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今萍嵋_分节阅读_第93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43 MB   上传时间:2015-12-27 22:22:55

沈侯两家的恩怨,在场送殡的亲朋好友心里都门儿清,当年沈老太太大发雌威将侯老太爷打的满头包赶出坟场的事也曾经轰动金陵,这是人家的家事,外人不好管,虚岁八十的侯老太爷须发皆白,又穿着一身白麻素服,颇有些仙风道骨,即将“乘风归去”的意思,所以他一路上长驱直入,无人阻拦,直接往墓碑处而来了,侯老太爷正欲扑通跪下,给妹子烧纸钱时,身后猛地闪出一个人,架着他的胳膊不让跪。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侯老太爷,你我非亲非故,我们沈家不敢接受您的拜祭。当年我祖母就在沈家的祖坟前发毒誓,和您生不相见,死不相认,所以今日请您离开吧,莫要让我祖母在九泉之下都不安宁。”

侯老太爷后头一瞧,正是昨晚送滚蛋包的沈今竹,他以为当众在坟前磕头烧纸钱,以表诚意,沈家人就默认了,可是真没想到沈今竹居然当众撕破脸,还是拒绝他的祭拜。老太爷看着今竹坚毅冰冷的眼神,恍惚中又回到五十年前生母去世的时候,妹妹也是如此看着自己,那里还有半点亲情在?

就在这时,孙子侯宗保也跑过来了,侯老太爷指着孙子说道:“当年都是祖辈的恩怨,妹妹发誓和我生不想见,死不相认,但并没有说不准下一辈认亲。宗保,还不快给你姑祖母和姑祖父坟头磕头行礼。”

宗保听命,正欲跪下去,沈今竹搀着侯老太爷不准他下跪,见老太爷狡辩着要宗保行礼,她空不出手来,干脆一脚将宗保踹翻在地!沈今竹是练过的,此时又在气头上,这一脚来势凶猛,将宗保直接踹飞了,在空中飞行了几丈远才落地。

这一踹不仅仅是沈家人,连观礼入葬的亲友都惊呆了,这女子怎地如此彪悍?!侯老太爷见最成器的孙子被踹翻在地,挣扎着都起不来了,弃了拐杖就跑过宗保身边询问伤情,宗保并不觉得有多么疼,他此时面红耳赤,只觉得大庭广众之下被一个弱质女流踢飞了,好丢人啊!

沈三叔反应最快,他拦在沈今竹前头说道:“亡母之名,莫不敢违,我们沈家不接受侯家人的祭拜,两位请回吧。”徐枫曹核麒麟兄弟赶紧将侯家祖孙半抬半拉的塞进马车送下山去,结束了这一场闹剧。

送葬之后,沈家人就住在家族墓地附近的大报恩寺里,大报恩寺也是皇家寺庙,巍峨庄严,这里最著名是九层的琉璃宝塔,宝塔的顶珠是黄金制成,重达两千多两,每一层的屋檐下都悬着铜铃,一共一百五十二只,即使在无风的天气,铜铃也会随着气流晃动,声音清脆而悠远,好像佛鸣般能够安抚人心。

整个塔体都由琉璃烧制而成,据说单是建塔就花了二万四百多两的银子,一到夜间,九层琉璃塔的一百四十四盏油灯全部点亮,如一根灯柱一样屹立在聚宝山脚下,每月琉璃塔燃烧一千五百三十斤的油,塔下不远处的秦淮河静静的流淌着,九层琉璃塔如一根定海神针般镇守在金陵城的南大门,象征着南都金陵的尊贵和繁华。

沈家财大气粗,给琉璃塔捐了一个月的香油钱,自然就成了大报恩寺的上宾,沈家送葬完毕,要在大报恩寺守灵三日,为老太太祈福念经。晚上用罢斋饭,做了晚课,众人回净室歇息,朱氏又叫住了沈今竹回去说话,两人二言不合,又吵起来了,朱氏斥责沈今竹不应该如此冲动,当众把侯家祖孙赶走,尤其是不该一脚踢飞了侯宗保,这种行为不是淑女所为,和与市斤悍女无异。

沈今竹冷笑道:“我不动手,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祖孙在坟前认亲戚吗?祖母尸骨未寒呢,就把她生前的话都做耳旁风不成?侯家说的好听,什么忏悔,赎罪,都过去五十年了吧,侯家早不来晚不来,非要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涎皮赖脸的,昨晚就赶他们祖孙走了,今天在入葬时阴魂不散的跟过来磕头。若真是诚心实意的来忏悔赔罪,我不会阻扰,但是那个老太爷连装死装晕都做得出来,焉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撵走他们,祖母九泉之下都不会安息。”

朱氏说道:“不管侯家是如何居心,你一个女孩子家的,又是在丧期,举止应当贞静哀戚。侯家祖孙无礼,家中自有父兄出面料理,你——”

沈今竹打断说道:“祖母最疼我,我不会容许有人在她坟前闹事。谁敢来闹,我见一个打一个,见两个打一双。必然要他们晓得厉害,不敢再来闹。祖母已经故去了,让她老人家在阴间清净些吧。”言罢,沈今竹拂袖而去,朱氏已经习以为常了,她知道今日肯定会不欢而散,可是女不教母之过,作为今竹的母亲,她明知会被喷的灰头土脸,也要把道理讲给她听,以免误入歧途,殊不知沈今竹早就踏上了“歧途”,而且越行越远,不能回头了。

沈今竹回到了净室,心腹丫鬟缨络伺候她沐浴更衣,瞧着浴房只有她们主仆二人,缨络说道:“小姐,奴婢已经在三山门外榻房边上租了一座两进的院落,收拾妥当,守门的婆子、伺候的丫鬟已经采买送过去了,就是还欠调【教,粗笨一些。奴婢还托付冰糖在外头镖局雇了四个女镖师看门护院,得空您瞧瞧是否合意。”

沈今竹微阖着眼,全身都泡在热水里面,连日来的疲倦随着水蒸汽慢慢消散,她靠在浴桶边上,说道:“你办事,我向来是放心的,冰糖一大家子都脱了奴籍,成了自由身,你呢,有何打算?”

缨络忙说道:“若小姐不嫌弃奴婢粗笨,奴婢愿意一辈子都服侍小姐。”这三年沈今竹一直在“京城”,似乎没有回来的意思,但是魏国公夫人也没有宣布关闭凤鸣院,或者让其他小姐们住进去,院里伺候的人走的走,嫁的嫁,只有缨络、菜籽儿等几个人一直守着院子,不至于凄凉荒废了。

这三年连小不点菜籽儿都定了亲事,唯有已经二十四岁的老姑娘缨络一直不肯点头嫁人,说要等沈

今竹回来,沈佩兰很佩服缨络忠心,就一直在园子里护着她,由得她守着凤鸣院。

三年后,千金归来,带着一身重孝肯定无法回到瞻园凤鸣院住着,缨络向沈佩兰请求出了园子,去沈家伺候沈今竹,主仆重逢,沈今竹就交给她一个任务——去庆丰帝送给她的三山门外的榻房附近租一个院子来,先草草布置好,等她送殡完毕就要搬出去单住了。

若是其他的丫鬟,早就吓得手软脚麻不知所措,觉得小姐失心疯了,那里会照办呢,早就偷偷禀告家中长辈劝小姐回心转意了。但是缨络不同,从她九年前伺候沈今竹开始,无论小主人吩咐何事,看起来有多么荒唐,她都会照办,漂漂亮亮的把事情完成了。沈今竹说要为搬出去做准备,她根本不问为什么,拿着沈今竹给的银子就去办事,三天内就处理妥当,来大报恩寺复命。

沈今竹以前最器重两个丫鬟,一个是冰糖,一个就是缨络,冰糖三年前已经嫁出去了,夫婿木勤是魏国公世子的亲兵,很得世子信任,木勤这三年累计了军功,升了百户,世子想办法借着去年太后七十大寿大赦天下的机会,帮忙给他们兄妹脱了官奴的身份,成了平民,良民和奴婢不得通婚,所以冰糖自赎脱了家奴的身份,一大家子人都成了良民。

沈今竹听缨络说要一辈子伺候自己,心下有些感动,说道:“我要二姑姑把你的身契从徐家转过来,你若想要脱籍为民,我会写放奴文书,去应天府衙门消了奴籍,还你自由,你再要伺候我,可以签活契的。实不相瞒,这次我从家里搬出去单住,是破釜沉舟之举,以后很难再回去当千金大小姐了。我一个闺阁女子,将来命运叵测,你与其跟着我颠沛流离,不如放你自由,将来我若撑不下去了,你可以自行跳出去走自己的路,不用一起翻船沉没。”

缨络也没有想到小姐居然会为自己考虑的如此周到,其实她一直坚守在凤鸣院不肯出嫁配人、也不肯去伺候其他主子,一半是忠心,一半也有她的私心:缨络世代都是徐家的家奴,父母重男轻女,家中的女儿没出嫁前是免费的佣人、成年后是可以换一份丰厚彩礼的货物、出嫁后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生死不论,被丈夫殴打家暴而亡也只是上门要赔钱。看透了父母的本质,缨络拼命挤进瞻园当差,努力向上爬,终于升做了一等大丫鬟,偶尔回家探亲,家中父母兄弟都要看她的脸色行事,不敢给她气受。许多家奴看中了她一等大丫鬟的身份,想要求娶,不过按照瞻园规矩,在园子里当差的丫鬟嫁人需要主子点头,父母是不能做主的。比如后来冰糖出嫁,是沈佩兰代替今竹做的主。

缨络在凤鸣院空守了三年,熬成了二十四岁的老姑娘,家中父母见她失势,伺候的主子似乎不会回来了,迟早都要被送出园子回家,就动了贪念,想着缨络回家后,嫁给年纪大的管事或者军官做填房,卖个好价钱。缨络看穿了父母的心思,暗自为自己谋划,恰好沈今竹归来的消息传开了,缨络暗想,不如我就跟着表小姐去沈家吧,把身契转给了小姐,贪心的父母就找不到自己头上了——用脚趾头想想,都会预料到父母会把自己嫁给什么恶心的人家,一旦嫁人,夫家就是天,她就更由不得自己了。

因家庭的缘故,缨络对婚姻本能的有种恐惧感,她不想嫁人,觉得一辈子清清白白的一个人过,担当一份差事养活自己就很好了。嫁了人,生了子,尤其是生了女儿,就要眼睁睁看着女儿们重复底层奴婢们悲剧的命运,这是何必呢?不若小姑独处一辈子,落得干净!

缨络没有想到,沈今竹会替她想的更长远,居然要帮自己脱了奴籍,成为自由民,如此一来,父母的手就更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了,缨络百感交集,她觉得表小姐和以前不一样了,正思忖着,沈今竹说道:“你不说话,我就当你同意了,明日我就去找二姑姑要你的身契,脱了你的奴籍。”

缨络还没从狂喜中回过神来,随口说道:“小姐,您不怕我成为良民之后跑了,再也不回来伺候你了。”

沈今竹一笑,说道:“良禽择木而栖,只要我自己成了参天大树,何愁没有凤凰来栖?若强行留人,留的住身,留不住心啊。”

沐浴更衣完毕,沈今竹穿着宽大的缁麻孝衣,披散着头发,头上罩着白麻布,信步走到了九层琉璃塔下,沈家捐了一个月的香油钱,约两千两银子,这火柱般的琉璃塔仿佛是为了祖母点燃的一般,自从祖母走后,沈今竹的心像是被挖去了大半,沈老太太对于她而言,是祖母、是父母、是兄长、是姐妹、是朋友、是老师,是无论她做了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都会无条件原谅自己的人;无论何时回去,都会张开怀抱抱住她的人;无论在外面经历了多少坎坷和折磨,只要想一想她,就能浑身充满了力量。

谁都无法取代祖母在她心中的位置,虽说父母兄弟皆在,乌衣巷却不再是她的家了,那个地方不再有归属感。

于心安处便是吾家,这世上已经没有任何地方能让我心安了,所以我现在无家可归啊。沈今竹看着

眼前直耸入云的九层琉璃塔,塔身被一百四十四盏琉璃灯点亮,在黑夜中撕扯出一片光亮来,祖母以前就是她心中的琉璃塔,可惜现在琉璃塔已经崩溃,她心中一片黑暗。

正思忖着,一只温暖的大手按在她的肩膀上,“今竹。”

大手的温度还有说话的声音都无比的熟悉,沈今竹不用回头就知道对方是谁,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重孝期间,沈今竹没有心思和小情人相会,谁知他居然找过来了。徐枫说道:“我翻了院墙,偷偷去你的卧房看了,你不在,想着应该是睡不着,出来走走,你怕黑的,这大报恩寺最亮的地方就是九层琉璃塔,想着你会不会在这里呢,远远就听到你的哭声,果然在这里。”

“我哭了?”沈今竹一怔,抹了抹自己的脸,湿漉漉的,带着微咸,她顺手用宽大的白麻大袖擦了擦泪,自嘲说道:“我没有自己想象中坚强。”

九层琉璃塔照着四周如同白昼一般,徐枫看见她的眼泪将纤长卷曲的睫毛黏在一起,就像是一抹乌云笼罩的愁云,他很想化作清风、吹干她睫毛的泪水,将浓密的睫毛一根根的散开,随着眼眸的开合,眼睫就将以前那样如花蝴蝶一般呼扇着,一双如黑曜石般的双眸散发出明快欢悦的光彩,他就是这样慢慢迷失在这眼眸的光彩里面,一颗心被情网罗织囚禁,再也走不出去了。

可是如今,她眼眸的光彩消失了,遮天蔽日的都是忧伤,这忧伤如同利刃似的,将他的心捅的千疮百孔,他懂得她的悲伤,却无计可施,所以他的心更痛了,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看似平常的话:“你清减了。”

徐枫慢慢的靠近,将沈今竹轻轻搂在怀里,今竹的脸靠在他的胸膛上,听着他的心跳,扑通,扑通,慢慢的,今竹的心跳和他同步了似的,按照同一个节奏跳动着。

晚风袭来,初夏的夜风带着微凉,带着秦淮河的湿气扑来,徐枫问道:“想不想去塔里看看?”

沈今竹看着火柱子般的九层琉璃塔,“听小沙弥说不准香客进去的。”

徐枫晃荡了一下手里仿制的钥匙,“难不倒我的。”

徐枫打开了琉璃塔的侧门,两人携手进去,沿着塔楼一层层的往上攀爬,进了塔内,才看清了这个神秘巨塔的构造,每一层都有九面,每一面都有两扇窗户,窗户都是磨得极细极薄的蚌壳做的窗罩,像水晶般的透明,又带着蚌壳特有的朦胧花纹,一百四十四盏油灯就搁置在窗户内,沈今竹走过了每一扇窗户,看到熄灭的灯火,就顺手点燃了,看到即将干枯的灯油,就注入一些灯油进去。

站在塔上看着窗外,似乎可以冲过重重黑暗看见祖母祖父刚刚合葬的坟墓似的。一层层的慢慢转着圈爬上去,又是点灯又是注油的,竟也十分累人,到了据说耗费了两千两黄金铸就的纯金宝珠塔顶时,沈今竹已经累的双腿都麻木了,她第一次登上这么高的塔顶,手可摘星辰,脚下是巨大的灯柱,视野开阔,将夜间的金陵城一览无余,这个沉睡的城市俯卧在九层琉璃塔脚下,就像寒冬腊月,一只温顺的小猫拥着暖笼睡觉似的,她生于斯、长于斯,从来没见过这个六朝金粉的城市有这么静谧温柔的一面。

她指着远处黑乎乎的四周,对徐枫说道:“那里屋舍整齐,应该是你们的瞻园,那的牌坊好像是朱雀桥、那边是一片片白色,可能是八府塘的水吧。”

又指着南边三山门,“我已经在那里租居了一座宅院,很快就要搬过去了,那里就是我的新家,祖母走了,乌衣巷不再是我的家了……”

沈今竹和徐枫并排坐在金顶宝珠的塔基上,她靠着他宽阔的肩膀,看着这座沉睡的城市,渐渐有一种心安的感觉,不知不觉慢慢也和这座城市一起睡去,她真的太累了,一夜无梦,徐枫脱下自己身上的大氅盖在她身上,抱着她坐了一夜,听着她均匀的呼吸声,如听仙乐一般。

天快亮的时候,沈今竹被一丝曙光晃动得醒过来了,徐枫抱着她,靠在黄金宝珠上睡去,她悄悄起身,将盖在自己身上的大氅披在徐枫身上。曙光穿透了云层,挣扎着从玉带般的长江东面升起来了,一点点的驱散了黑暗,金陵城脱去了黑色的面纱,开始展现出全貌来,沈今竹看见一座座城门被打开了,来往进出的人群络绎不绝,像丝带一样围绕着金陵城的秦淮河,各色的画舫船只穿梭其间,炊烟四起,晨炊开始,四处都燃着人间烟火,将脚下的城市唤醒了。

沈今竹觉得心中崩溃的九层琉璃塔已经消失了,开始出现一个新塔的雏形,这个塔不是任何人给的,她一砖一石的,勤勤恳恳的在心中开始慢慢修建了属于自己的、永不熄灭的九层琉璃塔。

☆、第106章 分遗产人人皆有份,说硫磺今竹展宏

在大报恩寺守灵三日,沈家方回到乌衣巷,一家都聚在沈老太太生前的院里,听沈大少爷宣读老人的遗嘱,沈家在老太爷去世后,就由老太太做主分了家,所以此刻分的都是老太太的私房,金银、田地、房舍、林地等物分成三份,包括已经分出去的沈三爷在内,三房人家平分。老太太身前所有的首饰和房中的古董时玩等物则分成了两半,一半给大姑太太沈咏兰、一半给了二姑太太沈佩兰。

另外老太太在金陵最大的钱庄宝升行有两成的股份,将这股份一分为二,一半给了沈韵竹,一半给了沈今竹。听到这个消息,沈今竹也倒罢了,沈韵竹惊讶的半天都没回过神来,谁都知道老太太最疼沈今竹,只是没想到老太太在遗产分配上将自己和四妹妹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沈韵竹以前帮记性不好的老太太管过私帐,宝升行的惯例是两年一分红,每次分红都在五万两银子左右,手握着这根摇钱树,将来子孙后代吃穿都不愁的。

老太太自身就是女子,从来不相信女儿是赔钱货、泼出去的水这种话,她将遗产如此安排,两个嫁出去的女儿得到的东西并不比兄弟们少,两个孙女更是得了她最粗壮的摇钱树,众人都觉得很正常,沈韵竹伺候得了遗忘症的老太太九年时间了,其中辛苦每人都看的见;而沈今竹是老太太手心里的宝贝,泼辣的个性和老太太年轻时几乎一模一样——如今沈今竹在坟前怒踹表哥侯宗保、赶走侯老太爷之事已经在金陵城传的沸沸扬扬了。

遗产交割完毕,众人又在老太太的屋子里哭了一回方散去,沈今竹去了书房整理着祖母生前的游记、书籍、舆图一一装进箱笼里,叫缨络运到三山门的新居中。沈家早已分家,沈家二房在遗贵井处有三进的大宅院,一应家具摆设都是现成的,朱氏早就派心腹陪房去了整理修缮了。

送葬分遗产之后,大姑太太一家子跟着沈佩兰住在瞻园,亲姐妹在一起好说体己话。三房回到八府塘拂柳山庄,二房大家子连人带箱笼搬到了遗贵井,可是一进家门,朱氏就发现不对,“四小姐呢?”

三个子女面面相觑,大哥哥沈义诺急着回去找妹妹,被沈二爷阻止了,“算了,由的她去吧。”

文竹急忙问道:“四姐姐去那里了?”

沈二爷垂头丧气的坐在黄花梨太师椅上,叹道:“我也不知道,你们给她准备一个小院,逢年过节的,她还是会回来遗贵井的。”

金陵三山门外,秦淮河从这里入城,水陆两道的交汇处,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货船,车马络绎不绝,经纪牙人和游商们四处招揽生意,榻房是主要的交易场所,一般由客栈、货栈,还有自己开设的牙行三部分组成。

外地的游商将货物运到三山门,就立刻有一群经纪牙人们一涌而上,游说商人们将货物拉进所在的榻房,游商住进榻房的客栈,货物则放在榻房的货栈里,通过牙人介绍买主,在榻房谈成了交易后,牙人们会填写交易双方的籍贯姓名、路引字号、货物数量和交易的金额,榻房除了收商人住店的钱、货栈的租金,还有充当中间人的牙钱之外,还要代缴牙税和商税,每月朝廷都会派专门的榻房御史来稽查商税。每年但是牙税一项,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农民土地的税收,大明天下一千三百五十余州县,每年共计牙税就有六十七万五千多两(出自《杨文弱先生集》的恭承召问疏,说的是明末的牙税应该有的总量)商税就更多了,作为国家税收的重中之重,而榻房是牙税和商税产生地方最多的地方,所以朝廷对榻房的管理十分严格。

同样的,税最多,也意味着赚的最多,榻房的利润令人垂涎三尺,但因其有平衡物价、代收商税的作用,所以不是只要有钱就能分榻房这块大蛋糕的。大明建立之初,天下的榻房只有两种,一种是官店,由国家经营,类似后世的国企,由官员和其子弟们代为管理。一种是皇店,属于皇家经营,一般由皇族的宗室子弟或者太监们管理。到了后来,高官、勋贵、皇亲、宫里的有权势的宦官们也纷纷在城外驿站附近开设榻房,一起捞金子。

榻房是要修建庞大的货栈的,占地面积颇大,必定要拆掉、挤占许多百姓的房舍和田地(类似现代的拆迁),所以没有足够硬的后台和背景,榻房的招牌休想挂起来。所以金陵城三山门外没有农田和茅舍,都全是各种榻房和牙行。像金陵城这种高官勋贵等富贵之家云集的地方,只要少数几个榻房是后台强势的商户人家联合开设的,一般人根本无法分一杯羹,以前沈老太太青年时也打算开个榻房的,后来试探了一下这里的深浅就做罢了,商人无论多么有钱都无法在这里立足,一开起来就被周围的大鳄吞掉了,为人做嫁衣。

三山门外共计榻房三十余间,有十间是官店、四间是皇店、两间是魏国公徐家的本钱、临安长公主也有两间,一间原本是皇店,后来庆丰帝赐给了妹妹临安长公主,所以成了长公主的本钱。前年长公主再嫁给金陵锦衣卫指挥使曹铨,又向庆丰帝请旨换榻房一所,庆丰帝是个小气鬼,他舍不得把皇店给长公主,想起长公主第一次下嫁的广平侯家,广平侯家以前在这里也有一间榻房的,是太【祖爷赐的。但是因其生母吴淑人擅闯长公主府捉奸,将大皇子误认为是长公主和奸夫生的私生子,点火烧屋,差点谋害了皇嗣,庆丰帝一怒之下将广平侯降为广平伯,收回了世袭罔替的金书铁卷,将以前的皇家赏赐全部收回,广平侯家的榻房收回成了官店。

庆丰帝干脆将这家官店赐给了临安长公主当做二婚的贺礼,还笑称是物归原主,“以供福邸”,横竖将来这官店是要传给长公主的后人,她的孩子起码都姓顾。

除了临安长公主这种显赫的宗室,还有两间是金陵守备太监怀忠开的,另外十来间也都是大有来头,各个背后都是深不可测的人物,沈今竹在这里,算是小虾米了。

庆丰帝赐给沈今竹的皇店叫做隆恩店,一听这名字的来头就是皇店,沈今竹决定接收后还是保留这个名字,横竖她按照口头约定,每年都要将利润的两成孝敬给庆丰帝的,借着皇帝的靠山,她方能在这里立足。

管理隆恩店的是如今的广州市舶司守备太监怀义在金陵认的干儿子元宝公公,论年龄,元宝其实和怀义一样大,这个元宝是大器晚成,之前一直在鸡鸣山守着孝陵,怀义当年从京城明升暗贬的到了鸡鸣寺当守备太监,元宝抱上了怀义这条大粗腿不放,无论是溜须拍马还是办事都很在行,怀义便认了这个干儿子,还推荐了他管理三山门的皇店隆恩店,这个活计油水极厚,算是给干儿子一个捞钱的机会。

但是元宝目光长远,志向远大,他守备隆恩店之后,并没有大捞特捞,而是勤勤恳恳的做了买卖,整顿牙行、整理货栈、善待游商、管束牙行的经纪和牙人,隆恩店生意兴隆,口碑也好,一举成为了四个皇店收益最高的店,除了孝敬干爹怀义和打点关系的银两,元宝都是将店中的利润一分不差的送到京城庆丰帝那里,看着几乎比往年多一倍的银子,庆丰帝龙颜大悦,对这个素未见面的元宝赞赏有佳。

庆丰帝将隆恩店赐给沈今竹的事情,元宝在年初时就听说了,他很早就将账目理好,等着沈今竹来接手店面,将一应事务都交接清楚,对着苦心经营了六年多的榻房,元宝很是依依不舍,和沈今竹说起这个店铺的来历,“……以前其实是官店,今上继位五年后,下了一道中旨,将好多官店改成了皇店,说是为了宫中嫔妃的脂粉钱,当时内阁因这个大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咱家听干爹怀义说,今上时常去通州港的榻房微服私访,还扮作牙人商贾做生意呢,有的时候买卖做砸了,还生气睡在廊下不肯回宫。”

所谓中旨,就是皇上的诏令并没有通过内阁的票拟,直接下旨,而按照规矩,内阁、通政司包括六部都对皇上的诏令有驳回的权力,尤其是内阁,素有“不经凤阁鸾台,何以为诏”的说法,这种绕过内阁直接下令的方式叫做中旨。

庆丰帝有此举,沈今竹并不惊讶,她亲眼看见庆丰帝为了讨好凤姐而开了包子铺,做牙人就更不在话下了,这个昏君贪财好色,有时候还像个孩子似的天真耍赖皮,不可以以常规来判断他的言行。

当天元宝还摆了酒,请沈今竹上座,将店里的掌柜、活计、器重的经纪牙人都一一引荐给新东家。因她还穿着重孝,席间都是精致的素菜,她面前的酒壶里装着的是茶水,元宝还打算在她面前设一道屏风的,被她婉拒了,说道:“横竖以后都要经常见的,不用拘礼。”

元宝依她行事,撤了屏风,将店中诸人介绍给了她,沈今竹一一记下,在宴会开始后,就能对诸人直呼其名,没有一丝错漏,众人见状,心中暗暗褪了些轻视之意,这个小姑娘举止言谈沉稳,虽重孝在身,眼里并无悲戚之意,说起榻房的生意头头是道,不是想象中可以任意欺瞒的,便暂时收起了一些小心思。

此时沈今竹在聚宝山祖坟前驱赶侯家祖孙的事情已经传来了,有了彪悍之名,众人见她一副斯斯文文的娇弱小姐模样,暗呼人不可貌相,真想象不到她细瘦的小胳膊小腿能将新科进士踹飞几丈远。

一群生意人聚集在此,三两句话离不开生意,聊起了硫磺买卖来,“……三年前日本国发布禁令,禁止硫磺矿运到我们大明,硫磺飞涨,一天好几个价,价格最高时涨到了三倍,去年价格回了回,我看今年硫磺价格还能挺几年,因为虽然开了海禁,从东南海运来的硫磺却并不见多啊,真是奇怪了。日本国也不知还能撑多久,才取消硫磺的禁运令了。等日本国的硫磺运进来,价格才能恢复到以前。”

一个牙人点头说道:“日本国的海商每年偷偷走私到大明的硫磺全都被兵部买下来,送到火药厂去了,民间几乎找不到日本硫磺,可惜了,日本硫磺便宜还好用,好多游商到处打听指明要买日本硫磺,各个榻房都没有货,若是我们能和日本国海商打动关系,运几船日本硫磺到金陵,单是这一项,就能给我们榻房带来丰厚的收益。”

沈今竹说道:“硫磺价格还能高一阵子,东南洋的硫磺矿开了海禁都运的少,是因为现在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掌控了当地的硫磺矿山,他们两国时常为了争夺香料群岛的种植园打仗,硫磺基本被运到他们在各地开设的火【药厂做枪【炮【弹【药了。”

众人听了,皆是大惊,这个小东家是从哪里得的我们都不知道的消息?看样子不像是胡说啊。

一个牙人说道:“按照小东家的说法,以后月港建好了,外国的硫磺还是运不进来,价格一直高涨?如此说来硫磺还是有利益可图,可惜我们找不到低价的硫磺,但是做中人抽牙钱,也不过是吃别人剩下的残羹剩饭,赚点跑腿的辛苦钱罢了。”

沈今竹问道:“我们隆恩店能不能吞下一万斤日本硫磺?如果可以,我能在三个月之内要日本国的海商运一万斤到漳州的月港。”众人皆惊,有几个还当场喷出了酒水,纷纷用狐疑的眼光看着沈今竹。

一个老牙人提醒道:“小东家,如今日本开没有开禁令,一万斤硫磺要分装在五艘海船上吧,将一万斤硫磺大招旗鼓的从日本国运到月港?恐怕海船都过不了日本国港口就被查封了。”

沈今竹说道:“这一纸硫磺禁令其实是日本国德川幕府大将军的嫡次子作为,他是想借着禁令逼着掌握硫磺矿的商人和贵族倒闭,自己乘机低价把硫磺矿收进去,和走私海商勾结,将硫磺矿高价卖给兵部,现在三年过去,这桩丑闻传遍了日本国,民怨沸腾,我有消息,大将军迫于压力,硫磺禁止令马上就废除了,而我们的月港已经开放,我和日本国的一个大贵族相识,他可以保证能运五船硫磺到月港,隆恩店抓住这个机会,可以吃掉最新鲜的第一批果子。”

其实还在在京城的时候,沈今竹就已经开始筹划榻房的生意了,她有了国千代的引荐,和瑞佐纯一、山田长政都签了密约,瑞佐家运到月港的货物,她一并包下了,日本国的硫磺是主要的货物,自从三年前硫磺禁止令下达之后,大明的硫磺价格暴涨,而日本国内的硫磺暴跌,瑞佐纯一已经乘机囤积了几万斤硫磺,就等着大将军的次子竹千代被揭穿丑闻后,幕府为了平息民怨解开禁止令,到时候大赚一比,须知扶植嫡长子国千代为继承人也是需要大量的银钱支持的。

沈今竹很快就开始未雨绸缪,寻找机会为自己的榻房带来利益,榻房的掌柜和牙人们也能分一杯羹,须知在生意圈里,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全都赶不上以利服人,能让大家赚到钱,赚更多的钱,这才能服众,才能建立威信,跟着你有肉吃,比什么都重要。

沈今竹此话一出,众人皆跃跃欲试,但是更多的是不放心,一个虚岁才十六的女娃娃的话可靠嘛?果真能变戏法似的将一万斤硫磺倒腾出来,榻房的门槛岂不是要被牙人们踏平了?

元宝亲咳一声,为沈今竹撑面子说道:“小东家是刚从京城回来的,和日本国使团有来往,各位要相信小东家。皇上将隆恩店赐给了小东家,当然是相信小东家能将这个两百年的榻房打理妥当。诸位,只要你们跟着小东家,往后赚钱的机会多得是,小东家正在月港码头建一个新榻房,他日新店落成,隆恩店和月港新店互相照应,各地的风物、南北洋货在两地之间运转,各位的牙钱至少比以前翻一倍呢。”

哄!元宝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将宴会引向了高【潮,是生意人就知道在目前大明唯一开放的月港有个榻房这意味着什么——简直就是每年金山银山往钱袋子里流啊!

隆恩店已经开了两百余年了,身份在官店、皇店,赐给皇亲国戚、勋贵中官的私人店铺中不停变换着,但是榻房牙行的中流砥柱牙人经纪们大多是世代相传,手里有大量的人脉资源,消息灵通,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依附于隆恩店生存,每每做中间人在隆恩店达成交易,他们都能从中抽分得牙钱而获利。同时隆恩店也因他们游说客商在这里寄存货物,招揽买主,得到租金和房钱,交易达成,榻房再从牙人的牙钱中抽成。同时榻房也会囤积收买一些货物,通过牙人介绍客商上门转卖得利。所以榻房和牙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你赚我也赚,你没有生意,我的日子也难过。

元宝公公管理隆恩店已经六年了,这些牙行经纪们都很服他,沈今竹这个黄口小儿说的话他们半信半疑,可是元宝公公的话他们是相信的,何况月港榻房一事关系重大,不会是胡乱编造的。

众牙人经纪在下面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沈今竹一拍手,丫鬟抬进两座画着巨幅地图的屏风,其中一个是《大明万国堪舆全图》,这是沈老太太的遗物,一个是沈今竹从徐枫那里搞到的《漳州月港全图》,前者凡是走南闯北做生意的都见过此图,而后者月港还在建设中,白市黑市都没有出现过此图,众人的眼睛都盯着地图看,眨都不眨一下。

月港全图画的极为细致,大到海湾,小到一个羊肠小路都标记的清清楚楚,沈今竹站起身来,拿着一个玉如意在月港全图上指点着,那里是在月港驻扎的漕兵、那里是负责收税的督饷馆、那里是军港、那里是商港、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人等外国的商馆在何处。众人听的聚精会神,最后沈今竹用朱砂笔指着一块地方说道:“圣上赐给我的土地就在这里,一两年之内,这里将建起一个榻房,我给它取名叫做日月商行。”

然后,沈今竹用朱砂笔在那个位置很认真的画了一个外圆内方的孔方君,拜托各位,看在钱的份上,对我要信心好不好。跟着我有肉吃,有钱赚啦。

众牙人经纪果然都盯着钱眼看,沈今竹想起洋干爹弗朗科斯的话,只要有利益,一群狼愿意暂时对一只羊俯首称臣,等到这支羊慢慢成为猛虎时,就需要利益加上拳头来对付群狼啦。

众牙人摩拳擦掌,开始准备寻找客户将沈今竹未来的一万斤硫磺消化掉,沈今竹这个小东家第一次亮相算是过关了,宴会结束后,沈今竹送了元宝公公一份厚礼——一支荷兰人新制的短柄手【枪,可以贴身带着防身用,这比京城王恭厂尚在试射阶段的手【枪安全稳定多了,缺点是射程较短,顶多只有五十步,不过至少不会像王恭厂的山寨货那样动不动就炸膛,断手瞎眼了。

沈今竹说道:“元宝公公,恭喜你高升了,皇上对督饷馆寄予了厚望,将来公公的前途不可限量啊,从金陵到月港路途遥远,公公保重。”

广州市舶司守备太监怀义这三年兢兢业业,在接待各国使团中立下功劳,而且日本使团的“争贡之役”,怀义处理的干脆利落,得了庆丰帝的青眼,加上金陵守备太监怀忠的举荐,庆丰帝将怀义调离了广州市舶司,派他去了漳州月港当守备太监,监督月港的建设和运作,怀义有着三年和外国人打交道的经历,见多识广,这个职位倒是很适合他。

怀义高升,遂进京谢恩,并向庆丰帝推荐了干儿子元宝当月港督饷馆的税使,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元宝在隆恩店给庆丰帝赚了不少银子,在御前是留名了的,所以庆丰帝欣然同意,还夸赞元宝这个名字取的真是太好了!简直是朕的聚宝盆嘛。这元宝就青云直上,从一个皇店的守备太监,一跃而成了督饷馆的税使,可以直达圣听,是皇上心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4页  当前第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1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今萍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