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帝师_分节阅读_第71节
小说作者:来自远方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68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2:50

  “杨侍读且慢行一步。”

  “顾千户还有事?”

  顾卿点头,道:“今日之后,北镇抚司抓捕僧道一事必将闻于朝堂。”

  “鞑靼奸细”能瞒过百姓,却骗不过庙堂文武。

  “今日抓捕之人中,有西番国师,亦有宪宗皇帝亲敕封号的道人,如久查无果,恐将引起波澜。”

  杨瓒侧首,怀疑的挑眉。

  引起波澜?直说言官挑事,不是更容易理解?

  顾千户是武人没错吧?说起话来,竟比他这文官还会拐弯。

  身为功臣之后,又是锦衣卫千户,越过北镇抚司的同知佥事执掌诏狱,会对几个言官没有办法?

  杨瓒百分百不信。

  不过,既然对方提出,杨瓒也不好退却。

  正如先时所言,顾卿帮他甚多,仅是“一诺”,压根无法偿还。

  “此事交于下官,顾千户尽管放心。”

  让这些僧道多在牢中住上些时日,顺便堵住言官的嘴,貌似困难,实则简单得很。

  只要找准人,找对突破口,即便是言官中的言官,斗士中的斗士,在“事实”面前,也只能偃旗息鼓,望而却步。

  回到家中,杨瓒提笔写下一封短信,附上名帖,唤家人送到户科给事中王忠府上。

  “若王给谏不在,将信留下即可,无需多言。”

  “是。”

  家人领命离开,杨瓒独坐室内,凝视悬挂在墙上的一副花鸟图,缓缓陷入了沉思。

  翌日,早朝之后,杨瓒在往翰林院的路上遇到王忠。同行另有一名穿着青袍,长眉细眼的瘦高青年。

  “下官严嵩,见过杨侍读。”

  杨瓒眨眼,视线扫过严嵩,落到王忠脸上。

  这两人不是见面就要打破头,如何走到一处?

  “此事说来话长。”王忠道,“杨贤弟遣家人送信时,严编修恰好在我家中。闻信所言,亦是愤慨不已。如得杨贤弟首肯,愿联合翰林院编修同上直言,定要严惩罪人。”

  杨瓒挑眉,很是惊讶。

  眼前这位当真是传说中的“严嵩”,不是同名同姓?

  顶着硕大的问号,杨瓒再次感叹,自己为何不多读些历史。

  无论如何,严嵩愿意帮忙总是好事。哪怕另有图谋,也不是现下需要忧心的问题。

  “既如此,便将此事托于两位仁兄。”

  “杨贤弟客气。”

  “下官不敢当!”

  敲定上言之事,王忠转身离开,背脊挺直,脚下生风。严嵩与杨瓒同路,一并前往翰林院。

  途中,杨瓒发现严嵩极善谈,话题多围绕北疆边患,边军粮饷,经济民生,忧国忧民之心做不得半分假。

  杨瓒愈发怀疑,此人当真是“严嵩”?

  到了翰林院,杨瓒同严嵩告辞,没急着前往值房,而是唤来一名书吏,询问起谢丕和顾晣臣。

  得知谢状元入值弘文馆,顾榜眼被刘学士请走,商议编撰孝宗实录一事,当即大松一口气,脚步顿时轻快不少。

  少年天子对兵书的兴趣愈发浓厚,谢丕和顾晣臣的日子愈发难过。

  杨瓒打定主意,非万不得已,坚决不同两人照面。究其原因,实在是“良心”受到谴责,过意不去。

  不久,京城果然流言四起。

  事涉僧道和锦衣卫,御史给事中俱摩拳擦掌,搜罗证据,欲狠狠参上一本。

  王忠和严嵩的动作最快,联合二十余名同年同榜,多经方探查,手握实据,遂联名上言,弹劾西番国师及多名番僧道士。

  上言递送内阁,同日闻于朝堂。

  王忠性格爽直,亦不乏机变之心。接到杨瓒书信,便知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纵不能参倒弹劾之人,也能庙堂扬名。他日以言官晋身,必可得一身清名。

  杨瓒为何要参这些僧道,王忠不在乎。他只晓得,这些僧道是罪有应得,自己大可放开手脚,耿直进言。联合严嵩等同年同榜,更增添五分把握。

  此时,六部之事均已奏完,王忠深吸一口气,侧身两步,高声道:“陛下,微臣有奏!”

  王忠声音浑厚,嗓门极大。这一声犹如钟鸣,奉天殿中都能听到回音。

  “何事奏禀?”

  见出列的是个言官,朱厚照顿感头疼。下意识看看袍服带靴,甚至扶了扶金冠,实在是对这些开口直谏闭口弹劾的言官存有心理阴影。

  “微臣弹劾西番灌顶大国师那卜坚参及真人陈应等不法!”

  一句话出口,掷地有声。

  联想到京城流言,不少文武都皱起眉头。

  王忠面容刚毅,目不斜视,继续高声道:“自国朝开立,僧道屡受圣恩,天下皆知。大行皇帝宾天,诵经斋醮理所应当。”

  “微臣近闻,以西番国师及真人陈应为首,无法僧道假借斋醮之名冒滥赏赉,贪取官银,聚敛民财。依仗宪宗皇帝亲敕封号印诰出入宫禁,冒领职事,无视法度,肆无忌惮。甚者,于大行皇帝几筵有冒犯之举,多番无状!”

  “如此欺世惑众,贪得无厌之徒,不配宪宗皇帝亲敕,愧负圣祖高皇帝隆恩!”

  “请革其封号,夺其印诰,执其于法!追其贪墨金银充于国库!”

  一番话落,群臣屏息,奉天殿内落针可闻。

  文臣队伍中,杨瓒低眉敛目,只偶尔侧首,悄悄打量左右文武。

  主使僧道之人,在朝中必有耳目。究竟是谁,是文臣还是武将,他心中实在没底。是不是该询问锦衣卫,也是拿不准。

  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牵涉太深,犹如在刀锋上行走,终将难以脱身。

  届时,手握金尺也没用。

  明初的开国功臣,哪个没有免死金牌,结果呢?

  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天子身上实不可取。

  不是他信不过朱厚照,只是历史教训告诉他,小心谨慎总无大错。既要做孤臣,更应为自己多留几条退路。

  不然的话,小命丢了不算完,连骨头渣子都不会剩下。

  王忠的上言,果然引得朱厚照大怒。当即令锦衣卫查办涉事之人,下旨僧录司和道录司革其带禅师衔,收其度牒,凡其弟子,无论涉及与否一律闲住。

  满朝之上,无论文武,都不敢在这个时候提反对意见,俱齐声应诺。

  不论番僧和道士是否有罪,经此一遭,必彻底从两司除名。凡大明境内,再无其立足之地。

  朝廷榜文未发,消息已由锦衣卫和东厂散布京师。虽未落实“奸细”之名,有这些罪状在身,勉强留得性命,也会将牢底坐穿。

  散朝后,杨瓒觐见乾清宫。

  暖阁门关上,张永和谷大用守在门外,都是屏息凝神,眼睛望着脚尖,一声不敢出。

  片刻,暖阁内突然传出清脆声响,紧接着又是几声钝响,张永掀掀眼皮,和谷大用交换了眼色。

  不知杨侍读说了什么,引得陛下如此动怒。听这声响,八成茶盏香炉都摔了。

  又过两刻,暖阁内渐渐平静,传出朱厚照唤人的声音。

  张永和谷大用立即打起精神,弯腰走进室内。

  两人打眼扫过,果不其然,瓷片碎了一地,香炉滚到墙角,香灰泼洒在青石砖上,形成一道道暗纹。

  御案后,朱厚照满脸火气。

  杨瓒立地上,表情却很平静。

  “陛下息怒。”

  “朕如何息怒!”朱厚照猛的捶着桌案,双眼赤红,“该杀,这些人通通该杀!”

  “陛下,此事仍在探查。臣请陛下示下,是否告知刑部大理寺。”

  番僧尚罢,牵涉到太医院,总要知会一声。

  “不必。”朱厚照果断摇头,“交给牟斌和戴义,朕一定要得出个究竟!”

  “是。”

  请下敕谕,杨瓒行礼,退出乾清宫。

  这一次,朱厚照没有留人。待杨瓒走后,遣人将宁瑾和陈宽唤来,一番详问。

  当夜,尚膳监掌印、提督以下,均被绑入司礼监。日明时分,除光禄太监和佥书掌司,俱被送往东厂。

  彼时,两宫正忙着翻阅各地采送的美人画像,听到动静,也只是轻轻蹙眉,不发一词。

  张太后担心儿子,欲要遣人过问,却被王太皇太后和吴太妃同时拦住。

  “司礼监如此行事,必得皇命。”吴太妃卷起画轴,语重心长道,“天子终究是天子。”

  天子终究是天子?

  细品此言,思及弘治帝和朱厚照突然转变的态度,张皇后愣了片刻,脸色乍变。

  离宫之后,杨瓒没有急着回府,转道城西街市,买了糕点麦糖,遇到炊饼担子,又裹了几张软饼,待到天色渐晚,才折返城东。

  这些时日,杨土一直没精打采。

  杨瓒整日忙碌,无法开解。今遭得空,捡着杨土平日里爱吃的买上几样,只望这孩子别再消沉。整日挂着一张小脸,着实是让人心疼。

  行到家门前,杨瓒叩响门环。

  黑油大门开启,门房恭敬迎出,言日间有数名翰林院编修名帖送至,都在书房。

  “翰林院编修?”

  “是。有两三人还带了礼,小的没敢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9页  当前第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3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帝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