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州录_分节阅读_第11节
小说作者:南十字星2019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07 KB   上传时间:2024-03-15 15:15:45

  “四妹,你不要怨朕,”二哥愧疚地道,用最沉痛的语气说着最意外的喜讯,“朕要将你……许嫁仆散安贞。”

  “朕有朕的苦衷。”二哥将她的震惊理解为不愿,遂细心向她解释,“爹爹薨逝后,翁翁命我继承大统,叔伯们以为我乳臭未干,一个个觊觎大宝,意图谋反。这次不止郑王,连长乐姑母都帮着逆贼出谋划策,着实叫朕胆寒。逆王一共就两个亲妹子,罪人长乐及驸马已经伏诛,另一个……现在还杀不得。”

  看着二哥温雅俊秀的面容变得阴鸷可怖,她顿时从意外之喜的云端跌落下来。“仆散揆毕竟不曾参与谋反,若就这样杀了,朕岂不成了猜刻之君;落职赋闲,也非长久之计,眼下天德军无人,仆散揆是最合适的人选。逆王想把嫡女许配给他的长子,这倒是提醒朕了。”说到这里,他走近握住她双肩,无奈地道:“昭齐,朕就你这一个一母同胞的亲妹妹,除了你,朕还能相信谁呢?”

  “你嫁过去,既是安抚,也是警告,”二哥继续条分缕析,“从此不会再有人敢拉拢他们来对付朕,他家儿女由你教养,也不会来动摇社稷。还有,如果他不知好歹、心生怨怼,或者与什么人过从甚密,你定要及时告诉朕……”

  于是,华庭花落,御苑水流,权谋在脂描粉绘之后变成圣明天子不计前嫌的殊荣恩宠。揄翟翚雉、绶佩钿钗,合卺交杯、红烛锦帐,她在悲喜交织中成为他的妻。

  -

  疏远隔阂皆在预料之中,她心甘情愿地承受他的冷淡,并不因此感到怨恨。二哥在嫁妹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断绝掉他的前程,她知道自己无力为他遮挡朝堂上的风刀霜剑,便竭尽所能地为他打理府中这一片小天地;她也明白自己终究是带着异心和任务嫁他的,本就不值得他倾心吐胆地赤诚相待;只要能这样长久地陪伴他,尽可能地保护他,这便已然足够。

  重阳宫宴上,他坐如针毡的样子让她心疼不已,没想到竟从此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向来不擅言辞,更不会海誓山盟地私言蜜语,情到深处也不过低唤一声“昭齐”,再无别话。她也是一样不惯表达,扇枕温衾地侍奉婆母,尽心竭力地教养孩子,井井有条、温暖和睦的济国公府便是她爱他的方式。

  漫漫九载,她与他互相搀扶着在无尽的黑暗中风雨同舟,从冰释前嫌到相濡以沫,她用柔情在一片狼藉的贫瘠泥泞中浇灌出美丽坚韧的九华菊、梅花酒,悠悠清芬支撑着他脚下艰难的前路。

  丁忧毕,他在九年赋闲后终于被放了外任。临行前,他不舍地揽紧她,柔声低唤:“昭齐”,她依偎在他宽厚结实的怀抱里,一声声静静地听他沉稳有力的心跳,清晰地感知到他每一下心跳里都跃动着她的名字。

  -

  她从未想到过,他的第一封家书竟会是内侍送来的。“长主不若自己送到御前,”那内侍带着谄媚又阴沉的假笑,“这样既全了陛下的礼义,也成就了长主的忠心,岂不两全?”

  “陛下这是何意?”她带着前所未有的惊怒质问二哥,“九年了,他安分守己,从未起过异心,陛下为何还是苦苦不肯放过?又将置我于何地?!”

  “置你于何地?你是忘了自己姓什么了吧!”二哥怫然斥道,“雍姬都知道‘人尽夫也,父一而已’的道理,你身为公主,却心向着一个外臣,对得起爹爹和翁翁的教导么?!”

  “这如何一样?”她气结,极力抗辩,“雍纠是要杀祭仲,可阿海对陛下一片忠心……”

  “忠心?”二哥忽地笑了,“四妹这是怎么了,尽说孩子话。海陵王对熙宗皇帝不忠心么?翁翁对海陵王不恭顺么?郑王当初对朕何尝不是百般奉承?‘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这个道理你都不懂么?”

  她极是屈愤:“既如此,陛下不如……”她本想说“不如免了他的官职”,却突然想到他的不甘。

  他一直渴望着建功立业,与父祖们一样驰骋沙场,那六年的尚衣郎生涯是他最屈辱黑暗的梦魇,三年丁忧他时常苦闷英雄无用武之地,如果二哥真的如她所请,免去他好不容易熬到的官职,他会高兴么?他会甘心做一个碌碌无为的闲散驸马,与她平淡相守,庸庸终老么?

  念及此,她强自咽下意气之语,面无表情地跪在二哥脚下,双手呈上他的家书:“既如此,陛下不如亲自拆看,当知臣所言非虚!”

  几日后,御前近侍才迤迤然送回那书信,她颤着手从破损的火漆封口中取出信纸,看到他遒劲的字迹工工整整地打头写着“昭齐吾妻如晤”时,再也忍不住泪如泉涌。

  此后的三四年里,他的每一封情深意长的家书,都由二哥先拆看,她无法想象他得知真相后的屈辱和愤怒,只能在回信中满满地附上关怀与思念,妄图以此来平复心中的愧疚和不安。

  泰和七年,因为公爹的故去,他终于被一道圣旨调回京师。

  安葬完公爹后他再度揽她入怀,双臂紧紧环住她,低语道:“昭齐,我如今只有你了!”她心中的愧疚和慌张几乎无所遁形,在麻衣孝服的遮掩之下深深战栗。

  二哥崩逝后,她总算松了一口气,不必再提心吊胆地害怕又要做伤害他的事。他有心要补偿分隔千里的数年时光,待她愈发温柔,琼章见了便笑她:“都是我那两盆菊花送得好,姐姐怎么谢我?”

  “都这么大了,说话还是没个规矩。”她爱怜地嗔道;他听见了,走过来握住她的手,侧首对小妹玩笑道:“我和你姐姐就谢你一个驸马吧!”

  没过多久,琼章出了事,她急得六神无主,他紧紧揽住她,温热的大手缓缓抚着她的背脊沉声道:“别怕,万事有我。”

  宁儿出世后,他陪她一同进宫探望,回来后,期期艾艾地拉着她低道:“要不……先不喝那药了吧……咱们再生一个小丫头,好不好?”她一怔,他随即疼惜地揽她入怀,笑道:“罢了罢了,太伤身子了,咱们多疼疼宁儿也是一样的。”

  -

  至宁元年,胡沙虎弑君作乱,挟大哥登基,大金不满百年的历史上又添一笔兵祸。他踌躇满志的领兵为将,却是她新噩梦的开始,大哥竟比二哥有过之而无不及,命她时刻监视他的交际与动向。

  她明白,在胡沙虎和术虎高琪的阴影里,大哥已无法相信任何一个手握重兵的武将,她的辩解在大哥眼里只是欲盖弥彰。因此,她只能继续服从,祈盼着大哥能从一次次平常无异的结果中放过对他的猜忌。

  她亦明白,这一切被他得知后的结果是什么,最坏的结果自然是他冲冠一怒,那最好的结果呢?她不敢奢想。

  然而,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她不知道他从何得知、所知几何,但她清楚他已知道了自己对他的背叛。他是那样刚烈豪迈的男子,做不来那套宗室中惯用的假戏虚文,愤怒和悲凉早被他明明白白地写在不再凝视她的双眼里、不再揽住她的臂弯里和不再为她敞开的怀抱里。

  福慧劝过她:“长主不如就服个软,向都尉认个错吧。”她无奈地摆摆手:“哪有这样简单。”他万一闹将开来,被大哥得知呢?哪怕勉强按捺住气性,也免不了会在面君时露出端倪。与其令他置身险境,不如由她来承受他的怒火——至少,只要她保持若无其事的微笑,他便抹不下脸来质问她——那她便能保住这现世安稳。

  贞祐二年,他率军往山东平乱,她整装随皇帝迁都。年末回师,他不喜爱汴京的新府邸,常在外流连着不肯回家,她苦笑着想:他不喜爱的并非这座府邸,而是她吧。

  他一反常态地与她亲近起来,令她十分忐忑,果然,车到中途,他便笑着向她发难。她艰涩地思索着,不知他究竟了解多少,自己又应该袒露几分,算起来,这段姻缘从一开始就沾满了权谋算计,她竟不知该从何辩白。

  最终,他竟放过了她,只是开口要一个妾室,她如释重负又倍感心酸。在她怀着九华的时候,在他被放外任的时候,她也曾主动提议要为他纳妾,都被他斩钉截铁地拒绝了,然而现在,他终究改变了心意。

  湘兰第一次拜见她的时候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她却在看到湘兰的第一眼时就明白了他的选择。那是个多美丽的女孩,清透见底、柔弱无依,视他为从天而降的英雄,满心都是崇敬、仰慕和依赖,她的身世低微正是他所需要的、迥异于妻子尊贵身份的最好的慰藉与补偿。于是,她露出和善的微笑,拉着湘兰的手温言道:“果然是我见犹怜。不必拘谨,从此这里就是你的家了。”

  景行不满父亲的专房之宠,她严词训斥:“庶母也是你能议论的?这就是你为人子的礼仪?!”弘毅心疼母亲所受的冷落,她倦怠地摆首:“我和你爹爹二十年的夫妻,湘兰和你们一般大小,我跟个孩子计较什么?”九华默默半晌,低声道:“我真怀念小时候,在燕京……”她神色一黯,转瞬恢复了端庄大方的常态,微笑道:“那时候你爹爹郁郁不得志,有什么好了?如今好容易大展襟抱,你们该为他高兴才是。”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她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空帷寂寞,并自觉地与他达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他得到新欢的补偿,不再愤恨她的背叛;她极力善待他的爱妾,弥补对他的歉疚。她与他避而不见,心照不宣。

  -

  福慧忍不住劝她:“长主这是何苦?依奴婢看,都尉纳妾这事就是跟您赌气,您对戴娘子越好,他越下不来台,愈发生分了。倒不如使个性子撒个娇,都尉定能高兴些。”

  “怎会呢?”她疲惫地微笑,用脂粉遮去憔悴的痕迹,“妒忌争宠、妻妾失和是家门败亡之始,内宅安宁他才能后顾无忧。”

  -

  湘兰照旧定省,她无奈地笑叹道:“你这孩子也太小心了些,还怕我会故意陷你于无礼么?”湘兰连忙摇头,嗫嚅半晌,犹豫地低声道:“我若不来,怎对将军说起您每日起居呢?”

  “怎会呢?”她一怔,“他向你问起我?”

  湘兰怯怯地摇摇头:“那倒没有,可是他……”

  “你多心了,”她温和地打断道,拉起湘兰的手恳切地道,“今后莫要再提起我,免得惹他不快。”

  -

  “爹爹和您吵架了么?”九华担忧地问,“我方才正遇着他出去,他气得脸都青了,又很伤心的样子。”

  “怎会呢?”她长叹一声,“你小姨殁了,你爹爹心里难受得很,他一直把你小姨当亲妹子看待。”

  “既这样,您为何不安慰爹爹?”九华更加担忧,“他刚才那样生气,是气您到这个时候都不肯留下他,还赶他去找戴娘子。”

  “怎会呢?”她哑然失笑,“我和他一样伤心,两个人愁眉相对又有何益?戴娘子是他心爱之人,定能让他高兴些。他生气,是恨苍天不仁,竟教你小姨红颜早逝。”



第21章 香奁梦断(六)湘君

  完颜宁唏嘘不已,捶床顿足道:“我真悔!昨日来求手书时,就该拉着您一起去的,这些话您要是对姨父说出来,他便不会去得那样遗憾。”

  邢国长公主仍是恍惚微笑:“不怪你,原是我无颜见他。”

  “姨母,您还不明白么?”完颜宁蹙眉长叹,“姨父开始时是生气,可后来早就想明白啦,只是和您生分了,又不清楚您的心意,不知道该怎样和好。我瞧福慧姑姑说得很是,您若是向他使个小性子,或者哭一场,他有了台阶下那便好了。”

  邢国长公主苦笑道:“我负了他,只消撒个娇便好了?”

  完颜宁更加叹息:“您何曾负过他?那些事都是先帝和陛下逼着您做的,他冷静下来之后也就想明白了。陛下猜忌,他一直都知道,也不会难过,只有您不信他,他才会伤心生气。您那时候就该告诉他的,否则他又怎知您一心向着他呢?”她顿了一顿,又轻轻握住姨母的手,柔声道:“您夹在陛下和姨父中间,两头受气左右为难,又想尽力保全他们君臣之义,只好舍弃自己。只是您这样委曲求全,反教姨父误会您无情,他后来和您生分,倒不是为了陛下教您做的那些事,而是以为您不在意他了。”

  邢国长公主极是惊讶,哑然道:“为什么?”完颜宁叹道:“您若在意姨父,又怎会护着戴娘子宠擅专房,还成天躲着不见他,见了面说不上几句话,又把他往戴娘子那里赶。这在旁人眼里是贤德大度,在他看来,却是您不在意他、不要他了,甚至是和陛下一样疑心他,所以冷待他。他哪里知道,您是以为他厌弃您,怕惹他烦恶,这才忍泪吞声自甘退避。”

  邢国长公主闻言,眼中慢慢泛起泪光,颤声道:“怎会这样呢……我自小读书,爹娘便告诉我,妒嫉怨恨乃女子德行之大亏,为人妻子应当善待妾室平衡内宅,不可争风吃醋叫夫君心烦……我……我做错了么?”

  完颜宁到底未经情事,一时也答不上来,思索了片刻,才沉吟道:“这话倒也没有错。不过我想,许是您和姨父的情分不一样。明德皇后早逝,世宗皇帝便一生不立皇后,姨父心里待您也是这样。只是戴娘子毕竟是他自己娶进来的,他自顾自伤心生气,却什么都不肯说,又赌气宠着戴娘子,那您又怎会知道呢,所以这事也不可全怪您。”

  邢国长公主只是神思恍惚地怔住了,一时凄凄微笑起来,竟比号啕大哭更显悲戚。完颜宁心下暗叹道:“难怪书上说‘亲极反疏’,我原先不懂得,竟然真是这样。姨父姨母正是彼此太过爱重,这才患得患失、当局者迷,都还以为是对方变了心,哪里晓得全是误会。”

  邢国长公主怔忡微笑着,脸上神色十分平静,柔声道:“宁儿,多谢你,总算教我明白了。朝闻道……”她似觉不妥,又轻轻抚了抚完颜宁柔嫩的脸颊,慈爱地道:“你和琼章一样,是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愿你将来能有个好归宿,莫要像琼章和我这样。”完颜宁一惊,顿时想起昨日仆散安贞亦说过这样的话,心头愈发恐惧,紧紧拉住她道:“姨母别这样想。我母亲一生无怨无悔,您待姨父更是情重,我将来……”她有些不好启齿,但终究低声道:“我不敢奢望,能有这样的情缘。”

  邢国长公主微笑道:“我如何比得上琼章。从前,我还怪她纵情任性,现在才知道,我自己才是真糊涂,她比我明白多了。”

  那时候小妹已积郁成病,自顾不暇,却仍依依拉着她的手,关切地问:“姐姐和姐夫是怎么了?好好的为何生分了?”她不忍小妹病中费心耗神,只得掩饰微笑:“没什么。许是这几年他常征战在外,所以生疏了。”琼章疑惑地看了她片刻,最终叹道:“姐姐不愿对我说就算了,只是你有什么心事,都要告诉姐夫才好。我与赵郎没有这样厮守终老的福分,只愿你和姐夫能恩爱不移,千万别为了旁人小事生分了。”

  完颜宁听罢,唏嘘道:“我母亲本想居中调停,只可惜重病在身、有心无力;大哥哥和福姑姑终究顾忌尊卑,不好置喙太多;戴娘子也有意劝和,可偏偏她又那样柔善,您和姨父都怜惜爱护她,结果适得其反。所以这事也是天意捉弄,实在不能归咎于您,您千万不要过于自责了。”

  邢国长公主点点头,起身吹灭几盏烛火,柔声道:“夜深了,快睡吧。”完颜宁如何敢睡,紧紧抓着她一条枯瘦的臂膀不肯放,邢国长公主微微一笑,用另一只手将甥女轻轻搂在怀里,温柔地拍抚着,梦呓般低道:“小宁儿,别害怕,好孩子,快快睡……身康健,早长成,永福寿,长安宁……”

  完颜宁毕竟年少,加之连日奔波劳神,又兼伤心悲痛,精神体力早已不支,不一会儿便抓着邢国长公主的手臂沉沉昏睡过去。

  这一觉睡得极是不安,接连梦魇,一时梦见邢国长公主慈爱地抚着自己微笑道:“若我那时候有个女儿,也该这般大了……”一时又梦见她歉然道:“宁儿,求你多看顾纨纨,他只有这一个孩子了……”完颜宁心中害怕,想说话又说不出来,待要喊流风她们,竟突然发觉自己被关在死牢之中,四壁高墙,森然可怖,铁窗外更有千军万马的喊杀声渐次逼近。她骇极,尖叫着醒了过来,这才发现邢国长公主已不在床上,自己手中紧紧抓着一件褙子的袖管,再定睛一看,那件褙子正是邢国长公主昨日所穿。

  侍女们听见她的尖叫声,一个个揉着眼睛跑了进来,完颜宁猛地跳下床,抓着流风急道:“长主呢?”流风愕然道:“不……不曾见到长主出去……”

  完颜宁只觉一阵寒意自脚底而起,不禁打了个冷战,抬头看了看天色,只见漆黑一片的天幕中隐隐透着些青光,正是残夜将尽的黎明时分,没想到自己一闭眼竟睡了这么久,她心中愈发焦急,厉声道:“快去找!去仁安殿,去雪香亭,务必要找她回来!”

  -

  完颜宁最终找到了邢国长公主。

  她疾奔到雪香亭时,内侍们正从照影池里抬出一个人来,那女子湿透了的单衫紧贴在身上,少穿了一件褙子,似是在睡梦中突然被无常的命运卷落到池里,连脸上沉静安宁的睡容都未有变化。

  完颜宁颤抖着将紧紧攥在手里的那件褙子盖在她身上,然后再忍不住,跌在地上恸哭起来。

  -

  邢国长公主“急病”而薨后,皇帝命睦亲府会同礼部一同治丧,设殡所于玉清殿,并亲拟了“庄献”二字为谥。翰林院的诔文更是骈四俪六字字珠玑,极尽赞美庄献长公主近乎完美的德行与她孝顺、端敬、贤良的一生。她的丧仪一如多年前她的婚礼,在天子的授意之下显得格外盛大而隆重。

  由于仆散安贞的“谋反”,皇帝并未允准济国公府中人参与理丧,也不许纨纨以庶女的身份执孝节,考虑到庄献长公主三子俱亡,皇帝特命兖国公主为姑母行孝女之礼。

  完颜宁一身重孝,缓缓走进仁安殿,双膝跪地,以手加额,向皇帝郑重行礼。

  “宁儿?”完颜珣讶然,“你不在玉清殿守灵,到这里来做什么?”

  完颜宁静静地道:“臣特来为姑母求陛下恩典。”

  皇帝皱眉道:“你说。”

  “臣听闻,陛下命礼部和司天台给姑母挑选园寝,因此前来恳求陛下施恩于姑母,许她与姑父同茔合葬。”

  皇帝怫然作色:“胡闹!仆散安贞是谋反逆贼,你要你姑母无室无椁、无奠无祭,陪他一起埋在荒郊野外么?”

  完颜宁藏在孝服大袖中的手指紧攥了起来,依旧静静地道:“臣闻《礼记》曰‘周公盖袝’,又有‘孔子既得合葬于防’,《诗经》中更有‘谷则异室,死则同穴’之语,可见夫妇合葬乃人伦之常。无论姑父所犯何罪,终究与姑母是结发夫妻,请陛下开恩,莫使姑母在九泉之下再受夫妇乖离之苦。”

  “夫妇?”皇帝冷笑,“你小小年纪,知道什么?仆散安贞背义忘恩,与你姑母早就形同陌路,还有什么夫妇情义?朕本想将你姑母附葬在先帝道陵,只可惜涿州已陷于蒙古之手,不得已才另选园寝,此事朕自有安排,你小孩子家不必过问了。”

  完颜宁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跪禀道:“陛下关爱,臣替姑母先行谢过。只是照影池水深不过三四尺,姑母竟会因此暴病而终,此中情由,还望陛下三思。”

  “大胆!”皇帝大怒,“你是想说,她是为了那反贼殉情么?!”他一眼瞥见潘守恒上前似欲劝解,便喝斥道:“你出去!”待殿中内侍退尽后,又对完颜宁道:“朕知你十分孝顺,只是你年纪还小,有许多事都不明白。你姑母遇人不淑,实在可怜,朕不能再将她草草下葬了。”

  完颜宁一怔:“臣从未听说过姑母与姑父有任何不睦,这遇人不淑四字,实在费解。”

  皇帝叹了一口气,恨声道:“你姑母贤良淑德,自然不会毁谤丈夫。只是……哼!她与仆散安贞患难与共二十年,情深义重莫过于此,可恨那反贼一旦手握兵权,便立刻翻脸无情,流连酒肆、冷落发妻,纳妾专宠、厌弃糟糠,整个国公府何人不知?!俗话说‘投鼠忌器’,他敢这样作践你姑母,其实是在指桑骂槐,藐视先帝与朕,实在辜负皇恩!这样狼心狗肺的东西,你还要让你姑母与他同穴而葬么?!”

  完颜宁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心下大叹道:“苍天!我竟不曾想到!陛下只看姨父起复为将后便冷落姨母,自然以为是他恃权恣肆,轻蔑君王,难怪要论他谋反了!只是个中内情,如何能对他分说清楚,这便不好办了。”

  最终,庄献长公主被安葬在汴京城东夷山之下,梓宫入室之日,十里素幡一片卒哭,皇帝遣皇太子执绋,兖国公主扶柩,睦亲府主持虞祭,庄严肃穆,极尽哀荣。

  -

  -

  驿丞不胜惋惜:“怎会这样呢,半辈子的夫妻,有什么不能说的?就算府里有人监视,到了枕边,还不能说实话么?驸马爷也忒意气了,公主不说,他就不能问么?”九娘叹道:“大长公主自出降的那一天起,就对仆散都尉深怀愧疚,到后来事发,也自以为罪孽深重,应有此报,想都不敢想能求得都尉的宽谅。至于都尉……”元好问叹道:“这也难怪他,‘至亲至疏夫妻’,夫妇间一旦生疑,倒比朋友手足更隔阂几分。”他想起昔年与仆散安贞相交之情,不由黯然神伤,心道:“我从前也和良佐谈论过此事,我误信人言,而他虽不知真相,却抵死不肯相信仆散将军负心忘义……唉,论推心置腹,信义不疑,我不及良佐的万一。”

  回雪若有所思:“娘,做皇帝的人,都只盯着自己的宝座是否稳固,南朝的宋高宗是这样,金朝这位——是宣宗么?他也是这样。”九娘苦笑:“是啊,金国历来多兵变,世宗、宣宗、海陵王都是挟兵势登基的,熙宗皇帝也是被太/祖太宗两派宗亲大将相持架上宝座,章宗皇帝是唯一一个顺顺当当继位的,御极后犹自百般猜疑,更何况是被胡沙虎和术虎高琪吓坏了的宣宗皇帝呢?仆散将军既出身高门,又为外戚近亲,军威高著就是怀璧其罪,而且……此事还有其他原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页  当前第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中州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