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入慕之宾_分节阅读_第186节
小说作者:海青拿天鹅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65 KB   上传时间:2024-03-21 15:40:32

  大理寺的人一直潜伏在马有昌周围盯着,将他每日所作所为,见过什么人,通通记录在案。

  董裕和赵王来京城之后,没过几日,马有昌也来到了京城。不过与从前不一样,他不像是做生意的,而是住进了市井里的一间客舍。那客舍坐落的地方,是个鱼龙混杂的去处,各色人等三教九流,什么来历的都有。

  马有昌每日深居简出,有时,整日都不露面。大理寺的人觉得奇怪,又乔装成住客混进去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客舍与隔壁的镖行有一扇小门相通,马有昌每日都会到那镖行里去。

  大理寺觉察到了其中诡异,便加派人手,于是发现了更多的东西。

  那镖行,面上是行镖的,其实是个干脏活的。里头养的杀手,武功上乘,后事干净,只要给钱,什么都敢接。大理寺手上就有两桩命案,与这镖行有些许牵扯,但他们撇得干干净净,如局外人一般清白。

  前不久,董裕追随景璘回京,离开之前,他不知着了什么魔,竟派人道客舍里将马有昌找了出去。二人在一间酒肆的雅间里坐了小半日,马有昌才离开。

  没多久,景璘起驾回京,董裕也跟着回去了。

  马有昌却没有跟着回去。他一直留在了洛阳,并且那镖行也愈发诡异,每日生意也不做了,关门闭户,且来了不少行迹可疑的人,进去之后就没出来过。

  他们还发现,马有昌身边的一名管事,与宫中尚乘局里管御马的一名闲厩使颇有来往。他们看准时机,将那闲厩使拿住,审问之下,得知马有昌的管事给了他许多钱财,但凡子烨要用御马,就将消息报过去。

  此事,已然非同小可。子烨出门,无论乘车还是骑马,闲厩使皆了如指掌。歹人若想做下那刺杀的勾当,只消掌握了子烨的动向,便可下手。

  大理寺将报到子烨这里之后,子烨将计就计,定下了今日的这出圈套。他早早地让人把要到望舒宫来住几日的消息,通过那闲厩使透露给了马有昌。

  果然,马有昌和那镖行里的人都动了起来。刺客足有二十人,乔装打扮,或装作是游走乡间的货郎,或装作是赶着牛马出来做生意的贩子,来到了望舒宫的附近,待机而动。

  他们要时机,子烨就给他们时机。仍是通过那闲厩使放出风声,他今日要到这猎场里来打猎,并且从备马的数量上看,他带的侍从不多。

  如此天赐良机,他们会放过才有鬼了。

  “故而你选这望舒宫,就是为了设下这圈套?”我问子烨。

  他抚了抚我的头,道:“是为了送你生辰礼物。”

  我承认,这礼物我很是满意。

  不过我仍旧觉得不妥,道:“你既然早早就知悉了此事,直接派人将马有昌和镖行一锅端了岂非省事?堂堂太上皇,又何必要以身试险,亲自去做那诱饵?”

  子烨不以为然,道:“我向来是个讲道理的人。此事牵涉到了董裕和赵王,一个是朝中重臣,一个更是名望深远的宗室,岂是随随便便就能把罪名安上去?那马有昌不过是个商人,镖行里的人明面上做的也是正经生意,什么事也没犯就这么抓起来,难道不会有人说我为了构陷忠良而屈打成招?此事,唯有抓了现行,人证物证俱全,方可让朝野信服。”

  我沉吟。

  这确实是道理。

  说来,若是先帝,他说谁有谋反之心,其实可像我说的那样,直接治罪抄家。坐到朝廷重臣位置上的人,谁的身上能没有把柄?揪住个什么错处往大了说,做成重罪是十分容易的。就像当年的杜行楷一样。

  但子烨面临的情形,却大不一样。

  因为有两个朝廷,两个皇帝。而他要办的,名义上都是京城那边的人。无论他做什么,都必然要面临口诛笔伐,要让人信服,那么每一步都要处置周全。

  我相信处置董裕,景璘是支持的。毕竟董裕也是他的眼中钉。

  而赵王,则恐怕还要费些工夫。不过,我自有办法。

  “为何不早早将此事告诉我?”我问,“也好让我有个准备。”

  “告诉你,便不像了。”子烨道,“你若知道了,可还会拉着我到那集市里到处乱逛?”

  这话确实。我若知道这事,他连望舒宫的门也别想出去。反正他脸上贴的那堆假须,连我也难认得出来,找一个身形面容与他相似的人装一装便是。

  可子烨显然不会这么干,他就是这等性情,连装也不屑装。

  我说:“故而那日的集市里,那些刺客也在?”

  “正是。”

  “你就不怕他们混在人群之中突然杀出来,将你我结果了?”

  “他们杀出来才正好。”他又是那副一脸傲气的样子,“我准备万全,就等着他们下手,他们竟是挨上来也不敢,一群鼠辈。”

第二百七十一章 姨母(上)

  刺客被拿获,后面的事便不再复杂。

  那马有昌是个狡猾的,知道那些刺客真的成事,太上皇驾崩,这洛阳定然生乱。于是刺客们出发之后,他就马上收拾了行囊,离开了洛阳。

  只是他不曾料想,才出了洛阳,他就被大理寺的人捉住了。

  一切都很是顺利。

  对于刺杀之事,马有昌供认不讳。甚至连我和子烨在来洛阳路上遭遇的那一场,他也承认了。

  据他说,那事也是董裕所指使。董裕一心想将自己的人塞到子烨的后宫,不料,子烨竟是将我立为太上皇后。董裕唯恐我得势之后,向他复仇,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想干脆将子烨一并除掉。

  听得这话,我微微皱眉。

  董裕是个什么都干得出来的小人,这不假。但他做事一向是谨慎的。刺杀子烨这等大事,他定然会十拿九稳才下手。而那时我们遭遇的刺杀,怎么看都是临机决定之事,透着一股卤莽。

  正当我疑惑之际,没想到,不出两日,又出了一件大事。

  董裕竟然来了洛阳。堪堪才进城门,他就被扣了下来。

  据说他当时还很是震怒,大声呵斥来拘捕的人,说自己是左相,他们竟敢当街冲撞朝廷重臣。

  可当董裕被送进大理寺,看到里面的马有昌,他变得面如死灰。

  他到洛阳来,是受子烨所召。

  由头是北戎和谈在即,两边朝廷须得会同协商那和谈之策。董裕是景璘的左相,林知贤是子烨的太傅,代两边碰头协商,合情合理。

  有了一众刺客及马有昌的供词,大理寺办起事来颇是利落。董裕万万没想到,才到洛阳就被抓了。

  “既是董裕谋划了此事,他怎还敢亲自到洛阳来?”我问子烨,“他不怕事情败露,被你抓了?”

  “马有昌说,董裕离京之时,只交代他相机而动,并未约定时日。”子烨道,“按原本计议,应当在明年开春后再动手。那时,我会往各地巡视春耕,下手最是方便。却不曾想,这马有昌搭上了尚乘局的人,知悉了我的进出动向。董裕远在京城,不能即刻见面商议,马有昌以为机不可失,便自作主张将刺杀提前。”

  我沉吟,好一会,微微颔首。

  子烨在望舒宫遇刺的事,很快就在洛阳传得沸沸扬扬。朝野群情激愤,除了要求彻查和严惩凶手之外,还将负责皇帝戍卫的禁军、执金吾甚至洛阳府都拎出来,要求治他们失职之罪。

  不过董裕被抓的事,知道的人很少。

  大理寺还在审问,不到准备万全,不会公之于众。

  我倒不十分在乎董裕,我在乎的是赵王。

  董裕已经被马有昌和一众刺客咬定,我料他是难逃的。可赵王却不一样。这些人,坚称赵王与此无关。而无论是马有昌还是镖行,查抄的物什里面,都没有跟赵王牵扯的东西。

  “他果真与此事无干?”我疑惑地问子烨。

  “赵王一直在洛阳。”子烨道,“他若与此有关,定然能查到。”

  兄长在都水使者任上,到黄河的疏浚工地上巡视去了,不在洛阳。倒是白氏她们得了风声,进宫来问我。听我亲口证实了,她们喜极而泣。

  “苍天饶过谁!”杨氏抹着眼泪,恨恨道,“董裕这千刀万剐的,让他活到今日,太便宜了他!”

  白氏则念了声佛,如释重负道:“国公若泉下有知,也当瞑目了。”

  孟氏擦擦眼角,望着我,紧问道:“那董裕,可是确定能治死罪么?”

  我说:“当下还在审着,未尘埃落定。不过弑君谋反是诛九族的罪过,就算上皇有意网开一面,他也脱不得死罪。”

  孟氏颔首,哽咽道:“上皇果然是明君,妾早知道,他会为上官家做主的。到了那伏法之日,皇后定要领我等去向上皇谢恩才是。”

  我不由哂然。

  说实话,如何杀董裕,我有自己的谋划,我并没有盼着子烨替我去做这件事。当初约定的时候,我说的也是我要董裕的人头,而非他帮我要。

  我的谋划也很是简单,既然赵王是董裕背后的人,那么就当先杀赵王再杀董裕。赵王常年在京城,是景璘那边的人。他私下做的那些市恩结党、鼓动传谣的事,一样会为景璘所不容。只消假以时日,让景璘看到赵王的威胁,他便会毫不留情地与我一道除掉他。而做这些事之前,当务之急,是弄清赵王除此之外,到底还藏着多少的秘密。

  此事,秦叔仍在查着。就在我去望舒宫的前一日,他就离开洛阳,继续到各地搜罗赵王的罪证去了。

  这一步一步,我都已经想好。却没料到,子烨先出了手,将董裕先一步料理。

  当然,这确实是我们家又一次承了子烨的情,谢恩是应当的。

  “六娘所言极是。”我说。

  众人又寒暄一番,激动之下,都露出了笑意。没多久,轻松地聊起了别的闲话。

  “前些日子,妾听说,四夫人入宫来向皇后谢恩了?”白氏忽而问道。

  “正是。”我说。

  “不知四夫人向皇后说了什么?”

  我觉得这话里有话,道:“哦?除了谢恩,四姨母还会说什么?”

  “便是为他儿子,向皇后讨要官职和爵位。”杨氏嘴快,道,“她可曾提了这些?”

  这更让我来了兴趣。

  “五娘何以得知,她来提了这些?”

  杨氏和白氏、孟氏相视一眼,神色有些不屑,道:“皇后,不是妾等多嘴,如今这四夫人着实是张扬得不像话了些。皇后也知道,她夫家本也是个大户,虽没落了,可住的老宅子离我们家也就隔了两条街。他们那边有些什么事,不消半日,便会传到这边来。皇后可知,那日她离宫回家之后,到处说些什么?她说皇后已经答应了要给合郎赐爵,赐爵之后,还会封官,怎么也能有五品以上。”

  我讶然:“哦?”

  孟氏道:“自皇后大婚,这位四夫人家里就每日宾客不断。皇后派御医到她家中治病的事,那可是无人不知的,只道是皇后如何将她奉若至亲。有这面子在,何人不是趋之若鹜?”

第二百七十二章 姨母(下)

  白氏接着道:“皇后在入宫之前,大公子就说过,盯着我们家的人多了去了,日后切不可贪图那门庭若市的虚弱,当低调再低调,免得惹来麻烦上身。我等谨记此言,但凡宾客来,都让管事在前面招待了,送礼的,除了自家亲戚走动,一律退还。贵重之物,便是自家亲戚也不收。这般坚持下来,宾客虽少了许多,可还是络绎不绝。那四夫人倒是好,大门打开,来者不拒。”

  我想了想,道:“不知登门的,都有些什么人?”

  “什么人都有。”白氏道,“妾派仆人去观望,说是想求官的,想买爵的,想攀关系的,见到我们这边走不通,就跑到了四夫人那边去。”

  说着,她叹口气:“妾素知四夫人是个眼界高的,偏偏李家不争气,败落了,日子一年过得不如一年,那李郎还落下一身的病。她儿子合郎,读书无甚天分,考不到功名,好不容易才娶了新妇。四夫人只想着扬眉吐气,如今终于有了风生水起的时机,便不肯放过。”

  “说到合郎那新妇曾氏,妾倒是听说了一桩事。”杨氏插嘴道,“曾氏出身小户人家,自从嫁给合郎,日子过得很是可怜。四夫人不喜欢她,合郎脾气大,待她更是不好。就在年初之时,她好不容易怀了胎,滑一跤,竟是没了。合郎因此更是厌恶她,平日非打即骂。如今,四夫人觉得得了志,还打算以无子为由将她休了,让合郎另娶。”

  听得这话,我皱起了眉头。

  那位曾氏,我是记得的。大婚那日,她跟着四姨母来贺喜。后来四姨母再来见过,她却不曾再出现。

  我想起了那次见面时,她手腕上的红痕。那时,我以为是不小心伤了,且四姨母在我面前向来和气,合郎小时候也一向是听话的样子,不至于做出那不体面的事来,于是便不曾多问。

  如今看来,却是我想错了。

  “四姨母家,每日都很热闹,是么?”沉吟片刻之后,我问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5页  当前第1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6/23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入慕之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