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昭华未央_分节阅读_第13节
小说作者:阿幂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27 MB   上传时间:2016-01-14 00:08:22

原本陈女官对玉娘不大喜欢,忽然见着个娇怯怯,软温温的女孩子,倒是拉不下了脸来,看着玉娘行完礼,也就道:“起来罢。随我去。”玉娘诺了声,规规矩矩随行在陈女官身后三步,陈女官不说话,她便也不开口。

两个一直到了昭阳殿前,早有小宫女飞奔进去禀告,这头高贵妃听着陈女官将谢采女带了进来,倒是不及了:“叫她先进来,上回圣上赏的那支翠玉搔头,我瞧着挺衬丽御女肤色,我交了她收进库的,取出来给了丽御女。”就有宫女出去传话。

朱德音满心欢喜地离坐给高贵妃磕了一个头,又笑道:“妾谢娘娘赏,娘娘坐了这会子,怕是乏了,妾无知,以为娘娘该保重玉体,歇一歇再来理事的好。”

高贵妃只叫陈女官进来,就有晾一晾玉娘的意思,听着朱德音这样,倒是正中下怀,抬手摸了摸鬓角,道:“乏倒是不乏,只是这发髻梳久了,扯着头皮有些疼,我心上倒是想略松一松,可谢采女在外头,她到底得了殿下青眼,同一般采女不一样。”

只为从前李皇后下过朱德音脸面,朱德音心上就有些衔恨,这回听着玉娘得了李皇后喜欢,就比她以为玉娘得了乾元帝宠幸时更恼些,也是个迁怒的意思。所以明知高贵妃那话头不好接,还是道:“娘娘玉体贵重,哪受得住这个。想来谢采女知道了,也愿意在外头候召的。娘娘即要歇着,妾且告退,顺路也同谢采女见一见,自掖庭一别,也有两个多月不见了。”

正说话时,陈女官已走了进来,高贵妃已左右叫两个宫女扶着站立起来,听着朱德音这样讲,芙蓉面上满是喜欢赞许之色,点头道:“你去罢。你们姐妹这些日子没见,也该好好说道说道。你随我来。”下头这句却是对着陈女官说的,朱德音听着高贵妃这话心上不知怎地就有些后悔,只是话已出口,不好收回的,只好笑吟吟地屈身告退,转身走到殿外,果然见玉娘立在殿下。

采女进宫时依然是八月,如今已是十月的天气,本就多风,昭阳殿前地势广阔,自然风势更大,玉娘立在殿前,身子虽没动,可裙袂飞舞,一眼望去几欲凌风而去。

朱德音站了会,原本想上前说几句,待得见着玉娘立在风里,知道高贵妃这一晾,不是一时三刻便了的,玉娘身上衣裳单薄,站得久了,染上风寒也是有的,心下大快,到底还是走到了玉娘身边,哈哈了两声,这才扬长而去。

高贵妃这一晾玉娘就是半个时辰,玉娘站得脚酸还罢了,身上也有些发冷再熬下去只怕就要冻出病来,玉娘的眉间微微蹙起。忽然身后有个孩童的声音道:“你是哪个?你犯了什么错,我母妃罚你在外头站?”

玉娘循着声音看过去,身后□□个宫娥太监簇拥着个五六岁的男童,生得粉嘟嘟一张脸,眉目如画一般,身着皇子冠服,照这年岁算去,应该是皇三子景明了。皇子的身后跟着宫女太监不出奇,出奇的是还跟着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身着黑甲,外罩黑袍,浓黑的长眉似要插到鬓角去一般,正是神武将军赵腾。

玉娘把赵腾扫了眼,恭恭敬敬地对着景明跪了下去:“奴婢采女谢氏,见过三皇子殿下。”

景明看着玉娘跪倒,先同赵腾说:“我到了,你回去同我父皇说一声,明儿我还要骑马,你还来教我。”说完就跑到玉娘身前,蹲下身前,小手托着脸,问道:“我以前好象没见过你,抬起头来我瞧瞧。”玉娘喏了声,将头抬了起来。景明对着玉娘看了回,点头道:“我觉得你比丽御女好看很多。你倒是犯了什么错啊?”

赵腾垂在身侧的双手握成了拳,转身大步走了开去。

玉娘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容来,轻声缓气地回话:“回殿下,是娘娘宣奴婢来见,可娘娘身子不爽,要歇息会,所以令奴婢在这里等着。殿下还是快进去,外头风大。”

景明叹气道:“母妃又不舒服了?她总这样。”他皱着小小的眉头站起身来,转身往昭阳殿走去,才走了没几步,又折了回来,对玉娘道:“我忘了你就是个傻子。母妃叫你站你就站,我不叫你起来,只怕你还得跪下去呢。起来罢。”这才领着一群宫女太监走向了昭阳殿。

玉娘脸上含笑微微:“谢殿下。奴婢恭送殿下。”

作者有话要说:  景明现在就是个引子,阿幂没打算写得跟万贞儿一样。

☆、第41章 无忌

三皇子景明进了昭阳殿不久,就有个二十来岁的宫女脚步匆匆地出来,走到玉娘身前,屈一屈膝:“谢采女,娘娘召见。”玉娘听着这句,缓缓地吐出一口气,她正想着如何脱身,装晕是不敢的,一晕便是将高贵妃彻底得罪了。纵然日后她同高贵妃终要敌对起来,可如今她不过是个采女,连乾元帝的面儿也没见着,如何斗得过一个宠妃?高贵妃只要借着她这一晕,就能说她病了,立时就能将她送出去宫去。如今高贵妃即肯召见,倒是省了许多事,所以脸上微微笑道:“是,请姐姐前面引路。”

那宫女将玉娘上下打量了回,十月的天在这风口里站了这些时候,玉娘原本洁白的脸叫风吹得微微发红,发髻也有些松了,一支金钗将坠落未坠的,便笑道:“采女不用这样客气,奴婢菀香得罪了。”她本在玉娘身侧走路,就伸手替玉娘将金钗扶正了。玉娘哪里防备得菀香忽然伸手,不由自主地退了两步,清泠泠一双妙目里露出一丝惶惑来。

待得反应过来这个菀香是替她扶钗子,脸上顿时涨红了,又谢过菀香。菀香瞧着左右无人注意,就道:“采女一会子见到娘娘,记得拜谢三皇子,若是没他求情,采女只怕还要站会子呢。” 从来无事献殷勤的总有内情,不是有求与人,就是前头挖了坑。玉娘口上乖顺地答应了,心中却是暗暗警惕起来。

昭阳殿正殿上,高贵妃携着皇三子座在主座上,看着谢采女缓缓走进,在殿中双膝跪下,规规矩矩地磕头请安。高贵妃恍若未见,转过头去,轻抚着景明的头,柔声道:“三郎,你方才说她比丽御女好看么?”

高贵妃生有两子一女,皇长子景淳,皇长女静嘉,皇三子景明。因椒房殿李皇后无子无宠,若是不出意外,立长立嫡,他年即位的该是皇长子景淳。只是意外便出在了皇三子景明身上。景明在乾元帝的儿子中行三,乾元帝本身也是永兴帝三子,景明虽不是嫡子,却是在乾元帝即位后出生的,所以在乾元帝眼中,景明远比景淳更肖似他这个父亲。乾元帝既有这个意思露出来,处处揣摩着他心思的高贵妃自然心领神会,也把景明看得格外重些,所以方才景明进来说起外头的谢采女站得可怜时,高贵妃就顺了他的意思,将谢采女召了进来。

景明点了点头:“母妃,她脾气比丽御女好。”高贵妃掩袖而笑,真是孩子,她一小小采女,脾气敢不好么?便是丽御女,也不过在宫女太监们跟前跋扈些,当着自己这个贵妃,还是恭敬得很。

高贵妃方向玉娘道:“抬起头来,我瞧瞧。”玉娘依言抬头,她在外头站得久了,脸上多少有些狼狈可怜,从来宫中的太监宫女在乾元帝,李皇后以及各妃嫔间,都要保持仪容整齐,玉娘这副模样,若是高贵妃一心寻衅,还好说她个不敬,不想高贵妃见她形容狼狈,反笑道:“都是我头晕病闹的,竟忘了你在外头,瞧瞧这小模样,叫风吹得,我这里也不忍。”说了又叫陈女官,“你去取一百两银子,两匹尺头来,选个人帮送谢采女回去,就当我给谢采女赔不是了。”

玉娘听了这句才明白高贵妃方才将她晾在外头的缘由,哪里是要给她些苦头吃这样简单,分明是为着厚赏送下来打的伏笔。且这笔厚赏,自己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不接就是对高贵妃方才叫自己在外头站着这举动不满,往大了说,就是心怀怨望,高贵妃要是以此为借口将她如何了,以李皇后的为人怕也不会为她出头。可若是自己接了,高贵妃辛辛苦苦地做张做势,消息自是要传去椒房殿的,其间还不知要添加多少,李皇后知道了,日后便是想用她,也得掂量一二。真真是一步进可攻退可守的好棋。

玉娘早知进得宫来,自是少不了的勾心斗角,却不想她这连乾元帝的面也没见着,就扯入了皇后与贵妃之争,只是事到如今也没了退路,只得顺势而为了,所以也不推辞,安安静静地磕头谢恩。

高贵妃原以为这谢采女少不得说“几句不敢当娘娘赏赐”“娘娘赔罪万不敢当”云云,不想竟是默不作声地收下了,一时倒也摸不清这个谢采女路子,也不耐烦与她多说,只消将自己赏了她这些东西的消息传进椒房殿,自然有人问她,也就撩开手去不管,只地了头与景明说话。

陈女官取了一百两银子,并一匹珍珠红的斜花绫,一匹鹅黄双宫绸来,奉在高贵妃面前,请高贵妃看了,高贵妃一手拢着景明在怀,凤眼斜斜睃过去看了眼,才笑道:“谢采女雪白的皮子才撑得起鹅黄。”

陈女官见高贵妃过目了,这才过来同玉娘道:“谢采女请随我来。”玉娘这才立起身来,屈身告退,正要退出去,那景明忽然从高贵妃手上挣了开来,跳下椅子几步跑到玉娘跟前,扬着下颌道:“喂,你这个傻子好没道理。是我给你在母妃跟前求的情,你怎么一声儿也不谢我?快谢。”

玉娘脸上涨得红红的,先把高贵妃瞧了眼,见高贵妃脸上毫无愠色,这才屈膝道:“奴婢谢过殿下。”景明这才点头,挥手道:“你亏着是遇着我,若是遇着我二哥,你这样不将他放眼里,他就恼了,打你一顿也是有的,以后可记得了,去罢去罢。”

高贵妃笑道:“胡闹,瞧你把谢采女吓得。”又向玉娘温言道:“二皇子如今也不到十岁呢,哪能动辄喊打喊杀的,不过是些孩子话,都说是童言无忌,你也不要往心里去。这就回去罢。”

玉娘又屈了屈身,这才随着陈女官退出了昭阳殿。到得殿外,陈女官四处瞧了眼,随手点了个小宫女过来,将高贵妃给玉娘的赏赐交在她手上,令她快去快回,说完不待玉娘再开口,转身就回了昭阳殿。

自打高贵妃向乾元帝引荐了朱德音,乾元帝这些日子来倒是常往昭阳殿来的,今儿原本是承明殿的陈淑妃二十八岁生辰,乾元帝前些日子答应了过去陪她的,不想行到半路,昭阳殿那边有个小太监跪在路边拦着,说是三皇子景明闹着要父皇一块儿用晚膳,高贵妃劝不听,手足无措,只好来请圣上做主。

这样以生病,以皇子皇女为借口半路截皇帝的事,宫里的妃嫔们没少干,乾元帝心知肚明。心情好些便从了,若是不爽,加以训斥的也有,偏景明是他做了皇帝后头一个儿子,又和他排行一样,自然就偏心了,当即向身边的内给事昌盛笑道:“罢了,你去同淑妃说,我明儿去瞧她。”即命摆驾昭阳殿。

乾元帝到得昭阳殿前,高贵妃早携着景明在殿前跪迎,乾元帝见着景明,心中自然喜欢,倒是撇下了高贵妃,先将景明拉了起来,弹了下他的鼻子,笑道:“你还好意思要见朕,你先生可是都和朕说了,你字也不肯好好儿写,只闹得要骑马,亏得赵腾好性子,肯随你折腾。”

景明扬起小小的脑袋道:“我是父皇您的儿子,是君,他们都是臣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们既然是臣子,自然是他们听我的”高贵妃忙道:“胡说呢!你不过是个皇子,那些大臣们就是听也该听你父皇的,轮下来还有你大哥二哥,你还远着呢。”一面说一面去瞟乾元帝神色。

乾元帝当皇子太子时叫永兴帝拘束得苦了,景明又是他心爱的孩子,哪里肯拘束他,听着这话,不独不恼,反而哈哈而笑道:“你说他作甚,朕的儿子,就该有这气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得好!你先生教得也好,该赏。”拉着景明的手,父子两个率先走进了昭阳殿。高贵妃落后他们父子几步,朱德音更落在高贵妃身后,正要跟进正殿,高贵妃却道:“今儿你歇息去罢,圣上要同三皇子说话呢。”

乾元帝论着外貌,倒也算得上萧萧肃肃,朱德音又是初知人SHI,不免将一颗芳心系在了乾元帝身上,别说是伺候zhen席,就是服侍他用个膳,朱德音都是喜欢的。忽然听着高贵妃不许她进去,脸上白了白,到底不敢违拗,低声答应了,立在原地,看着高贵妃袅袅娜娜地进了正殿,殿门缓缓在她身后阖上,泪水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

高贵妃才进昭阳殿,就听景明道:“风那么大,她就在外头站着,脸都吹红了都不知道找个可以挡风的地方避一避。见着我倒是知道我身份的,可跪下了又不知道起来,父皇,你说她傻不傻呢?白长那么好看了。”

乾元帝听着前面的也就罢了,贵妃召见采女,不叫她退下,莫说是刮风,便是下雨下雪的,采女也不好自己找地方避去,规矩如此。倒是景明那句“白长那么好看了”逗得乾元帝哈哈而笑,这样小年纪,也知道分辩妍媸了吗?所以故意问他:“你也知道好看不好看?”景明点头道:“儿臣自是知道,譬如母妃就是好看的,她们就是不好看的。”说了白嫩嫩的小手将在昭阳殿里服侍的宫女们指了一轮。

乾元帝又问:“那她和你母妃比呢?”

作者有话要说:  童言无忌的说。

感谢

玛丽玛丽亚扔了一颗地雷

☆、第42章 转机

景明这么大的孩童心中,自家母亲总是最好看的,所以在景明眼中,高贵妃可比丽御女好看多了。可今儿景明初见玉娘时,玉娘立在昭阳殿前,四周空空荡荡,她绯色的衣袂叫风吹得飞扬,就如景明前些日子在乾元帝书房挂的那幅吴道子的飞仙图上的飞仙一般,是以在景明心中,那傻乎乎的谢采女也好看得很。这会子乾元帝问他,高贵妃同谢采女相比哪个好看,景明就把小脸皱成了一团,想了回子才道:“好像差不多,儿臣也不知道。”

乾元帝本以为景明还是要说句:“自然是儿臣的母妃好看。”不想景明竟想了许久,,倒是逗得乾元帝哈哈又笑了回,道:“那下回你点给朕看看,朕来分辩。”

高贵妃听着他问出哪个好看些时,心中已隐约知道不好,景明自是挺喜欢那个谢采女的,不然也不能才一进殿就说什么:“母妃,别叫那个采女站着了,外头怪冷的。”偏乾元帝性子有些狭窄,他在与人说话时,顶不喜欢一边儿有多嘴的。高贵妃纵使心里着急,也不敢出声拦,眼睁睁听着景明说出那句要紧的“差不多”,不由扼腕后悔,又听得乾元帝起了兴趣,更是懊恼,如何就叫景明撞上了暗里又把谢采女咬牙,定然是她狐媚,竟连个小孩子也不肯放过。

好容易挨到了乾元帝同景明说得了,高贵妃过来强笑道:“圣上,这批采女进宫时,妾赏了东西下去,其余采女都来谢过了,偏谢采女不小心扭着了,养到今日才好。妾想着,谢采女才多大呢,知道什么,别仗着年轻,不当回事,落下了病根就不好了,皇后殿下执掌宫务,许留意不到这里,所以叫了她过来。妾看着,到是妾多虑了。”

高贵妃这番话看似在同乾元帝解释,话里话外的,却是说着谢采女不知规矩进退,十分无礼。连着李皇后也捎带了回。

乾元帝听着,倒是不以为意:“皇后是个仔细的,一个采女不值得什么,她想不到也是有的。”乾元帝虽不爱重李皇后,可李皇后这些年来,无论在太子东宫,还是未央宫中,倒是没出过什么岔子,所以这回听着高贵妃这话,倒是下意识地替李皇后说了句话。

听不着自家想要的话,高贵妃就有些失望,当着乾元帝的面儿一丝端倪也不敢露出来,只赔着笑脸道:“圣上说得是。”就使宫娥捧了水来,高贵妃洗过手。宫娥太监们知道高贵妃的规矩,知道她要亲自伺候,所以都不上前,由得高贵妃如民间夫妻母子一般,亲手替乾元帝拆骨头,为景明剔鱼刺,倒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昭阳殿这里一片和睦,承明殿中的宫娥太监们却是个个噤若寒蝉,看着陈淑妃立在一地狼藉中,竟是没人敢上前劝一声。

原是陈淑妃满心欢喜地等着乾元帝过来,不想又叫高贵妃截了人去。这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若是平日也就罢了,今日偏是陈淑妃生辰,乾元帝上个月就答应了陈淑妃这日来给她做脸的,事到临头却遣了昌盛来传口谕,说是改日再来。当时依附在承明殿旁住的罗美人,宋才人等都来给她贺寿,陈淑妃脸上如何挂得住。

罗美人宋才人倒也乖巧,知道陈淑妃脸上过不去,若是自家走了,只怕陈淑妃更难堪些,倒是撑到了用完膳,几个更不再留,纷纷告退。陈淑妃好容易忍到了罗美人宋才人等告退了,立时就将一桌子菜都掀翻在地。

陈淑妃平日倒也是极为和气的,宫娥太监们犯些小错也不大理论。只是有一桩,偶一发脾气时便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动辄就将人送去暴室。进了暴室的宫娥太监绝少有活者出来的,承明殿里的服侍老的了,都知道她的脾气,哪个敢在这个时候上前触这个霉头,都在一旁屏息静气地站着,只求陈淑妃这会子不要想起自己。

陈淑妃伺候乾元帝比高贵妃还早些,却只生了皇次子景和一个,自是把这个儿子看得眼珠子一样。景和待陈淑妃也孝顺,今日是陈淑妃生辰,景和自是要过来给陈淑妃磕头的。他才一到承明殿前,就有小太监迎过去,将事情缘由告诉了他。

景和知道在气头上的陈淑妃是不好劝的,越劝恼得更厉害,所以进了承明殿就给陈淑妃跪了下去:“都是儿臣无能,不能讨父皇喜欢,累及母妃,请母妃责罚。”景和今年已有九岁,个子开始抽条,瘦瘦长长的,他生得肖似陈淑妃,窄窄的脸儿,长长的睫毛,秀丽得女孩儿一般,可从他薄薄的嘴唇中说出的话,却似针一般刺入陈淑妃心中。

陈淑妃果然叫景和说得由怒转悲,迈过一地狼藉走到景和身边,一把将景和拉起来抱在怀中,眼中泪水滚滚而下:“是母妃对不住你。”景和这么个灵秀聪明的孩子,常得先生夸赞不说,便是骑射,也不比十一岁的皇长子景淳差什么,这样出色的孩子不得乾元帝青眼,不过是因为她这个母妃不得乾元帝喜欢罢了。

景和看陈淑妃哭得可怜,叹了口气,在陈淑妃肩背上拍了拍,道:“母妃还是叫人把这里收拾了罢。”说了抬起脸来,将战战兢兢地立在四周的宫人们扫了眼:“今儿是我不小心,扰了母妃寿辰,要叫我知道哪个出去乱说。”景和女孩儿一样秀气的脸上浮起一丝笑容来,“可就怪不得我了。”

陈淑妃听着自己一时任性,倒还要儿子为她收场,更是痛悔忿怨,倒是不哭了,同景和肖似的脸绷得紧紧得,咬着牙道:“景和,你回去,这事儿同你不相干,便是叫高氏知道了,又能如何。”

乾元帝眼中本来就没有她,便是有了怨望的罪名,看在她生育了皇次子的份上,乾元帝也不能杀了她,左不过从此更冷淡些。倒是景和,乾元帝原本就不看重他,若是在有个骄狂的名头,只怕在几个皇子中更要敬陪末座。景和还要再说,陈淑妃脸已沉了下来,喝道:“你如今连母妃的话也不听了吗?我叫你回去。”

景和到底是不足十岁的孩子,叫陈淑妃这样一喝,哪里还敢再强,只得垂首答应,屈身退了出去。

陈淑妃看着儿子出去了,撑着的一口气才泄了,眼泪又滚滚落下,却向默默立在一旁的掌事宫女璎珞道:“皇后能捧凌蕙,高氏能捧朱御女,我就捧不得吗?”莫说宫中妃子们爱将身边得意的宫娥送到龙榻上好邀宠的,便是寻常富户的奶奶太太们,也惯常使用这些手段来拢住丈夫。陈淑妃在娘家时,也不是没见过,哪能不知道这些手段。从前是皇后贵妃不动,她不敢动罢了,如今皇后贵妃做得,她自然也能做得。

璎珞见陈淑妃拿定了要和皇后贵妃斗一斗的主意,心中暗自念了弥陀,先向立在宫中的宫娥太监们道:“娘娘不过不小心翻了道菜,你们一个个倒跟丢了魂一般,还不收拾了。”又堆了一脸上的笑,屈身过来,扶着陈淑妃往寝宫里去,一路低声道:“娘娘早该拿这个主意了,总是娘娘太方正了,才耽误到今日。娘娘即拿了主意,奴婢有下情回禀,奴婢今日去请圣上时听说,高贵妃将个姓谢的采女宣了来,却将人在外晾了一个多时辰。”陈淑妃站下将璎珞盯了两眼。璎珞又道:“这个谢采女便是前儿皇后连着赏过的那个采女。”

陈淑妃启唇微笑:“倒是个好的。还没怎么着呢,倒是先招得皇后和贵妃先斗起来了,我也想瞧瞧她什么个模样了。”

玉娘哪里知道高贵妃故意为难她了回,倒是引出了这许多后续来,白日里高贵妃宫中的小太监送了她回来,又带了那样一份赏赐,自是引得众人侧目,便是陈奉也有些看不过眼,就将她叫了去。

冷笑道:“我不知道你什么盘算,不过看着你平日还算恭谨小心,白劝你一两句。你才领了殿下的赏,转头又去贵妃那里奉承,你当着你左右逢源吗?仔细叫人以为你首鼠两端,倒是莫说是青云路,怕是小命也保不住。我话说在这里,也算得仁至义尽,听不听得,都由得你,”

玉娘叫陈奉说得脸上红赤,因辩道:“殿下宣我,我自知道轻重,不敢轻忽。可贵妃娘娘召我,我若不去,娘娘要治我一个不敬,请问公公,哪个能救我?殿下么?”李皇后是什么样的性子?她宽厚方正,处处依着规矩体统说话,这样的人,其实也是最不肯容情的,哪能为着一个小小采女就坏了她的规矩体统。

陈奉叫玉娘这几句问住了,他原本是张红粉菲菲的富家翁脸,这会子也白了白,把玉娘瞧了眼,才道:“罢了。你到我这里,也算得一场缘分,我也不忍看着你没了下场,日后你就知道我的苦心。”玉娘敛容答应,屈身行了礼,就从陈奉房里退了出去。

玉娘只当着李皇后总要晾她一段,转机不过几日就送到了玉娘眼前。

☆、第43章 陛见

说起高贵妃与李皇后的恩怨,可追溯至乾元帝在东宫为太子时,若不是李皇后手上权柄握得紧,只怕在这未央宫里连个站的地也没有了。因此上,凡人凡事只要同高贵妃扯上关系,李皇后便不喜欢。是以李皇后虽有心要抬举玉娘,偏玉娘叫高贵妃喊了去,又带了厚赐一路赫赫扬扬地回了掖庭,李皇后心上就不快起来,也就绝了往掖庭再送赏赐。又怕真将玉娘逼到高贵妃那里,又将玉娘叫了去敲打了回。

而高贵妃那里,因景明的几句话勾起了乾元帝对玉娘的兴趣,高贵妃的心胸也不宽广,便是她一手推上去的丽御女朱德音她也要打压一二,何况是得了皇后青眼的谢采女,也不痛快起来。虽说以她贵妃的权势,要打杀个小小采女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无奈景明这里才提,她就将玉娘除了,叫乾元帝知道,倒是她不能容人了,反坏在乾元帝心中的分数。所以勉强忍耐,只想过段日子,等这事淡些,再下手将玉娘除去。

不想她们俩个各有盘算之际,承明殿里的陈淑妃虽一没宫权,二没皇宠,到底也在未央宫里经营了七年,手上自然也有人脉,趁着这几日,就将李皇后同高贵妃两个扯着谢采女打对台一事摸明白了。

“怨不得这些年都叫那位压得死死的,果然就是个蠢的,亏得有个好娘家,不然还不知道在哪里呢。那位不过是个贵妃位,自家尚且是个妾,便是那位要抬举,还得看圣上中意不中意。便是圣上中意了,依旧也是个妾,能妨碍到她什么,?有道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那才是春满园呢。”

陈淑妃抿着嘴一笑,点手将璎珞叫到跟前,因道:“我记着你也是东安州人士?无事时往掖庭多走走,谢采女许还是你老乡呢。”老乡见着老乡,总是好说话些。陈淑妃虽也有借势的心思,到底不敢做得明目张胆,李皇后,高贵妃两个,她哪个也得罪不起。只不过宫女同采女因同乡之谊说上那么几句话,从而有些交情,又能惹出什么事来呢。

璎珞心领神会,果然就往掖庭边上走了几趟。那日玉娘走在掖庭边上的同玉娘搭上了话:“奴婢听着采女仿佛带着东安州口音。”玉娘脸上就露出些惊异之色来,极好地配合了璎珞:“姐姐也是东安州人士吗?不知姐姐是哪个县的?”璎珞不想玉娘如此乖顺,倒也有些讶异,怔了怔才笑道:“奴婢是中阳城的。”玉娘脸上就露出些欢喜来:“倒是离着阳古城近呢。”

说到家乡,玉娘脸上又露出些许怅然来。璎珞见玉娘思乡,便顺着她的心思道:“奴婢进宫也有好些年了,也不知道家乡父母怎么样了。”

玉娘宽解道:“姐姐总有归乡的一日,到时父母兄弟也就团聚了。”璎珞接口道:“说起这个,倒不是奴婢夸口,奴婢服侍的淑妃娘娘最是心善,在承明殿里服侍的宫娥们满了年龄放出去的,娘娘总有恩赐,说是给我们出去了年纪老大,婚配不易,身边多些银两也总是好的。”

宫女满二十五出宫,大殷朝女子,早的十四五就定亲了,再晚也不过十八十九,二十五,真是年纪老大,要寻年貌般配的,又不曾成亲的,的确殊为不易,多是为人继室续弦后母。只是一宫主位身边的掌事宫女出去,只要不要想头太高,要做原配夫妻还是不难的。

玉娘微微扬起眉头,清泠泠目光在璎的珞身上转了转,脸上露了些笑容,低声道:“淑妃娘娘果然是心善呢。”有这句话足可向陈淑妃交差的了,璎珞果然是心满意足的模样,又同玉娘说了几句话,推着淑妃还有事使她去做就回了承明殿。

见了陈淑妃,璎珞就将她如何同玉娘搭上的话,又说了哪些,玉娘如何答的,都回了陈淑妃。陈淑妃掩口笑道:“怨不得皇后和贵妃都想拿捏她,这样绵软的性子,当真是可怜可爱。”又说,“你这趟差事办得好,下去领二十两银子。只要你们尽心办差,我自然不能委屈你们。”璎珞一副欢欢喜喜地模样,磕头谢赏。

自此以后,璎珞无事就往掖庭跑,或是与玉娘说说东安州的风土人情,或是带些陈淑妃赏的吃食与玉娘分,不过几回,多少人都知道了掖庭的谢采女同承明殿的宫女璎珞交好。就有笑玉娘果然是个傻的,不去奉承皇后同贵妃,倒是和个宫女交好;也有说玉娘聪明,皇后与贵妃,哪个得罪得起,倒不如两不相帮,倒还妥当些。

果然如这人所料,璎珞再同玉娘说话时,玉娘偶尔就会流露些皇后贵妃都势大,她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意思。璎珞得了这个消息,就去回了陈淑妃知道,又献策道:“奴婢看着谢采女对娘娘有仰慕依靠之心,娘娘不若宣了来,再加些恩典,不怕谢采女不对娘娘死心塌地呢。”

陈淑妃却摇头道:“若我要除了她,这会子就好叫她过来了。我要用她,便不能。”如今皇后同贵妃正为着她较劲呢,只怕轻举妄动,便宜了对方,所以不好动作。若是自家再添了一脚,别说皇后同贵妃会拿着谢采女下手,便是自己也讨不了好去。左右自家在谢采女心中已有了分数,他日循着机缘推一把,不怕她不记着自己的情。

陈淑妃要的情分,不几日就到了跟前,这日乾元帝忽然就摆驾了承明殿。

原来乾元帝这日接到一本奏本,是工部郎中杜世美之母今年七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杜世美要告假给杜母做寿。看着这个奏本,乾元帝忽然想起前些日子他答应了要陪淑妃过二十八岁生日的事,所以下朝后就到了陈淑妃这里。

陈淑妃见乾元帝不告而至,心中先是十分欢喜,不过片刻就拿了主意,觑着乾元帝不留心,招了璎珞过来,在她耳边吩咐了几句。

璎珞有一桩非常叫陈淑妃喜欢,便是无论陈淑妃叫她做什么匪夷所思的,璎珞再不明白也会先去做了。今日也一样,虽说璎珞听了陈淑妃的话脸上一片犹疑,还是觑着空儿走了出去。

璎珞从承明殿出去后半个多时辰,在承明殿殿门外当值的小太监陶松在殿门前回道:“奴婢叩见圣上,叩见娘娘。圣上万安,娘娘金安。璎珞在掖庭那儿扭了腰,这会子怎么起不来了。”陈淑妃心上狂跳,脸上却是若无其事,瞅了眼乾元帝,见乾元帝可有可无地模样,故意道:“好好地,跑去掖庭做什么!真真胡闹!再者,她即起不来了,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陶松自是回道:“回娘娘的话,是璎珞请托掖庭的谢采女来回的。”陈淑妃便嗔道:“谢采女也是有品级的,哪里是她一个宫女指使得的,真真胡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页  当前第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昭华未央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