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枇杷花开_分节阅读_第124节
小说作者:金波滟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16 KB   上传时间:2015-12-21 20:46:32

  ☆、第226章 心中不安

十六娘来求情,王淳便正色道:“梁朝三番五次地挑起战乱,这一次我们定不能再饶了他们!至于曲七,这些大事与他无关,我并不会对他怎么样,只是姐姐回去告诉他,让他最近收敛些,别随便出门,毕竟燕地的人没有不恨曲家的,万一在外面被人打了也是白吃亏。”

“我知道了,”十六娘赶紧答应,又不免报怨道:“淳哥儿,你也未免太狠了,我毕竟是你姐姐,连府里都不许我再住着,若是我们住在府里,就不必担心了。”

“你是我姐姐不假,可你在府里都做了些什么?也怪不得我赶你们出去。”上一次在枇杷孕中,曲七和十六娘上来告状,王淳便将他们赶出王府,又给他们一处宅子,让他们自己生活去了。

十六娘知弟弟铁了心不让她再回来,因已经放下对曲七安危的担心,便又道:“可是这一次梁燕两地开战,曲家就再不会给曲七送俸禄,他恐怕养都养不活我们娘俩了。”

其实,王淳不管曲七有多少俸禄,但却知道姐姐的嫁妆和禄米足够她用几辈子的了,便笑道:“姐姐,那就从明天起我让府里每日照我和枇杷一样的膳食给你们家送一份,你们也不必饿死。”

“那,那倒也不必了,”十六娘也觉得自己太过夸张,便带着几分笑意讨好道:“其实我不肯和离也是为了我们王家,毕竟天下大势,以梁为最强,我不与曲家和离,梁帝总会看在我是曲家明媒正娶的儿媳面上对我们优容一些,对吧?”

枇杷听了十六娘的话颇觉好笑,又突然悟了十六娘不肯与曲七和离,恐怕正是她以为自己在燕地是长郡主,可以养尊处优。就是燕为梁所灭,她还可以因为自己是曲七的夫人,能会有一个不差的结果。

这倒也是一向办糊涂事的十六娘能想得出的。

王淳这时已经让人将茵儿和光儿送了出去,“姐姐,我自从成为燕地国主后,便没有想到靠着向别人摇尾乞怜求生,所以曲家是不是认你与我无关。而且我还劝你不要再存这样的心思,曲家对你怎么样,你也不是没体会过。”

先前枇杷总不懂曲家为什么会对十六娘不好,甚至对茵儿也漠不关心,后来她自己成亲生子才明白,十月怀胎是极准的,算起茵儿出生的日子,当初十六娘正是怀着茵儿嫁过去的。再一想那正是大家在玉华观时发生的事,只是自己并没有发现。

嫁为人妇后,枇杷便懂得这正是高门大户中最为忌讳的,所以祖父、祖母和王淳在那时能做的,就是将她赶紧嫁到曲家。现在形势又变,王淳赞成她与曲七和离再嫁,也是为她好。

十六娘瞧着枇杷的神色,也明白自己的丢人事终于被弟媳知道了,脸不由得红了又红,又强辩道:“现在曲家已经给我和茵儿封号了,对我们并不差。”

王淳却还是道:“我是你的亲弟弟,所以还是要告诉你,现在燕地与梁重起战火,你若要和离,正是机会,我也会尽力帮你,若不肯和离,就好好地做曲家妇。”

“我既然已经嫁曲七了,便不会再有二念。”

“这样也好,最近你们便不要外出,若有难处只管让人来告诉我的小厮,让他帮你们办,”王淳道:“我们这里正商量派兵的事,你也赶紧回去吧。”

十六娘走后,枇杷笑道:“姐姐搬出去了,我瞧着倒比先前在府里要好一些。”

“他们两人先在曲家,后来又到我们家,都哪里都是惹事生非的性子,我狠心将他们送出去,倒也不算错。”王淳说罢便道:“料想他们也惹不出大祸,我们不必管她了,还是说我们的事要紧。”

十六娘的心术不正,但是却没有什么才能,当然不足为患,枇杷便也一笑,“刚刚还在伤感,现在倒都好了。我们再算算军需供应吧。”

国主夫人出战,国主亲送到德州境外,正与从营州而来的援兵汇合一处,见营州派来的正是阿鲁那,便知道岳父将营州最精锐我兵马都派来,心里又放松了一些。

大家先各自扎下营寨,然后方在帐中见了。枇杷和阿鲁那一见面便上前相互打了对方一拳,同时笑问对方:“你还好吧!”

王淳在一旁也笑了,也上前拍拍阿鲁那的肩膀,“分别后我甚是想念你!”

“我也时常想念起你!”

两人相视一笑,王淳又道:“你给我儿子送来的狼牙很好,光儿特别喜欢。”

“你送我的酒也不错,我走前才舍得都拿出来给大家喝了。”

枇杷听他们说得开心,便插话道:“木朵可好?”见阿鲁那赶紧看了一眼王淳,便笑道:“他也是知道的。”

“木朵说他不知道。”阿鲁那搔搔头笑了,“她很好,现在留在卢龙了。”

“孩子可好?”毕竟是王淳的庶弟,他关切地问,又道:“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总是不容易的吧。”

“他们母子都好,”阿鲁那道:“大家都以为她在德州嫁了人,后来夫君死了,夫家要留下孩子,她才带着儿子逃了回去。都还同情她,亦有人要帮她再嫁。”

枇杷向王淳解释道:“除了后迁过去的汉人以外,营州人对于女子再嫁并不在意,且常有孩子随母亲一同嫁人的,丈夫也只当那孩子是自己的。”

阿鲁那也赶紧补充:“正是,若是女子生过孩子再嫁,也说明她是会生养的,倒是好事。”

王淳在卢龙住过,自然也知道一些,并没有因为木朵要嫁而有什么不快,只是笑道:“那便极好。”又道:“以后我每年都会给他们送些金帛,直到孩子长大为止。他若是愿意认祖归宗,便回来找我,若是不愿,我也会为他准备一份家业。”

阿鲁那从木朵处得知王淳对枇杷极好,便也早真心觉得他是好人了,现在又听王淳竟然如此宽容,更是喜欢,点头道:“木朵是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的伙伴,我自会照应她,你们就放心吧。”

两军会师,国主便令人设下酒宴,与诸将痛饮。

说起来,王淳先前在营州曾住过几个月,便认得了许多将士,现在又折节下士,很快帐内便飞觥传酒,欢声笑语。

枇杷坐在王淳身旁,却悄悄将酒全折到了王淳的碗中,低声道:“我今晚还要巡营,你替我饮了吧。”又让人给她端了一杯茶水摆在前面充门面。

身为一军之帅,带兵出来后便完全不同,枇杷夜里也只宿在军中主帐之内,却将王淳安顿在客帐,没两日重新整军西去了。

枇杷走后,王淳回到德州王府里,虽然每日都收到战报,又时常有枇杷的亲笔信,且得知燕军及时赶到武川的边城,将大梁军队打退,又向西南追去,正是按先前计划的,但心里却是日渐不安。他每晚都要在勘舆图上认真找燕地军队的位置,再仔细估计前线的情况,反复思量并无问题,但心中的不安却不知为什么越发严重了。

转眼间便过去了三四个多月,梁燕两军已经在两国间的一带丘陵之地交战十数次,燕军依旧稳稳地占据优势,一直向梁境压去,逼到虎台山下。王淳便知道枇杷已经决定拿下虎台。

虎台山是梁燕之间山脉间靠近梁境的一脉,这里居高临下面向燕地,又正扼住燕地向西的通道,梁军一向因占据虎台而对燕占尽地利的优势。如果燕军拿下虎台,便完全扭转过去的劣势,日后两国如再交兵,梁反而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也正是先前王淳与枇杷商量时认为的最佳结果。

可是不知为什么,王淳此时却宁愿不要拿下虎台,也想枇杷撤军回来。就算不能将虎台收为已有,燕地也已经在两国间占据了几座重要的城池山地,完全能形成必要的缓冲,并不像先前一般

一起战火便燃到燕地。

可是没有人赞同他的意见,燕军秣兵厉兵,举国企盼,将士用命,等待的就是这个时机,就连远在营州的三哥也来信,力劝王淳一定要挟此番大胜,一举拿下虎台。信中还说,梁军虽然数量远胜燕军,因京城又起民乱却士气却低下,虽有突厥人为梁军助阵,但玉进忠已经带领上万营州铁骑南下协助枇杷决战,无需忧心。

三哥还劝王淳放松些,因为他已经感觉出王淳太过担心,就是在字里行间也能体会到,毕竟前线形势大好,枇杷也是身经百战的,即使虎台不克,亦不会有什么问题。

王淳也在内心劝自己,按说燕地几年用心准备,一朝出兵,又有枇杷这样的大将,此役必然大胜。就算不能胜,但燕地亦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现在进攻虎台,正是顺理成章,难道自己就是舍不得枇杷才如此心慌难过吗?

光儿整日跟着他,先前还时常问“娘呢?娘呢?”到处找枇杷,现在却只会抱着他叫“爹爹”,就是哄他叫娘,他也只是随口叫一声就罢了,看样子完全将娘忘记了。

王淳将儿子抱在怀里,看着他明亮的眼睛,光儿像极了枇杷,特别是眼睛,黑白分明,十分地纯净,每笑起来便弯成一个月芽,却让他的心更乱了。

“你娘去打仗了,你不要忘了她,叫声‘娘’给爹听一听。”

光儿手里摇着波浪鼓,倒是听话地叫了一声“娘。”然后将波浪鼓摇得更响了,突然又将那小鼓塞到王淳手中,“爹,给你。”

王淳便替他摇了起来,又轻声说:“你娘特别能干,可是她有时也很傻,现在成了孩子娘,有些事也没真正明白。不过,她早晚会全明白的。”

光儿自顾自地又拾起一个小木偶摆弄起来。

“你还是太小了,什么也不懂呢。要是大了,早就哭着要爹带你去见娘了。”

  ☆、第227章 虎台相见

王淳对着儿子说了许久,第二天便将儿子托付给朝臣,不顾所有人反对亲自带了几千军队押送武器军需向两军对峙的虎台而去,他觉得自己一定要亲自见到枇杷才能真正安心。

一别经月,此时已经到了冬日,百草枯黄,树木凋零,虎台山下格外空旷。燕军已经将虎台山下先前梁军占据的几处营地拨除,大军驻在虎台山半坡之上,营寨整齐,望之肃然,里面隐有刀兵之气。

枇杷身着大红甲胄,披着火红狐狸皮大氅骑在马上前来接王淳,见面只拱手为军中礼,“敬谢国主亲来劳军!”

军中诸将士列队齐齐高举兵刃应和,“敬谢国主亲来劳军!”响应之声如雷震动。

王淳从两排欢呼的军士间进入营中,频频颌首示意,眼睛却一直看着枇杷,只见她头戴明光耀眼的兜鍪,玉面静如冠玉,一双眼睛如冬日寒冰,胸前银色护心镜,跨下枣红骏马,领先自己半马头,按绺徐行引导。

想到先前她信中曾说近期即将决战虎台,便知此时营中皆紧张备战,且她一向军纪肃然,并不以为怪。

在此之时并不好说自己的相思担忧,只得一路询问些军中事务,直至中军帐前。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将军在军中的地位从来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以到了帐前,虽然有国主、玉老将军在,但枇杷依旧坐在大帐正中,只于案下两侧为他们设了座位,诸将依次排列在下。

王淳先前在卢龙与枇杷共处过数月,早已经知道军中规矩,等枇杷发下令来,先将送到军中的武器军需交割清楚,方才劳军赏赐,又勉励诸位将士。

诸事皆毕,枇杷便向王淳道:“军务繁重,诸将均有要务,不能相陪,还请国主回帐休息,近日返回燕都为是!”

说着又点了一名校尉,“替本将送国主回帐。”

王淳哪里舍得,但又无可奈何,只得与枇杷拱手为别。因两人一直相距数尺,又隔着案几,连勾勾枇杷的袖子都没能,就被送到离主帐不远处的营帐内休息。

但好在,他已经到了营中,很快就会与她在一起耳鬓厮磨了。

王淳以为枇杷一定会过来看看自己的,到了晚上,便忍着饥困一直在帐中等候她来一起进膳,可是直到三更也只等到了枇杷令人送来的几样宵夜。

好在她还让人传话道:“将军一切安好,只是无暇来看国主,还请国主好好休息,尽早回燕都。”

王淳看那宵夜,一碗鸡汤,两样荦菜两样素菜,虽然简陋,但亦非军中常有之物,尚合自己口味,先喝了口热汤,将连日赶路不曾好好休息而疲乏冰冷的身子慢慢暖了过来,一时间恨不得闯入中军帐中,或者偷入大帐,与枇杷说上几句体已话,但终究还是按住了自己急切的心情。

大战在即,枇杷也是无可奈何。

可他心里的不安却无端地又增加了,当然更是说不明白不安何来。其实王淳已经亲眼见了枇杷,她确实很好,精神抖擞,挥斥自如,甚至人还比出征时略略胖了些;他又亲自置身军营,将士用命,士气正胜;再看武器军需,各种供应一切皆完备,自己根本没有需要担心的地方啊!

尽管枇杷要自已赶紧回燕都,不过王淳还是没有走,他抽空去看了岳父、阿鲁那等人,说过正事后自然又分别问了枇杷的情况,两人都笑答枇杷很好,“只是梁帝根本没有想到我们会打到梁境,现在他已经将京城所有能抽调来的精兵都派到虎台,希望能将我们挡在虎台山外。现在枇杷一心筹划如何将梁军一举歼灭,这些日子时常一人在帐中思考,也不许我们去打扰,你不必在意。”

“这一仗正是非常关键。前些日子大可汗败于武川,重回大漠调集数万突厥,将军应是在想如何应对。”

虽然梁军势大,但是大家却都极有信心,“枇杷说过一定要胜的,我们就能胜!”又都劝他,“大战在即,国主还是早回燕都,在那里等我们的好消息!”

王淳不肯听,“既然如此,决战之时,我亲自为你们擂鼓助威!”

固然军中只闻军令不闻王命,但是王淳要留下还是没有人能阻挡住的,而且,大家亦明白,国主留在军中更加使得燕军充满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不过,王淳发现尽管自己留在了军中,但其实见到枇杷的时候并不多,亲近的时候更没有。在帐中商量事情,两人总是隔着案几,在营中巡视,亦各自骑马,至于共食闲谈,都是完全没有的。

王淳心中也未免觉得枇杷太过不近人情了,只悄悄与自己在一个帐中说几句话私房话又能怎么样?自己有很多要告诉她的事,儿子这几个月长得飞快,已经会说很多话了,自己带着他一起睡,每晚都要谈起她;而且他特别想抱抱枇杷,并不是想做别的,只是想抱抱她,轻轻嗅嗅她发间的馨香,感受她肌肤的温暖,听她在自己的耳边呢喃……

先前枇杷在卢龙时,治军虽严,但却时常与将士们在一起比武说笑,现在却完全不同了。王淳总觉得有些不对,但是他又想,在这样的时候,枇杷正是要以身作则,使得军中肃然,将士们士气高昂不堕,他亦要全力支持自己的夫人,不让任何人看出夫妻间的柔情。

不过王淳既然来了,也不会什么也不做,他郑重地让人将一份折子送至枇杷处,当然折子中说的都是正事,只是提笔写了一张字条夹在其间,“卿卿如晤,山间风寒,以手相执,赠一握暖意。”

虽然不能亲自执手,但是设想自己已经握了她的手,将手中的暖意传递给她,也是很好的了。

一会儿,那校尉便将折子拿了回来,王淳打开一见只还是那折子,并无夹带,便失望地掷在案上。然而,他马上又拾了回来,不甘心地将折子从头到尾又细看一回,突然发现在折页间添了几个字,“暖意入怀,虎台不寒。”落款处画一花枝,上面两朵花,三五个枇杷果,正是枇杷的自喻,会心一笑,心情立即便好了。

第二日上山察看地势,王淳回来时发现了一株棠棣子,上面还有些经过霜雪却没有掉落的红果,站在马背上亲自摘了下来,回来洗净让煮熟再用蔗浆浇上,放在盖碗里送进中军大帐。

当晚他得了一包乌梅,是用枇杷贴身的荷包装着的,拿出一粒,吃起来酸酸甜甜的,王淳细细数了一下,正好十五粒,正合半月之数,便想,也许枇杷是在告诉他,每一天吃一颗,全部吃完的时候,便是他们能重新在一起的时候了。

就这样,两帐之间,相距不过几十尺,两人甚少见面,只往来传送物品而已。但这样的日子并不久,不足十日,两军终于会战于虎台山下。

王淳身着燕地国主冠冕,立在瞭望台上,手执鼓槌,亲为燕军助威。他眼着见着几万燕军依山势在虎台之下排成方阵,玉进忠率一万人为左翼,阿鲁那率一万人为右翼,其形若钳。

对面梁军以数万披发左衽的突厥人为前队,后面数支军队一字排开,共有十几万人,声势浩大,这一次他们又将京城的驻军亦全部压了上来,因为虎台一失,梁对燕地的优势尽丧,将来亦可能受制于燕。

晨光初现时,两军已经厮杀在一处,王淳一面擂鼓,一面看到身着大红战甲的枇杷先挥手命玉进忠和阿鲁那从两侧突入梁军阵中,自己带领燕军中军与突厥兵对峙。

从王淳所在的高台上看去,在玉进忠与阿鲁那的营州铁骑进攻下,两冀梁军的阵营慢慢有些乱了,但是因梁军人多,战线极长,所以依旧勉力支持。而梁军中军并没有受到影响,尤其是已经成了驸马都尉的突厥可汗,依旧稳稳在立在阵前,不但丝毫不动,反而只令数队梁军先向燕军攻来。

王淳的心便提了起来,大可汗显然是不顾两侧梁军,宁愿多死伤些梁人,也要将燕军中军阵形冲乱,直接击败枇杷。

枇杷这边自然有应对办法,她命一排又一排的弓箭手将冲上来的梁军射住,然后再派出小队燕军,将冲到阵前的梁军全部消灭。

双方激战,燕国一方自然是希望玉进忠和阿鲁那能先将梁军两侧及后方冲乱,中军再一气掩杀过去,而梁军一方,自然也寄希望于大可汗能先冲破燕军中军。

厮杀是从早上开始的,一直到太阳西沉时时,依旧没能看出哪一方占据明显优势。可是王淳却见一直在马上的枇杷重新抬起了手,立即明白她要率中军出击了,梁军人多,突厥人凶猛,但是他们的士气却远不如燕军,而到了这个时候,双方其实都已经筋疲力尽,只要谁能坚持到最后,燕军是绝对会占优势的。

果然这时候,枇杷举起手,摘下身上的长弓,一支响箭向对面射出,燕军全力出击了!

王淳赶紧命自己身边的护卫,“所有人都与我一起下去助战!”

燕臣们跪了一地,抱住他的腿,“国主,不可!不可!将军出征前特别嘱咐我们拦住国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页  当前第1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4/1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枇杷花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