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名士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雾十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77 KB   上传时间:2016-11-14 17:53:32

王澄在挣扎间也是一愣,卧槽,卫玠还没退场?这不科学啊。

卫玠其实也想早走的,连理由都是现成的,替太子当使者,过度劳累。但是,卫玠一直在等广陵王的后招,生怕自己走了就没办法给广陵王一个施展的空间了。为此卫玠提前准备了很多应对广陵王的手段,只等着占了理之后,往死里抽他。

哪成想……

……广陵王认怂了。他只发了贾南风一个大招之后,就彻底安静如鸡了,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连当个合格的反派都不会。

卫玠托腮,看着广陵王,别提多失落了。你来招我啊,你来招我啊,你再不来我就要想办法主动让你招我了!

王衍的儿子王眉子当时正好就在卫玠身边,见卫玠神色恹恹,以为他是心疾发作,却逞强不肯明说,赶忙凑过来关心的仿佛询问。

卫玠被烦的不要不要的,只能回了眉子同学一个“说了你也不懂”的“忧郁”眼神,他该怎么能说呢?总不能说自己贱得慌,正期待着敌人爆seed,结果敌人的作死精神强行下线,让他憋了个半死吧?这种虎头蛇尾的感觉最讨厌了!知道我提前准备了多少讽刺广陵王的诗吗?!

卫玠的作诗水平真心不好,不过在讽刺人方面却有着独树一帜的天赋,不过一般他不喜欢留下这些诗的记载,毕竟要考虑历史影响,总不能史学家研究卫玠,却发现卫玠的诗词都是讽刺人的吧?那得给人一种多尖酸刻薄的感觉啊。

历史就是这么无奈,很多人都不会联系前因后果,只会断章取义的抓住一点就非说如何如何。

好比最著名的,以德报怨。

孔子明明说的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结果却生生在其后很多年被曲解为了要以德报怨,也不知道孔子地下有知,该有多想诈尸跳起来揍人。

王眉子被卫玠看的浑身一酥。讲真,卫玠可不能在变得妖孽下去了,要不就真的会出人命了。

自认为自己直的不能在直的王眉子,都开始考虑要不要找个小倌试试自己的弯直程度了。

不行!不能在想了,换个话题!

强行转移话题的王眉子,忽然想起卫玠刚刚时不时的就会看向广陵王,便道:“那位殿下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不足为惧了。”语气里满是对广陵王的不屑于厌恶。

琅琊王家可一直恼恨着他们被广陵王耍了的事情呢,他们王家的女儿可决计不会这么认人欺辱!

世家制度有好有坏,有需要你为家族牺牲的时候,也有在你被欺负时倾全家之力为你找回场子的时候。

卫玠第一次正视了眉子同学,因为有关于广陵王的事情,是王家的核心机密,事关景风和惠风两姐妹的闺誉,具体知道的人肯定不会很多。王戎、王衍是肯定知道的,王澄还是因为是第一发现人才有资格旁听,身为小辈的王眉子也能知道这个消息,足以证明他的家族继承人身份是得到了肯定的。

大概是那日密谈时被卫玠也在一旁给刺激到了,回家王衍和王戎就开始考虑王家下一代的问题了。

而对待普通王家嫡子,和王家继承人的态度,自然是要有所不同的。不是卫玠势利眼,而是出于对王眉子新身份的肯定。

就好像太子和皇帝,你肯定是不能用一样的态度去对待他的,他自己在新的身份转变的档口,内心也肯定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平静,他需要肯定。

卫玠给了他肯定。

王眉子立刻喜上眉梢,对卫玠嘚瑟的挤了挤眼睛,故作谦虚:“还没有确定呢,你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人多事多。只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意向而已。”

拓跋六修在一边不客气道:【他成不了王家的家主。】拓跋六修心里对王眉子表示,别以为我刚刚没看到你看卫玠的眼神!臭表脸!

琅琊王家是个比较特别的世家,在其他家族更重血统的时候,王家反而更加重视个人能力,倒也不是说就彻底不重视血统了,只是这个血统不一定要是长房主宗出来的。

好比王家如今的家主王戎,他和长房的血缘关系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但他是竹林七贤,是八公之一,所以他是王家的家主。

王戎的长子少有美名,被家族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惜英年早逝,剩下的儿子都扶不上台面。

所以下一代中还是以才论人。

王眉子作为王衍的儿子,要貌有貌,要才有才,还有一个名士爹,可以算是王家这一辈中的佼佼者了,所以他被内定被家族继承人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只不过,谁也没有长后眼,不会猜到后会恰逢乱世,群雄逐鹿。

带领王家开创“王与马,共治天下”格局的王家茂宏,目前还没有太显山露水。王家茂宏也就是王导,他是王戎和王衍的从弟,如今还个寄情于山水和章台的公子哥。当历史上王戎去世,王衍被石勒砸死后,跟对了主子,帮助对方坐稳东晋江山的王导,这才接过了王家的重任。

不过,在王家考虑下一代的家主的时候,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一代的王导的未来会成长到那一步。

卫玠也不知道。

但卫玠与王导交好。准确的说是王导对卫玠很好,因为王导的书法继承自钟繇和卫瓘一脉,他算是卫恒的小师弟,对卫玠自是有一份天然的师叔情。

刚刚在宴会上,王导还帮卫玠挡了酒。

卫玠这辈子的身份真的很占便宜,又或者可以这么说,不亲身经历,他永远不可能知道一个真正的古人可以苏到何种程度。

至于历史上的眉子同学的结局……

【他死了。】乱世之中,不是你有个好的世家出身,你就一定能活下来的。历史上那么体弱的卫玠,反而能东渡到达东晋的都城建康,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虽然卫玠很快就死了,但还有更多的世家直接死在了路上。

王眉子最惨,“将赴祖逖,为盗所害焉”。

在即将投奔祖逖(人名,东晋著名军事家)时,被强盗所害。

卫玠回了拓跋六修一个“这辈子不会了”的坚定眼神,没有乱世,王眉子就不需要投奔谁,自然也就不会被强盗所杀。卫玠很期待这个历史上与真正的卫玠齐名的王家嫡子,能够有怎么样的表现。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就这么聊了下去。

两个人美人坐在一起,就仿佛自带了什么奇怪的buff,周围渐渐呈现了一个真空地带,让人不敢靠近,只敢远观,却又谁也舍不得移开目光。

卫玠和王眉子无所事事的聊到了这一次来的宾客。

太子大婚,来的自然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消息灵通的人如今都已经知道了晋武帝糟糕的身体状况,他们自然要做好准备来捧太子。太子早些年有痴傻的传言,如今仍相信这个传言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他们觉得太子顶多是有些愚钝,却还不至于痴傻。

不得不说,卫玠和司马衷的表演游戏,在潜移默化间真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据说还有不少归顺而来的胡人部落,提前半年到洛京送贺礼呢。”王眉子有朋友在鸿胪寺当官。

鸿胪寺是汉代时设立专门管理外交事务的部门,晋朝时“大鸿胪”这个职位更是公卿之一。

“都有谁?”卫玠抓到了这里面的敏感信息。

有些少数民族大概是真的来送礼的,有些就……他们肯定是来打探消息的,想要看看西晋未来的皇帝到底是个什么人物,要不要换一下交往策略的。

“零零碎碎不重要的就不和你说了,看到那边的匈奴人没?据说这次还来个了王子什么的呢。”

西晋与匈奴的关系一直都十分复杂,且战且和,至死方休。

当然,匈奴与他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也很复杂,这也是西晋能与拓跋鲜卑关系“融洽”的原因,他们有共同讨厌、需要提防的敌人——匈奴。

“拓跋鲜卑也来了?”

卫玠不需要知道拓跋六修到底是谁,只听拓跋鲜卑这个部落名字就足以明白很多事情。鲜卑族分各部,其中拓跋鲜卑是最强大的一支,与卫老爷子还有些仇怨,咳。

卫玠一直还记得当年去舅舅的北邙别苑时,路过城门下遇到的让拓跋六修十分关注的胡人驼队。虽然拓跋六修说只是认识,但卫玠却觉得没那么简单。

王眉子指了指不远处的胡人桌:“喏,那边那两个青年就是,听说都是什么首领的儿子。”

东宫喜宴上人太多,卫玠对不认识的人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加之生活在世家多年中不可避免被影响出来的傲气,让他不自觉的忽略了那些“未开化”之人。

直到如今王眉子特意提起,卫玠才终于看到了那个年少的胡人贵族,只一个背影就足够他怔愣当场。

因为那背影与拓跋六修是那么的相似。

拓跋.背后灵.六修此时也有些僵硬,他不想被卫玠注意到的事情,还是让卫玠发现了。

在卫玠看了没一会儿之后,那青年也似有所感,又或者是被身边的伙伴提醒,转头,与卫玠对视了正着。

浓黑大眼,刀削骨刻的鼻梁,以及弧度完美的下颚。

虽然稚嫩了些,却也还是那张再没有人会比卫玠更加熟悉的面孔,青年版的拓跋六修。

在卫玠直勾勾的看着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在打量着这个前方高位上像个瓷娃娃的世家公子,真的是玉做出来的人啊,高贵的就像是天边的云彩,让人心生向往。两人遥遥相对,直至那胡人贵族拿起手中的酒杯,对卫玠敬了一下。

默契被打破。

卫玠毫不犹豫的转过了头,没再看那人半分,因为拓跋六修是独一无二的,哪怕那人与拓跋六修长的再相似,他也不是他!

也姓拓跋的胡人贵族青年有些遗憾的用鲜卑语问身边的人:“他为什么不看我了?因为我的长相?”

“大人勇武,长相又能说明什么呢?只是中原的那些娇弱的跟娘们似的世族郎君,都过于傲气了些,切!”身边的下人对世家有些根深蒂固的偏见。

“他……”就该是那般傲气的模样,那样才好看,勾的人心痒难耐。

第97章 古代九十七点都不友好:

“去打听一下,那是哪家的公子。”

拓跋少年表示,他一定要认识一下这位世家郎君,至于认识了能怎么样,唔,那是认识了之后才该考虑的事情。

拓跋六修死死的盯着这个与他面向相似的青年,看着对方眉宇间熟悉的神情,不用猜他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自卑又自傲,目空一切,自视甚高,他怎么就那么想打死他呢?!

拓跋少年也困惑的朝着拓跋六修的方向看了看,那里明明什么都没有,但他却总感觉有一道快要化为实质的凶狠目光在如影随形的盯着他。他摇了摇头,让自己不要胡思乱想,这是在晋朝太子的婚宴上,他必须打击精神来应付!

拓跋六修嗤笑着转过头,不再看那个没用的少年贵族。

卫玠一边继续和眉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一边不着痕迹的看了拓跋六修好多眼,实在是有些猜不透拓跋六修此时此刻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心情。

一直到婚宴结束,广陵王都没再卫玠麻烦,反而早退了,实在是让人看不起。

从东宫回家后,卫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被晋疾医诊脉。

没有犯病,值得鼓励。但具体病情还是老样子,没有特别糟糕,也没有一下子突飞猛进的好起来。

王氏听后已经很满意了,看完儿砸,就开开心心的回屋念经去了。

卫恒陪在一边,小心翼翼的对媳妇儿请示:“琅琊王家今天和我提起了一件事……”

“想和我儿子定亲?”不等卫恒说完,王氏已经接过了话头,后宅娘子这方面的消息可比前面的郎君们块多了,她继续转动着手上的持珠,神色里却藏着不容置疑的霸气,“我告诉你,想都别想。我儿子才多大?!”

“潘安仁(潘安)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定亲了,不少人都是如此。”卫恒弱弱的辩解。

王氏一个眼神过去,怂爹立刻闭嘴了。

王氏苦恼的皱起了眉,不是因为丈夫,而是因为儿子的婚事。别人是一家有女百家求,卫家却偏偏是一家有儿百家求。想早早订下卫玠这个女婿的大有人在,从两年前就频频有人开始和卫家接触了。

成婚早是魏晋的一个时代特色,订婚更早也实属正常。像卫玠这样,就更是求之者众。

要不是王济和常山公主没有嫡女,估计这对夫妻也要插一脚。王济庶女倒是有,可连他自己都觉得嫁庶女是辱没了他的宝贝妹子。

王济不行,其实还有其他的太原王氏。

只不过,咳,王济因为早些年的事情,对整个王家都有一种爱恨交织的感觉,他得不到的,他也不想让王家的其他人得到。

在太原王这边内斗的时候,琅琊王那边已经遣了王衍来试探。

王衍的两个掌上明珠都大了,有些不般配,但是没关系啊,王衍还有嫡幼女,王戎也有女儿,王澄也有,他们王家最不缺的就是人口。

连在裴修和卫熠的事情上与卫家有些尴尬的裴家,都蠢蠢欲动。

因为嫁女儿给卫玠,在不少人看来已经是最疼爱女儿的表现了。

从家族角度考虑,卫家如今如日中天,卫老爷子身康体健,卫恒创业锐气虽不足,但守成之道有余,卫家最起码还能够再稳定繁盛个几十年,与卫家联姻简直一本万利;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卫玠是乐广的弟子,与王衍交好,是整个清谈圈默认的下任领袖;卫玠的性格因为心疾,也是趋于平和的那种,很少见他与人发脾气,据说对待下人也十分宽和,这样的好脾气,在世家子弟中可是很少见的;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卫玠的颜,敢问谁能对那张脸不动心?

这样的乘龙快婿,你不早点下手,将来就只剩下悔断青肠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3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1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名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