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今萍嵋_分节阅读_第152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43 MB   上传时间:2015-12-27 22:22:55

  沈今竹冷眼瞧过去,弗朗克斯立刻改了口,换了话题说道:“听闻皇帝是得了天花痘症去世的,吓得我们的使团好多人都不敢加快旅程来京城,担心染上天花。等天气冷了,下雪才敢进城,因为天花在冬天很少出现。”

  沈今竹心中一亮,连连问道:“哦?你们欧洲也有天花?你们是如何防治的?”

  提起天花,连弗朗克斯这种历经大风大浪的人表情都十分畏惧,说道:“我们最怕的是一种鼠疫,叫做黑死病,一旦发病,整个城市都会毁灭。天花传说是蒙古人入侵欧洲时传过去的,不过这是民间无知小民胡扯,书中记载很久以前欧洲就有这种病症,也是十分恐怖,也是灭村灭城的传染病,我们对这两个病都没有方法治愈,反正一旦发病,就封锁城市和乡村,自生自灭——我听说殿下为大公主用了什么水苗法可以预防这种疾病,这种方法真是太神奇了,我们整个欧洲大陆都没有听说过,殿下可不可以将那位医生介绍给我?”

  沈今竹心里隐约有些失望,她还以为欧洲大陆能够有对付这种疾病的方法呢,没想到在天花防止方面还不如大明。若是放在以前,沈今竹会觉得掌握这门技术是一种财富,如今她掌控皇权,深知这是积攒政治资本的大好机会,前几日看完应天府尹刘大人建议推广种痘之术的奏折后,她已经命太医院支持种痘的太医们和民间的种痘师一起合作,研究商议如何将种痘的危险性降到最低。想要说服内阁和朝廷推行此法,就必须争取足够多的筹码和凭据。

  沈今竹说道:“我可以介绍给你试一试,不过你年纪偏大,种痘危险性高些,而且更容易失效,不能保证以后能规避传染。水苗法之前都要签契约,生死不论,你要想清楚。”反正你若愿意自愿站出来当试验品,我当然乐意啊。

  弗朗克斯是探险家和野心家,虽说一把年纪了,但对新鲜的事物一直都保持着热情,当即同意了。由此成为了第一个用水苗法种痘成功的红毛番。弗朗克斯从种苗到发热出痘、到痘疤脱落痊愈观察无碍,用了一个月时间,从隔离的大山深宅里出来,弗朗克斯感觉自己穿上了一层盔甲似的,不再害怕这种可怕的疾病了,干脆把整个荷兰使团都送去种痘,一共一百零七个人,有十七个人种痘失败,其中十五个人痘苗失效,没有发热出痘。

  有两人死亡,其中一个是一个水手,本身有梅毒之疾;另一个是翻译,平时有咳疾。太医院记载下来数据,由此标记道:种痘前确保此人身体健康,无隐疾。有疾病者慎之。这两人尸首被火葬深埋。

  当然,这都是后话,且说沈今竹从弗朗克斯那里得知英国击败无敌舰队之后,立刻召集了五位内阁阁老、掌印太监怀恩,东厂厂公怀义、鸿胪寺卿还有锦衣卫指挥使曹核等人紧急商议对策。

  巨大的万国舆图挂满了屏风,沈今竹指着遥远的英吉利海峡说道:“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红毛番

  的无敌舰队已经在这里覆没,我们的对手换成了更加强大的英国。居安思危,诸位爱卿觉得大明水师能够抗住英国的舰船炮火么?”

  太后您不是明知故问么?我们连红毛番都打不过,还英国人?东海之变也就发生在十年前,在座的九个男人都见识过红毛番的厉害,所以都知道答案,只不过都不好意思说“不能”。

  王首辅资历最深,威望最高,反问道:“太后有何对策?”

  沈今竹已经太熟悉王阁老这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态度,不需要她的时候指责牝鸡司晨,需要她的时候就要她承担起摄政的责任,翻脸比翻书还快,不过政客本来都是如此。

  “犯我国土者,非远必诛!”沈今竹慷慨陈词,然后将问题再抛出去,问道:“首辅大人以为何?”我若一个人能全扛下来,要你们作甚?

  哼,这个女人就是喜欢巧言令色,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蛊惑人心!英国人都要欺负到头上了,当然要打啊,难道不战而退么?王阁老听的窝火,把问题踢给兵部尚书于谦:“于阁老在危急关头抵御过红毛番的袭击,你以为何?”

  于阁老崇拜的看着沈今竹,说道:“当年是太后游说列国,切断了红毛番的补给,微臣才得以有喘息之机,勉强护住了大明大陆海岸,不过还是丢了海南岛,最后是太后兵不血刃的收复了海南岛,微臣真是惭愧啊——微臣没有见识过英国人的舰船,不过这几年微臣都在准备和无敌舰队开战,海战首先要建造足够多的新式的舰船,还要配备和对方射程相似甚至更远的火炮才行。这是最基本的,否则大明水军在海上是白白送死,如今单是靠金陵、杭州、广州等地的几个宝船厂建造新式战舰速度太慢了,微臣建议在泉州、海南还有天津卫都开设宝船厂,尤其是天津卫极其重要,靠近京城,一旦英国人冲破防线,从大沽口登陆,直逼京城,恐怕会出现第二个东海之变——所以天津卫不但要开设宝船厂,更要建立至少两个火药厂才能应对比无敌舰队更强大的敌人。”

  王首辅马上拍掌说道:“然!工于善其事,毕先利其器。”

  户部尚书钱阁老是先帝帝师,掌管大明的钱袋子,他虽然姓钱,但是在朝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钱!”,这句话已经深入的骨髓,连做梦都是没钱,此刻听说建这个,造那个,他脑子里迅速算成了银子,心里头在滴血呢,连忙说道:“没钱!负担金陵等地的宝船厂和火药局就已经占了不少开支,还要另外开始这么多的船厂和火药厂,你们以为天上会下银子来吗?”

☆、第222章 沈今竹舌战王阁老,紫藤架枫竹再聚首(二)

  扩大宝船厂和火药厂,都属于工部的绩效,这无疑对工部有利,尚书王首辅乘机争取资源,立刻反驳说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山河破碎,存那么多银子也是喂了红毛番,便宜了外人。”

  兵部于阁老也点头说道:“打仗本是最耗银子的事情,尤其是现在的海战,拼得就是战舰和火炮,和陆战截然不同。大明九边重镇,主要防的是蒙古人入侵中原,现在配备的火炮和工事足够用了,但是在海防方面我们差红毛番太远,何况新崛起的英国人比红毛番力量更强大,这个银子省不得。”

  钱阁老愤然说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户部的太仓银禁不起你们瞎折腾!我刚才粗粗算了一下,倘若按照余阁老所说的,增加六个宝船厂,两个火药厂,从材料到人工,每年所需的银子和大明官员的俸禄银子差不多,户部每年的税收和支出基本是持平的,遇到灾年、荒年还要开仓放粮,倘若增加宝船厂和火药厂,就意味着明年官员的俸禄银子发不出来,都要去喝西北风!那时岂不是天下大乱!”

  在座的大臣平日里基本靠的都不是俸禄银子过活,但混到这个位置,还不至于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等话来,毕竟那些冷衙门还有清廉的官员靠的都是俸禄过活,不说别人,就拿兵部尚书余阁老举例吧,他真是铁骨铮铮,清廉如水,哪怕是有人送银子给他,他都不会拿到家里享用,全部用于兵部的各种事宜上去了,一家四口住在御赐的大宅子里,只有一个老妈子做饭,小丫鬟打杂,家里针线活计全是于夫人和女儿亲手做的,于阁老的官袍破了,没钱做新的,也是于夫人亲手缝补,家常女红肯定比不上江宁织造绣工的手艺,所以官袍看起来很寒酸别扭,沈今竹看不过眼,叫尚衣局送了一套四季的官袍和常服。

  所以钱阁老此话一出,最强烈要求扩建的余阁老也无话可说,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向沈今竹这个大金主。这些人都晓得沈今竹仗义疏财,用私房钱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大事,比如宝船厂的盖伦战舰图纸就是沈今竹献的、比如葡萄牙独立运动背后有沈今竹的欧洲资本在暗中支持,辖制西班牙,给了大明喘息之机、比如配备的加农大炮铸造工艺也是她买回来的。

  沈今竹长叹一声,说道:“哀家自从进宫,就一直有折子说哀家是日月商行的幕后老板,说哀家于民争利,鱼肉百姓。一有事呢就要巴巴的看着哀家掏银子,钱阁老,哀家和你一样委屈,这银子是天上掉下来的么?”

  这下连脸皮最厚的王阁老都有些不自在了,这种折子他写了不少,他觉得沈今竹既然嫁进皇家,成为一国之母,就应该将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的交出来,哪能留有私财呢。不过他也很清楚,一旦日月商行成为皇店,由太监们控制管理,估摸两三年就蛀空了家底,图有其表罢了,他每年都摇旗呐喊,就是为了弹压沈今竹,添添堵罢了。

  司礼监掌印大太监怀恩说道:“太后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撑起一个火药局都很困难,谁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海事攻防和官员的俸禄都一样重要,两样都不能省。太后和宫里已经省得不能再省了,如今宫里人口少,都素行节俭,每年宫殿维修、衣服首饰,还有养活宫人内侍的银子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再省下去,皇家的颜面都没了,天威何存?节流不如开源,为今之计,只要从开源上想办法。”

  司礼监是用来牵制内阁的大杀器,怀恩是两朝的掌印太监了,已经还执掌过东厂,其威望资历连内阁首辅王阁老都要忍让三分,户部尚书钱阁老心中暗道:省下的银子难道流入我的腰包里不曾?当然知道开源好啊,站着说话不腰疼,开源头说白了就是要加赋税,赋税高了肯定惹起民怨、民变、甚至滋生土匪盗贼,到时候平叛灭寇要不要银子?想当年倭寇之乱时,国库是年年亏空啊。

  沈今竹似乎猜出钱阁老所想,说道:“钱阁老,大明赋税最大的一块来自哪里?”

  钱阁老说道:“来自商税,自从海禁之后,这几年牙税还有海关的税收增长最快,大明水师重建的

  银子几乎都来自海关的各种税收。”

  沈今竹说道:“哀家看过这几年的户部文书,大明并非白银出产国,但是大宗货物买卖主要是用白银交易,一条鞭法也将农业赋税全部改为交白银;而自从开海禁之后,我们的货物很受欢迎,大量的白银流入大明,国库也为之充裕起来。农民赋税已经不轻了,百姓有田地垦种,能吃饱肚子,时局才会稳定。所以若要开源,不能从农民那里动手,况且前几年英宗为了推行红薯的种植,下令免除新开垦的红薯地的赋税,红薯年年丰收,已经成为最便宜的粮食。倘若贸然加赋,农民会大量减少红薯种植,以改种收益高的庄稼以交赋税,一旦遭遇灾年,没有红薯救济,他们就又要饿肚子了,饥饿会爆发民变、会滋生瘟疫,强行加收的赋税很快就又填进去平乱赈灾了,乃杀鸡取卵之举,有祸国之患,不可取。”

  “所以从这几年时机情况来看,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还是要从海上贸易做文章。从海澄县成功解禁开始,海上贸易慢慢解禁,天津、广州还有杭州三个城市也开始了自由贸易。这是不够的,南直隶的松江府、泉州府等经济重镇从明年起必须要陆续开放了,只要这样我们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银两来进行大明水师的重建,才能有力量对抗比无敌舰队更强大的敌人。”

  王阁老说道:“太后言之有理,可是这样一来,沿海的十来个大海港几乎全部开禁,实际上就是在全面解除海禁,沿海一带势必会繁华更甚,聚集四海来宾,但是奸细斥候,甚至倭寇等万一卷土重来,岂不是事与愿违?”

  沈今竹冷冷说道:“以前海禁最严厉的时候,就是倭寇闹的最凶之时,十倭九寇,绝大部分都是走私的海商、失业的游民、失去土地的大明百姓,真正有几个是日本浪人?事实已经证明了,海禁禁锢的是我们自己,你关上门就不会被贼惦记了?哀家亲自去过日本国,德川幕府是我们的盟友,倭寇之乱能从源头上解决。海禁解除之后,每年都有几百万两白银流入大明,当我们的金银储备足够多时,哀家还会考虑重新发行大明宝钞,以摆脱对白银的依赖。当然,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一步步的来,但是只要方向走对了,都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没得已经到了目标,却又瑟缩回去的道理,否则以前的道路不就白走了?开海禁从庆丰朝就开始了,历经安泰、景隆三朝、明年就是长兴一年,是时候开始全面解禁了。”

  一场海战已经无法避免,目前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在座的大臣都同意了太后的决定。沈今竹最后说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英国人是如何打败无敌舰队的?他们的将军是谁?他们的战术是什么?他们有什么优势?他们的缺陷是什么?我们派出斥候打听清楚。无敌舰队失败,西班牙开始没落,哈布斯家族王室腐朽不堪,他们将大航海赚的收益基本都用来享乐,我们也可以将他们的船长和指挥官收买过来,帮助我们将来打英国人。”

  王阁老忙大声质问道:“太后以敌为友!意欲何为?!东海之变,大明水师血染大海,吾皇被迫南下垂钓,此等惨烈,太后却要自作主张,和红毛番握手言和?”

  崔阁老不畏首辅大人的咄咄逼人,出言相护,说道:“王阁老此言差矣!太后何时说过要和红毛番做朋友?利用红毛番打英国人罢了!昔日西北边关危机,王阁老力谏借用蒙古人瓦剌部落的兵马来对抗鞑靼人,边关才再次安宁,试问王阁老您意欲何为?您难道是瓦剌人的奸细不成?”

  王阁老大声叫道:“你血口喷人!通敌乃是抄家灭族的大罪,老夫岂容你污蔑,赶紧向本官道歉!”

  崔阁老最擅长撕x了,他挺起胸膛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王阁老严于律人,却宽于律己,吾等不服!”

  怀恩点头说道:“王阁老,您向来德高望重,不过刚才确实在太后面前失言了。”

  厂公怀义说道:“王阁老一片忠心,通敌是万万不能的,我们东厂可都不是吃闲饭的哦,崔阁老方才言重了。”怀义这话明地里是挺王阁老,暗地里却又一股子威胁的味道,听得王阁老心头一凉:东厂一直在监视我?

  崔阁老说道:“太后是一国之母,垂帘听政,地位尊崇,王阁老都没向太后道歉,我为何要向一个不尊上的狂徒致歉?”

  在场的大臣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王阁老说话,王阁老只得跪地道歉,沈今竹说道:“罚你半年俸禄,上表陈罪,可服?”沈今竹若是皇帝,王阁老刚才就是欺君罔上之罪了,这个处罚并不算轻。王阁老仗着资历,屡屡给沈今竹制造各种麻烦,今天只是随便敲打一下而已,如果不知收敛,一而再,再而三的无视她的尊严,那就不要怪她使出狠手了。

  王阁老称服,沈今竹抬了抬手,要他起来,说道:“现在和以前不同了,东海之变,海禁解除,我们税银的主要增长来源变了,民间和国库的白银都来自海外。敌人也变了,不能总是把目光定在九边等陆地防线上。海上的强盗更加可怕,一个小小岛国,和南直隶的疆域差不多大小,却有强大的海军称霸全世界,我们若再不醒悟过来,海洋被他们控制住,我们总有一天也会被蚕食。世上那么多国家,借力打力是常有的事情,盟友和敌人的身份也总是互相转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难道我们要漠视台湾一直被荷兰人占着吗?不,但是我们目前需要荷兰这个盟友,就像我们需要借鉴西班牙的海军力量一样……”

  冬日的这一次会议上的决定,影响了后世的力量格局。内阁和太后都一致同意的事情很快就得以推行了,松江府等开放海禁的城市一片沸腾,在隆冬季节就开始扩建港口,准备长兴一年正式解禁。天津卫的两个宝船厂同时开始兴建,甚至等不得造厂,就开始先造船了。

  长兴一年,春暖花开,北大年使团带着厚礼姗姗来迟,这次由阿育女王亲自带着使团,随行的有她的大公主阿念(就是庆丰帝的私生女),还有一位带着眼罩、独眼的大胡子将军。

☆、第223章 沈今竹舌战王阁老,紫藤架枫竹再聚首(二)

  鉴于阿育女王和自己公公特殊的关系和交情,沈今竹大宴远道而来的宾客。面前的这位阿念公主,眉眼之间和以前的庆丰帝好有几处相似,阿育女王低声说道:“殿下,我可不可以带着阿念去拜祭一下她的生父?”

  沈今竹是仅有的几个知道内情的人,她悄声道:“公主知道吗?”

  阿育女王摇头道:“她不知道——王夫林道乾从来没说破,他心里很清楚,对阿念一直很宠爱。我和他的长子已经夭折了,阿念是我们的长女,她将来会接替我,成为北大年的女王。”

  如此一来,林道乾明知头上的帽子绿油油的,也要认下阿念这个唯一的继承人。藩国的国王基本都封了亲王,沈今竹当即就下了懿旨,命鸿胪寺陪同阿育女王用亲王的身份带着女儿去香山皇陵拜祭。阿育带着女儿跪谢,她很清楚自己丈夫的野心,倘若女儿没有大明皇室的血统,将来她百年之后,林道乾肯定会抢了阿念的王位,她执意带着女儿远渡重洋拜祭老情人的坟墓,也是希望得到继任者对女儿的支持,使得林道乾不敢轻举妄动。

  沈今竹很理解阿育女王的心思,政治婚姻中,利益才是主体,千万不能动真情,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她也带着女儿努力维护着权柄,身居高位,高处不胜寒,唯有牢牢掌控皇权,才能保护自己和女儿,以及她在乎的亲友家人,还有——

  沈今竹眼角的余光看着坐在不起眼角落的独眼大胡子武将,思绪已经飞去了很远的地方,乘着母亲不注意,胖嘟嘟的大公主珍儿挪动着小胖腿跑到络腮胡子武将面前,好奇的看着高大的男人,指着他用黑色眼罩罩住的左眼,奶声奶气的问道:“你的眼睛疼不疼?”

  武将身体一僵,女官追赶过来了,忙拉着珍儿离开,说道:“对不住了,我们公主还小,不懂事。”

  武将低沉的嗓音还挺好听的,说道:“无妨,公主殿下,微臣的眼睛不疼,不信你瞧——”武将将左眼上的眼罩取下来,骨碌碌转动着眼珠子。

  “原来你是装瞎啊,为什么呢?”珍儿问道,暗想这个人长的挺好看,就是大胡子太凶了。

  武将说道:“因为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总是睁着双眼看清那些痛苦,内心会被痛苦麻痹,变得颓废堕落,自怨自艾,所以要学会睁一眼、闭一眼,甚至有时候要装瞎,什么都看不见,以度过痛苦的时光。”

  “这样啊!”珍儿似懂非懂,想了想,说道:“可是我的母后说,哪怕敌人面目再可憎,也要睁大眼睛,看着敌人下一步如何行动,倘若因为害怕而闭着眼睛,其实就已经认输了。”

  武将笑了笑,说道:“殿下的母后说的很对,微臣无能,还没上阵就被敌人打败了,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用自欺欺人的方式疗伤,排解忧愁。”

  珍儿却笑道:“你看起来好威风、好厉害的样子,你的敌人一定强大到可怕,所以你才不战而败,我的母后也说过,失败不可怕,就怕连斗志没有了,一辈子都当输家,你肯定不是输家。”

  武将笑道:“哦?公主何以见得?”

  珍儿说道:“因为你虽然装瞎,但是眼神从容,看人不躲闪,母后说这样的人要么是白痴、无知者无畏,要么心机深,你看起来不是白痴啊。”

  武将笑而不语,其实你看错了,我有时候真的很白痴。珍儿被女官强行抱走,送了沈今竹身边,珍儿意犹未尽的指着武将的坐处说道:“那个人不是瞎子,也不是个白痴,他其实长的挺好看的,就是大胡子凶巴巴的。”

  珍儿不知道,她的母亲当晚和装瞎武将单独见面了,旧情人时隔八年再重逢,已经什么都变了。徐枫这八年间已经成为东印度航线最大的海盗走私头目,他正在策划将西班牙人赶出吕宋岛(现在的菲律宾),然后像当年的林凤一样,自封为吕宋岛国王,然后以此为据点往外扩张实力。何时才是尽头?徐枫也不知道,皇权至高无上,他何时才能有力量和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抗衡?他也不清楚,只晓得变强、扩张、再变强、再扩张,唯有如此,才能在一片无望的漆黑中,寻找一丝光明。

  隔着重重海洋,徐枫都能感觉到沈今竹的无奈和痛苦,因为他是懂她的,即使在两人相爱的时刻,

  他也从来不会用爱情的名义来逼迫沈今竹做任何事情。他以前就猜出朱思炫不对头,以为少年懵懂一阵子就能过去,毕竟长辈和老师的名分在呢,可是没想到龙子龙孙们的独占欲是如此可怕,硬生生剪短了沈今竹的翅膀,将她锁进了深宫!

  春风拂面,夜色迷离,紫藤花架下,徐枫暗自惆怅,他无数回想起在日本国长崎出岛上的那个疯狂的夜晚,就差一点点就——或许结局就不同了,白痴!真是白痴!好好的机会就那么溜走了!活该懊悔终身!

  细碎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那人手上还撑着一把雨伞。何时开始下雨了?站在紫藤花架下的徐枫猛然回过神来,小雨滴落在紫藤肥厚紧密的叶片上,犹如绿色的瓦片一样,挡住了风雨,春天的紫藤还没开花,绿油油的叶子遮天蔽目。

  雨夜无光,来人也没有点着灯笼,尽管如此,他凭借记忆就能描绘出心上人的容貌,她缓缓走近,相貌越来越清晰,两人都已经三十而立了,徐枫面有风霜之色,比以前多了彪悍狂暴之气,大胡子在夜风中微微飘动,如一头孤独的雄狮般静候在原地。

  沈今竹手里的雨伞无力垂下,滚落在花架里。她依然是美的,养尊处优的生活抵抗着岁月的侵袭,脸如温水里养着的白玉,皮肤弹滑的连细小的雨珠都呆不住了,咕噜噜滚落到了衣襟上,唯有那双眼睛变了,以前恣意悠然,闪烁着熠熠星光,而现在则如古井深潭般波澜不惊,散发出一股上位者的威压之气。

  八年,犹如隔了几世。两人无比熟悉的人面对面站着,相对无言,都面无表情,仿佛陌生人般,彼此都有话要说,却不知如何说起。的确,这八年为了生存和心中的目标,他们都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何况是对方乎?

  夜雨越来越大了,起初落在叶片上沙沙作响,和风声很相似,到后来慢慢变响、滴滴答答如弹箜篌,终于有一滴雨水冲破了叶片的防御,滴落在了两人中间!

  咚!雨点犹如破碎的玻璃般裂开,隐忍许久的痛开始被唤醒了,徐枫一把抱过沈今竹,温柔的、紧紧的、他发誓再也不会松开了。

☆、第224章 重聚首燃情紫藤架,大朝会群臣来开撕

  昨夜雨疏风骤,推倒紫藤花楼。浓情莫待白头时,空留追忆消瘦。缘起、情生,莫负春光无限。

  天色刚刚泛白,沈今竹已经更衣完毕,穿着隆重的朝服,瞧见脸颊有一股难以言表的红润之色,她便在脸上盖了一层薄薄的香粉,眼神一肃,恢复了庄重威严的摄政太后形象。镜中帷帐翻动,徐枫光着上身走出来,身上覆盖着各种伤疤,几乎没有一处好皮,心口处还有一个青色的纹身,据说是海盗们供奉的海神,保佑他们在风浪中生还。

  昨晚在帷帐里看不清,此刻徐枫走近了,沈今竹才发现这个海神的相貌居然和自己有几分相似!三十岁的男人了,居然还有这种精致的淘气!徐枫半跪在身边,吻着她的后颈,粗重的呼吸声撩拨着,薄薄的脂粉也盖不住面颊上的红晕了。

  再这样下去,就要从此君王不上朝了。沈今竹咬咬牙,逃也似的跑出去了呼吸着晨曦清冷的空气,晨雾之光笼罩着全身,三下深呼吸之后,雷点般得心情平复下来了。

  奉天殿,小皇帝打着呵欠,如梦游般在怀恩的牵引之下坐在龙椅上,接受群臣朝拜。才三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可能每天天没亮就起床,所以这种召见文武百官的大朝会就改为了五日一次,跪拜完毕,小皇帝小手一挥,奶声奶气的说道:“众卿免礼平身。”然后爬下了龙椅,蹬蹬跑到珠帘后面,爬上了沈今竹的膝盖,左蹭蹭、右蹭蹭,窝在她的怀里,找了个最舒服的位置开始打瞌睡。

  小孩子基本都是秒睡,何况小皇帝真是太累了,没睡够。不等沈今竹出言相劝,小皇帝进入了梦乡,传来小猫似的呼噜声。怀恩早有准备,将一张薄毯盖在了小皇帝的身上,文武百官也习以为常了,就当小皇帝还坐在龙椅上,照样开始廷议。

  随着春天的到来,天气越来越暖和,各种疾病也开始滋生了,今日的主要议题是推行水苗法种痘,太医院院判大人说着开春之后,太医院在大兴、昌平等地试种水痘等情况:

  “……大兴县共同种得儿童一百七十八名,均已全好,宛平三百五十四名,两人死亡,五人失效,其余皆如期发热,见点起长,行将结痂。从试种情况来看,水苗法是安全的,臣请皇上从全国推行此法,以救天下苍生。”

  小皇帝在睡觉,当然无法回答,沈今竹在珠帘后面说道:“众卿以为何?”

  专业撕x三十年的一位刘姓御史站出来说道:“臣有疑问,院判大人说水苗法是安全,为何依然有人死亡?”

  另一个御史出来对撕,讽刺说道:“请问刘大人,每天都有人吃饭,隔三差五有人吃饭时噎死,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大米饭不安全?”

  刘御史冷哼一声,“强词夺理!现在不是打嘴仗的时候,水苗法关系重大,尤其是儿童的安危,关系到大明的千秋万代,人口繁衍,当然要慎重以待,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院判大人七十多岁了,德高望重,在杏林的影响力就像官场上的王首辅一样,可惜杏林始终不如仕林清贵,是“伺候人的“,史书更是少有记录大夫的功绩——因为史书不是医者所著,笔杆子掌握在仕林手里。院判大人明白,这是他名留青史、为杏林争光的大好机会,医学同样可以改变历史,他早有准备,说道:“此次在大兴、宛平等地区试种,选取的痘种是经过反复提炼出来的,已经将毒性减到了最低,微臣世代太医,举家的儿孙都用水苗法种过痘,微臣才敢将此痘种推广出去。在种痘之前,微臣和种痘师都反复向人们确认其自愿前来,并且身体无疾病,健康者,方可以进行水苗法,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小孩子的父母也有要提前签字画押,表示认可。”

  “微臣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即使身体健康,种痘也有一定危险,但是瑕不掩瑜啊,就像刚才那位御史大人所说的那样,吃饭都有可能噎死,难道我们就不吃饭了?而且那位死亡的孩童父母和族人闹到医堂里打砸抢,要我们赔偿五百两银子,我们将其送到了顺天府,经过顺天府的审理,那个孩童并非其亲生子,而是从路边捡来的小乞丐,本身筋骨就弱,孩童种痘之后,他们没有按照我们的叮嘱好生照顾,而是将其泡在冷水里,虐待孩子,使其感染了风寒,体虚后促发的天花之症,高热惊厥而死,然后他们以尸讹诈,大闹药堂,散步谣言,使得许多原来想送孩子来种痘的父母望而却步,现在那些刁民已经被顺天府收监了,谣言不攻自破,每天都有孩子在药堂种痘,我们也更加严格的核实家长和孩子的身份,必须有户籍文书,并有三个邻居街坊作保,才会给孩子种痘,以免再出现这种利用乞丐骗钱财的悲剧。”

  王阁老出列说道:“虽然如此,但试种才刚刚开始,现在只有几百种痘成功的例子,但我大明子民百万人,需慎之又慎,微臣认为,水痘法至少需要成功十万人,并且死亡的人数控制在百人之内,才能在全国大规模的推行。否则院判大人的医者仁心,恐怕会祸国殃民。”

  十万人的死亡人数要控制在百人之内,也是就是说两千人里头,最多只能有一个人死亡,这个要求对于那时候的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而言,无疑是太苛刻了!何况参与种痘的绝大部分都是抵抗力最差的儿童,即使不种痘,二千个儿童正常死亡率都不止这个数,别说民间了,就拿皇宫或者宗室来说吧,这些孩童有一群人伺候,各种美食环绕,还有太医瞧病,其死亡率也远远超过二千之一啊!沈今竹暗自思忖道:谁都知道推行种痘术的人是我,一旦成功,这绝对是彪炳千秋史的大功绩,我的名声和威望会为之一振,积累政治资本,这王阁老是在挑刺,从中作梗了。

  院判大人挺直了腰杆,鼓足勇气对上了这位不可一世的内阁首辅大人,“王阁老此言差矣!种痘之术,并非我朝才兴起,从唐朝就开始了,到了现在这一门技艺已经娴熟,效果如何,各类医术上都有记载,并非我们太医院一朝一夕之功,是经过千百年的血泪教训锤炼得来的。

  起初用的是痘衣法,用出痘并存活的小儿里衣,送给未出痘的健康孩童穿着,十日之内出痘病愈;后来用痘浆法,挤出出痘孩童的白色浆汁,用棉花蘸着涂在健康孩童的鼻孔之内,这两种方法效果一般,危险性也比较大,后来旱苗法出现后,这两种便弃之不用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4页  当前第1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2/1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今萍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