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193节
小说作者:衣青箬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 MB   上传时间:2016-10-12 13:35:37

就连小孩子也不被允许靠近。

普通百姓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敬仰,似乎在这里消失了。

因为村子里的人满心戒备,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盯着,好像在防贼,大家都很不习惯这种气氛,但是要对这些村民发作吧,又难免显得小题大做。毕竟说起来,的确是他们过来打扰了这些村民们平静的生活。

他们在这里不受欢迎,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他们在周家村一共也没有待够一个时辰,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平安想起自己之前在报告书上看到关于周家村的描述,奇怪的是里面虽然提过这个村子闭塞而且不欢迎与外人往来,却没有写他们对人的戒备心如此强烈。最重要的是报告书上有详细的村子概况介绍,包括人口构成,土地和周围的地貌等等。

如果这些内容不是瞎掰的,那么也就是说,那个负责调查这个地方的军官,应该是找到了一种跟这些人相处的办法。

这让平安有些意外,也为发现了一个人才而惊喜。如果能够因地制宜,想出办法让这些人不防备自己,那么将来带兵时,自然也不会拘泥于形式,而是可以灵活发挥出自身的实力。

可惜的是学员们在上交报告之后,便各自回到自己的部队之中去了,平安现在就算想见见本人,也不太方便。

不过这件事也让平安发现了,很多事情不能想当然,他之前只以为让挑将官们来查这些事情就会很容易,却没有考虑过具体所要面临的状况,可以说,学员们出发时的准备十分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交上来的报告居然也没有让平安失望,这倒是意外之喜了。

也不知道冯玉堂培训的时候究竟给他们讲了什么内容。

不过倒是让平安对武学的期待又提高了许多。

离开了周家村的范围之后,众人沉默了一会儿,宰相吴旭之开口道,“我从前只知道朝廷的政令,到了乡里总是难以执行,却不知原来还分种种情况。”

金世文也十分不解的道,“朝廷政令分明对百姓是有好处的,为何他们反倒不肯接受呢?”

像周家村这样的做法,是他们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的。

平安道,“大抵是因为从前吃过的亏太多了吧?”

他们不会是第一个去周家村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或许从前他们也曾经相信过外人,只不过最后的结果并不如人意。所以现在,他们索性警惕一切外来者,坚决不受到任何诱惑。

一切的现状都有其成因。

听到平安这么说,几位大臣倒是有些意外,但仔细想想,也该是这么个道理。

他们其实都已经是一国宰辅的级别,参预军国重事,一言一行都能够影响到这个国家。这样的官员,都是曾经外放,并且做出一定成绩的。不过他们最多也就是做过知县、知州这样的职位,虽然是亲民官,但实际上许多事情不需要自己去做,下乡这种事更是从来没有。

所以明明已经可以决定大楚将来的发展方向了,却偏偏连百姓的需求是什么都不知道。

“像周家村这样的村子,一定还有许多吧?”赵璨道,通过这一次的走访,他也发现了规律,“距离县城或者乡镇越远的地方,也就越是闭塞,政令就越是难以执行。”

说到这里,赵璨想起平安之前跟他说过,皇权不下县这种做法十分不可取,现在想来,真是至理。

不管朝廷制定出了多少有利的政策,只要不能贯彻执行,那就都是虚的。百姓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善,反倒是不少投机之人在其中捞了个盆满钵满。到最后朝廷空折腾一场, 耗费了精力和钱粮,实际上根本没有用处。

这种现状如果不能改变的话,他跟平安之前所设想的那个美好的世界,也就只能够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之中了。

其他人闻言都跟着点头,赵璨又道,“这件事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诸公回去之后,都可以思量一番,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带着这些大臣过来,可不是为了做陪衬的,就是为了将他们拉下水,让他们站到自己这一边来。

接下来没有别的地方要去,他们很快回到了行宫里。

几位上了年纪的大人一回来就病倒了,这一趟奔波,对于他们的身体来说还是有些勉强。在外面需要强撑着,回来之后一放松,自然就悲剧了。

莫说他们了,就是赵璨和平安,仗着身体年轻,当时并不觉得如何,现在回来也觉得浑身精力好像被彻底透支干净,需要好生休息一段时间,才能重新恢复过来。

好在这件事情解决之后,他们倒是有了一段消闲的时间。

不过在这之前,赵璨还是安排了人,带着那一百多个随驾而来的同进士,又走了一遍他们走过的老路,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题目,如何解决目前这个难题。

这些人已经对自己的前途不报任何期望了。——在皇帝那里挂了名的人,谁还敢用他们呢?万一陛下哪天想起来,还得跟着吃挂落。

不过后来得了教育部那边的提醒,让他们随驾前来,这些人心中又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苗。

如果陛下打算放弃他们的话,肯定不会让他们跟过来,既然来了,这件事就有转机。

所以这段时间,他们都在等待这个所谓的机会降临。

而现在,皇帝让他们做事,这群人自然尽心竭力。虽然最后想出来的办法,都没什么可执行性,不过这份心思还是可以嘉勉的。

之后几位大臣也恢复过来,向赵璨提出了他们认为比较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些方法各不相同,不过总结起来,也就是四个字:潜移默化。这种风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然也不能一朝一夕就打破他。要和平的解决,只能慢慢的改变他们的观念。

只是具体要怎么做,他们提出来的方法,可行性都不高。

这个时候,赵璨才抛出了自己的想法,决定让那一百三十七个同进士留在这里,每个村子一个,教导村中的孩子读书,同时也向村民们讲解一些普通的道理,宣传一下朝廷的政令,这样时间长了,自然能有些效果。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这代人不能影响,能影响他们的孩子,到下一代时转变观念,也不错。反正不过是十多年的时间,并非等不起。

随驾二来的朝臣之中,虽然大部分并没有跟随赵璨前往,但是也已经听说了这件事。赵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提出了办法,他们思来想去,也觉得没有反对的道理,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被定下来了。

也不必再挑什么好日子,立刻就让这些支教老师走马上任。临走之前,平安去送行,并且对他们表达了陛下的期望:希望在夏天结束,赵璨离开行宫之前,他们能够在村子里站稳脚跟。

有了这句话,想来这些人都会拼命努力了。他们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只有这一次机会。

当然,平安同时也安了他们的心,让他们知道自己只需要在这里待满一年,不论结果如何,到时候都可以离开。对于那部分以为自己被发配到这里心灰意冷的人来说,这个保证也让他们有了期待。

不论如何,做好这件事,一年后离开,或许就能够摆脱之前给皇帝留下的印象,重新得到重用了。

只是如果那么容易就能够达成目标的话,平安和赵璨也就不用发愁了。

所以直到夏天结束他们启程回京之前,一百二十多个村子里,只有八十多个村子的老师勉强寻找到了跟村民们沟通的方式,得到了村民的敬重,开始了教学工作。剩下的人,都还在跟村民斗智斗勇,希望他们能将孩子送过来上学。

因为人数有多,所以像周家村这样有数的几个村子里,平安都给安排了两个人,让他们互相照应,免得被孤立起来心理出现什么问题。

不论如何,这件事总算用这样的方式定下来了,等到一年之后有了成效,到时候在别的地方推广,朝臣们自然也没有反对的道理。

不过,从行宫回来之后,另一件让人发愁的事情又找上门来了。

之前赵璨借口选秀,让户部清点天下户籍,挑选出身家清白的良家女子,这项工作耗时日久,不过总也有做完的时候。

所以从行宫回来之后,户部就送上了他们整理出来的名册。

——其实说是采选天下秀女,但是基本上不会到村子里去选人,最多只到镇上。因为当地官府也会进行一次简单的筛选,要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皮肤白净,身体没有什么异味等等……而村子里的姑娘因为要干活儿,总免不了晒黑皮肤,难以入选。

这样经过初次挑选之后,能够被送上来的,都是基础不错的姑娘,被选中的可能性更大。

但即便如此,送上来的名册里,也有五千多人。

赵璨只看了一眼就扔回去了,“人数太多了,一路上京劳民伤财,万一没有选中,送她们还乡又是一件麻烦。如此劳民伤财,朕于心不忍。挑出一千人的名册再送来。”

他一个命令,户部自然又要绞尽脑汁。这种筛选也是有讲究的,是个并不算小的工程。赵璨如今可谓是深谙拖字诀的使用方法了,轻描淡写就给对方加了差事。

唯一让这些官员们庆幸的是,现在时间还早,到明年春天将这些姑娘送进京就可以了。

最后千挑万选定下了一千人,户部再次将名册送上来,赵璨看都不看,转手就将名册送到了礼部,要求礼部派遣官员前往各地考察,从这一千人之中,挑选出一百人入京待选。

赵璨给出的理由很强大, 因为宫里如今实在住不下一千人,而且他也不会多选,所以送那么多人过来实在没有必要。所以要求礼部官员精挑细选,一定要选出各个方面都很出色的姑娘。

这一去一来,再加上在当地挑选的过程中,难免有些“人情往来”,所耽搁的功夫,绝不会少。所以直到安平五年的春天,这批秀女还是没有选好,更遑论是入京了。

倒是海军那边有了好消息。

出海数年的赵玠,终于率领着他的船队回来了!

船队这一次的归来,再次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这几年来,大楚对南洋的贸易兴旺发达,朝廷收入了一大笔关税的同时,民间资本也迅速累积。而贸易兴盛,也促使了许多行业的发达。江南的丝绸和棉布,东南的茶叶、花生和白糖,还有大楚所产的精美瓷器,这些都是非常受南洋人欢迎的东西,售价之高,更是让人根本不敢相信。

不过南洋毕竟地方不大,而且贫穷落后,能够买得起好东西的人不多。所以虽然海贸看上去还是很热闹,但是平安推测,这几年内,估计就要逐渐饱和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地方小了,能够搜刮到的财富也十分有限。

但是现在海军回来,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显然发现了许多新的陆地,而且带回来了不少大楚从未出现过的特产,甚至还有高鼻梁深眼窝,眼珠子和头发的颜色五花八门的洋人跟着他们的船队回来,觐见大楚的皇帝陛下。

对于许多大楚人而言,那就意味着他们又有了新的可以做生意的地方,意味着大笔大笔的财富,所以对此自然十分关心。

而赵璨和平安关心的是这一次行船的损失、伤亡、沿途的经历、海图地图等等。

这是第一次超远距离的航海,花费的时间很长,水手和船只都各有损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经验就是在那么一次一次的过程之中积累起来的。

而且他们毕竟成功了。

根据赵玠的说法,这一路上的确是看到了不少无主之地,他都已经立下石碑划下了地盘。最妙的是,回城的途中他还带着这些洋人的使臣们绕路去看了一圈,确保让他们知道,这些地方都是无比强大的大楚的土地,不能打主意。

除此之外,当然也有不少地方已经有了人类居住,只不过文明进程远远落后于大楚。赵玠凭借精良的装备,带着数量不多的水军,就将他们都收服了,承认大楚是“天朝上国”,此次也有使臣随同前来,见识大楚的繁华。

除此之外,自然就是文明程度已经很高,暂时没办法正面作战的土地了。不过因为他们携带了打量货物,而且船只非常厉害,所以对方也不敢怠慢,彼此交易还是十分愉快的。这些国家也都拍了使臣前来谒见赵璨,希望能够跟大楚建立友好邦交。

平安的运气不错,大航海时代还没有开始,所以现在大楚的船队,对于这些国家来说,都是难以企及的庞然大物。

既然赵玠已经回来了,那么将宗室逐渐送到国外去占领这些土地,分担国内压力的事情,自然也就需要提上日程了。在这件事情上,赵璨并没有隐瞒赵玠,而是让他也参与了讨论,毕竟具体当地的环境如何,只有他最清楚。

不过赵璨还是给了他承诺,“十一弟可以在这些土地之中,先圈一块作为自己的属地,朕不会过问。”

但这个提议被赵玠拒绝了,“臣是大楚子民,只愿意生活在大楚,为陛下效力,继续航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走遍所有的土地。所以多谢皇兄的恩典,只是臣弟恐怕用不上了。”

赵玠的理想居然是世界航行!

平安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想,或许这个世界里,第一个发现地球是圆的,从起点出发最后还能够回到起点的人,恐怕要变成这位殿下了。

这也是很有趣的事情,不是吗?

平安仿佛已经看到了物理学将来的发展——这世界并不是天圆地方,而是一个圆球形状,那么假设我们自己是直立在地上的,站在我们脚底对面那边的人,岂不是倒立着的?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

然后由这里开始,许许多多的学科和知识,都会逐渐丰富和发展。

平安相信,这些东西在中国的发展,一定比国外更容易。

因为这本来就是个同意包容新思想的地方,古往今来不少人都会开创自己的学派,只不过,他们大多数是从哲学的层面来解释这个世界,以自身来观察世界罢了。主观性太强,所以总仿佛雾里看花,虽然自有美感,但到底看不清晰。

而且大楚没有宗教的存在,或者说宗教不能统治这里的人民。而皇权目前还掌控在赵璨手里,他并不介意让普通百姓明白,君权并非神授,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神!

第191章

到了这个时候,能够铺垫的基础,平安都已经做到了极致。

接下来,就只能等这些东西一点一点发展起来,到能够支撑自己进行下一步的程度了。

相较于赵璨刚刚登基的时候,平安显得轻松了许多,有了更多的闲暇。——他本人从来不把持权力,一件事情安排好了,就会找别的人来做。所以都安排好之后,自己反而闲下来了。

闲下来就不免去捣鼓点儿别的。

一直以来平安都是在作为智囊存在,动脑子而很少动手。不过在某些事情上,他也不得不动手了。

现在大楚的工业还在最基础的阶段,称之为手工业。一切都需要人力来进行,当然,偶尔也有接住风车水车等等力量,但是都非常初级,能够做到的事情很少。

蒸汽机的发明平安一早就提上了日程,但是真的要做到持续稳定高效的输出,甚至能够用于进行生产,这期间势必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平安知道这一点。而且他还知道,揠苗助长这种事情做多了不可取,就算他是超人能够拿得出再多好东西,不能被本地土著们理解消化并运用,也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他是个人,力量有限,不可能真的应对得了任何问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8页  当前第1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3/2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御前总管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