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北杂货_分节阅读_第86节
小说作者:报纸糊墙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18-12-20 16:05:49

  对于脚夫们来说,跟本县这些人合作,虽然没有太多利润,但胜在安全稳定,都是一个县里的,相互间也算是知根知底。

  ·

  这一边,罗用这时候正在接待一个老熟人——郭安。

  想当初罗用刚醒过来没多久,接触到的第一个氏族子弟,便是郭安,转眼两年时间过去,现在罗用的心态与那时候已经是大不相同,处境也不相同,他对于这个时代以及士族这个群体的认知也比从前深刻许多。

  罗用空间里头有不少资料,虽然并不系统,但是零零散散的,只要耐心寻找,也总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还有他这两年也从那些南来北往的商贾口中听闻了各种传言,管中窥豹,对于士族这个团体在这个时代的地位,渐渐的也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郭安背后的太原郭氏,虽然称不上一流世家,但也颇有历史,如今更有数人在朝为官,与那清河崔氏以及太原王氏关系颇深。

  郭安这一次前来,给罗用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因为罗用当初造草纸这件事,惹恼了相当一部分士族群体,于是他们就对罗用乃至于整个离石县都采取了抵制态度,在长安城中制造舆论,贬低罗用和他造出来的所有东西。

  “……自那刘侍郎当街受人嘲讽之后,官员学子之间便少有人再骑燕儿飞了,如今还在使用的,多是一些仆役小贩。”郭安端坐在罗家堂屋之中,与罗用饮茶说话。

  罗用听闻此言,皱着眉头想了想,问道:“那他们可用油纸伞?”

  “亦不多见。”郭安答道。

  “连油纸伞都不用,下雨天该如何?”罗用笑问。

  “自然还是用斗笠和斗篷。”郭安摇头。

  “那他们可用肥皂?”罗用又问。

  “肥皂倒是在用。”肥皂这东西现如今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怎么可能说不用就不用。

  “如此便好。”罗用笑道:“想来那烧土粪之法,应也是不能弃之不用的。”

  “那是自然。”郭安也笑了起来,想了想,又道:“倒也不是人人那般。”

  罗用倒是不怎么担心这种抵制,无论那些人再怎么刻意贬低,好的东西总归还是好的,连他们自己都做不到彻底抵制,又怎么能说服得了别人呢。

  再说这大唐朝,也是一个相当坦诚也很接地气的时代,人们连突厥的战马和胡人的装束都能接受,只因为对方确实骁勇善战,养出来的战马膘肥体壮。唐朝人可以坦然承认对方身上强大的地方,就算是自己的敌人,并不因为相互间有过战争就去而刻意贬低和抹黑对方。

  时人连敌人身上的优点都能坦然承认,而且也愿意与他们交易甚至是向他们学习。

  这样的一群人,又怎么会因为某些人几句毫无根据的贬低,就拒绝罗用从二十一世纪带来的先进技术呢?更何况罗棺材板儿在民间还颇受爱戴,尤其是在他造草纸之后,很多寒门子弟都对他充满了感激。

  厅堂之中,茶烟袅袅,罗用与郭安对坐喝茶。

  罗用这泡茶的手法也是相当简单粗暴,直接往粗陶碗里放几片茶叶,再冲了开水下去便是,他既不会烹茶也不太了解功夫茶,从小到大反正就是这么喝的。

  郭安倒也没做多想,毕竟对方一个乡野少年,不懂烹茶太正常了,能弄来茶叶也算是难得,清汤寡水的,将就着喝吧。

  “二娘让我端些枣豆糕过来。”这时候,彭二捧着一盘枣豆糕进来。

  “还是我阿姊心细。”罗用笑道。罗家院子这边并非日日都有枣豆糕吃,不用说,肯定是二娘见家中来了贵客,让彭二过去许家客舍那边找大娘现做的。

  郭安道过谢,拿起一块枣豆糕吃了两口,又端起粗陶碗喝了一口热茶,竟觉分外可口,一口点心一口茶水,吃得好不高兴。

  “十五郎可是饿了?”罗用笑问道。

  “……”郭安一看,转眼的工夫,盘子里的枣豆糕竟然已经被自己吃了一多半,一时间也是有些赧然:“倒真有些饿了。”

  “既是饿了,便去许家客舍吃饭吧。”罗用现在反正只要家里一来客人就把人往许家客舍拉,省时省心,也花不了多少钱。

  许家人总觉得罗用是在照顾他们家生意,却不知对于一个经历过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新青年来说,许家客舍的饭食价格究竟有多么实惠,用街边叫卖的一句话来形容,“买到就是赚到”。

  两人行到村口,看到正在放马的郭安的仆从杜义山,便把他也给叫上了,一同去到那许家客舍,罗用张口就点了几个菜,饺子、拌三丝、鱼香肉丝、粟米粥、陶罐鸡,完了又问郭安和杜义山还要些什么。

  三个人吃这么多,应也足够了,于是郭安便不再要什么,倒是杜义山,张口多要了一份饺子。

  许家客舍这饺子也是独一份,在别处吃不着,杜义山今年应家主差遣,独自押着一批豆子过来找罗用换过一回腐乳,那时候他就在许家客舍吃过这个饺子,回去以后老想,偏又吃不着,可把他给馋的。

  凉拌菜和粟米粥上得最快,三人先是喝了几口热粥垫底,又吃了几筷子凉拌菜开胃。

  这熬粥用的粟米是这几日新下的粟米,熬得又粘又糯,透着淡淡的米香,很是好吃。拌三丝用的是干豆腐丝黄豆芽和葱叶子,既无海带也无米线,滋味倒也算不错,甚是爽口。

  “这里头若能放些海带丝,滋味更佳。”罗用夹了一筷子拌三丝,笑着对郭安杜义山二人言道。

  “若真放了海带丝下去,这盘菜莫说三文钱,三十文都打不住。”杜义山哧溜了一口粟米粥,又夹了一筷子拌三丝塞进嘴里。

  这许家客舍的饭菜与别处就是有些不同,就眼前这碟子凉拌菜,那里头又搁香油又搁花椒油的,还拍了蒜末加了食醋和少许酱油在里头,这一大盘,才卖三文钱,当真好吃又实惠,只恨不能天天买天天吃。

  “在长安城那边,海带的价钱可比这边便宜?”罗用问郭安道。

  “也不便宜。”郭安说道:“海带一物在南方海域少有出产,北边的渔民偶有收获,也都只得少许,此物多产于琉球与高句丽,几经周转,到了中原这边,价钱自然就很高了。”

  郭安不愧是士族出身,因为家学渊博,又比别人更有出去增长见识的机会,所以见多识广,在饭桌上随便提起一样物什,他也能娓娓道来。

  罗用也是在不久之前才刚刚得知原来海带在这个时代还是很稀罕的东西,价格昂贵,寻常人家吃不起,偶尔买一点,也多是用来入药,治大脖子病的,这时候的人也称其为瘿瘤。

  说话间,两大盘饺子也被端了上来,因为晚餐的时间快要到了,大娘他们本来就备好了一些饺子皮和肉馅,这时候只要加了调料把饺子馅拌好,再包起来放到锅里煮熟了就行。

  罗大娘两口子现在每天都要包许多饺子,那包饺子的手法也是练出来了,用手一捏一挤就是一个,速度快得不行,林五郎只管将灶下的火烧得旺旺的,待他把火烧开了,大娘也已经将两大盘饺子都给包出来了。

  这一个个饺子包得皮薄陷大,咬一口,鲜嫩多汁,味道浓郁又鲜美,杜义山一个人就干掉了一大盘,还有几分意犹未尽。

  好在这时候鱼香肉丝和陶罐鸡也都上来了,罗用见桌上的拌三丝也吃完了,便又叫了一盘小葱拌豆腐,一个清炒芥菜,总得有个荤素搭配,吃着才不会腻。

  那陶罐鸡是将小公鸡剁成块,与生姜葱段酱油料酒一起放在陶罐里,用小火慢慢煨出来的,这道菜厨房里其实就有现成的,今天中午做好了没卖完,近来天气凉了放个一顿两顿的也无碍,热一热,吃着反倒还更加入味些。

  半年多的小公鸡,放在陶罐里煨到鸡皮软糯,筋肉还有些嚼劲,调料放得不是很多,吃起来却很有滋味。

  杜义山接连啃完几块鸡肉,又喝了一口热粥,将盘子里仅剩的一筷子拌三丝扫干净,然后又往那盘鱼香肉丝去了,这一筷子吃进去,便觉得有几分不同。

  “这鱼香肉丝与我上回吃的,像是有几分不同。”杜义山说着,又伸手夹了一筷子来吃。

  “有何不同?”郭安这还是头一回吃许家客舍的鱼香肉丝,自然不知道这道菜有过什么改进,就只觉得好吃,看那浓稠的汤汁,他原本还担心会很腻,结果并不会,味道又香又浓,隐约还有几分爽口,好吃不腻。

  郭安在盘子里找了找,倒是果真被他找出几分不同来了,这盘鱼香肉丝里头,加了一些酱色的蔬菜丝,放到口里细细嚼了,还带着几分胡瓜的清香,看来这东西就是用酱腌制过的胡瓜了。

  他倒是没猜错,罗用当初刚开始教许家客舍做鱼香肉丝的时候,因为没有泡椒,就随便用些咸菜代替了,滋味不够香浓,就稍稍多放了一点酱。

  今年夏天胡瓜也就是黄瓜成熟的时候,罗用摘了一些嫩黄瓜用酱油缸的底料腌制,然后就用这些酱黄瓜来做鱼香肉丝,先前的咸菜自然就不加了。

  这酱黄瓜的滋味与泡椒还是不同,但这样做出来的鱼香肉丝,也算是别有一番风味了,滋味不错,再加上他后来又从那个粉红笔记本里面翻出来的一种用食用油炒面来勾芡的方法,比直接用面粉勾芡要香得多。

  那杜义山猜到了胡瓜,却猜不到勾芡的秘密,待他们回去以后就算自己照着做,滋味总归也还是要差一些。

  在他们离石县那些酒肆客舍,学着许家客舍做菜的人也有不少,有些个手艺好的师傅,做出来也挺好吃,就是总有那么一两个窍门,是他们参不透的,比如说这鱼香肉丝勾芡的法子,还有那饺子馅如何能做得那般鲜嫩多汁又滋味饱满,枣豆糕如何才能做得那般蓬松香软……

  这些好像也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对于某些嘴刁又好吃的人来说,简直就像是被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恨不得天天来吃,顿顿来吃。

  罗用这会儿就寻思着,他们西坡村修路的事情,能不能让那些老饕也帮忙出出力,把路面修平整些,他们将来过来吃饭的时候也能少受些颠簸不是。

第121章 天赐神粮

  作者有话要说:

  武士彟:yue第一声。

  修路这件事,罗用原本想着各家摊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总不能干等着别人给他们修路吧。

  不过这会儿又一想,强制性要求他们出钱出力,哪里有让大家主动出钱出力来的好呢。

  他记得从前在二十一世纪那会儿,他们那个小城要做点什么事情的时候,除了政府拨款,主要就是靠大伙儿自己集资。

  也不用硬性要求说谁谁必须交多少,完了以后只要再立个功德碑,把捐款人的姓名都给刻上去,大家就都很高兴了,得了实惠的人也对出钱的人挺感谢的,出钱的人也能赚个好名声,皆大欢喜。

  不过眼下还正是秋收的时候,修路的事情还可以暂时缓一缓,等大家收完了粮食,再交完了今年的赋税,到时候再考虑修路的事情也不迟。

  郭安这一次过来,主要还是为了腐乳的事。他们郭家虽然也有田庄产业,但是光靠农业收入,显然还不够维持这一个庞大家族的开支。

  又因在北魏时曾遭灭门,早先的积累一时被清缴殆尽,时间虽然已经过去近百年,但郭家的家底,跟其他积攒数百年的士族大家依旧没法比。

  在这种情况下,郭家人想要让更多的家族子弟顺利出仕,想要与那些根基深厚的世族大家促成更加紧密的联系,除了政治文化上的经营,钱财也是必不可少的。

  郭家除了田庄地产,还有不少商铺,这些商铺当然不是摆在明面上的,家族子弟并不沾染这些生意上的事,而是安排信得过的人手负责经营。毕竟这时候的士族大多都是很清高的,谁也不想被人看不起,而且这时候的法律也规定朝廷官员不可行商。

  郭家的那些商铺之中,就有不少酒楼客舍,早前有一家客舍的厨师发现了腐乳在烧烤之中的妙用,这种方法被郭家掌握了以后,很快就在自家的其他店铺中推广开来。

  郭安这一次就是找罗用谈长期合同来的,他当然不会说自己买腐乳的具体用处,就只谈价钱和交易时间以及交易数量。他们依旧是不肯花钱买,而是用自家田庄所产的豆子来换,豆子这东西罗用倒是不怕多,能做豆腐豆酱还能榨油,榨出来的大豆油不仅能吃还能做肥皂,豆粕既可以做饲料也可以做肥料。

  郭安这一次来离石县,除了那些长安人对罗用的态度,另外还给罗用带来一个消息,那就是关于武士彟的病故。

  武士彟乃是并州文水人,并州是太原府的旧称,文水就在太原城的西南方向,与离石县隔着一片吕梁山。

  武士彟与李渊关系颇为深厚,早年李渊在太原任职,武士彟就在他手底下当官,后来更是跟随李渊在太原起兵。

  建唐以后,武士彟便出任工部尚书转荆州都督,加封应国公,实封六百户。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手底下这些老部下的处境也就变得有些微妙起来,但武士彟有“善政”之名,颇得李世民重用。

  郭安原本只是稍稍提了一嘴,罗用的反应却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在心里琢磨着这罗三郎与那武士彟莫非也有什么渊源不成,早前倒是不曾听说过。

  他却不知,罗用真正关心的,是武士彟的次女,也就是后来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

  作为一代帝王,武则天的出身并不像后世某些影视作品中所讲述的那么低微。

  她的父亲是个正经有实封有官职的开国功臣,她的母亲杨氏乃是隋宗室杨达之女,唐朝这时候还是很讲究出身和传承的,前朝宗室的出身代表着她拥有高贵的血统,而不会成为她人生中的污点,这一点与后世的朝代更迭也很不相同。

  罗用向郭安打听武家的事,像他们这些氏族子弟,家大业大消息灵通,郭家又与武家同在太原府,知道的自然也就更多一些。

  “……那武家老小,不日便要扶灵回到文水老宅,圣人命大都督李世督办丧事,一应费用均由朝中支出。”郭安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罗用了,横竖这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圣恩之下,武家妻儿将来应是不愁生活。”罗用做感慨状,其实还是在探听,好容易逮着一个知道内里的,自然是能挖多深挖多深,将来若与那些人有什么交集,他好歹也能心中有数。

  “我倒是听说武家先前那两个儿子与那杨氏并不十分和睦。”郭安八卦道。

  “听闻那杨氏出身不凡,想来应也无碍。”罗用说。

  “那也未必,杨氏虽有出身,但他们杨家人现如今到底已经失势,那杨氏乃是武士彟续弦,婚后为武士彟育有三女,在她前面,武士彟还有一个原配,名曰相里氏,为其诞下三子,其中一子夭折,现余二子,年岁颇长……”

  郭安原本就是个话唠,这会儿正事已经办完,太原城那边也不着急回去,整日就在许家客舍吃饱喝足,又在西坡村四处闲逛,时不常也会和罗用坐在一起唠唠嗑,这些个家长里短的,他知道的还真不少。

  两个年轻男子对坐在厅堂之中,东家常西家短地唠着嗑儿,看起来着实也有几分荒唐。

  不过这种事情也不算稀奇,在这年头,世族大家之间,连对方的祖宗十八代都能掰扯得一清二楚,这时候有个名叫谱牒的东西,很多氏族子弟都会背。

  ·

  就在罗用正与郭安闲话家常的时候,长安城这边,早前被种植在皇家庄园之中的那些玉米终于也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陛下!此乃天赐神粮啊!”朝堂之上,一个司农的官员双手捧着一捧玉米粒,一步一步走到皇帝陛下的矮榻之前,伏地跪拜,双手高举,将那一捧玉米奉到皇帝陛下跟前。

  “依爱卿所言,只需播下一粒种子,便能种出这一捧粮食?”李世民从他手中拈起一粒金黄色的玉米粒,拿到眼前细细查看。

  “正是!”那官员恭声道:“非但如此,此粮还不择地而生,就算是在干旱贫瘠之地,亦可生长。”

  “若是在干旱贫瘠之地,收获又如何?”皇帝陛下问道。

  “并无什么妨碍,亦可高产。”那官员马上回答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1页  当前第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3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南北杂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