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恩_分节阅读_第45节
小说作者:柳寄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26 MB   上传时间:2017-01-18 23:29:59

  聂弘瞧着玉真公主模样,愈发怒气爆发,口不择言摞下话来,“汝蛇蝎心肠,竟不能容一黄口小儿乎?吾聂氏一门容不下你这样的毒妇。”

  玉真公主神情凛然,冷笑道,“姬家贵主,不屑为此事!”旋即高声呼喝公主府丞蒙毅投了帖子往大理寺,请大理寺卿安正查究真相。安正费了不过小半日功夫,便查出事情真相,指出那个庶子足上的伤竟是那贱婢容儿亲手所为。那聂弘犹自不信,然而人证物证俱确凿,这才信了,愧然不已,被家中长辈压着向玉真公主请罪。进了公主府,玉真公主身着全副长公主朝服,坐于庭中,冷笑道,“吾坐于家中,汝以此恶毒事诬陷于我。吾若不作为些事,岂非令汝凭白诬陷?”命人夺了那名庶子,用簪子挑断了庶子脚筋,贯于廷下,仗剑破聂门而出。

  消息在长安城中传开,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周民风开放,自应天女帝之后,女子更是抬头挺胸,但纵然如此,也少有如玉真公主这般激烈决绝的!当时事情传出来之后,在长安城中引发轩然大波。也有人说聂弘宠妾灭妻,对皇家有大不敬之罪;但更多的人说玉真公主品性乖张,皇家当予以惩罚。朝堂之上,有御史参玉真公主不贤,伤残庶子,本子摞在甘露殿御案上,足足摞了一人高。先帝却一力维护玉真公主,最终玉真公主受一星半点儿责罚。”

  “我这位十三姨倒真的是女中丈夫,”阿顾听的翘舌难下,问道,“那后来怎么样呢?”

  “后来啊,”陶姑姑撇嘴一笑,“那贱婢容儿被聂家人乱棍打死。昔日光鲜热闹的聂府没了公主,爵位被剥,渐渐没落下去,曾经貌若潘安的驸马聂弘早早病逝,留下的那个残了一条腿的庶子聂密,在长安默默无闻的活着。玉真公主却依然肆意张扬的在长安城中度日。公主喜诗弄文,破出聂门之后,常在公主府和自家的园子里举办宴会,长安高官名流为求赴宴,不惜一掷千金。玉真公主府终年人客络绎不绝。每逢科举之年,有才士子们希望投卷玉真公主府上,得玉真公主在天子面前一句美言,便能金榜题名,光耀祖宗。直到年前玉真公主自请入道观为神宗皇帝祈福,才好了一些。”

  阿顾想着玉真公主的风采,目露神往之色,“我倒是真想见见我这位小姨了!”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邛崃卓府初见之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弹奏这首《凤求凰》,情感热烈,世人都欣赏《凤求凰》的浪漫情意,我却独欣赏卓文君后来所写的《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倘若人间所有事情都能如这首诗所吟咏一般,瞧着不喜欢了便能干净利落的决绝了去,大约世事要干净很多!”

  阿顾若有所思,问太妃道,“师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既有凤求凰的千古佳话,却又为何生出纳茂陵女为妾的心思?”

  江太妃淡笑答道,“世间男儿都重美色,司马相如也是如此,只是他从前不过是一个穷书生,自己还要依靠卓文君娘家资助生活,自然不敢起纳妾的心思。后来他受了汉武帝赏识,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认为自己发达了,也就想着茂陵女的女色了。”

  所谓凤求凰,不过如此!

  可阿顾依然有些失望,问道,“难道这世上便没有一个愿意珍重女子,从一而终的男子么?”神色殷殷。

  江太妃怔了怔,顿了一会儿,道,“纵然如先帝,说是独宠唐贵妃,但太极宫中依然有燕王和十公主的存在。这世上也许有这样的男人吧,但谁又知道呢?”

  阿顾沉静了片刻,忽的问道,“太嫔,你说人欲何以自立?”

  “嗯?”

  阿顾的声音十分冷静,“司马相如昔日依附卓家度日的时候,便不敢另纳宠;后来他自认做官了,便有资格置妾了。但卓文君当初随着司马相如私奔,便是追求‘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理想,为此也算是倾尽全力支持司马相如,到头来司马相如刚刚有出头之意,便想着另纳新欢。仅仅因为身处位置的不同,想法便天差地别。我自认回宫之后,并无开罪旁人。却因些许宠爱,而令旁人不喜。太嫔,究竟是我以臣女的身份,得的恩宠太过了,还是那个旁人太过偏狭?”

  江太妃深深的看了阿顾一眼,道,“阿顾,你自己觉得呢?”

  阿顾苦笑,“太嫔,你知道的,我自幼随着养父家在湖州度日,并没有经过太多事情。我自觉自己并无本分错处,但八公主气势咄咄逼人,竟让我有些始怀疑也许也有些做的不当的地方。”

  “你既然会这么觉得?”太妃微微讶然。

  “这些年唐贵妃独得先帝宠爱,这太极宫中有多少妃嫔心怀怨愤,若个个都如此想不开,早就活不下去了。说起来,这些日子你虽得了些许恩赐,但和八公主这些年的恩宠比起来,连个零头都算不上。再说太皇太后做事讲究公平,六公主和十公主可有什么怨言?只有八公主不满,可见得八公主是被先帝和唐贵妃宠坏了,太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容忍她人的苦处。你也当引以为戒,日后莫要如八公主,让人觉得小家子气!”

  “是。”阿顾应道,微微咬着薄艳红唇,犹疑问道,“那我该如何应对才是好?”

  太妃瞧着面前虚心的女徒,“这太极宫是天底下最复杂的地方,为人处世,平常的时候当学着欣赏他人的好处,将心放宽一点;但若真的有人冒犯了你的安危、尊严甚至立身之本,亦当勇于反戈相击。她虽是金枝玉叶,你也非林间尘土。有些尊荣该是你的,便完全不必让。须知这世上恶人从来是得势不饶人。你今日让了一步、两步,它日若她继续步步紧逼,你又能让到哪里去?除非如我当年自请退居东都一般,连自己的底子都让掉了,才有可能让她暂时满意。便算如此,来日算起账来,她还可能再踩你一脚。还不如干脆反击一次,让她知道痛了,日后知道你的厉害,从此不敢再轻易招惹你。”

  阿顾听的精神一震,又问道,“那我该如何反击才是?”

  江太嫔蛾眉一扬,“这便是你的事了!”

  阿顾垂眉想了想,应道,“谨受教!”又道,“师傅,今儿是我小姨玉真公主回宫的日子。我想一会儿早些回去,也好到仙居殿去见我小姨。”

  江太嫔的手一顿,怔了片刻,方道,“原来玉真公主要回来了!她也是个一个妙人,多年前,我曾经答应给她一曲《梅花三弄》古谱,后来走的急,便错过了。”她起身,回到书架上取了,递到阿顾手中,“如今既然她回了长安,待你见了她,就帮我转交吧。”

  阿顾笑道,“敢不从命!”将曲谱置在手边案上。

  阿顾从鹤羽殿告辞,领着绣春和绢儿、罗儿回来,绣春从於飞阁中迎着出来,急急道,“娘子,公主吩咐人过来传话,命娘子回来了便快些去永安宫。”

  阿顾点了点头,吩咐道,“知道了。叫陶姑姑过来一趟。”

  绡儿盈盈笑道,“陶姑姑个儿早上告假了,说是从前一起进宫的姐妹出了事,要厾看看。”

  阿顾怔了怔,点了点头,道,“知道了。”

  她在梳妆台前坐下,绣春伺候着她换上白吴绫交领绣点点梅花对襟衫,细褶郁金香长裙。对着六神铜镜为阿顾绾了一个倭堕髻,又从梳妆台上的妆奁中取了一支黄金蝴蝶簪,插在阿顾发髻上。最后在阿顾面上扑了粉,抹上了香泽。

  “打扮好了,娘子,咱们快些过去永安宫吧!”

  阿顾点了点头,坐到轮舆上,行到了阁门前,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扬声问道,“金莺姐姐人呢?”

  “宋尚宫处出了事,金莺姐姐去了宋尚宫那儿。”罗儿禀道,“娘子有什么事吩咐我们办吧?”

  阿顾蹙起眉头,“我把师傅给我的琴谱落在鹤羽殿了,本是想让金莺跑一趟取回来的,如今她既不在,少不得我自己走一趟了。”

  “娘子,”绡儿忙劝道,“这时候玉真公主说不定已经进宫了!玉真公主是您的长辈,好容易才回长安,今天是您第一次见她,还是早些过去吧,至于太妃那儿的琴谱,您不如等回来再取,或者遣个小宫人去取就是了。”

  “那可不成。”阿顾摇头道,“这琴谱是前朝古物,珍贵异常,遣人取太不珍重,且它是师傅托我转交给玉真公主的,必得现在去的。还是我亲自去一趟吧!”蹙眉看了看殿外,“好在离宴席开始还有一阵子,也耽搁不了多少工夫。”

  绫儿、绡儿二婢伺候着阿顾到鹤羽殿,在殿外阶下等了一会儿,便见着阿顾出来,手中握着一册琴谱,忙迎上去道,“娘子。”

  阿顾看了看天色,道,“时候不早了,快去永安宫吧!”

  “是。”

  到永安宫的时候,天已将近正午,银果迎上来,唤道,“顾娘子。”接手阿顾的轮舆,推着入殿,低声道,“娘子,玉真公主已经是到了!”

  阿顾微微垂眸,笑道,“知道了,多谢银果姐姐。”

  来到西次殿的帘下,便听见太皇太后一阵欢畅的笑声,殿中一片欢快热闹。

  一个少年宫人站在殿中间,向着上首的太皇太后和公主叙述着玉真公主这一年来在华山上的日子,“……咱们公主在华山顶上道观中清修祈福,那一日,一个名叫向昊的书生前来道观投宿,投了一首古风。是这么写着的:“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太皇太后吟了一遍这首诗,赞道,“意象万千,瑰丽清新,这确实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呐!”

  那宫人闻言唇边逸出一副不屑的笑容,道,“这首诗是好诗,可惜这作诗的人,却不是那向公主献诗的向昊!”向着上首太皇太后和两位公主团团拱了拱手,“咱们公主素爱诗文,闻了这首诗,十分惊喜,将那向昊亲自延请入观中,一番招待交往,却发现这狂生是冒名取了他人的诗,顿时大怒,将这冒名顶替的狂生一顿责打,丢出了华山观。”

  “哦?”众人听的大奇。“可见得公主是个促狭的,”梅姑姑笑着问道,“银缕丫头,那公主是如何发现那个狂生的错处的呢?”

  银缕屈膝抿嘴一笑,“各位请听奴婢道来,咱们公主一开始当真以为这首诗是那向昊写的,公主素来爱好诗文,在华山之上陡然得遇这么一个诗才,岂不是欣然若喜的。竟亲自将那向昊延请入观。只是在席上交谈之间,公主睿智,发现那向昊谈吐一般,着实不像能写出这样清奇诗句的人。公主便犯了疑心,问道,‘先生既然拜见了卫仙人,不知可曾问道,那云母味道是甜是咸?’可笑那向昊不知公主所问何意,瞧着公主,糊里糊涂答道,‘公主这话问的好生奇怪,云母这东西怎么可以吃呢?吃了怕是要死人的!”公主勃然大怒,道,‘连中山卫叔卿服云母得仙的典故都不知道的书生,怎么能写出“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的诗句来?定是得了旁人诗句假冒为自己的。’,命人叉了那厮押去府衙。

  刺史得了公主的意思,一顿棒子打下去,那狂生挨不住,招了出来,原来他前些日子游历华山,登上莲花峰的时候远远见了一个青衣青年吟出这首诗,一听之下大感玄妙。待到回过神来,那做诗的青年早已经不见了踪影。他想着索性那原作诗人已经走远了,便假冒这首诗来投公主,希得骗去公主财物。公主发话说这向昊无德无行,让官府革了他的乡贡功名。”

  众人听了银缕惟妙惟肖讲述的故事,都欢声大笑起来。太皇太后道,殿中传来一声欢笑,“这等无德文人,日后做官也是误了治地百姓罢了,革除了功名,也算是件好事!”

  阿顾从宫人打起的帘子下进殿,先睃了一圈殿中,见那先前讲述故事的丫头站在殿中,大约十八九岁年纪,外貌柔美,看着精明干练。丹阳公主奉着太皇太后在上首笑着听着,六公主姬玄池陪坐在炕下的月牙凳上,在太皇太后的另一边,一个宫装丽人枕着青色隐囊倚坐在炕上,大约二十余岁年纪,一身绛色衣裳华丽非凡,容色殊丽,想来便是自己的十三皇姨——闻名已久的玉真公主了!

  阿顾垂眸拜道,“阿顾见过阿婆。”

  “留儿,”公主唤道,“你这孩子总算到了,快过来,这位便是你小姨了!”

  阿顾应了,朝着玉真公主拜道,“外甥女儿见过玉真小姨!”

  玉真公主笑着应了,公主是一位殊色丽人,通身镂樱花纹大袖衫灿烂非常,她明丽的五官却压下了衣裳华彩,一双剑眉不显柔软,反而显出一丝刚强的意味。大周盛世繁华,玉真公主合该便是生在这样时代的盛世公主,有着通身的气势,真正的大周公主。她的美丽不同于唐真珠的明艳魅惑,亦不同于江择荇的清丽超俗,而是一种自信美艳。这种自信美艳极具冲击感和存在感。第一眼就会让人注意到,却不会在看久了之后觉得疲惫。

  她坐直身子,一双美目打量了阿顾一番,转头笑着对公主道,“阿姐,这便是你的阿顾啊,果然是个玲珑剔透的!”

  “妹子谬赞了,”公主笑道,“不过是个调皮的,最是让我头痛。”望着阿顾的目光却十分疼溺。

  玉真公主微微一笑,从头上取下一支水精双股镂花钗,“初见也没什么好东西,这支钗便算是我的见面礼了。”

  作者有话要说:“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是李白的诗。只用了上半阙。其实年代不是很适合,因为是安史乱后的。我更希望找一首李白早年的有用典的诗。不过好在写的是华山,地方倒是很吻合!

  其中卫叔卿一句乃是用典。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

  第64章 十一:逢侬多欲擿(之惊魂)

  玉真公主念着阿顾是同胞姐姐唯一的爱女,心中疼爱非常,此时相赠的见面礼自然非凡品。这支水晶钗钗身材质温润,簪首用镂空錾刻的工艺打造出一枚小小的花朵,花色简洁秀气,却极见匠人功力。阿顾瞧着十分喜欢,向玉真公主行了个万福礼,“谢谢小姨,”接过水精钗,转手交给身后的碧桐,又笑着道,“十三姨,今个儿我从鹤羽殿回来的时候,江太妃说当年曾经答应过给你一本琴谱,耽搁了这些年,托我将这琴谱带来交给你。”

  玉真公主明显的怔了怔,叹道,“难为她还记得!”接过阿顾递过来的琴谱,翻了翻,见抄录琴谱的藤纸页面微微泛黄,显见得年头久了,其上记录字迹清俊,看了片刻,叹道,“‘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此谱果然名不虚传!”

  一声烟色宫装的大宫人舒檀笑着进来,轻轻禀道,“太皇太后,宫宴已经是准备好了!”

  “知道了,”太皇太后应了。朝着玉真公主笑道,“你在华山吃了一年的苦,好容易回来,今天在母后这儿,可要好好用一点!”

  “瞧母后说的,”玉真公主笑着道,起身和丹阳公主左右服侍着太皇太后,向着大殿过去,调侃道,“难道我在华山上还能饿着不成?”

  “那可不是这么说的,”太皇太后道,“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阿娘一辈子只有你们三个子女,你皇兄已经没了,你六姐这些年也不过是熬着苦日子,阿娘已经是伤心难耐,若是连你也要离了母亲身边,可不是让阿娘伤心难受么?”

  这话说的极是悲苦,饶是玉真公主听着也心中难受,挨着母亲抚慰道,“阿娘,女儿日后便留在长安陪着母后,再不出去了!”

  “这可是你说的!”太皇太后得偿所愿,声音就带了些欢快的惊喜,“有你阿姐在一旁记着,你可再不能抵赖!”

  ……

  殿阁中彤朱流丹,团花地衣施地,紫红色的帷幕在风中轻轻扬起,阁中摆放着一张光漆水滑的桧木长桌,两仪殿的御前宦者先行来报,“圣人听说玉真公主今日入宫,便打算过来见礼。如今下了朝,马上就要过来了!”

  过了一会儿,便听见阁外脚步声,宦者尖细声音扬声宣道,“圣人到。”一身玄色衣裳的姬泽入内,清俊英挺,身前银线盘绣的盘龙气韵生动,直欲临空飞去。参拜了太皇太后,起身后复又朝玉真公主行了一个家礼,“侄儿见过皇姑。”

  玉真公主忙起身受了,又还了一礼,笑盈盈道,“圣人客气了!”复又打量了圣人片刻,笑道,“一年没见,圣人似乎长高了些,人也英武了!”

  姬泽淡淡一笑,“劳皇姑谬赞!皇姑这一年在华山为父皇祈福,劳苦功高。劳皇姑为朕尽心,倒是显得朕这个儿子不孝了。”

  “圣人说笑了,”玉真公主盈盈道,“我为皇兄修了一年道,是我对皇兄的兄妹情分。圣人身居帝位,国事繁重,哪里有空闲。再说了,只要圣人治国清明,就是圣人最大的孝心了!”

  宫人们端着牙盘鱼贯而入,将一道道菜肴放在阁中玄漆厚桧木长桌之上。中国自上古秦汉以来,习惯席地而坐,分餐而食,大周繁盛,周太宗沟通西域,高足坐具传入中原,但上古秦汉时期传承下来的跪坐之风依旧盛行,权贵之间跪坐与垂足坐的情况参差存在,如今,民间还盛行跪坐分餐制,周宫之中已经开始实行聚餐餐制。太皇太后坐在上首,皇帝奉着其坐在东手首位,丹阳公主退后一格,在西手坐下,其次是玉真公主,三位在室的小公主按着排行坐在姑母以下,燕王坐在东手皇帝下头。阿顾陪坐在最末位。和八公主姬华琬之间,隔着一个十公主。

  姬华琬抬起头,瞧着阿顾撇了撇唇,神情不屑,这世上看的还是身份,便是这阿顾再得皇祖母的喜欢,在正经家宴之上,座次还不是最末?她隔着十公主朝着阿顾恶意一笑:自己的安排已经妥当,过了今天,看你顾丫头还怎么能讨皇祖母的欢心?

  姬玄池坐在姬华琬的上手,觑见妹妹嘴角翘起的奇异弧度,轻轻问道,“八妹妹,你可有什么开心的事儿?”

  “也没什么。”姬华琬笑着道,“只是看到一些风景,心有所感罢了!”

  她唇角微翘,悠悠道,“春暖花开,一个名园里集满了各色名华,牡丹月季开的雍容灿烂,一株不起眼的素馨处在这些名贵花群之中,实在不衬,还是把她挪开,方才不负这春天的优美风景!”

  她意有所指,也不知姬玄池听没听懂,瞟了一眼左右,笑着答道,“八妹妹说笑了,牡丹月季虽好,但素馨也有素馨的可人之处,这世间万物,还是当争奇斗艳的为好!毕竟,若无素馨平凡,又如何衬托的出牡丹的国色天香呢?”

  姬华琬撇了撇嘴,“六姐姐你懂什么呀?”

  燕王姬洛坐在皇帝的下首,抬起头来,望着对面的姐妹,目光从明哲保身的六姐和张扬愚蠢的八姐身上掠过去,嘴角不禁扬起一丝讽刺的笑意,落在十公主姬红萼身上,只觉得姬红萼倔强幽冷,在自己眼中是最好的,淡漠的眸色也不自禁的柔和起来。

  这趟家宴虽是为玉真公主接风洗尘所设,因着皇子公主还没有出先帝的孝期,宴上并没有安排酒水歌舞,只命宫人奉上了一些菜肴果饮。姬华琬品尝了一道菜肴,放下了手中漆雕箸,扬声唤道,“阿顾——”

  阿顾偏过头来,“八姐姐——”做出倾听的姿势,她偏头的动作行云流水,倭堕髻下闪过一道金黄色的流光。

  上座玉真公主美目被流光所慑,微微一眯,望着阿顾鬓间看过去。阿顾坐在靠近阁门的位置上,一身樱黄的宫装,双手置于膝上,坐姿娴雅。一头漆黑青丝挽成叠致倭云,堕在头顶右侧,一枚黄金簪子簪住了她的青丝,因为十分小巧,是以刚刚在永安宫初见,阿顾行礼的时候,正面着自己,黄金簪掩在发髻之后,自己并没有看见。如今细看,方看的分明,一对蝴蝶静静掩映在阿顾青丝之间——竟是一枚做工精致的黄金蝴蝶簪。

  那蝴蝶栩栩如生,伏在少女发鬓上,似乎要展翅飞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2页  当前第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1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