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不夜天_分节阅读_第93节
小说作者:云长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83 KB   上传时间:2016-04-02 14:23:53

郑玘听了之后没再说什么,也没觉得李显非得藏着掖着是矫情,文人风骨嘛,虽然李显严格来说也算不上什么文人。

不过哪怕知道了李显不想刊印郑玘也没不管,因为李显是想要给太平公主看的,太平公主这个年纪正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不能让李显把她带沟里去,否则估计天后能扒了李显的皮。

郑玘的速度那不是李显能比的,落笔成章,从头写到尾,都不怎么用改,李显看的各种羡慕嫉妒恨。于是这本书也算是给太平公主的一个新年礼物了。

只是让李显意外的是,他没想宣扬出去却也挡不住这股风,毕竟这年头生活娱乐太少了,一个八卦能够讲好多天,一个好故事也能让大家说很久,太平公主手里的孤本肯定是不会给人的,但是她有钱啊,她可以让人去印啊,印完了送人多么好。

李显知道之后整个人都崩溃了,不作死就不会死,虽然在他的严防死守之下书上没有写署名,他告诉太平公主也是说这是一个书生所写,大概是这个年头的妹子对有才华的书生总是比较喜欢的,太平公主对那个写书的人也起了倾慕之心。

所以太平公主就开始追着李显问是谁写的,李显……李显想死的心都有了。说实话这本书是谁写的武后和李治心里都有数,他们又不是没看过郑玘作的诗文,但是太平公主没看过啊,所以她想见,最后还是武后强力镇压才让太平公主消停了。

李显却并没有松气,他该说什么?皇家公主就是文化素养高?当年的进士所写,再加上这些年来郑玘从来没有懈怠过,那文采还能差吗?只是太平的欣赏带着小女生的情窦初开。

太平公主已经十岁了,十五及笄,历史上太平公主十六出嫁,现在这个年纪看上去小,却也多少懂了男女之情。而郑玘……郑玘今年二十一,等太平公主出嫁的时候还不到三十,正是一个男人的黄金年龄,无论从长相还是能力还是地位上他都足以做的驸马了。

李显觉得自己想的有点多,按照常理来说,知道郑玘和他的关系,李治和武后都不可能将女儿推入火坑,但是想了想李唐皇室男女关系的混乱程度,他又觉得不能对李唐皇室的节操抱有太大的希望。

李显是个藏不住心事的人,他在郑玘面前就跟个透明人一样,郑玘一看到他有些焦虑的样子就知道这个家伙在想些什么,无奈只能叹气表示:“你不要多想,天皇天后是不可能让我当驸马的。”

李显没说话,郑玘的优秀是有目共睹的,他怎么可能不多想?如果换个人李显还能大言不惭的说他比那些人都好,但是如果换成太平公主,他觉得自己是没办法比的了。

郑玘见他没说话只好继续说道:“为了公主的寿命着想,想来他们不会这样做的。”

咦?李显愣了一下,忽然想起来,尼玛,郑玘要是能结婚的话估计也到不了他手了,不就是因为郑玘克妻吗?这么一想,原来他之前一直都是庸人自扰?

不过谈恋爱大概本来就是这样,尤其是他和郑玘又不能结婚,不过就算结了婚这种患得患失的感情大概也不会消失。

李显有些不好意思,郑玘倒是挺受用的,吃醋的背后意义大概就是重视,如果不在意的话,那么无论郑玘被谁爱慕大概李显都不会在意了,就像是之前他娘对他爹一样,杨氏对郑临江一度都已经绝望了,所以对儿子比对老公好,不过到了现在郑临江倒是比年轻的时候靠谱很多,现在杨氏和郑临江倒是多少有些柔情蜜意,所以……作为已经长大了并且经常不着家的儿子,郑玘也有一种自己多余的感觉。

李显的醋意来的正好,郑玘现在最希望的大概就是被人需要了。

不过他们两个之间就算甜蜜了一下也总是遇到搅局的,比如说某只白胖子,白胖子最近特别的悲伤,它的牙疼的吃不下东西,然后每天就被李显一天三顿的骂成狗。

李显也是郁闷啊,好好的一只老虎让他养成蛀牙虎了,这不是逗他呢吗?放出去凶残指数还不如土狗!简直丢人!而且……这只白虎眼看着发情期都要到了,李显还在发愁去哪里给他找一只母虎。

说起来,母虎并不难找,问题是白虎这个样子吧,母虎不一定愿意交配,而且李治和武后也不一定愿意让白虎随便跟一只老虎交配。

现在等待白虎的就三种可能,一种是找普通老虎过日子,第二种是等待一只母白虎,这个可能性……就不去计算了,第三种就是……阉了它!

其实李显比较倾向于第三种,省事儿,而且他记得猫的话是要做绝育会活的比较长一点,不知道老虎是不是,感觉猫科动物应该都差不多吧?

大概是敏锐的察觉到了李显的不怀好意,这几天白虎都不怎么来找李显玩了,然而当它没有零食吃的时候还是会送上门给李显蹂躏。

郑玘总觉得李显对这只老虎的关注程度比对他都多,虽然理智上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感情上……再加上白胖子已经不如小时候那么萌了,所以郑玘总是能用声东击西把它给引走。

只不过白虎的智商显然是比较高的,同样的招数用的次数多了它也就不上当了,郑玘经常需要跟白虎斗智斗勇才能抱着李显做点掉节操的事情。

不过今天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因为他要跟李显讨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火铳还能不能改进。

“改进是肯定要改进的,不过你也知道,锻造局那边太忙,不如这样,你想告诉我有哪里不好用,然后我再看看。”李显觉得自己也快成为数据收集狂了,没办法,成千万次的实验也比不上真的在战场上更能凸显问题。

“也没有太大的问题,稳定性比铁质好很多,但是坏的太快了。”郑玘说着都有点心疼:“我带过去的第一批已经好多都不能用了。”

李显仔细问了一下之后才叹了口气:“其实青铜所制本来就不如铸铁的,只不过如今铸铁还不适合用来做炮筒,稳定性太差了,而且……报废率高不仅仅是材料的问题,跟工艺也有关系。”

其实虽然是用青铜来做,严格来说也是合金的,毕竟纯铜略软,必须加一些别的金属元素才能达到李显的要求。

不过就算弄出铸铁形式的来,只怕报废率也会很高,没办法,工艺受到限制,炮膛之内颇有点凹凸不平,必须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改进。不过李显的意思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的话,那么还是用青铜来做实验,毕竟这个材料已经很熟悉了,而且金属冶炼在很多程度上差不太多,青铜的能够铸造出来,只要铸铁能够找到合适的铁碳以及其他金属元素的配比,到时候这些经验也能用来参考。

李显觉得他的人生好像就像在不停的提建议然后再去各种折腾新鲜玩意,能折腾出来的就折腾,折腾不出来的就算。

“现在那边情况稳定下来了?大食军队的海洋之火你们有没有弄到?”

郑玘摇了摇头:“没有,就跟我们的火铳一样,那边对海洋之火的保密也很到位。”

“哦,那就算了,其实我们这边不是没有,只不过资源没有那么丰富而已,这东西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只要找到了连实验都不用,那个才是超级资源啊,还有煤炭,其实大唐的各种资源储备量都挺丰富的。”李显想了想大唐的人数在对比一下人均,虽然一千年沧海桑田很多地方大概还没有那些资源,不过很多东西总应该形成了吧。

“能找到?”

李显有些遗憾:“要是能弄出蒸汽机之类的就好了,不过我是没这个本事了,没学过这些。”

郑玘听了也没有太多的遗憾,毕竟是未来的东西,现在他们拿到了那是他们幸运,有了李显,如果拿不到他们也会照样发展。

“大食那边估计撑不了多久了,火药和火铳的威力很大,估计很快他们就会投降。”

“到时候让他们割地赔款!”李显现在还在觊觎着那片土地,不过现在看起来直接打过去大概是不太可能了,没关系,大食跟吐蕃一样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总会有机会的。

这个新年因为打了胜仗而显得更加的气氛热烈一些,李显和郑玘两个人小别胜新婚天天黏在一起,李贤每次看到他们都觉得牙有点疼。

然后在政府部门恢复工作之后,娄师德的大捷奏折就来了,一路上宣扬的几乎是人尽皆知。

当时李显和郑玘正在讨论什么味道的元宵比较好吃,结果就听到这么一个消息,当时别说他连郑玘都愣了一下,不是之前还在对峙?怎么这么快就赢了?

这个时候正好李治也派人来喊他们入宫,到了麟德殿的时候,李治脸上的笑意压都压不下去,李贤在东宫到的比李显早点,李治就说道:“六郎跟七郎和郑清澄说一说吧。”

李贤叙述了一遍,李显这才知道,娄师德这次是用了计才这么快的。大食跟大唐是接壤的,大唐过春节的传统在吐蕃和大食都有影响,这两边也跟着大唐过春节,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有慕强心理。

当你的国家强大了,周边国家或别的地方的国家都会不自觉地模仿你,所以在大年三十这一天,按照道理来讲两边的军队是默认停火的,哪怕不能过个团圆年,也要让将士们放松一天吧?

可是娄师德就是不按牌理出牌啊,他这边一边让人在军营里弄红灯笼,杀猪洗菜什么的做出一副热火朝天的要过年的景象,另外一边则在秘密集结人马准备偷袭。

说实话在大家都达成共识之后再偷袭,这种事情在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不过李显现在也没那么天真了,这是打仗啊,谁还要跟你讲什么道义啊。

当然作为一个弃笔从戎的武将,娄师德身为文臣的心眼也不少,明明是他偷袭的,他愣是栽赃给了大食,说是对方先动手的,而且他还有人证——十几个大食俘虏。

在李显看来,这些俘虏大概是一开始就被抓到了,但是没有被处死,当然大唐没有处死俘虏的习惯,这不……这会就派上用场了,娄师德做戏做全套,什么东西都想好了,愣是让对方百口莫辩,都到了这个程度了,那还说什么?打吧。

可是唐军是有备而来的,对方是仓促应战的,这一打对方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娄师德一口气把大食军队打到了阿什哈巴德以西,不仅仅被大食占领的布哈拉被拿了回来,甚至还将之前大食军队占领的波斯城池给拿了下来。

只不过再往北打大唐军队的补给线就太长了,而在那边也没有怎么设置粮仓,娄师德斟酌了一下就地安营扎寨然后一边发战报一边询问意见。

不用说,这必须是大捷,大家都很高兴,李显却觉得郑玘有点运气不好,如果郑玘在那里的话,这次大捷肯定也有他的功劳。

不过郑玘倒是不怎么在意,他的风头已经够盛的了,他今年刚二十一,再往上升除了六部尚书就是外放做刺史,他不需要地方政绩也不需要磨练,所以还是猫着吧,过些年等他年纪差不多了就能顺顺当当做尚书去。

既然前面打了胜仗,那么坐镇后方的就要开始商量很多事情,比如说对方要议和的话我们的底限是什么,如果对方还要打的话,我们要怎么迎战,以及给军士们的封赏也要开始拟了。

不过现在也就是粗略的商议一下,真正的具体工作还是要等娄师德的奏折的,而在讨论的时候李显一直没有说话。

等回去之后,李显转头就写了一道折子给李治递了上去,李治在看到李显的上书之后先是犹豫了一下,说实话,每次李显给他上书他都痛并快乐着,作为一个有远见的皇帝,很多时候李显提出来的建议他看得出来是有好处的,但是他必须要衡量一下当下的情况,很多东西不适合就只能放置。

可是真的放置的话别说李显,就连李治自己都觉得不太甘心,可是没办法啊,所以那天李治说的让李显给他个心理准备他也不是开玩笑。

犹豫了一下李治就打开了这封奏折,这一次李显没有长篇大论,只是提出了一个意见,那就是在议和的时候要跟大食定下国界线。

所谓的国界线就是这一道边线这边是我们国家,那边是你们国家,两者互不侵犯,普通人过界要就算是偷渡,如果是军队越界的话就算是战争侵略,那就别怪我们打你们。

其实在边境大唐一直都有驻军,只不过这个时代国家的意识并不是很浓厚,所谓的国界线什么的一般都特别的虚,那就是连大唐军民自己可能都不太清楚自己国家的国界线在哪里,界碑就更不用说了。

李显写这个折子就是想要提出一个国家的概念,然后一点点的渗透给大唐的子民,顺便对少数民族传递一个信息:在国家的保护范围之内,你们可以生活得很好,你们要是非要独立,那么对不起,你们要是被打了我们是不会管的呦。

虽然不一定真的能收服那些少数民族,但是做一点是一点,统一什么的……总是不那么容易的。

李显万万没想到,大食这边被打老实了,那边老实了好几年的吐蕃突然又跟得了狂犬病一样开始攻打大唐。

上元三年,闰三月己巳朔,吐蕃入寇沙、肃、甘、鄯等四州。

第123章 123

沙、肃、甘、鄯四州是在吐蕃的北面,一直以来吐蕃进攻的路线都是往东面走的,因为大唐在东面嘛,但是之前唐军一路险些打到逻些,后来经过吐蕃的各种朝贡各种赔偿,才将驻地后移到波窝以东,而大唐一直以来严防死守的也就是这一条边境线,毕竟谁都知道吐蕃争夺丝绸之路控制权的野心不是一天两天。

之前李显一直觉得都快要打到吐蕃都城了,吐蕃被揍的那么狠,至少十年之内都缓不过来,结果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又开始作死。

最让他意外的是吐蕃这一次看起来并不是想要试探大唐,而是玩真的了,毕竟在那四州所在之地,大雪山和祁连山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想要攻打这四州就必须翻过大雪山和祁连山才行,这个难度……真的是不小,在翻越的过程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甚至去了十万兵马翻山越岭过后只剩下六七万也是有可能的,吐蕃宁可翻山越岭也要过来打这四州,动机实在是太耐人寻味了,何必呢?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吐蕃才把大唐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没办法,吐蕃北边有祁连山脉和大雪山挡着,西北边有昆仑山脉,所以一直以来大唐在这两个地方的驻兵并不是很多,想来吐蕃也是深知这一点开始铤而走险的。

只不过在吐蕃入寇的同时,之前被打老实的大食也开始反抗,好在娄师德一直没有放松警惕才没有被打回去,不过在阿什哈巴德的战争也是惨烈无比。

李显皱着眉头:“总觉得……大食和吐蕃的反应都有点不太对。”

郑玘直接将舆图铺上伸手点了点,李显看了之后更加不明白了:“阿什哈巴德距离沙州等地还很远啊,就算他们联手打下来了他们也不可能成为联军,分开的话……”

“他们要的就是分开。”郑玘点了点四州的位置之后说道:“这里看上去不起眼,但是丢了的话对我军还是有影响的,你看看我军补给线。”

卧槽!李显一看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西北地区粮食产量不高,所以那边没有粮仓,当然军仓是有的,只不过近些年来战争频繁,军仓大多都是有转运仓转运而来,转运仓的运送都是从关内走的,虽然大唐面积大,但是粮道哪怕不在那四州的境内,距离四州也还是很近的。

尤其是鄯州,如果被吐蕃拿下的话,那么粮道一旦被切断,那影响就大了,哪怕是改道也要浪费时间,所以这四州不能丢!

而且吐蕃的用意也挺明显的,他们大概不仅仅是盯着粮道,还是想要让唐军分兵,唐军人数众多没错,但是在仓促之下调兵遣将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样他们就给大食争夺了时间。

娄师德在面临着这样的燃眉之急,还能坐得稳吗?

实际上娄师德的心理素质好的没话说,虽然到了如今的天平盛世,大唐官员掉节操的比比皆是,但是在面对外敌的时候,他们都是最靠得住的战友,更何况还有郑玘呢,郑玘与寿王交好谁都知道,寿王在朝上也是有话语权的。

最美妙的就是,如今的太子跟寿王没有斗争关系,这让朝堂显得无比和谐,内斗没有了就收拾外敌吧,所以娄师德要做的就是稳,守住阿什哈巴德,如果对方太凶狠,为了保存战斗力量的话,后退放弃阿什哈巴德也是没关系的,反正他只要等到支援过来就行了,而另外一边的吐蕃……应该暂时不用他去管。

实际上大唐的反应已经很快了,郑玘的年假也没有了,直接让他带队去扛吐蕃——谁都没有把吐蕃放在眼里,郑玘名义上还是副官,只不过实际上却已经是主将级别的了。

李显并不担心郑玘,说实话郑玘现在之所以还不能当主将主要就是因为太年轻,而且身后没背景没势力,可是如果对比一下汉朝时期的霍去病,李显又觉得那些老臣这么打压他家清澄简直就是羡慕嫉妒恨的典型代表。

倒是郑玘自己心里清楚,霍去病是少年将军没错,但是人家只负责打仗啊,郑玘在文治方面还插了一手的,现在不压着一点,将来他对新君的威胁比那些老臣还要命,好歹新君还能将老臣熬死,他还这么年轻除了暴毙之外……没第二条路走了。

压着就压着吧,反正该给的待遇都给了,唯一有些担心的就是他娘,杨氏的肚子如今已经有四个月了,估计等郑玘回来的时候他的弟弟或者妹妹就已经出生了,不得不说还是有点遗憾的。

李显将郑玘送走了之后,转头就投入到了鸟铳和火炮的研究之中,当初研究火药就是先在吐蕃身上试验的,火铳的实验资格被大食拿走了,他怎么也不能厚此薄彼不是?

说实话无论是鸟铳还是火炮都是从火铳转变而来的,其中火炮更容易一点,而且如果想要短时间派上用场的话鸟铳是真的不合适,这东西小没错,好用也没错,但是它对精准度的要求更高一点,混战之中一个不小心一枪爆了己方队友的头那就是妥妥的猪队友了。

这么一想的话,大概研究出鸟铳之后他还要去弄个火器营什么的队伍,专门训练鸟铳,等鸟铳普及度高了之后,然后在全军训练,恩,这个方向是没错的,那就……先研究火炮吧。

其实严格来说现在火炮的形制已经不用怎么去研究了,李显给他们一个图纸那帮技术宅们折腾出来的花样就比他想到的还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更改炮弹。

现在火铳所用的炮弹大多都是石弹,毕竟这玩意好做还稳定,但是石弹的威力也就那样,之所以能够把对方打个措手不及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发射的时候带来的冲劲,这个力道很大,打在人身上很疼,但是有的时候却也很容易被挡住,也就是说杀伤力不够大。

李显在研究炮弹的时候也叹了口气,他感觉自己也快成个大杀器了,没事儿闲的就研究这些,他没有亲手杀过人,但是死在他手底下的人却已经不计其数了。

只是转念一想,他要是不研究这些,死的就不是吐蕃人大食人了,而是唐军,这个时候他狭隘的民族心起了偌大的好处,他也不讲究什么人道不人道了,只要自己人不吃亏就行了。

李显将火炮的图纸丢给工部的技术宅之后,就开始研究弹药,这个不是他不想丢给别人研究,他也想把活都给底下干,自己放轻松一点,但问题是炮弹这个东西只要他能想出来一点,都能让下面人少走很多条弯路。

严格说起来,炮弹的制造比火炮本身还要精细,从前到后风帽,引信,弹丸,炮筒,底火,因为研究的是大型火炮的弹药,那么弹药外围还要有弹带和定心部,当然后两种也可以省略,但是李显现在能够做的大概就是榴弹,别的弹炮也做不出来,很多都是需要用电来引爆的,而且太复杂了也不行。

只是这一个榴弹就把李显难为的不行,榴弹要用的是线膛炮,后世的时候很多炮都是用的线膛炮,这种炮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弹药的稳定性。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现在的工艺做线膛炮……有点难啊!李显现在唯一能够要求的就是他们先把炮筒的内壁给做光滑一点,一开始李显没让他们直接造大型铜炮,说实话,现在用铜就相当于在烧钱,李显也是很心疼的,所以就只能先改良火铳。

只是那边进展太慢了,饶是李显一向相信工部的效率也等的有点着急上火,忍不住就往锻造局跑了一趟。

说实话,打从他穿越过来之后锻造局这种地方他就没来过,毕竟这不是什么高雅之地,他只要下命令让别人去做就就行了,可是现在……别人做的太慢了,他着急,哪怕他过来也不能做什么,却至少能够看一眼让自己安安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页  当前第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不夜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