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名士_分节阅读_第80节
小说作者:雾十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77 KB   上传时间:2016-11-14 17:53:32

羊皇后这一大堆后,其实不过一个中心主题,太后因为哀伤先帝,病的最重,而王才人只是寻常的头疼脑热,还是因为思念儿子而导致的,你要是好意思继续说我苛待王才人,那你就继续吧。

豫章王从小长在宫中,这才封王不过几个月,哪里见过羊皇后这样的阵仗?被吓的连句完整话都不会说了。

等羊皇后一个头磕下来,不是他的不是,也是了。

不少朝臣都对豫章王露出了不满的神色,小小年纪就这样逼迫嫂子。

其他年轻的王爷见事情不妙,本来准备声援,都生生忍住闭了嘴。一个不注意,本来是我们占理的事情,如今却要成为欺负嫂子了。我的妈,女人太可怕了,我们不和她计较!

其他站在晋惠帝这边的人则纷纷欣慰的觉得,晋武帝总算给晋惠帝找了个靠谱的媳妇。

第107章 古代一百零七点都不友好:

胡太后抱恙,入殿的时间便比众人晚了些。她作为长辈,是没人敢挑理的。只是有不少“聪明人”脑补的多了点,觉得胡太后这是在和新帝博弈,在这染缸一样的后宫,处处都学问和讲究。

胡太后……其实真不是故意要给皇帝摆谱的。

她又不傻,也不是那种自视甚高的。皇帝不是她的亲儿子,她努力和皇帝处好关系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想不开的要拿捏皇帝?

她来晚了,只是因为她之前正在后宫里震慑那些太妃。这些才是欺负皇帝心软,皇后面善,想端着长辈的谱儿拿捏一二的。其中更有胆子大的,想要借着给晋武帝送行,到前朝见儿子,传递一二宫中的消息。

胡太后是怎么知道的?当然是因为有人想要连她一起策反呗。

斗了一辈子,才当上太后的胡芳,对于这种拉拢是充满了嗤之以鼻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她是武将之女,所以天生就缺根筋儿?放着没有自己的母后、现任的皇帝不要,去上赶着给一个有自己母后、还不确定日后能不能成龙的王爷来什么从龙之功?求别闹。

有人以为她和杨元后是死敌人,杨元后当年又阻了她成为皇后的路,她肯定是不会待见杨元后的儿子的。

这话没错,她确实不待见杨元后的一切,她住过的宫殿,她用过的人,她的子女……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她就待见别人啊。

要说敌人,整个后宫的妃嫔都是她的敌人,谢谢。她生了一个女儿之后就没办法再生,说这里面没猫腻,谁信?那个时候杨元后可是已经挂了的,害她的只可能是别人,但她不知道是谁,所以,本着宁错过,不放过的精神,她也不会让其他毒妇好过!就算她们没害过她的肚子,也不见得就没害过她的其他,或者是帮人害过她。在她第一次没当上皇后的漫天奚落,帮着杨继后各种排挤她,在她女儿出嫁时想方设法让她女儿嫁了如今这么一个窝囊的驸马,到晋武帝面前上各种眼药,林林种种的恩怨,她们以为这些都能随着时间一笔勾销?!呵,滑天下之大稽,她可以明确的说,在她这里过不去!她就是这么记仇。

她们不是想来前朝见儿子嘛,她偏不让!理由都是现成的,太妃毕竟是寡妇,前朝那么多外男大臣,要避嫌的。她们还是在后宫里吃斋念佛,给先帝祈福吧。不想?对先帝爱之深沉,想见先帝最后一面?那就陪葬啊,这样和先帝可是生生世世在一起呢。

魏晋以前,皇帝死后,宫妃的下场无外乎就这么几种,和儿子去封国当王太妃;老死宫中;陪葬。

陪葬还是主流,因为宫中也没多钱养闲人。

魏晋流行薄葬,这才没了那么多陪葬的可怕规矩。

不过,胡太后根据如今的流行,已经想了一个新的妥善安置这些曾经的竞争对手的办法,保证没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羊皇后毕竟年轻,面子薄,在面对太妃这种长辈不好怎么下重口,生怕把太妃们气出个好歹。

胡太后正好弥补了羊皇后这点不足,既能在新帝和新后面前表达自己是站在他们一边的立场,也能让新帝和新后看到她的作用,一时离不开她,让彼此良好的关系天长地久的维持下去。这样的双赢,才是最好的。

因此……

胡太后一进殿看见羊皇后在哭时,心里虽然清楚羊皇后的手段,却也不会戳穿她,反而还开始帮着她。上前一边扶起皇后,一边以嫡母的身份斥责豫章王:“你这些年的学问都吃到狗肚子里去了吗?你老师教你的礼义廉耻里,有哪条是让你如此逼迫自己的嫂子的?实话告诉你,你皇兄要避嫌,所以先帝的那些宫妃其实是由哀家来管着的。你是在指责哀家的不是吗?”

“儿、儿子不敢。”豫章王彻底怂了。

胡继后脾气一直都是这般火爆,在她当上皇后,主持宫务的这几年里,做事虽然公允,但也容不下谁来质疑她。豫章王这些年幼的皇子,嫌少有不怕这位母后的。

胡太后最先骂豫章王,也是因为知道这就是个经不住咋呼的怂货,估计他今天跳出来,也不知道是受了兄弟们多少的挑拨,啧。

等降住了豫章王,胡太后这才怒目而视的瞪向殿内站的其他王爷:“你们谁还有意见?”

其他王爷哪里敢有意见。比惨比不过眼泪说来就来的羊皇后,辈份儿又高不过名义上是他们母后的胡太后,他们还怎么有意见?等着皇上趁机扣他们一顶不孝的帽子吗?

见王爷们缩了,胡太后这才意犹未尽的收了手,先帝就这么去了,深宫寂寞啊,难得有她发挥的时候。

说起来,皇上整日里和卫家那个孩子玩的什么什么“演戏”,也不知道怎么样,若有趣,她也可以找些宫女试试嘛。她自持身份不可能亲自下场,看别人演也很有趣啊。

说起演戏,胡太后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自己扶起的羊皇后,觉得她这哭的本事估计也是从演戏里学来的。果然皇上是大智若愚啊,看着是在玩乐,也能学以致用,有这大学问在里面呢。不愧是她站队跟着的人!

羊皇后假装平复情绪,并不知道胡太后在想什么。知道的话,她大概会表示,演技确实是陪着司马衷玩演戏的时候提升的,但这个说哭就哭的本事,可不是跟司马衷学的,而是她作为孤女的日子里不得不学会的,怎么哭,何时哭,哭到什么程度,她都有过深层次的研究,保证能哭出效果,达成所愿。

晋惠帝在羊青容哭的时候,就急了。他看不出来她在演戏,只知道她这是被欺负了,很想安慰她,帮她报复回去,不让人欺负她。

卫玠和嵇绍拦都拦不住。

幸好,胡太后来了,化解了一场风波,没让晋惠帝破功。

晋惠帝按照事先练习过的,亲自请了太后坐到他旁边,将母慈子孝演的入木三分,给足了胡太后面子,也让想煽动胡太后的人睁大眼睛看了个清楚,他和胡太后之间的联盟关系固若金汤!

楚王见本来准备好的发难,就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束了,自然不甘心,暗暗推了一把清河王。

清河王是晋武帝的第十三子,不算是楚王的同盟,但是在晋武帝在世时,清河王就总是被楚王指使。没办法,清河王性格懦弱,又有把柄在楚王这个哥哥手上,只能听从。

晋武帝很喜欢清河王,因为这个儿子长的特别好看,所以楚王以清河王为筏子,每每成功的几率都很大。

这次楚王也就依照了旧例。

可惜,这次的情况有些不同了。不说上面坐的已经不是他们的爹,而是他们的哥哥,哪怕是他们自己的心境,其实也有了不小的变化。敢在老子面前说的话,在哥哥面前就不敢了。因为大家心里都知道,他们的老子肯定不舍得真拿他们怎么样,哥哥就不同了。

所以,如今再一次被推出来,在所有人都看向他的时候,清河王简直欲哭无泪。

无妄之灾啊无妄之灾。他在封王时,就被过继给了年仅十岁就去世了的王叔城阳王(清河王这才有了王位),如今他其实已经不算是晋武帝的儿子了,要不是皇帝召他来,他都不一定能给晋武帝送这最后一程;他母妃陈美人死的早,他也没什么需要接去封国的王太妃牵绊,实在是不知道自己站出来能干什么。

左右为难之下,也只能硬着头皮道:“听说太后病了,不少太妃都病了,敢问少府的疾医都在何处,起到了什么作用。”

羊皇后见有人提起这个,眼泪一下子就又来了:“不是我不想让疾医去给母后、母妃看病,实在是没有人手了。疾医大多都被软禁在了少府,只等父皇下葬后,验明正身,这才能放出来。仅有的几个疾医都先供了母后、母妃那里。我和皇上都没有的。”

晋惠帝傻人有傻福,虽然脑袋不够用,但身体却好的不得了,吃嘛嘛香,嫌少生病,大概正应了那句傻瓜是不会感冒的。所以,羊皇后就没让疾医来,觉得这是个刷纯孝至善的声望值的好时候。

大臣们一听这话,果然对晋惠帝有了更好的印象。虽然说皇帝孝顺也孝顺的不是他们,但至少孝顺这个品质代表了一个信号——皇帝心善,他能善待他人,这让与新帝都处在摸索期,不知道新上帝好不好相处的大臣们,都仿若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立刻就有人跪下来表示了对皇上善行的赞美。不仅这位“感动”,其他老臣也都很“感动”。

楚王只能再次指派了自己的小弟二号,淮南王。

淮南王是晋武帝的第十子,母妃在宫中很有地位,是三夫人之一的李夫人。但是,他自己其实并不得晋武帝喜欢,这才不得不依附于母妃仅仅是个美人的兄长楚王。

《晋书》中对淮南王的评价是:“允性沈毅,宿卫将士皆敬服之。”

不管这位真实的一面到底如何,最起码从评价里,可以看出他是个很会做人的人,有审时度势之能,简单来说就是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好比此时此刻,他觉得不能和楚王参合到一起。

但是,和清河王一样,淮南王也不敢得罪楚王。

心头一转,便计上心头。

淮南王明明白白的看了好几眼楚王,希望自己坐在上面的皇兄能看清楚,他站出来是非所愿,是被逼无奈,他也就是意思意思说说而已,别当真。

晋惠帝自然看不明白淮南王的暗示,但嵇绍、卫瓘等人看懂了。

站在晋惠帝一边的卫玠,不着痕迹的戳了戳这位。晋惠帝没有痒痒肉也算是个好处,至少他身边的人提醒他换表情时,他不至于笑出声。

得到卫玠提示,晋惠帝根据戳的次数,换上了对应的表情。

淮南王一看有门,也赶忙顺杆爬上,不敢在继续做的更明显,怕楚王反应过来生吃了他。他看似强硬,实则软弱无力的责问:“为何要把疾医关起来?可是父皇之死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内情?”

这话看似是在责问,其实给他皇兄留了不少可以当做漏洞追问回来的地方。

晋惠帝那边也果然抓住了机会,反驳的有理有据。

楚王不为所动,想着果然上钩了,这才自己站出来,问了环环相扣的第三个问题:“若疾医没问题,那本来身体安康的父皇又怎么会匆匆早去?不是说有公主们的替身比丘尼在保佑吗?这到底是保佑,还是巫蛊诅咒?!”

楚王挑衅的看向卫瓘,这才是他真正的杀招,咄咄逼人,又招招见血。

晋武帝的乍然死亡,要么是被庸医错诊,耽误了病情;要么就是替身僧出了问题,不能保命,反而惹怒了上天。庸医是卫家出来的庸医,替身僧里则有卫家的嫡女。

看你卫瓘倒是要如何取舍!

第108章 古代一百零八点都不友好:

在楚王的话说出口后,现场的反应……和他预计的有些不太一样。

好吧,不是“有些不一样”,而是“完全不一样”。

卫家还没表态,其他人已经忍不住愤怒了。

不少世家出身、本应该好涵养的老臣都露出了“你再说,nen死你啊”的凶狠表情,基本不怎么参合朝政的公主们也第一次彰显了存在感,瞪着楚王的眼睛里都快冒出火星子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

理由显而易见,替身僧并不是卫熠一个人的事儿。是二十五位公主并二十五个替身僧背后的二十几个世家共同的事儿。楚王暗示替身僧咒死了晋武帝,就跟在大殿上说“不要误会,我不是特指谁是辣鸡,我是说在座的都是辣鸡”没什么区别。

楚王觉得他只是在暗示卫熠,但是……从为晋武帝祈福的这个替身僧体系出现的那一刻起,二十五个世家女和二十五位公主就已经栓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楚王要是直言卫熠个人德行有亏,其他家族还不会如此反应。

但偏偏楚王要自作聪明的含糊其辞,哪怕其他人听懂了,他们也不能真的让这个说法坐实。就好像在现代,有人在报道里暗示说某某明星派对上有人吸毒,却又打死不说是谁,也不说是不说对方的个人行为,你看其他明星会不会拧成一股绳的要坚决否认这种事情。哪怕真的存在,他们也会让它不存在,因为太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了。

如今这事儿也是一样的,克死了皇帝,这种哪怕只是个假说猜想的名头,也是一丝一毫都不能沾的!

此地图炮一开,拓跋六修就对卫玠道了句:【他完了。】在外人看来,就仿佛是楚王想要针对卫家,却反而把自己作死了,这个卫玠真的很邪门啊,不能随便对付。

这种看上去是巧合的事情,必然不会是巧合。

楚王的一系列说法,都是卫老爷子、卫恒和卫玠三人事前就知道的。因为台词都是他们群策群力想出来的。

怎么做到的?

不过是楚王成也萧何败萧何。

楚王通过岐盛,遥控指挥着在京中发生的一切。好吧,坏点子大多是岐盛在洛京随机应变,楚王只是起到了一个橡皮图章的作用,他做的更多的仅仅是知道岐盛在京中做了什么,以及如何给岐盛的计划一应他所需要的支援,包括一个他好不容易才培养起来的、准备以后用在刀刃上的术师骗子。

总体来说,这种楚王坐镇封国,岐盛在京中打探消息的模式,是很不错的,让楚王能够京里京外两不误。

但也有一个缺点——传递消息较慢,还容易被人做手脚。

只要多折腾机会,让岐盛不断的给楚王传消息,摸清楚他们传递消息所用的加密方式,再让身为书法大家的卫恒模仿一下岐盛的字迹,半路换了送信之人的纸条,那楚王基本就成为了睁眼瞎,卫家说什么是什么。

卫家之前一直蛰伏着,什么都没做,只是想办法让楚王成为了在最后一刻才入京的王爷,紧赶慢赶才赶上了给晋武帝送行,刚入城就进了宫,根本没时间和岐盛见面。

当晚在宫中守灵,第二天就是下葬。

这中间岐盛只是想办法通过楚王的母亲审美人,给宫中的楚王送了一张小纸条,卫玠人在东宫,掩护卫老爷子的探子换了这张卫爹提前写好的纸条还是很容易的。

然后,就是一步步看着楚王按照他们写的说台词了。

说这般教科书一样的完美,让卫玠都情不自禁的想给他在心里点一排蜡了。

卫老爷子看楚王的眼神,就宛如在看一个智障。白话文的天书里,为什么会说他们全家死在这么一个有勇无脑的莽夫手上呢?

莽夫还在不解,进一步想要挑衅。

阳平公主的驸马一个健步上前,就把楚王一拳给撂趴下了:“你他妈有种再说一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3页  当前第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0/1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名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