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姝_分节阅读_第6节
小说作者:一页小皇书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03 KB   上传时间:2015-09-29 21:53:55

  孙家

  温秀才想要二妹明年二月参加县试,在二妹这个年纪,温秀才连府试都通过了,早已是一名童生,但是依照二妹的心智,温秀才有些忐忑,因此,对二妹的管束越加严格。

  二妹也是懂事的,知道自己不够聪明,便学早飞的鸟儿,每日卯时不到便起床,巳时过后才睡。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绩稍微有了起色,又给温秀才添了不少希望,照旧一天一个猪脑袋给她进补着。

  二妹忙于学业,大半家务活都落在小妹身上,小妹没有定性,每日里被温秀才逼迫着念书已是不愿,现摊上平日里并不多干的活,更加郁闷。她的心眼多,因此并不吵闹,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并不好好做,米饭煮得夹生,青菜炒得发黄,一桶水一桶水泼到菜地冲走未扎好根的小菜苗,如此几次,无论温秀才怎样骂就是不改。二妹只好又重新捡起这些事,温秀才在农事之后也会尽快回家帮忙分担一些。

  温秀才每日里忙得和陀螺转一样,如此一来,便顾不得管小妹,小妹高兴得如同野猴子重回深山老林,蹦跶得影儿也看不见,经常旷课。

  二妹心肠和耳根子软,如何能管得住她?明明一起去的学馆,也眼看着她进了课堂,可是等到开课,就有夫子过来告状说又看不见她妹妹。

  温秀才想过让小妹退学,跟着大妹为家里赚些补贴,或者跟着他下地干活,也强过一天一天混日子,将好好的姑娘混得跟个野小子似的,但是每次下决定的时候,又总舍不得,担心小妹若是和其他女孩一样一辈子围着丈夫和家务事转悠,便白白浪费了这么聪明的脑袋。

  因心底存着盼望小妹能够定性的心思,于是温秀才的心思总在退学与不退学之间摇摆。有一天问大妹意见,大妹道:“左右家里都还能供养得起,小妹总会长大。”

  有了大妹这句话,温秀才更加坚定要继续为二妹和小妹供学的信心。既定了主意,关于二妹和小妹的心事去了一半,但又多了一桩大妹的。

  眼看着大妹明年就要及笄了,来提亲人的不是没有,总没有合适的。大妹人聪明归聪明,于这些事情却完全不上心,也无所谓,温秀才不由得焦急,停下手里的活去找孙大娘商量,能不能把标准降低一些。孙大娘人面广、交情多,但眼光未免高些,其实找对象最要紧的是脾气秉性,若是两人不合,纵使家里金玉满箱、五谷满仓,也是怨偶一对。

  不巧孙大娘不在,回邻郡娘家去了,温秀才只能心事重重地回去。

  孙大娘家原本也是富户,自爹娘去世之后,整副家业交到她大哥手上。大哥是他们家唯一的儿子,爹娘在世的时候宠爱非常,惯出一个纨绔子弟德行,年纪轻轻就爱做些寻花问柳的事情,每日里斗鸡走狗玩蟋蟀,到了而立之年也不能自立。爹娘相继去世之后,他大哥更是忙得连家也顾不得回,除了好吃好喝好嫖之外,还染上赌的毛病,且手头大得很,被狐朋狗友稍微一撺掇,一个铺子就抵押上了赌桌。

  十赌九输,赢的是百两银子,输的是庄园田地。若是她大嫂不提着菜刀找到赌坊,以抹脖子相威胁,他大哥怕是连最后的栖身之所也成了别人的囊中物。

  回到家,她大嫂难免念叨几句:祖业就这样不明不白完了,儿子还小,他又没有正经的本事,往后的生活都是难题。她大哥不耐烦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干脆撇了家人搬去怡红院住,一住又是小半年不见踪影,只每月定时让小厮回家取钱,数额也越来越大。

  她大嫂心里有气,不过那人毕竟是丈夫,丈夫是家里的天,忤逆不得,因此气归气,钱还是得如数照给,一来二去,本就不宽绰的生活越发紧巴。

  规劝无望,她大嫂寄希望于神佛,不是吃斋念佛,就是去请什么三仙姑、张道婆来家里跳大神,符水不知喝了多少,拉稀拉得脸色蜡黄,总算将她大哥弄回家里来,却是已经染上花柳病。

  大嫂于是又得延医请药,端屎端尿地伺候着,高僧道婆等请得更加频繁,把好好的一座宅子搞得乌烟瘴气,终日里香烛烟雾缭绕,符水、香灰水喝得比他大哥喝药水还频繁。

  但是又有什么作用?他大哥早年酒色财气无一不沾,早就被掏空了身体,病来如山倒,饶是他大嫂将整个宅子都典卖作医药费,他大哥不过在床上坚挺三年,便一命呜呼了。

  买货

  听闻孙大娘今日要回来,温秀才又来了一次绣坊,但是孙大娘还未到家。

  有个买卖南北货的商人要在南方寻些秀气雅致的绣品运到北方去卖,城里绣坊他都看过,买了不少货,又找到乡下来,头一家寻的便是孙家绣坊,大妹带他去看绣品。温秀才干坐在那里无聊,于是走到大妹的绣架前,看她的绣品。

  郝大善人嫁女儿,婚期定在明年三月,时间虽早,嫁妆的事情却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置办。郝大善人有偌大家产,却只有这么个宝贝闺女,因此有掏空家底为女儿送嫁的意思,什么稀罕挑什么陪嫁,绫罗绸缎更是不肖说。孙家绣坊接了枕套的活,大套、小套、单套、双套……要百幅之多,好在交货时间不急,可以慢慢绣。

  绣架上的布料温秀才不认识,只觉得看上去滑不溜秋的,因怕弄脏,也不敢拿手摸一摸。料子上已绣两只斑斓的鸳鸯,交颈而卧,荷叶连连,亭亭可爱,荷花绣了一半,一朵莲房半露,一朵含苞欲放。

  大妹让另一位绣娘招待商人,自己来找温秀才,见他站在绣架前发呆,便明白了原委,上前用一方手帕遮住绣品,转头对温秀才笑道:“我没事。”

  大妹将温秀才请到隔间喝茶,见他眉头仍是紧缩,因此少不得要宽慰一下,说道:“刺绣比赛那次,技艺比女儿好的多的是,女儿技不如人,爹爹不用替我惋惜。”

  “绣坊又不是只有你一个绣娘,干嘛不让别人去做,天天看着得多闹心。”温秀才替大妹担心。

  大妹倒无所谓,笑笑道:“反正都是活计,有什么区别?”

  见大妹心宽如此,温秀才倒不好意思了,问了一下孙大娘的归程,知道还要耽搁几日,遂起身回去。尽管温秀才并未说明来意,但大妹稍微一猜就知道,犹豫一下,宽慰温秀才道:“爹爹不用太为我操心,左右是我的跑不掉,不是我的求不来,随缘罢了。”

  温秀才脸有讪讪,嘴上虽然应着是,但心里却不这么想。大妹自己不上心,要是他当爹的也听之任之,岂不是耽误她当一辈子的老姑娘?要知道缘分不是让它来它就能来,从牛郎偷七仙女衣服、祝英台女扮男装接近梁山伯,到白娘子以借伞为由勾搭许仙,无一不论证了一个亘古真理:无阴谋,不爱情。

  绣娘来找大妹,说那位商人想要了解绣品的针法,看看南方刺绣和北方有什么差别。他此次出来办货,其实也受了京城一位贵人的嘱托,贵人明年要出访南部诸小国,国礼有朝廷置办,可是送那些有私交的朋友的礼物还得他自己想办法。

  商人从随身包袱里拿出被丝绢包裹住的一幅绣品,摊开给大妹看,正是大妹之前绣的曲水流觞图。

  大妹笑说道:“这幅绣品针法显得稚嫩些。”虽然一天天做下去没觉察出什么,但是拿以前的东西跟现在的比较,还是能发现不少缺陷。

  商人护宝似的又将绣品藏回包袱里,“我反正也不懂这些,就觉得好看,且寓意也好,让那些异邦人看看咱们的太平盛世。”

  大妹展开几幅好绣品放在桌上:一幅是孙大娘绣的冬雪红梅图,另两幅是绣坊其他绣娘的农桑图和夏日荷塘图,商人拿着放大镜研究半响,最终全都买下,但是数量仍是不够。大妹索性送佛送到西,请了半天假,带着商人将周围的绣坊都走了一遍,又挑了几幅买下。

  商人姓平,店铺开在京城,临走之前还把地址写给大妹,让她有机会去京城的时候可以找他,以尽地主之宜。

  华氏

  大妹在绣坊里干活,听见外头一阵响动,原来是孙大娘回来了。大妹和绣娘们出门,看见孙大娘从马车上扶下一个陌生的妇人,衣着朴素,但从头到脚收拾得齐齐整整,脸色偏苍白,嘴巴微抿。

  妇人是孙大娘娘家嫂子华氏,新绣娘们不认识,老绣娘们是知道的,华氏早先年常来孙家借粮,这些年倒是没再来,想是家里状况有所改善。

  孙大娘请华氏到后屋就坐,让大妹沏好茶送进去。

  这些活是有专门烧水煮茶的丫头干的,突然派遣了大妹做这个,大家想一想也就明白了,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大妹微红了脸,有些尴尬,但还是端上丫头沏好的茶水进去。

  大妹分别给孙大娘和华氏奉上茶盏。华氏不遮掩饰,大剌剌将大妹从头打量到脚,又从脚打量到头,一面看一面沉思,大妹觉得下不来台,正好孙大娘让她把孙大爷叫进来,大妹便借机退了出去,碰到去库房拿绣线的绣娘。绣娘咬着她的耳朵开个小玩笑,大妹笑得有些牵强。

  大妹一出去,孙大娘冷下了脸,对华氏抱怨道:“你也忒急些,她小孩子家家脸皮薄,怎能不害臊?”又说道:“我这孩子是不消说的,不藏私地讲,就是我那两个亲生的女儿,怕是也比不过。”

  华氏沉吟了会,道:“不似小户人家的姑娘扭扭捏捏,能端得住,是个可以顶梁的。”

  孙大娘见华氏还有犹豫,不高兴道:“你也得想想我侄子,现年纪都二十了,我大哥在他这个岁数,侄子都已经三岁,你不赶紧给他定下来,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见华氏不说话,孙大娘继续道:“咱家以前是挺风光,但现在的情形你比我明白,有几个好人家愿意将女儿嫁过去受苦?心气莫要太高,宰相女儿再好,我们也捞不着。而且我家大妹这样的模样、这样的本事,配我侄子真是绰绰有余。”

  见孙大娘贬低了自己儿子,华氏乐意道:“别人再怎么说也是别人,你是岳林的姑姑,怎可如此糟蹋他!”

  孙大娘冷笑反击:“糟不糟蹋你自己清楚,摊上我大哥这样的爹,莫说二十岁,就是到了三十岁也怕难找到媳妇。”

  提前亡夫,华氏红了眼圈,想起孙大娘早些年对他们母子的接济,况且儿子以后还需要她稍加资助,遂不再顶嘴。两厢说定,明日再去温家看看。

  早晨的露珠还未消散,孙家的马车便套好了停在绣坊门外,孙大娘和华氏吃完早饭,带了大妹一同去温家。

  像是昨天没有看够,一路上,华氏仍时不时打量大妹。大妹今日穿了一件藏蓝色衣裙,衬得整个人有些老成,这倒符合华氏的胃口,和颜悦色地与孙大娘不停唠嗑。

  暮春时候的天气带了些暑热,道路两旁柳长莺飞,知了趴在树干上没完没了叫唱,太阳烤得路面都干透了,车轱辘一碾,尘土飞扬,灰扑扑罩了路人一身。

  煮水

  孙大娘外甥已年过二十,与大妹相差五岁,因家境贫寒,再加上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名声不好,因此到如今也还没有婚配,但是极会读书,年纪轻轻就在乡试中拔了头筹,明年将去上京参加春闱。孙大娘特地带上他的文章给温秀才过目,果真是锦绣珠玑,读完之后满口余香。

  是个极有才的。温秀才想:明年的会试应该不在话下,也亏了他的出身和家境,要不然早被别家闺女抢走了。

  温秀才笑着点点头,偷偷将孙大娘叫到外面,小声问道:“不知脾气秉性如何。”

  孙大娘拍着胸脯保证:“这你可以放心,那孩子不爱讲话,再乖巧不过,对他母亲和我也很是孝顺,况且像你们读书人,念的都是孔圣人的文章,品行能差到哪里去?”

  温秀才想:这确实。

  孙大娘继续往下说道:“别看大妹话少,但是极有主意的人,认定理就不会回头,看着好说话,其实拗得很,正要一个能性子软、肯听她的话的男人包容她,这日子才能长长久久过下去。”

  温秀才和孙大娘在外面讲话,堂屋里头只剩下大妹和华氏。华氏仰头看屋子结构:顶梁黝黑,房柱光滑油亮,桌子椅子看着也有些年头。

  “这是老房子了吧?”华氏问道。

  大妹回答:“是我爷爷留下来的。”

  屋角堆着锄头、铁锹、水勺、插秧凳等农具,杂七杂八,但放得整整齐齐,蓑衣和斗笠挂在墙上,屋子虽然旧,却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想想温秀才一个大老爷们,日子应该不会过得这般精细。

  近午饭时分,二妹从易婶子那边回来。易婶子今日要给山上的橘树施肥,原本都是温秀才过去帮忙的,但是温秀才今日腾不开身,于是借了二妹过去。

  二妹回到家,立马开始淘米做饭。小妹从外头玩回来,见灶头还是冷的,于是过去帮忙,一挨近二妹,立马捏着鼻子逃得远远的,嫌弃道:“你掉进粪坑里去了?怎么一股猪大便的味道!”

  二妹诧异道:“很臭吗?”低头往自己身上闻了闻,疑惑道,“没有啊,我闻不到。”说着将米倒进锅里,添水煮饭。小妹翻翻白眼,回房间去了。

  华氏看着二妹在厨房忙活的身影,回头问大妹道:“平常家务事都是二妹妹做的?”

  大妹点头答是,起身要给她碗里添水,提了提水壶,发现空了,于是要去厨房打水重新煮一壶。华氏很热情地接过大妹手里的水壶,要替她代劳。

  大妹不愿客人受累,一面与她客气,一面要拿回水壶,华氏闪了下身,避开大妹,提着水壶进了厨房。

  “二姑娘,请问在哪里打水呢?”华氏笑眯眯地问在灶下烧火的二妹。

  二妹拨开额前蓬散的乱发,放下火钳站起身,接了水壶,从水缸里打水灌进去,然后从灶膛里夹了几块烧红的炭火放进炉子,将水壶放在炉子上头烧着,转身发现华氏一直跟在后头打量着自己,而且眼神奇怪,看得她心里毛毛的。

  二妹客气地同她笑笑,依旧坐回灶下烧火。

  两难

  孙大娘才和温秀才一起进屋,就被华氏拉了出门。

  “你要说什么?”孙大娘有些不耐烦,方才陪着温秀才站在外头晒鱿鱼干似的晒了好一会太阳,连口水都没喝上,又被拉出来。

  “我看着他们家的二姑娘不错。”华氏着急地撺掇她,赔笑道,“不如就二姑娘吧,我中意她!”

  “那怎么成!”孙大娘恼道,“这让温相公的面子往哪里搁?况且,你该掂量掂量你们娘儿俩的份量,我大妹能进你们家已经是下嫁,你们竟然还嫌弃?”想一想,孙大娘又觉得想笑,嗤咦道:“什么眼光?金凤凰不要,倒看上了烧火丫头!”

  唯恐屋里人听见,华氏轻声辩解道:“那个大妹,有用是有用,未免太厉害些,眼神里都好像带着刀,要是让她进了门,你外甥岂不是被压得死死的?你大哥去世得早,我一个寡妇带孩子有多辛苦你不是不知道,难道你想让你外甥娶了媳妇之后,我还得好汤好水伺候她?”华氏说着,便红了眼眶,哽咽着说不下去。

  孙大娘皱了皱,尴尬道:“你这是做什么!”虽然仍是不悦,但脸色缓和许多,取出手绢递给华氏擦泪。

  华氏红着眼圈继续道:“我无非想要找个听话、乖巧、勤快的媳妇,给你外甥做个贤内助,也好让我晚年能享享清福。”

  华氏说得凄苦,孙大娘无言以对,两人在外头默站了一会儿,直到大妹出来喊她们进屋吃饭,才回过神。孙大娘先移步,华氏拉了一把她,一双泪眼期待地将她巴巴望着。孙大娘的心肠软了又软,叹了一气,默默点头。

  午饭很丰盛,有鱼有肉,还有河里新捕捞上来的小虾,小贩进村叫卖,温秀才买了一斤,半斤做菜,半斤晒干留着给二妹补脑子。

  小妹一口气干了两碗饭,还要再吃,被温秀才拦住,要不然等会儿积食肚子疼,还得去郎中那里买药。华氏和孙大娘各怀心思,吃得不多。温秀才觉得气氛不对,上下忐忑,因此也吃得不香。二妹木愣子一个,大妹心下坦然,因此整桌人,也就这两个与平常一样。

  吃完饭,二妹拿碗进厨房去洗,大妹把桌上的剩菜拿进壁橱里放好,再拿抹布把桌子擦干净。小妹抹抹嘴,见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在自己身上,偷偷又要溜出去,被大妹叫住,让她进房间做功课。

  孙大娘把温秀才叫出去,顶着毒日头,欲言又止。

  温秀才见她脸上讪讪,便猜了大概,叹气道:“不成就算了,月老儿没将他的红线绑在大妹脚上。”

  “不是,”孙大娘窘迫地笑笑,吞吞吐吐道,“我大嫂她……想要二妹……”

  “什么!”饶是温秀才向来好脾气,听此也想要骂人,“她当我们温家女儿是什么?货郎担上的货品?由她挑挑拣拣?”

  “不是,不是!”孙大娘忙拉住他,打圆场道,“是我娘家人没有这个福气!我这就去回了她!”

  孙大娘说着就急冲冲要回屋里,被温秀才下意识拉了一下,孙大娘一愣,心里有些明白,不讲话,等着温秀才定主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页  当前第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