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帝师_分节阅读_第104节
小说作者:来自远方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68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2:50

  校尉?

  咽了口口水,卫卒禁不住有些后怕。

  前些时日,因京师混入奸细,在城中放火,锦衣卫没少上城头抓人。甭管千户百户,什么样的家世背景,只要有嫌疑,都是锁链套颈,拿住就走。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卫卒都是头皮发麻。发展到后来,单是听到“锦衣卫”三个字,就禁不住双腿打颤。

  “当真是锦衣卫?”

  “骗你不成!”

  刘小旗哼了一声,道:“锦衣卫办事,还是少打听的好。”

  “那位杨侍读……”

  “让你别打听,你还说!”刘小旗咬牙,“你想进大狱,别拖累旁人!”

  卫卒缩缩脖子,打了个寒颤,终不敢再问。

  保安州距京师百余里,东临延庆州,南接怀来卫,向西是怀安卫,北上即是宣府镇城,万全都指挥使司所在。

  马车出城之后,车夫一路扬鞭,木制车轮碾过厚雪,吱嘎作响,印下两道深深的车辙。

  临近正月,官道上少见行人。偶尔遇到,也是赶路的行商,南来北往,临到年末也不得停歇。

  “前方是白羊口,有一座驿站,老爷可要停下歇歇?”

  “暂且歇歇,不急赶路。”

  天寒地冻,折胶堕指。

  坐在车里,抱着手炉,仍觉冷意侵肌。在外没有遮挡,必是更加难熬。

  启程之前,杨瓒不想太过麻烦,本意至城西租两辆大车,足够三人乘坐。带上几只木箱,也是绰绰有余。

  未料想,没等杨山兄弟出门,伯府长史先一步备好马车,暖炉坐褥俱全,箱子都装车绑好。

  “大车简陋,没有车顶遮挡,四面透风。杨先生受过凉,必受不住。”

  伯府长史好说歹说,总算请杨瓒上了马车。

  伯爷吩咐,如果杨侍读不上车,他就得到雪地里滚上几圈。虽说练武者不惧冬寒暑热,早年也没少在雪地里摸爬滚打。可离开北疆多年,到底年纪大了,能不滚,还是不滚的好。

  马车出自伯府,车夫自然也由伯府安排。

  长安伯府内,最不缺的就是锦衣卫。

  于是乎,三辆刻有长安伯府标记的马车,三名充作车夫的锦衣校尉,成为杨小探花回乡省亲的“标配”。

  车夫曾目睹杨瓒挥舞金尺,抽昏庆云侯世子的威武姿态。听到要护送杨侍读回乡,自然是一万个乐意。

  留在京中,不外乎巡城,查找奸细,审讯疑犯都没他的份。出京就不同了。临近年尾,各路山盗水匪多会趁机拦路,打劫过往返家的行商。

  若有哪个不开眼,拦截伯府马车,被几人遇见,多少也能松松筋骨。

  车夫是夜不收出身,几日不挥刀就浑身难受。

  锦衣卫听着威风,京城之内仍要谨言慎行,连疑犯都不能随便砍。哪有刺探草原,和鞑靼互砍的时候顺心。

  想想离京之前,几个老弟兄咬牙切齿的样子,车夫禁不住咧嘴。

  运气好,旁人羡慕不来。

  白羊口卫地处要道,连通京师和镇边城。凡延庆卫居庸关等处的快马,往来传递军情,多经此处。

  杨瓒一行到时,卫所官军正修整地堡墙垣。

  驿站的驿丞和小吏都前往帮忙,只有一个年过五旬,断了一条胳膊的老卒应门。

  见到关防路引,老卒立刻拉开门栓。

  “老爷见谅,前几日雪大,压垮了西边的垛墙。这两日忙着整修,又要巡逻,人手不足,驿丞便带着几个吏目前去帮忙,只留小老儿守门。”

  口中称老,动作却丝毫不满。说话间已升起火盆,又自后厨提来热水,摆出几只杯盏。

  “驿站中都是茶叶沫子,没什么好茶,就不让老爷见笑了。杯盏都还干净,老爷用些热水,暖暖身子。”

  “多谢老人家。”

  坐到桌旁,杨瓒捧起茶杯,问道:“我先时进京赶考,曾路过此地。观驻扎卫军,足有千人之数,为何会人手不足?”

  “老爷说的可是二月间?”

  “正是。”

  “不奇怪。”

  老卒坐回到矮凳,一边拨着火盆,一边道:“二月里,有鞑靼游骑绕过独石堡,坏了龙门卫的墙垣,抢走不少牲畜粮食,还杀了人。朝廷调遣边军严防长城内外,杨老爷见到的八成就是。”

  杨瓒哦了一声。

  杨小举人的记忆有些模糊,只记得卫中严防,驿站也被占满,无处落脚。最后只能带着杨土绕远路,赶到昌平州歇了一夜。

  几人闲聊时,驿站外又飘起大雪。

  老卒推开门板,看着阴沉沉的天空,道:“都说瑞雪兆丰年,今年地动天灾不断,明年许能是个好年头,田里能多打些粮食,家中有余力,也好送孙子进卫学,识上几个字。”

  听老卒提起卫学,杨瓒不觉竖起耳朵。

  “先帝圣明,今上必也是明君。”老卒真心道,“不提旁的,只是增建卫学,许军户子弟读书,就是天大的恩典!”

  “老人家觉得此项政令甚好?”

  “自然。”老卒笑道,“不巴望儿孙科举,只望能多认识几个字,不是睁眼瞎。将来子袭父职,也能有个晋身的机会。甭管是谁给天子出的主意,小老儿一家都是诚心感谢。若能见上一面,必让孙儿磕头。”

  听着老卒的话,杨瓒不禁满脸通红。

  按理,他不是这么脸皮薄的人。可就是控制不住,连脖子都开始泛红。

  “杨老爷这是怎么了?”

  “没事。”杨瓒扇扇袖子,“八成是一路吹风,乍然暖和起来,有些受不住。”

  “可要移走一个火盆?”

  “不必。”杨瓒摇摇头,根本不是火盆的缘故,移走自是没用。

  又过两刻,雪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

  杨瓒站起身,透过门缝,见遍地银白中,一辆骡车艰难行来,似随时会被大雪淹没,不觉感慨,当真如诗中所言:人似游面市,马似困盐车。

  “雪实在太大,若杨老爷不急赶路,可在此处歇上一晚,待雪停再走。”

  留下这句话,老卒拉下门板,冒雪走出驿站,提起灯笼,为困在雪中的骡车引路。

  杨瓒先问过杨庆三人,又询车夫意见。

  “雪大倒是不怕。”车夫道,“卑职在,自不会让杨侍读出岔子。只是天色渐晚,车行速度必会拖慢,赶不到下处驿站,怕要在野外过夜。”

  “既是这样,便在此处歇上一晚。”

  骡车上正是赶回的驿丞,得知杨瓒是五品京官,不敢怠慢,令人收拾出几间上房,多添两个火盆。

  “天冷,杨老爷早些歇息。如要吃食茶水,唤一声便是。”

  “多谢。”

  杨瓒递过一枚银角,驿丞没有推辞。

  待几人回房,驿丞寻出剪刀,剪下大半递给老卒。

  “你这是作甚?”

  “难得遇上出手大方的。”驿丞道,“总旗别嫌少。”

  “什么总旗。”老卒站起身,拍拍短袍,“多少年的老黄历了,还提它作甚。”

  驿丞仍是笑,老卒不提,他不能忘。

  对方一条胳膊换了他这条命,天大的恩情,这辈子都不能忘。

  当夜,寒风卷着大雪,打在窗楞上,阵阵钝响。

  躺在榻上,身上压着两层厚被,杨瓒依旧觉得冷。

  冷得睡不着,只能睁眼望着帐顶,摸出随身的青色玉环,想起离京前顾卿说的话,愣愣的出神。

  婚事当慎?

  翻过身,借雪光描摹玉上的花纹,杨侍读突然生出咬牙的冲动。

  不是对顾卿,而是对自己。

  早知会心烦,就该问个清楚!

  如此没胆,当真该找块豆腐一头撞死!

  太原,晋王府

  王府西苑在地动中垮塌,苑中的歌女舞女皆被移到存心殿后两庑。加上西苑中的侍女,共占去二十余间厢房。

  三十多人聚在一处,为居住安排,难免有些口舌。

  争执不下,惊动宫人,当即拿下带头几人,绑起来送入柴屋。

  “王妃娘娘仁慈,你们也该识趣。”

  扫过被堵住嘴,仍挣扎不休的两个舞女,宫人眼中闪过一道冷光。

  西苑里竟藏着这样两个妖精,勾得王爷魂不守舍,摸黑前往西苑,连自身的安危也不顾。

  如不是这场地动,王妃娘娘还被蒙在鼓里!

  “带走!”

  如今知道了,自然不能放过。既为娘娘,也为她自己,这两个必不能留!

  那个牵针引线的乐工一样不能留。

  经过早先几件事,还以为他必忠于娘娘。没想到,貌似忠厚内里藏奸,推出一个刘良女,就为掩住这两个。

  “呜呜!”

  被拉走时,两个美人终于知道不好。刘良女从柴院出来的样子,她们都亲眼见过。被糟践成那副模样,王爷哪里还会再看她们一眼?

  想要求饶,嘴却被死死堵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9页  当前第1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3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帝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