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北杂货_分节阅读_第299节
小说作者:报纸糊墙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18-12-20 16:05:49

  “六郎说得对,七娘莫要犟嘴。”

  七娘被四娘和二娘各自说了两句,便瘪嘴消停了下来,颇有些委屈模样。

  过一会儿五郎与罗用他们说起了近日长安城中新出的一些话本,她便又兴奋起来,在一旁跃跃欲试总想插话。

  因着《白叠之歌》与《雪灵渠》的盛行,长安城中不少人也都看到了这种小说话本的市场,还有一些人纯粹就是因为被这两本小说激发出了写小说的兴趣,于是自己便也跟着写了起来。

  这些话本有些是刻了雕版印刷出来卖,有些则是没有印刷,只是雇人抄写,其中一些话本又没有印刷又很受欢迎的,便很难寻得,五郎人缘好认识的人多,能弄来的话本也多,七娘爱看这个,便总到他那屋里去找。

  如今这长安城中纸笔皆不贵,只要是能识得字的人,便能自己写话本。

  早前东市边上有个书生,本来是在东市那边摆摊与人代写家书的,家里面穷得很,租的院子,乃是那种由早前的大院子,隔过了几次以后的一个小院子,那一大家子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很是拮据。

  后来他便是开始写话本,有书商看着觉得还不错,便花钱买了,前前后后听闻已经卖出去好几本,也有传言说他要在东市旁边买房子的,不知真假。

  罗家这些兄弟姊妹里头,有喜欢看这个人的话本的,也有不爱看的。这一日吃晚饭的时候议论起来,各说各的看法,一个个都是条理清晰,颇有见地。

  罗用在一旁听着,心里就很欣慰。将这些小孩子一点点养大,看着他们不断成长,然后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断,这是一件很神奇也很令人感到满足的事情。

  晚饭后,四娘与罗用说,让他邀侯蔺夫妇搬到这县主府来居住。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阿枝,阿枝从前和四娘她们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感情也很不错,现如今她与衡致两口子便居住在这县主府之中。

  只是衡致整日都在工学那边,四娘她们也是早出晚归,二娘前些时日还能得闲,近日为那面巾作坊的事情,也是有些忙碌起来,于是阿枝这些时日便显得有些形单影只的。

  前两日,二娘与阿枝同去大娘那边,刚好侯蔺的妻子黄香兰也在,两人也是比较投缘。

  那黄香兰虽是大户人家出身,却难得是个勤俭的,时常会从西市那些成衣铺子里拿些针线活回家做,挣些钱帛,贴补家用,阿枝这几日便与她学那个。

  既然她二人投缘,侯蔺又与衡致同在工学,不若便叫他们一家也搬过来,横竖这县主府地方大,住得下。

  四娘既都这般说了,罗用自然不会反对。

  次日,他便去寻了侯蔺,与他说起了这件事情,侯蔺一听,很是高兴,当即便答应了。

  他们两口子都是精打细算的主,总想攒些钱财留待以后,心里才更安稳些,毕竟他俩也没有什么人可以依靠,凡事都只能靠自己。

  若是搬到县主府去居住,自家现下住着的这个小院便空出来了,赁出去,每月里多少也能得些钱财,这件事对他们两口子来说,就跟天上掉馅饼差不多。

  没几日,侯蔺一家便搬进了县主府,一同搬过来的还有黄香兰身边的一个仆妇,以及他们两口子那个三四岁大的长子。

  这侯小郎君长得小鼻子小眼的,颇秀气,像他阿耶。搬来没两日,就见他前院后院乱跑,皮实得很。

  黄香兰这人看起来有几分刻板,还道她对自己的孩子会管教得比较严,却是没想到,竟是个下不去手的。

  某日二娘她们几个与黄香兰闲话,说她怎么都不舍得管孩子,别说打了,骂都没听她骂过几声,黄香兰道,是因为这小子长得像他阿耶。把几个女子笑得不行。

  说到这感情上的事情,罗二娘今年虚岁都有二十八了,还是半点动静都没有,罗用也有二十七了,同样也是没动静。

  四娘小些,今年虚岁才二十二,只是搁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同样也是大龄剩女一枚。

  四娘与白以茅之间的那点情况,罗用他们也不太好说,站在兄长的角度,既不希望她受那许多限制,又不好叫她舍弃这份感情。

  这种情况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也不存在说哪一个选择就必定会更好,只能看他们自己如何抉择而已。

  原本这两人之间也是很含糊的,近来那白以茅去了河西之后,不知怎的,倒像是有些想明白了。

  罗用他们也都看出来了,这两人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明朗起来。

  这一年农历五月初,正是夏初时节,四娘收到一封从河西寄来的信件。

  信中,白以茅对四娘说道:“……你我皆不是那性情软糯之人,亦无将就他人的想法,既然心中装着彼此,便没有不成的道理。”

  这是他们之间说得最明白的一次,也是态度最坚定的一次。

  收到这封信件以后,四娘原本有些彷徨的内心,终于也变得安定下来。

  正如白以茅所言,她并非软弱之人,能承载重量,亦无惧前路艰险。

  如今知晓对方的态度也同她一般坚定清晰,如此,那便一起迎难而上吧。只不知这世间,最终又能将她二人磋磨到何种程度。

  ……

  这天晚上,罗用被人拉出去应酬,待他回到府中,便见四娘正在院子里练刀。

  “怎的了这又?”罗用行到廊下,问正坐着吃樱桃的六郎七娘两个。

  “不知。”六郎端端正正回答道:“方才有人送了白以茅的信件过来,看完以后她就这样了。”

  “定是又吵架了。”七娘学大人模样摇头叹息道。

  “好端端的怎的又吵起来了?”罗用也觉得他俩八成又吵架了。

  “谁人知晓?”

  说起来,罗四娘和白以茅这两个人也是奇葩,隔着好几千里地,好几个月才通一次信,就这般,他们都能吵得起来。

  二月份那时候便吵过一回,气得四娘一宿没睡,大半夜的,也是在这个院子里练刀。

第421章 计划

  时间进入五月份以后,这长安城中便是一日热过一日。

  罗用他们居住的县主府还好,地基比较高,这时候的有钱人家建房子,就喜欢在房屋底下垫一个高高的土台子,所以即便只有一层楼,进屋的时候也要走几个台阶,像那皇宫里头的大殿,地基就尤其高。

  长安城夏日闷热,蛇虫鼠蚁又多,地基高些就比较有优势,不仅高爽通风,也没有那么多虫子。

  不过那也就是上层阶级,寻常百姓建房子,哪能筑得起那般高的高台,再说也不合规制。

  这天气一日热过一日,蚊蝇也是一日多过一日,作为一县之长,罗用近来也颇忧心,这蚊蝇一旦多了起来,就很容易传染一些疾病,像疟疾之类。

  其实罗用他们这一次在长安城中普及沼气池的时候,另外还有一个附带工程,那就是填埋渗井。

  所谓渗井,就是一些人家在院中挖一口旱井,然后再将一些无处可去的生活污水倒进井里,让它渗透到地下去。

  这般做法,眼前倒是干净了,对于地下水的污染却很严重。

  早年隋文帝之所以要建大兴城,也就是现如今唐人居住的这个长安城新城,不仅是因为老城拥挤,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地下水污染太过严重,从井里打上来的井水都咸卤了,那还能吃吗?

  罗用他们这一次在普及沼气池的时候,顺便就把那些人家的渗井给填了,让他们别再把污水倒进渗井,倒沼气池里吧。

  至于沼气池里产生的沼液,因其具有较强的肥力,很多人家自家院里就有种菜,可以用来肥地。

  至于那些自家不种菜的,亦或是嫌弃其气味大不爱用的,便可以将这个沼气液让给别人。

  对于肥料,善于耕作的中原人向来都是不嫌多的,从前便有那专们在城里收集粪尿的人,现如今这沼气池一建起来,粪尿便少有了,大多都进了沼气池,倒是多出来那些个沼气液沼气渣。

  要取沼气液很容易,每个沼气池都配有一个手压装置,不费多少力气便能压出沼气液。沼气渣麻烦些,县衙那边早早便贴出告示,说是要培训,教人怎么下沼气池掏沼气渣,让要学的人一早去报名。

  罗用他们在长安县这边,一边建沼气池,一边填埋渗井,不仅他们自己这边要搞,还想让万年县那边也一起搞。

  毕竟一座长安城分两边,东边万年县西边长安县,排水的沟渠都是连在一起的,只有长安县这边搞好了,万年县那边不搞,那也不顶什么用。

  关于这件事,罗用在朝堂之上说了好几次,却一直没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万年县县令嫌他多管闲事,上朝下朝的时候,每每遇到罗用,那面色都是很臭的,罗用却不以为意,一心一意就是要填井。

  这项工程确实是很有必要的,别看现在的长安新城还不像从前那座老城的污染那般严重,但也已经有迹可循。

  一方面,每年夏日蚊蝇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长安城中有几条水渠,不是那排水的沟渠,而是从外面的河流引水进来的渠道,这些渠道现状多少也都受到了污染。

  像长安县这一边的,便有漕渠、永安渠、清明渠,现如今这几条水渠里面的水,别说饮用,连淘米洗菜都不合适,在一些水流相对清澈的地方,勉强用来洗衣服倒还可以。

  总体来说,与后世相比,这个污染程度也不算特别严重,但是随着长安城人口的不断增多,污染物的不断积累,污染程度必然也是会日益加重,所以从现在就开始治理,那还是很有必要的。

  只是要做这些事情的话,难免又要花钱,户部的那些人管着一整个国库的钱帛进出,一天到晚这个也说要钱那个也说要钱的,他们哪能个个都给,真要那么宽松,国库肯定早就空了,所以就很抠,一般都是能不给钱就不给钱的。

  不过上回他们说没钱,结果罗用转脸就给他们搞了那么一件事情出来,弄得大家都很下不来台,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回他们也不跟罗用说没钱了,甚都不说,就用沉默表示抗议。

  话说经过上回那个捐钱事件,罗用虽然顺利弄到了在长安县推广沼气池的资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他的个人形象,使得朝中一些老古董们对他很是嫌弃。

  有那好事者,再一次宴饮之中询问罗用,问他对于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

  结果罗用就说了:“会因为这点小事嫌弃我的人,都是不值得交往的人,没什么好在意的。”

  结果他这话很快就被人给传了出去。

  “我呸!谁要跟他交往啊。”

  “着实有些太得意了。”

  “真把自己当块宝!”

  “你看我要是再给他一个好脸,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

  罗用:说得好像从前给过我好脸一般。

  事实上罗用确实也不怎么关心这些人的态度,他现在除了关心沼气池的推广进度,更关心的是蒸汽机在纺织产业中的应用。

  这件事目前虽然还没有实现,但他知道那必定是早晚的事情。

  一旦这件事成为现实,那也就代表着,布料的价钱会下降很多,许多原本家里没几块布料的人家,将来或许就可以用比较少量的钱币亦或是粮食,换取到足够一家人使用的布料。

  从结果上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这个变革的过程,难免也会对一些群体造成伤害,比如说一些老式的布坊、织户,还有很多很多除了纺纱织布以外别无所长的女子。

  罗用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将这个伤害降到最低。

  ·

  在长安县城南的常安坊,有一叶姓人家,家中有女名阿燕,二十几岁的年纪,早前也是嫁过人,奈何无所出,一纸休书,便被夫家休回了娘家。

  她们家在常安坊那个院子颇大,住的人却也很多。

  在这长安城中,并不似乡下地方,上面的老人过世之后,兄弟们便各自分家,现成的屋子若是不够分,便另寻他处,重新建一处便是。

  他们家在长安城的这个院子,乃是前朝那时候,大兴城新建成,整个老城的人一起搬迁过来,阿燕的祖父一家,作为老长安城的百姓,便在这新城之中分得了一处宅院。

  后来阿燕的祖父过世了,她的父亲以及叔伯兄弟几家,依旧在这个院子里住着,后来上一辈人都开枝散叶了,这个家里头多出许多堂兄堂弟,再后来这些堂兄堂弟下面又有了侄子侄女。

  这样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院子里,平日里难免也会生出一些口舌是非,加上又不是什么富裕人家,日子过得紧巴巴,不过就是勉强糊口而已,像阿燕这种被夫家休回娘家的,处境更是尤为艰难一些。

  她也会自己出去寻些活计来做,南北杂货阿姊食铺,都曾去过,只那些地方难得有招人的时候。

  她眼下在一间食铺坐洒扫,好歹挣口饭吃,却也十分不易,活又多,工钱又少,又十分看脸色。

  这些时日听闻那罗二娘要在城中开面巾作坊,于是她便冒着被辞退的危险,谎称自己身体不适要去医馆,勉强与店家讨来半日休假,打算去那面巾作坊应聘。

  那面巾作坊所在的敦义坊离她家所在的常安坊倒是很近,常安坊靠近西面的城墙,敦义坊靠中间一点,二者之间便只隔了一个通轨坊。

  这时节天气颇热,太阳很晒,带她行到了那面巾作坊所在,也是出了些汗,然而等她走到了地方一看,却是大门紧闭,空无一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1页  当前第2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9/3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南北杂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