莲听了便也不隐瞒,道:“咱们从旁处听了镇上潘老爷家下月娶亲的事情,咱们沈记布庄名头大,一应衣料物事怕是都委了贵庄吧。”

  小伙计也不隐瞒,乐呵呵地道:“正是正是,后院织布的染布的都乱作麻花了。”

  “咱们也做了些小件儿,小哥且看看可能入了眼,咱们也换些银钱。”

  伙计略作思量,便叫秀莲去了后堂拿出来看了一看,自是眼冒金光,连胜称赞,道:“没成想嫂子是个这番巧手的,不过此事我也做不得主,且容我去问问掌柜的罢。”

  秀莲连胜称谢,劳伙计前去,不消片刻,就有一个身穿青色长衫,面白长须的中年人从前厅出来,小伙计忙介绍道:“这是我们年掌柜。”

  秀莲几人客气地问了好,年掌柜捋了捋胡子,开门见山道:“听伙计说见了佳品,故而特来一看。”

  秀莲也不含糊,按着璧容先前说的,先取了给伙计看的那块喜字桌旗铺在案上,掌柜见了只一笑道:“针脚倒是不错,绣面平服,排丝紧密,我倒没瞧出夫人是苏州一带的。”

  秀莲解释道:“小妇人粗手粗脚,在家干干农活还可,这等细致活儿可是碰不得,这是我家姐儿绣的。”

  璧容先前让秀莲先拿出第一块,只是想看看这沈记掌柜眼光如何,那团花喜字虽是寻常图案,但胜在绣工,小伙计自是按着掌柜教的仔细辨了绣工才称道好,可若是掌柜这这般,只怕自己那凤穿牡丹便没了画绣的价值。如今见年掌柜虽赞,却未露出惊叹,璧容心道这掌柜是个见识广的,才让秀莲拿出第二块。

  年掌柜见秀莲拿了另一块桌旗徐徐展开,不由得惊了双目,连连看了璧容几眼,方道:“姑娘是苏州哪里人士?”

  璧容略作思量,才道:“掌柜可知从前的苏州洛家?”

  年掌柜问:“可是四大绣庄之一的洛家?”

  璧容回道:“我母亲先祖曾在那里学过刺绣,方传于我一二。”

  掌柜抚须连赞:“妙极,妙极,姑娘定有玲珑之心,敝人有幸见过一次洛家苏绣,如今看来,姑娘所学之才倒是尽得了洛家苏绣的遗风啊。”

  璧容忙谦道:“掌柜谬赞,我不过所学一二,实不敢与洛家相比。”

  秀莲见年掌柜与璧容攀谈的来,便借机说道:“刚才伙计小哥儿可向掌柜的说了?不知我家姐儿这手艺……”

  年掌柜刚才听了伙计提的,听闻这家人是西坪村的农户,又得知家里有一妇人会织些提花绢布,也算的上是铺子里的老主顾的了,为人自是信得过的,微一斟酌,便道:“潘家确实委了敝店料理一应婚喜用物,伙计所说不假,如今绣娘紧缺,不知这位姑娘可否来铺里做得几日?住处倒是可以和敝店绣娘们一块。”

  璧容闻言眉头微蹙,西坪村离镇上虽不甚远,但若走路也要几个时辰,总不好天天赶了车过来,但若是离家住在这里,自己这未嫁之女的身份恐有不妥,便道:“恐有不便,不知可能拿回去做?待完工定会几即日送来。”

  “姑娘有所不知,敝人是想请姑娘和绣娘们一块赶制潘家的小姐的喜服,所以才要麻烦姑娘来店里。”

  璧容听了也是心下遗憾,这又听得掌柜突言:“我倒是想到一物,姑娘且候一刻。”

  年掌柜说罢匆匆而去,待取了花样璧容一看,立时对这作画之人拜佩无比,画中的凤穿牡丹神乎其技,惟妙惟肖,倒似那活物跃然纸上,旁支又是缭乱的一系吉祥花纹,两相搭配美哉奂焉。

  不由得连声赞道:“倒是让我不敢绣了。”

  年掌柜笑道:“姑娘勿虚妄自菲薄,这花样子是我家老板先前为潘家小姐绘制用作盖头之物,奈何寻不到绣娘来作,故而才弃于一旁,如今倒是遇了姑娘,敝人才方想起,且盖头物小,姑娘拿回家中作即可,说来也是这潘家小姐与姑娘有缘啊。”

  如此一听,秀莲和郑天旺也是欣喜万分,忙推了璧容去接,璧容只恐自己绣不出那画中神韵,凭的毁了这图样,可转念一想,又道自己矫情了些,遂欣然接下。

  

  ☆、第18章 凤穿牡丹

  

  且说那日,璧容接了凤穿牡丹的花样子,又与年掌柜问了刺绣的银钱,一块约么三尺见方的盖头虽不大却得工费一两五钱,针线缎子都是布庄供应,算了日子,尚可有余,秀莲便道不如再接些其他活计。

  被面、衣服等大件恐做不完,索性便拿了八张绑穗圆凳坐垫,四张是喜上梅梢,四张是莲生贵子,因着是忻州样式,秀莲自是也能绣的。年掌柜又让照着璧容先前做的团花喜字的桌旗大小,配了流云百福图样凑上六张,工费又算与了四百九十文。

  秀莲织的两匹白素绢年掌柜照顾着给了三百五十文,拿来的两张桌旗卖了一百五十文。按着规矩,年掌柜先给了两成合四百文的订金,想着他们路途不便,便给了一块半两的银角子,另又支伙计串了四百枚铜钱。

  几人得了钱,连声向年掌柜道了谢,乐呵着拿了布料绣线的包裹跨出门出。

  秀莲嘴角满是掩不住的笑意,出了铺子便跟郑天旺道:“都说一个好绣娘能养活一大家子人,果真不假的吧!”

  郑天旺也是讶异得很,往常替刘氏来卖提花绢的时候一匹得个三百文就已觉很多,没成想到单是一块三尺方的绣花布就抵了家里一亩地的粮食。

  秀莲笑着道:“正好今个儿有集,咱们且好好逛逛吧,容姐儿来了那么久,还是头回来镇上呢。”

  郑天旺也说跟宋金武约了晌午在刘家茶摊那会面,三人便顺着惠安镇的东街慢悠悠地逛了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9页  当前第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煞星夫妻励志实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