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厂花护驾日常_分节阅读_第52节
小说作者:七杯酒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55 KB   上传时间:2016-05-23 20:48:13

姜佑面色阴沉,只是把那折子随手翻了翻,就淡淡道:“陈御史所列的罪状甚多,朕一时也瞧不出个详细来,不如就等薛掌印回来,你们二人当面对质,如何?”

她看那御史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心头微恼,干脆和稀泥,想用拖字诀打发了他:“朕知道你用心良苦,但总不能凭你一家之言就断定掌印有罪,况且掌印如今在外征战,岂能因为这个动摇军心呢?”

陈御史早料到她会偏袒回护,没想到她偏心的如此厉害,跪下重重地磕了几个头道:“皇上,薛元在外只是督军,并非领兵,换下他也不算阵前换将,不会影响南方局势。还请皇上定了薛元的罪名,派钦差处决他,还这些枉死之人一个公道,否则难以服众!”

旁边好些人也跟着跪下,向着姜佑叩首道:“请皇上处置薛元!”

薛元固然是心狠手辣,但他杀的人也未必干净了,政治倾轧不能以简单的善恶是非来判断,他若不要别人的命,别人自会要他的命。

姜佑好歹也跟着他耳濡目染了一年多,自然不会被他几句大道理所迷惑,只是沉着脸道:“南边局势紧张你应该清楚,这般蹿腾朕阵前换人,到底是何居心?!”她又冷笑道:“况且你如今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想凭着一本折子处决司礼监掌印,简直是天方夜谭!”

御史都是天生的牛胆,骂天骂地骂皇上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听她说完,立刻扬着脖子口不择言地道:“臣对齐朝一片忠心日月可表,倒是皇上,这般偏帮着薛元,到底是为了江山社稷,还是为着自己的一片私情呢?!”

他说着就要以头触地演一出死谏,他要是真死了,姜佑因着和薛元有私情就偏袒他的名声坐定了,忙高声道:“拦住他!”

殿前的几个无事眼疾手快地冲过去把他拉起来,不过还是迟了一步,陈御史还是磕破了脑袋,血淌了一脸,一边跪在地上哭道:“苍天无眼,苍天无眼啊!那等奸邪之人逍遥法外,是我身为御史的失职,倒不如让我就这么去了,还能落下一身干净!”

这话明摆着是指桑骂槐了,姜佑满面的阴沉,用力砸了下镇山河:“住嘴!”她冷笑道:“不亏是御史言官,好利的一张嘴,你要告薛掌印朕也没有拦着你,只是让你下去准备证据,齐朝依律法治理天下,你证据不足,就用些有的没的的话毁朕名声,又不知从哪里学来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腌臜伎俩,这般与那些市井泼皮乡野无奈有何区别?!言官的脸面都让你丢尽了!”

她不说别人还没觉得什么,一说旁的人都觉得果然如此,堂堂一个言官读书人,拿皇室的阴.私说事儿,不管这事儿是不是真的都太不入流,旁边的几个人都悄悄地跟他拉开些距离。

要说这些言官,连死他们都未必会怕,最怕的还是名声有损,陈御史涨红了脸道:“皇上此言差矣,臣身为御史,有风闻奏报之权,当然应该履行职责,以正朝纲!”

风闻奏报之权的意思就是身为御史,只要听到了某件事儿,甚至不用查明是否正确,便可以拿来奏报,姜佑总算明白为何当初提到这帮子文官就一脸头疼了,她阴着脸道:“风闻奏报之权是让你监督百官和权贵,难道是让你听些市井传闻,然后传人闲话,还拿到堂堂朝上来说?简直是笑话!”

皇家的风流韵事,背地里议论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拿到上朝的时候说闹的所有人脸上都无光就太过分了,李向忠这时候也回过神来,对着姜佑一躬身道:“皇上说的是,陈御史也是一时情急才说出这等话的,还望皇上见谅。”他对着陈御史喝道:“还不退下!”

陈御史面色一紧,沉声道:“太傅,非是臣要闹事,而是臣使命在身啊!”

姜佑本还觉得忠义之人难得,在旁观察了一时,终于发现他眼神有些闪烁,不像自己说的这般正气凛然,心里微微疑惑,缓了神色道:“既然如此,多说无益,留着午朝的时候再议吧,先退朝。”

她说完也不等人说话,自顾自地先走了,等她去了侧间,命人传唤东厂的二档头燕南进来,就见他进来的时候面色阴鸷,抱拳道:“皇上想怎么处置这老匹夫?”

姜佑摆摆手:“这个先不急,我上回明你查的传出谣言的事儿有信儿了吗?”

燕南怔了下才回道:“回皇上的话,有些眉目了。”他抱拳咳了声:“卑职得知这些传言一开始是由人印在纸条上在大街上散步,最后才在坊间流传开来,臣又查了印刷的油墨和纸张,虽然在普通不过,但数量众多,没个印刷的地方查了一遍,最后查到近期有人大量的印刷过这些东西,隐约指向的是临川王家的大管事。”

姜佑沉着脸道:“扫把星,出了京城还不忘害人。”她抬眼问道:“那陈御史呢?按说他应当不敢这么要死了不放,这回为何这般反常?”

燕南想了想道:“皇上等臣调来卷宗瞧瞧。”他说着便转身回东厂,过了不到半个时辰便走了回来,对着姜佑躬身道:“这是个小人物,寻常没怎么在意,今日一瞧才发现两宗不寻常之处,一是他有位妾室是临川王所赠,二是他亲儿子这回雪灾在南边好像闹出了许多岔子。”

姜佑细细想了想,冷哼道:“还以为他有多忠义呢,只怕是犯了错儿被人捏住痛脚,这才受制于人。”

燕南见她毫不疑心督主,心里一松:“皇上您看...”

姜佑摆了摆手:“不急,先把这个场子找回来再说。”

☆、第87章

姜佑又等了一个多时辰,等到报唱的内侍宣布午朝开始,她才理了理衣冠,不急不缓地走了出去,那陈御史一见她就迫不及待地道:“皇上,臣以为薛元的罪状已经足够清楚,请皇上立即下旨,先让薛元回京。”

谁都知道仅凭着这么一份折子一句话不可能要了薛元的命,但若是姜佑一旦松口让薛元先行回来,两人之间必生嫌隙,帝王之业,有了嫌隙离彻底离心离德还算远吗?

他看在姜佑坐在上首静静地瞧着他不言语,心里没有来的一慌,干脆换了个劝法道:“皇上,如今薛元势大宦官专权,现在市井百姓只知东厂不知朝廷,所以朝中才制造了这么多冤假错案,难道您忍心看到朝中上下都风声鹤唳吗?”

一众文官都没有说话,虽然心知未必有陈御史说的这么严重,但如今小皇上亲近东厂亲近宦官,这让他们心生危机感,如今要是能让皇上和薛元离心,他们自然乐见其成。

直接从东厂的害处说,这手挑拨离间倒是玩得好,姜佑护短的心思起来,心里对这人厌恶至极,长长地哦了声:“当初成.祖设立东厂,就是为了肃清朝纲,监督百官,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你们若是持身正派,又有何惧?”她抬手招了招,马成立刻捧了卷宗上来,她随手翻了翻,对着陈御史微微一笑:“你儿子犯下这般大事儿,难怪你怨恨东厂,真以为薛掌印倒了你儿子就能逍遥法外?”

陈御史面上冷汗涔涔,似乎不明白她怎么就知道了,这还是那个不在朝上说一句话的傀儡皇帝吗?他嘴唇颤了颤:“臣不明白皇上所言...”

姜佑看他现在还想推诿,想到他方才慷慨陈词,心里难免鄙夷,把卷宗扔到他面前:“你儿子赈灾不力还想推诿责任,没想到你这个做老子的也不成多让,上梁不正下梁歪,你瞧瞧你儿子做了什么好事儿!”

陈御史仍旧想抗辩:“皇上,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臣弹劾薛元跟臣儿子之事并无干系,臣只是忧心江山社稷,履行御史的职责而已。”

姜佑手指翻了翻他先前递上来的折子,鄙薄道:“既然能搜集这么多条罪状,想必你是早有准备,为何不在你儿子出事儿前递上来?为何不在掌印出京前递上来?”她冷声道:“你这混账东西,明明是为了私人恩怨,公报私仇,最可恨的是还偏偏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玩弄朝纲于股掌之上,当朕是不辨是非的傻子不成?”

她说着就已经起了身“将陈御史罢官,他儿子交由刑部处理,诸位御史也都给朕听清楚了,若是真正无私为民自然是好事儿,若是想公器私用,那就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御史言官最重清名,他儿子的案子一翻出来,不管状告薛元是真是假,首先目地就存了私心,不能说是一心为公了。听到姜佑的这番话,其他的言官也都不动声色地挪开几步,脸上火辣辣的,嫌恶地瞪着陈御史。

姜佑虽然赢了这一场,但想到他们把薛元说的如此不堪,心里还是火冒三丈,连退朝也不说就下去了。

陈御史虽然是自己作死,但到底同为文官,其他人脸上也无光,且对姜佑的过分袒护有些不满,都聚到李向忠身边问话,更有那性子直接的直言问道:“李公,皇上头回亲政就表现的如今亲近薛元而疏远文官,难道坊间传言是真的不成?”

李向忠目光如冷电一般扫过说话的那人,淡淡道:“先皇和先皇后早逝,皇上在薛厂公的庇佑下长大,有些师友情分也属常事,皇家之事不可妄议,背后道人长短和那些泼皮无赖何异?还请诸位小心着些,把自己的口舌都管住了。”

李向忠是清流执牛耳者,他说话自然没哪个文官敢反驳,听见了都纷纷低头,唯唯称是。

姜佑想到那些言官攻讦薛元的话还是愤愤不平,往回走的时候脚底下不看路,差点一跤绊倒了,幸好旁边有人出手扶住,笑着提醒道:“皇上慢些,跌跤了可就不好了。”

她抬眼一看是才当了殿前侍卫的张东岚,他今日穿的是武官服侍,瞧着很是气派,她笑道:“这身儿还挺适合你的,原来矮冬瓜似的,现在也长高了不少。”

两人齐声笑了起来,他们模样极其相似,笑起来都是一般的爽朗明媚,张东岚笑着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看了看四周没人才递给她:“这是街头陈家的柿子饼,你原来最爱吃的。”

姜佑自打拔了牙之后就对甜食提不起兴头来,闻言摆了摆手道:“你说的都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朕现在不吃这个,回头牙掉了都不敢张嘴说话。”

张东岚一怔,眼底掠过一丝怅然,随即收回手微微笑道:“皇上长大了,最喜欢的人和事儿也跟着变了。”

姜佑眨眨眼:“人长大了,眼界自然更开阔,喜欢的东西也会多起来,总不能固步自封吧。”她说着捣了他一拳:“上回你死都不说的事儿就是这个吧,害得我差点在朝堂上被人揪住小辫子。”

张东岚苦笑着揉了揉肩膀:“空穴来风的事情,臣以为没人会信,怕说出来污了你的耳朵,没想到还有人拿着这个做文章。”他抬眼瞧着姜佑的神色:“这事儿既然是假的,皇上和厂公并无首尾,旁人说几句又算得了什么?”

姜佑神情不自在起来,忍不住错开头:“三人成虎,听他们嚼舌根子也觉得烦。”她侧眼问道:“你也觉得掌印像人说的那般不堪?”

张东岚瞧见她的神色,心里往下沉了沉:“我不了解掌印,不好妄下断言,不过皇上器重想,想必他是个才智双绝的人物。”

姜佑喜滋滋地点头:“他确实是。”

张东岚轻轻吐了口气,相伴近十载,他当然了解姜佑的性情,自然也知道她喜欢人喜欢到了何等程度才容不得旁人诋毁半句。他并不觉得深入骨髓的难过,但却有种难言的怅然,闷闷地堵在心口纾解不出。

姜佑觉出他情绪有些低落,只当他是忧心镇国公府,拍了拍他的肩膀嘱咐了句‘小心当差’便转身走了。

张东岚瞧着她慢慢远去,轻轻摇了摇头,捏着手里的油纸包,转身往相反的方向走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姜佑过的极为头疼,这群文官简直没事找事咬不死你也要恶心死你的典型,对于他们来说,逢迎媚主是一种失节的做法,会被整个文官团体所排斥,直言犯上,冒死劝谏才能得到其他文官的接纳嘉许。

幸好李向忠十分反感这种做法,因此有意无意地帮着姜佑笼络心腹,培养保皇势力,他近来对姜佑颇为满意,她肯谦虚学习,肯勤于政事,自身有天资聪颖,相信这样下去,大齐朝不久就可以迎来一位贤明君主,他当然不想在这时候让那群清流言官给搅合了。

小时候他对姜佑严厉约束,但现在她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他的教导方式都以鼓励为主,因此两人现在相处倒比小时候还好些,姜佑一下朝就会听他讲些政治时事。

还有一件让她揪心的事儿,薛元现在已经进入军中,和平王派出的私军联手对付流民,平王的封地就在南边,流民一旦造反成功,他这个王爷也干脆别当了,因此对这事儿颇为上心,甚至亲自带兵出征。

可是就是如此,京里传来的战报还是好坏不一,有时候是流民被打的节节败退,有时候又是朝廷派出的人马大败,听的姜佑提心吊胆,忍不住就想起了身为督军的薛元。

她今日正在听李向忠说古,忍不住插嘴问道:“太傅,南边流民之事你应当知道,如今战报不一,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李向忠宽慰她道:“皇上放宽心,南边离京里路途遥远,有时候战报传讯不及也是理所应当的。”

姜佑松了口气:“那样最好,希望这战事早些平息,不然又有不少百姓要遭殃了。”

李向忠见她心系百姓,心里很是宽慰,捻须笑道:“皇上既然知道爱惜子民,今后当更为勤政才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治理好朝政,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不会起谋.反的心思了。”

姜佑认真听了,点头称是,正想把自己的一些政.治见解说给他听,就见书房外间的门大开,有个插着小旗的校尉急急忙忙跑了进来,跪下高声道:“皇上,金陵失守,朝廷当初派出去的人马被围困至死,流民眼看着就要北上了!”

‘当’地一声闷响,姜佑站起来带翻了椅子,跌跌撞撞地冲出门:“怎么回事儿?!”

那校尉急忙跪下道:“具体的末将也不知晓,只知道当时咱们朝廷派去的人马和平王的人马被硬生赶进了金陵,然后被围困在城里,最终全军覆没。”

姜佑惊得连站都站不稳了,扶着桌子颤声道:“可,可有人幸存?”

校尉面露难堪:“这...如今南边大乱,消息传不过来,末将也不知道。”

姜佑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自己像是也跟着死了一回,直到耳边李向忠大声说话,才眼神茫然地瞧着他,他见她神情恍惚,忙抬高了声音道:“皇上!皇上!你要振作,切不可计较一时的得失!”

姜佑像是没听见一般,踉踉跄跄地往里间走,李向忠亦步亦趋地道:“皇上,现在当务之急是另择一位名将派往南边,保障我大齐国祚。”

姜佑怔了半晌才回过神来,眼神空洞地问道:“太傅以为...咱们还能派谁去?”

李向忠微微语塞,西边和北边的人要看着边关异族,这时候绝对不能调开这里的人,朝中名将倒也不少,只是大都老迈,只怕人还没到南边命都没了,朝中武将现在青黄不接,武将的人不少,却愣是没什么拔尖的,像是那些异姓王如临川王之流,用心不可得知,更不敢轻易动用了。

姜佑默然垂头,半晌才缓缓抬起头来,沉声道:“朕要亲自前往南边,征讨这些胆敢谋.反之人。”

李向忠也沉了脸,冷笑道:“皇上要征讨流民,到底是为了江山社稷,还是为了薛掌印?!”

姜佑对他有所察觉并不奇怪,只是漠然道:“旁的人去朕不放心,朝中武将虽多,但草包更多,万一再派出一个李景隆那样率领近百万人都不能战而胜之的蠢货,我大齐朝岂不是危了?”

李向忠淡淡地看了她一眼:“这次征讨南边已经败了,皇上不能再去涉险,况且...”他轻轻出了口气:“这些年东厂势大,已经有权倾朝野之态,在薛元的掌控下,东厂便是难以掌控的猛虎,薛元若是去了,皇上便可以趁此机会挑选心腹,收拢东厂大权,以正...”

“住口!”姜佑恼恨地盯着他:“枉费太傅还是读圣贤书的,知道不知道礼义廉耻?!薛掌印在外征战,你这就想着怎么夺他的权力了,这不是恩将仇报?!”

李向忠看她满面狂怒,心里不住地往下沉,漠然道:“皇上和薛元是君臣,臣为君死乃是光荣,何谈恩义之说呢?”

姜佑冷着脸讥诮道:“敢情太傅对我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为牛马,臣视君为草芥’这话只用于你们文官,其他那些宦官勋贵和武将都不是人了?!”

李向忠沉声道:“东厂势大,总有一日会威胁皇权,还请皇上三思啊!臣绝不能同意皇上为了个臣子以身犯险!”

姜佑上下打量他几眼,忽然道了句:“你跟我来。”头也不回地转向后面,李向忠迟疑片刻,才跟了上去,就见姜佑扯着一块帷幔,然后用力拉开,里面赫然是屋子般大的沙盘,四周的墙壁上还挂着各色武器。

姜佑深吸一口气道:“朕要去南边并非临时起意,从战报送来的第一天起朕就和兵部的几位老将,根据战报送来的消息推演沙盘和战况,甚至定下了好几天应变策略,朕并非一时脑热就往南边跑。而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李向忠这才错愕起来:“皇上,这,这...”

姜佑看了他一眼:“太傅不必吃惊,朕一直好武多过于好文,幼年时候便通读兵法,还把齐朝发生过的战役都拿出来细细推演过,若说对齐朝整体军力了解程度,朕若是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了。”

她知道要是说服不了李向忠,整个文官团体都要起来反她,便干脆往自己脸上贴金,沉声道:“当初齐朝本来是在金陵定都,金陵十里繁华地,云烟锦城,可是成祖却执意迁都荒芜贫瘠的北地,你知道这是为何吗?”

李向忠神色一动,她深吸一口气:“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此乃天子之责!”

李向忠微闭了闭眼:“皇上已经决意了?”他默然半晌,才问道:“现在京里局势才刚稳定下来,皇上这就出去了,京里这边怎么办?”

姜佑知道他这是松口了,忙道:“张家二子张东岚有武将之职在身,我假扮成他南下,京里这边就称病不上朝,劳烦太傅帮着照应了,若是又太傅之权不能处理的事儿,再加急发往南边给朕批阅。”顿了顿,她又道:“太傅放心,朕并不打算直接领兵,而是以监军之命在军队里,在兵部择人,分三路南下,等到金陵再汇合,那时候若是南边情势真的危急,朕再领兵平乱。”

其实齐朝的皇帝倒还真没前朝那么重要,大多数的事儿都让文官和东厂包揽了,需要皇上做决意的时候很少,大多数都是文官拟好折子直接交给皇上批阅,所以姜佑对自己出京倒没觉得有什么。

李向忠还是觉得此计太过冒险,但也知道要是自己不同意,姜佑就是偷着也定要跑出去,那时候更危险,因此虽然勉强应下,但心里实在是恼怒得很,一甩袖转身就走了。

姜佑瞧着他离去,跑回宫里看着薛元送来的那些小物件,眼里难掩担忧之色。

......

金陵城里,就算没死也该仓皇狼狈的薛元和平王正在悠然对酌,两人你来我往敬了一番,还是平王先开口赞道:“到底是厂公给的好法子,先来了个请君入瓮,让那些流民以为咱们兵败,慌不择路之下入了金陵城,没想到他们自己反倒一头栽了进来,反而被朝廷的兵马围住了,真真是可笑。”

薛元也浅浅饮了一口,人前仍是八面玲珑的样子;“若不是王爷全力配合,此计也不能成行,咱家敬王爷一杯。”他说着又摇头道:“那些流民虽然被打散,但终究没有被一网打尽,不能掉以轻心了。”

“厂公说的是。”平王笑着一饮而尽,忽然叹了口气道:“只是这消息传回京里,只怕又是一番动荡了,若是有人对厂公心存异心,拿着这个做文章,厂公岂不是麻烦了?”

薛元一哂:“只要皇上信我,其他那些流言蜚语又有何惧?”

平王看着他,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别有深意地道:“厂公这般信任圣上?”

在当初薛元还未曾起来的时候,他就对此人颇为看好,两人暗地里也有些来往,他当年还存了把薛元收为已用的心思,只是后来薛元权柄日渐深重,他也有自知之明,便熄了这心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1页  当前第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厂花护驾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