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北杂货_分节阅读_第185节
小说作者:报纸糊墙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18-12-20 16:05:49

  剩下那大半坛罐头,被他们放到了地窖里,之后一段时间,每天傍晚吃过了晚饭,林老汉就让林大郎他们去地窖打些荔枝罐头出来,每人分得一小碗,津津有味地吃了。

  这一个罐头三十斤,他们一家十三口人,硬是吃了七八日,才总算吃完了。

  “你说这荔枝罐头,怎就这般好吃呢?”这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林母就对林父说了。

  “怎的,这会儿不心疼钱了?”林父问她。

  “怎就不心疼,若是叫我花恁多钱去买,那是万万不舍得的。”不止林母不舍得,一般人都不舍得。

  “贵是真贵,吃是真好吃。”

  “五郎媳妇也是有心了,若换了其他几个,定是做不到她这般。”

  “听五郎说,她在长安那边虽是请了一些妇人帮忙,自己却也是要干活的,每日天未亮就要起来,夜里有时候还要赶货。”

  “哎,年轻人也不能光顾着干活,不爱惜身体。”

  “她那肚子怎的就是没动静。”

  “前几日我与六郎媳妇说起这事,她竟拿五郎媳妇来与我搪塞,她若能比得上人家一半,我便甚也不说了,就指着她给我生几个孙儿呢,旁的还能指望她什么?”

  “二郎也只得一个女儿,唉,也就老大那边不用发愁了。”

  “地里的粮食也收完了,不若还是早些让五郎往长安去吧?”

  “哎……这般远的路,这来来回回的……”

  第二日吃早饭的时候,林父林母便提起让五郎去长安城的事,还道路途这般远,叫他过年便不要回来了,待明年春耕的时候再回来。

  听闻耶娘这般说,林五郎一边往嘴里扒着饭,一边满脸高兴地就答应下来了。

  “阿耶,我也要去长安城。”这时候,林春秋突然来了一句。

  “你去作甚?”这回林父还未说话,林五郎就先问他了,面上明显带了不喜。

  “我也想去长安城看看。”林春秋半点都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什么不妥。

  “你嫂子在那边做买卖辛苦得很,你莫要再去与她添乱。”林五郎板着脸说道。

  那一日林母与六郎媳妇言及传宗接代一事,六郎媳妇却攀扯罗大娘,那些话刚好就被林五郎给听了个正着。

  再想想从前大娘在家的时候,这两口子也不把她这个嫂嫂放在眼里。

  上回林五郎从长安城回来,罗大娘还让她带了好些布料送给耶娘和几个妯娌,结果这两口子该拿的拿了,该吃的吃了,心里却并不念罗大娘的好。

  林五郎从小长在这个家里,耶娘偏心那也是没有办法,他与林春秋是亲兄弟,也不必事事都那般计较,但这两口子这般对待罗大娘,他心中便觉十分不喜,更不会让他们去长安城给罗大娘添堵。

  “我怎么就给她添乱了!她是我嫂嫂,她在长安城把买卖做得那般大,我不过就是去看看……”林春秋甩了筷子,在饭桌上大声嚷嚷起来。

  “……”林五郎抿嘴看着他。他这兄弟贯会胡搅蛮缠,歪理说起来一套一套,小时候还能忍忍,大了真是越看越烦。

  “给我嚷嚷个甚!吃饭!不吃你就去院子里推磨,把昨日泡下去那些豆子都给磨了。”

  “!”

  林春秋长这么大,还是第一回 被自家老爹这么骂,饭也不吃了,直接从自家院子里跑出去,更别提什么磨豆子了。

  他只道是自家耶娘看重五郎媳妇能耐,现在开始偏心五郎了,却不知林老头完全就是为他着想。

  就林春秋这性子,去了长安城能讨着什么好,还真当那罗三郎是个好性儿的。

  当初他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儿,眼睁睁看着他们村里这些大人收拾田胜两口子,可是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林春秋两口子与罗大娘不合,从前罗用在西坡村的时候还能忍忍,那还不是看在他们老两口的面子上,林春秋那小子不知道天高地厚,还想去什么长安城,那不是给他送菜?

  林老汉叹了一口气,嘱咐林大郎他们几个,叫他们这几日看紧了那林春秋,别叫他给跑了出去。

  按林大郎林二郎的意思,还真就巴不得他赶紧跑出去,最好出去了就留在长安城,再别回来了。

  但林春秋如果真的去了长安,罗三郎到时候会怎么想?听闻他们现如今在长安城开了好大一间铺子,每日能挣好些钱帛,而且罗三郎还是正经的朝廷命官,时不常的就能见一回皇帝。

  现在的罗用,又哪里是他们能够算计和得罪得起的?

  十月初五这一日,五郎赶着一辆驴车,带着麦青豆粒儿,还有黑人阿普他们,总共四人一驴两狗,跟着定达快递的运货队,一同前往长安城。

第259章 新丰集市

  林五郎等人跟着定达快递的运货队一起走,一路上走得顺利安稳。

  他们先是从离石到了隰城,跟他们一起过来的定达快递的那些人,到了隰城以后便不走了,让隰城那些人验过货,双方交接好了,在隰城休整了一个晚上,第二日便从隰城这边运了一批货,回定胡县去了。

  林五郎他们则是跟着隰城这边的人一起南下,这一次他们没有再走旱路,而是坐上定达快递的人租来的货船,沿着汾水顺流而下,很快便到了临汾。

  从临汾再往南,他们又改走旱路,这一条水泥路修得平整开阔,林五郎他们又有驴车,几个人轮流坐坐,这一路走得并不辛苦。

  只是麦青豆粒儿这两条大狗显得有些不安,自打被罗家人抱回去养,它们就一直生活在西坡村罗家院子里,就算后来罗用他们都走了,这两条大狗依旧每日守在院中,等着主人们的归来。

  这回林五郎突然就要带它们出门,这两条大狗表现得十分抗拒,这一路上都不知道闹过了多少回别扭,逮着机会就想调头往回跑,也亏得是林五郎和阿普都是仔细人,若是换了别个,说不定一个不留神就叫它们给跑了。

  日子一天天过着,他们这一行人在路上一天天走着,林五郎原本还以为,只要看紧了这两条大狗,阿普他们也别出什么岔子,其他便也没什么了。

  哪曾想,刚过绛州,空中便飘起了鹅毛大雪,大块大块的雪花落到地面上,很快就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积雪。

  水泥路上也有积雪,人踩马塌的,雪花化成雪水,复又结成冰,给行路的商贾行人带来许多不便。

  林五郎他们的驴车就是一辆四面大敞的板车,在这样的天气里行路本就艰难,再加上那两条大狗不时还要添乱,难得林五郎却一次也没有对那两条大狗生过气。

  说起来,他连林春秋都能忍,这点事情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林家这两年氛围也是越来越不好了,林大郎林二郎与林春秋越来越不对付,林大嫂仗着自己为林家生了三个男孙,现如今在家里头也硬气了,林二嫂在许家客舍干活,家里就剩下她和林春秋媳妇,院里院外那些个活计,从前都是家里的儿媳妇们做得好好的,也没有起过什么大争执,现如今却是隔三差五便要闹一回。

  从那家里头出来,林五郎便觉整个人都清爽了,就算是在这种下大雪的天气里行路,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一想到很快就要见到罗大娘了,心里就很高兴。

  “汪!汪汪!”

  “怎的又叫起来了?”

  “带这两条狗出门也是怪不容易。”

  “林五郎倒是个好性儿的。”

  “五郎啊,这两条狗怎回事呢?”

  “无事,就是心里头有些不安稳,待我哄哄便好了。”

  “呜……汪呜……”

  麦青豆粒儿并不知道这些人要把它们带到哪里去,走一段路,心里就要不安害怕起来,有时候还会比较烦躁,勉强被林五郎他们安抚下去,又走一段,它们又要不安起来。

  如此又行了三四日,一行人走到蒲州安邑的时候,遇到一群推板车的村人,他们那板车上放着一筐一筐的柿子。

  那些柿子的个头都比较大,颇红,卖相不错,只是还未孵软,都是硬的,这会儿被这风雪一冻,更是梆硬梆硬。

  “老丈,你们这些柿子打算运去哪里?”

  与阿普一起的那两个黑人都是爱说话的,这时候见这些人大雪天的推着这么多柿子出门,心下好奇,便与他们搭话。

  那些村人见这两个人长得这般黑,一张嘴,那一口牙齿这般白,说起汉化来却又是这般地流利,一个个都觉得特别有意思,也愿意与他们说话。

  “便是推去长安城啊。”

  “听闻在长安城那边,三个柿子就要卖一文钱,咱这边一文钱能买十几个,那还不一定有人要。”

  “横竖地里的庄稼也收完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你看这条路这么宽这么平,推着车子走在上面也不很费力。”

  “长安城可远着呢。”一个黑人说道。

  “怕甚,不过就是几日的路程。”那些村人浑不在意地笑了起来。

  他们身上穿着布衣草鞋,推着车子在风雪之中前行,一脚一脚踩在积雪的路面上,车上的柿子又多又重。

  “这也太不容易了。”一个黑人叹道。

  他们自打到大唐,就一直给罗用干活,虽也都是卖力气,但是吃穿总是不愁,现如今身上穿上了棉袄子,脚下蹬着皮靴子。

  虽那棉并不是丝绵,而是木棉,皮靴子也只在鞋底最下边贴了一层薄薄的胶底。但与这些村人相比,却已是强出许多。

  “你这黑大个,竟是不知挣钱不易?”

  “你们这是打哪里过来的?”

  “我们从离石过来。”

  “离石啊,难怪,听闻那边颇富裕。”

  “谁人不知离石出了个罗三郎。”

  “哎,早前咱们村还收到过他送的打谷机呢。”

  “那打谷机确实是好用。”

  一群人说着话,眼瞅着前面又是一道长坡,定达快递那些人都用牲畜拉车,这时候只要每辆车后面再有一两个人推一推,并不成什么问题。

  那些卖柿子的村人就艰难了,要把那些柿子推过这道长坡,不知需得花费多少力气。

  定达快递的人走得快,那些人走得慢,两拨人马很快就分开了。

  越是往前走,遇到的村人就越多,大多都是运了柿子、梨子、枣子这些物什,要去蒲州、潼关、长安等地售卖,也有卖粮食的,倒是并不多。

  这一路上浩浩荡荡,许多人,条件好一些的,也有用牛马驴子拉车的,条件差一些的,便要靠人力拉车。

  这么多人,这么多货,也亏得当初修路的时候,把这条水泥路修得足够宽敞,不然这几日肯定就堵了。

  林五郎跟着定达快递那些人,每每行到收过路费的地方,就会看到大批运货的村人滞留……

  长安城这边,针对这种情况,也已经有了应对。

  圣人一面令人在长安城东面一个名叫新丰的地方设集市,一面又令人将最新的朝廷公文发往长安城周边的各处驿站。

  这个公文上规定,在十月十一月这两个月份,对于进城卖货的村人,一律免收过路费。

  新丰那边距离长安城不算很近,赶着驴车打个来回,怎么着都得一整日工夫。

  不过那边集市上的农产品量大价优,长安城中很多商贩还是愿意到他们那边去买货,尤其是那些个开食铺的。

  罗大娘这两日也去了一趟,回来的时候,雇人从那边推回来好几车干枣子,还往罗用他们这边送了一大车冻梨冻柿子。

  这些冻梨冻柿子个头都挺大,听闻在新丰集市上,一文钱就能买四五个大柿子。还有不少卖柿饼的,罗用他们的一个邻居前一日就过去买了好些柿饼回来。

  还有冻梨,冻梨的价钱这几日倒是反涨了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1页  当前第1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5/3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南北杂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