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名士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雾十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77 KB   上传时间:2016-11-14 17:53:32

救了七娘和五郎的胡人少年,就这样默默的爬起,默默的重新跪下,默默的开始请罪。他接住了七娘的胳膊甚至都没办法用劲儿撑地,艰难的尝试了几下,最终还是放弃了。

在他更深的把头低下的瞬间,尘土迷了他的眼睛,将那里的光与他心中的希望一起碾碎。

他想起临行前阿娘说的话,去洛阳吧,匐(fu)勒,那里是京城,是世界最富饶的地方。水是热的,饭是香的;贵人云集,黄金遍地;那里的名士连说话都带着墨香;那里的世家极有教养,如活菩萨般,高贵又仁慈。

洛京(洛阳京城的简称)果如阿娘所说,甚至比阿娘想象中的描述还要奢靡繁华。可洛阳的贵人……他们待人确也是温和有礼的,只是对于他们来说,奴隶并不是人。

一阵兵荒马乱之后,车队这才好不容易正式启程。

胡人少年沉默的跟在队伍的后面,哪怕胳膊再疼,他也不得不紧跟而上,因为不如此的话,监督他的马夫的鞭子就会无情的抽下。如果说高高在上的世家对待奴隶的态度,还仅仅是一种连说话都不屑的冷暴力,那么同为下仆的普通人对待奴隶的态度,那就是真暴力了。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在比自己弱的人身上找存在感。

蒙住胡人少年的心的黑暗越来越浓。

直至……

在车队远离了世家显贵聚集的上东门后,卫玠身边的阿李就带着伤药,从车队最前面走到了队尾。

“给你。”

这个同样有着胡人血统的婢子,在出现在胡人少年眼前时,把他结结实实的罩在了一片阴影里,如一座小山般,让少年只能仰望。

少年看着阿李,暗淡的眼珠子都仿佛忘记了转动。

“这是伤药,”阿李柔声解释道,“先擦上止疼。郎君说了,舅爷家的别苑有疡医(外科大夫),等到了再给你仔细瞧。”

“郎君?”胡人少年不可置信道,那已经支离破碎的亮光开始重新聚集。他来洛京其实并没有几年,话语里带着挥之不去的浓重外族口音。他死死的捏着手里的药瓶,再次确认道,“真的是三郎君让你给俺的吗?”

如今的车队里就只有卫玠这一个小郎君。

阿李奇怪的看了眼头发微卷的黑壮少年:“不是郎君心善,还能有谁?郎君说了,你要是实在是太疼走不了路,可以去前面和他说说话。谢谢你救了七娘子和五郎君,他俩被吓坏了才一直哭,要不然也一定会记得感谢你的。”

胡人少年皮糙肉厚,其实远没有到疼的走不动路的阶段,但是鬼使神差的他就说了一句:“那劳烦姐姐为我引路了。”

阿李性格质朴,信以为真,当下就带着少年赶去了最前面的马车,直接让他和马夫并排坐在了车辕上。

少年对阿李的话也信以为真,等着三郎君来找他问话。

但是三郎君……

其实只是想找个借口,让胡人少年蹭一路车坐而已。

……

古代进城要检查,出城也要检查。卫玠和二舅离开的这一日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要过的一门三洞制的大夏门前,排起了仿佛看不到头的长龙。

胡人少年以为要排很久,三郎君肯定要找他说话了。

结果……

没等一会儿,守城官员就亲自上前来问安了,带着一脸的谄媚讨好。没说几句,手持剑戟的士兵就为王家的车队开了道,生生给他们让出了一条广阔的大路。所有仆从均是见怪不怪的昂首挺胸,带着优越感从苦苦等候的其他车队眼前疾驶而过。

因为他们是世家,所以插队出城根本不需要理由,别人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卫玠在车队走到巍峨的城门下时,特意让婢子给他撩开帘子看了看,发现堵车的原因是上面突然严查,却不巧赶上今日好几个大商队离城,这才造成了混乱。已经有官员在负责紧急疏散,让其他人尽可能的改道其他城门了。

坐在驼峰之间的绿纱少女激动的对她阿兄说:“你看,你看,那就是我那日见过的如玉贵人。”

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曾以为再也没有交集的两队人马,就这样再次擦身而过,卫玠也看到了绿纱少女,冲她笑了笑。然后,车队就辚辚萧萧着远去了。

匆匆一瞥间,卫玠注意到拓跋六修也看了一眼那个商队的古怪标识。

由于王济在车内,卫玠不好直接问平时对周边的人总是目不斜视的拓跋六修在看什么,但他还是不断的用灼人的目光逼向拓跋六修。他的直觉告诉他,拓跋六修和那个商队之间肯定有猫腻!

第23章 古代二十三点都不友好:

拓跋六修假装没有看到卫玠的好奇,正襟危坐,目视前方。

卫玠撇撇嘴,他就知道会这样。幸好他还有二手准备,有胡人血统的阿李和那个当人凳的胡人少年,都被叫进了马车陪卫玠“聊天”。

一开始胡人少年并不敢进来,怕冒犯贵人,表示他坐在车辕上回话就好。

阿李只得在一边耐心解释,马车行路太吵,里外隔着门说话并不方便,而如何推开门、拉开帘子太久,卫玠又容易被刮进来的风吹病。

最后还是二舅很霸气的一句:“那么多废话,让你进来就进来!”

解决了全部的麻烦。

王济性格不拘小节,对于和奴隶同处一室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心理障碍。最重要的是这是卫玠想要的,作为宠爱妹子无极限的西晋好二舅,王济会满足卫玠的一切愿望。

旅途漫漫,聊天确实很打发时间。

一问一答中,卫玠知道了那少年叫石勹(bao)背,义译过来的小字就是匐勒,是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的羯族人。本是部落小帅之子,如今流落洛京为奴,跟着繁昌公主的马夫学手艺,从当人凳练起,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马夫。

卫玠这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马夫也需要竞争上岗,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

“刚刚城门口的那个胡人商队你们看到了吗?”在经过短暂的套近乎后,卫玠就问到了正题上。

拓跋六修虽然在极力假装出一副冷漠.jpg的模样,但他投注过来的眼神却还是出卖了他,他很关心,比任何时候都关心。

卫玠更加坚定了自己找对了思路。

匐勒和阿李齐声回答:“看到了。”城门口那个商队很是太显眼,想不关注都难,大家或多或少都看了一两眼。

“那你们知道他们是哪族人吗?”卫玠很开心的问了下去。

但卫玠没想到的是,这个他本以为很简单的问题,却实实在在的为难之住了匐勒和阿李。虽然在卫玠看来,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是一样的,但在少数民族看来他们却不一样。反正匐勒除了羯族和汉族贵人以外,就很少能辨认出其他少数民族。阿李就更是了,她虽然有胡人血统,却只有四分之一,从小在卫家长大,三代世仆,别说见到其他人了,她连洛京都很少出。

最后还是见多识广王济二舅,以一种漫不经心的语调,回答了卫玠的问题:“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多配有双马纹和单鹿纹的牌饰,还有他们说的语言,应该是拓跋鲜卑。”

西晋时鲜卑族四分五散,拥有很多不同的部落,拓跋鲜卑便是其中比较强大的一支。

“拓跋?”卫玠捕捉到了这个熟悉的姓氏,双眼瞬间提高了好几个亮度,仿若能装下星辰大海。

王济端坐一边,欣然接受着脑补里来自妹子的崇拜。唉,没办法,就是这么文武双全、博闻强识,天生丽质难自弃啊。

但其实卫玠在想的是,那个商队里的胡人兄长,不会就是拓跋六修小时候吧?多么合情合理的脑洞!

【不是。】拓跋六修终于不得不开口,请卫长老收一收他的脑洞了,【我和你差不多大,没那么老。】其实那个胡人兄长也不大,只不过和卫玠一比就……

【我说过了,我是武将,不是商人。】

卫玠用眼神传递一个鲜明的疑问:那你刚刚那么专注的看商队做什么?

【我只是认识他们,另外一个平行宇宙的他们。】但他们本不应该在这个时间点上,出现在洛京。这才引起了拓跋六修的关注。整个晋朝的历史从三年前开始,就已经渐渐走向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比起好奇不相干的事情,你眼前这个匐勒问题更大。】卫玠虽然知道拓跋六修在转移话题,但还是最后顺着六修同学说了下去,没办法,好基友还是那么的害羞不想被扒马甲,只能由他退一步了。

拓跋六修这才满意的开始介绍起了匐勒:【如果我没记错,这个匐勒在不久的将来会拥有一个鼎鼎大名,石勒。】卫玠眨眨眼,再眨眨眼:so——?石勒是谁?

【……你到底是怎么考上大学的?】

卫玠:靠你啊。

卫玠从中学开始上的就是外国语的小语种班,全班三十个人都保送上了本科。高考成绩的硬性要求标准很低,文综里历史部分干脆就是靠拓跋六修作弊得的分。

拓跋六修也回想起来了,语文的文言文翻译和古诗文背诵,也都是他代考的。

溺爱害死人啊!

【石勒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奴隶皇帝,逆袭的典范。史称后赵明帝。《晋书》载记中的第四、第五卷都有他的生平。】=口=这一次卫玠的表情管理学无论如何都起不了作用了。

没开玩笑吧?他家的一个马夫,最后随随便便逆袭成了皇帝?他活在一本x点小说里吗?

【石勒的人生经历比x点小说更传奇,一般杰克苏的作者也不敢苏成这样,虽然他的结局不太好。历史上他并没有当你家的马夫,他年少时家境殷实,还曾随父亲来洛阳经商。后遭逢战乱,一路逃难,这才当了马夫。】蝴蝶振翅这种事情,有时候真的可以很玄妙,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两个本应该毫无交集的事情,到底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王济因为卫玠的奇怪表情,而看了过来:“小娘你怎么了?”

“……二舅,咱们要讲道理,我是男孩子。”卫玠抓重点的角度总是特别的“棒”。

王二舅的跳脱思维,却神奇的能分分钟合上卫玠的脑洞大道,他说:“男孩子怎么就不能叫小娘了?本来我们还想叫你兰儿的。”

什么鬼?!

“你阿娘从梵语佛经中找到的一个音译,全称好像是阿兰若,还是什么的。”王济开始在回忆的大海里徜徉。阿李和匐勒已经有眼色的退出了车厢。

兰若寺吗?==

“不管了,反正汉语的意思就是与世无争之地,她希望你能远离红尘俗世,一辈子安逸宁静。但是我觉得太安静了不好,人生短短数十载,只争旦夕……”

卫玠开始捧着小脸,听二舅讲难得的心灵鸡汤。

但王济却以为他说的太复杂,卫玠听不懂,很是体贴的换了个更普通的说法:“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不过二字,痛快!因噎废食,殊为可笑。舅舅想你有一个爱谁谁的潇洒人生,你懂吗?”

这是王济混迹官场多年后总结出的一条无上真理——人生百态,无论你做了什么,无论你有多小心,也避免不了挡住一些人的路,因此便总会有莫名其妙的恶意袭来。

对此你能怎么办呢?

唯有一句fuckyou而已。

官场恶意和心疾病魔,在王济看来是能够相通的。卫玠改变不了他生来就弱的体质,那么他就该因此而放弃潇洒的人生吗?不!凭什么?!

划船不用浆,扬帆没风向,因为我们这一生,全!靠!浪!

咳,最后这个是卫玠自己脑补的翻译理解。

不管如何,卫玠都觉得这是他二舅难得的至理名言了。阿拉伯语中有句谚语,大意是说只有经历过创伤的人,才容易变成智者。这话在王二舅身上也有所体现,虽然他还是个中二病,却也是有着自己独到人生哲理的中二病。

“谢舅舅没赐名兰儿之恩。”卫玠郑重其事的道谢,他小名要是叫兰儿,他肯定分分钟删号重来!

拓跋六修:【……所以你觉得你舅舅的智慧点在这里?】“对吧,还是小娘好,这可是我派人多方打听、到处取证,经过数个对比之后,才得出的最能护你周全的民间偏方,俗称贱名好养活。”

“……”原来外祖母的突发奇想是始自于你吗?亲情的火苗灭了!我跟你说,灭了!

王二舅一脸诧异,不明白为什么本来好好的,卫玠就突然翻脸了。唉,小孩子的脸,二月的天,说变就变。也就我这个当舅舅的能忍了,我可真棒~\(≧▽≦)/~

……

车队在紧赶慢赶之下,终于在天黑之前,进入了北邙地界。

北邙又名太白原,是崤山山脉的支脉邙山的一部分,东西绵亘几百里,为洛京北面的天然军事屏障,也是好几朝帝王、名臣文人的埋骨之地,有点类似于八宝山的意义。韩愈曾作诗曰“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后世民间也一直都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的说法。

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但其实说白了这里就是个坟堆。

卫玠真心想不通,他舅舅的心到底是有多大,才能把自己的别苑建在陵区,哪怕是适合建帝陵的风水宝地,也架不住它就是个墓地的事实啊!

王二舅倒是一点都不介意,他给卫玠介绍北邙介绍的特别起劲儿:“看看看,往北边走,中段就是东汉五陵,光武帝刘秀知道吧?他的原陵就在黄河滩上,枕河蹬山,独一无二。东段是曹魏一陵,古树遍地,绿色苍翠。从旁边取道就能到咱们宣帝、景帝和文帝的长眠陵寝了,据说今上的陵寝也已经修建完毕。你想去看看吗?”

“……”我对参观活人的坟墓没有任何兴趣,谢谢。

“还有各种皇族、大臣的陪葬墓地哦,舅舅的墓也已经画好圈了。我特意要求了一块风景最是秀丽,能将山川河流都踩在脚下的地方。”

为什么你可以在这个年纪,就毫不避讳的说出这种事情?!我该感慨你不愧是魏晋名士吗?卫玠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3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1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名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