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不夜天_分节阅读_第59节
小说作者:云长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83 KB   上传时间:2016-04-02 14:23:53

结果这回就出了岔子了,陈州刺史和折冲都尉面如土色,都在想周王这得多生气?

事实上周王一点都不生气,山匪什么的他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只不过今年应该还行,日子不算太难过,陈州这里还有土匪出没,那就跟当地官员有极大关系了。

陈州刺史和折冲都尉亲自带人来迎接周王,山匪就是再眼瞎也知道事情不对了,这时候都麻溜的跑了。李显一听说他们来了,也没下车只是让人把帘子拉开坐在车上看他们行礼,然后说道:“好了,都不要客套了,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先到驿站再说吧。”

陈州刺史和折冲都尉两个人都低头应了,心里正在琢磨着这是生气了还是没生气?如果说生气了吧,这语气也太和气了一些,可是说没生气……换位思考,如果他们被堵在路上说是因为有山匪也要郁闷的。

而刚刚那个阻拦车架的盐商已经整个人都傻了。这年头商人挺多都很有钱是没错,但是这个阶层地位比较低,只要碰上个官,哪怕是个九品芝麻官他们说不得都要伏低做小,现在知道拦了亲王的车架,他已经开始哆嗦了,这……这是要命的吧?

李显怎么会因为这事儿要他命呢?更何况如果不是这个商人,他们这么庞大的车队过去遇到了山匪,虽然不害怕,但是也要耽误好长时间呢,说不得他的人还得吃点亏——打起来兵器不长眼,谁知道会打到哪儿呢?

所以对这个盐商李显还是有些感激的,在听说他是孤身一人上路,刚刚身上带着的钱财都散尽了之后,李显就嘱咐魏成让人将商人捎上一程。

魏成也没提醒李显合不合适什么的,反正只是带个人,在魏成眼里跟带只小猫小狗没啥区别,只有那些身份不够却还要强端着架子的人才会时时刻刻注意不要掉身价。

李显被陈州刺史和当地折冲都尉引着到了驿站,到了那里之后发现接风酒宴什么的早就摆好了——本来陈州刺史是想要让李显去他家的,不过不知道死宅是不是都有个不爱去别人家的通病,哪怕是驿站他能告诉自己这就是个旅馆,但是住到别人家里他就觉得从心理上不舒服了。

李显简单的休整了一下就入了席,席间他也没责怪这两位,有什么好责怪的呢?难道他还能因为这件事儿把这两个人的官职给撸了吗?而且陈州这个地方他知道,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差,也就是说陈州刺史有点能力,却也不是特别有能力,换一个人来也未必比他做得好。

只不过这顿饭陈州刺史吃的颇为忐忑不安,周王的态度看上去似乎跟没遇到劫匪一样,但是他们都在思考周王这是真的不追究了呢,还是憋在心里准备上本呢?

说实话哪怕李显黑着脸冲他们发火,他们都能安心一点,像是现在这样当成什么事儿都没发生……有点扛不住啊。

等吃完饭了,李显看他们两个坐立不安的样子,陈州刺史一咬牙就开始请罪,李显微微一笑:“不是已经派人去剿匪了吗?等差不多了就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吧。”

李显摆明了不插手这件事儿,陈州刺史和折冲都尉都松了口气,然后等第二天李显要走的时候就收到了各种“孝敬”。李显看着那些珠宝当时整个人都有点不好了,他自己当着刺史又兼任安西都护府大都护,以及扬州大都督,对于现在官员的俸禄是很清楚的,说实话陈州刺史要是什么都不送呢,李显或许就真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他送了……李显就不得不思考了,依靠他的俸禄怎么可能送得起这些东西?那一颗颗珍珠圆润光滑,还都不小,还有各种珍贵方墨,依照陈州刺史的官禄肯定支撑不起来的。

当然陈州刺史也是世家子,但他也不是什么大世家出身,怎么可能这么有钱?妈蛋,就知道你们贪!李显自己气的够呛,还什么都不能做,只能走的时候派人将东西退回去,然后愤怒的给李治写了封折子,这才上路了。

折子李治看过之后一直没动静,李显也闹不准李治到底是想要干嘛。这是要睁只眼闭只眼的节奏?李显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他的王府里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干净的,但是……你们敢不敢再嚣张一点?国家财政紧张,你们在这里挖国家墙角,这要是李显一个一个都办了,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不到处都是?!

气哼哼的李显刚到扬州就收到了李治写来发来的诏令,诏令里面只字未提官员贪墨的事情,只是要他到扬州之后找个地方祭祀一下,以求今年风调雨顺。

李显看到之后满头黑线,无奈还是得吩咐下去,所以扬州官员在等到久违的刺史之后,收到的第一条命令就是这个==!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毕竟祭祀这种事情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随便煮,但是李治的另外一个要求就特别坑爹了,哦,是特别坑儿子。

什么叫让他亲自写祭文啊,他哪里有这水平啊,这位也不怕他写了祭文烧了之后老天一个愤怒……就又要有灾了。

然而李治下了诏令,李显只能写了封信给郑玘吐槽,然后苦逼兮兮的开始自己琢磨祭文,幸好他身边也有帮手,要不然他真是把脑袋揪秃了都未必能写的出来。

写完之后找个时间弄个祭祀仪式将祭文一烧,李显也算是完成了一项任务,转头他就开始梳理扬州的内务去了。

实际上李显心里清楚,他过来最大的目的就是造船,但是造船这件事儿看起来李治不想弄的人尽皆知,想要私下里弄,所以就给了他一个官职,然后让他来这里折腾,实际上……就李显的水平让他去管一州庶务?哦,不仅仅是庶务,还有军务?这不是搞笑呢吗?

李显到了之后就接到了很多帖子,扬州治下各县的县令等等大大小小的官员都送帖子来了,李显休息了两天就直接办了个宴会,将人都请了过来。

说实话是在见到李显之前扬州从上到下心里都有些打鼓,生怕来的这位小皇子想要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什么的,扬州因为税收在全国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所以这里的官员调动并不是特别频繁,而且来来去去的基本都是熟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关系网,一般人到这里恐怕还要被他们给限制住,到后来不是成为这张网的一部分,就是被这张网给裹住或者是排斥出去,丢到别的地方。

可是这一位……不是能随便排挤的人啊,你敢排挤他,他转头就跟亲爹告状,最主要的是这还是个孩子呢——哪怕李显有了字也不能掩盖他现在只有十五岁的事实。

再加上陈州和扬州距离不算远,他们之间多少也有些往来,陈州刺史送礼被推了回来,连忙就写信告诉了扬州那几位同僚,一个是让他们帮忙跟周王求情,一个是提醒他们周王这次来说不定就……

谁知道见了面之后,李显表现的异常和气,看上去也不是破坏力特别强的主儿,他还客客气气的跟别驾长史他们说:“我对庶务什么的并不十分精通,几位都是有能力的人,以后我还要向几位学习才是。”

大家的心……放下了一半了,没上来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也没有急吼吼的揽权,这位皇子看上去也不是难相处的样子,再加上……人都是颜控啊,李显那张包子脸如今已经长开了一些,大概是在高层浸淫久了,他身上也渐渐带上了长安之人特有的爽朗大气,哪怕扬州多美人是出了名的,也没见过几个比这位周王更好看的了。

席间李显一直笑吟吟的,实际上他其实……特别痛苦,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吧,官员的任命有的时候也看家乡的,毕竟全国那么大,也没有规定什么普通话标准,虽然大家都以会雅言为荣,但那是在长安啊,到了别的地方……可能这一辈子都见不到几个说雅言的人,扬州的这些官员哪怕不是扬州人也都是这附近的,哪怕努力说雅言也带着扬州味!

于是李显又遇到了跟当初刚穿过来时一样的难题——他要先适应这里的方言!真是哔了狗!

因为对方如果说起扬州话在他这里跟当着他的面说暗语没啥区别,所以一开始李显也不想折腾什么了,你们就继续该干嘛干嘛吧,反正我有事儿干,等我弄明白了你们说话都是啥意思,回头再收拾你们!

是的,就连陈州刺史都能出手那么阔绰,他就不信扬州上下都能清廉到两袖清风!

说实话,第一开始大家也是不相信李显真的什么都不干的,结果一连好几天,这位周王殿下见天儿的往海边跑,而且还找了个地方在海边盖房子,看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唐朝时期扬州地盘还是比较大的,于是扬州有海,就是距离扬州城并不是很近而已。

照理来说刺史是要坐镇在扬州城内的,结果李显小手一挥:你们做事我放心,以前你们做的也很好,现在也继续努力吧,我就不管了。于是转头他就跑到海边去了。

李显也是很兴奋的,扬州的海属东海的范围内,东海温度和盐度都比较高,所以扬州盛产盐,最主要的是这里还盛产各种海鲜啊,比如说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之类之类的,想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而且他在这里建房子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这里气候好,海景房什么的必须弄一座!如果有时间了能够拐着郑玘来这里度假那就更好了!

所以在在最初来的一个月之内,李显都在忙活着他的房子的事情。一开始所有人都没想到李显是这么一个属性,他还真的……将所有事情都放手了,顶多就是看看来往公文,需要他批复的那些文件什么的他都看一看,基本上就是个人肉图章——决定都是那些上佐官连同下面的那些官员一起搞出来的。

一个月的观察之后,大家都放心了——行了,这就是个纨绔子弟,大家都洗洗睡了吧,不用担心了。

李显看他们并没有那么紧绷了,心里也在偷笑,真以为我什么都不懂?呸,就算我什么都不懂,我带来的人总是有懂的啊,你们就得瑟吧,啥时候等你们得瑟的差不多了我再来个一网打尽!

现在他要忙着船厂的事情了,之前他在海边搞风搞雨,主要也是掩人耳目,李治说给他找好了人,人家已经在船厂等着了,为了不让扬州那些人知道他来是别有目的,索性他就开始在海边圈了一大片地方要给自己弄个什么私人海域以及度假村什么的——别说,当土豪的感觉就是爽,最主要的是这些地方根本用不了多少钱!

没办法,海边盐碱地多啊,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价钱就相对便宜很多。李显跟个暴发户似的险些将海岸线周围的土地都给圈了——没圈成是因为,这里……还是有海港的,海港那是国家设施,想买?作死呢?

那边的人不盯着他了,李显转头就扎进了船厂,然后……就开始焦头烂额了。他就想不明白了,无数穿越者前辈穿越之后都一帆风顺想搞什么搞什么,怎么到了他这里就各种麻烦呢?

搞望远镜——好吧,这东西不难弄,但是结果比较让人蛋疼,那就是支持产权归国家所有,制造方案国家保密,从头到尾……他虽然得到了上次,却还贡献出去了两个玻璃坊。

搞炸药……这个干脆就是国家部门在运作了,坑爹的是搞这个之前他还把牛皮纸给搞了出来。

到现在唯一还在他手里的就是瓷砖了,只是这年头也没有啥专利一说,瓷砖在唐朝卖的是创意,能够弄出来的人还是很多的,他这里前头弄出来了,卖了没两天别的地方就有人开始山寨了,虽然入账依旧多但是李显依旧很郁闷。

到了造船这里……李治找来的工匠一张嘴一连串的专业术语顿时把他弄懵了——这年头的很多专业术语跟后世他不一样啊!李显也想过设计图交给他们,直接让他们去弄好了,他对自己的设计图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宅男爱模型,买来的模型还都是需要自己拼装的,那些精装模型都是等比缩小的,画出来基本没问题。

李显为了让大家明白一些,甚至让手下的工匠照着一个比较简单的货轮弄了一个缩小版的模型出来了。模型是木质的,略有些粗糙,但是基本都涉及到了,最主要的还是能拆,这样就让李显给他们演示的时候更加方便了。

船工们都是老手了,这年头能干技术活的人其实也没有笨人,更何况李治怎么可能找笨人来?可现在问题来了,亲,你这一艘模型好做出来,但是想要直接按照这个模型做船……那是痴心妄想啊!

很多零件现在根本造不出来,因为很多地方都需要精密到一定程度,而这是个没有机器没有电脑的时代,那些精细的零部件根本弄不出来!最坑爹的是李显在描述船的时候习惯性的用排水量这个单位,但是……大家都听不懂!

李显苦逼兮兮的还要先科普一下排水量的概念,可是这年头……吨这个单位还没出现呢啊!

李显:妈蛋!他现在撂挑子不干还来得及吗?

第87章 87

说实话按照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言,唐朝的船其实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了,毕竟水密舱结构、榫钉接合与油灰捻缝技术、防浪板以及大腊都已经出现了,老实说成承载量什么的是没问题的,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唐朝的海运并不发达,这些船更多的是走河运的。

而河跟海还是不同的,尤其是杨广凿出了京杭大运河之后,国内的漕运变的更加发达也更加不用依靠海岸线了。

毕竟海比河更加的神秘莫测一些,而现在漕运的船一般都是用的沙船,也就是平底船。平底船适合在浅水域航行,如果想要在深水航行的话最好还是尖底船,唐朝初期广船已经渐渐的有了点样子了,李显对比了一下自己的设计图,在对比一下沙船,然后果断决定要在广船的基础上改进——一口吃个胖子什么的不现实,这个时代跟他手上模型图的时代差着一千五百年呢。

这么多年的代沟,不是他说努力就能做到的,更何况他本身知道的也就那么一点,之所以能有发明创造更多的时候就是提供了一个点子,然后剩下的很多东西都是依靠这个时代的人民智慧去搞定的。

所以说,不要小瞧古人啊,在没有电脑没有各种机床现代化数控设备的时代,古代工匠的技艺也是非常精湛的。

这里负责在李显和工匠们之间沟通的是都料匠,这位都料匠长得还行,就是有点秃顶,此人姓梁,名义。

说起来梁义也是很纠结的,一开始他听说周王要来造船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应付一个熊孩子的准备,心里也觉得圣人娘子对周王殿下太过溺爱了,一个小毛孩子造什么船?

梁义唉声叹气的接了任务,然后就看到了周王设计的船的构造图,说实话,在梁义看来很多地方都是异想天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那个设计图看上去真是精美的很,并且在很多地方都给梁义很大的启发。

他开始转变自己的想法,看起来……周王似乎还真的懂造船?可是这就更稀奇了啊,谁家父母没事儿教孩子怎么造船啊,别说皇家了,就是小一点的世家都不可能这么干啊,哪怕做到了都料匠也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并不十分光彩。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会设计船的皇子,梁义总觉得十分诡异。而且这位王爷要求还忒高,什么叫一定能经受住更大的风浪啊,您这是要把船开到哪里去?

只是哪怕心里的疑问已经开始刷屏了,梁义也十分尽职尽责的回应着李显,李显倒没有好高骛远的心思——哪怕来的时候他已经幻想着开着大船遨游大海了,在现实的打击面前也就什么都不剩了。

所以船造好肯定要在内河浅海先试行的——其实如果有条件的话,李显还真想弄个试验场,就为了看船的牢固程度,但是就算他再有钱也不带这么作的,更何况现在距离工业时代太远了,没有各种机器做辅助是不可能模拟出来海上的大风大浪以及各种危险情况的。

先在内河实验第一是检验防水性和平衡性,李显哪怕真的掌握着先进的造船技术,都不得不入乡随俗一把,更何况他掌握的那些……也就是比不知道的人知道多一点而已,在真正的专业人士面前,他就是被完爆的节奏。

一边学习着古代造船的各种术语,李显一边跟梁义沟通这艘船要什么样的。只不过说是沟通,其实都是梁义跟手下的人商量的差不多了然后来跟他报告,李显就是个外行人啊,虽然不耻下问,但是问得多了自己都烦了,想要真的弄明白他还要补好多作业,没个一两年不可能搞的定,在加上他又不想要弄的太明白,再明白难道他还能去造船?想也不可能啊,李治派他来最主要的还是隔离他和郑玘,要不然都不用他亲自来这里的。

于是李显热情了俩月之后,就只能放手交给梁义去做了,当然他也是有底线的,别的他不管,要钱他可以给,但是他最后是要看成果的,谁要是糊弄他,那就别想好过了。

只不过在偶尔过问船坞的流水账的时候,李显才心疼的发现造船这种事情真的是……太烧钱了,而在他生辰的时候收到的礼物忽然让他发现李治让他过来不会就是知道造船费钱,然后让他过来捞钱的吧?

毕竟这船坞的建造一开始是李治花内库的钱弄的,到了现在就是李显在维持了,是啦,他现在的确不穷,但是想要支持一座船坞,尤其是正在发明创造只花钱不赚钱的船坞,实在是太难了。

想到这里对于扬州官员给他的孝敬他也就毫不手软的收下了,反正他这也算是另类方式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时间不紧不慢的走,说实话在扬州的日子还是挺不错的,一开始李显因为换了一个新地方不适应了很久,但是时间长了他就放松了——在这里他压根就不用那么小心翼翼!

时不时的跟李治和武后通通信,说实话离得远了不怎么见到他们,写信的时候他都放松很多,然后也偶尔跟郑玘通通信。

武后和李治每次都是询问一下这边的进度,然后关心一下他的生活之类的,郑玘跟他说的就多了,大多就是说一些琐事。

比如说武敏之和宣城公主已经完婚,据说新婚当日武敏之连婚房都没入,就在书房睡了一晚,宣城公主气恼不已,第二天给杨氏奉茶的时候据说被杨氏挑了毛病,回门之后就被关在国公府再没有出来了。

李显琢磨着……宣城公主这大概就是从一个囚禁之地到了另外一个囚禁之地,只不过武敏之这个样子不知道还会不会被流放了,毕竟通过郑玘的叙述,现在武敏之在朝堂之上也不是小透明了,身边也有一群狐朋狗友。

不过让李显来看的话,那些狐朋狗友也够呛,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哪怕现在武敏之装的人模人样了,内里还是个中二神经病,并且是最严重最讨人嫌那一款。

李显对武敏之的情况其实并不感兴趣,只不过他偶尔也会收到武敏之的信,跟郑玘不一样,郑玘跟李显说的大多都是朝中的近况,虽然李显自己也能看邸报但是远离中央很多消息就容易被忽略,郑玘挑的就是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事情。

而武敏之的书信就文艺多了,今天说说冬天过去了,明天说说院子里的迎春花开了,后天说说他又弄了个赏花宴什么的,生活看起来要多小资有多小资,并且在信力武敏之还十分文艺的表示自从李显走了之后,他就“思之不尽”,如今他正在努力壮大自己,希望有一天能够让李显回来。

李显对此嗤之以鼻,他一点都不想回去,他在他的海边别墅里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悠哉,回到长安还要装鹌鹑,虽然他本身是有点鹌鹑,但是那种被种族压制的感觉简直是太不爽了。

李显在长安的时候宅,到了扬州也没有开放到哪里去,除了一开始要时不时应付一下下面官员的宴请,到了后来他连这个都不用去了——谁没事儿闲的总请他啊,开宴席不要钱啊?

在这种情况下,这样一个什么都不怎么插手该干的事儿又不推诿的上司是大家都喜欢的,这样可以说是消极怠工的表现反而让扬州上下对他的接受度都挺高!

只是接受度高归高,李显现在也憋着坏水呢,说实话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年头的商人是不用纳税的。

其实在知道的时候他心理就卧槽了,是啦,农桑的税收很重要,毕竟都是粮食布匹之类的重要物资,但是商人的税收也很重要啊,一年到头也能收不少呢!

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李显不敢贸然提出改税制这种问题,毕竟他在政治上没啥建树,说出来估计也不会被人重视,倒是可以让郑玘提出来,然而郑玘政治形象很重要,改革这种事情一个做不好就要做好被臭骂的准备,他不可能让郑玘受这份委屈的。

唐朝现在的税制还是采用高祖年间定下来的租庸调法,税收的依据就是人口和土地,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对休养生息是非常好的,但是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这种方法就不太好了,因为皇亲国戚官员之类的是享受免税待遇的,国家越来越大官员越来越多这帮人不交税无形之中就加重了中央财政的压力,也加重了老百姓的压力,再加上连年饥荒……现在国库还能运转的下来,其实都是李治励精图治的结果了。

以人口和土地为主的税收政策在李显看来总是不太有保障的,他不太懂这里面的经济学问,他只知道……在后世逃税漏税的那么多,那么就算往前推一千五百年,哪怕百姓民风淳朴也不可能禁了。

如果人口和土地有了变化,那么税收也就失去了依据,富户兼并土地可以依照免税政策进行免税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偷税漏税,那么国家收上来的就更少了。

这样随着国家发展早晚有一天会国库空虚,但是各个地主反而富得流油,那个时候中央政权无力约束不乱才怪。

李显倒是没想那么长远,就最近来看,国库不富裕,那就想办法富余啊,只是税制不好动,涉及到方方面面这方面就不是李显擅长的了。

李显想了想,总结了一下自己脑子里比较适合唐朝的税制,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商人收税,但是收多少这个李显心里没底,他也没在户部干过,也不了解现在的收入行情啊,还有就是房屋交易,上税,而现在盐铁茶酒是国家专卖的,连年遭灾国库还没有空的养耗子都是在这里来的。

李显一条一条的列出来之后,其中商人收税比较复杂,因为商人做什么的都有,哦,还有关税,从丝绸之路过来的舶来品一般卖价都很高,这个税一定要卡。

由此延伸,李显甚至想到了,等税收上来了国家有钱了可以开始修路,然后修路就可以跟有牛车马车各种车的人家征收养路税或者说是过路费,这也是不小的开支呐。

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阶梯式的个人所得税在这个年代不太适合,只能丢出去。李显改了半天,最后觉得其实……茶和酒是可以开放的,不仅仅是国家买卖,反正商人都收税了,你们卖去吧,卖的越多收的税越多啊。

然后就是税收也不能一成不变,根据财政支出变化才是最重要的。写到这里除了对商人的利益损害比较大以外别的倒没什么,李显想了想还是犹豫着写下了,按照户籍收税也就是说不管这个户籍里主人和附庸是多少怎么样的,都按照人数收税,其实这个就是在打击豪门,防止偷税漏税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页  当前第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不夜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