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帝师_分节阅读_第57节
小说作者:来自远方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68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2:50

  牙人笑道:“不瞒杨老爷,房主本以为能留人神京,哪想到被放到金陵。”

  简言之,翻修家宅是为升官做准备,六品到五品,单是厅堂就相差两间。房主只翻新门窗,应是谨慎使然,如今却便宜了杨瓒。

  经牙人一番解释,心中的疑惑消去三分。杨瓒终是点了头,定下三日后去城东。

  “劳烦许牙侩了。”

  “杨老爷客气。”

  敲定一桩生意,牙人满脸堆笑,脚步轻快的离开福来楼。

  走出大门不远,便见街对面有人向他招手。

  “事可办妥了?”

  “放心,妥当了。”

  说话之人正是客栈新来的厨役。和牙人一样,都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探子,隶属承天门指挥千户所。

  “别怪我多嘴,既是在客栈帮厨,总得有个样子。”牙人没好气道,“京城重地,东厂的番子盯着,再急也要有个章程,免得给千户惹麻烦。”

  “老子是夜不收出身,不是厨子。就这样了,能怎么着?惹急了,掰掉几个脑袋,看那没卵蛋的玩意嘚瑟!”

  “得,我说不过你。”

  牙人翻个白眼,话锋一转,道,“你瞧着,千户大人为何对这杨探花如此关照?”

  与内官不同,锦衣卫结交文官并无不可。但过从甚密,多少也犯忌讳。

  厨役摇头,继而瞪眼,道:“伯爷做事,岂是你我能妄加揣测!”

  “啧!”

  牙人正要再说,忽见有三个中官和数名禁卫走进福来楼。未几,素服乌纱的杨瓒从客栈中走出,瞧架势,应是被召进宫。

  中官身上的葵花衫,腰间的牙牌,都表明他在内廷品阶不底,至少是个正五品的监丞,八成还在太子殿下近前伺候。

  两名锦衣卫探子互相看看,不由生出同样的念头:这个杨编修还真有些不一般。

  东暖阁内,朱厚照看过礼部的奏请,坐在御案后愣愣的出神。内官通禀两次,方从沉思中醒来。见到进殿行礼的杨瓒,眼中总算生出几丝暖意。

  “杨编修不必多礼。”

  挥退暖阁内的中官,朱厚照起身绕过御案,二胡不说,直接坐到地上。

  杨瓒吃惊不小,这是闹哪出?

  “殿下?”

  “孤心里闷。”朱厚照盘腿坐着,低着头,闷声道,“只想找人说说话。”

  说话?

  说话也用不着坐到地上吧?

  杨瓒想劝,又不知从何劝起。左右看看,干脆袍子一撩,陪朱厚照一起坐在地上。

  “太子殿下有何不愉?臣虽驽钝,勉力能开解一二。”

  朱厚照笑了。

  “孤果然没看错,杨编修是性情中人。”

  杨瓒挑眉,性情中人便性情中人。

  只要能将这位青葱少年扳正,别让他突发奇想做出什么怪事,引得朝中言官发难,性情一回又何妨。

  弘文馆中的那本《莺莺传》早给杨瓒提醒,太子殿下正处于叛逆时期,逢弘治帝大行,心中定堆积不少情绪,恰似一根绷紧的弹簧,压得越重,反弹得越是厉害。

  如果不能寻找到协调的办法,要么弹簧被压折,要么施力的人被弹飞。

  无论哪种结果,都不是杨瓒乐见。

  “孤也不知该从何说起。”

  朱厚照叹气,手搭在腿上,现出满脸愁色。

  “殿下尽可畅言,臣听着便是。”

  “……好。”

  朱厚照点点头,向台阶上一靠,从弘治帝的密旨开始讲起,提了两句盐引,又转到寿宁侯和建昌侯守陵,最后结束在张皇后的质问。

  “孤不明白。”

  望着青石砖上的纹路,朱厚照似在对杨瓒说,又似在自言自语。

  “母后为何不能体谅孤,为何一定要护着孤的两个舅舅……”

  杨瓒没有说话。

  国舅如何暂且不论。皇后的言行不是他能置喙。

  “两个舅舅跋扈已久,孤甚恨。父皇无旨,孤也要将他们送去南京!”

  南京?

  “魏国公徐俌刚正,世代镇守南京。”

  朱厚照解释一句,杨瓒瞬间明了。

  别看张氏兄弟在神京城跋扈,到魏国公眼前,也只有缩起脖子老实蹲墙角的份。

  魏国公是谁?

  中山王徐达的后裔。太宗皇帝的发妻徐皇后便出自徐家。

  张皇后得宠,张氏一门双侯,却是面上荣耀内里草包,手中并无实权。魏国公府则不然,实打实的武将起家,开国功臣,奉天子命镇守南京。

  比起神京,金陵最不缺的就是勋贵外戚,一个赛一个的树大根深。

  一旦被扔进南京,张鹤龄兄弟再大的本事,也掀不起半点浪花。好不好,就会被哪个国公侯爵拍个半死,下场恐怕比守陵更惨。

  思及此,杨瓒微敛双眸。

  朱厚照确实聪慧,也不乏手段,只要他肯上心,成就未必会在父祖之下。

  问题是,事情会如他所想,向最好的方向发展吗?

  杨瓒拿不准。

  “殿下,既有先皇密旨,内阁官文,自不得更改。”

  “孤知道。”

  朱厚照忽然转头,双手交握,道:“孤就是想说说,说出来,心里就好受了。”

  不待杨瓒回话,接着又道:“父皇也有密旨留与杨编修,朝参之日,会当着满朝文武宣读。”

  “臣?”

  “对。”

  杨瓒有心打探一二,朱厚照却摇头,笑道:“暂时不能说,需得内阁过目,吏部加盖官印。总之是好事。”

  好事?

  那就好。

  为开解朱厚照,杨瓒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提及边疆军事,内廷演武,总算让对方宽慰许多。

  不知不觉间,半个时辰过去,朱厚照谈性愈浓。临到晚膳仍不愿放人,干脆将杨瓒留下,不提规矩,一并用饭。

  连日里,谷大用和张永等一直担心太子殿下的膳食。忽见其胃口大开,就着青菜豆腐连吃六碗,不禁热泪盈眶,齐齐看向杨瓒,眼中闪着星星,背景一片粉红。

  杨瓒被看得不自在,默默扒饭,差点咬到舌头。

  能否不要这么看他?

  被内廷中官仰慕,压力委实太大。

  

  第四十二章 升官

  

  弘治十八年五月癸巳,大行皇帝大殓,翌日成服。

  六月庚申,礼部进上尊号,尊谥为“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

  工部左侍郎并术士博选山川吉地,钦天监监正择选吉日,定十月庚午,葬大行皇帝于茂陵以西施家台,发军民役,开凿“泰陵”。

  “主势之强,风气水土之聚,庶可安奉神灵。”

  仪注上呈,朱厚照没有当即同意,而是遣中官扶安,李兴,覃观,工部右侍郎王华再往评定。

  其后敕书礼部,言大行皇帝有遗诏,不得劳民。凡京营官军俱免做工。并敕书工部,不急工程悉皆停止。未得旨,不得擅发役夫。内外凡有违令者,与宣府三司同罪,从严不赦。

  两份敕令下发,群臣均发出感慨。

  “宽仁恤民,殿下果有先帝遗风。”

  “国朝有望矣。”

  在众多的赞扬声中,大学士李东阳不发一词,反复看着敕令最后一行字,微微皱眉。

  谢迁奇怪道:“宾之兄为何愁眉不展?太子殿下有德,实乃万民之福。”

  李东阳点点头,仍是没有说话。

  以为他在哀悼先帝,谢迁没有多留意,转而同刘健商议太子临朝听政之事。

  独自站在窗旁,李东阳单手负在身后,视线穿透零星飘落的细雨,愈发显得沉默。

  丙辰,礼部上奏,中官扶安,侍郎王华等覆视山陵,确为吉地,宜择吉日开土。

  这一次,朱厚照的答复很快,当即着钦天监择日,遣驸马都尉蔡震马诚祭告诸先帝之陵,令工部尚书曾鉴祭告天寿山。

  三告之后,柱香燃尽。

  道僧念经,术士定穴,第一块条石被楔入泰陵。

  皇陵动土,依礼制,在京文武官员皆要素服二十七日,至思善门外哭足三日。从早到晚,不哭到嗓子哑不算完。

  素服期间,不许饮酒吃肉,更不许宴会取乐。成了亲的,夫妻必须分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9页  当前第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3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帝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