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为君_分节阅读_第65节
小说作者:三无斋主人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64 KB   上传时间:2015-06-17 16:30:18

  因为出现了强力的竞争对手,天师道为了争夺信徒的心,不仅广开义诊,还加强了对信徒的控制。只要吃过天师道丹药的人,虽然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可一旦停药,病情反而会加重。这样的行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天师道的真面目,不愿意再信任他们。

  三公子那边,楚昭有陈参作为内应。

  本来有天师道作为助力,而且天生就受到寒门青眼的三公子其实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假以时日,必成大患。似乎老天都在帮助楚昭,据说三公子也感染了瘟疫,现在卧病在床,估计快熬不下去了。

  支持三公子的公车丘明好不容易得到军权,却赶上这种天灾,为了保命早就回到了皇城中。而他手上的队伍,只被公车家的一位家将带着。

  这两个消息本来都是保密的,但不知被谁私下散播,搞得三公子那头人心惶惶,这段时间已经没什么大的动作,似乎要就此消沉下去了。

  喻王那边,连最受喻王宠爱的楚昱都得了伤寒,命悬一线,可想而知军队疫情有多么严重了。为了爱子,喻王已经上表请降,表示愿意退兵,束手就擒。

  表面看来,的确一切都很顺利。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楚昭最近时不时心悸,总觉得有大事要发生。可翻来覆去想了很久,也没个头绪。

  就在楚昭写信向几位谋士咨询时,皇宫里便传讯,说太后召见。略一思忖,楚昭唤了天玑进门,略作布置便匆匆离去。

  第二日,临淄王的车架刚走到安门,就被皇帝身边的小黄门拦了下来,说了几句话,楚昭便跟在小黄门身后,走向了太和殿。

  太和殿内,文臣武将分列两旁。今日召见楚昭,倒也并不全为了燕归来的药、百巧坊的布,而是为了最近大楚最受瞩目的一件事——喻王请降。

  对此,朝堂上莫衷一是。有的朝臣在议事时便义愤填膺,气急之下声称干脆让王若谷继续出兵,一举杀光这些叛党。但是大部分人却不赞同:现在都城也同样面临着瘟疫的威胁,要治疗瘟疫,还得靠喻王的儿子呢。

  无意之中,楚昭居然成了喻王手里有力的筹码。只要楚昭名义上还是喻王的儿子,他就和楚悼撇不清关系。

  安靖帝挥了挥手,示意楚昭说话。

  楚昭觑一眼安靖帝的面色,隔得太远,实在看不清。他心里琢磨喜好安逸的皇帝大伯多半不想继续打下去了,便直陈利弊,指出大楚经不起内耗,如今却不能意气用事。皇帝是天子,但更是君父,没有君父看着子民受难,却袖手旁观的。

  临淄王素来能往大处着想,许多寒门大臣纷纷点头称是,认为世子殿下真是忠孝之人,而且爱护幼弟。唯独楚旭想起李世茂的话以及那封信,面色一时晦暗不明。

  公车丘明害怕瘟疫,做了逃兵,在军事上一败涂地,便有心在朝堂上做出点成就来,此时他看到众人都夸赞楚昭,朝自己的人使个眼色。当下就有朝臣出列,提出燕归来的事情,当庭弹劾临淄王与民争利。

  楚旭的一腔怒火似乎找到了宣泄口,当庭怒责临淄王:“朕的舅家都受你身边的人欺凌,何况是普通百姓!”抛出李家,不过是皇帝想找个借口好骂人罢了。

  因为两人关注的点不同,所以尽管楚昭反复为自己辩解没欺负人,但安靖帝始终不信,而且脸色越来越铁青。

  伴君如伴虎,楚昭现在终于体会到了这一点。便是想用读心术,奈何他现在哪里敢抬头直视天颜呢?

  

  第80章

  

  那晚和崔景深商议时,对于这种情况也有考虑到,只不过一则事发突然,二则楚昭在大庭广众下被楚旭逼问责骂,社交恐惧症难免发作,脸色泛白,呼吸不畅,就好像被提溜到讲坛上做检讨的小学生。

  心中一慌,楚昭下意识用了技能乾坤独断。这个技能在威望95、智力90以下使用时,会消耗五点健康值或一点系统能源。但是现在楚昭升级成功,各项数值均已提升为最佳状态,自然可以随意使用这个技能了。

  升级之后,乾坤独断的技能实在非同凡响。楚昭一用之下,就觉得浑身好像有一股热流经过,脑子就像电脑被升级了软件般,比平时清晰无数倍。

  一条条线索在脑海里闪现,他的大脑仿佛一个高速运转的智脑,对各种信息综合处理,分析出每一句话背后的隐含义,每一个决策的结果导向。如果说以前使用乾坤独断的功能,楚昭能够清晰的意识到是系统在帮他分析数据,那么升级后,楚昭就觉得好像是……系统和自己融为一体了。

  这种感觉让人快美无比,就好像一瞬间从猴子进化为人一样,简直是一种质的飞跃。

  楚昭的五感和读心术都变得比平时敏锐百倍,脑中分析的同时,他几乎还能同时注意到所有朝臣微妙的表情和下意识的动作,甚至连宣和殿外,仅仅凭借侍卫的脚步声也能够判断其人的身高体重三围……

  将发散的思维收拢,此时楚昭脑海中已经有了结论。面对震怒的皇帝,他不慌不忙地磕了三个响头,表示愿意由燕归来出资,以朝廷的名义开库放药。因为封邑今年大丰收,楚昭还答应运粮进京赈灾。

  做这些事情,就等于是花楚昭的钱,帮皇帝陛下邀买人心。指责临淄王与民争利的观点自然不攻而破。楚昭手头有粮,没有运给喻王,而是给了朝廷,也在很大程度上平息了皇帝陛下的嫉妒心。

  很多时候,双方之所以会因为一点小事发展到不死不休的局面,可能是因为二者的思维没有接到一条线上,鸡同鸭讲,自然都觉对方无理取闹沟通不能。

  比起李家的那点小生意,明显治瘟疫的药以及楚昭亲近喻王才是皇帝介意的根本。楚昭这回算是对症下药,他的话音刚落,皇帝的表情终于缓和下来,亲自走下皇座,扶了跪在地上的楚昭离去。

  后面的朝臣面面相觑:怨不得人家临淄王讨皇帝陛下喜爱,即使老爹造了反,自己的地位半点没收牵连呢。这位办起事情来,真是桩桩件件都到人心坎里去啊。

  楚旭这人怒火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今楚昭做事和了他的心意。他一开心,就把户部交给楚昭去打理。当然,楚旭的好意和器重真是叫人消受不起——国库里一分钱都没有了,户部尚书最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朝堂上的大臣听了,也没有反对的。反正自从卢三顾升职后,户部尚书一直空缺,谁都不敢接这烫手山芋。空空如也的国库啊,谁接谁倒霉。不过楚旭也不是为了坑楚昭,反而是因为他已经将楚昭看做了自己的的接班人,所以才将朝中最大的难题扔给初长成的太子殿下练手。

  此类的做法,历代帝王中也常见。狡猾的老龙为了江山永固,总是得找些困难任务,最后考验一下被选中的龙宝宝:宝贝快上,朕给你兜着。

  可惜大楚的情况比较特殊,楚旭这条老龙想的是:朕兜不住了,宝贝快上!

  当然,楚昭身边谋臣荟萃,自然不能干看着主公吃亏。于是伴随着运粮队而来的,还有郭全的奏折,说是因为临淄王的封邑今年丰收,边境处时常有流寇滋扰,已经严重的干扰了百姓的正常生活,请求朝廷准许封国扩充一万人的军队。于此同时,当地郡守县令的奏章陆续递了上来,都在反应这个问题。

  大楚到了楚旭这一代,因为收税和征兵的权利都被下放,造成弱干强枝的状态,当时为了抑制封国和当地世家的力量,太祖不仅将有名的世家迁移到帝都,并且定下铁律规定了各藩镇的兵力上限。如郭全要求增兵,朝廷自然要派人去查看是怎么回事,就派了一个叫毛源的官吏在宫廷暗卫的护送下前去巡视。结果毛源刚走到临淄地界上,就在路边一家黑店里,被悍匪们套了麻袋,拖死狗般一路拖回了山寨,要不是宫廷暗卫本领高超,几人说不准都得折在山寨里。

  好容易逃出来,才发现毛源的官印,通关文书以及盘缠全都不见了。没钱寸步难行,几位都城来的大老爷差点没被逼着去乞讨。暗卫们跑去偷人家地里的红薯,被村民抓住送了官,幸好那位县令几年前在都城应试时见过毛源一面,这才送他们去见林轩。

  宫廷暗卫真是气坏了,他们持皇帝密令执行任务,相当于暗之御史,还从来没被人当成小毛贼过,这回阴沟里翻船,对那群使下三滥手段的悍匪真是恨之入骨,立马写了奏折,通过秘密手段迅速递到皇帝本人手中。

  因为楚昭先前的表现很让前朝后宫都满意,加上这些密折,郭全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同意。

  楚旭也觉得自己先前是错怪了阿昭,有心弥补,还特意准许楚昭将身边的护卫增加到五千人。实际上已经等同于太子府依例应有的护卫人数了。

  当然,所谓的流寇也有,其实就是边界附近的村民丰收时节过来抢点粮食罢了,正好封国内缺人手,郭全最擅镇抚百姓,他让人将这些来犯的流寇打一顿,然后勒令他们服劳役,帮忙收杂交水稻,收土豆,收玉米,走的时候给一袋去年的老包谷。这些劳改犯扛着老包谷回去后,被左邻右舍知道了,都偷偷往临淄王封国内跑,积极表示我们也要服劳役。

  这边郭全带着一帮人干的热火朝天。

  那头老狐狸林轩就让辖区内的士兵假扮成流寇,让真正的“流寇”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给辖区的百姓干活。毛源他们遇见的悍匪,自然就是披着匪衣的官兵了。

  老子曰:“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如今大楚不仅有兵祸,还有天灾。都城因为楚昭的缘故还好些,大楚其他地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匪患四起。对于临淄王的封邑内充实府兵的事情,没有任何人表示惊讶和诧异。

  新年伊始,楚昭就让百巧布坊给黑骑军现役的两千护卫队量身订做了一批军服。两套冬装,两套透气轻薄的夏装。款式是墨家的工匠参考现代军装设计的,穿上显得黑骑军将士格外挺拔英俊。

  李阿鼠穿上新的军装,自觉不能锦衣夜行,便大摇大摆的去原来的队伍晃了一圈,又趁着休假赶回家里晃了一圈。

  军装有种神奇的魅力,小混混穿上都能一下子多出几分真正的男人气概,再加上黑骑军的食谱完全是按照现代特种兵训练食谱搭配的,比同时代的营养供应周全了不知道多少倍,李阿鼠居然又长高了几厘米,练出些肌肉,走出去也有人称呼他做壮士了。

  有李阿鼠之类的人作为黑骑军的宣传队和播种机,加上黑骑军不论是装备,福利待遇,还是前途都的确高于其他部队,前来报名的人很多,就算精挑细选,直属楚昭的黑骑军也很快扩充到了五千人。

  五千人听上去并不多,可是都是勤王军与中央军里的精锐,加上又被韩起这个魔鬼教官按照现代特种兵标准训练出来的五千人,再配备上当时顶尖的武器,这一只黑骑军,注定会是任何敌人的噩梦,也是楚昭手里的终极武器。

  而那些落选的人也不必失望,临淄王的封国内还有一万的军队编制,并州欢迎你。

  听说临淄王的封国在招兵,中央军和玄武营也就罢了,外地来的勤王军却很有些心动——既然喻王降了,他们显然马上也得回封地。可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注定除了帝都和几个大城市外,其余地方都充斥着贫困和野蛮。见惯了都城的繁华,加上以前的同僚,诸如李阿鼠之流混的如此之好,勤王军从将领到士兵,看得也着实眼热。

  于是,在各路勤王军路上经过并州的时候,三不五时就有士兵脱离队伍,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开始还只是一二人,到后来就是三五人,一个小队,最后甚至是一个营帐。

  愤怒的将军们在收到临淄王使节送来的,装满黄金的箱子后,都平息了愤怒,默不作声的约束剩下的人继续赶路。

  唉,来都城打仗,损兵折将也是难免,再说还有瘟疫不是?少一半的人很奇怪吗?

  最后本来只招一万的林轩等来了接近五万士兵。实在叫人发愁。

  于此同时,因为韩起拉走了自己队伍中精锐的人才,所以于应龙和罗致趁着这个好时机开始招兵。

  朝廷虽然在放药,毕竟数量有限,而且偏向那些已经染病的人。平民百姓听说中央军里也可以得到治疗瘟疫的药,比贤良大法师赐予的还要灵验,而且军队每天管饱,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便三五成群的跑去负责征兵的官吏那里,要求加入军队。

  以前到处拉壮丁,被人畏之如虎的军需官简直被这些平民的热情弄得手足无措起来。

  楚旦很着急。

  之前在陇西和江南,这位二公子可谓占尽上风。嫡长子楚昭离得远,楚旦在王府里自然说一不二,加上他母族势大,若说喻王是陇西的土皇帝,他就是有实无名的皇太子。这十几年过的,比在帝都寄人篱下,险死还生的楚昭威风多了。

  楚旦打心眼里觉得自己的世子之位可谓稳如泰山,三弟勉强算个威胁,至于那个素未谋面的哥哥,不过是父亲放在都城的质子罢了。

  谁知道现在这个质子不仅没死,还和三弟一同冒了出来,成为挡在楚旦面前的一个障碍。好在这个大哥比较平庸,也没什么作为。他只需要专心对付三弟这个猪犬崽子就好。

  楚昱得了病,二公子只觉老天都帮他,唯一有点竞争力,且深受喻王喜爱的三弟快死了,真是棒棒哒。然而,仿佛一夕之间,自己大哥就变了个人。

  ——无论是朝中的口碑、行政的手段,还是领兵作战的能力,甚至政治野心,都显现了出来。

  楚旦听完探子回报,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去:大哥的封地上扩了有起码五万军,而昨日父王还在营中和周先生感慨,说“小犬深宏似吾”。

  好吧,所有精英老爹对儿子的最高赞誉大概就是这句话了。楚旦心里一阵阵发冷。

  大哥忽然从一株不起眼小树苗在一夜之间长成参天大树,真是把二公子的小腰板都要压弯了。

  好在楚旦身边也不乏能人。楚旦便连夜召集亲信入府议事。

  见不到阿衡,魏显有点没精打采,他奄头奄脑地坐在位置上,看着来自颍陇士族的谋士侃侃而谈,神情木呆呆的。因为生病期间楚旦为了讨好颍陇士族,对他不闻不问,所以魏显现在献策的积极性也不高了。

  直到楚旦问起,魏显才出列,沉声道:“公子何必担忧。不止不必担忧,还该高兴才对。临淄王其实已经被我们的计策打乱了阵脚。黑旗军进一步扩张不说,还揽下了户部的烂摊子。如此好大喜功,临淄王就算能够征到士兵又怎么样?朝廷必然不可能给他任何的金钱支持,单靠着燕归来,已经不足以支撑这样巨大的开销。这样一来,临淄王为了筹钱,夹在皇帝陛下和都城显贵之间,实在难办。公子不妨将喻王殿下和周先生的对话透露出去,临淄王身在都城,父亲的器重宠爱,都是他的催命符啊。”说到这里,魏显忍不住对这位临淄王殿下流露出一丝同情来。不过权谋之争,向来你死我活,所以魏显很快将这样的情绪收拾起来。

  楚旦看看魏显,大笑道:“我有魏显,就好比刘邦有了萧何啊。”

  扩军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养活这么些士兵却是一笔极大地开销,临淄王本来一万的士兵增加为五万,而且质量参差不齐,这,未必是好事。

  执掌户部按理是个肥差,不过现在却成了个烂摊子,谁接手谁倒霉。这也是卫霁和公车丘明两股朝堂势力都没有提出异议的原因……

  看着楚旦扭曲的脸,魏显没有多余的话,默默退下。因为他知道,接下来楚旦要和颍陇士族讨论的事情,一贯不让自己这一类的谋士参与。

  走出斜桥,魏显心里莫名有些难过。他现在已经知道,阿衡的雇主就是临淄王,他的图纸也是从临淄王那里得来的。在南城贫民窟中住了一年时间,魏显对临淄王为都城百姓做的事情一清二楚。在自己的主公忙着争权夺利的时候,临淄王却在默默的为天下苍生办实事,而且不居功,不邀宠,实在难得。再者,阿衡似乎对临淄王颇为维护……

  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斜。

  只是魏显心里也有两个担忧:一来他害怕这位临淄王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如今的大楚,真的已经禁不起再来一个庆正帝折腾了。在魏显眼中,大楚真正的衰败,其实是庆正帝埋下的祸根。再来一个这样的皇帝,还不如平庸的安靖帝或者愚蠢的楚旦呢。二来,他现在是楚旦的谋士,楚旦对他奉为上宾,转投楚昭反噬旧主,历来是谋士的大忌。

  所以魏显还在观望。他想看看,这位临淄王究竟会怎样处理手中的难题。是会被巨大的军费拖垮,还是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证明自己的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魏显说的没错,在外人看来形势一片大好的楚昭,此时却是叫苦不迭。

  养军队真是一件烧钱的事。封国和王府的军队数量增加,虽然让楚昭这边的整体战力增强,但是却带来了巨额开支。加上药品生意被充了公,布坊虽然接到不少订单,但都是给大楚主力军队——中央军和玄武营供应的被服,基本赚不了几个钱,如此一来燕归来的吸金能力大打折扣。系统上的财政收支数在新年的第一个月里,首次出现了赤字。

  

  第81章

  

  莫家守护的矿脉正好处于上方山深处的一个山洞中,因此复原的炼钢厂也坐落于此。看着系统面板上那个鲜红的负数,楚昭这几日恨不得住在山洞。

  功夫不负有心人,楚昭发现:采集术升级之后,已经能够分辨出自己手里抓住的化学物质成分,并且加以采集,就和采集食物时能够从一道菜中分解出食物成分一样。

  靠着系统的这个能力,楚昭终于解决了耐火材料寿命不长的难题。

  前代穿越者李斯不知道通过何种方式,制造出来了炼钢的转炉。这种转炉按炉衬耐火材料性质分为碱性和酸性。

  酸性转炉不能去除生铁中的硫和磷,须用优质生铁才能炼钢。大概是因为李斯偶然间发现了一条优质铁脉,也是条件所限,这位穿越前辈采用的是更容易获得的硅藻土制作硅质材料转炉。

  然而,这一批铁矿石开采到现在,已经将上部的优质铁脉用光。而下部全都是褐铁矿,含磷量较高,虽然依旧算品质较好的矿石,但是却不再适合用现在的酸性转炉炼制。

  楚昭扔下手里的铁矿石,从胸口深处呼出一口气。

  以上这些条件,再加上转炉年成久远,第一批钢坯按照现代的标准来看的话,的确算是瑕疵品。

  这么想着,楚昭用污漆麻黑的手摸了摸脸,白嫩嫩的脸蛋上瞬间出现了三道污痕。山洞里炉火照不到的地方其实是有些暗的,楚昭的眼睛却像星子一般熠熠发光。

  可能是因为在地上蹲得太久了,楚昭站起来的时候,头有些发晕。站在他身后的韩起跨前一步,将殿下揽在怀里。然后他就牵着小花猫般的临淄王殿下往外走。

  山洞里漆黑又寂静,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韩起甚至希望这段路能够长一点,再长一点,两个人生同寝死同穴,一直一直走下去。再也不会有其他人来打扰他们。真好。

  韩起感觉不到寂寞,也体会不了温情,唯独楚昭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化入魂魄中不可分离。若是强行剥离,就如同剔骨摘心。即便韩起是个怪胎,没心也能活,也该变得不人不鬼了。

  然而,再长的路也有尽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9页  当前第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为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