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步步锦绣_分节阅读_第100节
小说作者:鱼丸和粗面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86 KB   上传时间:2016-01-03 21:03:26

===---

良药苦口,在韦舅舅每日把脉,每天按时三剂药的照顾下。来势汹汹的风寒,以几乎媲美它发病时间的速度迅速退去。病好后的卫嫤也重新活蹦乱跳。

在幽州时写下的几款烹饪方式由钱夫人送到如意楼,多番尝试后,新菜色已经上桌半个月。

如意楼菜色好服务佳,若说先前还有楚夫人的陪嫁酒楼压着它,如今在楚刺史倒台,晏衡横空出世后,得知晏夫人是股如意楼背后靠山,整个凉州都买这家账。

新菜色一推出便广受好评,经营有方的钱夫人借此赚个盆满钵满。当然她没忘记卫嫤功劳,如意楼收入全部四六分。即便她只要四成,算起来也比先前全拿时还要赚得多。钱夫人有更多钱拿,也就丝毫不嫉妒卫嫤比她分成还要高。

卫嫤也不会随便让人吃亏,在她来西北之前如意楼已经是凉州城内数一数二的酒楼。这响当当的名声,全是钱夫人多年积累。而她不过提供几个菜色,便得到如此丰厚回报。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她终究还再往广源楼去了一封信,想以自己独家的烹饪方式,换陈东家几样菜谱。

信件发出去,估摸着时间还没到京城,喜讯便纷至沓来。

首先是卫妈妈的家书,这封家书依然是她与阿昀合写,不过比起先前几封,阿昀字迹进步很明显。信中说淑妃娘娘甚喜阿昀聪慧,归程闲来无事便教他写字。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件事,途中经过山路时有人在她马车上做手脚,被她发现后反将一军邀请那几位丫鬟同坐。不用九公主出手,几位丫鬟便被吓得尿了裤子。

看完后卫嫤会心一笑,提笔回信先谢过淑妃娘娘。至于卫妈妈遇险之事,刚想问她有没有得罪什么人。还没等落笔,想到如今晏衡升任代指挥使,她好像也不是以前那种凡事委屈求全的商户。于是落笔时她换了种说法,直言卫妈妈挺直腰板,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要道理站在他们这边,有晏衡在他们没什么好怕的。

写完信晏衡正好回来,看到她狐假虎威的回信,他脸上笑容那叫一个舒心。

“阿嫤终于想通了,你我夫妻一体,不论你做什么事,即便是错事,后面也有我给你担着。”

见他这般如释重负,卫嫤错愕。

“阿衡是嫌弃我太懂礼?”

“是啊!”晏衡简单直接地点头:“有时候倒希望阿嫤无法无天一些,好让为夫多施展些本事。”

紧接着他还列举了自己的一些整蛊技能,从套麻袋到高黑状,不论明面暗面,他总有很多法子收拾一个人。

种种手段听得卫嫤目瞪口呆,心底升起一丝崇拜之余,还真让她想起一件事。

“不论世子夫人还是赖上端王的吴尚书嫡女,这两位吴氏都够可恨,阿衡有没有什么法子让他们吃点小亏?”

晏衡笑而不语。他永远都不想告诉阿嫤,自己将一支从瓦剌王廷中发掘的天山雪莲送给了吴家相熟的太医,及时救了太医体弱的孙子一命。而他唯一的要求,便是要世子夫人腹中胎儿平安,最好补到难产后依旧白白胖胖活蹦乱跳。

还有吴英,不顾男女大防陪她习武的几位军汉就像凭空冒出来的。而找出这几人的柱子,却是深藏功与名。

☆、第133章 喜讯连连

关于吴家姑侄两位嫡女的事,晏衡不告诉卫嫤的原因很简单。

无故伤人性命,无论再有理也不是应该的事。他知道阿嫤很坚强,但坚强不代表冷血,她还没到眼皮子都不眨一下的要一个大活人性命,或是让那人生不如死,即便这人是罪有应得。

所以将此事告知她,最后只会是两种后果。阿嫤不是内疚,便是要他放他们一马。前一种他舍不得,做出后一种决定阿嫤心情不上不下不说,他也绝不会允许。

吴氏身为世子夫人,可是几次三番想要阿嫤性命。即便那几次都反过来为阿嫤做嫁衣,但她的动机是他绝对不能饶恕。而吴英,不说她差一点搅了表妹好姻缘,就说随吴尚书视察凉州时与他的那点私人恩怨,也足够他报复一番。

他素来帮亲不帮理,更别说两人本来就惹到过他。

“没法子了是吧?”

见他久久不言,卫嫤笑着打趣道,声音中却没有丝毫怪罪之意。

晏衡点头:“京里实在太远了,日后我会寻个机会。”

“算了。”

卫嫤耸肩一脸无所谓,她知道自己忍无可忍之下几次爆料,对世子和吴氏之间感情伤害有多深。当初吴氏千方百计想要嫁进镇北侯府,为此甚至不惜毁了柳家千金的脸,可见她对世子的感情不一般。

女人偏感性,她一手摧毁了吴氏感情,已经算是亲手为自己报复回去。

她为人就是如此,轻易不会记仇,因为有仇她一般当场就会报了。如若不然,一直带着仇恨憋屈下去,她非得忍到内出血。

“先依阿嫤的。”

点头应下,晏衡心下更是笃定自己判断。看,阿嫤就是这般善良。若是把他暗中做那些事说出来,只会平白给她增添烦恼。

见两人达成共识,卫嫤拆开第二封信,出乎她意料,这封信竟然是陈伯安写来的。

晏衡同样惊讶:“伯安兄?你不是前几日刚给他去过信,算算日子这会应该还没到京城。”

看到信上专属于陈伯安的笔迹,卫嫤心里也存着疑惑。将信纸推过去,两人一块看。

来幽州路上同意与钱夫人合伙做生意后,她就往京城去过信。信中意思说得很明白,以如意楼这些年周到的服务经验,换广源楼几道独家菜谱。然而一个月过去京城没有回信,她以为这是对方在婉拒。

之所以前几日鼓起勇气再写一封信,是因为钱夫人给的分成实在太过优厚。再者她知晓陈伯安对于研发新菜色的狂热,以菜换菜,他同意的可能性会更大。再三思索后,她才提笔又去了一封信。

然而今日收到回信,她才知道其中内情。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个季节食材特别丰富。按捺不住那颗蠢蠢欲动的心,陈伯安再次离开广源楼,南下寻找新的吃法。这次他走得非常远,深入西南遍布瘴气的丛林,甚至一度踏入吐蕃国境内。

陈伯安离开,广源楼坐镇的是陈家娘子。见是夫婿最重视的兄弟晏衡来信,她没敢随便拆,而是派人快马加鞭送到陈伯安处。而信送去的那几日,他恰好身在吐蕃。等他出来后又走了另外一条路绕到苗寨,也就与先前的驿站错开了。直到听陈家娘子来信说有这么一封信,他才派人快马加鞭去取。这一来一回,又耗费了不少时日。

好不容易收到信,看到她请求,陈伯安二话不说答应下来。并且随信他还附赠了几道适应西北百姓口味的特色菜。

看到这卫嫤笑道:“这封信可真是好运,不费吹灰之力就踏遍了大越的大好河山。”

“伯安兄竟敢深入吐蕃,好在他有惊无险地回来。”

听他这说法,卫嫤疑惑:“吐蕃怎么了?”

她印象中的吐蕃跟中原关系好像一直不错。当然卫嫤理解的不错,是相对于北方异族来说。毕竟历史上游牧民族数次南下入侵,而吐蕃不过是小打小闹。虽然后世外交总是说什么睦邻友好,可国家间哪会跟亲兄弟一样打断骨头连着筋。两个国家间的关系只能是合作间的互利互惠,等到真正利益有损时,说翻脸就翻脸。

最起码比起北方的草原狼,南边吐蕃一直是友好国家。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婚姻,到现在不还是一段佳话?”

听到她说出来的两个名字,晏衡面露嗤笑:“阿嫤你知道,和亲这两个字代表着什么?”

卫嫤对和亲的印象实在不怎么好:“这也算和亲?”

“公主远嫁安抚外邦是为和亲,区别就在于国力强盛时可以选宗室女代嫁;国势微弱时只能选亲生女儿,有时候甚至连皇后嫡出的公主都无法免俗。”

解释一番后晏衡面露骄傲:“我大越自立朝以来,从未有任何一位公主远嫁和亲。”

这的确是件值得骄傲的事,透过晏衡的话,卫嫤也对历史有了种不同理解。也许在后世史学家看来,那些远嫁的公主以一己之力维系起了两个国家间的和平。可公主本身呢?

封建制度下男子社会地位高,不就是因为天生体力优势让他们能执掌兵权。既然享受了种种优待,那为什么国难当头时不站出来保家卫国,而是把平日瞧不起的弱智女子推除去挡在前面。

“然而前几年吐蕃新赞普继位,一直想向大越求娶一位公主为妻。”

求娶公主……

卫嫤喃喃道:“如今年龄最合适的,便是阿怡。”

晏衡点头:“的确是九公主。”

而后他接着说道:“吐蕃赞普倾慕汉族文化,年少时曾乔装打扮前往京城,无意中见过九公主一面。而前几年,他在递交的国书中所求的便是九公主。”

明明刚才读完卫妈妈和陈伯安的来信还很高兴,怎么一眨眼情况变成了这样。

“阿衡方才说国力强盛之时,可以找宗室女……”

“阿嫤好生聪慧,”晏衡夸赞道:“不过这次,我估计不会用宗室女。”

端王年近弱冠,许多人在他这个年纪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爹,而他却硬生生顶住压力没成亲,庆隆帝也一反常态地听之任之,丝毫都不焦急。先前他一直不解,但今日收到伯安兄深入吐蕃后偶然打探来的消息,他总算有了一丝明悟。

皇上是在保护九公主。

从舆图上看,吐蕃与瓦剌一个在西南、一个在西北,两国在西边对大越成掎角之势。若真开战,大越固然能打得过,但到时必定伤亡惨重,而这是皇上所不愿意看到的。正因如此皇上才一直拖着,总没有兄长不娶妹妹先嫁的道理。

然而随着再往南的婆罗多国力日强,形势发生彻底改变。据陈伯安所言,吐蕃过最近形势紧张,赞普一直往南线增兵。

风水轮流转,如今到了大越驱虎吞狼之时。

想到这晏衡眼睛微眯,娶到阿嫤离京时他曾暗暗发誓,要尽快爬到一个尽可能高的位置,让阿嫤能一直无忧无虑,受人威胁时也不用忍气吞声。楚刺史预料到的战事,也在他意料之中,今年冬天将是他最好的机会。

提到军国大事卫嫤都是两眼一抹黑:“不用宗室女?难道真的要阿怡嫁过去?”

凑到她耳边,晏衡小声说出两个字。

“吴家?”

瞪大眼她反问道:“吴英肚子都大起来了,这样嫁过去赞普不会跳脚?”

这可是绿帽子!

不过反过来一想,吴英肚子里孩子是太子的,也是皇上亲孙子。以大越强盛的国力,扶持一个有自家皇族血统的孩子成为新一任赞普,那不就等于不费吹灰之力控制一个国家。

看她扬起唇角脸上尽是得意,晏衡就知道她想歪了。

“皇室血脉不容混淆,即便是吐蕃也没那么随便。阿嫤别多想,吴家家大业大,可不止这一个嫡女,用一个嫡女来保住全族,吴尚书乐意的很。”

“这也行?”

“你当这事有多复杂。”

在卫嫤不可置信的目光中,接下来发生的事证明了晏衡话的正确性。

圣驾回銮后又过了半个月,当幽州城的民房修缮完一半,足够普通百姓挤挤过冬时,京中也传来了此次西北贪腐案的最终结果。

涉及贪腐之人一律抄家,男丁贬为军户、女眷没入教司坊。庆隆帝这次是真发了狠,连往常会被宽恕的幼年男子也没放过,悉数充为童丁。一时间整个西北官场哀鸿遍野,抄没贪官污吏家所得金银古玩总价值,足足抵得上朝廷三年税收总额。在朝廷派来的抄家队伍离去后,凉州府衙附近那片官员聚居区,几乎成为一座鬼城。

这场清洗中,涉及贪污之人只有两人幸免于难。一是楚刺史,事情很奇怪,他虽然经手过贪污一事,但本人却没贪多少;因镇北侯楚英暗中协助过此次调查,他把皇上的奖励换成了对楚刺史的赦免。贬为平民的楚刺史全家为镇北侯府所收留,当然这不包括那位甘姨娘。楚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他直接把甘姨娘扔到了当年她出身的青楼门口。

第二个便是吴尚书,关键时刻吴指挥使担下了全部罪责,而后在吐蕃上国书再次请求和亲时,他及时阐明西北局势,并进献自家嫡女一名用于和亲。借此功劳,他不仅逃过一劫,而且还保住了兵部尚书的位子。

☆、第134章 酣畅淋漓

西北官场变动并没有引得百姓人心惶惶,相反平日被贪官污吏欺压的底层兵卒,以及底层兵卒身后所代表的每一个军户全都弹冠相庆。若说他们有什么担忧,那无非就是不知道新来的顶头上司会怎么样。

等过了几日,看凉州卫里的代指挥使大人还是晏衡,朝廷丝毫没有要派新指挥使大人来的意思,众人也就把心放回肚子里,继续热火朝天的投入幽州城建设。赶在上冻前,他们想再新造一批房子。

吴良雍保住兵部尚书之位,晏衡从中隐隐察觉出危机感。升任代指挥使,享受过更高一级的权利后,无论是他个人追求、还是内心深处想保护阿嫤的愿望,都让他不想再退回去做那个晏镇抚。但他可不相信,在此事中吃了他大亏的吴尚书会打落牙齿活血吞。有了这层意识,他表现起来越发积极,整日拉着丁有德往工地上窜,试图将幽州城造的固若金汤。

后者很有怨言,虽然他醉心于研究这些,然而媳妇才是头等大事。在卫嫤提醒下,丁有德终于找到了接近阿罗的诀窍。阿罗喜欢马,他便开始钻研马鞍、马蹄铁以及其它关于马的设备。在追妹子上他无师自通,自己研究不出新成果,他便在花样上做改进。京城高门大户多就这点好处,大家聚在一起爱攀比,从衣饰到住房,层出不穷的花样深入到生活各个角落,甚至连平日用的马也没落下。

即便没接触过这些人,每日上衙门点卯,一路上还有进衙门后看几眼,耳濡目染之下他也知道许多新花样。他动手能力强,缝缝补补或是简单木工都会,加之幽州如今是个大建筑工地,原材料就摆在那,很容易他便打磨出个新马鞍。托卫嫤送过去后,一直对他爱答不理的阿罗给他回信,话语中满是兴奋和对他的夸赞。

掌握正确方式的丁有德越发殷勤,这时候晏衡拖着他给朝廷卖命,简直不能忍。要不是卫嫤出声威胁,开玩笑说不听话就断了他信路,他早就偷奸摸滑不干了。

大家都在忙着,性子压根闲不下来的卫嫤也没有闲着。

首先她关心的是家里的事。韦舅舅升任西北监察,新规划的监察府便在幽州,自此后一家人也算在幽州扎下根,这下连再三推辞的韦舅母也不得不搬过来。

她一搬过来,就显示出家里有女主人的好。从缝缝补补到领菜做饭,这些先前卫嫤最头疼的事,如今全被韦舅母一手包圆。从此之后,她过上了安心做正事,到点就有人来送饭,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腐败日子。虽然韦舅母安排的不如卫妈妈精致,但她本身也不是那么讲究的人。她的讲究只在于有条件时要挑最好的,有什么条件就用什么规格。

韦舅母的尽心她看在眼里,感动至于也给她提供条新的生财路子。

旧的路子便是编一些小挂件,用在她打算年底推出的晏记小米贺岁版包装袋上。韦舅母的动手能力很不一般,在他们驻扎幽州面圣的一个多月中,她在凉州城闲来无事,已经召集几个手艺好的同村老姐妹,彻底完成了那件活计。据留在凉州的晏族长来报,韦舅母送来的挂件特别精巧,每一件都能看出用了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5页  当前第1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0/13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步步锦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