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帝师_分节阅读_第321节
小说作者:来自远方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68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2:50

  “必是金银珠宝。”

  “我瞧着不像,八成是北疆运回的番粮。”

  “好大一车!”

  “如不高产,陛下岂会口谕褒奖!”

  车行过,巡城官兵,街旁百姓,酒楼茶肆上的官员小吏,皆目光灼灼,紧盯车身,猜测纷纭。更有性子急的,恨不能穿过蒙布,一探究竟。

  有同杨瓒不睦的朝官,坐在酒楼窗栏之后,见此情形,借几分酒意,出言讥讽道;“佞臣小人,当真不知廉耻!贱途之行,似商户小贩,招摇过市,何其可笑!”

  闻言,在座之人互相看看,有不以为然,也有反感蹙眉,均未附和。

  伙计弯腰垂目,上菜送酒,殷勤伺候,似未听到半句。

  得几枚赏钱,更是千恩万谢,好话不要钱般吐出,捧得几人飘飘然。先时出言讥讽之人,更是大放厥词,有些忘乎所以。

  下楼之后,见左右无人,伙计躲到角落,自怀中取出巴掌宽一本薄册,以炭条勾画记录,凡是官员言行,一字不落。

  “啧!”

  写到最后,伙计撇撇嘴,将小指搓上炭灰,压在字尾。

  “这样嫉贤妒能,还想青云直上,入阁拜相,简直是做白日梦!嘴上没把门的,活该七品到老。”

  伙计嘿嘿一笑,翻页记录下几行,满意的合上册子,藏进怀中。

  今日的消息,送去北镇抚司,七品官都做不得,发到北疆西南去做个八、九品,保住官身,就该谢天谢地。

  若是削去官籍,跌落云端,变成小吏,也只能认倒霉。

  谁让志大才疏,口不留得,说话不过脑。

  诽谤朝官是一例,讥讽朝廷北疆战事,又是一例。

  虽说御史给事中靠嘴皮子做官,但说话办事也要有根据。

  红口白牙,鼻孔朝天,鞑靼狼子野心完全不见,盯着边军请功,说个没完没了。

  什么叫祸由兵起?

  什么是奸臣误国?

  什么又是圣君当仁及八荒六合?

  照着他说,等鞑靼打来,干脆放开边镇,由其大肆劫掠,官兵眼睁睁看着,不做防御。其后,朝廷再派遣使臣,带去金银丝绸,犒劳贼匪,赞一声“抢得好”?

  简直混账!

  想起战死蓟州的弟兄,被鞑靼劫掠烧屋,无家可归的边民,伙计怒气上涌,肝火外冒。

  若是在边镇,这样的官,就该丢到鞑靼跟前,让他去仁义!

  和豺狼讲理,看看会是什么下场!

  记起身在何处,伙计握紧双拳,咬牙压下不平。

  用力搓脸,掩去怒容。

  走出角落,闻二楼叫人,立即提起热水,搭上布巾,噔噔噔跑上木梯,更殷勤的伺候起来。

  同在酒楼的西厂探子,咂咂嘴,一边拨拉着算盘,一边暗道:不知是哪个运气不好,被诏狱的探子惦记上。查出个子丑寅卯,官做不成,怕是命都保不住。

  酒楼之内,仅为皇城各处一个缩影。

  自西厂复立,厂卫之间,番子之内,竞争愈发激烈。

  换成弘治年,一条街市,锦衣卫“占住”,东厂便不会多派人。

  现下,别说街市,生意好的酒楼茶馆,尤其是朝廷官员常来常往,外邦使臣及南北豪商经常光顾之地,至少要进驻三个探子。

  镇抚司一,东厂一,西厂一。

  非是南镇抚司不掌外事,三个绝打不主。

  北疆论功,顾卿升任锦衣卫指挥使,掌北镇抚司。赵榆升锦衣卫同知,掌南镇抚司。

  因前事,牟斌请辞官归乡,未获准。天子念其旧功,绝口不提其办差疏漏,反屡次褒奖,发下赏赐,改调金陵,管南京镇抚司事。

  按照常例,不出意外,牟斌将在此地养老。

  以罪转调,日子定不好过。但牟指挥使品级未降,皇恩未减,十分明显,仍得圣眷。南京官员勋贵,除魏国公等树大根深的功臣外戚,见面都要客气三分。

  如若牟斌不服老,继续在南京发光发热,其职业生涯,未必不会焕发第二春。

  原因很简单,南京是养老之地不假,却近江浙湖广,财货丰腴,水陆畅通,消息传递更快。

  浙海一带的倭贼海匪,被杨瓒王守仁刘瑾剿灭,赶尽杀绝。福建广东附近,仍偶有出没。

  受其影响,苏浙之地,若有海匪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南京镇抚司,当第一时间得知消息。

  越想越是在理。

  牟斌抵达南京,见过一干同僚,搬入镇抚司衙,查阅往年记录,立即面色黑沉。

  官员到金陵养老,厂卫于此,却不可碌碌无为!

  牟指挥使上奏天子,言明忧心。得到恩准后,联合新任南京守备太监,大刀阔斧,在南京镇抚司进行“改革”。

  所谓新人新气象。

  牟斌的到来,彻底令南京镇抚司改头换面。

  随锦衣卫振作,重现龙精虎猛,在此地养老的官员,均生出危机感。

  吃饭睡觉,被人盯着,尚且能忍。

  和美人风花雪月,看星星看月亮,畅谈人生哲学,都被人盯着,甚至是明目张胆的盯着,是个人就受不了。

  实在受不住,南京官员联合起来,好话说尽,软硬兼施,牟指挥依旧不为所动。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每天无所事事,除喝茶聊天就是侃大山,完全是浪费米粮,徒耗禄银,坚决不成!

  没事干?

  交给本官!

  牟斌同镇守太监商量,奏疏递送顺天。

  敕谕抵达,南京文武顿陷水深火热。

  没有政事可处理,好办。

  文官修书,顺带翻阅资料,查找旧日案卷,对照番邦四夷,绘制舆图海图。武官也不能闲着,调集卫军,十日一操改成五日一操,路上操练不够,水上继续!

  见到东倒西歪,一个时辰都站不住的伪军,牟指挥发了狠,五日改成三日。谁敢不满,都给本官扔海里,不脱一层皮不算完!

  不过两月,南京文武均摇身一变,抛却养老状态,开始卧薪尝胆,奋发进取,为朝廷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努力奋斗。

  朱厚照得悉,不仅没有怪牟斌手段严酷,反而大加赞赏。

  自此之后,金陵旧都,再非朝廷官员“流放养老”之地。接到转调官文的文武,也不会哭丧着脸,哀悼前途无望。

  不耐勾心斗角,喜好做学问的朝官,纷纷动起心思,甚至主动上请,转调南京。其中就有王守仁的亲爹,现任礼部侍郎王华。

  王侍郎想得很清楚,以他的能力,做到一部尚书已是极限。入阁之事,根本想都不用想。

  与其留在顺天,不如请调应天,修书立传,开办书院,远播贤名,为儿子的前途铺平道路,拓展关系。

  内阁相公,六部九卿均已耳顺古稀。天子不及弱冠,今后必重用少壮。

  朝中的人脉固然重要,“新人”更不容忽视。

  天地君亲师。

  血缘之外,再没有比“师生”关系更为牢固。

  王守仁有剿匪之功,至双屿卫驻守,更是难得资本。他日还朝,至少也是六部郎中。如立下大功,侍郎也非不可能。

  父子同朝为官,不算稀奇。同朝之内,子超父品,却会为世人诟言。功劳再大,也有可能被降品。

  前宋科举既有此例,何况今朝。

  为免王守仁被压制,抱负不得施展,王华立下决心,主动请调南京。

  奏请递送文渊阁,内阁商讨之后,知其去意已决,上奏天子。

  朱厚照考虑数日,将奏疏压下。遣刘瑾至侍郎府传口谕,王卿家父子皆国之栋梁,朕当重用。

  旋即,王华被授太子少保,升礼部尚书,仍留顺天任职。

  王守仁知悉,写成家书,快马送入京城。

  看完之后,王侍郎当即掀桌。

  什么叫外边很好?什么叫正在格物,不便入京?什么叫钻研霸道,欲为国朝开疆?

  当他看不懂字面下意思?

  这不孝子分明在说:爹,儿子心里有数,别瞎忙活,省得越帮越忙。

  越想越气,记起王守仁少时,王华顿觉手痒。相隔十余年,又生出揍孩子的欲望。

  在这一点上,王侍郎和谢阁老很有共同语言。

  只不过,对儿子下手之前,还需找杨探花聊一聊人生。

  无他,儿子变成怎样,这小子就是罪魁祸首,万恶根源!

  值得一提的是,原南京守备太监傅容,借顾卿相助,如愿调回顺天。

  知晓牟斌和继任者的消息,傅容不免有些遗憾。如果咱家没走,说不得,也能得份功劳。

  思量半晌,难免失笑摇头。

  古人早有言,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人心不足蛇吞象。

  既已回到顺天,升调司礼监,便不可再生贪念。何况人在京城,时常御前露脸,还愁没有立功穿透的机会?

  他早打听清楚,都察院的杨御史和顾指挥交情莫逆。

  有这层关系在,甭管怎么说,只要不犯错,后半生的日子都将顺遂。

  想到这里,最后一点不甘也烟消云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9页  当前第3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1/3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帝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