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督公千岁_分节阅读_第102节
小说作者:紫玉轻霜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81 KB   上传时间:2020-05-21 21:10:50

  夜幕已降时,相思还撑着那柄素白竹骨伞,步履匆忙地穿行于魏县大街小巷。

  夜风吹透衣衫,绣鞋与长裙早已濡湿,可是她仍旧徘徊雨中,为着心里那一份不安与惶惑,无法平静归去。

  起初望到那个背影的时候,她并未在意什么,只是以为是个普通的过路人。然而当纯儿带回了糖葫芦与纸伞后,她才隐约觉得这人的好意似乎超出了寻常。

  只有当握着那素白纸伞时,心里某处记忆如雨夜灯火,恍惚亮起,摇曳出朦胧的影像。

  她惴惴不安地奔去街角屋檐下,向那个卖糖葫芦的老汉打听之前的事情。

  老汉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与她和纯儿也早就相熟,听她问起此事,也有些意外。

  “怎么,你也不认识?我起先也担心,还怕是个骗子想拐走纯儿,因此一直盯着呢。后来看他急急忙忙走,好像是有点怪……”

  “他大概多大……长什么样?”她的心里隐隐浮起酸涩与惊慌。

  “二十来岁吧,干净斯文,漂亮得很。那穿着那气度,一看就知道不是本地人。”老汉顿了顿,又道,“听他和纯儿说话轻声细语的,像是京城口音。”

  “您确定?”相思声音微微发抖。

  “听着像!我侄子一家都在京城,我年初时候还去那边住过两个月呢!”

  相思不记得自己是如何离开了那个街角,只记得自己就那样撑着伞,茫然站在三岔路口,随后呼吸着寒凉的空气,绷着劲儿往前追寻。

  穿过了无数街巷,她不知那个牵着白马的背影,到底是不是存留于梦里的那个人。她湿润了眼眶,在大雨中穿行,努力回忆当时的无意一瞥。

  她居然,没有立即认出他来。

  那个曾经令她辗转反侧,珍视挚爱的身影。

  他就那样撑着素白纸伞,牵着白马,站在离着不太远的街角。他和纯儿说话,为孩子买吃的,还将伞留下,却依旧执拗地没有转过身,甚至不曾侧过脸,只留给她那样一道模糊的背影。

  是他吗?或是自己痴心妄想,将一切不可能想成可能?

  可是除了江怀越,还有谁会这样无缘无故出现又匆忙沉默离去?

  她的心里翻涌酸楚,只想要寻找到这个牵着白马的人,看一看那模样,是不是自己至今都不敢多想,但又无法遗忘的容颜?

  夜风卷乱雨帘,她从城中一直寻到河边,孤寂的凉亭内空无一人,停泊的木船内灯火摇曳。

  再无去处,再无踪迹。

  雨点打在纸伞,如滚珠落玉,连续坠下。

  *

  她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了酒馆,才进门,纯儿就扑上来叫道:“岑姨回来了!”

  柜台那边的洪三娘急忙赶来:“哎哟你去哪里了?!忽然跑出去,纯儿说你去找卖糖葫芦的人了,可我等了半晌不见你回来,就去问那老汉,结果说你往南边走了。这可好,天都黑了也不见人影,巧儿和满忠都出去找你……”

  相思愧疚道:“对不住,干娘,我以为是个熟人来过,就急急忙忙出去找。”

  “熟人?你是说给纯儿买糖葫芦的人?我还说呢怎么来个过路的就给他买吃的,还把伞留下,那既然是熟人怎么也不进来坐坐呀?”洪三娘还是不改本色,连连发问,相思不知应该如何应答,回头间,门帘撩起,巧儿正用力甩着伞上的雨水走进来。

  纯儿立马又围上去要她抱。

  “巧儿,让你出去好一顿找……”相思上前接过了伞,巧儿抱起孩子,听洪三娘说了经过,哀叹道:“还好我后来遇到街坊,说看到你往回走,不然我还得再去别的地方找呢。”

  “满忠呢?没和你一起吗?”相思问道。

  “他往城北去了。”巧儿话音刚落,门外又进来一人,正是刚才抱着孩子进酒馆,并帮相思悬挂灯笼的那个年轻男子。纯儿见了他,嚷着道:“爹爹,我要骑大马!”

  丁满忠见相思安然,便把孩子接过来,一下子扛在了肩头,将纯儿逗得哈哈大笑。

  相思默默看着这一家人其乐融融,随后慢慢走到了窗前。

  雨点打湿了窗户,整条长街已然陷于昏黑。

  *

  一夜辗转无眠,次日清早她才到店堂打扫,却听街上人声鼎沸,像是有大事发生。相思打开大门,只见家家户户老老少少皆往西边赶去。

  洪三娘亦赶出来,着急问道:“这是怎么了?”

  邻居道:“你还不知道吗?朝廷来了人,下令开仓放粮!四周村庄的灾民天没亮就等在县衙门口了,咱们也去挤一挤!”

  “有这样的事?!”洪三娘连忙招呼出巧儿,要她也去县衙看看。巧儿抱怨了几句,正想叫相思一起,却见她紧紧攥着门帘,好似魂不守舍一般。

  巧儿连叫她几下,她才木愣愣回过头来,眼里满是焦灼。“巧儿……满忠最近有没有说起过,朝廷派什么人来我们这里?”

  “他不怎么说县衙的事,只是提到过一句,好像是府尹大人向朝廷上奏请求开仓赈济,然后皇上派了个什么提督大人去了大名府。你怎么了,是不是昨天着凉病了……”

  巧儿话还未说完,相思已紧抿着唇后退一步,随后步履艰难地走到门口。

  满街民众都赶赴县衙,街上尽是喧哗吵嚷。

  她觉得自己再也承受不住。

  “干娘,巧儿……我,去一趟县衙门口。”相思压抑着感情,微微发颤地说罢,转身出了酒馆。

  *

  不远一段路,相思先是急促前行,然而蜂拥而去的百姓将她挤得行进艰难,她走得越来越快,终于随着人潮,奔跑起来。

  奔跑在满地积水的青石道路上,溅起点点水花。

  惶惶然,不知如何面对这一场来得太过忽然的重遇。

  可是她忍受不住,当她想到昨夜那个背影,那个孤寂离去的背影,她一刻都不能留在酒馆,如果那样的话,她觉得自己的心要煎熬至死。

  她并没有想要真正与他怎样,只是觉得,他曾默默到过酒馆外,她不该就此不见。哪怕是他依旧高高在上,穿着赤红蟒袍戴着描金冠,眼神冷寂地坐在高台间,她也想混迹于人群里,远远望那一眼。

  随着拥挤的人潮,相思神魂恍惚地到了县衙门前。

  空地上已尽是四野八荒的灾民,黑压压数不清到底多少人,衣衫褴褛着端着瓷碗,与闻讯赶来的城里百姓一起争着抢着,想要往前再往前。

  相思被挤得几乎站立不稳了,身后身边的人还在大力推搡。她想叫他们不要挤过来,可是声音才出就被淹没。

  县衙大门缓缓打开,数名官员阔步登上临时搭建起来的高台,依次在上落座。掾吏展开了文书,高声诵读起安民告示,相思忍受着旁人的推搡,拼命踮起脚想要望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可是等了许久,掾吏已经宣布完告示,开仓放粮的号角已经吹响,百姓们满脸兴奋着争抢上前,那个她想看到的人,始终没有现身。

  她被人踩伤了脚背,痛得险些跌倒。

  咬着牙,拼命挤出了等着施粥人群,寻找了好多遍,终于望到正在维持秩序的丁满忠和戴俊梁。她拖着受伤的脚,忍着痛挤过去。

  戴俊梁先望到她,惊讶道:“你怎么也来了?”

  丁满忠回过头:“咳,准是我丈母娘贪小便宜,叫她也来凑热闹!”

  相思噙着泪,问道:“俊梁,满忠,朝廷派来的大员,是不是西厂提督?”

  戴俊梁一怔,道:“是,你怎么知道?”

  她的眼泪快要夺眶而出了。

  “不是说要来开仓放粮的吗?他……怎么不见?”相思颤着声音问。

  丁满忠忙着推开硬往前的民众,戴俊梁皱眉道:“他没有来魏县,听县令老爷说,原本开仓放粮是要回禀朝廷后才能决断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昨夜从大名府忽然派人来说,今日一早就开仓。那位提督大人,据说是身体抱恙,天不亮的时候就从大名府启程离开了。”

  他见相思神情有异,不由追问道:“你到底怎么回事?问这个干什么?”

  喧闹声如浪潮翻卷,阵阵撞击心扉。

  她怔然站立,唯觉满心苦涩,如同化不开的陈年药剂,凝滞不散。

第131章

  天还没亮的时候, 从京城来的马队便重新启程, 离开了大名府。

  暗沉天幕下,茫茫官道寂静而漫长,仪仗依旧煊赫,队伍依旧浩荡。江怀越闭着眼睛倚靠在车内,纵然肩后披着玄黑斗篷, 周身仍觉寒冷。

  从魏县冒雨驱驰赶回, 抵达驿馆之时,衣衫湿透, 浑身冰凉。

  下属官员惊吓万分,奔前忙后取暖侍奉,可是他坐在那里, 半晌都没有一点暖意。

  太冷了。

  那种冰凉到极点,从指尖到心底都刺痛至麻木的感觉, 让他连说话都没有力气。大名府府尹带着手下匆忙赶来,诚惶诚恐跪在地上询问到底发生何事,他不能说出一个字。

  但是当府尹又急着叫人去请郎中时, 江怀越忽然开口说, 放粮。

  府尹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然而他抬起眼, 怔然又重复强调:开仓,放粮。就在明天一早。

  “大人不需要回京禀告万岁吗?”府尹惊愕问道。

  江怀越摇了摇头,哑声道:“就按照我说的去做。”

  开仓放粮,历来需要圣旨下达, 他却就此决定。半夜时分,大名府府尹派出的众多衙役,将这消息快马加鞭送达各村镇,饥寒交迫的村民们欢悦沸腾。

  而他却在苦挨了大半夜之后,拖着酸痛疲惫的身体坐上了马车。

  一路往北,天光未亮。

  颠簸的马车内,江怀越只觉周身疼痛,疲累至极致却无法入睡一刻,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总是浮现出那幅画面。

  昏暗天色下,濛濛细雨间,相思托着那盏大红灯笼,踮起脚尖想要挂起。然后,有人伸过手,帮她将灯笼挂在了屋檐下。

  他痛苦地侧过脸,想要将这画面从脑海中抹去,可是无论如何都忘不了。

  一路颠簸,一路酸涩。

  离开大名府的当天傍晚,江怀越就发了高热。随行人员看出他的异样,连忙想要通知前方县城的官员。但江怀越却拒绝再见任何地方官,他只是服了药,昏昏沉沉靠在车中,待等马队紧赶慢赶着抵达了另一处驿馆,才在那里休息了一夜。

  他整整高烧了两天,第三天略有好转,便又启程赶路。

  在随行人员都为之担忧焦虑中,他竟然坚持着,忍耐着,就这样回到了京城。

  进入皇宫后,江怀越将自己下令开仓放粮的事情,禀告给了承景帝。承景帝问及为何匆忙决定,甚至不经由朝廷商议,他跪在地上说,因为大名府灾情属实,恐怕再等到消息来回传递后,已是饿殍遍野,为时过晚。

  承景帝虽有不悦,但也不能将他如何处理。然而他擅自决断之事传扬了开去,本来就与他势不两立的某些文官严厉弹劾,说他枉顾圣恩,妄自托大,开仓放粮实属擅作主张,与法不合,恳请加以严惩。

  然而原本对他极为轻视的鲁正宽挺身站出,声称这样的举动虽然与法不合,但事出有因,为何不能从灾民方面考虑,而非要墨守成规呢?

  有人讥讽他,原本对内宦掌权十分不满,为何进京述职期间却偏帮着江怀越了?鲁正宽愠怒满面地抨击:“鲁某做事向来只看谁对谁错,开仓放粮虽然决定匆忙,但事实上拯救了大批灾民,使得大名府暂时稳定,为何就不能从这方面着眼?”

  一时间朝堂之上又是唇枪舌战,承景帝忍耐许久,不愿在此事上过多纠缠,当即发话称江怀越此行办事严谨,尽心尽力,但处理事情过于自负,此次只给予警告,以后再犯定要论处。因功过相抵,便除去了应得的赏赐,只是让他回去休息数日,养好身体再回宫办事。

  江怀越拜谢君恩,此后辽东战报又加急送至,原来在他离开京城后,女真人已发动进攻,幸而辽东总兵已有准备,下令各卫所全力迎战,才暂时遏制住了女真人的第一波攻势。其后女真人集结十万骑兵,以乌云压城之势悍然进军连山关,我方将士虽拼死抵抗,但终究还是扛不住女真人凶悍攻势,且战且退,情势危急。

  而建州女真气势滔天,乘胜追击,辽东总兵在此紧急形势下率军对抗,在连山关附近鏖战数日,双方僵持不下。但随着寒冬将至,北方风雪交加,士兵们后给不足,已陷入危险境地。女真人暂时还不知我方情况,时战时停,围困不散,大有耗尽我方将士精力,再选择时机猛扑进攻的态势。

  承景帝双眉紧锁,与众臣商议对策,果不其然,文臣们一旦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便又是各执己见,互相不让。江怀越听众人争论激烈,不由想要发表看法,才说了几句,便被文渊阁大学士驳斥,声称内宦无权干涉兵家事务,请他好自为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9页  当前第10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2/1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督公千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