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北杂货_分节阅读_第61节
小说作者:报纸糊墙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18-12-20 16:05:49

  他们离石县这个地方海拔比较高,所以气温也就要比周边一些同纬度的平原地带低一些。

  那田地里头的泥土冻了又融,融了又冻,渐渐的也会变得越来越蓬松。

  去年入冬前,有经验的农人就会在地里打下一根木桩,那木桩长约一尺二寸,将一尺打入地下,二寸留在地面。

  待到开春以后,泥土变得蓬松,就如那发酵的面团一样鼓胀起来,原本露在地面上的那两寸木桩也会没入土中,将其挖出一点,轻轻一拔,就能把整个木桩轻松从土里拔出,于是村人间奔走相告,言是地气通了,可以开始这一年的春耕了。

  罗家也有许多田地要耕,农具也都置办上了,就是没有耕牛,于是他便去与那些住在许家客舍的商贾们商量租牛的事。

  罗三郎名声不错,许多商贾虽也心疼自家这拉货用的健牛,不想让它们操劳过度,但也都同意了租牛一事,只是免不得要叮嘱几句,不能使得太狠,这牛一路拉货来到离石县,原本就已疲乏,眼下本应修养才是。

  罗用也是比较爱护动物的,这些水牛租回来,他也跟自家那些弟子说了,叫他们悠着点使唤,宁愿少耕点田地,也不能把别人家的水牛给累坏了。

  每天他还要给那些牛拌些饲料,用的就是自家的豆渣麦麸,有时候还会打几个鸡蛋下去,那些牛也不容易,干活横竖是免不了了,好歹补充一点营养吧。

  除了给牛拌拌饲料,罗用倒是不怎么参与农事劳动,主要罗家这边事情也不少,每天收肉熬油做肥皂的,一天到晚也没怎么得闲。

  这些弟子帮他做农活也不肯收工钱,罗用便只好在伙食一事上多下工夫,去年春里,这些人帮他做农活那几天,都是在罗家吃的饭,今年罗用自己也没工夫张罗饭菜了,幸好现在有了许家客舍,方便不说,价钱也实惠。

  早前他的这些弟子刚回来的时候,王当等人就说要腾地方出来,罗用让他们不用着急,先住着,等挖完了那六万个树坑,什么时候腾出手来了,再来操心这个房子的事。

  他这些弟子住在许家院子就挺好,每天干完活回去就有现成的洗澡水,屋子也有人打扫,饭食也都是现成的。这些人辛辛苦苦帮他干活,在吃住这些事情上,罗用自然也不能太吝啬。

  这每日里有肉有菜的,杂面饼子管够吃,天天有粟米粥,时不常还能吃上精细面食,罗家那边熬猪油剩下来的油渣,更是一盆一盆往这边端。

  也就没几日的工夫,有些个人看着就圆润了,这时候的人肠胃吸收功能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一日近午,罗用那些弟子正在垄上开荒耕地,远远的就看到有一队牛车往西坡村村口的方向行来。

  “又有树苗到了,下午留几个人依旧在这边耕地,其他人都去种树吧。”许二郎眼尖,一眼就看到那些牛车上装着的树苗了。

  “这一下子又来这么多人,店里头该忙不过来了,你们兄弟几个赶紧回去帮忙吧。”其他弟子劝道。

  许家客舍离这边近,许氏三兄弟最近都是一边帮他们师父做农活,一边照料店里的生意。

  一般只要不是一下子来很多人,许老汉和他的几个儿媳也尽能接待了,加上还有许多孙儿辈的跑腿帮忙。不过像今天这种场面,又事关杜种树苗,许二郎等人就不好不在场了。

  罗用这时候也已经得到消息,赶来许家客舍这边接待送树苗过来的商贾,一边清点树苗,一边让许家人准备饭食。

  说起来,罗用现在也算是这许家客舍的大客户了,最近一直在这边住着的那一大群弟子不说,每回有人送树苗过来,他都要请人家吃一顿,对他们千里迢迢运送树苗过来表示感谢。

  这些人从离石县一路往这边过来,自然也已经听说了臭肥皂和香皂的事情,这时候自然就要与罗三郎提一提此事,待到确定了订货事宜,这才放下心来大快朵颐。

  至于那臭肥皂的效用究竟如何,许家客舍这边就有切成小块的出售,麻将粒大点,一块一文钱,卖得竟然也不错,经常性断货。

  当天下午,罗用又把制肥皂的事情甩给了二娘她们,自己跑到坡上去种树苗。

  因为树坑已经挖好,这时候只需往树坑里先填些肥料,然后再把树苗种下去,填上泥土踩一踩,再浇些定根水便可。

  挑水的活儿不轻松,在一些地势平坦的地方,还能用牛车运水,斜坡上大多都只能用手提肩挑。

  罗三郎这幅小身板现在也结实了不少,挑水浇树的,也能经得起操劳了。

  “这是又来树苗了,今日到了多少株?”那边有几个扛着锄头正打算下地干活的村人,看到罗用挑水,一个年长的村人几步走过来,就把他肩上的担子给接了过去。

  “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好。”眼下这时候也不比平时,正是春耕的紧要时候呢,罗用哪好意思耽误他们干活。

  “不差这一日半日的,你们先去,我回家拿水桶。”旁边另外一个村人说着,扛着锄头又往回走。

  “哎,走那么急做什么,等等我们。”后面那两个连忙跟上,也是要回去拿桶的。

  “这怎的好意思。”罗用对那个正帮他挑水的村人说道。

  “不碍事不碍事。”那村人连连说道。也是做惯了农活的,担着两桶水,步履轻快地就上了旁边的那片土坡。

  路上,这村人就跟罗用说了他们最近的发现。

  原来最近大伙儿都在忙着耕田翻地,然后他们就发现今年的土地好像比往年显得更加松软肥沃一些,大伙儿凑一块儿一说这个事,都认为这肯定跟他们去年往田地里施了许多土粪有关系。

  在眼下这个年代,人们对于土地的印象就是越种越贫瘠,所谓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遂。

  这就促使他们不断去开辟新的土地来种植粮食,长此以往,对于环境的破坏自然也是很严重的,而且开辟荒地的过程也并不容易,要耗费许多时间和体力。

  也是后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渐渐地才积累出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发展出许多肥田之法。

  进入宋朝以后,《陈敷农书》中便提出地力常兴的思想,认为只要管理得当,土地就不会越种越贫。待到了清朝,《知本提纲》指出:“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

  从原本的越种越贫,到中间的地力常兴,再到后来的贫地化良田,这就是农耕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

  原本,这一个过程需要花费一千多年时间,但因为罗用这个人的出现,一个看似并不起眼的烧土粪之法,对于整个农耕社会,不知又会起到多大的影响。

  西坡村的人,现在就尝到了先进农业技术带来的好处,不仅去年的粮食收成不错,今年耕地的时候仔细一看,竟又觉得自家的田地比原先肥沃了几分。

  也没用多少粪肥下去,田地竟然就能越种越肥,对于这时候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于是对罗三郎便又在心里敬重了几分。

第82章 角子

  一批又一批的杜种树苗在西坡村周围的山坡上扎根,罗用对这些树苗很上心,得空就要到坡上看看它们的长势。

  随着气温的升高,绝大多数树苗都已顺利发芽,在枝条上长出嫩绿嫩绿的小叶芽儿,也有一些非但不发芽,反而还越种越干巴的,瞅着就是活不成了,那也没办法,这么远的路途运过来,总是会有折损。

  这一株树苗就是十八文钱,搁眼下的粮价,也够买三斗粟米的,罗三郎很是心疼。

  “怎的这时候还有人送猪肉过来?”在坡上走过一圈,罗用回到自家院子的时候,见二娘她们正在处理猪肉和板油等物。

  这时候都快要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往常若有人送猪肉过来,最晚也在中午饭前后。

  “小河村那边,有个老翁今日耕地的时候,不当心跌到沟里,摔折了腿,家中无甚钱粮,只好把养着的猪宰杀 了,送他到县城去接骨。”二娘言道。

  “伤得可重?”罗用问道。

  “就是摔折了腿,其他倒也没有什么大碍。”二娘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他们这儿也是在黄土高原的地域范围之内,田间地头的也有不少沟沟坎坎,时而也会听说有人或者是牲畜摔到沟里去。

  不过不知道是因为地域的关系,还是因为年代的关系,总之,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很高。这时候刚入春,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那些沟沟坎坎里面,一般都有溪流,流淌着清澈的溪水,一点都不是罗用后世所知道的黄土高原的模样。

  家里摔了老人的那户人家,去年也从罗用这里拿了两头猪仔在家里养着,前些时候猪价不错,他家就宰过一头,这回又宰了以后,两头猪就都杀完了。

  上回的猪肉大多都卖给了罗用,被他做成东坡肉卖出去了,这回这头猪,除了罗用这一份,剩下的,他们都拿城里头去卖,因为县城那边给的价钱比罗用这边更高。

  他们西坡村小河村这一带的猪肉,现如今在离石县当地也算是有些名气了,他们这里养出来的肥猪肉甘甜而不腥臊,在城中一些酒楼客舍都比较受欢迎。

  这一头猪,罗家得了大半。

  猪下水想来拿去城中也不好卖,于是他们就在村中与村人换成了钱粮,只留下猪板油大肠油这些个东西带来罗家院子这边。

  猪板油可以用来熬食用油,做出来的肥皂品质也比较好,像大肠油还有一些猪肚子里头杂七杂八的腥油,因为味道比较大,罗用一般只用它们做臭肥皂,用的还是原来那种糖糕模,用以和其他肥皂区分。

  另外还有不少五花肉和两条猪腿,可以全部加工成东坡肉东坡肘子,明日一早就会有人前来采买,就算今日多做一些,也不用担心卖不完,最近聚集在离石县中的商贾愈发多了起来,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消费能力那是很可观的。

  “也别把肉都煮了,留一些做饺子吧。”罗家已经接连吃了好几天的豆渣炖菜,也该改善改善伙食了。

  他们这地方的人一般把饺子称为角子或者水角儿,反正角子饺子读音都一样,罗用倒也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听说别个地方也有叫做馄饨或者是汤中牢丸,一种吃食有几种称呼也不奇怪,等再过几百年,还会多出一些像扁食之类的称呼。

  “今日要吃水角儿?”四娘五郎那几个原本还安安静静坐在一旁剥葱,这时候一听今晚要吃角子,就都亢奋了。

  “对,今晚吃水角儿,你们进去看看,屋里头还有白面没有了?”罗用笑道。

  这一边,二娘依言切了一块五花肉出来单独放在一旁,罗用见了,就让她多切一些:“一会儿让阿姊他们也端一碗回去。”

  眼下他们与林家那边的关系还不错,那林大郎林二郎,这几天也帮他挑水浇过树。

  饺子这东西一般人都会做,但是要想做得好吃,那还是有不少讲究,为这,罗用早前特意翻过空间里头那台粉红色笔记本,那里面就保存着一个博主写的关于一篇包饺子的博文。

  经过罗用的一番现学现卖之后,二娘她们现在对于包饺子这件事也是颇有心得。

  光是一个调馅,哪个馅料先放,哪个馅料后放,这里头就有不少讲究,次序弄错了味儿就不对。还有就是加水,常言道肉饺子水打馅,这水要怎么加加多少,都是有讲究滴,加得好了,做出来的饺子馅就鲜嫩多汁,万一加得不好,要么柴要么澥,反正就是没有那么好吃。

  饺子是精细食物,想要饺子好吃,那就得用精白面做皮。

  那麦子在磨盘里磨过第一遍,就把其中的细白面粉筛出来,那就是精白面,最香最软的小麦芯。剩下的那些碎麦粒再放到磨盘里面去磨,难免就会有麦麸被磨碎了掺杂到面粉当中,没办法,这年头也没有什么可以给小麦磨皮的机器。

  这白面饺子一包起来,罗家那几个小豆丁可真是高兴坏了,兄妹几个边包边吃,热闹得就跟过大年似得。

  六郎七娘那两个帮不上忙,罗用看看天色,估摸着大娘他们差不多也该下工回来了,就一人给那俩小的打了一碗饺子,叫他们蹲院子外边吃去,若是见了阿姊和姊夫从村口这边过去,就喊他们来这边吃角子。

  结果那俩一出去就不见回来,罗用跑出去看,见他俩还在那儿蹲着呢:“又煮了一锅饺子,你俩还吃不吃了?”

  “吃。”那俩齐齐说道。

  “行,快进去吧。”罗用让他俩赶紧进去。

  他也就是个操心的命,村里头这么大的小娃娃满天底下乱跑,大人们个个也都放心得很,哪有像他这样时时都要盯着的。

  搞不好真像大娘说的,照这么养下去,将来就得把家里头这几个小的都给养娇气了,要是弄出一个像林六郎那样的,他可吃不消。

  说起来,林春秋那小子的婚事到现在还没着落呢,人家姚茂云早前还不想谈这个事呢,这会儿都快定下来了。

  正想着,就看到大娘他们两口子从村口那里过来,罗用冲他俩招招手,那两口子笑了笑,就上了这边这道小土坡。

  “你们可吃过了?”待他二人走到了近前,罗用笑问道。

  “早都吃过了。”罗大娘回答说。

  “那刚好,这会儿就能吃宵夜了。”罗用笑嘻嘻把他二人往院子里头引。

  “这是又包角子了?”林五郎一进院子就闻着味儿了,也就罗家的角子能包出这个味儿。

  “可不。”都是自家人,也懒得跑厅堂里去折腾,直接就在杂货铺这边招待了:“你俩先吃些,吃完了再端一碗回去。”

  今日这饺子包得实在好吃,饺子皮又香又弹,饺子馅鲜嫩多汁,猪肉馅里调了地里头刚发出来的韭菜苗,好吃不腻。

  林五郎本来就是个实诚人,刚开始还客气呢,被罗用使劲劝了几回,他也就真的甩开膀子吃起来,好家伙,这都已经吃过晚饭了,生生又吃了两大碗角子进肚。

  罗用见他这么能吃,还挺高兴,这时候的医疗技术太落后,身体素质好的,那肯定就得比身体不好的能扛啊。

  大娘这边也吃了不小的一碗,吃完了以后还有些不好意思。

  这时候的人对待女性虽然不像宋朝以后那样刻薄,但她毕竟也是女的啊,刚吃完饭又吃这么大一碗下去,说出去肯定要被人笑。

  “阿姊,你还吃不吃了?”四娘那丫头腆着圆滚滚的小肚子,从陶釜里把最后一锅饺子给捞了出来。

  “不吃了。”大娘摆摆手,她这都已经吃撑了,还吃呢。“三郎,这角子好吃,不如做些在客舍那边卖吧?”

  “这角子要现调的馅,现包出来的才好吃,你二人哪里忙得过来。”现在在许家客舍卖的几样东西,除了东坡肉是现成的,臭豆腐和枣豆糕也都是要现做现卖。

  “哪里就忙不过来,就那点活计,清闲着呢。”大娘笑道:“许家那些孩子也都是好的,忙的时候就让他们帮忙跑个腿。”

  这时候的小孩子都挺好使唤,让他们帮忙做一点跑腿传话的小活计,偶尔再多做一两个枣糕饺子之类的东西给他们解解馋,这村里村外的小孩,就没有不肯的,家里的大人也没有不乐意,小孩子就是要吃,没吃的就长不好,身子骨太弱的,就很难养大。

  “那行,这角子做起来也有些麻烦,改天二娘得空,便让她去教你。”从前大娘也与他们一起包过饺子,但罗家这边包饺子的次数更多,技术水平也一直在进步,大娘毕竟不跟他们一起过日子,时日久了,难免就有些落下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1页  当前第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3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南北杂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