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步步锦绣_分节阅读_第123节
小说作者:鱼丸和粗面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86 KB   上传时间:2016-01-03 21:03:26

这两年柱子隐隐成了晏衡在西北的第一心腹,这会听他这样说,卫嫤放心之余又有些好奇。晏衡什么时候养了这样一批人,明明他今年才十八,行事手段怎么给人一种八十的老练。

“八旬老翁应该是这样,你看得上?”

食指拉下眼角做滑稽状,晏衡声音刻意沙哑下来,倾身往她这边做调-戏状。

“哎呀,”小声叫着卫嫤咯咯直笑,闹了一会她靠在他怀里,嘟嘴道:“我想了想,等你到八十我也有七十九,好像也不怎么吃亏。到时候咱俩腿脚不灵便,划拳决定谁给谁推木椅晒太阳。”

傻阿嫤,他们还有儿女,再不济还有丫鬟。虽然心里这样想,但晏衡还是被她话中描述的场面吸引了。心下温暖,抱着媳妇坐到窗边晒太阳,抚摸着她还没凸起的小腹,他慢慢说起了自己那些人手的来历。

过程很复杂,说起来却只有寥寥几句话。晏衡在京城的人手并不多,一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但每一个都跟陈伯安一样,是他在西北亲自救过性命的人。

“你到底救了多少人?”

她知道晏衡很有本事,不说排兵布阵这等为将之才,单他那身功夫,一直跟他喂招的卫嫤很清楚。如果大越也有武林的话,他绝对可以混个武林盟主当当。可有本事是一回事,机遇是另一回事。这世上虽然中山狼不多,但被救后因种种原因而选择凭空消失的,绝对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多得多。

“其实也不算很多,大概我运气比较好。除去伯安兄外,京城中这四个人,有两个曾经是韦家家生子。咱们来之前我问过舅舅,他说那两家都是跟随韦家超过百年的忠仆,其中一个当年就是因为千里迢迢来西北寻主才会陷入困境。”

韦家败落至今已经是第四代,这么多年下来竟还记得昔日主仆情谊,的确是忠的不能再忠。当这份忠诚之上再累加一层救命之恩后,这人的可信度已经达到一定高度。

“两个人中,另一个人负责苟书吏。赌坊这事比较重要,想来想去也只有他完全可信。不过这事真真假假不好查,应该会多费一些时日。”

多费些时日倒没事,人手可信能查出确切结果来就行。眼见这事有了眉目,连带着先前的青火卫,摆在他们面前的路依旧不容乐观,但有这样一个心意相通的人陪在身边,又能找准方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卫嫤倒觉得没什么可害怕。

“放心了?”

泄露军机一事解决之前,她永远不可能真正放心。不过这事不用多说,比起她情绪低落,这些时日晏衡虽一如既往稳如泰山,可她很清楚,他的担心一点都不比自己少。之所以没表现出来,是因为已经有她在情绪低落,另一个人若是跟着唉声叹气,那这个家成什么样了。

卫嫤一直没有说的是,通过晏衡她读懂了女人为何要娇柔。夫妻二人在一起最理想的状态是彼此互补,是刚柔并济,当有一个像晏衡这样的男人愿意承担起来自外部的压力时,被他宠着的另一半会不知不觉间退回到内宅,扮演一个比较柔和的角色。刚去凉州时她理解和规划的女权其实有些片面,这世上有部分男人还是很好的,如果有幸遇到这样一个如意郎君,女人从姑娘梳头做妇人、一直到白发苍苍成为祖母,一辈子会很幸福。

但这样的男人还是太少了,不可否认的是,从古到今男人渣的比例永远比女人大。

遇到了是一个人的幸运,遇不到呢?很多人终其一生注定嫁不到良人,没有人帮他们遮风挡雨,甚至再苦一点他们甚至得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家庭的重担。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难道就此认命,在困苦和不幸中磋磨掉一生?

卫嫤觉得,这便是她兴教的意义。无论开办技校教那些妇孺一些手工,还是州学男女混合招生让女子从小读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让他们学点东西,有安身立命的根本。技多不压身,不管他们将来觅得良人还是错付负心汉,手中仍旧掌握着另一丝翻身的机会。

“阿嫤。”

耳边晏衡温柔的声音唤回她的思绪,两人腰间玉环撞在一起,清脆的响声让她心思清明些。双手环在他脖子上,任由他公主抱着回床上。在她发愣的时候热水已经送过来,沾湿布巾后他娴熟地帮她擦着手和脸。

擦干净后浑身舒服不少,卫嫤拿过布巾也给他擦起来,细细描摹着他的眉眼,她将楚英对卫妈妈的心思说出来。说完后见他没多大反应,想着自己各种担心,心有不甘之下她团团布巾扔到他脸上。

“你这样是觉得我娘不重要,还是觉得我在胡思乱想。”

接住布巾,晏衡好脾气地展开叠好搭在水盆边上,连带着水盆一块往外挪挪。

“我早就知道了。”

卫嫤怎么都没想到会是这答案,“这事我也是今天才知道,你从哪听来的?”

“阿嫤还记不记得你与娘的户籍,当年我尝试着给你们从卫家宗族中迁出来。还没开始行动,京兆那边已经答应下来。”

她当然记得,那一年圣驾西巡时卫妈妈还提过这事。受世子夫人撺掇,卫老夫人再次上门闹事,却在看到独立出来的户籍后彻底哑了火。听到那事时她还高兴了一番,一开始她以为是晏衡在帮忙,可后来发现另有其人。

“难道吩咐过京兆的是侯爷?”

晏衡点头,凭他那点本事还查不到镇北侯头上,不过这事压根不用查。阿嫤和卫妈妈皆是家生子出身,卫家也没什么有权有势的亲戚,能帮忙的只有侯府。楚琏办不到,封老太君的话卫妈妈肯定会知道,逐一排除,最后剩下的只有镇北侯。

深居简出的镇北侯对卫家这么上心,为的还能是什么?

“阿嫤即便是娘的女儿,也不可能事事都管。到时候我们只要支持娘的决定就够了,至于其它事,还是交给侯爷去头疼。”

☆、第171章 贵圈真乱

晏衡说得一点都没错,等了两天看卫嫤完全没有撮合两人的意思,镇北侯暗骂一声狐狸,本人亲自出马。

这事卫嫤能等,反正不管成亲与否,青娘都一如既往地疼她。可他已经等了二十年,好不容易时机成熟,如今他几乎按捺不住内心渴望。他必须得做点什么,最起码要先争取青娘注意。

有权有势的成熟男人当然不像毛头小子,写首情诗、看个花灯,制造那种只看氛围和心意的廉价惊喜。当然他不是说上述手段不好,对他而言能打动女人心的办法都是好办法。可写情诗吧,即便能忍住鸡皮疙瘩,他肚子里那几滴墨水也写不出来。至于看花灯、赏月,十几年前他又不是没约过,只是青娘不约。

想来想去这些法子都不可行,楚英有些束手无策。好在这些年他培养了些人手,这会全都放出去打探消息。要不说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多方努力之下,还真叫他找到一个绝好的机会。

说起来这事还跟卫嫤有关,前两年她跟卫妈妈西北京城两地倒卖粮油。晏记小米精包装后运到京城高价贩卖,经漕运北上的江南大米到京城后,由卫妈妈转一手再运到西北,虽然卖的不贵,但小米外销造成西北粮食短缺,对大米需求量变大,销量猛增之下娘俩还是赚个盆满钵满。

在京城里做生意,本身有经营头脑是一方面,上头有人才是最重要的。这桩生意很好,白花花的银子看得人眼红。前两年晏衡任代指挥使,韦舅舅任幽州监察,两州总督袁宽跟他们关系好,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所以卫嫤能把持住生意。但这会晏衡被宣召进京,嗅觉敏锐的人闻到大厦将倾的味道,开始不安分起来。西北那边暂时还没动静,但京城这边一批运进运出的粮食被官府扣了。

卫妈妈之所以没察觉出卫嫤心事,正是因为这两天她在忙这事。跑了几趟,所有文书也都清楚明白,往日里公正严明的官府这会突然不讲道理,硬说她拿霉米坑人。不仅把米扣了,还要把她收押问罪。

别的她倒不怕,就是收押一事,阿嫤正身怀有孕,见她不回去肯定会知道此事。到时她担心加操心,万一有个意外可怎么办。

可细胳膊拧不过大腿,她一介商户哪能跟官府抗衡。眼见束手无策之时,衙门里突然进来个她怎么都想不到的人。

听到下面人来报青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虽然楚英明知道让她在大牢里呆两天,等事情严重到一定程度,由卫嫤求着他出场效果会更好,但他还是做不到。青娘不过一介普通商户,关她的牢狱肯定是那种阴暗潮湿臭烘烘的地方,不比有官身的晏衡那种有床铺有书桌笔墨的单独隔间条件好。单是想想她在里面受苦,他向来坚强的心已经揪成一团。

马不停蹄地赶来,看到被衙役绑着手押解着往外走的青娘,他几乎是肝胆俱裂。

“连本侯的人都敢动!”

两脚踹翻护卫英雄救美后,楚英直接对上应天府官员。说来也巧,审卫妈妈的正好是曾给晏衡负荆请罪,然后当场被爆出宠妾红杏出墙的苟书吏。咬住这一点,楚英一张嘴火力全开。

“当日晏衡大度,不计较你诬陷一事,没想到你非但不知感恩,竟然变本加厉。诬陷不到晏衡,便使出此等小人手段陷害其家人。青娘铺中米面,不仅镇北侯府,许多国公府、官宦府邸都在用。你说他的米有问题,是在质疑这些贵人管家不严,关乎性命的后厨混乱到连霉米都能混进去?即便你胆敢质疑,本侯也可以明确告诉你,铺子里绝对都是上好的米。信口雌黄、心思龌龊,你这等人怎配为朝廷命官。”

楚英一番话把这事说死了,那么多达官贵人在用卫妈妈的米,说米有问题,那不就是怀疑这些人口味。

其实这一点卫妈妈也说过,不过她身份摆在那,苟书吏根本就不信。非但不信,他还给她加上一条胡乱攀附罪名。如今被攀附的人来了,镇北侯亲自说这话,以苟书吏身份总不能再质疑他造假。尽管被骂得狗血淋头,这会他只能硬着头皮认下来。心中再不甘,他也得陪着笑说侯爷说得对。

“既然我说得对,那你们该放人放人,扣押的东西也把封条揭了。”

“这……”苟书吏面露迟疑。

楚英虎着脸:“本侯也不以身份压人,既然米没问题,那你们再扣押又是何意?难道想扣个一两年,把这批米从新米扣成陈米、或者霉米?”

他还真有这意思,反正应天府公务繁忙,积压事务总得一件件慢慢办。把卫妈妈卷宗往后押一押,等这批货再放出来也就不新鲜了。不仅这批货,以后每一批都得检查,用不了几批她这买卖就能黄了。

但如今镇北侯杵在这,虽然他只是个闲散侯爷,但品级摆在那,由不得他们不敬。

“下官会尽快处理此事。”

“别跟我玩这些含糊的,谁知道你们尽快到猴年马月。现在、立刻,带人去揭封条。”

说完楚英亲自上手,一手一个拎起两人往扣押地点走去。那些米就扣押在应天府外不远处一个货仓,用很短时间走过去,楚英亲自抓住苟书吏手,轻轻一撕印有应天府官印的白色封条便被揭下来,然后他又把人送回去。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也就用了个出恭的功夫,回到应天府的苟书吏真是有苦说不出。事没办成,上峰品级也被镇北侯压着,火气只能往他这边撒。而他这边出去时间太短,连个镇北侯妨碍公差的罪名都罗织不出来。

苟书吏这边憋屈着,事办完了之后楚英已经把他抛到脑后,差不多完全忘了有他这号人,这会他正忙着讨好青娘。

楚英表现得这般明显,一向心思通透的卫妈妈怎么会看不出来。不过她一个马上要做外祖母的人,再搞这些又算怎么回事,正是因为看得明白,这会她更要划清界限。

“今日多谢你……侯爷相助,不过你这般闯进应天府衙门,又强迫朝廷命官,皇上知道了会不会……”

青娘在关心他,楚英心里一系列复杂的感动。

“这种信口雌黄丢人现眼的事,他们捂着都来不及,还不敢往上报。不仅不保,应天府还得想办法给咱们兜着,毕竟京官可不是铁板一块。”

京官可不是铁板一块……

不止楚英,卫家四合院中,拿着誊抄好的礼单,卫嫤发出同样的感慨。

进京之后,于情于理她都得拜访下相熟人家。前天从镇北侯府回来,跟晏衡商量完后两人便分头忙活。晏衡那边给幽州的韦舅舅去一封信,阐明京中情况。而她这边则给文史候府和祭酒府亲自下了拜帖,言明登门拜访之意。

昨日两家都给了回信,如今京中暗流涌动,原本晏衡应该很不招待见。可班、柳两家皆不是那种攀附权势、利欲熏心的人家,收到拜帖后热情地请她过去。还都顾念着她怀有身孕千里迢迢赶到京城的辛苦,回执中特意嘱咐她多歇息些时日。不拘这一两日,等彻底养好了再行走动。

将这份善意记在心里,别人对她客气,反过来她对那些人更加客气。这几年她赚了不少家底,如今很容易拿出一份丰厚的拜礼,顾念着这份情谊,原本初拟定那份礼现在又加厚了三分。昨天一整天,她都在吩咐下人跑通源商行、广源楼等有联系的商家,将寄存在那的东西拿回来。东西都是现成的,忙活了一整天,拜礼也准备的七七八八。

一大早起来最后誊抄下礼单,两年下来她也熟悉了毛笔,一手簪花小楷虽比不得名家标准,但也算娟秀清晰。不大不小的字写在素雅的礼单上,刚全部写完,用完早膳后出去的晏衡便拿着两封信走进来。

第一封是韦舅舅回信,言明他已经在西北找到军机泄露的线索,并且向皇上暗奏。除去暗中奏折外,明面上他也上了一封奏疏,里面以韦家历经三朝前后绵延六百年的荣耀担保,晏衡忠君体国,绝不会做通敌叛国之事。

刚被班、柳两家感动过的卫嫤,这会还是被震撼到了。二百年始成世家,六百年的韦家又是何等分量。她曾想过韦舅舅会用什么办法帮忙,也许他会再如幽州城外见驾时那样舌战群儒,也许他会在曾经韦家相熟人家中找出一支奇兵,但无论如何她都没想到,韦舅舅会直接拿家族荣耀做担保。

六百年、历经三朝的积累,韦家这块牌子早已成为一种信仰。先帝年间满朝文武群起而攻讦韦相,可那时他们只敢挑韦相的错,丝毫不敢、也扯不上韦氏家风。如今韦舅舅拿这点来做担保,一句话就能碾压满朝文武。

“舅舅他……”

安抚着他,同样感动的晏衡笃定道:“我们肯定不会让韦家蒙羞。”

然后他打开了第二封信,里面写着赌坊调查结果。一目十行的扫完后,卫嫤只剩一种感觉:京官这圈子还真乱。

☆、第172章 复杂真相

京官这个圈子到底怎么乱呢?

庆隆帝登基至今整整四十年,随着他迈入花甲,关于皇位的争夺愈演愈烈。非嫡非长以贤名而立的太子,因为有武王魏王拖后腿,这些年下来贤名也消耗得差不多。现在提及太子,京中百姓最先想到的是他身后尾大不掉的党羽,母族蛮横强势、其它党羽脾气比本事大,两者顶着太子名头在外面胡作非为,反过来这笔账全都算到了太子头上。

皇帝老迈太子昏庸,这给了其余人很大希望,其中势力最强的两支便是大皇子武王和六皇子魏王。多年戎马武王手握兵权,且在庆隆帝无嫡子的情况下,他长子之位本就在祖宗家法上占尽优势。魏王外家权势显赫,生母当年一入宫便为四妃之首的贵妃,他本人为人贤德,在太子越发昏聩之时趁机拉拢了不少朝臣,在人心上占优势。虽然魏王并不如武王那般手握兵权,但有二皇子非嫡非长以贤名被立太子的先例,如今看起来他的希望最大。

当然无论武王还是魏王,登位的前提都是前面的太子先倒下。庆隆帝如今已是风烛残年,随时都有可能驾崩。一旦到那时候,不论太子名声多臭,只要他还是东宫名正言顺的主人,就能名正言顺的登基为帝。

本次西北战事,给了他们扳倒太子的极好机会。

“所以是武王提供西北军情,包括幽州城地下密道,然后由人脉广泛的魏王送到东宫,最后借由吴侧妃之手,夹在太子监国批复的互市文书中送到瓦剌王廷?”

尽管密报上写得清楚明白,卫嫤还是用很久才消化这一事实。

“武王曾驻扎西北,当日皇上新立太子,自觉有愧于长子武王,便将幽州行宫赐下来作为其在西北居所。虽然他依照尊卑,未曾住到皇上专用正殿去,可密道在地下相连,不论住在哪都能到达任意一处。”

便解释着晏衡便低头看向亲信在赌坊传来的密报,他原以为顶多只是武王掺杂其中。毕竟吴尚书回京后便倒向他,而他在西北一番作为,算是给吴家釜底抽薪,连带着威胁武王对军中掌控。这些影响加起来,武王想扳倒他也在情理之中。

可秘报中清楚写着,魏王府书房管事之子曾在赌坊暗室秘会吴侧妃奶娘之子。这两位都是赌坊常客,仗着自己爹娘在贵人跟前有脸面,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如不是他那亲信心细如发,只怕还不会注意到这点。也得亏他细心,瞧见后不怕麻烦的跟上去听了听,才查明事情始末。

“真没想到平日面上水火不容的武王与魏王,私下里竟然早已联手。”

不知道结果之前,卫嫤始终悬着心。如今真相大白之后,她一颗心非但没有落到实处,反而一直往下掉,下面就跟无底洞似得看不到头。武王、太子、魏王,这三人可都是皇上的儿子,亲生的。

她知道庆隆帝是圣明天子,这两年查处起贪污来一概不手软。可原先令人欣喜的一点,如今却要成为他们的催命符。庆隆帝如果昏庸点一门心思保下三人,那肯定会自己找个替罪羊,到时候不管顶罪的是不是晏衡,庆隆帝以及后来的继位者肯定会对他心怀有愧,日后随便找个机会便封赏回来。偏偏庆隆帝不会那样做,因为前面揭露贪腐一事,晏衡在官场上的人缘本就差到一定程度,这两年风平浪静多亏庆隆帝在背后撑腰。可如今因为他,庆隆帝一下少了三个成年皇子。即便他们死有余辜,属于慈父的那部分稍作迁怒,就足够磨平他对晏衡的那点欣赏。

这真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这盆脏水还真不能泼回去,阿衡,要是你把这事捅出来,只怕后果也好不了多少。”

卫嫤担心的那些,晏衡也全都想到了。事涉三位皇子,而且还是三位有权有势、最有望登顶帝位的皇子,再小的事也会变成大事。若是小事他也就捏着鼻子认了,但通敌叛国这等大事,如今连韦家六百年荣耀都牵扯进来,他真是进退两难。

没等两人想出对策,四合院中有内侍登门,宣晏衡明日入宫觐见。

送走内侍后回房,望着那封亲信传来的密报,卫嫤一阵心悸。

“咱们进京好几天一直都没动静,这会前脚刚搞清楚状况,还没等捂热乎就有人来宣进宫,未免也太巧了。”

与卫嫤不同,晏衡想起前几天入京时,站在京城门口被苟书吏为难时,他胸中升起的那股豪情。升任代指挥使两年,他兢兢业业克勤奉公,不说自己有多称职,但他曾多次无意间在卫所属官和普通兵卒口中听到赞美之词,他们有志一同的说他比前任吴指挥使做得好多了。一次两次他可能不信,只当那是下面的人在溜须拍马,可次数多了他也对自己能力有了准确认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5页  当前第1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13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步步锦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