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北杂货_分节阅读_第137节
小说作者:报纸糊墙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18-12-20 16:05:49

  下午罗用过去许家客舍那边给人上完了数学课,到后厨房去看了看,就看到林五郎拿着纸笔坐在他们那个小厨房里边,一个一个抠着字,看起来是打算给罗大娘回信。

  不过就他那水平,若是没有别人帮忙,根本来年读信都难,更别说自己提笔写信了。

  “阿普,你可知桃子的桃字怎么写?”这不,刚开了个头,歪歪扭扭写了没几个字,就遇着拦路虎了。

  罗用凑过去看了看,只见那上边写着

  “信已收到,耶娘都好,我也很好。”这一句话是每回必写的,这回再写起来,就比较熟门熟路了。

  “长安城夏日炎热。”这一句是大娘那封信上有的,估计是照抄过来。

  “你,莫要,贪凉。”从这里就开始磕巴了。

  “听闻三郎说,长安多()子,你也买来吃……”桃字不会写,空那儿了。

  “啧,酸。”罗三郎咂咂嘴,转身又回厅堂待着去了。

  他才不要留在这里教自家姐夫写情书,没错就是情书,虽然内容都还挺正常,但是对于正在恋爱中的人来说,每一封信都是情书,每一个字都透着一股子恋爱的酸臭味呢。

第199章 言出必行

  待到他们这片地方上的玉米成熟的时候,附近就有许多商贾小贩来他们这里收玉米。

  那还不是论斗收,而是论个收,一个熟透了的、可以作为种子的老玉米棒子,就按一文钱收。不过你得让他们挑拣,若是品质差一些的,就卖不到这样的价钱了。

  近来罗家院子这边每天都有人送玉米过来,当初罗用借给大伙儿的都是玉米粒,他们这时候还回来倒是有不少玉米棒子。

  多少个大玉米棒子搓下来能得一斗玉米粒,大伙儿都是算好了的,因最近来他们这里收购玉米的商贩都喜欢整个的,所以他们才这么给。

  罗家那几个小孩最近已经不做豆瓣酱了,整日就在自家院子里晒玉米,玉米棒子玉米粒晒了一地,若是有谁上门来买玉米棒子的,便叫他们自己挑,挑了几个就是几文钱。

  别说,近来上西坡村这边来收玉米的小贩还真不少,就他们罗家院子这边,整日都有小贩进进出出的,罗家那些小孩就蹲那儿守着,见谁挑好了就过去收钱,一个玉米棒子一文钱,这个是一点都不能少的。

  每天晚上吃过晚饭以后,这几个家伙都要凑到罗用那炕头上去数钱,完了还要记账,等到陶罐里的钱攒够了一千文,就用一条麻绳串起来。

  这一年夏天他们家光靠卖玉米棒子都挣得了好几贯钱,另外那些玉米粒大多也都卖了,只余下没多少玉米粒留在家里,装在半人高的陶瓮里,一个陶瓮勉强装满。

  “阿兄,咱明日吃玉米煎饼吧。”这一日傍晚,将最后的这一点玉米粒装到陶瓮中以后,七娘那丫头咽着口水对罗用说道。

  “行,阿兄明日一早就让五对给我们磨玉米面。”罗用用手掌抚了抚她额头上沾着的碎发,这些时日这小丫头也是出了力气的,瞧瞧这汗水出得,脸也晒黑了不少。

  第二日一早,罗用不仅磨了玉米面,另外还去许家客舍那边鼓捣了小半日,给家里这几个小孩油炸了一大盘馃子出来。

  要想馃子炸得酥脆,那里面就得放明矾和食用碱,食用碱并不算难得,关中地区自古便有用草木灰制取食用碱的手艺,至于明矾,乃是南方的一个商贾给他带来,言是加了此物造纸,最后造出来的纸张就会十分细腻光滑,具体罗用还没有尝试过,不过这些明矾他倒是留了下来。

  明矾这个东西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不过在制作馃子的过程中,罗用并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东西可以代替明矾起到膨化的作用,而且只是少量食用的话,应该也是没有什么妨碍的。

  “阿兄,这是甚?”六郎这时候正抱着一个大扫把在扫院子,这两日晒玉米晒的,他们家院子里挺多灰,负责打扫院子的五郎今日还在学堂没有回来,六郎便自己拿了扫把开始扫地。

  这时候他见罗用端着一盆东西回来,丢下扫把就凑了上去,他已经闻着味儿了,可香!

  “这是馃子,你尝尝?”罗用掰了半个馃子递给他。

  “阿兄!我也要!”七娘那丫头听着声音就从后院跑出来了。

  “行,也给你半个。”罗用笑眯眯也递给她半个。

  “阿兄!这是甚?真好吃!”这两个小孩各自捧着半个馃子跟前跟后。

  果然小孩子对于膨化食品都是热爱的,罗用小时候也喜欢吃油条馃子这些东西,只要是咬在嘴里嘎嘣脆的,吃起来心情就很愉快。

  “等一下还能更好吃。”罗用这就架上陶盘开始摊煎饼了,面糊也是先前调好了的,酱料菜叶子鸡蛋也都备好了,葱花也切好了。

  要不怎么说煎饼馃子煎饼馃子呢,煎饼就得配馃子啊,他们家今天这面糊,是在白面里头加了这几日刚下来的新玉米磨成的玉米面调出来的,口感很不错,再打个鸡蛋,抹上酱料,配上馃子,放几片青菜叶子,再撒上葱花卷一卷……

  “咔!”这一口咬下去,这几个小娃娃就知道真正的煎饼馃子是个什么味儿了,再也不是从前的半成品了,而是经过数千年时间的发展成熟,最终才形成的一款流行于大江南北的美食。

  “好吃!!!”小娃娃们的反响也是很热烈的。

  “阿兄我还要,你再与我做一个吧!”七娘那丫头央求。

  “乖,你先吃一个,等一下给许家客舍那边送几个过去,回来了我再给你做一个。”罗用还怕他们吃撑了。

  “喂,你们在吃什么啊,怎么都不等我?”五郎那小子一回来就嚷嚷,跟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

  “哼,不好好读书,整日就知道吃。”四娘一边啃着煎饼道。

  “我哪里没有好好读书了?”五郎停好了燕儿飞,几步跑到罗用跟前:“阿兄你给我煎个大的,我肚子好饿。”

  罗用这一天摊了许多煎饼馃子,除了自家吃的,还有一些送到许家客舍那边,许家人连同罗用的其他弟子,还有那些住店的郎君以及商贾们,也都跟着尝了一回鲜,大伙儿都言这罗三郎擅做吃食。

  不过罗用也就是偶尔勤快一回,这一日过后,他便又不肯下厨了,家里的饭食都是四娘在做。四娘想学炸馃子,罗用考虑到她年纪太小,怕她掌握不好明矾和面碱的使用量,又想到油炸也是有点危险,便跟她说,等她到了十六岁再教给她。

  说起来四娘与罗用之间差的也有点大,罗用过年后虚龄都十八岁了,四娘这丫头才十三呢,要等到十六岁,那她还得眼巴巴等上三年。

  ·

  夏收过去没多久,从长安城那边一路修路过来的民夫,便涌入了离石县,因为人手充足,负责组织道路修建工作的官吏也十分干练有经验,这一段路很快便修好了。

  这一条路去岁冬日从长安城出发,不断征发徭役,先前的民夫服完徭役回去了,到了新的地方,又不断增加新的人手进去,待到了他们离石这边,所有参加道路建设的,基本上也都已经替换成了离石这一带的百姓。

  修水泥路这个活计并不算太累,眼下这个时节,又不是在天气恶劣的寒冬腊月,只要服完了那二十来天的徭役,今年就可以省去许多麻线麻布,当地很多百姓都挺愿意的,只可惜他们要的人手也并不多。

  就像皇帝陛下先前所言那般,这一条水泥路,果然就只修到了离石县,在县城外面与去往西坡村的那一条水泥路接上以后,这个工程便结束了。

  对于那些一路监督道路修建工作的官吏,罗用免不了就要招待一番,地点就在许家客舍厅堂上面的二楼露台,吃的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是许家客舍的菜品好吃现在也算是出了名了的,这样的招待倒也不算失礼。

  席间,先前与罗用谈过罐头方子的那名官员便说了:“关于这个过路费的事情,三郎无需忧心,我已经替你跟陛下说好了。”

  “多谢!”罗用心中高兴,连忙拱手道谢。不过,话说这大唐朝的官员都这么全能吗,又能负责谈判又能监督修路的,还是……这家伙该不会就是因为那过路费的事情,才被打发出来负责修路一事的吧?

  这么一想还真有点不好意思,罗用也知道皇帝缺钱啊,这些年都不发徭役你当是为啥?不发徭役就能多收点布帛上去啊,那可都是钱,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很有用处的。

  所以罗用说不肯交过路费这个事,那皇帝老儿该不会是不高兴了吧?

  “吃吃吃,来尝尝这个麻婆豆腐,这个菜用到的酱料,可是我近日新制出来的,今天头一回拿出来用,虽还欠些火候,滋味倒也不错。”罗用热情招呼这位官员吃菜。

  他家新制出来的豆瓣酱里边加了辣椒,于是在做菜的时候,就没有再另加新鲜辣椒进去,这发酵过的辣椒味,比新鲜辣椒多了几分香浓,辣味也没有那么强劲,对于这些经常吃各种凉拌菜都要放生蒜的唐朝人来说,还是比较好接受的。

  那官员伸筷子加了一块豆腐品尝,道一声不错,然后又换了调羹去舀,连汤带豆腐一起吃:“此菜因何唤作麻婆豆腐?”

  “……”罗用被他给问住了,这故事他还来不及编呢。

  “嗨,不过是胡乱起的名字。”罗用打了个哈哈。

  “倒也有几分趣味。”那官员认真道。

  “你若喜欢,便从我那里拿一罐胡豆酱回去,有了那个酱料,这道菜做起来倒也简单得很。”

  一想到这家伙风餐露宿这大半年很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关系,罗用倒是难得大方了一把,要知道他现在手头上总共也没几个辣椒,做出来的带辣味的豆瓣酱数量可是少得很。

  “不可不可。”那官员连连摆手,自打唐俭先前因为收了人家的羊羔被贬了职以后,他们这些小官哪一个还敢乱收东西。

  “既是不能收,你拿钱来与我买一罐回去也使得。”于是罗用又道。

  那官员又用调羹舀了一勺麻婆豆腐吃了,然后点点头:“善,那我便与你买一罐来。”

  “若是要买豆腐,便去阿姊食铺找罗大娘。”罗用说完又叫人打了几碗白米饭上来:“来来,这个麻婆豆腐还得配着白米饭来吃,滋味最佳。”

  然后,这个官员前后在许家客舍住了三日,他就整整吃了三日的麻婆豆腐配白米饭。

  临走前还花了二十文钱,从罗用那里抱走了一小罐子豆瓣酱,那一罐子豆瓣酱约莫得有两升多一点,罗用只当寻常酱料来卖,跟他说只要十文钱就够了,他却非要给二十文。

  至于过路费的事情,上面会有专门的文书发到各处驿站,另外,这个官员在一路修建水泥路过来的时候,特地还花了一些功夫,与这一路过来的大小驿站的吏员们打好了招呼,只要运货人的路引上写清了是帮罗用运货,那些驿站的吏员就不会向他们收取过路费。

  罗用原本以为此事可能还得费些周折,没想到对方竟然考虑得这般周到,着实是一个注重承诺的人,只因先前是他自己答应了罗用这件事,所以就要切实地保证自己的承诺能够落到实处,就算后面这些事其实与他并无多大干系,对于这种信守承诺言出必行的人,罗用即使敬佩也是感激的。

  再看看他自己,先前倒也说过要修路的话,可如今路又在哪里呢。

  早前许二郎等人送完打谷机回来的时候,春已深了,正是春耕农忙的时候,待到忙完了春耕,好不容易终于能歇口气了,想到他们那阵子实在太累,罗用便也没有提起这件事,后来收完了麦子又收玉米,转眼就到了眼下这时候。

  即便是到了眼下这时候,罗用还是有几分不想动弹。

  许是现如今这生活着实太安逸了,不知不觉间他也渐渐懒怠了。

第200章 付出

  罗用看了一圈,眼下他的那些弟子里面,几乎个个都不得空,要说哪一个比较有空闲,适合出远门,罗用想来想去,也就他自己最闲,最适合出远门了。

  于是罗用便去了水泥作坊那边一趟,问那些做工的人,有没有谁愿意跟他去一趟关内道那一边的,这一走可能就要好几个月。

  那些工人们面面相觑,然后罗用的那些弟子们便都站了出来,还有林二嫂的父亲也很快站了出来。

  这老汉是个细心稳妥的,罗用先前有意拉拔他,让他跟着看火的师父学看火,后来他果然也学出来了,去岁冬末以来,也跟着烧水泥的队伍去过他们石州当地的几个地方,挣得了不少钱财,改善了家里的经济情况。

  他心里挺感激罗用的,于是这一回罗用说要去关内道,他想也没想就站出来了。

  在那林二嫂的父亲之后,相继又有几个人站了出来,这些人里面有水平技术比较高的师父,也有普通工人。

  还有那两个黑人也站出来了,在这两个人心目中,罗三郎就是他们的保护神,只要是跟在罗三郎身边,去哪里都没差。

  “善。”罗用点点头,说道:“那我们两日后便出发吧。”

  对于那些没有站出来的人,罗用倒是并没有什么不满,不想出远门的心情,他现在自己也是深有体会。若不是这个修路的事情是他自己想到,也是他自己提出,他这时候也未必就会身先士卒。

  罗用自己要出门,家里的事情自然就要安排好,只有这几个小孩子自己住这么大一个院子他肯定不放心,于是便去找许家人商量。

  许二郎便说让自己媳妇和许三郎媳妇晚上过来罗家院子这边睡觉,帮罗用看顾着四娘她们几个,如此一来,罗用也就可以放心一些。

  “阿兄,我也去不行吗?”四娘那丫头闷闷不乐道。

  “你若去了,谁来照顾弟弟妹妹呢?”罗用无奈,六郎七娘那两个确实是一个问题,再说了,出去外面修路,人生地不熟的,他怎么能把四娘带出去,一个不小心弄丢了他到时候上哪儿找去?

  “不是还有五郎。”四娘一早就想出去外面看看了,这一次罗用要出门,他就很想跟着去。

  “五郎不是要去上学啊。”罗用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虽说有许家人帮忙照顾,但你也知道他们生意一忙起来,有时候难免也会有看顾不到的地方。”

  “呜……”四娘委屈得不行,她觉得当阿姊太吃亏了,什么事情都要为弟弟妹妹考虑。

  “阿姊,你怎的了?”待一会儿罗用出门了,家里那两个小的见他们阿姊蹲在墙角呜呜,便凑过去,软言软语地问道。

  “走开了。”四娘这时候一点都不想搭理这两个。

  “阿姊,你可是肚子疼了?”七娘蹲在她前面不远处,一本正经地跟她说:“大娘说小娘子肚子疼了就要喝红糖水,阿姊,你要喝红糖水不?”

  罗四娘“……”

  六郎七娘那两个眼巴巴瞅着他们阿姊原地转了个身,只给他俩留了个背影,实在想不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1页  当前第1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7/3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南北杂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