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锦绣娇娥_分节阅读_第3节
小说作者:我是浣若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66 KB   上传时间:2016-04-22 19:59:00

  徐氏忙笑嘻嘻的道:“大嫂是不是已经休息了,我这会儿却来打扰你。”

  王氏懒懒道:“倒也没有,方才吵的脑仁疼,这会儿静一静。”

  正说着,燕儿带着两个小丫环端来两碗冰湃过的豆花,放在炕桌上退下去了。徐氏斜挨着炕沿坐了,见王氏并不睁眼,便轻轻笑道:“大嫂今日倒把老太太给唬住了,可怜她又是咳嗽又是流眼泪,要是二叔在,还不知要起多大的事非。”

  二叔孟泛也是孝子,虽说忌惮王氏,对母亲李氏却是纯孝的,若是孟泛在府里,见母亲吃了这样落刮,虽不敢动王氏,别人也要遭殃的。

  王氏也不笑,懒懒拿勺划着碗里的冷淘道:“你快些吃呗,我胃不好,懒怠吃这些寒凉的东西。”

  徐氏忙拿帕子搭上王氏的胳膊道:“可要不要紧,要不要请了御医来看一看?”

  王氏爱洁,最不愿别人沾染她,只是这徐氏一直在她身边做小伏低,倒是如今她最受用的人,却也不能做的太明显,便不着痕迹轻轻将手抽了去,摇头道:“不妨事的,这个年级了,有痛痒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又不是什么大事。”

  徐氏样子看着却是份外着急切:“那怎么能行了,横竖咱家有王妃在宫里走动,顶好的御医也是要请便请,不如这会儿我去请了,来顺便给老太太也瞧一瞧,不然待到二爷回来了,她再参上一本,我这当家人又要难做了。”

  其实徐氏心里有个小九九,她牙疼耳鸣许久了,请了许多郎中吃了喝了许多苦汤汁并不见效果,如今请个御医来,一个也是瞧两个也是瞧,诊费一样出,多搭个脉也是一样的,她还得了御医瞧病,止不定就好了了?是以她对请御医这事热心得很。

  王氏何尝看不出徐氏的小心思,她微微笑着,却不答言,心道徐氏猴儿一样精的人,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如今元秋成了王妃,却也是她的夫君孟澹戎马一生拼来的,他在马上拼了半生,到如今凉州边上的外族听到他的名号都要胆寒,皇帝念他最后惨死,才下旨将他唯一的女儿许配给自己最要好的堂弟。

  她中年丧夫,女儿幼年丧父,才换来如今的前程,却要这些不相干的人来享福,凭什么?

  心里这么想,嘴里却不会说出来,王氏略皱着眉笑道:“请什么御医,若没有元秋,咱们这孟府在京城里,又能算个什么了?父们辈的前程不算,你看看如今二房的两个儿子,功名考不上,跑去经商,虽说是到二爷任上,榜着自己父亲好赚钱,可这种事如何能上得台面?如今娶的两房媳妇也是小家出身,如果你的英才和成才再考不上科举,能指望的大约就剩三房的平儿了。”

  徐氏最怕王氏说出这话来,盖因孟府三房是庶子,早些年就分出去单过了,听说他家唯一的儿子,也是庶嫡子孟平,在学中很得老师们喜爱,俱说是能读书的料,如今不过九岁,已经是个童生了,而自己的两个儿子英才和成才,说起读书,那就是个笑话。

  长房无香火,二房和四房俱有两个儿子,都抢着想要继承长房那一缕香火,可是王氏就爱个有功名的,二房两个儿子都大了,又都是白身,也就撇过心思了,四房如今两个儿子虽都在学里,但要考个功名却是千难万难,所以王氏渐渐就有了让三房庶嫡子孟平兼挑两房的念头,但却也只是想一想,毕竟三房只那一个儿子,就怕人家不愿意。

  徐氏今日来可不是为了聊这个,自己的儿子不成才,慢慢学就是了,三房的学习好,改天找个法子让他没学上,就成了,这事她可不愁。

  “听说当年他二姑出嫁,有整整一百二十八抬的嫁妆,那时我不在京里,大嫂给我说说呗!”徐氏转了话题,笑着说道。

  王氏点头道:“还不是拿她大哥的命换来的,这也值当说?”

  徐氏忙道:“可不是吗,用大哥的命换来的东西,如今就这么让那蒋家人受用,可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女儿咱来养,嫁妆却不明不白。”

  王氏多精明的人,自打徐氏一进门,她就知道徐氏是为什么而来的了,但她偏偏顾左右而言其他,这不,逼着徐氏自己开口了。

  “当然没有便宜他们的事儿,只是如今这仪姑娘来路有些不明白,嫁妆就有些难要了。”王氏缓缓言道:“我却是真乏了,要歪一会儿,你来是有什么事儿吗?”

  徐氏忙起身笑道:“这不仪姑娘来了,身上半天衣裳也无,她身量又高,冬儿蕊儿的衣服竟是短了半截,我寻思王妃出嫁前的衣服家里还有,先送几套过去给她顶几天,横竖等衣服裁下来就好了。”

  王氏冷哼一声道:“元秋的衣服大多还不都接济了三房?让燕儿带你去她闺房里翻一翻吧。”

  徐氏随燕儿走了不提,却说方正居的抱厦里,李氏亲自指挥着一君丫环们将炕铺整理好了,和蒋仪两人上了炕,厨房送来些鲜果冷盘,祖孙俩便吃了起来。

  李氏并不怎么吃,而是仔细端详着蒋仪道:“外祖母这些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你,那蒋家也不是人,带去多少信,送了多少东西,从来没有回过只言片语。”

  蒋仪慢慢嚼用了些东西,四年的尼庵生活最缺的就是吃穿,她想过多少次从尼庵逃出来,却又深知逃出来就等于做实了某些事情,而这场大雨,竟是天赐的机会,命运在她快要十八岁的时候给了她意外的惊喜,这惊喜却还潜藏着危险。

  李氏抚着她的头道:“你先休息两日,然后就去趟清王府,见一见你元秋姐姐,她是最孝顺的,也最怜爱姊妹们,她见了你,喜欢你,叫你留下,这府里就没有人说二话了。”

  蒋仪道:“我幼时来,也是大姐姐最疼我,小时候也是她最爱抱我,如今也是好些年不见面了,想的慌。”

  李氏点头道:“她是个有福气的,听说如今很受皇后娘娘器重,时常进宫,不过她膝下也就只有一个女儿,若再有个儿子就好了。”

  蒋仪道:“必会有的!”

  李氏却叹了口气,似是有心事难以说出来。祖孙俩正坐着,就见孟安家的领了一群人走了进来,弯腰的弯腰,磕头的磕头:“给老夫人请安,给仪姑娘请安。”

  李氏因问道:“何事来了这么多人?”

  孟安家的笑道:“这不是仪姑娘来了嘛,老夫人层里的人原本就不够用,二夫人就着我拨了两个,一个是蕊儿身边的大丫头银屏,一个原是伺候过咱们去了的二姑奶奶的婆子,四夫人见了,也将她身边的福春指了过来,给仪姑娘临时使唤。”

  李氏看着地上满层子的人,她眼睛有些花,看不清楚,便随便点点头,因记起什么,忙问孟安家的道:“孟安可是已经给蒋家送信了?”

  孟安家的弯腰回道:“晌午就送了,因四夫人吩咐过,人只怕这会儿已经上路了。”

  李氏听了点点头,就叫人全退下了。待下人们都退下了,她才拉过蒋仪的手道:“好孩子,你与我说实话,在蒋家有没有发生过不好的事情,或是那余氏诱你做下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如今你四舅母已经送了信去,只怕那蒋家就要来人,你先告诉了外祖母,待人来时,咱们也好妨一妨?”

  蒋仪先是滚下两行泪来,却是摇头道:“不过是些不敬继母的罪,就是没有,她也要改我强安上一些,这其中却是有原因的,初时仪儿不懂,在庵中呆了几年,慢慢也就明白过来了,那余氏家贫,跟我父亲却是幼年的相好,他们不过是图谋我娘那份嫁妆,欲将我治死在庵中,谁人也不知,嫁妆便落在他们手上。”

  李氏神色凝重,重重的叹息道:“我大周律例,女子嫁妆该有子女继承,若无所出,娘家自可要回,但若子女早夭,或有重罪,则财产由父母收回,那余氏虽是后来,却也是你的继母,如今只怕她拿这点来要挟咱们,你母亲的嫁妆竟不能到你手上,就难办了。”

  

  ☆、当年

  蒋仪心道,若只是个不敬的罪,却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继母继女,官府在这种事情上向来是偏向前出子女的,但若是这女子犯了不检点的罪名,不用说官府,族中就可以将财产扣下的。她不觉得叹口气心道,余氏好狠的手段好长的远见,如今她人到了这里,事情却还是虚悬着,自己这四年中将许多事都参详透彻了,却也正是因参详透彻了,才知余氏给她挖的坑如此难解。

  她见外间窗帘影影绰绰,似是有人的样子,便轻声问道:“谁在外面?”

  一阵风透帘进来,却是徐氏带着抱瓶,徐氏方才听壁角,听得个一清二楚,心道这蒋仪必不会骗她外祖母,看来她却是没做些什么丑事,即是如此,那真是上天降给她的一注横财,要好好争取过来才好。

  这样想着,脸上便不由的喜庆起来:“我到大嫂那里要了些王妃出嫁前穿的衣裳,来给仪儿顶两日,”

  抱瓶将一个包袱皮拆开,里面却是几件半新不旧的褙子襦裙衫袄,俱是积年的样式。李氏翻了翻,皱眉道:“总得有套像样的,她后日就要去王府,这样衣服如何能穿出去。”

  徐氏忙道:“我也说了,可你知道三房惯会苛要这些东西,王妃几件好衣裳,早让三嫂讨去做鞋底了。”

  李氏忖度一番,招了自己的大丫环青青过来道:“去后院库房开了我的首饰匣子,拣几样足金镶玉的厚重东西来,这会子拿出去,替仪姑娘打几样时兴的首饰。”

  徐氏心道:这老太太存着家底不外露,几个亲孙女从来沾不上一点,原来是等着外孙女了。这样想着,却仍要笑道:“我因前儿生日,刚做了几件衣裳,就是老气点,不过放一放也能穿的,我这会就叫了裁缝来府,将衣服放一放,明日就送过来。”

  徐氏说完便去了,蒋仪陪着李氏用了晚餐,不一会儿便掌了灯了,她歪在炕上,就见银屏和福春进来道:“姑娘要早些睡么,还是再坐会儿?”

  蒋仪道:“叫李妈妈过来,我问她些话。”

  李妈妈就是杨氏送来的,说是原先伺候过她娘亲孟珍的婆子。

  两个丫环出去了,银屏先拿了张几子过来放在炕沿下,一会儿福春便领了李妈妈进来。

  李妈妈请了安,蒋仪就示意丫环们扶她坐在几子上,方对两个丫环说:“天方擦黑,我手中也是闲的慌,银屏你去问四小姐要些针线白布来,我好做几张帕子用。天黑路不好走,福春也陪着去呗。”

  两个丫环福了一福了去了,蒋仪忙下了炕,自己倒上一杯茶来端给李妈妈道:“妈妈曾经是在我母亲身边呆的,我却怎么不曾见过?”

  李妈妈因拿袖子揩眼道:“前二姑奶奶出嫁时,我有三十余岁,因阖家都在这府里,所以就请恩留在了这府里,没有陪她嫁过去。因着历县远,我后来又陪了四爷一家去了凉州数年,竟是没有再见过姑奶奶。”

  蒋仪点头道:“原来如此,我如今思母甚重,见了妈妈,就如亲见母亲了一般。”

  李妈妈忙忙的屈膝跪地道:“这怎么敢当,这怎么使得,既是二夫人让我来伺候姑娘,我必定会尽心尽力的。”

  蒋仪忙将李妈妈扶了起来到几子上道:“我初到这里,许多事还要妈妈指点。”

  这李妈妈看起来人也还厚道,原是李氏娘家的奴婢,李氏有次回门见她人勤快,身体壮实,又与孟珍投缘,便讨了过来,配了孟家家奴,便一直在孟家做工的。

  蒋仪心想她小时候带过自己的母亲,与母亲想必有几份恩情在,若是好好拉拢了,倒能成个助力,她如今身无分文,又初到这里,杨氏徐氏送来的两个丫头都是大了的,要想差遣些隐秘的事情自然不可信,况且做为奴婢她们是不能随意出府的,这李妈妈住在府外,每日清早过来点卯,夜里做完事就要回家的,要在府外做些事倒也方便。

  想到这里,她就将自己这些年贴身戴着的一只玉佩拿了下来递到李妈妈手里道:“这东西也是母亲留于我的念想,我如今身无长无,却有许多事要办,还请妈妈出府将这玉佩当了,换成钱来给我。”

  李妈妈接过玉佩凑在灯下一看,那玉佩玉色澄清,顺纹雕了一朵硕大的菊花,在灯中隐隐透着些纹路,却与这菊花相得益彰,这东西当年孟珍一直贴身戴着,是孟澹从凉州带来的,她宝贝的不行,想必是去世是传给了蒋仪。李妈妈惊道:“这是你母亲最宝贝的东西,如何能当得,如今你既到了府上,自然有人供吃供穿,再等一月,就有月例银子下来,你要卖什么也是方便的,这东西却千万不敢当。”

  说着便将玉佩还给了蒋仪。

  蒋仪心中也是有些计较的,王氏送的手镯,杨氏送的项圈,都是眼晴能看见的东西,自己是万不能当的,当了就要出事非,而徐氏送的包银钗子,却是不值几个钱,若当了也是事非,这玉佩贴身戴着,未有人见过,她如今要办大事,又是着急的,非办不可的大事,自然是非当不可。

  她要用这人,有些话便得说明白了。这李妈妈本是李家家奴,初时跟着孟珍,后来跟了徐氏,再后来在杨氏手上这些年,想必都是不得重用的,自己也不怕她会去跟那个主子说这事,是以,她复又将玉佩送到李妈妈手上道:“也不必当死期,银钱少些无碍,当个活期,我却是有要紧的事要指望它来办,等银钱来了,我还要求李妈妈替我办件大事,您却不必推辞!”

  李妈妈这才接过玉佩贴身揣了,又问了些蒋仪在庵中的情况,流了些泪,因见两个丫环拿了针线白布来了,方才起身告辞出去。

  蒋仪叫两个丫环都出去在外间守着,自己便拈针引线绣起帕子来,说是绣帕子,实则是想些心事。

  蒋仪娘亲孟珍是在她八岁那年病的,彼时孟澹新丧,蒋中明来孟府时不知因何与二舅孟泛起了龃龉,愤然归家,从此也不许孟珍与孟府往来。郎中诊不出病来,咳血的症状却越来越重,直到她九岁那年腊月间,便与世长辞了。孟珍丧去过了百天,蒋明中便在蒋母的主持下娶了表妹余氏过门,余氏嫁进来时就已经显怀,过了五个多月,生下一子蒋如峰。这余氏在孟珍还未去世,就经常过蒋府小住,与孟珍也是明面上的姐妹情深。

  她一嫁进来就掌了家,对蒋仪却是十分疼爱,直说自己是孟珍的好姐妹,又得了孟珍临终托付要照看蒋仪,不敢有半分懈怠,当然,这是否是鬼话也只有她自己清楚。蒋仪对她保持着明面上的客气,心里对自己娘亲的死有几分怀疑,却也不敢露出来,外家没有书信往来,自家祖母父亲又十分器重余氏,家里奴才有敢说闲话的,全都赶的赶,打的打,过了一段时间,竟是阖府肃清。

  就是孟氏带来的几个陪嫁丫环并陪房,不过一年半载就全被余氏收伏去了,蒋仪就这样推度了几年,身边几个丫环俱是余氏带来的,给她好衣好食,却从不受她收卖,她试着找过几次孟氏生前身这伺候的人,也是不几天,那人不是死了就是远走了。

  这样过了四年,直到有一日,孟氏生前陪嫁丫环里最漂亮的一个,也是最后剩下的一个,叫玉桃的,不知何时怀了蒋明中的骨肉,怀到五月大了,却突然落了胎,每日里咳血等死,阖府都说她只剩一两日的时候,她却半夜悄悄摸到蒋仪房中,塞给她一封书信。

  蒋仪在梦中被她惊醒,方要大叫,却不期她塞进来一封信道:“小姐,你娘是叫人害死的,我原也是无意间做了帮凶,如今情知自己躲不过,却也不想叫坏人得呈。我本想待你出嫁时才给你东西,如今看来却是等不得了,只是你如今千万不敢露出来,要好好保存,待出了嫁,能在婆家立得住的时候,再替你娘翻案。”

  蒋仪自小不爱有丫环□□,经常是一人独睡的,如今深更半夜,外间一众丫环婆子一层层的守着,她肯定进不来。蒋仪疑惑道:“你是怎么进来的?”

  玉桃喘着粗气道:“我本是快死的人了,我那房子人都避着不进去,也没有人发现我,今早上我就趁你们出去请安的功夫,躲在床底下了,这样等了一整天。”

  蒋仪下床替她倒了杯水,将她扶到椅子上坐下,又端了点白天剩下的糕点过来,谁知玉桃却只是端水沾了沾唇道:“你先睡吧,明日找个时机摆脱丫环们,到我房里来,有些事,我自会与你说明白。”

  蒋仪这层子虽难进,要出去倒也容易。她这是暖阁,西角上有个小窗户,平常从里面闩上就行了,如今她取了那闩,便扶了玉桃从那里出脱。

  待到玉桃走了,她便将那信纸翻拣出来,点了盏灯在被窝里细看。

  信是余氏写给蒋中明的,具体日期不明,共有四张信纸,时不同阶段写的,但字里行间推断,应该是五年前,正是孟珍生病前后的事,信中余氏写道自己已然怀孕,却不知孟氏何时能死,又蒋明中数日不曾见她,其中便有一些抱怨撒娇的语言,又说自己得一药方,是这咳血的病人服了立时能断气的,这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蒋仪原还只是有些怀疑,见了这东西,又想起自己母亲去时的模样,一时五内摧伤,恨不得立时出去撕了余氏才好。

  次日她借着受了风要将息,将丫环们都赶出去,又闩上了内室的门,这才开了小窗户,跳入花园,到后院去找玉桃。

  余氏进门后,就给玉桃开了脸做姨娘,是以给她在后院也给了一间房,如今正是前院当值的时候,后院没有什么人,蒋仪悄悄进了玉桃的屋子,里面一阵腥臭的味道扑面而来。玉桃躺在床上,裹在床烂棉絮里昏睡。

  蒋仪悄悄摇醒了她道:“玉姨娘你如今可还好受些?”

  玉桃抬眼看了看,又眯了半日的眼才睁眼道:“你来可没叫人瞧见呗?”

  蒋仪摇头道:“自然没有。”

  玉桃儿这才道:“我昨日给的东西,想必你也亲见了。那东西是我在你爹书房里找到的,这些年一直没敢拿出来过。一则我人小言微,你也一个孤女,不能成事。再则,我也奢望若能有一子半女,余氏又能容我,也想一辈子在这府里安生到老。岂知余氏这些年将府里老人们赶的赶,杀的杀,如今终于轮到我了。”

  她叹口气继续说道:“要说这事,还得从你娘未嫁时说起。”

  原来当年有句老话叫榜下捉婿,就是说科举考过之后,放了榜,年青才子们在榜上寻自己名字的时候,京城便有些女子也打扮一番,到榜下去替自己择个年轻俊俏的夫婿回来。孟珍便是在皇榜下一眼看中了蒋明中,又打听了他的家世,知他是历县大族。孟珍自幼在家受宠溺,又天生简单粗暴的性格,她要什么,孟澹岂能不答应,况且这是婚姻大事,孟澹久在凉州,那里风气开明,女子多会主动追求所爱,是以便答应了孟珍的要求,派人到蒋家探口风。

  

  ☆、继母

  蒋老夫人听说过孟澹的名号,心里贪图孟澹护国军节度使的官威,一口便应了下来。待到蒋明中回家,两家亲事都说定了。而蒋明中原本就与余氏相好,答应中了进士回来就会娶她,谁知母亲替他重择了婚事,又是威风赫赫的护国军节度使的妹妹,还是在皇榜下一肯瞧中的他。他心中有些骄傲,对婚事也不置否,对余氏也不推辞,就这样两厢里拖拉着,直到孟珍进了门,与余氏也没有断了私情。

  孟珍手中散漫,陪嫁又多,几年间帮衬的蒋明中家房屋也修缮了,奴婢也多了,良田也置了几百亩进来,如此几年间,竟把个孤儿寡母的蒋家置办的红红火火。而余氏不但与蒋明中私情未断,反而借着表妹的身份,常常来往于蒋府,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她想害孟珍的心,大约自蒋明中成婚就有了。

  后来孟氏无故得病,又得非死,即至蒋明中与孟家的交恶,其中少不了余氏的出谋行筹画。玉桃先时也曾得过余氏好处,要她送些自己亲做的吃食给孟珍。

  玉桃因也贪恋蒋明中过人的俊俏,心里也揣着几分鬼,是已便不过问别的,将些糕点小吃端给孟珍,只不过她自己却从来不吃。

  后来余氏进了府,如愿将她抬了姨娘,蒋明中也偶尔会到她房中,几年中却一直无孕,好容易怀了身子,她千小心万小心,大厨房送的饭从来不吃,都是拿了休已到外在卖油卖面来自己做,就这样,还是在一个深夜被几个婆子强捏着灌了药。

  她将事情告到蒋明中那里去,蒋明中虽着陪着她哭了几声,骂了几句余氏的不好,但亲到了余氏在前,却是像只哈巴狗儿一样,一声都不敢吭的。

  玉桃此时才凉了心,又兼自己身子不好了,便寻思将这些事情说给蒋仪,以期她今后能有扳倒余氏的一天。

  蒋仪抿了嘴道:“玉姨娘你如今定要养好自己的身体,有了这些书信,待我前去族中,将此事告到族长那里去,余氏定会治余氏的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5页  当前第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锦绣娇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