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295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二人也哽咽应了。

趁还清明,唐相写好遗折,交待小唐待他死了可递上去。

没待小唐递遗折,昭明帝听夏青城回禀过唐相身体状况,就过来相府来探望唐相了。

看唐相双目仍有神采,衣饰整齐,靠在软枕上的模样,实不似将死之人。昭明帝心说,夏青城这不是诊错了吧。自来皇帝看望病重老臣,看过之后老臣必死的,这万一他看过唐相,唐相挺过来了……当然,这样的话,昭明帝也不会让唐相真就去死一死,他倒希望唐相多活几年,继续为朝廷当牛作马。

唐相就自己把遗折交给昭明帝了,然后,把内阁的事林林总总,事无巨细的都同皇帝说了说,昭明帝认真听了,安慰唐相道,“你只管养着,我看,夏青城是吓唬咱们呢。说世间有一种病,一吓就好。别把朕过来的事放心上,只当朕没来过。”

唐相失笑,“陛下是臣平生仅见最宽厚之人哪。”

“臣有福气,生于太平盛世,服侍宽宏君主。”

昭明帝道,“唐相为朕操劳国事,殚精竭虑,朕都知道。”

唐相精神极佳,又回忆了在闽地的事,道,“彼时臣想着,这辈子做到一地总督已是福气,何料得遇到陛下,能有今日呢?”说到闽地种种,江南打仗的日子,唐相面露红晕,双目含笑,“臣此一世,虽不及苏相,可也没白活。臣,足矣!”话毕,含笑而逝。

唐相就在自己面前过逝,这令昭明帝很有些不好过,回宫同谢皇后道,“前一刻还说话儿说得极有精神头儿呢,后一刻就闭了眼,我还以为唐相是闭眼想事情,不想竟这般去了。”

谢皇后劝道,“这样没什么痛苦的离逝,未尝不是福气。”

“是啊。”昭明帝一叹,给唐相定谥,文惠,二字。对唐家亦多有抚慰,赐了奠银奠仪之物,命大皇子代去祭奠。

唐相离逝,唐家集体致仕守孝。

唐相殡还没出完,吏部张尚书又不成了,张尚书也是跟着昭明帝的老人了,自昭明帝还是皇子时出宫开府,张尚书就是昭明帝王府长史司的长史,一直追随着昭明帝由一个庶出五皇子,就藩、打仗、立储、登基,可以说,兢兢业业大半辈子。昭明帝一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位追随自己几十年的老臣提拔到吏部尚书之位。

昭明帝对张尚书的感情,比唐相只深不浅的。

昭明帝亲去探视,张尚书府不似唐相府气派,但府内景致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昭明帝并无欣赏的心情,谴去内侍,与张尚书密谈许久。

至于谈了什么,无人能知。

张尚书过逝后,昭明帝亲赐谥号文诚,身后一应待遇皆如唐相。

两位大员先后离逝,让朝中的气氛有些低迷的同时也伴随多少波涛暗涌。首当其冲便是首辅之位,唐相已去,首辅当谁?还有,张尚书留下的吏部尚书之位,亦是六部之首的重要位子。

这是上层大员的争夺,还有不知多少中低品官员们相中了唐张两家辞官守孝后留下的各种好缺。

昭明帝与谢皇后商量,“内阁之中,唐相一去,论资历当以韦学士为首,可他未曾于六部任职,我总有些不放心。”

“别说陛下不放心,我也不放心呢。”谢皇后道,“搞了一辈子学问的人,突然让他做首辅,并不是抬举韦学士,一旦他不能当此重任,既误国事,也是害了他呢。我看,韦学士不是个糊涂人,陛下与他说说看,他当能明白。”

昭明帝也有此意,只是,他为难的还在后头,道,“韦学士之后,便是九江与薛尚书,他二人,九江与咱们认识的早些,进阁则是薛尚书早些,都是我的心腹股肱之臣,可提谁不提谁,真是各有各的好处。”

谢皇后道,“陛下也不必为难,一人为首辅,一人为吏部尚书。首辅自是百官之首,但吏部尚书称天官,为六部之首,一样是国之重臣。”

昭明帝便以薛尚书升任首辅,以李九江平迁吏部尚书,虽吏部尚书与户部尚书同等官阶,但就像谢皇后说的,吏部为六部之首,吏部之重要,不言而喻。不然,当年昭明帝不会以第一心腹张长史为吏部尚书了。

安置了薛相与李九江,朝中立刻空出两个绝世好缺,一为薛相升职后留下的刑部尚书,另一为李九江留下的户部尚书。昭明帝命礼部尚书贺菩转户部尚书,留下的礼部尚书之位由翰林掌院韦学士接手。将韦学士提至六部实缺,也是对韦学士资历最深却因未任实职而失首辅之位的补偿了。而刑部尚书一职,则由工部尚书邱山接任,邱山的工部尚书之位由左都御史谢柏接掌。昭明帝对谢柏一直印象不错,但谢老尚书当年执掌刑部几十年,昭明帝不能再让谢家人继续掌刑部了,故而,令谢柏任工部尚书。剩下的左都御史与翰林掌院学士之位,掌院学士一位,昭明帝提了国子监祭酒葛祭酒,左都御史提了御史台右都御史钟御史。

待这一通调度折腾完,就到了过年的时候,今年朝中死了两位大员,昭明帝心情不大好,并未去汤泉宫。待祭过天地祖宗社稷太庙,就到了年三十吃团圆饭的日子。

昭明九年的春天来得有些晚,过了正月十五,别的年头这时候天气已将回暖,这一年却是降了一场鹅毛大雪,昭明帝就有些担心帝都近郊的农人收成。待直隶巡抚递来折子,说直隶未曾下此大雪,昭明帝方放下心来,想着,即便近郊农人受灾,地方有限,介时也好救助。

好容易待雪化尽了,帝都城便有不好的消息到处传播,说的是六皇子生母恭昭容年轻时曾嫁过人生过子,实在不堪为皇子生母。

谢莫如知道此事后,什么都没说。

六皇子倒也稳得住,苏氏就见天的带着两位侧妃两个儿子过来谢皇后这里服侍。不过,谢皇后六个儿媳,除了苏氏住宫里便宜,其他五个儿媳也是无雨无阻的带着还未入学的孩子进宫服侍婆婆,故此,谢皇后这里热闹的紧。

流言则愈演愈烈。

连永福长公主到闺女家看望闺女时都颇有些兴灾乐祸,一面嗑着玫瑰味儿的瓜子,一面道,“真没想到,那位凌昭容是这样的出身。可惜六皇子,这样算来,哪位皇子都比他出身要好。”

吴珍忙道,“母亲这话,万不可在外说去。”

永福长公主道,“我又不傻,我也就跟你说说罢了。你同女婿说一声,也别忒傻实诚了,说来,女婿可是陛下长子。”

吴珍低声道,“我看,父皇母后的心,还是嘱意六皇子。别个不说,我们大婚后就分府出来了,唯六皇子养在宫里的。”

永福长公主冷笑,“不是你父皇母后的心,你父皇那性子,待谁都不错,对女婿也没的说。不说别个,唐相张尚书过逝,都是让女婿代为祭奠的,这就是对女婿的信任。女婿现下管着的,是礼部。礼部什么地方?那是当年陛下做皇子时管的地方!女婿与六皇子,都是陛下的儿子,便是要分轻重,女婿为长,六皇子为幼呢。如何女婿就不及六皇子了?是你母后!哼,自来心眼儿就是个密的,她那些手段,我还不知道吗?当年陛下改封蜀王,代父就藩的事,明明该是让女婿去的,女婿是长子。那会儿六皇子才多大,他小孩子知道什么,还不是你那好母后撺掇的,结果去的可不就是六皇子么?就是现下,你看看,唐相张尚书一去,她娘家叔叔立刻升了尚书位。宜安驸马,以前是什么官儿?不过是个三品的鸿胪寺卿,就守了守孝,这一出孝,立刻连升三级,先是做了左都御史掌都察院,这便是正二品高官!想前左都御史铁御史,那是当了多少年的御史,也没熬到一个六部去呢!人家谢驸马如何,一有缺立刻就能上。我就不信,他就如何的贤能过人,?不是因你那好母后,成天在陛下身边吹枕头风,恨不能把老穆家的江山都改姓了谢。”

吴珍吓的脸都白了,连忙道,“母亲,噤声!”

“有什么好噤声的?”永福长公主继续冷笑,瓜子嗑的咔咔响,“你以为她养着六皇子是什么好心,还不是看中六皇子母族没人,就这么一个娘,还有这样不名誉的过去。说实话,我还真怀疑这事儿是你那母后放出去的。”

“这怎么可能?”

永福长公主一幅你小孩子家见识浅的模样,道,“如何不可能?她可不是为人做嫁衣的性子,她要推六皇子上台,难不成日后让那位凌昭容与她一道享受太后尊荣?”

吴珍道,“母亲想茬了,绝以不可能的,现下六殿下又未立储,如今出这样的事,六皇子若想立储必受影响。倘是母后来做,也是先推六殿下坐稳储位,才会对昭容下手呢。”

永福长公主想了想,道,“这也有理。”

凌昭容之事,到底是谁做的,还在调查。

一日,六皇子自皇后宫里请安出来,正好遇到凌昭容带着宫人回自己宫室。六皇子见到昭明帝的妃嫔,都是要侧身让一让的,凌霄不同,凌霄是他的生母,故而,六皇子并未侧身相让,而是冷冷看着凌霄,道,“我事话想同昭容说。”

凌昭容淡淡道,“我无话与殿下说。”带宫人就走。

六皇子平日里装作不在意流言的模样,到底是在意的。尤其是他这生母,六皇子想起来真是恨的牙痒痒,别的兄长都是跟着生母长大的,独他自幼跟着嫡母,小时候,他以为他就是嫡母生的,待到略大些,知道嫡母生母的分别,他才知道自己另有生母。嫡母从未阻止过他与生母相见,可他这生母,见他永远是一幅爱搭不理的模样。时间久了,六皇子也不是圣人,他又不是没人疼,六皇子只当自己生母死了。

两相无事则罢,今又传出这样的谣言来,六皇子就得问一问,这事是不是真的。

凌昭容要走,六皇子一把拽住她,冷冷对内侍宫人道,“退下!”

宫人内侍知机的退后,六皇子冰冷的眼睛望向凌昭容,凌昭容抽回手臂,六皇子问,“那事,是不是真的?” “什么事?”

“现在传的,你曾经嫁人生子的事?”六皇子压低声音。

“是。”六皇子对生母的感情绝对不是什么美好的感情,但他从不知一个女人,一个做母亲的人,可以无耻到这等地步。凌霄淡淡道,“非但那事是真的,我要留在王府,要得到荣华富贵,就得生个孩子。多谢你的存在,让我得保尊荣富贵。”

六皇子气得眼前一黑,凌霄已经带着宫人离开。

六皇子恨恨的回了自己宫殿,想着别人都说他大哥的生母会扯儿子后腿,与他生母比起来,苏昭容简直就是贤良淑德的象征。

六皇子对于流言也没什么好法子,且,先时六皇子根本不相信那是真的,只以为是有人编造出来坏他名声的。不想,还就是真的!六皇子心中的羞辱愤怒就甭提了,思量再三,他还是去找嫡母拿主意。

谢皇后见六皇子一脸羞愤的提及此事时,温声道,“凌昭容当年会入王府,是先帝赐婚,做了你父皇的侧妃。你的身份高贵与否,不是来自你的母族,而是因为你是陛下的儿子。当年,也有人说我,说我母族不大荣誉,如今如何呢?那些说我的人,都不知道哪儿去了。要说母族出身,昔汉武生母王氏一样是二嫁。你要有志向,便不要将心思放在这些不入流的琐碎小事之上。要把眼光,放得长远。要把心思,放到正事上。从没听过流言能长久的。去吧。”

凌霄当然不是什么好人,但,这人胜在无耻也无耻的光明正大。谢皇后打发了六皇子,接着,赵王两家孝期已满,到了起复的时候。

这两家,于帝都也算中等人家了,赵国公府是晋王母族,晋宁伯王家,也是有爵位的。当年刚经丧事,这两家就心心念念的想袭爵,那会儿昭明帝没接这茬,及至现下,孝期已满,两家人既谋差使,也是想打听一下爵位的事。

谢皇后知此事道,“不是我说话难听,朝廷这爵位是赏给有功之臣的,这两家,委实没听说过有何利国利民之举。那赵家我知道,当初偷我万梅宫梅花儿的就是他家。王家也听说过,当年为逆臣宁家求情,被先帝撵出昭德殿去。难道,朝廷的俸禄就要养着这样的人?我都替银子心疼。”

昭明帝也不喜这两家人,好在,昭明帝还是讲究情面的,道,“当年都立了世子,现下也不好将爵位收回。”

谢皇后道,“也用不着收回,只是这等无能无才的家族,也不配高爵显位,一五品将军足矣。”

赵王两家,一个前国公府,一个前伯爵府,转眼之间,就成了五品将军府。

谢皇后这一巴掌抽下去,赵皇贵太妃第二天就病了,谢皇后命赵太充仪,不,赵太修媛过去照看着些赵皇贵太妃,赵皇贵太妃听说谢皇后指了赵太修媛来服侍她,再一见到赵太修媛那张脸,想到自己当年办的事,当下出一身冷汗,病全好了。于赵家之事,亦不敢有二话。

至于王家,他家有什么话还传不到谢皇后这里。

处置了赵王两家后,有关六皇子的流言出奇的减少许多,昭明帝却是一入冬就病了。

这平日里不生病的人,生起病来颇是缠绵,整个冬天,昭明帝都不大舒坦。

作者有话要说:  PS:昨天看到大家的评,现统一回答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

1,莫如会不会生孩子?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清楚了,不会生。生不生的事,不要拔高到有孩子日子就更快乐然后晚年就不凄凉什么的,武则天有四个儿子,武则天有没有在更快乐一些?最后赶她下台的,就是她儿子与她侄子。这些人,能有富贵,是因为他们娘是武则天,而不是王皇后和萧淑妃,最后,感激武则天的有谁?武则天晚年凄凉,不是因为她没儿子,是因为她儿子夺了她的权。

2,昭明帝变庸俗了,尤其对六皇子媳妇生子之事?

是的,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当年莫如想让老五夺嫡争皇位,一样得有儿子。

3,六皇子妃不孕是不是莫如下的手?

不是,莫如没有这样卑劣。

4,庶子上位,莫如会不会仰人鼻息?

仰人鼻息,对于政治人物,永远不是因为身份,而是因为权位。

☆、第378章 皇后之二十

  因昭明帝身体时好时坏,这一年冬天也没有再去汤泉宫,便是年下祭祖之事,亦是由皇子代劳。

昭明帝让六皇子代他祭祀天地、社稷、太庙等事,诸皇子大臣同行。

并非宫里没有好大夫,夏青城、周院使都是整个东穆一等一的大夫了。周院使大半辈子在宫里当差,他做了院使,但一直以来,昭明帝在医术上明显更信任夏青城,周院使心里对夏青城多多少少都有些嫉妒之心的。但此时,昭明帝这病一直不见好,周院使早将成见之心放下,与夏青城一道开方抓药,给昭明帝治疗。

周院使还会说些宽慰帝王的话,夏青城性子素来简单,这些话即便周院使提醒他要委婉些,可夏青城委婉起来,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昭明帝心里都明白,直接问了夏青城,他还有多少日子。

夏青城一向性子冷淡,他是大夫,又是见惯生死的,听昭明帝此问,却不由心生感慨,道,“最迟过不了明年三月。”

也就是昭明帝的心理素质,一辈子见惯大风大浪的人了,不然,换个胆子小的,估计就得给夏青城这话闹得当年也过不了。昭明帝只是一叹,“真是天不假年哪。”摆摆手,让夏青城下去了。

昭明帝与谢皇后道,“倘早知如此,当早该修陵寝的。”他这陵寝才刚刚修,这死了就得把棺椁存放皇庙了。

谢皇后心里很不好过,道,“陛下莫说此不吉利的话。”

昭明帝察觉妻子的心情,握住她的手道,“你向来是个明白人,咱们也是将五十的人了,还有什么看不透的。苏相、严相、唐相、张尚书,朕是看着他们去的,还有父皇……人终有走的时候。”

“那陛下也不要在我面前说这样的话。”谢皇后道,“人是有一口气的,这口气,不要松,就不会有事。”

昭明帝好脾气笑笑,“是,皇后说的是。”

昭明帝身体这般,待六郎祭祖回来,昭明帝便与他道,“你也大了,跟在朕身边学理政这几年,还算稳当。朕要休养,这朝中的事,暂交予你。倘有什么难办的,再来问朕。”

六郎很有些惶恐,道,“朝中之事,自有内阁相臣,儿子想留在父皇身边侍疾。倘不在父皇身边,儿子心里牵挂,也无心当差。”

昭明帝严肃了脸道,“朕就在宫里,身边有你母亲,你有什么可牵挂的?别啰嗦了,还没到要你床前侍药的时候。”昭明帝算是明白他爹死前的心情了,儿子侍不侍疾的有什么要紧,最放心不下是江山啊!儿子能不能把江山接住了接稳了,这才是叫人死都不松心的大事。昭明帝不是那种死握住权柄不放的性子,他都能与谢皇后共享权位,所以,对六郎放权也没什么不舍的。就如昭明帝说的,人终有一死,他还得庆幸六郎长大了,不然,他此刻要烦恼的还有继承人的事。

六皇子与父母的感情一向不错,他爹这么病着,病到让他去理政的地步,六皇子很是担忧。但,朝中的事他也不可能推给别的兄弟,六皇子就这么满怀着对他爹身体的担忧接手了朝政。

朝中年下就是各项祭礼赏赐的事儿,大家忙一年了,对大臣的赏赐,对诸藩王、公主、郡主们的年节赏赐,都要一样样的赏下去,还有对后宫的赏赐,自太皇太后、太妃以及他爹妃嫔们,亦按份例各有所赏。好在,后宫的事由嫡母操心,六皇子只要专心前朝就够了。

就这么忙碌着担忧着,到了新年。

昭明帝现下还成,亲自与谢皇后主持了新年的宫宴。只是,昭明帝的精神头明显不如从前了,也只是坐了坐,就与皇后先去休息了,临去时吩咐六郎,“你代朕主持吧。”

谢皇后则将女眷这边的事儿交给了六皇子妃苏氏。

昭明帝这一病,朝中诸臣难免各有心思,好在,内阁皆是昭明帝一手提拔起来的臣子,且昭明帝这还没死呢,便是各有心思,也不会显露于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2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5/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