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北杂货_分节阅读_第245节
小说作者:报纸糊墙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18-12-20 16:05:49

  之后这两三日,这些人都不得了地好说话。

  罗用说在木轨上赶车,与在平地上赶车有些不同,叫他们在这条路竣工之前,先安排几个人到常乐县来学习驾驶,他们二话不说便答应了,然后还与衡致他们签订了一个订单,订购了一批木轨马车。

  回去的路上,伊州刺史等人大多都很高兴,只除了一个身材瘦削的老者。

  “那罗三郎因何如此热心我伊州修路之事,公难道就不忧心他有所图谋?”路上休息的时候,这人就对伊州刺史说了。

  “这条路修好了,对他们常乐县也颇有益处的嘛。”伊州刺史摆摆手,浑不在意地说道。

  “他那县令一职,不过短短数年之期,与你我又如何相同?”那老者又道。

  “那依你之见呢?”伊州刺史问他。

  “定是对我伊州有所图谋。”那老者笃定道。

  “那离石罗三郎并非阴险凶恶之徒,即便他对我伊州有所图谋,又有什么要紧的呢,他所图谋之物,不正是我伊州与之协商的筹码?”伊州刺史言道。

  “对这罗用,确实无需提防太过。”一旁其他的人这时候也纷纷说话了。

  “那些往来商贾,皆道罗三郎此人人品不差。”

  “无论是在离石还是长安,还是在这常乐县,皆不曾听闻他祸害于人。”

  “这样的人都信不过,那我伊吾便只管关起门来过日子罢了,还出来与人打的什么交道。”

  “此言有理啊。”

  “就不知他究竟看上伊吾哪一个好处,总不会单单只为粮食吧?”

  “届时便知晓了。”

  “……”

  罗用倒是没想到,这些伊吾人背地里已经有了这一番揣测,他还思量着,将来能从伊州那边买点便宜煤呢。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伊吾人对他的信任,也是罗用愿意看到的。

  眼下正是贞观十五年,罗用现在算虚龄也才二十二岁而已,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将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目前这个阶段,对他来说应该是正当播种的季节,而非收获。

  送走了这些伊吾人之后的某一个中午,罗用正坐在县衙前面的一个小厅里看账本,乔俊林从外面回来,与他说道:“丁朝议今日又来县中了,你可听闻了?”

  “未曾。”差不多也快到吃中午饭的时间了,罗用顺手合上账本,回道。

  关于那丁朝议的事情,罗用先前也曾听闻过一些,他是朝廷方面派出来监督修路的官员,主要负责从酒泉到敦煌这一段。

  常乐县一众官吏因为安排徭役一事,与他打过几回交道。听闻他祖上出过多名武将,曾经还有先祖参加过当年汉武帝发兵征匈奴,为汉帝国占领陇西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的家族对陇西这一片土地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怀,所以这一次圣人言是要人来陇西监督修路一事,他便主动请缨,要求前来监工。

  他的官职乃是朝议大夫,属文散官,也就是说没有具体职位,相应的也就没有什么权利,皇帝指派他去哪里他就去哪里,地位颇尴尬。

  唐俭的光禄大夫也是文散官,不过他的品级要比这丁朝议高出不少,并且他的家族也更兴盛,这丁朝议的家族,现如今确实也是是有几分落魄了。

  “他这一次乃是为了纳捐而来。”乔俊林随手把几本书籍放在桌面上,又端起茶盏灌了两口清茶。

  “哦?”罗用放下账本:“那你便与我一道去看看吧。”

  两人当即出了门去,这陇西的冬日虽少下雪,却也冻得很,尤其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待行到了丁朝议他们所在的那家铺子里,两人俱都染上了一身的寒意。

  罗用进屋一看,厅堂里空荡荡的,竟是没几个人,当即便与店家道:

  “听闻今日丁朝议前来纳捐,怎的竟都没人,去去,把他们都喊过来,这大冷的天,横竖也无什么买卖可做。”

  店家见罗县令都这般说了,只好便出去喊人去了。

  罗用便与那丁朝议与其他几人一处坐着,先是彼此寒暄几句,然后又随意寻了个话题来说,罗用从前虽也不是十分擅于交际的性格,但毕竟也是两世为人,再加上这常乐县里的人又都很给他面子,他来了,这屋里头的气氛马上也就热络起来了。

  那丁朝议就是个典型的读书人,面皮薄得紧,出身门户虽有些破落,但到底也是世家,今日能硬着头皮出来纳捐,着实也是把他给为难狠了。

  前些时候,他也曾在酒泉晋昌等地纳捐,皆不很顺利,料想这常乐县应也不能太好,只是不把这些地方都走过一遍,他对自己都没个交代。那修到一半的水泥路,就那样一日一日旷在那里,眼下正是冬日农闲的季节,这时候若不开工,待到明年开春,百姓们种地的种地,放牧的放牧,到时候又要到哪里去寻民夫?

  不多时,这间铺子里陆陆续续进来不少人,一个个见了罗用俱都笑着与他打招呼。

  “怎么的听闻这丁朝议来县里纳捐,你们一个一个俱都不来?”罗用笑问他们道。

  “哎,修路这么大的事,朝廷都不拿钱帛过来,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其中一个店家对罗用说道。

  “那还能有什么办法,出钱呗。”罗用笑着说道:“有钱的多出点,没钱的少出点,实在不行,出个三文五文也是咱常乐百姓的一份心意不是。”

  “那县令你出多少嘛?”有人问罗用。

  罗用对那丁朝议拱拱手,说道:“我县里今年出产的白叠布刚刚运往长安城销售,钱还没到我手里,这县里头,这会儿横竖是没钱了。”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复又道:“不过我个人还有一些,你若需要,随时谴人去搬便是。”

  丁朝议拱手向罗用道谢,厅堂中那些商贾店家见罗用都这般说了,纷纷也都解开自己的钱袋子,多多少少各自捐了一些。

  常乐县这一年多时间颇热闹,自从开了这针坊,附近商贾常来常往的,城中这些商贾怎么可能没挣钱,就算捐不出什么大数额,少少捐一点还是可以的。

  那丁朝议得了这些钱,也颇高兴,虽然也不够修多少路,但总归是当地百姓的一片心意,也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支持。

  从这家食铺出来之后,他回到自己投宿的一家客舍,因为钱帛紧张,也没住在什么大客舍,就选一间便宜实惠的住了。回去后他与自己的随从说,叫他们赶着马车,去县衙搬些东西回来,那罗县令给什么便收什么,无需多言。

  结果约莫两三刻钟以后,那两名随从竟从县衙那边运了满满一车钱帛回来。

  那随从与他说:“那边还有好些,至少能装四五车,罗县令还道,往后我们在常乐县这一带修路,若是不够钱帛便来与他说。”

  丁朝议听闻了,匆匆穿上鞋子下了炕,往县衙那边去了,见了罗用,便与他拱手行礼:“今日得足下慷慨解囊,丁某没齿难忘。”

  罗用连忙伸手去扶:“先生修路非是为了自家,又何需与我道谢。”

第342章 展翅

  因这捐赠一事,丁朝议对罗用的印象就很好,在他看来,像罗用这种被人排挤出京,在这种边陲小县当了县官的人,不对朝廷心怀不满便已十分难得。

  如今观罗用此番行事,心胸着实开阔,虽非是士族出身,却也是一个难得的品格高尚之人,比起朝中某些尸位素餐之辈,不知强了多少。

  又两日,丁朝议等人要离开常乐县去往敦煌城,罗用一路将他们送到城外,看着这一行人在空旷寂寥的戈壁荒滩上渐行渐远,直到看不见他们的身影了,这才拍了拍五对,让它掉头回城。

  “昂嗯昂嗯……”五对这几年在常乐县过得很是逍遥,几乎都要成了野驴。

  “下回再见着丁朝议这些人,你对他们态度好些,丁朝议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罗用坐在驴背上给这头野驴上课。

  “诺。”跟随在他身后的两名差役齐声应道。

  “……”罗用笑了笑,却也没说什么。

  乔俊林今日没有跟罗用一起出来,他现在每天都在常乐书院上课,没什么大事罗用也不让人去打扰他,原本这二十出头的年纪,也是正当应该学习的时候。

  他二人这几年同吃同住,再加上乔俊林原本便是一个颇为敏锐之人,罗用身上的秘密,怕是早已被他猜得七七八八,只是不曾说破。

  今年春里,他二人从长安城出来,去往那终南山的路上,罗用终于也对他说了一点自己的事情。

  “……在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繁华自由的世界,那里的年轻人若是想要出人头地,绝非只有出仕一途,你且安心学习吧,待到他日学有所成,你眼前的这个世界,也将变成另外一番模样。”

  这是罗用对乔俊林的承诺,也是他对自己的人生方向的再一次明确。

  即是身怀重宝,何不干脆抛开那诸多顾虑,轰轰烈烈去干一番大事业。

  人生最长不过百余载,与其庸碌百年,不若迸发光芒,哪怕只是那短短的一瞬,见过这光芒的人不会遗忘,他们的生命也会被这光芒照亮。

  罗用几人往那城门的方向行去,在他们走过的水泥路边上,这时候正静静地躺着两条木轨。

  这两条木轨现如今已经修出去颇远一段距离,施工队也分成两个队伍,一队继续从常乐往晋昌方向铺设木轨,另一队则从晋昌那边往常乐县修过来,待到两个队伍汇合之日,这两条木轨便竣工了。

  这一次伊州刺史等人过来,也是交待了这些正在铺路的官吏匠人们,令他们尽快铺完这一段路,早日回往伊州。

  到时候从伊州到晋昌这段轨道,他们会从伊州那边开始动工,并且投入更多人力物力,直接在伊州那边加工木材,然后再利用前面铺设好的木轨将材料运往前线施工,如此一来,这条路必定可以铺得很快。

  待到这条木轨通了以后,从常乐晋昌这一带去往伊州,无论是商贾往来还是货物运输,都会比从前方便快捷许多。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交通在眼下这个时代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现在有如此经济便捷的交通方式横空出世,罗用不相信别的地方不会模仿,这条从他们常乐县延伸出去的木轨道,早晚有一日能通往张掖凉州等地,甚至通往都城长安。

  不日,瓜州这边的消息传到长安城中,李世民不仅收到一份详细讲述木轨道与木轨马车的文书,他甚至还收到了一个简易模型,虽没花费许多时日,做工却并不比罗用送给伊州刺史那一个粗糙。

  这位大唐皇帝仔细看过文书,又将那模型研究一番之后,独自一人静坐良久……

  过了好一会儿,他指了指桌面上那两样东西,对他身边默然而立的一个寺人言道:

  “这只鹰隼,终于要张开翅膀了。”

第343章 进城做工

  “阿耶……”

  在距离常乐县城不远处的一个小村,这一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对着自家阿耶欲言又止。

  “作甚?”他那阿耶看起来年岁颇长,这时候正坐在自家门前,用红柳枝条编着箩筐。

  他的双手黝黑粗糙,布满了伤痕和老茧,动作却颇灵敏,编出来的箩筐也很细致。

  从前在他们这片地方,这样的箩筐价钱颇贱,愿买的人也少,自打从常乐县通往晋昌城的那条木头轨道通了以后,这两地之间的商贾往来渐渐地便十分兴盛起来。

  像这么大的箩筐,拿去常乐县城,一个能卖一文钱,他一日能编三四个,若是都卖出去,便能得个三四文,农闲时节摆弄摆弄,给家里添些进项也是好的,这活计比磨针轻省些,不费眼睛。

  “阿耶……”他那小儿子又唤。

  “你就说甚事。”今日这都叫了第几回了,老汉都有几分不耐烦了。

  “……”他那儿子嗫嚅半晌,终于还是说了:“我想去城里那个造车行做工。”

  听闻像他这样的大小伙子,去了常乐县城那个造车行,即便只是做些最寻常的体力活,每日也能得个两三文,还能管吃管住,若能学些手艺,那待遇可就高了去了,就跟针坊里头那些个匠人一般,这城里城外的,多少人眼红艳羡。

  只是一旦成了匠人,将来若是入了工籍,那便再也不是农户了,在眼下这个年代,匠人的社会地位要比农户低些。

  “你要去便去,磨蹭什么。”没想到他阿耶竟然如此说道。

  “阿耶?”少年人很是吃惊,他阿耶难道就不担心自己将来成了匠人吗?

  “那县令又不曾说过要把那些在作坊里做工的都改成匠人户籍,你着慌什么,想去便去,瞅着风向不对你便回来。”这老汉倒是看得很开。

  “这罗县令自然是个好的,只是将来若是换了别个来当县令,强要将我的户籍换成工籍可如何是好?”少年郎见自家阿耶今日这般好说话,于是便把自己心中的苦恼一股脑儿都说了出来。

  “那你不会跑。”老汉对自家傻儿子说道:“那长城才多高,你个大小伙子,莫非还怕翻不过去?”

  “……”少年人惊呆了,他阿耶竟然叫他翻长城!

  “下回若是来个不好的,多少人都得跑,到时候你也跟着跑了便是,横竖又不止你一人,怕甚。”老汉又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1页  当前第2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5/3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南北杂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