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195节
小说作者:衣青箬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 MB   上传时间:2016-10-12 13:35:37

其实平安和赵璨都知道,即便是留下来的这十七个人之中,也一定还有被其他人安排进来,但是他们没有发现的。

但是既然没有发现端倪,就只能把人留下来。

好在平安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影响不大。

教学课程是早就安排好了的。平安选择的老师是宫中上了年纪的嬷嬷和从前在司礼监内书堂教课的师傅。

他们年纪大了,原本应该跟着上次那批人一起出宫的。但是一来他们在宫外已经没什么家人,自己并不愿意离开,二来他们本身懂得许多的知识,而且也有能力,就这么放走了未免可惜,所以平安就把人留下了。

之前培训宫中新招收进来的宫人时,就曾经用到过他们,现在平安更是将这十七个女孩都交给了他们来教导。

当然,平安并没有说出过自己的目的。

所以不管是这些嬷嬷和太监,还是秀女们自己,都认为这是“嫔妃预备课程”,是为了让她们懂得更多宫里的规矩,学到更多东西,将来才能够得到赵璨的喜欢。而平安也没有解释。

如果这样的认知能够让她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用心的话,何乐而不为呢?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没有人察觉到这件事里的不对劲。——明明大选已经结束了,也留了人在宫里,但是却迟迟没有定下名分,赵璨更没有召幸过一次。

大约在所有人想来,等到这些女孩子们学完了规矩之后,自然就会进入下一个程序了,在这个时候,没必要逼迫赵璨。所以整个朝堂从上到下,都没有人提起这件事。

等到他们再想起来宫中还是一位妃嫔都没有,一个子嗣都未曾诞下时,已经是安平七年的春天了。

跟平安之前设想的差不多,这件事情拖了足足四五年的时间,才终于彻底爆发出来。到这时候,朝臣们已经不相信赵璨还会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做了。而平安固然做到了拖延时间,但也将所有人的耐心全部耗尽。

好在在这之前,该做的准备,他们一项也没有丢下。

进入安平七年之后,整个朝堂上下,都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不论是平安还是赵璨都能够感觉到,在这种压抑的表象之下,是涌动着随时都能够爆发出来的激烈。换言之,现在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很快就会爆发出疾风骤雨。

但即便知道了这一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只能等待着它爆发出来。

因为这个,赵璨最近都表现得十分焦躁,全然没有平日里的镇定和深沉。要知道,从登基以来,他始终表现得像个完美的帝王,就算是经验最老道的臣子,也没法说他做得不好。

这一点让许多以为他年幼经验不足的大臣大失所望,同时也帮助赵璨迅速的掌控住了整个朝堂,然后才将他们的计划一一推行下去。

这样一个人,却在面对这件事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不安。

即便是平安,也没办法责备他,要求他做到更多了。

反过来平安还要去安慰他,“你别多想,这件事我们已经设想过好几次了,按照计划来做便是。就算有什么跟我们的设想不同的,差距也不会太大。”

“我忽然觉得这件事我没有考虑好,不应该这样做的。”赵璨道,“或许还有别的更加周全的办法。”

平安朝他笑道,“这件事是我们商量着定下来的,怎么会是你的错呢?”如果还有其他办法,他们也不会这样选择,赵璨现在这样说,只不过是因为心慌意乱,情感战胜了理智罢了。

但他越是这样,就越是坚定了平安顺着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考验,不论你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接受,都是避不开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的去应对呢?

赵璨表现出的这种退缩,无非是因为要面对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他,所以平安就更不能够退却。因为走到这一步,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可走了。一步退,就是步步退,之前打下来的那些基础,就全部都白费了。

见赵璨还要劝说,平安捂住了他的嘴巴,“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不过你这样也未免太小看我了。”

“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将会面对的是什么。”赵璨皱眉,满面忧色。

虽然说在这个时候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不太妥当,但他的确是越想越觉得平安即将面对的困难十分巨大。最让赵璨无法接受的事,归根结底,这困难和灾难是他给平安带去的。

“不,我知道。”平安看着他,语气平静的说。

赵璨也看着他,在平安的注视下,他脸上的种种表情都慢慢消失,逐渐归于平静。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是过于急躁了。这种不成熟的表现已经许多年不曾出现在他的身上。因为从很久之前开始,他的软肋就仅有一个平安,而平安的表现也从不叫他失望,始终都将自己保护得很好,让赵璨全无后顾之忧。

而现在,他却必须要去应对即将出现的困境,让赵璨怎么可能放心?

不过不管两人心里怎么想,也不管赵璨如何担忧,就在这个过程之中,暴风雨终于酝酿完毕,彻底爆发了出来。

最先出现的,是京城里的一则流言。

赵璨登基以来,推行的每一项政策都对百姓们很有好处。京城里的百姓原本就很乐于对政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加上朝廷并不禁止这种议论,所以如今茶楼酒肆之中,时常就会有人将赵璨狠狠夸奖一番,而且必然伴随着某某地的某某政策给百姓带来的好处作为实例佐证。

毕竟就算是皇帝也有几门穷亲戚,何况是京城的百姓呢?他们也有住在别处乃至乡下的百姓,而且往往消息灵通,经常打听到最新的进展,然后拿到茶楼酒肆之间去炫耀。

对于赵璨这位新皇,百姓们是十分敬慕且喜爱的,因为他表现得没有历代帝王那么高高在上,恰恰相反,他推行的政策,许多都往往切中了普通百姓的需要,好像他心里就知道百姓们缺少这个方面的东西似的。

这种亲切感,让百姓们对于赵璨的认同感十分之高,只看坊间提到他的频率就可见一斑。

不过,这样的声望有好处,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坏处的。

这一日,京城某个茶楼之中,在一帮茶客们纷纷开口夸赞当今皇帝时,却突然有人不合时宜的说出了与当下的氛围格格不入的话,“依我看,咱们这位陛下什么地方都好,就是那方面恐怕有些不足呢!”

这人是用一种调笑和神秘的口吻说出的这句话。

京城百姓的胆子是很大的,捕风捉影的能力更是一绝,上至宫廷将相,下至周围四邻,只要有八卦,就没有他们不敢说的。什么这个官员惧内,那个官员最宠爱的是一房小妾等等八卦,都是京城百姓最乐于传播的内容。就算是先帝当初也曾经被议论过,不知道他最喜爱的嫔妃是哪一位。

赵璨因为身上自带光环,所以百姓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议论他的私生活,毕竟其他方面的话题就已经足够他们说的了。而且百姓们有一种十分朴素的价值观,觉得对方做了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不好开口去说别人的不是了。

所以赵璨没有后宫这件事,并不是没有人注意到,只不过大家都十分避讳,不愿意去主动提起,因此这么几年来,倒也表现得十分和谐,仿佛这件事根本不存在。

但也不是人人都对皇帝有这样的敬畏之心,所以总会有愣头青说出这个话题,博人眼球。

当下百姓们盯着那人的视线仿佛都带着怒意,好像这个人说出这句话有多么十恶不赦似的。这人似乎也吓了一跳,仗着喝了几口酒,大着胆子道,“这么看着我做什么?难道我说的有错不成?陛下是个好皇帝,这没什么可说的。但我说的,总也是实情吧?”

他没有骂骂咧咧,也没有吵嘴的意图,而是努力解释,这就让其他人的怒气消散了许多。只是对此还是有些不快,只警告此人不要再说。谁知这时候,旁边却站出另外一个人来帮腔,“这位兄台所言甚是,我看诸位也不必这么急着警告他。你们以为这对陛下是好事么?”

中人转头去看他,却见这人一身青衫打扮,却是个书生模样。对于读书人,大家都是敬畏的,一时竟有些踟蹰起来。

最后有人叫道,“怎么不是?莫非要纵容这起小人随意议论陛下,才是好事?”

这青衫书生道,“诸位不闻民意,民谏之事乎?君王如有做的不当之处,若是在百姓之间引起议论,宫中的陛下得知之后,自然也会反省自身,进行修改。我大楚之所以不禁民间议论这些事,正是为此。所以陛下既然有不妥当之处,自然就要让人说出来。若是诸位一味以为是为了陛下好,不许众人谈论,对陛下反而未必是好事。”

“可是这种私事,与咱们有什么干系?陛下是个好皇帝也就够了。”又有人道。

青衫书生摇头道,“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此事事关重大,与在座的所有人都有关系,不过大家一时看不见罢了。”

这句话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便追问究竟此事跟众人有什么关系。那青衫书生倒也不再吊胃口,而是直接解释了一番。众人这才明白他的意思。

皇帝不娶妻,不生子,自然就没有后嗣,而对于帝王之家而言,皇嗣乃是国本,是帝位能够顺利的延续交接下去的重要保障。而如果皇帝迟迟没有继承人,就会导致国本动摇,大臣们会因为不能够确定将来的继承人是谁,而左右摇摆。而那些有心争夺的人,也会暗地里出力拉拢朝臣,希望为自己挣得这个机会。

这样一来,朝堂上很有可能陷入内乱之中。不管现在皇帝的政策有多么英明,一旦乱起来,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而且如果皇帝生下孩子,自然可以亲自教导,让他将如今这些政策延续下去。但如果换了个政见截然不同的新皇,为了降低前任对自己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将这些政策全部废除!

虽然青衫书生碍于种种缘故,不能说得这么清楚,只是含糊其辞的一语带过,但这些百姓经常议论国事,本来就十分敏锐,所以都听懂了他的意思,一时不由大惊。

震惊之下,他们对于青衫书生的说法,倒是轻易的接受了。

虽然心中仍旧认为赵璨是个好皇帝,但又不免会想,如果这个皇帝能更完美一些就好了。

——人心本来就是如此,如果一直对一个人抱着过高的期待,就容易滋生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盼望来,好像不管自己想什么对方都应该做到,也必须做到。而一旦做不到,就是辜负了自己的期待,甚至可能会生出怨愤。

这也是因为赵璨之前表现得太好了的缘故,以至于百姓们对他的期待提升到了最高值。既然连那么难的事情都做到了,不过娶妻生子这样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没道理皇帝还做不到?

所以众人殷切的期望皇帝将少许注意力转移到这上面去,赶快纳一两个妃子,然后迅速生下孩子才好。

小道消息在京城里的流传速度是最快的。所以茶楼里发生的这件事,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却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而且这种说法,也迅速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和赞同。

他们纷纷认为皇帝这个年纪,早就应该娶妻生子了。皇帝之前大约是因为忙于政事,所以腾不出精力放在这上面。对于这样一个好皇帝,百姓们自然十分感动,于是越发的关心他的后宫,希望他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议论声一开始只是百姓们私下交流的时候提起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的酝酿,渐渐的开始有人认为应该让皇帝知道他们的想法,督促他早日娶妻。

可以想见,再这样继续下去,搞不好最后真的会被他们煽动民心民意,对赵璨形成逼迫之势。

这件事情才刚刚开始出现苗头,一直对京城紧迫盯着的平安就得到了消息。毕竟这件事实在是不寻常了些,尤其是在数年如一日都只有人夸赞赵璨的情况下,这种新出现的说法,引导性实在是太强了。

在这件事里,幕后之人的手段也让平安十分佩服赞叹。

他原以为这些人会自己上阵,直接跟赵璨对上。不过现在看来,这些年来赵璨在朝堂上积累的威望,已经让他们不敢正面的对抗了,所以才会选择这种相对柔和、麻烦但是效果也更好的方式。

平安甚至可以想象到他们的整个计划,第一步,利用民意逼迫赵璨选妃立后。如果成功自然不必说,但如果不能成功,那么接下来就会采取第二步引导百姓们去想赵璨之所以坚定不娶的原因。

赵璨跟平安的事情即便做得再隐蔽,但是那么多年下来,已经有不少人已经发现端倪了。只要有有心人在其中引导,那么百姓们很快也会被引导到这个方向。

男风在大楚并不算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曾经出现过。但是不管是对什么身份的人来说,这种关系都是不能够为正统所接受的。对于他们来说,年少轻狂的时候玩玩可以,但是等到年纪大了,就一定要回到“正道”上来,娶妻生子。

只要走上这条路,那么也不会有人在意他过去的放纵。甚至可以将之当成一种谈资和炫耀的资本说给别人听都没有问题。

所以到时候,赵璨在百姓们的心中仍旧是个好皇帝,只不过私生活荒唐了些。这些被人利用的民众会迫切的希望他走上正轨,而到了那个时候,平安身上所承受的压力会非常大。

毕竟赵璨作为英明的帝王自然不会也不能有错,那么错的就只能是他。媚惑君上、祸国殃民的佞臣之名一旦戴在他的头上,就绝无可能洗脱了。甚至最后可能连赵璨都保不住他。

这就是幕后之人所打的主意。不管是赵璨为了保护他而妥协,还是他被除掉赵璨只好死心,只要赵璨能够走回正道上,他们就会觉得高兴。

但也正是对方这种行事方法,才让平安觉得形势十分严峻。

他将这件事告知赵璨,赵璨的表情也凝重不已。这也算是他们对对方初的一种试探,而从反馈的结果来看,很显然,他们现在所面临的,是最糟糕的一种状况。

——从这些人处处都注意保护赵璨,这件事情里从头到尾他都不会受到什么损失,最多是一时糊涂被奸人引诱的这一点来看,虽然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件事情里插了手,但却已经可以肯定,站在赵璨这一边的大臣,一定也有不少参与了这件事。

这也难怪,他们才是最迫切希望赵璨生下孩子的人。毕竟他们是赵璨的人,将来注定会取得朝堂的掌控权,甚至作为心腹重臣留给新皇,这样一来,他们的权位才能够得到保证。但是如果赵璨没有孩子,随便过继一一个过来的话,结果就大不相同了。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就算他们原本跟朝堂其他派系之间水火不容,也可以临时达成协议,完成这件事情。

这样一说,好像这件事对反对赵璨的人没什么好处。毕竟赵璨如果没有子嗣,那么现在这些政策就很难持续下去。

不过事情却也不能就这么看,因为对这些大臣来说,他们不可能将希望都放在将来,赵璨如今年富力强,至少还能活个二十年。二十年后他们自己也老了,还能得到多少好处?

所以他们要的是当下。而在这件事情里,逼迫赵璨娶妻,看上去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但实际上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因为这是一种对赵璨权威的挑衅。

从赵璨登基开始就一直表现得十分强势,不管支持他的还是反对他的,都被压制得无法动弹,只能顺从他的想法。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们也就只能将自己的心思收起来了。所以这些大臣们想要的,是翻身。

只要能够逼迫赵璨娶妻,那么这就是对赵璨的一种打击,也意味着赵璨并非无所不能。到时候赵璨对朝堂的压制会陡然减轻,而他们则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翻身。

不要小看这么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因为在政治斗争之中,每一寸都是必争之地。只要赵璨退了这一步,他们就有办法让他继续退,直到退无可退!

因此,到了这个时候,这已经不是赵璨是否娶妻的事情了,而是两方面的力量,皇权和相权之间的抗衡。谁能够取得胜利,就代表着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楚朝堂上由谁来做主。

而在这件事情上,不管是赵璨还是那些大臣们,都是不可能让步的。

第193章

在这件事情上,平安有特殊的解决技巧。

虽然之前他并不知道对方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但是也可以想象,无非就是那么几种。要么硬抗,要么就从别的方面着手。

而对平安来说,利用舆论这一点,是他最容易想到的,因为这也是他自己最拿手的。所以虽然不知道对方会不会针对这一点来做出安排,但是平安却早就已经想好了应对的策略。

或者说,他的应对从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在发现了京城中已经开始有人引导百姓的想法之后,平安当机立断,安排人同时进行引导,直接让百姓们跳过期待看到赵璨娶亲的那一天,开始探寻他至今未娶的真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8页  当前第1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5/2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御前总管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