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十样锦_分节阅读_第66节
小说作者:金波滟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19 KB   上传时间:2016-06-12 21:27:02

第119章 玻璃

云娘瞧邓嬷嬷神情,知她果真是感激涕零的,也会从此真心认自己为主,叫她起来又道:“说到这里,我有一句丑话要放在前头,嬷嬷若是进来,一定要与李嬷嬷好生相处,不许无端地生了口舌。果真有什么事情,便悄悄告诉我,如果扰了玉瀚的清静,我是定然不许的。”

邓嬷嬷赶紧答应了,“我先前还疑着李家,今天经奶奶一说,便明白了,再不会与李嬷嬷生隙。”

云娘便点头笑道:“正是如此,李嬷嬷从小奶大玉瀚,红裳也服侍玉瀚十几年,功劳并不小,连我都是感谢她们的。”又问:“听说你还有两个儿子也在府里,先前也随着他们父亲为玉瀚打点过生意,恰好我正要开一间铺子,并没有可靠的人,便让他们去帮我看着铺子可好?”

邓婆子这一喜,却比刚才还要甚,她已经有了年纪,纵然进了府又能做多少时日,儿子能得了正经差使却要比自己有体面还要高兴,又跪下磕头,竟有些语无伦次了,“从此以后,我们一家定然肝脑涂地报答六奶奶。”

先前事情云娘俱已经不打算再追究了,但是以后,她却再不会再放任。眼下她胸有成竹,便叫邓婆子起来,“只是嬷嬷先前都看出红裳管铺子是有弊病的,如今我们便要从头立好规矩。”说着将怎么样管帐,怎么样进货,怎么样卖货都一一吩咐清楚,最后又笑道:“我并不是苛薄的,嬷嬷的儿子给我的铺子做掌柜的,每月都有月钱,四节时分盘帐,算出收益,便分一成给他。铺子生意好,我多得,掌柜的也多得。”

邓婆子笑得合不拢嘴,又满口答应,“我的两儿子,不是我自夸,打小也都跟着他们父亲给老夫人打点生意,定将夫人的铺子做得好!”又想到自己的丈夫因为贪了六爷的银子才被撵走,赶紧又停了下来。

云娘一笑,便让邓婆子先下去,回家收拾妥当了再来上差。待李嬷嬷回来了,又将她叫来好言道:“最近嬷嬷身子并不大好,想是芍药苑里事情多,得力的人又少,过于劳累之故。恰好六房里的邓家来求我,我打听了他家也是跟着母亲来我们府上的老人,便让她也上来帮忙,只是我房里的事情还是嬷嬷总管,但若有其他杂事,只管吩咐邓嬷嬷做就好,嬷嬷也能轻省些。”

李嬷嬷其实是有些心病的,听了云娘如此温声细语,又不敢不答应,虽然未免多想了些,但是待邓嬷嬷上来时,见她竟对自己十分地巴结,上赶着叫“老姐姐”又果然不与自己打擂台,六奶奶也对她依旧还好,方将心放回了肚子里。

至此,芍药苑内,李嬷嬷总管着所有的事务,邓嬷嬷从旁协助,又有江花如蓝两个懂事的丫头,再下面府里拨来的十几个粗使丫头婆子,各安其职,虽不能说铁桶一般,但也有条有理,十分齐整。

而外面的几家铺子,帐目全都改成一式的,每项都分列明白,云娘还专门请了一位帐房,每月将各家的帐看上一回,开出来的帐目送到她这里,盈亏本利都在上面,到了四节的时候从头盘帐,算出收益来,就是那些个掌柜的也做不了手脚,十分地清楚。

可谓是家里家外的的事情都上了正道,她管起来又十分地轻省,闲下来的时光正用来织锦。

四月的天气,乍暖还寒,正下着春雨,云娘坐在织房里向外看着,觉得那雨就要打到了织机和自己身上,可却还是没有,便十分地开心。

原来,玉瀚新为她的织房换了一个玻璃的窗子!完全透明的玻璃,比用蚌壳做的明瓦要透得多,又足有几尺见方,正镶在她织机前面朝着院子里的南墙上。

每天不用打开窗子,阳光便洒了下来,织机上的每根丝都十分地清楚,屋子里又不会进来一点冷气,真是从没见过的好东西。

今天正是安了玻璃窗子后第一次下雨,云娘便不知不觉放下梭子,站在玻璃后面看着下雨,似乎是第一次看到下雨一般。天地间混沌沌的,豆大的雨珠落在那玻璃窗上,然后就滑了下去,留下一道长长的痕迹,然后另外的雨又到了,再滑下去,却一点也不渗进来,真的一点也没有,她把手指放在那玻璃上面,略有些凉,但是却完全是干的,一丝雨珠也没沾到。

看够了雨,略一抬眼,就能看到院子里花圃中种的芍药,正是前两天从暖房移过来的,两尺多高,上面还有花苞,应该很快就要开花了。现在花枝在风雨中摇曳,瞧着就要被打得倒了下去,云娘担了一会儿的心,却又放下了,因为虽然风急雨骤,但那芍药左摇又右摆后还是立着,倒越发精神起来。

再向远处瞧去,就见那雨打在院墙顶的瓦上,浅起一片的水花,又有门檐上流下的雨水,哗哗地淌着,怪不得人们常说瓢泼大雨呢,果然像用瓢泼出来的一般。

这时院门开了,一个小丫头子撑着一把油纸伞走了进来,可是雨是那样的大,她虽然用伞护着,可是还是被打湿了一半的衣裳,一时顾不关好门便跑进了下人那排房子里……

一切都看得真真的,就如没有这层玻璃似的,云娘又一次地感慨这玩意儿实在是好,无怪比那金自鸣钟还要贵呢。

听玉瀚说,玻璃原本在西洋就很少见,又因为它特别容易碎,从西洋用大船运过来时一百块大玻璃也未必能有一块完好地运到天朝,而且就是运到了,从南边的港口再运到京城,其间又要碎掉一大批,是以京城里的玻璃就格外贵了,而且越大越贵。

所以云娘爱惜极了,在玻璃窗外面装了木板,里面放了厚厚的幔帐,只怕不小心碰坏了,只有她坐在织房里织锦时才将里外都都打开。

甚至刚刚下雨的时候,云娘还怕打坏了玻璃,要将木板放上呢,还是李嬷嬷拦住她说玻璃是不怕雨的。

这时节的雨来得急,去得也快,很快外面就放睛了。太阳重新露了出来,一道彩虹斜挂在天边,院子里的地就似洗过一般的干净,花圃里的芍药花叶子绿得发亮,花苞里的红色微微挣出来一点,十分地醒目。

这一切如此真而切真地就在眼前,让云娘总觉得自己就在院子里织锦一般,周围却又有各种装饰,便觉得自己的织房是人间最美的织房,不,就是天上的河汉女,她的织房也未必有自己的漂亮吧!

在这样美丽的织房里织锦,云娘每次来前都要先打扮了,再从容地坐在织机前,因为她看得到外面,外面的人也能看得到她。而现在常有女眷们专门来芍药苑看自己织锦,先是府里的,然后就是外面的。

自皇上赞扬了她的屏风后,她已经在京城里颇有些名气了,大家都想看看妆花纱是怎么织的,不过云娘现在不怕别人来看她织妆花纱了,因为这些女人们连织机都是第一次见到,就是想学也学不会,她们看了自己织锦,个个只会惊叹不已,再没有偷艺的。

当然也有说酸话的,却只敢在背后悄悄说,什么“末流”之技之类,传到了云娘耳中,她只是一笑。她自织锦,又没有让她们来看,既然来了也看了,又何苦说这些呢?而且在她心里却觉得很多人都是羡慕她的,她自己也觉得自己很值得她们羡慕,美丽而且雅致地坐在玻璃窗前,拿着精巧的梭子,将一根根丝,一缕缕线织成美丽的妆花纱,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并不逊于在窗前绣花、看书、弹琴任何一件事!

而且,就连皇上也赞她织得好呢!

其实,就是在当年拼命织锦时,云娘也一直觉得织锦是一种十分地享受,现在她更加地肯定了这一点。她不再为了挣银子而织,也不是为了攒一台织机而织,而是因为喜欢才织。而越是这样,她织出的锦就越好,心中更是说不出的欢愉。

这一天,云娘正在织锦,丰姨娘走了过来笑道:“四皇子妃来了,正在大奶奶的房里,请六奶奶过去呢。”

原来,这些日子府里每有女眷前来,又或者去别府里作客,大奶奶便都要叫她陪同,正似李嬷嬷先前说的,她身上有了诰封,谁又敢不把她放在眼里呢?

渐渐地,云娘早将与武定侯府关系亲密的十几家勋贵都认得了,又慢慢弄清了各家的姻亲交情,也与几位夫人熟识了。

只是她却从来没有与皇子妃们打过交道。

因为先前听玉瀚提到过皇子们的争斗,云娘对于这些皇子们并没有什么好感,从心里也是不愿意与他们往来的。

但是如今皇子妃到了自家,她却无论如何也要出去行礼见面的。

及到了大奶奶处,见了四皇子妃,原来只是个相貌寻常的中年妇人,但举手投足间却温文有礼。云娘上前行了礼,又坐下说了一会儿话,发现原来四皇子妃不只看着文雅,果真也是个极温和知礼的人,与自己倒说得来。

又想起玉瀚曾对自己说过,四皇子生性淡泊,喜欢读书,从不参与争夺皇位,看来夫唱妇随,四皇子妃也是这样的淡泊明志的人物,心里便不再反感。

四皇子说了一会儿闲话,就笑道:“前两日入宫给父皇请这,听父皇说汤家的六夫人织得一手好锦,十分羡慕,便特来拜访。”

原来也是来看自己织锦的。

云娘自然应了下来,一行女眷便起身向六房走了过来,路过正院的时候,四皇子妃以为到了就要驻足,云娘便笑道:“我现在住前面的芍药苑内。”说着指了指前面,带了大家过去走进织房。

明亮的阳光撒了进来,正照在那锦上。虽然只织了一小段,但还是一眼就能看出织机上的妆花纱美轮美奂,青翠的山、碧绿的水、远处的郭、近处的村,还有河上的人,都在半透明的轻纱之上,仿佛就要从上面飘下来一般。

四皇子妃发出一声惊叹,“原来世上真有如此巧的手!”

第120章 皇庄

云娘得了四皇子妃如此的赞美,心中得意,面上却谦道:“织锦又与绣花不全一样,并不全是靠手工,而是要借着好织机的。”

四皇子妃却是懂得些的,便笑道:“虽然要织机好,但若不是能工巧匠也是不成的。”又道:“我也算见过不少的世面了,六奶奶的锦还是令人耳目一新。”

云娘听她果真发自肺腑十分赞美,倒有些不好意思的,便请大家进房吃茶,拿出些江南风味的点心,又说了些闲话,四皇子妃方才告辞。

大家送了四皇子妃上轿,大奶奶便拉了云娘的手一同向回走,又告诉她,“四皇子妃的娘家却不是我们勋贵人家,而是文官,她父亲曾任过礼部侍郎,现在已经过世了,全家都回了原籍,倒没有什么势力。”

云娘也笑道:“我进了京也听人说四皇子一向不大喜欢出门,只在家中读书,不愧与四皇子妃是一家人。”

“这话说的很是,如今这些皇子们,只四皇子是最省事的,对太子也恭敬。”大奶奶消息要比云娘灵通,又道:“过了年,四皇子与四皇子妃搬到了皇上赏他们的庄子上,说那里有一片沼泽,要按书上写的方法变成良田呢。”

云娘听了也觉得稀奇,“若是那样,江南有许多的沼泽,岂不是都可以变成了良田?”

“我倒不是很信,四皇子也无非是一时好奇而已。”

到了正房前面,云娘便欲与大奶奶分手,回家织锦,却又被她拉住了,“这些日子事情多,我们妯娌倒没有机会多在一起说话。”

云娘也只好随着,见她神态却比过去亲切许多,说了半晌闲话,又拿出两个玻璃高瓶子,上面木头塞子,又包着金箔,里面装着深红色的水,道:“别人送我四瓶,说是西洋顶尖的好酒,用葡萄做的,喝了对身子再好不过,分给六奶奶一半。”

现在云娘见识也多了,亦能瞧出果真是好东西,便推让道:“我又喝不惯洋酒,大嫂自己留着慢慢喝吧。”

大奶奶便笑,“先前你初进府,并不知秉性,也不敢多来往。眼下方知你果真是最赤诚的好人,正与我脾气相投,我们妯娌岂不是要亲热起来!”又感慨道:“如今我管着家,虽然天天不错眼珠地盯着,也难免有疏漏,也只有六奶奶真心帮我。”

云娘便知自己向丰姨娘透的消息传到了大嫂耳中,却也不肯明说,只笑道:“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府,又有这么多的人,每天又有这么多事,大嫂已是极能干极精明的人了,若是换了我便肯定不成的,只是偶尔出门听了点什么,自然也不敢瞒着。且我不喜管家事,只愿意织锦。”她亦要表明自己并不是想与大嫂争权。

大奶奶听了果真开心,若是六奶奶将府里的那些弊端嚷出去一件两件的,自己面子上便下不来,在侯爷和大爷眼前都要丢人,亏了六奶奶也只悄悄点了丰姨娘,再告诉自己,正给自己留了时间慢慢查处。

原以为定然要分出几项事务交给六奶奶才好,但六奶奶自己便先拒了,更是一喜,此时便笑道:“我还有一事要说,因六房正屋的地龙一直不大好用,你回来时又在冬日,便一时没法修缮,现在天气渐暖,我便派了人彻底翻修一回,再过一两个月你便搬过去住吧。”

当初也正是大奶奶将自己安顿在芍药苑的,眼下又让自己搬回,云娘知她是向自己示好,可她是不愿意搬到正屋的,便微微一笑,“我和玉瀚只两个人,住在芍药苑里却是正好,冬日里十分地暖和,才进了春天,芍药花又要开了,更舍不得搬出来,大嫂便不要麻烦了。”

大奶奶便略皱了皱眉,“可是来了人看,终究觉得不像……”

原来刚刚四皇子妃过来,在六房正屋前停了一下,虽然没说什么,可是大奶奶也一定多想了。

云娘早知大奶奶的为人,她表面上十分地和蔼,总做出格外宽容的模样,其实心里想的只是她自己——不,更确切的是她的名声。

虽然不知这一次汤家复起前她是什么样的,但是眼前云娘看到的她,就是一心想要所有的人都以为她贤良、能干、体恤、温和,堪做武定侯的大奶奶,将来的武定侯夫人的。

切实论起来,她对自己并不好,但也不很坏,前前后后的变化无非是因为自己变了,她便跟着也变了而已,这都是人之常情。

其实云娘从旁去看,大奶奶一心以为自己如今身份高贵、地位稳固,将来前程似锦,十分地志得意满,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且不说武定侯大爷恐怕并不能跟随太子立下从龙之功,就算果真成功,其实于大奶奶又有什么好处呢?

就连丰姨娘都会悄悄在自己面前抱怨,说到大爷实在是太不顾家了,整日住在外头,又有许多的姬妾,可是大奶奶看起来却全不在意,她依旧兴致高昂地应酬亲友,打点着家事,唯恐有一处有一点的纰漏。

自己悄悄提醒些事;四皇子妃只在正房前面略停了一下,她便想了许多,要赶紧弥补,这样的小心,还真让云娘说不出的感受,于是就连她先前对自己的不好,也都埋怨不起来了。

云娘便笑道:“那也与大嫂无关,是我们两个愿意住芍药苑的。”

大奶奶在意的便是这个,现在松了一口气道:“既然你们愿意,那就这样吧,”只要不要把这件事归到当初她安置不当就好了,便又道:“不管怎么样,我也让人把六房的正屋修缮一回,你们以后愿意搬随时可以搬回去。”

“那便都听大嫂的。”

回去后,却没有告诉玉瀚,只悄悄向邓嬷嬷道:“过两日大奶奶要将正屋修缮一番,你过去看看,那边有什么要收拾的东西,一一收起来送到家中的库房,别让玉瀚看到,免得睹物思人,心里难受。”其实本该她过去一回的,但是云娘却不想去,便推给了邓嬷嬷。

邓嬷嬷却道:“那里东西早都搬空了,什么也不剩的,不需再去收拾。”

原来自己虑到睹物思人,早已经有人先虑到了,所以便将东西都收走了。

云娘便也松了一口气,见邓嬷嬷似要再说些什么,却不想听,只道:“既然如此,也就罢了,此事也不必向玉瀚提起。”

没几天,正屋那边用布幔围了起来,云娘没提,玉瀚也似没看到。再过些时候,布幔撤了,一切依旧与先前相同,完全是水过无波。

倒是四皇子妃,那日来过武定侯府后,过了些时日,便下了张帖子给云娘,请云娘去庄子上玩几天。又在贴子上特别注明,如果玉瀚有空也请他过去,四皇子也在,大家饮酒说话。

云娘得了这个贴子,便拿给玉瀚看,“这还是第一个专门邀我的帖子呢,只是我却不知道应不应该去。”毕竟是皇子妃,云娘纵是不大懂朝政的事,也晓得要谨慎。

四皇子妃来过的事情,玉瀚自然知道了,又听云娘细细讲了经过,当时倒没说什么。现在看了帖子便挑眉笑了笑,“有些意思了。”

云娘便问:“有什么意思呢?”

“现在还不好说,等我陪你去了皇庄回来再告诉你。”

云娘便笑,“你陪我去?”

“夫人出门,还是去郊外,我怎么能不陪着?”汤玉瀚笑道:“原来入京前所担心的一应事情,眼下看起来倒都慢慢解开,眼前形势也还好。我原也想带你到外面多看看,如今有这个机会,岂不正好?”

玉瀚因被皇上钦命为羽林卫指挥使,宿卫宫禁,十分信任;自己不意得了皇上的青眼,如今京城里的贵妇都肯给她十分颜面,若不是担心太子身边的大哥出什么事,其实他们现在过得很好了。

云娘听玉瀚如此一说,兴致也来了,“我还没见皇庄是什么样的呢。”

玉瀚却道:“皇庄其实没什么,也无非是大些的庄子而已,只是眼下许多人都等着看四皇子果真把沼泽改成良田了吗?”

云娘先前听大嫂说过一回,现在自然也是好好奇的,与玉瀚商议已定,备了些行李,休沐的时侯一早去了皇庄。

初夏时分,正是京城里最宜人的时节。云娘坐马车里与玉瀚出了城,见人烟已经逐渐稀少,再也忍不住将车帘子掀了起来,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和熙的风而吹过,而大路两旁绿油油的庄稼一直望不到头,心胸便都觉得开阔了。

出城三十多里,才到了皇庄上,早有大太监在路边相迎。进了庄子里又走了半晌,这才到了四皇子和皇子妃住的院子。毕竟是天家,红墙黄瓦,高屋大院,十分的气派。

云娘这时已经放下帘子,听得外面竟然是四皇子亲自出门迎接,又与玉瀚谈笑风生,便悄悄向外看去,原来四皇子瞧着比玉瀚略大几岁,宽额方颐,龙睛凤目,气度不凡。身后带了许多人,形态各异,有穿着绸袍的儒生,也有一身短打扮的农夫,想来都是在沼泽中种田的。

正思忖着,马车又前行了一段停了下来,云娘下来便被几个太监宫女簇拥着进了内院,迎面四皇子妃前来接她,拉了手不叫她行礼,只道:“要我说竟不如免这些虚的,我们在一起好好说话。”

云娘哪里肯,倒底按礼数做足了方才起身,四皇子妃便拉了她的手指着院内的一畦畦青菜笑道:“这些菜是四皇子种的,比汤指挥使在江南种的如何?”

其实在盛泽镇时,云娘从没有看到过玉瀚种菜,都是阿虎在忙,于是便觉得眼下这些菜倒底是谁种的也很难说,而且青菜又怎么比呢。

但是云娘也早在京城里学了些场面上的话,“四皇子种的,自然是极好的,”恭维过了,又笑道:“这样新鲜的菜,就是要比在京城买来的好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页  当前第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1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十样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