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195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李宇摇头,很实在的跟他舅道,“不晓得。但我觉着,跟我大哥有关,南安侯特信任我大哥。而且,后来靖江谋反,军中大败,南安侯和我大哥都不见了。我感觉,他们俩可能在一块儿。”

穆元帝瞬间就清明了,李宇这话果然不错,李九江在闽地时久,且,闽地军中整饬过,其斥侯系统肯定比江南的要强些的。穆元帝问李宇,“当初你在闽地,斥侯营归谁管?”

李宇道,“起初是永定侯在管,后来,就是柳将军接手了。在闽地时,柳将军对斥侯营进行过大清洗,具体斥侯营的事,我就不大清楚了。但当时,闽地的细作也很多,后来行诱敌之计时,五殿下都不敢露出丝毫破绽。那会儿打仗,连我都以为,我们是真的败了。其实,真的事涉机要,可能只有极少的人知道,再怎么斥侯都没用。”

同他舅说了一回江南的事,李宇不忘请战,道,“现下朝廷正是用人之时,舅,你看着,给我安排个差使吧?”

穆元帝道,“既然回来,先好生歇几日。”

李宇连忙道,“待天下太平时,还怕没歇着的日子?舅,你就叫我歇,我这心也歇不住。”

唉哟喂,外甥这话,多叫人顺心哪。穆元帝原也是客套两句,李宇这正是当打之年,哪里会叫他闲着。穆元帝笑,“朕先想一想,你去给太后请个安,再回家好生与你母亲说说话。当初在南面儿没你的消息,你母亲嘴上不说,心下惦念的了不得。”

李宇应了,还安慰他舅,“江南的事儿,您放宽心,咱们人还在呢,不怕打不回来。”

穆元帝一笑,“去吧。”

待李宇告退,穆元帝面容一肃,淡淡吩咐,“传唐继。”

☆、第268章 交锋之团聚

  这一天,是慈恩宫胡太后两年以来最高兴的一天。

无他,宝贝孙子太子终于从那战火纷飞的鬼地方平安回来了!

回来了,就安全了!

见到太子的那一刻,胡太后忍不住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于是,慈恩宫内,太后哭,太子哭,太子妃也哭,周围宫人内侍的,也都景儿的跟着主子们哭。要说这哭吧,一般皇室么,有了身份,大家哭也哭的文雅,无非就是眼圈儿一红,继而丝帕拭泪也就是了。实在伤感,无非就是再哽咽两声。所以,从太子到内侍,从太子妃到宫人,大家都是这一类哭法,唯一例外的就是胡太后了,这位老太太少时出身贫寒,一辈子也没学会贵族那一套文雅高贵啥的,所以,她老人家向来是哭要哭个痛快的,于是,抽抽嗒嗒,嘤嘤咽咽的背景下,独闻她老人家哭声震天。

以至于,李宇过来时以为慈恩宫出啥事儿了呢。

胡太后原本哭得差不离了,结果,一见到外孙李宇,虽然外孙比起孙子要远一些,但也是亲外孙啊,于是,胡太后多嚎了一刻钟。

李宇都说,“外祖母您这样哭,以后我都不敢来了。”

胡太后擦着眼泪道,“我是担心你们哪。一个个的叫人不省心,好长时间没你们的信儿,你说把我急的。现下好了,可算回来了,以后千万再别出去了。”外头不安全啊。

李宇知道胡太后就是这么个性子,也不与她争辩,笑道,“成,都听外祖母的。”又听着胡太后絮絮叨叨的问俩人在外吃没吃苦,又说,“太子瘦了,阿宇倒还好,怎么脸上伤了?诶,亏得你娘把你的亲事定了,不然这破了相,媳妇都不好找。”一想到外孙子这把年岁还光棍着呢,胡太后又道,“既然回来,别个事都放放,赶紧把亲事办了,没的你这样拖着人家闺女的。”

总之絮絮叨叨,都是儿孙事。唠叨一阵,胡太后又问,“南安真的死了?”

这话问的太子都不知如何答才好,李宇接过话道,“没有,您听外头人胡说呢,南安侯好好儿的。”

“南安不是谋反的人,你们定是误会了。”胡太后叹一声,复滴下泪来,呜呜哭了一回道,“还是叫南安回来吧,他祖母过逝的事,怕他还不知道呢。”想到去岁近身的母亲,胡太后又是一场伤心。太子与李宇难免劝上一劝,都耐着性子陪胡太后说了许久的话,胡太后中午原是要留李宇在宫里用饭的,李宇道,“我这回来,还没回家拜见母亲,待见过母亲,我再来外祖母这里吃好吃的。有什么好菜,外祖母可得给我留着啊。”

“留着,一准儿给你留着。”

李宇便辞了胡太后与太子,回家见母亲去了。

文康长公主见着儿子自是喜悦,差使不太忙的李家老三李穹都提早下班,就等他二哥回家呢。纵使知道二哥平安,亲自相见时,李宇还是谢天谢地一番,道,“母亲这两年,烧香不知烧了多少回。”

李宇以往是个倔种,这次回来,见母亲头上竟有了白发,便收起自己对于神佛一道的鄙视,顺着弟弟的话道,“要不我怎么能平平安安的呢,可见这香火是灵验的。”

文康长公主抚摸着儿子眉间的伤疤,也不禁心酸,好在,她同胡太后不一样,文康长公主就心酸了一回,然后道,“阿穹你立刻拿着你二哥和你二嫂的八字,去天祈寺筹算个吉日出来!”接着叫来女官,“把先时预备的成亲的东西都寻出来,叫长史官拿着我的帖子去铁家一趟,明儿请铁太太过来说话,商议亲事。”

李宇目瞪口呆,忙道,“母亲,我现下哪有空成亲啊!”

“天没你还能塌了不成!”文康长公主可不管这个,这二儿子自打到了适婚年纪就开始折磨她,死活不肯成亲,一直拖到至今,还害她担惊受怕,文康长公主既担心二儿子,也气二儿子不肯安分过日子,直接道,“把亲成了,你爱上哪儿上哪儿去,我也不稀罕管!你要不成亲,哪儿也别想去!”

李宇刚要说话,文康长公主就是一通臭骂,“别人生儿子都是指望着儿子孝顺的,我生你,一天你的福没享过,见天的提心吊胆,你给我老实点儿!”

他娘一发飙,李宇也发愁,只得道,“那母亲你快点儿啊,现下国家也不太平,就甭弄什么排场了,直接拜堂得了。”

“别人家成亲都热热闹闹,怎么到我家成亲就得冷冷清清的!你闭嘴吧,我自有安排。”

李宇甭看性子倔,人家智商绝对没问题,李宇也不想与他娘拧着来,就道,“我爹也不在家,这要怎么办亲事才热闹起来呢。不如先简单的办个仪式,待以后再补酒宴。”

文康长公主对这种先领证再摆酒的提议,很是嗤之以鼻,不过,李宇那句“我爹也不在家”倒是给文康长公主提了醒,是啊,丈夫不在家,这酒宴可怎么摆呢?

李宇见他娘犹豫,立刻再接再励道,“我去跟岳家说这事儿,如今江南这么着,虽然舅舅一向疼我,可也不好这时候大作排场的,国家还不太平呢,我要是文职也没干系,偏生我是武职,正是要为国效力的时候,先成亲,日后江山平定了,再摆酒,那才是热闹体面。”

文康长公主揉着眉心道,“我从未听过有先成亲再摆酒的事。”

“有!就是以前没有,咱开个先例,以后也就有了!”李宇对她娘动之以情,叹道,“这回见舅舅,我看舅舅头上也添了不少白发,咱们不为舅舅分忧,谁为舅舅分忧呢。”

文康长公主也心疼他哥,这会儿脾气缓了缓,问李宇,“南面儿到底如何了?”

李宇道,“靖江战力同朝廷的军队比是强一些的,不过,自去岁打到今年,基本上不行的都死了,现下留下的,都是能打仗的,我看倒差不离了。”

李穹问,“哥,你知道五殿下也去江南的事不?”

“这自然知道。”李宇道,“现下五殿下身边只有柳将军一人,柳将军在军略上是没的说,薛帝师都说他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人物。可这打仗,必得有猛将先锋,闽地虽然将领不少,但称得上猛将的,以前也就是我了。”

文康长公主听这话就堵心,觉着自家富贵不缺,实不必让儿子去沙场冲锋陷阵搏功名富贵。关键,危险啊!

李穹忙给二哥使眼色,李宇便安慰他娘道,“娘你放心吧,人的命是注定的,要是命短的,出去跌个跤就能跌死。倘是命大的,枪林箭雨亦是毫发无损!我就属于命硬的,你不用担心。”

这安慰的,文康长公主更糟心了,愈发觉着儿子生来有什么用啊,除了天天操心生气,她竟找不出生儿子的一分好处来。

李穹听他哥这话,真是要掩面而叹了,这叫安慰么?李穹忙转移话题,问,“二哥,你见着父亲没,父亲还好吧?”

“见了,亏得有父亲接应我。”李宇道,“父亲挺好的,我倒觉着他精神头比帝都时更好些。”看吧,女人哪里明白男人的心呢?他爹以往在帝都也是有权有势有尊荣,但到了战场上,那才是他爹最有精气神的地方!当然,这些话,李宇自不会与他娘说的,怕招骂。

好在,见着儿子又平安回来,文康长公主总是高兴的,也没怎么骂儿子。文康长公主满心无奈,道,“行了,你先去洗漱,歇一歇,也是用午膳的时候了。一会儿再过来说话。”打发李宇回自己院里歇着去了。

待他哥走了,李穹道,“母亲,真要二哥去江南哪?”这会儿江南可不太平。

文康长公主叹,“这会儿江南正是用人之处。”

这一日,胡太后盼回了太子,文康长公主盼回了儿子……还有,就是,小唐盼来了他爹。

不同于胡太后文康长公主等人对亲人的担心,小唐对于他爹,那是从来没有露出半分担忧之色过。熟悉小唐的人都知道,他可不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哪,事实上,小唐一向是喜怒皆露于外的人。他没露过忧色,只能说明一件事,他是真没的担心过。

知道他爹要随太子回帝都,小唐就是操持着把他家宅子打扫出来,去岁帝都不太平,小唐还把宅子献出去安置过好几家穷官儿,如今他爹来了,正好住呢。

小唐还请了一日假,就去宫门口等他爹,他爹是晌午后才出来的,唐大人见儿子坐车外头等他,心下也欢喜,与儿子一并上车,笑道,“等好久了吧?”

“也没多久。”小唐打开食盒,给他爹吃点心,垫补一二,问,“娘他们还好吧?”

“挺好的。”老唐多机伶的人哪,吴国公都战死了,他还全须全影儿呢,非但他自己平安,人家早先一步把老婆孩子送老家去,故而,江南大乱,他家毫发无损。

“我就知道,咱家有神仙保佑呢。”小唐很是得意,道,“自从南面儿开战,我看很多人愁的不行,我就不愁。”

唐大人心说,嗯,一般傻子都不愁!

小唐不知他爹在腹诽他,他是个耐不住性子的,已是叽叽咕咕的同他爹说起他在帝都的事来。

☆、第269章 交锋之老唐

  谢莫如正在召见谢柏家的三个堂弟一个小堂妹,谢柏与宜安公主育有三子一女,昨日刚将人接回帝都,今天谢太太带着孙子孙女的来谢莫如这里说话。

谢莫如与谢柏一向关系不错,见着堂弟堂妹的也很高兴,同来的还有谢玉,因路远,家里给谢玉请了假,过去接的孩子们。

谢莫如将小小的小堂妹唐莫春揽在怀里抱着,笑,“我还总记得小时候阿玉跟着阿芝阿兰后面念书回来的样子,一转眼,阿玉都是要做父亲的人了。”谢玉娶的是翰林侍读学士宋正之女,而且,谢玉是兄弟里念书最有天分的,他是兄弟三人里第一个进士,要不也不能得了翰林侍读学士青眼。所以,谢玉的亲事,比不得长兄娶得吴国公之女,与二哥岳家北昌侯似也稍有不足,但侍读学士,正经天子近臣,且,翰林清贵,有别他司。只是谢玉在子女缘上颇有不顺,谢家男孩娶妻都晚,尤其谢玉这在念书有天分的,谢尚书硬是等孙子中了举人方才议亲,可议亲那几年吧,正赶上朝中各种不太平,一来二去的,就耽搁到了谢玉中进士入翰林,兴许是天生的缘分,一进翰林就给宋侍读给相中了。谢尚书对这亲事也挺满意,只是,谢玉本就晚婚,成亲好几年,宋氏都没动静,后来宋氏都撑不住要给谢玉纳小,还是谢玉撑住了,此次他去北面儿接堂弟堂妹,顺带给二叔和宜安公主请安,宋氏在家里就查出身孕来。

说到妻子有孕,谢玉自是欢喜,笑道,“大姐姐看我们,总是觉着我们还小的。我看阿持他们,就觉着他们是孩子了。”阿持,这说的是谢柏长子。谢柏三子,长子谢持,次子谢拓,三子谢拙。

“这倒是。”谢莫如心情显然不错。谢持年岁最长,今年十四,谢莫如问了谢持几句书,问题由浅至深,直问得谢持冷汗都要出来了,谢莫如方对谢太太道,“阿持这学问,考个秀才倒也勉可一试。不知祖父和二叔是什么打算?”

谢太太道,“你祖父的意思,是希望他们多多念书,日后好考功名的。”

谢持不由心下暗道,早听父亲说这位大堂姐极有学问的,果然不错。

听了谢太太的话,谢莫如倒也没多说,只道,“年岁小,多念几年书也是好的。”摸摸谢莫春的小脸儿,笑,“叫春姐儿陪我几日吧,大郎昕姐儿他们都去上学,我这里倒也没什么事,多个孩子,也热闹些。还有纪先生,也可教春姐儿些启蒙功课。”看谢兰之妻于氏一眼,“思安也大些了,叫思安一道来,她们虽是姑侄,其实年岁相仿,倒可做个伴,一处玩耍。”

于氏连忙应了。因长嫂吴氏在孝期,近来都是于氏侍奉着谢太太出门。

谢太太自是乐得见谢莫如亲近娘家女孩子,笑道,“你素来偏爱女孩儿些,我就晓得你会舍不得春姐儿,那成,待我回去打发人送春姐儿的衣裳过来。”殊不知谢太太现下也扼腕呢,谢莫如无嫡子已是大憾,不过,闽王府庶子的素质们也很不错,譬如新年宫宴上陪坐君侧的大郎,表现就挺亮眼。偏生谢家长房第四代唯谢芝有一个女儿谢思安,谢思安年岁且小,资质难辩……想当年谢贵妃为妃,那是没法子,谢家门楣有限,争不过豪门世族,只得让闺女为妃了。今谢家的门楣倒是够了,且有谢莫如这亲孙女主事,倘有合适女孩儿,若能双方联姻,嫁进来必是正室无虞。偏生谢家长房没有合适闺秀,二房倒是有,只是这事还不知谢莫如是个什么意思。

谢莫如特意多说了一句,“把服侍春姐儿的人也一并送过来。”

略说几句,谢莫如就命紫藤带着孩子们去园子里逛一逛,于氏想着孩子们刚来帝都,起身道,“我陪孩子们一道去吧。”

谢莫如道,“无妨,有紫藤呢,她素来妥当。”对于氏道,“你也听一听,只是不要随意乱说就是。”

于氏忙又坐下了。

谢莫如问谢玉这沿路见闻,谢玉道,“不比以前了,以往去西宁的路上是极繁华的,不说别个,来往的商贾车辆不绝。现下冷清多了,回来时,百姓们都在忙着夏收了。西宁城倒还稳当,没听说有大户出逃之事,兵备上极为肃穆。”

都是自家人,谢太太就问了,“莫不是西面儿还要打仗?”

“这谁也不知道,但如今我朝内乱,又有外敌环伺,这样的机会,错过了就不知要再等多少年。”谢莫如道,“再说,和柔公主下嫁西蛮王多年,却一直未闻公主有子之事,可见西蛮王对我朝终有防备之心。”

谢太太现在最恨的,非西蛮人莫属了,她恨恨道,“这该死的蛮子,怎么就没片刻消停!”

谢莫如道,“我也只是一猜,再者说,去岁西宁关就挡住了蛮人的进攻,今年有了经验,哪怕真有蛮人犯当,想来也无大碍。”

谢太太叹,“话虽如此,每次听得哪里打仗,我就心惊肉跳的。”

于氏劝解道,“祖母只管宽心,朝中定有安排的。要说没防备,去岁才真是没防备呢,西宁关不也守下来了么。我回家,听父亲多次赞二叔是难得的能臣,陕甘的李总督亦是精干老臣了,而且,西宁关那么些将士呢,只要将士一心,咱们这么些人,难道还守不住西宁关?”

听于氏这话,谢莫如不由暗自点头,可见平日里也是个有心人。原本想着于氏有个不着调的兄长于湘,谢莫如先前很有些担心于氏的素质,近来细察,于氏倒不类其兄。

谢太太咬牙切齿,道,“就盼着这该死的蛮子什么时候死上一死去!”

说一回可恨的西蛮人,谢太太又问谢莫如,“听说今儿太子回朝,不知有没有五殿下那边儿的信儿?”谢太太现在没啥别个愿景,就盼着国泰民安来着。尤其谢氏一族呈蒸蒸日上之势,只有国家太平,才有好日子过啊。不然,国家七零八落了,家族再好能好到哪儿去啊。

“太子回帝都走的是川陕,经晋中直隶到帝都,殿下还在闽地那块儿,怕是不得便。”谢莫如道,“说来阿芝媳妇也快出孝了,等她出了孝,祖母只管让她到我这儿来坐坐,我们也很长时间没在一处说话了。”

谢太太笑眯眯地,“她是个守礼的,因身上带着孝,极少出门。”

“都是一家子,我并不忌讳这个。”

“娘娘不忌讳,毕竟皇家规矩重些,咱们自己就得注意,不好因这个叫别人说到娘娘头上。”

谢莫如笑,“要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总能在祖母身上有所得。”

谢太太听得喜悦,笑谦道,“娘娘过誉。哪里是宝,勉强不做老废物罢了。我就是想着,凡事,小心无大过。”

“能得‘小心’二字的精髓,世间能有几人。”哄得谢太太愈发欢喜。谢莫如并非虚言,谢家不是没有优点,实际上,谢家一直这么不大冒头儿的发展,然后,家里就尚书、侍郎、皇子妃、贵妃、驸马都有了……说句老实话,帝都在综合评定上比得上谢家的都不多,可见谢家自有其过人之处。要谢莫如说,谢家最大的过人之处就是谨慎了。但也因其谨慎太过,谢尚书能入内阁,却与首辅无缘。

送走谢太太一行,谢莫如留下了小莫春,抱着她,逗她说话,做游戏什么的,哄小堂妹玩耍。第二日早上,唐大人递帖子求见。

谢莫如与唐大人有些交情,但交情不深,在闽地三年,唐大人更多的是与五皇子交流军务。原本,五皇子不在帝都,唐大人送上拜帖礼物也就是了。但,自昨日回家,听小儿子嘀嘀咕咕直到三更天的谈心后,唐大人发现,不能不来呀。

原来他家儿子承了人家谢王妃天大恩情啊,现下教导他儿子的是谁,那是与薛帝师齐名的江北岭啊!难道是他儿子天纵英才得了江北岭的眼缘么,这种话,不要说嘴上去说,只要心下想一想,唐大人都能愧红一张老脸……哎,人家北岭先生还不是看谢王妃的面子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1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5/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