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虎妻兔相公_分节阅读_第15节
小说作者:竹西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85 KB   上传时间:2016-11-07 16:53:50

  “切,说得跟个真的似的!”三姐又嘲着她道:“你开了哪只天眼,竟看到他爹娘也在逃命?!”

  雷寅双被三姐堵得咽了咽,那眼珠一转,忽地拿手一扒拉着下眼皮儿,对三姐呲牙做着鬼脸道:“透视眼!”

  这个词,显见着又是虎爷自个儿造出来的,江苇青可听不懂。他抬头看向雷寅双。

  雷寅双知道他不会听得懂她那从梦里学来的新鲜词儿,便张着嘴要向他解释。正这时,板牙奶奶拿着被子走了过来。

  她一边将被子裹在江苇青身上,一边对雷寅双道:“有什么话你们自个儿在外面慢慢说去,他可不能在这里陪你们。他还发着热呢,若再受了寒,病情加重,可真是会过人的!”说着,也不管江苇青的挣扎,抱起他便要将他带进屋去。

  见他挣扎,雷寅双略一思忖,便赶上前一把握住他的手,安慰着他道:“别怕别怕,姐姐在呢,姐姐陪着你,姐姐哪儿也不去。”

  已经二十岁,却被个五十岁的老妇人像婴儿般包裹在被子里的江苇青,郁闷地看看抱着自己的老妇人,然后用力握紧手心里的那只小虎爪子,不挣扎了。

  也亏得这鸭脚巷住着的三户人家向来不分彼此,雷寅双的一句“不走”,便叫她真在板牙奶奶的屋里住下了。

  其实依着板牙奶奶的意思,是再不许她靠近这生着病的孩子的。可一来那孩子不干,二来小老虎也不依,加上姚爷再三向奶奶保证,这会儿这孩子只是受了寒凉,病气还不会过人,板牙奶奶这才十分不放心地点了头。

  *·*·*

  天近傍晚时,板牙爹王朗领着衙门里的同事们回来了。

  五六年前,王家人带着雷姚两家人搬回镇子上没多久,板牙爹便依着姚爷的主意,想办法在衙门里谋了个杂役的差使。因他为人八面玲珑,手脚又勤快,所以很快就跟衙门里那些有正经编制的衙役们混熟了。加上他不仅识文断字,人还挺知情识趣的,不到一年时间,他便被县衙的主薄老爷看中,调去文书房帮着抄写公文什么的了——以小老虎胡编乱造的词儿来说,就是从“蓝领”升级为“白领”了。虽然同样还是个没编制的“临时工”,可至少在江河镇百姓看来,他到底是吃公家粮的,也算是衙门里的人了。

  而自古以来,大兴这片土地上就有很浓的排外情结。便是王家自祖上起就是江河镇的老住户,可因板牙爷爷带着一家人出外避祸多年,连板牙爹都不是在这镇子上出生的,加上板牙奶奶曾“当过叫花子”,他们一家重新落户回来时,还带着两家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亲戚”,虽然镇上的人出于祖上的交情,不好开口赶人,却明显也能看得出来,镇民们对鸭脚巷的众人都颇有些看不起的,明里暗里更是各种排斥。

  而自从王朗穿上那身黑皮后,便如百姓对官威的畏惧一般,镇民们立时改了对鸭脚巷诸人的态度——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小老虎跟人打架的次数明显少了。便是有孩子被雷寅双打了,那敢于上门来讨公道的家长也少了许多……

  此乃闲话。

  且说县衙接到江河镇上报来的消息后,那县令老爷立时想起王朗就是江河镇人,于是便钦点了他带路,领着通判老爷,带着一队衙役们来江河镇办差了。

  此时离天启帝创立大兴朝也才不过八年时间,那帝都从两百里地外的旧都迁到新都也不过才六年,因此,天下的吏政还算清明。虽然一路上大家都在开着玩笑说,难得遇到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去王朗家里讨杯水酒喝喝,再好好尝尝王朗天天跟他们吹嘘的、他家娘子的一手好厨艺。可真到了江河镇上,一个个倒也没像前朝的衙役们那样,放着正经差事不做而先跑去喝酒,连王朗都不曾回家。直到把那几个人贩子装进囚车,又分了人手押回县衙,再仔细核对了听到消息赶过来认领孩子的家长们,把那几个幸运的孩子还给家长,最后再把余下那几个尚未被认领走的孩子寄养到里正家里,这些人才闹哄哄地跟着王朗往鸭脚巷过来。

  王朗领着那些人进门时,江苇青的热度已经退了下去。姚爷说,只要到明儿早上他都不再发烧,也就没什么大事了。

  王朗进门喊着“娘”时,姚爷正在西厢里检查着三姐和小静、板牙的作业。雷寅双则因她的作业一个字都还没写,且她又答应要看着江苇青,这会儿正盘腿坐在东厢的桌子旁,对着桌子上的本子抓耳挠腮着。听到一群人闹哄哄进门的声音,她立时丢开笔便要窜出去,却迎面就被从西厢里迎出来的姚爷和板牙娘给抓了个正着。

  “你出来做什么?功课做完了?”姚爷皱眉道。

  板牙娘也是一阵皱眉,过来就要将她推回东厢里去。姚爷却忽地拦住她,指着西厢道:“官府的人怕是有话要问那孩子,叫她去西厢跟三姐呆着。”说着,便转身先迎了出去。

  雷寅双看看姚爷的背影,回头对着板牙娘一阵憨笑,道:“王爹爹回来了,我跟王爹爹打声招呼去。”

  “外头人多,你去添什么乱!老实在你小静姐姐的屋里呆着!”板牙娘才不理会她,揪着她的衣领便将她推进了西厢,又对正坐在西厢窗下看着书的三姐吩咐一声:“看好她,不许她出来。”这才低头掸了掸衣衫下摆,回身迎了出去。

  东厢里,被外面的动静吵醒的江苇青悄悄睁开眼,那眉尖不禁一阵微微蹙起。

  板牙娘迎出去时,板牙爹王朗正在小院里跟通判介绍着徐爷。板牙奶奶则笑眯眯地站在一旁,热情地请着人往屋里坐。

  王朗道:“今儿天热,屋子里又小又闷,倒不如在这丝瓜架子下面凉爽呢。”

  众人听了连声叫着“这主意好”,板牙奶奶便嗔着在他肩上拍了一记,这才笑着招呼众人在丝瓜架子下面坐了,又回头喊着小静去酒坊打酒,再叫着板牙娘下厨去炒几个小菜。

  通判老爷见她一番忙碌,忙摆着手对板牙奶奶笑道:“不急不急,先了结公务再说。”又道,“听说你们家里也收留了个被拐的孩子?还有,是隔壁雷家的孩子最先发现那伙人贩子的?那只小老虎呢?把他叫过来,我们问问经过。”

  雷寅双听了,立时便要从桌边站起来。三姐头也不抬地一伸手,便拽着她的胳膊将她按回了桌边。

  “他们叫我呢。”雷寅双道。

  三姐没理她,只抬起一条腿,将腿架在她的腿上。

  雷寅双看着腿上架着的腿,不禁一阵哭笑不得——鸭脚巷的孩子们个个都是自小习武。可比起小静的懒来,三姐就是“没一点运动天赋”(想也知道,这是小老虎的说法),那拳脚功夫上连小静都比不过,这会儿她把腿架在雷寅双的腿上,其实更多的只是起个警示作用,表示她下定决心不许雷寅双往外跑的意思。

  屋里两个姑娘斗着法时,外头只听板牙奶奶笑道:“她一个小姑娘家家的,不惯见外人,有什么要问的,问姚爷也行,他一直都在的。”

  通判老爷不禁一阵惊讶,道:“咦?那孩子是女孩儿?我听人叫她‘虎爷’,还当她是个男孩儿呢。”

  “嗐,”王朗一边给他倒着茶水一边笑道,“那孩子长得像个男孩,乡亲们取笑她,才给她起了这么个外号的。她可不高兴着呢。”

  ——又一个明显的谎言。雷寅双可从来不在乎别人叫她这“虎爷”的外号的。

  床上的江苇青听了,不禁疑惑地拧起眉尖。王家人的那些话,给他一种很是明显的感觉,就好像他们都不希望虎爷雷寅双在这些官差面前抛头露面一样。

  

☆、第十二章·姚爷的思虑

  第十二章·姚爷的思虑

  很快,江苇青便发现,这感觉并不是他想多了。

  只听那通判老爷又问着板牙奶奶道:“虎爷既然是个小姑娘,就不难为她了。嗳,她家大人呢?那人贩子是小姑娘发现的,照着朝廷的章程,她该有一笔赏银才是。小姑娘脸面薄,不愿意出来,那就叫她家大人过来一趟吧。”

  板牙娘笑道:“她爹是我们镇子上的铁匠。这不,昨儿大王庄上有活计叫他,得明儿才能回来呢。”

  “咦?”一个心细的衙役道,“好像听镇上的人说,看到他回来了。”

  “哎呦,定然又是把镇东头的瘸子张错看成咱们大锤了。”板牙奶奶笑道,“就因这二人都是瘸子,倒老叫人认错了。有一回,连瘸子张的儿子都给认错了,冲着大锤叫了半天爹,等追到跟前才发现,根本就不是!”

  板牙奶奶拿袖子捂着嘴一阵乐。那些衙役们听了,也跟着一阵乐。

  雷寅双在屋里听到,却是一撇嘴——真相是:那小子听她说书听迷了,一心向往着也能成为故事里那些会飞檐走壁的侠客,且又听板牙吹嘘雷爹爹武艺如何厉害,他这才追着她爹喊“干爹”,想巴结着跟她爹学武的!

  而东厢里的江苇青则意识到,显然王家人不仅不愿意雷寅双在这些官差面前露面,似乎连铁匠,他们也不希望这些衙役们跟他碰面的。

  姚爷笑道:“事情的经过我倒是知道的。”于是他将雷寅双告诉他的那些事又告诉了那些官差,道:“双双救回来的那个孩子,就在屋里呢。那孩子受了大罪了,落了水,还伤了脚,且吓得不轻,这会儿连自个儿叫什么,是哪里人,父母是谁都不知道了。”又问道:“各位可要去看看那孩子?”

  江苇青一听,立时闭了眼装起睡来。

  通判道:“自然是要看一看的。不管他记不记得事儿,总要记录在案,也好方便将来他家里人找来。”又道,“那孩子多大年纪了?”

  “看起来也就七八岁的模样。”姚爷说着,领着通判大人进了东厢。

  直到这时,江苇青才装着刚被吵醒的模样,以一脸呆萌萌的神情看着那几个官差。

  官差问着江苇青话的时候,姚爷特意后退了一步,将自己藏在暗处,摸着胡须默默观察着江苇青。

  便是这孩子从头到尾都没说过几句话,姚爷还是从他的眼神动作中看出,这孩子全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般稚嫩天真。甚至,当他说他不记得他的父母家人时,姚爷也不是十分相信的。倒唯有被人追杀这一点,看来似乎这孩子没有说谎——怎么说现年已经五十的姚爷,当年也曾是叱咤一方的人物,这点真假他还是能够分辨得出来的。

  对于官差的问话,有关那些人贩子的事,孩子倒是一五一十地全都答了,包括他所知道的,那些被拐来的孩子,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被人贩子带上船的。但只要一问到他的出身来历,这孩子就只是摇头了。

  且,精明的姚爷还注意到,这孩子能清晰地记得那几个孩子各是在什么地方被拐上船的,甚至还能一一说出他们这船停靠过的地点码头,却在官差问及人贩子是从哪里把他带来时,把那行船的方向和途经的地点说得很是混乱。

  而且,从头到尾,这孩子都没跟官差说过一句“镇远侯府在追杀他”的话。

  姚爷的三角眼忍不住就眯了起来。

  其实通判一看这孩子才七八岁年纪,且还生得一副病弱模样,就没指望能从他身上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询问也不过是例行公事。可叫他深感意外的是,这孩子虽然说不清自己的来历,却居然能记得所有被拐孩子的来历。而这些被拐来的孩子,除了附近丢失的那几个外,剩下的全都是外地拐来的,且年纪最小的才不过两三岁,自是没办法说清楚自己的来历家门,也亏得这个孩子能记得他们被拐上船的地点,倒叫官府省了力气。只要按图索骥,应该很快就能替那些孩子们找到家长了。

  江苇青答着官差的问话时,脑子里却渐渐记起了前世的事。他想起来了,似乎前世时,他也曾跟官差有过这么一番交谈的。只是,那时候他的态度颇不友善。脚上的伤,加上他自小养成的刁蛮任性,叫他把那些官差们都臭骂了一通,便是记得那些一起遇难的孩子们的事,他也懒得跟那些官差讲,只逼着官差赶紧送他回家……而直到此时,他才想起来,他为什么没能记住鸭脚巷的众人。他记得他被救上来时,曾处处挑剔着救他的人家不曾侍候好他,后来那户人家就把他送到里正家里去了……想来,也正是因为那时候的他眼里只有自己,看不到别人,才叫他一点儿都没能记住鸭脚巷的众人……只除了那个他以为是弄残了他的脚的“罪魁祸首”……

  这么想着,江苇青悄悄往角落里看去,却正和姚爷那带着若有所思的眼撞在一处。

  二人看着对方不约而同地眨了一下眼,然后才各自转开眼去。

  通判例行又问了江苇青几句后,便回头对王朗道:“这孩子有点麻烦了,他不记得自己家在哪里,也就只能等通告发出去,看他父母能不能找来了。现下……”

  他话还没有说完,姚爷已经道:“这孩子病着,脚上还有伤,眼下怕是还不好挪动。”

  通判笑道:“我正是这意思。如果大娘和弟妹没意见,我看,不如把这孩子暂时先寄养在你家里。”又压低声音对王朗道:“知道你家里人口多,你那一点进项养家也不容易。这孩子寄养在你家,衙门照例每个月都是要给些银米的,好歹也算是个补益。”

  王朗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姚爷,见姚爷冲他微一点头,他这才应着通判的话笑道:“不过多双筷子而已,也不费什么事的。”见这里问得差不多了,外头板牙奶奶也招呼着说酒打来了,他便又邀着众人道:“如今结了公事,终于可以放松放松了。平常总承蒙大伙儿的照顾,难得有这个机会能在家里请大伙儿喝酒,还请各位不要嫌弃。”

  众人说着客套话,便都相让着出了东厢,往那丝瓜架子下面喝酒去了。

  姚爷临出门前,回头看着江苇青意味不明地笑了笑,直笑得江苇青心头一阵打鼓,然后他才转身出了门。

  时值五月,白天越来越长,夜晚则来得越来越晚。直到过了寅正时分,天光才渐渐开始黯淡下来。那通判抬头看看天色,放下酒杯对众人笑道:“今儿就到这里吧,再不走,怕是就得摸黑赶路了。”

  王朗和一旁作陪的姚爷虚应着留了众人几句,可到底天色在这里,酒宴到底还是散了。于是众人纷纷起身告辞。通判拍着王朗的肩笑道:“你难得回来一趟,今儿就别往城里赶了,在家里住一晚,明儿再来上差。”又打着酒嗝道:“县令大人那里我来跟他说,许你明儿晚些来。”

  等送走了官差们,王朗回过头来,看着姚爷歪了歪头,道:“没问题吗?”

  姚爷捋着胡子道:“也不是不好变的,若真有问题,就说家里地方小,挤不下,把他挪到里正家去。只是……”

  他顿了顿,冲王朗招招手,凑到他耳旁小声道:“你替我查几件事。第一,京城最近可有什么异动;第二,查一下那个镇远侯府的事,特别注意一下那个什么世子。还有,顺便也查查,京城可有什么人家走失了他这个年纪的孩子。”

  王朗的眼一闪,扭头看着姚爷道:“姚爷怀疑……”

  姚爷一阵不置可否地摇头,道:“应该有人把那些拐子的话学给通判听了的吧?他是个什么意思?”

  王朗也是一阵摇头,笑道:“自是不信的。若真是侯府丢了孩子,朝廷早下海捕文书了,可衙门里竟一点风声都没有。至于说,那些人贩子自称是侯府的人,”他略带轻蔑地一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原是官场上不成文的规矩。何况这些还都是人赃俱获的人贩子,便是他们真跟那个侯府有什么关系,那位也不敢往下问的。所以他当时就跟镇上的人说了,这是那些人贩子扯虎皮做大旗,吓唬人的。”

  顿了顿,他又加了句自己的判断:“想也是,那可是皇帝的亲妹夫,便是真有什么关系,怕是那些人贩子手底下也不会只有这么几个小孩儿了。”

  姚爷点头赞同着他的判断,又将那孩子隐下的,所谓“被侯府追杀”一事,以及雷寅双的那番不靠谱猜测全都跟王朗说了一遍,“别瞧双双那小脑袋瓜子里满是各种胡思乱想,偏她运气好,常常能不经意间被她瞎猫撞上死耗子。那孩子的出身,我分析着,无非三种可能。一,是平民百姓家的孩子。若是那样便无妨。到底是救人一命的事,只当是积德行善了。另外嘛……只从他的衣着便可以肯定,那孩子出身应该不低。可若说他是镇远侯府的世子,那些人贩子被抓住后,他既然安全了,就该大大方方承认才是,偏他还坚持说他被侯府追杀着。他若没有说谎,那么,能被侯府追杀的,应该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家的孩子。当然,这也不能排除那个孩子心眼儿多,明明是侯府世子,怕我们对他起坏心,才故意说是侯府仇人之子。”

  又道,“那孩子 ,可远没有他看上去那般天真单纯,我敢肯定,他定然瞒了我们什么事……”

  “那您还答应他留下?!”王朗皱眉道。

  “这倒无妨。这孩子虽然是个小滑头,不过,倒是个心地纯良的。”姚爷摸着胡子道:“他说他什么都不记得了,我却是不信的。他这么说,怕不过是不愿意暴露身份的意思。可在说到那几个同样被拐的孩子时,他竟一五一十把那些孩子的来历经过全都跟你们大人说了。亏得你们那个大人只想应付差事,不曾仔细盘问,不然,定能看得出来,有着这样好记性的孩子,怎么可能会不记得那些人贩子是从哪里把他拐带出来的。可他却并没有因为自己而瞒下查找那些孩子父母的线索。可见,心性应该不差的。”

  顿了顿,姚爷又道:“之所以留下他,便是看中了他的这一点心性。不管他是侯府的世子,还是侯府对手家的孩子,只要他是个知恩图报的,咱们就可以借着这点善举,看看能不能跟他家里结个善缘,多一份助力。”又道,“若真是侯府的世子,倒是更好了,将来万一有个什么,总有条路子往上面递话。”お稥冂第

  “万一不是呢?万一是跟我们差不多的情况呢?”王朗道。

  “便不是,同样的情况,不是更能结个同盟了?”姚爷苦笑道:“我也知道,这有点冒险。可难道你希望板牙他们也跟咱们一样,一辈子没法子正大光明地走在大太阳底下?若是个机会,总要抓住的。”

  王朗一阵沉默。

  姚爷道:“放心,我心里有数。那孩子我会多加注意的。”又颇为自信地笑道:“便是个小滑头,他若想瞒过我,怕还差些本事。”又拍着王朗的肩道,“回吧,我还有话要问他呢。”

  王朗点着头,一边抬脚往巷口走,一边道:“其实想想,留下他倒也无妨,不过是个孩子,能知道什么。我就只担心他家里找来时,万一一个不凑巧,是旧相识,就麻烦了。”

  姚爷道:“所以说,我要再观察观察那个孩子,他若是个可靠的便罢,若不可靠,到时候推到里正那里去便是。”又道,“回头你把大锤也叫过来,这件事也得告诉他一声儿。还有,在没弄清楚那孩子的身份之前,得叫双双离他远些。我瞧他似乎特别爱缠着双双,偏那丫头又没个心机。”

  他按着王朗的肩回头往巷口走时,忽然看到一旁的客栈里竟黑咕隆冬的,连盏灯都没点,不由笑出声儿来,对王朗道:“你该也知道了吧,今儿花姑正巧也搬来了。怕是你们这身黑皮,吓得他们连灯都不敢点了。”

  “可不,”王朗笑道:“因是她带头领着人去追的人贩子,通判想找她过去问几句话,她却跟里正吴老爹说,她是寡妇人家,不便见人,叫他问别人去了。”说着,闷笑一声,把那句“不便见人”又重复了一遍,笑声里尽是调侃的意味。

  姚爷伸手拍了他一下,低声笑道:“要不要我把她叫过来,你再当她的面重复一遍?”

  王朗打着寒颤连连摇手道:“饶命饶命!”

  二人笑着,到底没有打扰花掌柜,转身回了鸭脚巷。

  

☆、第十三章·兔儿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页  当前第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虎妻兔相公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