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191节
小说作者:衣青箬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 MB   上传时间:2016-10-12 13:35:37

不过,这也不代表他们表现差了皇帝也能当做看不见。

对于毫无准备的一部分人来说,这个偏门的题目,要引经据典作出一份漂亮的答卷来,却并非易事。如果他们最后交上来的答卷太差,被黜落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当然,有人抓耳挠腮苦思不已,但也有人运笔如飞挥毫而就,这就是彼此之间的差距了。

官员们担忧不已,但赵璨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到时间之后,将答卷收上来,赵璨先将那种没有答完或者离题万里的试卷挑出来。这一挑居然有一百多份!让在场的官员都有些冒冷汗。堂堂大楚最高等级的考试,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天子门生”们却连读题和答题都不会,实在是太丢人了。

这要是赵璨生气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幸好赵璨的面色虽然不好看,但也没有发作,只是将这一百多份试卷扔在一边,然后才让人批阅剩下的。

士子们已经离开了这里,在殿外等候。今日要将排名定好,传旨之后,他们才能够离开。

满朝大臣一起上阵,批阅奏折的速度是很快的,不到一个时辰,二十份最好的答卷就交到了赵璨手里,让他批阅并排名。

赵璨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思随意翻看了一下,倒是被其中一份答卷给吸引了视线。殿试并不糊名,赵璨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名字:元子羽。

这份答卷很有意思,并没有多少引经据典,倒是以自身的经历论证了教学相长的存在及必要性、重要性。

原来这个元子羽家境贫寒,家中父母病弱。所以在考上举人之后,他并没有立刻参加科考,而是在家乡开馆教书,一方面赚些家资,另一方面也是方便照顾父母的意思。因为是举人老爷授课,所以应者云集。

有了实际的教学经验,元子羽作起这份文章来,自然是洋洋洒洒,有理有据。更兼本人也有些文采,所以文章虽然典故用得不多,但辞采华美、脍炙人口。

平心而论,实际上还有其他几篇文章能够跟他媲美,但谁叫元子羽运气好,这篇文章正好应了赵璨的心思?所以赵璨单独将他选出来,列为魁首,这就是今年的状元之才了。

站在赵璨身侧的几位重臣看见之后,交换了一个视线。这个元子羽运气倒是不错,他会试只考了第七名,现在却得了状元的名声。

赵璨将他挑出来之后,也没有再给大臣们增加麻烦,剩下的名次就让他们自行决定了。

倒是剩下来的那一百多偏明显不能通过的文章,让人有些犯难。

都走到了殿试这一步,若是黜落一两个人倒也罢了,一下子黜落上百人,恐怕这消息一传出去,舆论便会一片哗然。就算只是为了朝廷和赵璨的名声,也不能这样做。

所以监考官虽然满脸苦色,但还是捧着试卷来问赵璨,“陛下,您看这些剩下的试卷如何评定?”

“算在同进士之中。”赵璨淡淡道,“但是朕希望这些士子们能够明白,他们本来是要被黜落的。之后授官,也不必考虑他们。”

“是。”监考官应道。

不能授官的进士,还能算是进士吗?监考官心头叹了一口气,但他也没有替这些人说话的意思。

因为——真正算起来,这些人是他们从会试的举子之中挑选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些士子才华出众。结果呢?手里这些答卷简直是在打自己的脸!皇帝没有追究,不代表监考官心里不担忧。

赵璨没有多言,于是这件事便就此定下。

其实根本不需要别人来提醒,这一百三十七人自己心里就知道要糟。毕竟自己写出来的是什么东西,他们最清楚不过。好在后来还是得了同进士出身,看样子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这才松了一口气。

然而接下来,他们去拜谒师长的时候,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对他们关闭了门户,根本连面都见不到。

接下来的琼林宴倒是没什么特别之处。——非要说的话,最特别的地方就是皇帝并未出面,反而将宫中剩下的几位弟弟给放了出来。这几位皇子跟着武学受训过,后来又同宗室子弟一起上了两年多的学,看上去倒也有那么几分样子,跟之前已经截然不同了。

不过,琼林宴结束,授官时这些怀着侥幸心理的进士们才发现,官员名单之中,根本就没有自己。很显然,为了朝廷的脸面,他们算是考上了同进士,但是皇帝和朝廷是不承认这份成绩了。

如此一来,他们的身份就很尴尬了。

实际上,在大楚,一些低品乃至不入品的官职,就算是举人也可以胜任,他们只需要通过吏部选官的考试,便能够补上这样的职位了。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举人或是认为自己难以更进一步,所以求了这些低位官职;或是更喜欢逍遥自在,所以索性买田置地做个安稳的富家翁,分流掉了很大一部分。

每隔三年参加会试的举子只有近万人,但实际上整个大楚举人的数量,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至少乘以三,再考虑到那些积年参加考试,屡考不中却还在努力的,就更多了。

总而言之,举人的数量很庞大,而进士就少得多。按理说这个身份应该是很荣耀的。但是现在,这些人考上了同进士却没能得到官职,反倒比不上那些虽然是进士但已经得官的士子们,这样的落差,心里的难受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新科举子授官结束之后,赵璨便开始准备启程前往宁州行宫了。

因为这一次是公开前往,而且要在那便待上一整个夏天,所以赵璨带上了为数不少的官员,只留下很少一部分维持京城这边的运转。

临走之前,教育部得到了一道旨意,要求他们带上那一百三十七个同进士出身的士子。

这个要求既没有交给礼部也没有交给吏部,实际上背后的意思是很耐人寻味的。只不过现在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教育部部长冯璋倒是若有所思,只是他一时不明白皇帝要做什么,所以也没有放在心上。

修好了路之后,从京城前往宁州,车行不过三四天的功夫。就算帝王銮驾走得慢些,六七天也足够了。

行宫早已修缮一新,的确是个风景秀丽,钟灵毓秀之处。

入住行宫主殿、初步安顿下来之后,平安跟赵璨开玩笑道,“恐怕过两年,行宫周围的地价就要涨了。”

“何以见得?”赵璨问。

平安道,“陛下这就是明知故问了。这一次陛下出巡,带的人可不少。这些人莫说是行宫,就是皇宫大内,估计也安排不下。现在只能两三位臣子挤一个房间,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待遇恐怕无论如何不能习惯吧?”

也就是因为这是皇帝的“恩典”,才没敢开口斥责是“有辱斯文”。不过对于这些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大臣们来说,将就自然只能是一时的。

所以如果将来赵璨会经常到行宫避暑,那么周围的地价势必会上涨。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们会在这里买地建房,营造田庄,到时候随驾来到这里,自然可以住进自己的庄子里,宽敞又自在。

甚至一部分没有得到随驾资格的人也会跑到这里来买宅子,到时候跟着御驾过来,万一皇帝一时兴起微服出巡,就碰到了自己呢?这种刷存在感的机会,他们可不会错过。

赵璨含笑道,“你说得也有些道理。不过恐怕要让这些大臣们失望了。”

“但让他们出一笔钱来买地似乎也不错。这些钱留在他们手中也没有用,反倒是这里住着的百姓们,拿到了钱自然可以离开去过更好的日子。也算是做了好事。”平安道。

经历过后世的人都知道,拆迁对于普通的小老百姓来说,才真正是一本万利的好事。一笔拆迁款不知道让多少普通家庭步入小康的中产阶级。

不过,要防着这些官员们借机压价。

赵璨和平安的目的并不是来这里避暑度假,而是想要借机看一看京畿路的变化,所以在行宫里安顿好了之后,他们便开始在空闲时间在周围四处走动。

行宫所在的山南县不算是大县,下辖十六个乡镇,一百二十八个村庄。不过因为在京畿路,而且又地处行宫附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所以也算是个十分兴盛的地方。而铺设水泥路的时候,田英出于私心,更是早早就将这里弄好了。

这已经是一年多之前的事,现在平安他们来,刚好可以看到水泥路修通了之后,给这个相对闭塞的地方所带来的变化。

首先,县城里的人口增加了,而且市场上生意兴隆,做什么生意的人都有。甚至有些平安和赵璨根本没想过可以用来出售的东西,也有人卖,而且看上去生意很不错。

商业兴旺是一个地方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这种变化,平安自然喜闻乐见。

赵璨出门并没有避着人,甚至还带上了几位臣子。不过这些人之中,有一部分根本不知道赵璨有什么用意,只以为他是在宫中烦闷了,所以出来散心。但是另一部分比较有心的,却已经察觉到一些了。

对于这种差距,赵璨没有任何表示。机会他已经给了,能够得到多少,全看这些人各自的悟性,他没有义务去手把手的帮助他们成长。所以这一趟结束之后,注定了有一部分人会被他重用,另一部分却会被抛弃。

之所以要这样做,自然是因为赵璨需要人支持。

他首先要让这些大臣们习惯跟在自己身后做事,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对的,有道理的——即使这道理他们一时半会儿根本领会不了。

如此,将来推行新政,阻力才会减小。

当然,也有一部分顽固不化者,不管赵璨怎么做,都没办法改变他们心里的想法,这些人将来也会成为反对派的中流砥柱,不得不提前防范。

——虽然那场无形的战争还没有开始,但是不论是平安还是赵璨,都在马不停蹄的做着准备,务求到时候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够推行下去。其中或许有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他们会一一克服。

转完了山南县,自然就轮到下面的乡镇和村庄了。

实际上,要在整个夏天转完所有一百二十八个村子,是有些困难的。毕竟赵璨不可能每天都有时间出来逛。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即便是山南县本地的父母官,也有些村子是根本没有去过的。

在赵璨表达了这个意思之后,山南县的县令立刻表示,自己可以为皇帝安排好接下来的行程,不过被赵璨拒绝了。

既然来了,就是要看真实的百姓生活,如果让山南县令来安排,那么他能够看到的,就只有早就安排好的一切了。

实际上,在离开京城之前,平安就已经选好了要去的地方。

至于挑选依据,自然是武学那边的学生们交上来的“调查报告”。

平安一共挑选出了七个村庄。两个距离县城近,生活富足的;两个相对较远,生活一般的;三个深入大山之中,交通闭塞跟外界几乎没什么交流,完全靠着大山和土地吃饭的。

他相信,看完了这七个村子,山南县的情况如何,也就十分清楚明白了。

因为不能提前知道目的地,所以山南县这边也没办法提前安排,最多是看着他们走的方向,提前派人通知下去。不过估计也做不了多少准备。

赵璨一生中虽然经历过许多事,但身为天潢贵胄,还真的没有来过这样的地方。

这也是平安一说他就被说动的原因,身为这天下的主人,他不可能走过每一寸属于自己的土地,但总应该看看在自己治下的子民们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他在平安的安排下看过了两个富足的村庄,感觉有些惊讶,“原来我大楚百姓生活也不算艰难。”

至少比他想象的要好,村子里百姓们住的都是新修好的房子,干净整齐,倒是有了一点城镇的意味。

平安但笑不语,现在看到的,还只是开胃小菜,真正关键的还在后面呢!希望到时候赵璨也能够从容以对才好。

第189章

实际上,这两个村子的生活富足,完全不能代表广大乡村。

因为临近城市,所以这两个村子里的百姓们,并不是依靠土地生存,反而多半都会选择到城里做工或者学一门手艺,再不然做点儿小生意也可以。

依靠着城市,他们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但实际上,他们虽然住在村子里,却已经不能算是真正的农民了。

不过实际上,这才是平安所希望看到的场面,村子里的人走出来,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开拓眼界,学习新的生存技能,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土地。

他们从县城出发,未免引人注意,马车并不华丽,看上去就像是普通的乡绅出行。一开始赵璨对于自己看到的还算满意,但渐渐的,距离县城越远,条件也就越艰难,赵璨脸上的轻松逐渐消失了。

平安选定的两个中等村子其实生活也不算难。虽然只能种田为生,不过大约是因为天子脚下的缘故,所以这些田地并没有被富户们侵占,还是属于这些百姓的。有了自己的田地,虽然辛苦,但种出来的东西交了税之后,也足够让全家人吃饱,偶尔还有富余。

尤其是这两年新粮种推广之后,产量提高,每年地里出产多,余下来的就多,年节时也能买点好东西来改善生活了。

除此之外,村子周围还有山,山中出产的药材和山珍虽然不算贵重,但积攒下来,送到镇上或者县城卖了,也能换一点钱,补贴家用。水泥路修通之后,对他们来说,出门方便了许多,村子里农闲时还有人会去城里做工赚钱。

之前那两个生活富足的村子里,许多百姓对于朝廷新出的政策也能说上一两句,虽然不求甚解,错漏百出,但也算是难得了。甚至村子里的人偶尔进城还会买上一两份报纸来打发时间,言谈之间颇有见地。

但是在这里就不同了。平安问起那些新出的政策,除了推广粮种和减免赋税、修建水泥路之外,其他的村民们都不知道。

不过对于他们所知道的这三点,开口提起来就是反复的称赞,“皇帝英明”,“朝廷做得对”之类的话车轱辘的说。他们会的词少,言语直白得连赵璨都有些受不住,感觉被夸得浑身不舒坦。

好在总归来说,对于朝廷,他们是信服的。

而且新政能够得到百姓的认同,也算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百姓们或许不懂得多少大道理,但是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好的。现在的这些变化,他们很喜欢,脸上带着喜气洋洋的笑容。

为了能够让赵璨切身的体会到这种普通的乡村生活,所以平安打算在这里住几天。

——之前那个日子过得跟城里没什么分别的村子根本没有住的必要,所以他们只停留一天,走访打探了一番,就继续赶路。而接下来要去的那三个村子在山里,住下来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却不方便公文往来。

赵璨毕竟是个帝王,也实在不必要这样纡尊降贵,所以平安觉得,住在这里体验一下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住下来的第二天,他们应邀去参加了村子里的图书室。

因为以为这一行人是十分阔气的乡绅,所以村长非常客气,态度里甚至带上了几分谄媚。

这个图书室很显然是新建成的。说是图书室,但实际上是独立的一栋小楼,门前有院子,楼上是藏书室,楼下则摆满了桌椅,可以拿了书下来看。将来这里也会成为村子里的基础学校。

——当然,这些现在并没有人知道。

房子的建造图纸是平安给的,图书馆那边只以为是小型图书室,村子里的人就更不必说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8页  当前第1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1/2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御前总管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