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帝师_分节阅读_第106节
小说作者:来自远方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68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2:50

  捏了捏额心,当即为指尖的冰凉瑟缩一下。

  睁开双眼,发现炉中香炭已尽。沉思许久,他竟半点未觉。

  风声渐小,估算一下时间,杨瓒推开车窗。

  三个车夫聚在一处,均是背靠马腹,半点没有进车厢躲避的意思。

  发现杨瓒,一人站起身,活动一下手脚,道:“雪小了些,可以继续赶路。”

  余下两人没有多言,点了点头,先后走到车旁,拉起缰绳,将马牵出墙后。

  因有一只车轮陷入雪中,杨庆三人帮忙推车。杨瓒也想帮忙,结果被全体否决,赶回车厢。

  瞧着几人的眼神,分明在说:赶路要紧,您就老实呆着,别添乱了。

  杨瓒无语,坐在车厢里,瞅瞅自己的细胳膊细腿,骤下决心,必须得练!

  今日之后,饭吃五碗,菜上大盘!

  吃不下,抻脖灌!

  紧紧长袍,打个喷嚏,个子没法达标,力气照样能练。

  杨小举人仍在发育期,乐观估计,至少能达到一米七八。依照标准,绝不算矮。只可惜,身边都是超出常识的猛人。肩宽腿长的锦衣卫没法比,连谢丕和顾晣臣都及不上。

  这样下去,还有什么奔头?

  缩在车厢,杨侍读为身高烦恼。苦闷之余,焦躁之情被冲淡不少。

  车外几人合力,将车轮推出陷坑,马车继续前行。

  有老骡引路,紧赶慢赶,天将擦黑,总算赶到怀来卫。

  同白羊口卫相似,卫所的墙垣被大雪压垮,卫中的地堡也有损毁。

  泥砖冻得结实,朝廷又三令五申,不得随意砍伐附近树木,修补边墙的材料不足,卫中指挥正发愁。

  看到缺损一大片,像是被巨兽咬开豁口的墙垣,杨瓒提笔写下一封书信,请引路的文吏送至指挥处。

  得信不久,郭指挥亲自来见,当面向杨瓒道谢。

  “指挥使万万不可!”

  怀来卫指挥使是正三品,杨瓒仅是正五品。即便翰林清贵,文官地位高于武官,品级也相差太多。

  真受了对方的礼,说不得又是一桩把柄。

  “杨侍读雪中送炭,本官实不知当如何感谢。”郭指挥使道,“杨侍读回京之后,可持本官名帖至武定侯府,事无大小,必不推辞。”

  “下官愚钝,敢问武定侯同指挥是?”

  “武定侯是我大哥。”

  郭指挥使爽朗一笑,用力拍了拍杨瓒的背,告辞离去,连夜安排人铲雪堆砌,浇水铸墙。

  房门关上,杨瓒反手揉着肩背,一阵呲牙咧嘴。看着强塞到手里的名帖,唯有苦笑。

  武将粗莽,不谙心机?

  当真的话,早晚都会倒大霉。

  郭牧此举,的确是为了感谢,然也在无形之中,将他同武定侯府“联系”起来。

  收起名帖,杨瓒有些后悔,自己干嘛要多此一举。

  与之相对,郭牧则是心情大好。

  文官不屑同锦衣卫相交,多认为杨瓒甘同鹰犬为伍,实是离经叛道。武官却没那么多忌讳。

  锦衣卫属天子亲军,亦归武官体系。

  自国朝开立,南北镇抚司之内,上自指挥同知,下至千户百户,多出自勋贵功臣之家。早些年,郭牧也曾在锦衣卫中“挂职”。

  难得有文官愿意同武臣结交,又是天子亲信之人,机会送上门,不赶紧抓紧,还要往外推不成?

  “来人,铲雪担水!”

  心情好,声音自然轻快。

  “想当年,仁宗皇帝守卫北平,城头泼水,结冰成墙,挡住几十万大军。我等仿效而行,铸成冰墙,鞑子有三头六臂也休想冲破!”

  “是!”

  “指挥英明!”

  同知佥事分头行事,千户百户撸起袖子,和兵卒一起挥舞铁铲,堆雪成墙。

  卫中将官彻夜未眠,点燃火把,推雪担水,忙得热火朝天。

  缺口之外,多处土墙砖墙都结成厚冰,火光照耀之下,光滑如镜,以弓箭试射,屡屡滑落,刀劈斧砍,只留下几道浅浅白痕。

  “好!”

  郭牧亲自提起一桶冰水,从墙面浇下。其后交由同知和佥事指挥,自顾返回军帐,提笔写下几封短信,唤来亲卫,连夜送出。

  “此信送入京,交给我大哥。”

  “是!”

  亲卫飞身上马,一人向南,余下四散,多往附近卫所飞驰而去。

  清晨时分,大雪方止。

  彤云散去,天空初晴,现出一片湛蓝。

  难得一夜好眠,杨瓒走出房门,精神格外的好。深深吸气,凉意从喉咙流入肺部,激灵灵打个寒颤,只觉得通体舒畅,没有任何不适。

  文吏亲自送来热水饭食,感谢杨瓒出计,帮卫所度过难关。

  “只是仿前人之举,这般过誉,杨某实是惭愧。”

  用过茶饭,趁天气好,杨瓒向郭指挥告辞,套马上车,继续前行。

  离开卫所时,杨瓒推开车窗,向远处眺望。

  苍茫大地,银装素裹。

  城头之上,赤红烈烈。

  空旷的北疆大地,明军的卫所仿佛一座座孤岛,矗立在冰天雪地中,守卫着广阔的疆域,天下万民。

  寒风呼啸,仿佛战场的号角,苍劲古老,亘古悠然。

  实耶,梦耶?

  “杨老爷?”

  “走吧。”

  收回视线,合上车窗。杨瓒靠向车壁,再不多言。

  弘治十八年,十二月已未,杨瓒离京第七日,仁寿宫发下懿旨,先时迎进宫的十二名美人,八人受册为才人选侍,分入长春、万春两宫。

  余下四人将由太皇太后亲自教导,择最优者为后,余者将为妃选,封号等级最低也会为嫔。

  朱厚照忙于政事,按时去两宫问安,并不会多留。

  美人恩重,奈何天子无心,多数都将落空。

  因杨瓒不在,弘文馆讲习由谢丕顾晣臣轮替。有朝臣上言,再选贤德饱学之士入弘文馆。

  无论上疏的是谁,朱厚照一律驳回。

  “弘文馆之事乃先皇所定,不可轻改。”

  几次之后,群臣也品过味道。

  杨侍读圣心之隆,的确非一般。

  又两日,户部上言,军饷不可拖延,灾民赈济亦不可迟缓,请发太仓银。

  “三十万两银,十万充作军银,余下换得粮米,尽发州县。”

  “凡官衙赈济,饭中不杂陈米,粥中立筷不倒!”

  敕令发下,朱厚照仍不放心,令各地镇守太监和锦衣卫镇抚严查,凡有官员阴奉阳违,贪墨灾银,必解至京城,严惩不贷!

  圣旨以密令发出,仍未能瞒过朝中。

  只因敕令下发两日,既有锦衣卫密报,通州官员无视朝廷敕令,贪墨灾银,以陈粮充新米,已拿下首犯及从犯六人,不日押往京城。

  囚车进京,不入刑部大理寺,直将人犯投入诏狱。

  群臣哗然。

  联系前朝旧例,刘健谢迁同样皱眉,欲上书规劝。独李东阳不动声色,更劝刘健两人,此乃天子之令,就长远来看,未必是坏事。无需急着上疏反驳,看看再论。

  刘健谢迁被劝住,不代表他人会保持沉默。

  两京言官的讽谏直言,雪花般飞入内阁,递送至乾清宫。

  “前朝有例,授内官以权,必数兴罪恶。纵锦衣卫以刑罚,必造冤案。”

  “陛下践祚之初,诏查守备内官不法,严束锦衣卫之权。今诏墨未干,竟至复起,何以大信天下!”

  “乞圣命如故,严束厂卫,务授权柄,以致欺瞒圣意,妄造冤案!”

  天子没有表态,上言一封比一封严厉。

  都察院中,戴珊已卒,史琳重病不起,吏部请迁刑部左侍郎屠勋为都御使,天子准奏。

  上任之初,屠勋既表明态度。不和言官站到一处,也不赞同天子之举。

  “官员确有其罪,应交刑部大理寺严查。厂卫肆意弄权,不奉严律,超于法外,恐酿成大祸!”

  简言之,抓人可以,当由刑部大理寺派人。

  没有真凭实据,锦衣卫和东厂胡乱抓人,随意株连,置国法明律于何地?

  如有官官相护,锦衣卫可发驾帖。但在那之前,必须依律法办事。否则,还设立刑部大理寺做什么?

  屠勋的意见十分中肯,的确是为天子考虑。

  可惜,尚没说动天子,先被他人曲解,归入讽谏的直言,和骂厂卫的上疏捏在一处,奏于早朝。

  听着言官一句句昏庸无道、纵容奸邪、祸起之兆,朱厚照仅有的一点耐心也被消耗殆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9页  当前第10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6/3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帝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