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豪门世族_分节阅读_第31节
小说作者:李好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43 KB   上传时间:2015-06-16 17:11:06

☆、第57章 亲戚到

  李煦之的舅母要来京城,这个舅母可不是薛家的舅母,而是李煦之生母的娘家人。

  当年李煦之的外祖辞官回乡后,就一直在老家没有过来。后来李煦之生母过世,两家的联系更少了。

  那时候李煦之自身不保,远走他乡,和外家的联系就很少了。

  等李煦之回来,成了长安侯,就派人去和外家联系过,逢年过节也送了礼过去,只不过,他们从来没有进京的打算。

  李煦之外家姓宋,他的外祖在辞官之前是御史,为人很正直,当时很是得罪了一些人。

  如今宋家,有两房人,大房的当家宋应已经不在。二房宋庭在老家当起了田舍翁。

  这次过来京城的是大房宋应的妻子赵氏,是李煦之的大舅母。赵氏早就和二房那边分了家,她一个人,好好的在老家呆着应该也没有什么,只是如今她的儿子和孙子总不能一辈子都呆在老家。

  宋家是耕读人家,子弟们要想能进一步,就需要靠科考,李煦之的外祖父就是两榜进士出身,只是到了李煦之的舅舅们这一代,除了宋应中了举人后,宋庭也就是个秀才,而宋应还早早的过世了,靠宋庭一个秀才也不顶用。

  李煦之的母亲又过世了,新娶来的薛氏,连继子都不能好好的对待,怎么可能对前任的娘家照顾呢?

  老长安侯更是只闻新人笑,哪见旧人哭?对原来的岳家基本上是不问的。

  原来还有薛氏在,宋家就没有过来京城,但是现在薛氏都过世有大半年了,也不存在这种顾虑,赵氏是带着儿子一家子过来的。过来京城投奔李煦之。

  李煦之把大舅母要过来的事儿告诉了王氏,王氏立刻就让人安排住的院子。

  “我想着,要让舅母他们住着习惯,就把东边的院子给舅母住,那边有三进呢,景致也好,舅母他们想要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

  赵氏只有一个儿子,是李煦之的表弟,名字叫做宋昭,从小也是读书,只可惜到现在都没有中秀才,倒是宋昭的儿子宋青玉,小小年纪,读书很是不错,如今都成了秀才了,宋青玉也才十五岁。

  这个年纪能中秀才,很是不错了。赵氏这个当祖母的,把全家的希望都放在了宋青玉的身上,如今中了秀才,觉得家里的先生或者是教学质量远远比不上京城,为了孙子的前途,她就带着一大家子上京城投奔自己的外甥李煦之了。

  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几辆马车不紧不慢的走着。

  在中间的一辆马车上,坐着一个五十来岁的妇人和三个年轻的小姑娘,最大的也快及笄之年了,最小的也才□□岁,这三个姑娘都是这老妇人的孙女。

  最年小的姑娘挽着老妇人的胳膊问道:“祖母,表叔叔家里大不大?京城好不好玩?”

  那老妇人正是赵氏,听到小孙女的话,心里一阵心酸,想当年,他们宋家在京城,不是说多显赫,可是也是一等一的人家,可是如今却连孙女都从来没有进京过。

  “京城大着呢,自然好玩的也多,你表叔叔家里是侯府,是前朝的豪宅,自然是大的。”赵氏说道。

  她还记得自己以前去过一趟长安侯府,比他们宋家要大多了。

  而且,这几年下来,每次外甥送的节礼年礼都特别丰厚,也间接的让他们的日子过的好些了。

  赵氏的三个孙女,分别叫宋伊,宋霜,宋珊,都是第一次进京,对于京城的向往,也是正常,毕竟京城是天子脚下。

  投奔的是表叔叔,还是侯爷,以前在家乡的时候,别人知道她们家有这门亲戚,都很是羡慕,尤其是每次送来节礼,那些衣服料子都是京城时新的,裁了做成衣服,别人都会眼红呢。

  小姑娘宋珊关心的是玩,而大姑娘宋伊则是担心自己过去了,哪里做的不好,不讨人喜欢。

  “祖母,表叔叔家里有个表妹,是不是和三妹妹差不多大?也不知道她性子怎么样。好不好相处?”

  赵氏道:“侯府的姑娘,又是最小的,肯定养的很娇,不过咱们只要守着规矩,也不怕什么的,你们记住了,虽然咱们是寄居在侯府,可是要是妄自菲薄,那就是失了骨气,但是也不能处处拔尖要别人的强,那样祖母可是不依!”

  三人都忙应下来,对于京城的住所既激动又向往。

  赵氏想着在老家的时候,和二房那边的关系不怎么好,要不然也不会千里迢迢的投奔京城的外甥了。

  本来孙子青玉考上了秀才,能够进当地的一个很好的书院,只是二房也想让自己的孙子进去,于是就把那个名额给占了,赵氏大怒,差点没有和二房撕破脸。

  为了孙子的前途,她就想着进京城,虽然老家的书院够好,可是哪里能和京城的比?

  外甥是长安侯,人脉有,还当着大官,虽然现在丁忧了,可是找个好的读书的地方,也不是那么难的。

  等赵氏等人被人从京郊就接到了,直接送到长安侯府,王氏带着女儿李舜华已经在大门口迎接了。

  赵氏是长辈,当晚辈的王氏亲自迎接在门口,是对赵氏的尊重。

  不过这都是两人第一次见面,王氏给赵氏行了礼,大家又各自行了礼,王氏带着赵氏去了花厅。

  大家又相互认识了一番,赵氏的儿子宋昭则被李煦之带到他的书房,叙叙旧,另外听一听宋家的打算。

  好歹宋昭现在也算是一家之主。

  这边赵氏给了李舜华见面礼,王氏也给了宋氏的三个孙女见面礼。

  “大舅母能过来,我们侯爷不知道有多高兴,侯爷说他都十几年没有见到舅母了。”王氏笑着说道。

  赵氏道:“我们这一大家子过来,给你们带来麻烦了。”

  “大舅母可别这样说,你们能来,我们府里也热闹一些,什么麻烦不麻烦的?”王氏也会说,总之大家第一次见面,都还是态度不错的。

  一会儿男人们那边说完了,宋昭倒是不用见王氏这个表嫂,可是宋青玉这个小辈也该过来见一见,而李骐和李骥这兄弟两个也要过来见一见舅祖母和表弟表妹呢。

  宋青玉是个斯文的少年郎,一看就是个读书人,不过这人有些害羞腼腆,给人见礼的时候,都红着脸。

  反观李舜华的两个哥哥,脸皮就厚的多了,和三个表妹见礼,大方的很,倒是那三个表姑娘,都有些脸红,大姑娘宋伊偷偷的看了这兄弟两个一眼,又飞快的低下了头,耳朵却悄悄的红了。

  一番见面,王氏也知道他们一路上走了那么多天,肯定都累了,所以亲自把赵氏等人送到给他们安排好的院子,临走的时候表示,有什么需要的,让大舅母尽管开口,人手方面,除了做粗使活计的丫鬟婆子安排了以外,其他的都没有安排,因为王氏知道,很多人都不希望自己近身伺候的是别人安排的,还是希望用的都是自己带过来的人。

  家里多了一门亲戚,对李舜华来说,也没有什么改变,他们现在还在守孝,穿戴的都很素淡。

  宋家的人也才见过一面,具体是什么性情,也待慢慢的了解。

  赵氏等人对王氏安排的院子还是很满意的,三进的院子,都快比得上他们大房分的屋子了。

  怪不得说侯府的地方大,果然不同凡响。

  洗漱一番后,歇息了一会儿,饭菜也上来了。

  这边王氏的意思是让赵氏他们自己做主,这院子还能安排小厨房,如果他们需要,会另外拨人过来,不过赵氏想着才来就这么麻烦人家,就没有答应下来。还是让大厨房做完了菜再送过来好了。

  当然,今天晚上肯定是要吃接风宴的,毕竟远道而来。

  三进的院子,赵氏带着孙女住在中间的正房和厢房,而宋昭带着自己的妻子小赵氏和妾室住在前面的跨院里,没错,宋昭是有妾室的,二姑娘宋霜就是宋昭的妾室所生的。

  宋珊对赵氏说道:“祖母,虽然这边挺好的,可是表婶他们穿的衣服也太素净了,难道京城里都喜欢穿这样的?”一点儿鲜艳的颜色也没有。

  薛氏的死亡,赵氏也没有跟孙女们说,何况,她也不屑于提那薛氏,这老一辈的恩怨,告诉下一辈也没有什么意思,宋珊他们还不知道有薛氏这个人呢。

  可是现在住在长安侯府了,而且是在京城,有些事儿也是时候告诉他们了,不然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以后出了错就不好了。

  所以赵氏就把一些事情告诉了这姊妹三个。

  宋珊听了目瞪口呆,“祖母,您是说表叔叔还有个后娘?”

  宋珊一直以为表姑母也就过世了不到十年呢,没有想到那么早就过世了。

  还有,表叔叔以前还离家出走了的。

  宋伊到底大一些,听了说道:“表叔以前过的太不容易了!”要不是受了大罪了,谁会离家出走呢?何况,他们宋家连一点儿忙也没有帮上。

  宋珊问道:“祖母,咱们以前怎么不把表叔叔接到我们家去啊,怎么也不能让他在外面没有家啊。”

  赵氏道:“你表叔叔要是去我们家,也没有现在的日子过了。”就是他们乐意接,自己那个外甥同意不同意还是两回事儿呢。而且那个姐夫一点儿都不关心自己这个外甥,要是真的直接接回了宋家,肯定会更讨厌外甥的。

  更难以启齿的原因是,他们当时势弱,怎么能和长安侯府做对呢?且他们宋家真要养活一个人,也要费不少事儿。

☆、第58章 安顿

  宋家大房一家子都过来了,宋昭还是想继续考秀才,所以从在老家的时候,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他读了这么多年,也考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考上,现在读书已经成了他的一个执念了。

  如今儿子比他有出息,他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读书都白读了,也承认自己的天赋不行,跟着母亲到京城来,想着能结识结识京城的文人也好。

  可是赵氏却觉得儿子都这么大的年纪了,再过几年都要当祖父了,要是还什么事儿都不干,那就是太过分了。

  赵氏想在京城弄一个铺子,让宋昭照看着,不说别的,就是几个孙子和孙女,以后娶媳妇,嫁人都需要钱的。

  虽然李家会贴补一些,可是自家什么都不出,也不像话。

  宋昭开始死活也不同意,觉得是有辱斯文。不过后来李煦之给想了个办法,让他开一个文房四宝店,这样既文雅又有进项。

  李煦之对自己这个表弟是真的照顾,让人帮着找店,又让人给打点好,就只等着宋昭过去照看一番了。

  李煦之不缺这个钱,他认为可以补贴的地方,他会很大方,但是他认为不该给的,是绝对不会给的。

  他一向认为,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他自己的产业,大部分都记在王氏的名下,而王氏的嫁妆不知道有几多,西宁侯那边既然要养着军队,不光是马场,连海上生意也都插手了,要不然这钱从哪里来?

  漕运方面,西宁侯也有人,王氏在漕运方面都有份子,所以他们家真的不缺钱,相反,还很有钱。

  可是有钱不是当散财童子的,帮着开一间铺子,是为了宋昭以后有事儿做,也是好事儿。

  赵氏拿着这间铺子的房契,收起来锁在了匣子里。

  她知道,这是占了外甥的便宜了,可是也是没有办法,没有个进项,这心里就没有底,就不踏实,如今有了这间铺子,儿子不会没有个事儿,家里也算是有了一份家底了。

  王氏知道赵氏等人要住很长的时间,所以在当月就让人送来了月钱,姑娘们的月例银子跟自己女儿一样,而赵氏的月例银子和她一样,倒不是说少给了赵氏银子了,而是因为她本身是侯爷夫人,身上有诰命,要是赵氏的月例银子比她的要高,也会让赵氏不自在。

  小赵氏本身再减一些,不过这些都比她在自己家里要多多了!

  给了赵氏和小赵氏还有三个姑娘月例银子,另外宋青玉那边是外院出银子的,王氏就没有管。

  至于宋昭的妾室的月例银子,王氏是问都没有问的,她要是连亲戚的妾室的月例银子都管的话,那是吃饱了撑的,如果宋昭到时候又看上了别人,再纳个妾,岂不是自己还要给月例银子?

  这不就成了,让他们出银子养着宋昭纳小老婆吗?这可不能惯着,所以王氏只管主子们,像妾室什么的,都不是她管的。宋家带来的下人,身契都在宋家人手里,王氏也没有另外给月例银子,这些下人,如果真的是自己这边给了月例银子,宋家的人说不定用着还不放心,毕竟端谁的碗服谁的管,出月钱的是谁,谁手里就更有说话权。

  不过,王氏又每个月另外给了赵氏二十两银子,表示是让赵氏当零花的,其实也是间接的让赵氏给自己带来的下人发月钱。但是给的方式不一样,这效果就大大的不一样。

  赵氏原本还担心王氏直接插手他们带来的下人的月钱,没有想到王氏这样安排了。

  赵氏对小赵氏说道:“你这个表嫂,倒是心思通透,怪不得能把侯府管的这样好,不愧是侯府嫡女出身!”

  赵氏知道王氏是西宁侯的妹子,而西宁侯权势滔天,是一方霸主。对王氏,她不想用长辈的身份压着她,也没有什么好压的,和王氏搞好关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小赵氏却有些不满意,她是赵氏的娘家侄女儿,赵氏又只有宋昭一个儿子,所以在婆家,她基本上没有吃什么苦头。就是丈夫纳妾,也不过是生了个女儿,唯一的儿子也是她生的。

  小赵氏是有了比以前更多的月例银子,但是她这边还有几个妾室,妾室的月例银子,王氏那边却没有给,那岂不是以后还是自己出了?

  “不过是没有多少银子,表嫂又不缺,怎么不都给了才好?”小赵氏不满意的抱怨道,这也是看在赵氏是她亲姑母的份上才这样敢说。

  “住嘴!”赵氏道:“怎么着?人家把你一大家子都养着,还要给你儿子找先生,请先生的钱一年都那么多,让你吃住无忧,你还觉得不满足,现在连你房里的妾室也要管着了?我问你,你房里的妾室,关人家什么事儿?人家操心你房里的小妾,就那么好听?咱们家要是真的穷的连妾室的银子都给不起了,我直接跟昭儿说,把那些妾室都遣散怎么样?这样倒是省银子了!”

  小赵氏当然希望那些妾室都不在眼前晃悠,可是知道要是自己真的跟宋昭这样说,保不住就是一阵训斥!

  而且,这些妾室不在了,到时候宋昭又纳一些年轻漂亮的怎么办?与其这样,还不如现在这些小妾在呢,都是老人了,也不分谁更受宠爱了!

  万一真的纳了新的,再生个儿子出来怎么办?自己儿子的唯一性就没有了,属于儿子的家产就要分给别人一份。于是,小赵氏不敢吱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页  当前第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豪门世族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