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入慕之宾_分节阅读_第169节
小说作者:海青拿天鹅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65 KB   上传时间:2024-03-21 15:40:32

  “确实。”他说。

  “子烨,”我说,“天下实权都在你的手中,圣上能要的,也就是个名声罢了。我以为,用这虚名还换杜先生的清白,并无不妥。”

  子烨没有说话。

  他仍将我的手裹在掌间,在我的手指上轻轻摩挲。

  我知道,他在考虑。

  “你呢?”他忽而道,“你这一环扣一环,最终落在了昱之和谈之事上。你的目的,果然是为了给永明侯夫人诰封?”

  我一怔,随即正色道:“当然是。我可是太上皇后,自当尽皇后之职。”

  子烨微笑,将我的手攥了攥,道:“知道了。此事,我会考虑。”

  而后,他看向一旁,将那里放着的一堆折子都拿了过来。

  我看到那堆得小山一样的文书就觉得眼花,事情也说过了,就想起身告辞。

  不料,子烨没有放手。

  “这般着急做什么。”他不紧不慢道,“不是要尽皇后之职么?”

  说着,他挑出将一本厚厚的折子放到我面前,道:“我累了,这些折子太长,不想看。你来得正好,替我念一念。”

  我:“……”

  “不愿意?”他看着我。

  我找着借口,道:“也不是,可明玉……”

  “你方才不是说,她回去了么?”

  心里骂自己轻率,好端端的为什么把话说死。

  我撇了撇嘴角,把那折子拿过来。

第二百四十四章 童谣(下)

  子烨当众答应与北戎使者比试马毬之后,这消息传得飞快。

  据兰音儿带回来的消息,当下洛阳城中,到处都在议论此事。

  皇帝与番邦来使赛马毬,在京城是全城轰动的大事,在洛阳却不算是。

  虽然每逢子烨上场,只要允许百姓围观,毬场周围必是人山人海。但对于洛阳人而言,他们只是想看到子烨而已,至于马毬本身以及与何人对阵,兴趣则少了很多。

  这一次却不一样。

  首先,他对阵的是北戎;

  其次,坊间盛传,这逑赛是太上皇后我揽下来的;

  再次,与这逑赛同日举办的,还有一场女子逑赛,宫中女官对阵回纥的王女。

  跟着这些消息一道传开并被人热议的,是缬罗在乌孙国的经历。她如何先嫁给老乌孙王,又如何被篡位的王子看上烝娶,再如何从母国请来兵马杀了篡位者,最终如何抛下王后的位子回到回纥去。那每一段,都能让茶楼酒肆的说书人添油加醋地发挥起来,吸引众多食客们慷慨打赏。

  而于我而言,这些统统都不算什么。

  让我感兴趣的,是京城的消息。

  董裕终于来了。

  和他一起来的,是赵王。

  说来,这两人这个时候才出现,着实令我失望。

  尤其是赵王。

  自从子烨与我说过从前的事之后,我就对此人充满了好奇。甚至董裕站在我的跟前,我想把他一刀砍死的心也不那么强烈了。

  兄长说,父亲当年出征之前,曾让他和秦叔盯着赵王。这些年,秦叔也一直在查赵王。

  秦叔来见我时,我向他询问过此事。

  “赵王人望甚高,京中的大臣,大多与他有来往。”秦叔答道,“当年之事虽不好查,但赵王的根基,只怕比我先前所想更深。便是洛阳这边,恐怕也与他有些牵扯。”

  我讶然:“哦?”

  “赵王惯于以施恩笼络人心,他手下的爪牙,并不止董裕。”秦叔道,“董裕之所以招嫉恨,是因为他做了许多见不得光的丑事,这些事,都是面上的。皇后手上已经有了足够的人证物证,只要有朝一日,太上皇决意收拾他,一切皆不过是举手之劳。赵王不一样。他名下的事,无一桩恶评,全是慷慨助人急公好义,到处都是那贤王的名声。”

  相似的言语,子烨也说过。

  我却觉得秦叔话里有话,看着他。

  “秦叔莫非发现了什么?”

  秦叔拿出一张纸,递给我。

  我接过来看了看,不由定住。

  上面写着一句不伦不类的诗:日出京,虹贯日,紫微没,走肖立。

  “这是近年来流传的一首童谣。”秦叔道,“在远离京畿的乡下,传播甚广。”

  我又将那些字看了看,道:“这童谣颇是晦涩,有何脍炙人口之处?”

  “这便是有趣之处。”秦叔道,“光看字,押韵不足,文意晦涩,当不足脍炙人口。但它却得以流传开来,可见必有那人为之处。”

  “哦?”

  “据在下所知,那流传之地,无不是有过灾患的去处。旱灾、水灾、震灾、蝗灾之类,每每过后,这童谣必是传唱起来。”秦叔道,“在下曾顺藤摸瓜,凡听说哪里出了灾患,便前往当地探访,倒是有所发现。赵王那乐善好施之名,是人尽皆知的。不过只怕皇后也不曾想到,凡灾患之地,赵王必筹措粮食,遣人过去开设粥厂,赈济灾民,从无遗漏。这童谣能传播出去,与赵王的粥厂关系甚大。灾民为了能得到吃的,常常在粥厂附近聚居,靠粥厂施舍活命的孩童,每个人都能吟唱。”

  我沉吟,再看那童谣。

  它乍看虽晦涩,但稍微读过一点书,就并不难懂。

  日出京,是个景字,也就是皇家的姓。

  虹贯日,当是白虹贯日的典故,指的是弑君之事。

  紫微没,紫微指的是帝王,“没”字的意思虽不明晰,但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事。

  走肖立,走肖合在一起是个赵字。至于“立”字,不言自明。

  整个童谣看下来,无非是说坐天下的要成赵王了。

  “秦叔可抓到了人证物证,可切实指向赵王?”我问。

  秦叔摇头:“赵王的人行事甚为严密,我毕竟孤身一人,查查底细可以,捉人却是做不到的。”

  我颔首。

  秦叔将此事告知我,用意也很明白。接下来,便要子烨出马了。

  “赵王此来洛阳,秦叔可有什么看法?”我问。

  “大公子说,北戎使者也在,说不定会联系赵王。一旦碰头,便可当场捉拿。”秦叔道,“恕我直言,大公子想的太过简单。赵王就算当年曾经勾结北戎,也是老戎王当政时的事。老戎王被杀之后,新戎王的行事之风几乎全然扭转。这些年,我一直在监视赵王的举动,皆不曾发现他与新戎王往来的证据。”

  这也在我意料之中。

  毕竟不光秦叔,子烨也一直在寻找赵王与北戎勾结的证据,若是有,子烨因为人多势众,必然会比秦叔发现更多的东西。但就算是他,至今也仍然拿不出像样的作证。

  这要么是赵王本事够大,手脚处理得足够干净。要么就是他其实真的没有勾结北戎。

  不过即便如此,秦叔这童谣的线索,也足够了。

  “多谢秦叔。”我说。

  秦叔笑了笑,忽而道:“皇后莫怪在下多嘴。先前,在下曾冒问皇后,愿不愿意嫁给太上皇。那时皇后回答不愿意。如今看来,皇后终究是改了主意?”

  我说:“正是。我思来想去,秦叔所言有理。”

  秦叔道:“那么皇后将来无论有何打算,也请告知在下。在下必全力以赴。”

  我的心提了一下,看着秦叔,不无狐疑。

  “秦叔何意?”我问。

  秦叔目光深远,道:“皇后是在下看着长大的,以皇后的性情,遇到什么事会如何抉择,在下又岂会不知?只是从此之后,皇后一举一动,皆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抉择,皆望皇后三思。”

  说罢,他站起身来,向我一礼:“在下言尽于此,告辞。”

第二百四十五章 对阵(上)

  我和子烨大婚之时,京中来了许多人,不过并不包括赵王和董裕。

  董裕明面上是子烨的人,这大婚,他本是要到洛阳来,向子烨大献殷勤的。但千算万算,谁也没想到景璘会突然离京。董裕身为右相,只得留在京中主持。

  至于赵王,他身为宗正卿,本来比董裕更该到洛阳来。但他推说身体不适,让宗正寺少卿代为出面。

  我见到这二人,正是马毬赛当日。

  洛阳也有京城芙蓉园那样的大马毬场,且因为子烨喜欢打马毬,这边修得更大。

  当年因为兵乱,上阳宫外有一片官署的屋舍被大火烧为了平地。子烨来到洛阳之后,索性也不重建,将原本官署设在别处,原址开辟为马毬场。

  无论平民还是达官贵人,都可在这毬场之中驰骋比试,周围也建起了大大小小的看台,逢得盛事,民人聚集,比京城更为热闹。

  那最高的看台,名叫观云台。因得是新砌的,也比京城的摘星楼更为宽阔。

  我和子烨来到的时候,只见百官齐聚,一片君臣同乐的喜气之态。

  董裕那肥胖的身影,便是在人堆里也能一眼认出来。他穿得喜庆,肥胖的脸衬得气色红润。

  赵王也仍旧是那瘦削的模样,面色白净,倒是看不出什么病容。他出现之时,就连洛阳的朝臣也纷纷与他见礼,颇为尊敬,与董裕出现时的模样截然相反。

  他笑吟吟的,不时停下来,与人嘘寒问暖,确实人缘不错。

  我冷眼看着二人走上前来。

  景璘和明玉也在。二人先拜我和子烨,再拜景璘和明玉。

  “臣贱躯羸弱,上皇大婚,竟未及前来庆贺,惭愧之至,上皇恕罪!”赵王的腔调不紧不慢,听着颇有几分人畜无害的慈祥。

  子烨道:“皇兄何出此言。听闻皇兄身体抱恙,朕颇为牵挂,曾令使者送药过去。不知皇兄如今身体如何?”

  赵王道:“臣已好转,上皇放心。上皇赐药,臣欢欣鼓舞,倍感恩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5页  当前第1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9/23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入慕之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