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44节
小说作者:衣青箬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 MB   上传时间:2016-10-12 13:35:37

他安静了一会儿,才伸手比划了一下,问平安,“所以这铁屋子,指的是这天下?”

“你也可以这么认为。”平安说。

徐文美半晌说不出话来。片刻后,他才有些犹疑的问,“平安,你究竟想做什么?”

“嗯?”平安有些不解。

徐文美眉头死死的皱着,压低了声音道,“就算你推翻这天下——”

“师父!”平安好笑的打断了他,“我没有那样的妄想。”徐文美大概以为他要造反,但平安真的没有这样的野心。

见徐文美还不相信,他继续道,“且不说我自己有没有这个念头吧,师父觉得我能做到吗?就算我能做到,推翻了这一个,也会有新的出现,你是这个意思对吗?”

徐文美点头。

他觉得平安的话里似乎带上了某种魔力,让他害怕又兴奋,仿佛正在打开一扇全新的,从未见过的大门。而门外,会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打开这扇门好不好,徐文美不知道,但此刻他甚至忍不住屏住呼吸,紧盯着平安,想要听他接下来的解释。

平安笑着说,“不必怀疑,我是没有那样的能力的。所以我能做的,不过是叫醒其中较为清醒的几个,让他们醒过来,然后看看……这铁屋子,究竟是不是真的牢不可破?说不定大家齐心合力,就能将它打破呢?”

“师父觉得,我这样是不是痴人说梦?如果屋子没能打破,我是不是反而害了那几个清醒的人?”

“不。”徐文美几乎是立刻道,“即便没有你,或许他们也迟早会醒过来,在闷死之前。至少你把人组织起来,让打破屋子的可能达到最大。否则等他们快要被闷死时醒来,即便想打破屋子也不可能了,唯有痛苦等死。那不是更加糟糕吗?”

平安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才笑道,“师父果然厉害。”这问题他有时候也会问自己,但没有找到答案。

而徐文美显然是坚定的改革派。

也许他想要的,只是有个人能这么肯定自己而已。至于究竟做不做得到,能做到哪一步,现在谁能知道呢?

徐文美却没有笑,他又想了一会儿,才十分郑重的问,“平安,我不知道你究竟从哪里来的这么多奇思妙想。但——你告诉我,铁屋子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次平安是真的放松的笑了。

“外面的世界啊……其实还是一样的世界,但是你会觉得,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连呼吸都更加令人愉快了。如果要我来说,那是……自由的味道。或许这世上绝大部分人可能根本察觉不出两者究竟有什么不同,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但我还是想去做,就为了……”

“就为了那可能清醒着的几个人吧。”徐文美说。

“对。”平安笑了起来,“为了清醒的人。”

“我替他们谢谢你。”徐文美问,“平安,你需要帮手吗?”

第65章 又有故人远方来

平安睁大眼睛,“师父你别吓我,你刚刚答应过我的!”说好的过段时间就找机会出宫去看那更广阔的世界呢?

徐文美眯着眼睛笑,“我改主意了。”

“但是我暂时不需要帮手。”平安立刻。

徐文美不肯让,“留下来以防万一。总有我能帮上忙的时候吧?你做的事看上去没什么危险,我却总觉得危机重重。”

平安对自家师父的眼光十分佩服。他虽然没有造反的打算,但其实也差不了多少了。从来改革都是伴随着流血和牺牲的。而且是伤害一部分人的既有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种做法,现在看不出来,往后却一定会受到镇压。

其实平安也不知道,到了那一天,自己还有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这种气概了。但是……咳咳,走一步算一步吧。就算自己无法继续,说不准就能培养出几个继承人,然后继续努力呢?

他始终坚信,顺应大势的事情迟早有一天需要成功。自己即使不能成为成功的那个人,做个启蒙者似乎也不错啊。

嘛……其实不知不觉跟师父说了那么多,但回到现实来,平安的理想并没有那么大。现阶段,还是比照跟赵璨说的那个来:让天下人都能读书。

要达到这个目标,光是推广活字印刷术是不够的,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师父你别看我说得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其实那是最终的大目标,真正要成功,或许要等到几百年后,我们可能都看不到了。所以我现在要做的事,的确没什么危险。”

“那你的短期目标是什么?”徐文美非但没有被打击到,反而松了一口气。确定平安的确是很清醒,并没有被自己描绘的那些前景冲昏头脑。否则他还真不能放心让平安去做这件事。到时候就说不准他留下来是帮忙还是捣乱了。

“短期目标,自然是叫醒几个睡得比较轻的人。”平安说,“具体来说,就是让大家都多读书。”

“多读书?”徐文美愣住了。这算是什么要求?

“师父你仔细想想就知道了,许多人生道理,都是从书里得到的。有些事我们自己一生都不会经历,但却可以从别人的文字里获得。多读书,就会增长见识,慢慢的遇到事情会去思考,而不是想当然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平安道。

徐文美想了想,点头,“是这个道理。”

其实宫中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太监,也是能看出来分别的。前者往往都会很有野心,有自己的人生计划,哪怕只是一种模糊的想法:我要什么。后者则逆来顺受,履行着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不会去想更多的问题。

读书能使人明理,这个道理其实前人就隐隐有些明白了。所以前朝时,宫中要求伺候的宫女太监一律不允许识字。因为识了字,“心就大了”。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想,这“心大了”,是否就意味着这些人开始思考了,变得聪明了呢?

用平安的话说,就是被叫醒了。

徐文美没想到,平安非但有这种自己决然想不到的大志,并且还真的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平安“暂时不需要人帮忙”的说法,他也不免迟疑了起来。倘若留下来能帮得上忙,他当然会坚持留下,但如果帮不上忙甚至帮倒忙,是否自己就应该及早离开,让平安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所以他的态度不自觉的就软话了,由坚决的宣布变成了不确定的疑问,“当真不需要我留下来帮你?”

平安立刻抓住了这一丝松动。

他本来是想坚决拒绝的,但话到嘴边忽然有了更好的处理方式。就跟当初忽悠赵璨一样,他开始忽悠自家师父:师父知道天下文风最盛的地方是何处?”

“自然是江南。”

“没错。”平安给与肯定,“我说的让天下人读书,就是真的天下人,包括那些乡下重地的,城里给人帮工的,为奴为婢的都在内。怎么让他们能读书且不说,现如今有个最大的问题,师父可知是什么?”

“没有那么多书吧?”徐文美道。

平安连连点头,“所以师父若是真的想帮我,不妨去江南那里发展一下印刷页,争取能印出更多的书来。倘若有一天,一本书只卖两文钱,跟一个肉包子价钱一样,那便是街上乞讨的乞丐,说不准也能买上一两本读读了。”

徐文美再次被平安描述的场景给镇住。虽然觉得很难想想,但既然平安这么说,就应该是有可能的。所以他想了想,道,“你想让我去江南?”

“对。”平安含笑点头。

他当然知道印刷成本再怎么降,也降不到这么多,归根到底,要让大家都有书读,这件事还是要着落到让大家都富裕起来上面去。不过徐文美这不是不知道嘛!

被平安一本正经的忽悠给套住,徐文美略略思量之后,终究还是点头答应了,“也好。我留在这里,反而于你无益。”

徐文美留在宫中,他和平安会成为皇帝钳制彼此的手段。反不如离开这里,天高海阔。

忽悠成功!

平安笑眯眯的道,“如今江南大半印刷作坊都在七皇子手里,回头我问他要来,师父你就从此处着手吧。”

“七皇子?”提到其他的话题,徐文美可不会再被平安唬住,“他靠得住吗?”

“目前应该是靠得住的吧。”平安不太确定的说。

徐文美看他这不在意的样子,忍不住道,“这样要紧的事,不是绝对可信之人,怎可让他知道?你知不知道这念头认真追究起来,也算得上是大逆不道!”

平安心道赵璨比自己还大逆不道,他还想抢那个位置呢。自古以来夺嫡流的血,也未必就比革命少几分,而且还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内耗。说起来,自己的目标至少还比赵璨高远清白些。

不过被徐文美这么一提醒,平安也觉得让赵璨知道徐文美的事,似乎不太合适。虽然并不是信不过赵璨,但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险。他想了想,道,“算了,印刷作坊的事先不急,师父你去做另一件事好了。”

“什么事?”

“办报纸。”

“报纸?是否是朝廷邸报一类的东西?”徐文美问。

天下这么大,京城发生了什么事,没有专门的消息渠道的话,可能永远都传不到偏远地区,而朝廷有了什么新的法规和改革,也很难让远处的人知道。这样一来,朝廷对这些地方的掌控力自然就会大大下降。

这是朝廷所不乐意见到的。于是邸报便应运而生。每个月朝廷有什么大事,便会向各级衙门颁发邸报,让官员们及时了解朝廷动向。

当然,这个所谓的“及时”,也十分有限。某些地处偏远的地方,也许今年出了新法规,明年才能知道。于是在事情十分紧急时,又会有另一种消息传递方式,那就是传说中的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的昼夜赶路,十几天的时间消息就能够送到了。

譬如这一次的文会,如果光是在京城里吆喝,那些闲云野鹤隐居深山的学者大儒们怎么会知道?所以就要写在邸报上,一级一级往下传达,然后再由亲民官们派人去一家一家的通知。

所以平安才能从容的在这里准备计划。从二月有这个消息,等各地文士们陆续抵达就要花费很多时间。文会正式开始大约要等到五月。

扯远了,徐文美不愧是能在深宫沉浮多年,周旋于两代君王的人,平安一说报纸,他就立刻明白了。于是平安省下了不少解释的功夫,只大略将民间报纸和朝廷邸报的不同分析了一下。

徐文美立刻信心满满,表示绝对没有问题。

平安有些惊讶,“师父,当真不需要我帮忙吗?”

“不必。我已有了主意。”徐文美道。

不愧是师父,这脑子转的速度比自己快多了,平安好奇的问,“什么主意?”

“暂时不告诉你,你不妨猜猜。倘若猜对了,师父就给你留个好东西。”徐文美含笑道。

从今日见面之后,一直都是平安在主导对话,盖因他说的东西,自己都全然不了解,所以便只能听着。但经过了最初的震撼之后,徐文美对于这种态势却不怎么满意。

他是师父,怎能让徒弟压得丝毫没有反驳之力?

如今终于抓住了一个机会,他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也得让平安知道,天下那么大,并不是他一个人最厉害。

平安想了一会儿,还真猜不到他会有什么办法,只好道,“猜不出来,师父就别卖关子了。”

“且猜着。在我离京之前猜出来都算。”徐文美道。

平安便说,“那师父得先告诉我,你要留给我的好东西是什么。若东西果然好,我当然用心去猜。”

“不行。”徐文美毫不犹豫的拒绝。

……

因为皇帝要求平安留在这里陪伴徐文美,于是平安就真的闲下来了,什么事情都不用去做。这几年来平纳已经习惯了忙碌,这陡然空闲下来,心里还有些不自在。感觉好像少了点儿什么似的。

于是他撺掇着徐文美去跟皇帝说,放他们两个出去见识见识文会的盛况——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但已经有不少附近的文人士子们聚集在了京城,每天在客栈或是寄住的寺庙里呼朋引伴,高谈阔论,一时间京城人文荟萃,连茶楼的小二都能开口说两句学问了。

尤其是在平安的要求下,被皇帝特旨划出来举办文会的金明池边,更是日日都人声鼎沸,有不少士子在这里辩论各家所学,因此有了不小的名声。这种小型的文会,朝廷非但没有禁止,反而专门给他们划出地盘来,鼓励大家一展所长。

毕竟等到正式的文会开始,不可能随便什么人都能登台,在皇帝面前辩论。出风头就不提了,万一这人是个扶不起的,根本没有真本事或是一见大场面就说不出话来,岂不是要在皇帝面前丢脸?到时候皇帝只会觉得是举办的人没有安排好,根本没请来真正有本事的人。邀功不成反而会被处罚。

于是这些先期的小文会,自然便能筛选出真正有才名的人,等到文会开始,自然会有人邀请他们登台。这也是平安计划之中提到过的。

这些消息都是皇城司送来的。平安虽然离开了,但是知道些这样的消息,倒也不难。

皇帝那里肯定也有人汇报,于是听到平安的提议之后,也生出了几分心动,索性决定白龙鱼服,出宫去看看如今的士林之中,究竟有些什么人才。

身为一个虽然略微平庸,但并不昏碌的皇帝,对于人才当然是十分看重的。就算自己现在用不爽,先发掘出来,培养一番,留给自己的儿子也不错嘛!

于是这日三人便换了衣着,在隐于人群中的禁卫军的保护下,出了皇宫,前往金明池。一路上可以看到不少士子三三两两,并肩而行,一边走一边小声议论,说的皆是文会之事。平安看了看皇帝,他脸上的表情显然十分满意。

能够让有才者纷纷来投,说明皇帝是圣明之君,在他治下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这也是“文治”的一种。

大概是平安的运气实在是不好,所以才到金明池,他就看到了一个熟人。而且是他最最不想见到的那一个——温成碧。

当然,现在她还是作男装打扮,跟在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身后,同样正在左顾右盼,看上去灵气十足。

平安忍不住将自己往徐文美身后藏了藏,内心祈祷对方千万不要看见自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8页  当前第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2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御前总管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